特产 | 简介 |
---|---|
民和旱砂西瓜 | 民和旱砂西瓜是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特产。民和县隆治乡素有“西瓜之乡”之美称,其中李家村种植的露天旱沙西瓜最为出名,所产的西瓜具有含糖量高,瓤色鲜红,质地脆沙,口感好,清热解暑等特点,备受市场欢迎。民和旱砂西瓜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民和县隆治乡素有“西瓜之乡”之美称,其中李家村种植的露天旱沙西瓜最为出名。李家村种植西瓜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所产的西瓜具有含糖量高,瓤色鲜红,质地脆沙,口感好,清热解暑等特点,备受市场欢迎。近年来,李家村在民和县菜篮子办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下,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旱沙西瓜,使西瓜种植面积从原来的300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亩,亩产西瓜5000斤以上,最高亩产达1万斤。 民和县旱砂西瓜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是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的第七批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前,该县标准化旱砂西瓜示范区面积达5000余亩,亩均产量达2500公斤,带动科技示范户200户,培养标准化生产技术人员400名。三年累计实现总产量699.3万吨,实现年总产值3335万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3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菜篮子工程办公室申报的“民和旱砂西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民和县位于青海省最东部,属海东行署管辖区,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毗连。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隔大通河相望,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县毗邻。民和旱砂西瓜地域保护范围为民和县境内。主要主产区域遍及全县10个乡镇(川口、松树、核桃庄、隆治、官亭、中川、马场垣、总堡、巴州、甘沟),地理位置介于东径102°26′ — 103°04′,北纬35°45′ — 36°26′,东西宽32公里,南北长69公里,平均海拔2100— 2500米,幅员面积1890.82平方公里。 下一篇:民和马铃薯 |
民和马铃薯 | 民和马铃薯是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特产。民和马铃薯主要品种为民薯2号、青薯2号、阿尔法、青薯9号、大西洋、费乌瑞它等。建立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2.2万亩。民和马铃薯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民和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属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带,境内海拔1650 ̄4220m,年平均气温8.5℃,日照时数2259.9h,无霜期170 ̄200d,年平均降水量为350 ̄450mm,且分布不均匀,7 ̄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山旱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0%,海拔高,温差大,气候冷凉,特别是降水规律与马铃薯的需水特点相吻合,非常适宜马铃薯生产。 民和县把农业结构调整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采取多种措施扶持马铃薯产业。马铃薯成了浅山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一是资金扶持。按照有关政策,为需要资金支持的马铃薯加工企业申报信贷扶贫资金支持发展,为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种属生产基地、马铃薯主产区及种植区的农户发放小额贴息扶贫贷款,帮助企业和农户进行马铃薯生产和加工,有效促进了全县马铃薯产业的壮大发展。二是连片开发。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思路,积极探索集中连片企业带动的整村推进项目新模式。三是培育协会。2002年7月组建成立了马铃薯营销协会,现有会员1200名,年组织销售马铃薯5万吨以上,累计销售马铃薯28.5万吨,农民累计销售收入达到12500余万元,受益农户4.5万户。四是科技支持。结合扶贫项目的实施,每年组织开展马铃薯良种繁育技术培训,培训群众5000多人,结合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把配方施肥、科学种植、规范管理作为培训重点,每年扶持马铃薯种植科技示范户400户左右。五是创新模式。积极协调民和威斯顿精淀粉有限公司参与整村推进产业化扶持项目,对签单户实行最低保护价让利政策,全面收购订单农户种植的马铃薯,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六是加工增值。扶持培育了三江马铃薯制品集团公司,威斯顿淀粉加工公司,1镇、官亭镇淀粉加工厂等一批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 2013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农作物脱毒技术开发中心申报的“民和马铃薯”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民和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全境,包括川口镇、巴州镇、马场垣乡、西沟乡、古鄯镇、核桃庄乡、李二堡镇、松树乡、峡门镇、新民乡、北山乡、隆治乡、总堡乡、满坪镇、-镇、前河乡、转导乡、甘沟乡、-乡、官亭镇、中川乡、杏儿乡,地理坐标是东径102°26ˊ-103°04ˊ,北纬35°45ˊ-36°26ˊ。县境内南北长约69公里,东西宽约32公里,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下一篇:民和肉牛 |
民和肉牛 | 民和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们已在此繁衍生息。秦汉以前为羌人所居,西汉时纳入中央政权版籍。自周秦以来,随着羌人游牧民族逐步定居下来,在长期的狩猎过程中就将野生动物驯养成为家养动物,牛逐渐被驯养成为生活资源。从战国时代开始,中国即进入封建社会。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河湟地区,羌人由狩猎、畜牧转到农业。清朝二百多年,由于清王朝政治上腐败,煽动民族间相互仇恨,迫使甘肃回族人民离开了自己可爱的故乡,走上背井离乡流落他乡的苦难历程,于1879年定居于民和。由于他们精于养牛,牛成了这里的主营畜牧业。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养牛数量不仅有了发展,牛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以牛为耕畜的畜牧业规模越来越大。 民和肉牛是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特产。民和肉牛既保持了秦川黄牛体型大,繁殖率高、肉质好的特点,又发挥了中国西门塔尔牛的耐高寒、耐粗饲、寿命长、适应性强的优势,而且具有红白花色特征的肉牛群体。民和肉牛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民和地区原始的养牛业品种以内蒙古小型黄牛为主,以役用为主,产肉、产奶性能低,繁殖性能强。为了改良原始品种,提高生产性能,民和县从上世纪50年代引进秦川黄牛种公牛与当地黄牛杂交改良为秦杂一代黄牛,90年代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与改良后的秦杂一代黄牛进行级杂交。目前,杂交改良后的“民和肉牛”既保持了秦川黄牛体型大、繁殖率高、肉质好的特点,又发挥了中国西门塔尔牛的耐高寒、耐粗饲、寿命长、适应性强的优势,而且具有红白花色特征的肉牛群体。生产区域涉及全县22个乡镇312个村,饲养量达2万余头,逐步形成了“民和肉牛”群体。 2013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申报的“民和肉牛”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毗连。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隔大通河相望,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县毗邻。地理坐标东经102°26'~103°04',北纬35°45'~36°26',县境南北长69千米,东西宽32千米。海拨最高4220米,最低1650米,平均海拨高度2100~2500米。年均气温7.9℃-8.1℃,年降水量350-650毫米。为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全县设22个乡,全县土地总体面积 189344.42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42937.51 公顷、牧草地面积为 59403.92 公顷。民和肉牛以我省民和县为主产区,养殖分布在民和县全境。下一篇:民和羊肉 |
民和羊肉 | 民和县位于青海东部边陲,地处甘青两省交界,海拔相对较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人类居住,养羊历史近3000年左右,是历代移民不断迁居而推动发展,历史积淀的文化资源丰厚,文化遗存、民族和谐、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构成多元化文化特征,呈现出原始与神秘、美丽与古朴、环保与原生态、宜居与旅游等特点,东沟瀑布、三川杏雨、允吾梨花、黄河古渡、野花宝山等独特的自然景观日渐显现。七里寺药水泉、娘娘天池、古鄯古城等都有着神奇而美丽的传说。长期以来,勤劳的农人沿用游牧生活的优良传统发展养羊业,生长在这种特定的气候环境下的饲草资源草质坚硬、富含植物蛋白、膳食纤维和动物体所需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地域范围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毗连。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隔大通河相望,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县毗邻。地理坐标东经102°26'~103°04',北纬35°45'~36°26',县境南北长69千米,东西宽32千米。海拨最高4220米,最低1650米,平均海拨高度2100~2500米。年均气温7.9℃-8.1℃,年降水量350-650毫米。为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全县设22个乡,全县土地总体面积 189344.42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 42937.51 公顷、牧草地面积为 59403.92 公顷。民和肉羊以我省民和县为主产区,养殖分布在民和县全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独特感官特征1.1外貌特征:民和肉羊背腰平直、后躯丰满、胸宽体长、肢体健壮,体型呈圆桶状,公、母羊有角基,表现出了明显的肉用羊体型特征。从饲养情况看,民和肉羊性情温顺,采食量大,爬山较强,生长发育快,反应敏捷,耐粗饲,喜合群,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对当地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2、独特的内在品质指标 民和羊肉脂肪含量低,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对人体有保健功效的钙、磷、铁、镁等矿物质元素。蛋白质含量达20.7%、脂肪含量3.1%,水分含量达72.96%。每千克羊肉中镁含量192毫克、磷含量达1950毫克;蛋白质比小尾寒羊高0.9%,脂肪比小尾寒羊低0.7%,镁比小尾寒羊高61.5毫克,磷比小尾寒羊高947毫克,且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有10种是人体必须氨基酸);检测结果说明:民和羊肉肉质细嫩多汁,颜色鲜艳,肉中肌红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较低,富含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达16.4%),属于较好的肉质等级,熟肉率、系水力的指标均较为理想,肉的pH值小于7呈酸性,尤其是富含组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3种提高鲜味的必需氨基酸和谷氨酸(非必需氨基酸),故民和羊肉膻味小、口感好、其味道与小尾寒羊肉有着较明显区别,具有理想的外观要求及优良的贮存稳定性,是生产优质羊肉的理想原料。3、安全要求:民和肉羊产地环境质量产地空气质量符合GB3095有关要求的一级标准,畜禽饮用水质量符合NY/5027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要求,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羊肉及产品符合NY5147绿色食品 肉及肉制品的要求。下一篇:爆焖羊羔肉 |
爆焖羊羔肉 | 美食爆焖羊羔肉一绝爆焖羊羔肉可算是高原一绝,游客只有在春秋产羔时期才能品尝到。 用出生半月左右的羔羊肉烹制的菜肴。这是贵德、贵南、湟源等县半农半牧地区民间传统的名贵菜肴。剥了皮的羊羔清除内脏后将肉洗净,切成1至2寸见方的块;锅内烧热青油,至油冒烟时,倒入肉块爆炒;待肉皮炸为黄色,加面酱、辣椒、姜粉、花椒粉、盐、趁油热时反复翻炒,等到肉块呈现红色,调料已渗入肉中,加少量凉水,封严锅口,用文火慢煨;水快干时,肉也完全焖熟,即可出锅上盘 高原一绝。吃羊羔肉一般是有渐近线的,只有春秋产羔时期才能品尝到。做法:将出生15天左右的羊羔宰杀剥皮、洗净切成3~6厘米的方块,入油锅爆炒,待皮肉淡黄时加入面酱、辣面、姜粉、椒粉、精盐等,再反复炒至肉块呈红色时,加适量凉水,封锅慢煨,水干肉烂即成。其肉细嫩,辣酥爽口,色泽暗红,芳香柔软。 天祝藏族自治县吃羊羔肉是半农半牧地区民间传统的名贵菜肴。吃羊羔肉的季节性很强,多在春秋季产羔时节。藏系羊产下小羊羔的十五天前后,人们为了剥取毛短弯曲的裘皮才宰杀仔羔,所取皮张加工后就是地道的青海名贵羔皮,是制作冬装的上乘原料。因此,被宰杀的羊羔肉一般清除内脏后尚不足十斤。将肉洗净切成一至二寸见方的小块,待锅内油沸冒烟时,倒入肉块猛爆翻炒,待肉皮炸为淡黄,加入面酱、辣椒粉、姜粉、花椒粉、精盐等,反复翻炒,待肉块呈现红色,调味已渗入肉中,再加少量凉水,封锅用温火慢煨,水干肉烂,即可盛盘敬客。 爆焖羊羔肉吃时肉质细嫩,辣酥爽口,色泽暗红,闻之芳香,嚼时柔软,入口不腻,营养丰富,有补益壮身之功。 下一篇:财宝神 |
青海梗皮 | 梗皮 ,是用红薯粉作的。树木枝条或草藤根茎总是带有分叉,去掉分支后,分叉部位仍然是一个肿结。一根枝条或一根草藤上总是有多个这样的肿结,这样的枝条或草藤就是“梗”。严格的说,梗皮是红薯的草藤晒干后粉碎研磨成红薯粉,然后调配而成 梗皮制做的场景大体如下: 大锅里放着列子、里面扑一层纱布、因为要防止漏下去、 当然要放着粘米粉一起兑水、不能太稀不能太稠、等到锅里的水开了就用勺子把兑好的红薯粉放进去、不能太厚、用手旋转列子、让它充分受热、也使粉皮的厚度更均匀、等到粉皮从嫩粉色变成深粉色透明撞就好了、大概一分多钟、这时候取出来、要小心列子是烫的、将粉皮放进冷水里涮一下、便可切盘了; 一般是调以盐、酱油、醋、蒜水、油泼辣子、芝麻花生,夏天可放一些黄瓜丝或绿豆芽做搭配,具体的胡椒花椒之类的调料随自己添加 和其它酿皮比,梗皮更有嚼头, 辣子配上醋很香很好吃,当然红薯的绿色属性,更让梗皮多了份健康食品的标签 在青海,梗皮也是占了半边天的;市里、各县都有梗皮店,虽然都不大,环境也不太卫生,但食客的热爱与生意的火爆,都可成为市井一话题. 其实,梗皮是来源于陕西的南部小城汉中,对于水韵江南的汉中盆地,红薯的草藤在汉中原本是屑食用的,偶有人用来做成小吃调剂而已,不想随着走高原的谋生大军,竟在青海高原扎了根,并修成了一门凉披流派;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所以墙内开花多在墙外香了 下一篇:青稞酿皮 |
青稞酿皮 | 在西北五省都有酿皮儿,青海人发明了用土豆制作酿皮,做叫洋芋津津儿,还有青稞面制作的酿皮,口感糯一些,更劲道,也明显卖得好一些,又叫黑酿皮。当然还有是常规型小麦和的面做的,清爽一些,又叫白酿皮。 青稞酿皮制作工艺把揉好的面放在水里一遍一遍地清洗,清洗到只剩下面筋为止,不是简单地在面粉里放上蓬灰打成面浆上锅蒸。这样清洗出来的酿皮,有一股独特的香味。再配上各种调料,一碗滋味醇厚,富有河湟谷地特色的酿皮就诞生了; 清洗酿皮的过程,不止是一种对食物的加工方法,而是河湟谷地的人们对食物的热爱、尊重、敬仰、感恩,把全部的感情都融进去了。清洗酿皮,那小心翼翼,充满虔诚的过程,不亚于进行一次宗教仪式。 街头小吃青稞酿皮,如今也成为了酒家里精美的特色菜,如知名度极高的中发源餐厅就已把青稞酿皮当成招牌菜推介,顾客云集 青稞酿皮用洗面筋之法,利用其混悬状面糊水,撇去浮水,笼蒸或水浴使热即成。浇以调味汁而食,以辛辣为主。质地柔细,富有弹性,韧而不僵,滋味可口。 河湟谷地的地理位置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平均海拔1700—3500米,这里黄土层深厚,地势落差较大,适合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河湟谷地的饮食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特点,为这一片土地所特有,它很难被模仿和复制。这样,在竞争中就减少了可比性,具有垄断地位。很容易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能力,也容易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青稞酿皮也在向外展现自己的魅力,以特色、加盟、分店等形式走出河湟 下一篇:民和旱砂西瓜 |
青海冬虫夏草 | 冬虫夏草,又称“虫草”、“冬虫草”,为中华之特产,主要产于中国四川、青海境内的青藏高原上。自明代开始,青海冬虫夏草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1460年,中国虫草销往日本、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被称为中国传奇式的珍宝。目前,冬虫夏草仍是青海省换汇度最高的出口商品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冬虫夏草的售价每吨高达70多万美元。虫夏草以干燥的子座和虫体入药,味甘、性温、气香,入肺肾二经,具有益肺肾、补筋骨、止咳喘、抗衰老等作用,并对结核菌、肝炎菌等均有杀伤力。冬虫夏草传统上既作药用,又作食用,是中外闻名的滋补保健珍品。 |
互助八眉猪 | 地域范围 北纬36°30'-37°09'、东经101°46'-1 02°45'之间,海拔 2000米以上的地区,即塑山以东,大阪山以南和塘川、哈拉直沟、川水流域以北地区19个乡镇(高寨、红崖子沟、哈拉直沟、塘川、五十、丹麻、台子、五峰、威远、西山、蔡家堡、东沟、东和、加定、巴扎、林川、南门峡、东山、松多) 特定品质 互助猪是在青海高原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地方猪种,具有适应性强、性早熟、抗逆性好、产仔数较多、保姆性好、沉积脂肪能力强、肉质好、能适应贫瘠多变的饲养管理条件、性状遗传稳定、对近交有抗力等优良特性。 文化典故 据考证,八眉猪的驯养历史已有六千多年,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历代移民不断西迁,八眉猪亦因之被带入青海农区繁殖。随着社会需要和经济条件的变化,经长期选育形成了这一适应高原地区生态特点的类型。由于互助县是该类型猪的中心产区,故称为互助猪,群众称为"大耳朵"。由于新品种的不断引入和长期的经济杂交,民间纯种互助猪已几乎绝迹,目前只有在青海省八眉猪原种育繁场和互助保种猪场有存栏。其种质资源独特,是一座丰富的原种群和活的基因库,农业部2000年8月23日发布公告确认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的19个猪种中,位列第一。 互助八眉猪 地域范围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北依达坂山与门源回族自治县相接,东北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为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各相关方必须遵照执行。接壤,南以湟水与平安县为界,西邻大通县,西南与西宁市相连。境内有省道宁互公路、民门公路;专用路机场公路。地理坐标为北纬36°30'~37°9',东经101°46'~102°45'之间。全县辖属19个乡镇,全县东西长86千米,南北宽64千米 ,县域面积3424平方公里(合513.6万亩),占海东地区总面积的18.85%。耕地面积97.82万亩,草山面积103万亩,互助八眉猪养殖分布在互助县高寨、红崖子沟、哈拉直沟、塘川、丹麻、东沟、东和、东山、五峰、西山、蔡家堡、台子、南门峡、林川、巴扎、加定、五十、松多、威远镇,以上乡镇海拔2100—4400米以内都属于互助八眉猪养殖和保护的范围(互助县全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独特感官特征:1.外貌特征:头狭长,耳大下垂,额有纵行“八”字皱纹,故名“八眉”,互助猪以体型大小、外貌特征和生产特点分大、中、小三种类型,以中型居多。大型猪:体格较大,被毛黑色,体质粗松,皮厚,体躯多褶皱,大腿部褶皱“套迭”更深、更多。额部较宽,额纹粗深而分布不整。嘴筒较粗,鼻面微凹。耳大下垂,长过鼻端,耳壳皮肤柔软耳根宽。背腰较长,较宽而平直。腹大下垂,成年母猪腹部拖地。奶头粗壮,发育良好。后驱斜尻,大腿欠丰满。四肢粗壮,后肢卧系。尾粗而长,尾毛较多。大型猪性情温驯,好静卧,不爱动。两岁左右视力减弱或双目失明。大型猪主要分布于脑山区,因晚熟,饲养期长,皮厚、迟钝、视力早衰,哺育性能差,多被淘汰,现为数极少。成年母猪体重130.33±8.64公斤,体长135.17±3.07厘米,胸围122.11±3.21厘米,体高65.14±1.34厘米。中型猪:是大、小型之间的中间类型。体格中等,体型体质比较紧实,体躯褶皱少,主限于后腿部。被毛黑色,鬃质好,鬃长10.28±2.37厘米,鬃径255微米。头略呈椎形,额部较窄,额纹纵行。鼻面直而微凹,嘴筒较细。耳大下垂,耳壳较硬,成年母猪耳长30.08±3.49厘米。背腰窄而平直。腹大下垂,但不着地,有效06对(5—8对)。后肢斜尻,后退欠丰满,后肢卧系,尾较细,尾毛少。性情比较灵活,护仔性很强,放牧型较好。成年公猪体重104.27±9.70公斤,体长125.09,4.61厘米,胸围113.03,3.56厘米,体高64,1.74厘米。成年母猪体重87.44±2.64公斤,体长119.10±1.18厘米,胸围105.64±1.24厘米,体高58.39±0.56厘米。小型猪:包括杏耳猪和黄瓜嘴。体型矮小,被毛黑色,头狭长而直,嘴尖细(黄瓜头)或额部较宽,嘴粗短。耳较小下垂,呈杏叶状。背腰短平,腹部下垂,杏儿猪后驱发育较好。四肢较短,皮薄骨细,早熟易肥,肥猪体重达70公斤左右即体满膘足。成年母猪59.94±3.17体重,体长109.38,2.60厘米,胸围91.88±1.83厘米,体高54.19±1.65厘米,小型猪主要分布于灌区,舍饲为主。2.互助八眉猪的繁殖性能和肥育性能: 小母猪2.5—3月龄即有发情表现,3.5—4月龄性成熟,可初配受孕。发情周期15—21天,发情持续期3天左右。公猪4~5月龄、母猪6~7月龄体重达到成年体重1/3配种,产仔数头胎6.4头,三胎以上12头。农村采取低水平吊架子饲养方式,大型猪一般两年以上活重150公斤左右成肥,中型猪14-18月龄活重80—100公斤成肥,小型猪10—13月龄活重60—70公斤成肥。互助猪的成肥速度,与饲料水平和饲养方式有关,精料水平高,且相对集中使用,中型猪11—12月龄肥育期日增重为300克左右,体重可达90公斤。独特的内在品质指标:互助八眉猪猪肉肉质好,鲜红色,肌肉呈大理石条纹,肉嫩,味香,肉质含水率61.53%。蛋白质含量≥20%,肌苷酸含量100mg/100g,肌间脂肪含量≥1.70%。3.安全要求:互助八眉猪产地环境质量产地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有关要求的一级标准,畜禽饮用水质量符合NY/5027--2008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要求,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1995规定的二级标准,生产过程严格按DB 63/T 918-2010绿色食品 八眉猪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猪肉及产品符合NY/T 843-2009 绿色食品 肉及肉制品的要求。2、标志使用规定: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2.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3.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4.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5.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6.经审核符合标志使用条件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标志使用申请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标志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责任义务。7.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生效后,标志使用人方可在农产品或者农产品包装物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活动。8.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档案,如实记载地理标志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9.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10.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处罚。下一篇:鹿尾 |
乐都紫皮大蒜 | 青海省乐都县的紫皮大蒜以蒜头大,分瓣少,辣味适中,风味独特而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地域范围 东起高庙镇、洪水镇、碾伯镇、青蒜(紫乐都县蔬菜雨润镇;西至高店镇、北起寿6109709皮大蒜)专业协会 乐镇、共和乡、南至下营乡、城台乡、曲坛镇、亲仁乡 特定品质 叶片长披针形,叶长57.00±7.40厘米,叶宽2.60±0.50厘米,叶片横断面呈月牙形,叶片绿色。叶鞘及假茎浅黄绿色,全株叶片数9+1片。株高71.10±2.30厘米,株幅40.00±3.82厘米,单株蒜瓣数5±1瓣;鳞茎扁圆球形,纵径3.68±1.43厘米,横径5.60±1.35厘米,外皮紫红色,单个鳞茎重65.90±3.92克,单瓣重9.46±1.32克,蒜苔黄绿色,长40.00±5.00厘米,粗0.50±0.10厘米,单苔重12.00±1.20克;中熟;秋天播种,生育期106-108天,全生育期285-288天;春天播种,生育期116-118天,全生育期140-144天;抗寒性强,耐旱性弱;抗灰霉病、紫斑病中等。 地域范围 乐都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湟水河流域,东北与甘肃省接壤,东南与民和县相连,西与平安县交界,西北与互助县毗邻,南与化隆县为邻,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09′—102°47′,北纬36°16′ —36°46′之间,东西长64公里,南北宽76公里,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850—3400米之间。乐都紫皮大蒜生产区域遍及全县14个乡镇,规模5万亩,年产量6.8万吨。下一篇:青海湖湟鱼 |
乐都大樱桃 | 乐都大樱桃是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特产。乐都县围绕建设百万株大樱桃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在省县级财政连续6年扶持下,全县种植大樱桃100万株,成园面积达到1万亩,主要分布在碾伯、高庙、洪水等乡镇的川水沟岔地区。先后引进红灯、先锋、雷尼等9个品种。 乐都地理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是大樱桃栽培的理想区域,近年来,乐都县把大樱桃种植作为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大事来抓,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政府补贴,鼓励农民在田间地头、房前院内、承包地里种植大樱桃。 2007年以来,乐都县积极发展大樱桃基地建设,累积引进苗木100万株,成园面积已达10000亩,建立了以推广中心试验基地、碾伯镇城中村;高庙镇旱地湾村、郎家村;高店镇大峡村以及寿乐镇熊家湾、上李家、土官口为示范区的种植大樱桃生产及观光基地,有力地推动了乐都县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步伐。 截至2012年,该县大樱桃种植规模达100万株,成园面积达1万亩,形成千亩、五百亩片、百亩以上片、50亩以上的连片种植共20处,主要分布在碾伯、高庙、洪水、高店、雨润、寿乐、下营等乡镇。今年,有近8万株大樱桃挂果,每株大樱桃产量约10公斤,按70元/公斤计算,总产值达5600万元,大樱桃成为乐都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乐都大樱桃的地域保护范围为青海省乐都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2°09′至102°47′,北纬36°16′至36°40′东西宽64公里,南北长76公里,幅员面积3050平方公里。产地适宜种植范围东经102°09′至102°47′,北纬36°22′至36°37′,面积2050平方公里,主要涉及乐都县的高庙、洪水、碾伯、雨润、高店、寿乐、共和、下营、城台、曲坛、蒲台等乡镇。保护生产规模300公顷,年产量3800吨。下一篇:乐都洋芋 |
藏毯 | 藏毯是西藏各类民族手工艺品中又一亮点。藏毯是世界三大名毯之一 ,以其精良的制作,具有浓郁民族、宗教特色的图案,讲究美学搭配的着色闻名于世。藏毯分各种不同尺寸的大小,不同形式的风格,如高贵素雅型的、浓重华贵型的,有地毯式的,有挂毯式的,样样均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精品。拉萨地毯厂啊生产藏毯的权威企业,它除了保持原有的手工制作外,还引进了电脑等高科技设备进行制图设计等工序。藏毯远销欧美,行销内地,无疑是来到西藏的您应该选购的商品之一。 藏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关于请求将青海手工藏毯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青政函〔2006〕47号)和西藏自治区《关于请求将西藏藏毯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藏政函〔2007〕6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青海省现辖行政区域及西藏自治区现辖行政区域。 下一篇:吹肺 |
乐都沙果 | 乐都沙果和享堂西瓜、贵德甜梨并称青海特色水果。乐都沙果学名花红,别称林檎,蔷薇科苹果属乔木,高4~6 m。分枝较密,花色粉色,花期4月初-5月初,果实完熟期8月初-9月初.果实卵圆形或近球形,黄色或红色,香酥脆甜,性甘温,能消食化滞、散淤止痛.果实可制果干、果丹皮或酿果酒;嫁接后3年结果,以短果枝结果为主。主要优点是结果早、早熟、色艳、香气浓郁、品质佳。 乐都沙果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碾伯镇、洪水镇、雨润镇、高店镇、寿乐镇共6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关于将乐都沙果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请示》,乐政〔2014〕22号 青海省地方标准:《乐都沙果》(草案) 下一篇:瞿昙寺花儿会 |
循化线辣椒 | 循化辣椒地方名产。又叫牛角椒、线辣椒。茄科,1年生直立草本,高40~60厘米,枝顶双生或簇生,花单生于叶腋或枝腋,花白色,成熟后为红、橙、紫红色,味辣,果皮和胎座间有空腔,内有扁形种子。花果期7~10月,东部地区均有栽培。品种有柿子椒,也叫甜椒或灯笼椒,株高叶茂,果大如梨,色赤或黄,辛淡味甜;又有长椒,亦称长角辣子,植株细健。叶窄花小,果长而弯,端尖如角,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循椒,质量优良,肉厚味馥,色红艳丽。果为重要蔬菜和调味品。含辣椒碱、辣椒红素等,能促消化,增食欲,内服可驱虫、发汗,外敷治冻疮、风湿、镇痛、散毒。 地域范围 在青海省循化县内(东经102°04′-102°49′,北纬35°25′-35°56′之间)清水乡、道帏乡、白庄乡、积石镇、查汗都斯乡、街子乡、尕椤乡、文都乡,为使用循化线辣椒证明商标的生产地域 特定品质 循化线椒,皮薄、肉厚、色鲜红、味香醇。营养成份普遍高于山东,蛋白质含量16.9%,比山东尖椒高1.9个百分点,每100克中维生素C含量为170毫克,β胡萝卜素含量为267毫克,辣椒红色素13.3毫克,均比山东尖椒分别高出20毫克、60毫克、3.3毫克;脂肪含量为14.4%,比山东高出2.4个百分点;总糖含量为12%,比山东高出6个百分点;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每100克中镁、钾含量分别达到269.65毫克,1965.46毫克,比山东分别高138.65毫克,880.46毫克;椒油含量平均为14.62%,比陕西、新疆两地分别高2.21和1.2个百分点,循化线椒由于富含VC、钾、辣椒碱、辣红素、β—胡萝卜素是天然的色素、VC可以促使色素保存,所以用于加工后的辣椒色彩鲜红、营养丰富。 文化典故 循化线辣椒,是当地群众在长期的栽培生产过程中培育出来的农家品种。其具有细长且褶皱、2-3个以上螺旋度,果肉后、色艳、油多籽少、辣味适中、香味浓郁之特征,称为市场供不应求的名特优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曾分别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和94年郑州全国优质农业产品展销会银奖,消费潜力很大,市场前景广阔。 下一篇:青海线辣椒 |
乐都长辣椒 | 乐都长辣椒,皮薄肉厚,辣味适中,味香口感好,个体长大,营养丰富,深受山东广大消费者都的青睐。经检测,干物质为9.49%,比山东高4.49个百分点;每100克中辣色素含量为0.05毫克,比山东高0.02毫克;每100克中维生素C含量为109.3毫克,比山东高47.3毫克。 乐都长辣椒栽培技术 辣椒属茄科。根系发达,较耐干旱,喜欢温暖,是喜温作物。种子发芽适温24—28℃,生长期白天温度20-28℃,夜间16-20℃,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70-80%,整个生育期需充足的阳光。开花结果期,低温潮湿,或高温干旱,都可引起大量落花、落果。对土壤要求不太严,但以肥沃的砂质土壤为好。低凹积水的地方辣椒生长不良,易死亡。 一、品种选择 乐都县保护地栽培主要选乐都长辣椒,极少部分栽培甜椒。乐都长辣椒生长势中等,株高95厘米,开展度80厘米,叶色深绿,始花节位12节,果实长锥形,果实纵径24厘米,横径4.2厘米,果深绿色,成熟果暗红色,果肉厚1.3厘米,一般亩产4000公斤左右。味辣有芳香,品质佳,荣获全国博览会银奖。 二、播种育苗 1、苗床准备。一般营养土育苗,选择没种过菜的田园土,充分腐熟的农家肥,草木灰,按1:1:1的比例混合拌匀,每平方米床土加8-10克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进行土壤消毒处理,然后将营养土铺入苗床,床土厚度10厘米,或装入营养钵灌足底肥。 2、种子播种和处理 按亩用种量150克,将种子用55℃热水烫种15分钟,并不停的搅拌,待水温降至30℃浸泡6-8小时,或用0.1%高锰酸钙溶液浸泡10分钟,用清水冲洗净药液后浸种,然后用干净湿布包好放在25-30℃环境条件下催芽,种子露白时播种。 播种:节能日光温室冬季栽培。乐都地区确定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育苗,冬春季栽培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育苗。普通温室冬春栽培10月中下旬播种育苗,塑料大棚12月下旬播种育苗,一般株行距10*10厘米,播后覆土1-2厘米,然后盖地膜,以保持温度提高地温。 3、苗期管理:播种后出苗前以保温为主,白天保持25-30℃,夜间20-22℃。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齐苗后,白天保持20-25℃,夜间12-15℃。幼苗长至1-2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定植前10天低温炼苗,开始逐步降低温度,白天保持20-22℃,夜间10-15℃,通大风。标准苗龄80-90天,苗高20厘米左右,9-10片真叶,茎粗0.4-0.6厘米,植株健壮,无病虫害。 三、定植 1、整地施肥: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5000-6000公斤,麻渣150公斤,磷酸二铵50公斤,并用敌克松2.5公斤或多菌灵2公斤进行土壤处理,深翻40厘米,并灌足水。 2、定植:当室内最低温达8℃,10厘米地温达12-15℃,并稳定一周便可定植。节能日光温室冬季栽培定值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冬春栽培定值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普通温室定植第2年元月下旬,塑料大棚定植4月中旬,大行距7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30-35厘米。 四、定植和管理 1、通风和温湿度管理:定植后为促进缓苗,保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暂不通风,白天温度保持25-30℃,夜间保持16-18℃,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缓苗后至座果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保持13-17℃,相对湿度保持60-70%。当室内温度达到25℃左右时开始通风,下午气温降至15℃关闭通风口保温。通风由小到大,逐步通风,严禁高温突然通风。结果期温度白天保持25-30℃,夜间保持15-17℃,当外界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可日夜通风。 2、浇水:定植时较好定植水,缓苗后10-15天视土壤墑情可浇一水,后控水蹲苗,到门椒开始膨大,对椒开始座果后再浇第二次水,以后视墑情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浇水要在晴天上午进行,均要小水轻浇,切忌大水漫灌。 3、追肥:施肥原则是重施底肥,多施有机肥,增势磷肥,前期侧重氮肥,盛果期增施磷钾肥。门椒采收后结合浇水进行第一次追肥,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磷酸二铵15-20公斤,盛果期可随浇水2-3次肥,每亩施尿素10公斤或磷酸二铵15公斤,并从初花期到盛果后期间隔15-20天交替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复绿灵500倍液或高美施400-600倍液等叶面肥。 五、主要病虫害防治 目前乐都县辣椒主要病虫害是根腐病、疫病、炭疽病和蚜虫、斑潜蝇。在加强农业防治的前提下,根腐病可用甲霜铜、杀毒矾、铜铵合剂灌根,定植前土壤药剂处理。疫病可用普力克、绿享二号、杀毒矾喷雾并灌根。炭疽病可用代森锰锌、乙锰喷雾防治。同时可用虫螨光,爱福丁喷雾防治斑潜蝇和蚜虫。 乐都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湟水河流域,东北与甘肃省接壤,东南与民和县相连,西与平安县交界,西北与互助县毗邻,南与化隆县为邻,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09′—102°47′,北纬36°16′ —36°46′之间,东西长64公里,南北宽76公里,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850—3400米之间。乐都长辣椒生产区域遍及全县14个乡镇,年种植面积1万亩,年总产量4万吨。下一篇:乐都紫皮大蒜 |
乐都洋芋 | 乐都县种植洋芋由来已久,可算得上是一个传统产业,昔日主要靠它解决温饱,而今这个老产业通过农业结构的调整,已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主导乐都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2005年,全县种植洋芋面积20.02万亩(含地膜洋芋2.51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4%,总产量30万吨,位居各类农作物之首。 乐都县地处青海省东部湟水河畔,气候温凉,日照时间长,具有发展洋芋生产独特的自然条件。首先,乐都的商品薯品质好、种薯质量高,特别是南北两山海拔较高的中岭、曲坛、下营等16个乡,气候冷凉、土壤结构好,已成为乐都县商品薯基地和种薯基地。其次,由于全县海拔高度的不同,生态条件的各异,县内种植洋芋呈多样化,既有川水地区温棚双膜种植,也有浅山、脑山单膜种植,可实现鲜薯季节性上市。乐都生态良好,化肥、农药使用水平低,生产的洋芋具有无污染的特点。第三,乐都地处青海东部交通枢纽,离省城西宁和对外连接相对较近,尤其是109国道、兰青铁路从其县城经过,具有明显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随着全省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其优势将更加突出。 下一篇:乐都长辣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