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紫金花城景区 | 紫金花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金昌市将旅游开发融入城市建设之中,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景中城”“城中景”个性化城市建设,同时将景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整体谋划推进,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城市承载能力,为加快全市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紫金花城核心景区是金昌市着力打造的紫金家园大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还包括金川国家矿山地质公园、金水湖、金川公园等景区。紫金花城核心景区是2014年金昌市委、市政府提出着力打造“紫金家园·生态绿城”的要求后,在城市建设闲置用地上建设的景区。 景区总占地面积570.4亩,其中种植各类花卉400亩,人工湖、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占地170亩,由一湖——紫焉湖、一岛——樱花岛、三园——香草花卉园、药膳花卉园、“不能忘却的记忆”年代主题园构成。目前景区已种植薰衣草、马鞭草、百合、碰碰香、琉璃苣等各类花卉23个品种,花卉基地已初具规模,整个景区还在不断地建设完善当中。 在景区大量种植紫色和金色两种颜色的花卉,是因为紫色和金色不仅是最佳互补色,给人以高贵、神秘、典雅的感觉,而且对于金昌来说,还有其特殊的含意:紫色是古罗马皇室的象征,代表着尊贵、神秘和浪漫;金色是中国皇家的色彩,代表着高贵、荣耀和梦想。这正好契合了金昌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见证地和“点石成金”的有色金属王国的独特个性,也是城市特色文化和个性魅力所在。 景区的三园之一---年代主题园,主要是由原来废弃的马家岸小学改造而成,由60/70/80/90四个年代主题馆组成,每个馆内成列有反应当时年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不同物品,闲暇时间游客可以去那里寻找属于不同年代的记忆。其中的70馆内设有咖啡屋,游客可以一边寻找回忆一边品尝咖啡,90馆在夏季每周六的晚上举行花田音乐会,游客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浪漫氛围。药膳花卉园种植有原产于美国的蛇鞭菊、原产于北美的假龙头、原产于墨西哥的孔雀草、原产于中国的桔梗等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 景区的一岛--樱花岛,由飘带湖直接连接了紫嫣湖。樱花在每年的4月开放,为了做到金昌市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目标,还在岛上种植了大面积满天星、鼠尾草等植物。 现在景区还可以看到由火车车厢打造的火车餐厅,建设完成后可以供游人品尝由各种花卉做成的香草美食。在火车餐厅后还有正在建设的蜂巢宾馆,木屋别墅区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整个景区随处可见供游人休息的长椅以及摆放在花丛中的矩形相框、自行车、摩托车等道具供游人拍照。 在景区的中央,从景区最大的主入口进去可以看到婚礼广场也称比翼广场,临湖而建,这里由东向西设计了长360米的月季长廊,寓意着有情人比翼双飞,可以供上百人举行集体婚礼。 |
金川公园 | 金川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金川公园:位于城区中心,南临公园路,北临庆阳路,东接金汇里,西靠金谷里小区)。始建于1983年8月。2008年以来,又对人工湖驳岸、码头、园桥进行了改造,在人工湖周边完成绿地改造,成为集游览、休闲、娱乐、健身、餐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绿地园林,被誉为“戈壁江南”“塞上明珠”,2012年7月,被列为国家AAA级景区。公园占地近30万平方米,总体布局以人工湖为中心,利用水面、道路、树木、土山等有形物,分为入口广场区、垂钓休闲区、晨练拓展区、动物喂养区、有氧健身区、民俗风情区、儿童游戏区、办公管理区、温室苗圃区等。设置了“梅岭叠翠”“南屏晚照”“雀台览胜”“丹霞烟雨”“眉湾溅玉”“花径展春”“缘石访绿”“汲古问今”等多处景点。整体设计层次分明,园中有园。景物相互衬托,建筑风格求实创新,湖光山色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处可游可赏的自然山水乐园。 公园西北角建有金昌市游泳馆。其前身是公园的露天游泳池,2007年12月开工改建,2010年6月建成并开始试运营。游泳馆占地11254.7平方米,设有10泳道国际标准泳池,水深1.3米~1.8米;儿童嬉水池,水深0.5米~0.8米;可同时容纳600人游泳。 园区东有茶饮服务和休憩区,占地7083平方米,设有冷饮滩、民俗美食滩等餐饮服务点,供游人在游山赏景之余来此餐饮歇息。 景点位置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庆阳路9号 |
金水湖 | 金水湖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金水湖景区位于戈壁城市甘肃省金昌市市区东部,总占地面积约236公顷,是西北最大的人工中水蓄水景观带。景区蓄水池由五个不同面积的湖面组成,总水面面积约60公顷,总蓄水容量约230万立方米。该工程是为了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中水储存、利用问题,以中水蓄水池为依托建设的集休闲、观光、生态保护为一体,兼具储存、调蓄和景观三大功能的城市景观工程。自2005年1月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土方开挖、湖底防渗水、湖堤湖岸砌筑等工程,并顺利向湖内注水;完成景区绿化面积70万平方米,栽植各类乔灌木15000株、种植花卉草坪20万平方米、安装喷灌设施24000米、客(换)种植土9万立方米;包括码头、园桥、水花园、水舞台等水上工程、漂带河及湿地工程。 金水湖景观建设突出了“自然、野趣”的总体风格,营造了“万方安和、骊靬烟云、者来静泊、飞龙点滩、莳天卉屿、渔舟唱晚、水木自清、滨河绿带和生态康体活动区、老年活动区、生态教育区、拓展运动区”等景区景点。建成后,将为城市农业灌溉、城市绿化提供水源,缓解城市用水不足的矛盾,同时,也为西部戈壁城市绿化目标注入强大鲜活的血液。 |
圣容寺 | 圣容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圣容寺 位于县城北10公里处。据多种佛教史籍记载,北魏太武太延元年(435年),西去印度的刘萨诃和尚行至番禾郡(今永昌县)东北望御谷山,预言此山裂开当有瑞像(佛像)出现,时平则佛像俱全,时乱则首落。到了北魏正光元年(520年),果然有一佛像现于岩间,唯少头。40年后,却在距此山岩200公里之遥的凉州(今武威)城东7里发现佛首,即“奉至山岩安之,宛然符合”。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立为瑞像寺。隋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亲往礼拜,改为感通寺。唐中宗时又改称圣容寺至今。因它与位于县城北1公里许的前大寺(金川寺)相呼应,故又称为后大寺。圣容寺在古代是受到朝野重视的海内名寺,在丝绸之路占有重要位置,一度僧徒多达2万人。后来几度衰落,现存有石雕佛像和一些石窟。圣容寺塔保存完好(唐塔,与西安大雁塔甚似),198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圣容瑞像位于县城以北10公里的御山峡谷的石壁上,佛身高约6米,为天然石壁象形像,和山体连为一体。 相传,北魏太延元年(公元435年),并州离石(今山西离石)圣僧刘萨诃,孤身西行去印度礼佛取经,行至凉州番和县(今甘肃永昌县),向佛御山峡谷礼拜,他预言御容山谷将出现佛陀宝像,若佛像身首完整则天下太平,反之天下大乱。八十多年后有一天雷电大作,山崖震动,御山峡谷的一处山体上出现了一尊高一丈八尺的无首大佛像,人们想起刘萨诃的预言,为了阻止天下-,立即为无首佛像造首安装,但昼放放夜跌,天下随之大乱,后来凉州七里涧出现一尊发光石佛头,运来御山谷安置无头佛像上,即时灵光普照,天下太平。人们感到刘萨诃的预言灵验,在此修建了瑞像寺。 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炀帝西巡时驾临此寺降香,改名“感通寺”;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三藏法师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路过此寺,曾在这里-数日。中唐时感通寺改为圣容寺至今。 |
镍都开拓者纪念馆 | 镍都开拓者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镍都开拓者纪念馆位于金昌市金川公园内,展区共分五个单元:发现金川铜镍矿;金川镍矿早期建设;深部找矿:世界第二个特大硫化镍铜矿床;改革开放后的镍都建设和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镍都。纪念馆以历史图片和实物,全面展示了金川早期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的创业历史。 1958年10月,甘肃省地质矿产局祁连山地质队一分队在永昌县境内找矿。队长汤中立在向永昌县领导汇报工作期间,发现了西北煤田地质勘探局145煤田地质勘探队唐东福、郭春山报送的孔雀石样本,立即追根溯源,在金川白家咀进行调查。经化验,采集的标本内含丰富的镍铜等有色金属,由此揭开了金川镍矿勘探的序幕。 1959年1月,祁连山地质队对矿床进行了初步钻探。3月初钻头打到了厚层原生硫化铜镍矿体,基本证实了金川一矿区矿床的工业价值。1959年4月15日,甘肃省地质矿产局祁连山地质队队部从酒泉迁至金川,开展金川镍矿一矿区的初步勘探。1959年6月,冶金部决定成立永昌镍矿(1961年1月,永昌镍矿更名为金川有色金属公司),正式揭开了金川矿区开发建设序幕。1959年的金川镍矿矿区 20世纪70年代地质队员在金川冶炼厂矿区开展工作 至1974年,甘肃省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全面完成了二、三、四矿区的勘探任务,为中国探明了一处巨大的镍矿基地,一举改变了我国缺镍少铂的历史。在完成的最终地质勘探报告中指出:金川镍矿贮量占全国同类矿床总量90%以上,同时还探明铜、金、银、钴、铂族元素等十几种珍贵资源的巨大储量,使该矿床名列世界同类矿床第二位,金川一跃成为中国名符其实的“镍都”。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金川被列为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三大基地之一。 2011年12月,镍都开拓者纪念馆被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联系电话:0935-8213210 |
金川龙泉公园 | 龙泉公园 位于城区金川路与滨河路交会处西南侧。原是金川集团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建起的果园和菜地。1989年起,金川集团公司建成龙泉公园,占地8.1万平方米,园区内有“儿童乐园”“滨河林带(盆景园区)”等,“龙泉飞虹”大桥贯通其间。以“翠湖晓月”人工湖为中心,桥、堤分割,建有“拱桥”和“长城春晓”“湖心岛”“汀廊”“水榭亭”“长廊”“假山”“雕塑”“凤亭”“喷泉”“瀛洲憩亭”“墨苑阁”等景点。“翠湖晓月”与长廊之间,有“彩花留香”和成片果林。春天果花飘香;夏季绿草茵茵,又有连片花卉;秋季硕果垂枝,芳香异常。 2008年6月起,将龙泉公园进行了全面改造,与龙泉景观带合为一体。 龙泉景观带 位于贯穿城区的原西干渠沿线,永昌路以东,滨河路以西,南起武威路,北至公园路,呈长条形。东西长1780米,最宽约230米,最窄约80米,占地面积约285亩(其中绿地面积127.5亩,水域面积58.5亩,绿地率达56.3%)。景观带被金川路和兰州路分为3段,中段为原龙泉公园地块,西干渠纵向穿过整个景区。 |
紫金花卉示范种植基地 | 走进金昌龙首新区,400亩各类花卉构成了金川区紫金花卉的种植基地,形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
长泰园 | 长泰园位于城区长春路与泰安路交会处东北侧,北临市气象局、地震监测站,东接泰安路绿色长廊西端。地势南高北低,地形略有起伏。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9万平方米,硬化面积7000平方米。2005年开工建设,2008年建成。 |
人民文化广场 | 人民文化广场地处城区中心,南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西靠市文化宫和“三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北临新华路。始建于1997 年8月,1999年10月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到2001年6月,大型音控喷泉、室外电子显示屏、广场主雕等配套设施亦全部建成。2009年,对基础设施和绿化亮化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 |
金昌市博物馆 | 金昌市博物馆成立于2010年7月,副县级事业单位,隶属于金昌市文化出版局。内设三部一室,分别为藏品保管部、陈列展览部、安全保卫部、办公室,核定编制9人。 该馆现有馆藏文物200多件,主要包括以鸳鸯池彩陶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物,以永昌岩画为代表的商周文物,以青铜马、陶牛车为代表的汉代文物,以画像砖为代表的魏晋文物,以铜造像为代表的明清文物以及大量的民俗展品,特别是在沙井文化文物、镍钴工业遗产展品等方面的特色显著。 该馆现有基本陈列“金昌古代文明”,正在筹办“金昌发展史展”、“金昌民俗文化展”、“镍钴工业文化展”。 馆址:金昌市文化中心三楼(金川区建设路) 联系电话:(0935)8333444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大庙城城址 | 大庙城城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庙城城址位于金昌市金川区双湾乡岳家沟村东南侧。座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80米,东西宽170米。面积30600平方米。城墙残高4米。城内中部筑墙,将城分隔成两部。城外有瓮城。城门向南。城内采集有铁串饰、石杵、陶片等。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城建史有重要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金川区博物馆 | 金昌市金川区博物馆成立于2011年10月,为正科级事业单位,隶属于金川区文化广播影视局,现有编制5人。内设文物收藏研究部、陈列展览部、安防保卫部。 该馆现有文物1542件,基本陈列4个,分别为古代文明陈列、三角城沙井文化陈列、民俗文化陈列和非物质文化陈列,从不同角度展示金川出土文物、民俗文物、非遗成果、文化艺术等,既是展示金川历史与发展的载体与平台,也是对外宣传推介金川,提高金川知名度,推进发展,教化未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 地 址: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三角城村 馆长:冉生鹏 联系电话: 0935-8211304 双湾镇 双湾镇位于丝路明珠甘肃金昌市东郊 ,是金昌市重要的蔬菜、瓜果、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地处北纬38°15—39°00,东经102°15—102°43 之间 , 平均海拔 1430米 , 每年无霜期达 156天。镇域总面积850平方公里 , 人口 2·5万。1997年跻身于甘肃省第一批小康镇行列。2003年跻身全省百强乡镇。 双湾镇自古就有“康熙开荒、乾隆配水……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鸳鸯池遗址 | 鸳鸯池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国家水利风景区。 鸳鸯池遗址 位于县境河西堡镇鸳鸯池村以南、金川河西岸的二层台地,是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文化遗存,属甘肃仰韶文化马厂类型,距今约4150多年。1973年和1974年,甘肃省博物馆和地县文物普查队对该遗址先后两次进行了挖掘和考查,共清理墓葬151座,出土石器、骨器、陶器以及装饰和艺术品3500多件,为中国文物宝库增添了新的珍品。特别是彩陶的器形纹饰和墓葬的葬式、葬法,与过去的同类墓葬大有不同,有些文物是首次发现,为研究新石器时代即原始社会末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也为探讨“马厂类型”与“半山”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鸳鸯池出土文物曾于1974年与武威出土的铜奔马同在北京故宫展出,轰动国内外。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五彩城 | (一)、五彩城,过去的死亡之地 五彩城又称五彩湾,是因其五彩缤纷的地貌特征而得名。五彩城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部的吉木萨尔境内,南距县城区150公里,它西邻沙漠,北靠卡拉麦里山,东去十几公里便是恐龙沟,向东南30多公里就是奇台魔鬼城。 过去五彩城一直不为人知,人们把那块地方称为死亡之地,传说凡是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生还的,这便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80 年代初,才被石油勘探工作者发现,很快就成为全国所熟知的旅游胜地。 (二)、五彩城,大自然的杰作 走进五彩城就像走进一个梦幻世界,光怪陆离的色彩从四面八方向你涌来,那么明快、那么强烈、那么丰富多彩,真让你感到目眩。你顺着山势举目展望,那些或大或小、错落有致的山冈无不被艳丽的色彩缠裹着,呈现出千姿百态、扑朔迷离的景象。你真疑心这眼前世界是某个抽象大师所绘的不朽画卷。其实,五彩城完全是大自然的杰作。 (三)、五彩城的地理结构 大约在几十万前的某个地质时期,这里沉积了很厚的煤层,然后由于地壳运动,地表凸起,那些煤层也随之露出地表,在雷电和阳光的长期作用下,煤层大面积燃烧,结果形成烧结岩堆积的大小山丘,成为目前这种绚丽的自然景观、实质上,五彩城就是当地老百姓说的火烧山,那些美丽的山包不过是一堆堆的灰烬,站在那里你可以想象出当年那一片火海的壮观景象,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源自历史深处的疼痛,那些自由飞翔的鸟,那些可爱的动物,还有玩世不恭形形色色的植物,也许就在那一刹那葬身于这一片火海。大自然就这样无情,它给你留下美好的同时,也会给你留下痛创。 五彩城是由数十座五彩山丘组成,粗略估计,面积有十几平方公里。从外型上看,它不具有奇台魔鬼城那种逼真的城堡轮廓,然而当你走进去之后,依着山势自由自在地散步其中,你真有点置身街市的感觉。那些错落有致的小山丘,就像、一个个蒙古人的牧帐,透出村落的安闲和温暖;而那些高大的山丘,拔地而起,戴云披风,不亚于大都市的高大建筑。穿行于这些今令人眼花缭乱的山丘之间,真有走进迷宫的感觉,稍不留神,就找不着归路。在这里游人迷路的事常有发生,所以五彩城又有魔鬼城之称,足见它的神秘与怪异。 (四)、五彩城的不同观赏时期 最初去五彩城可不是件易事,不但路途遥远,而且根本无路可通,车辆一旦迷路,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去五彩城至少要有两辆以上的越野车结伴而行。而现有情况在有改变,已有一条二级沙漠公路直通它仅十几公里的彩南油田,而吉木萨尔或者阜康市出发,仅几个小时就可到达,当天就可打个来回。不过,去五彩城游览最好在这里住上一夜,因一天之中,早、中、晚三个时段,五彩城所展现的姿态各不相同,给你留下的感觉也兴味各异。 早晨,最好是一夜细雨之后,天刚放晴,风敛雨霁,一轮红日从地面喷薄而出,射出一屏孔雀尾状的金辉,蓝宝石一样的天空飘浮着一朵朵羽绒般的彩云,此刻五彩城就像一个出浴的圣女,秀雅而多姿。当你登高远望,山谷中雾气缭绕,那些被阳光镀亮的彩色山丘更加玲珑剔透,就像一把把张开的彩色小伞。几个高高耸起的山丘,裹匝着十几种不同的彩带,就像娇羞艳丽的沉静美人伫立在晨曦之中。此时你突然会感到语言的馈乏,你实在找不出一个合适词语来表达此刻的感觉,你只是感到全身心的轻松,全身心的愉悦。 中午的五彩城炽热如火,仿佛整个世界的阳光都聚集这里,山丘的色彩在阳光的威逼下变得淡化,就连空气也变得燥热炙人,一场熄灭了几万年的大火好像又要被重新点燃。你会突然觉得热血沸腾,一种原始的冲动沿你的血管上涌,你会变得热情澎湃。来自生活的种种不快都被这种热情所荡涤,你会觉得生活是那么热烈而充满情趣。每当黄昏,整个五彩城被落日点燃,那些本已淡化的色彩一下子强烈起来,五彩城也变得绚丽多彩,红的如火、黄的如金、绿的可爱、蓝的诱人。被晚霞描绘的天空就像一个温馨的彩罩,和五彩城融合在一起。当你置身其中,真如置身一个美丽的梦境。 夜色下的五彩城安详而静谧,一览万里的星空,蛟洁如银的皓月,还有这月色下朦朦胧胧的小山都会触发你无限的遐想。此刻的五彩城浸润在一片如水的月光里,若隐若现的山头就像一片灰色的云烟,更增添了它的梦幻色彩。你仿佛置身一个与世隔绝的幻景之中,尘世的一切变得那么遥远,你似乎有一种涅磐后的轻松感觉。 五彩城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的美就在于它的原始,它的悲壮,它的神奇,以及它给予人们的无限启迪。相信每一个走近它的人都会为它的无穷魅力所倾倒。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祁连河沟 | 祁连河沟自然生态风景区距县城25公里,现为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这里集森林、草原、冰川为一体,沿途有骊靬遗址,-泉、炒铁台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点。区内落差悬殊,海拨2000--3000米,气候在水平、垂直方向都有明显的差异。林区内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各种乔木、灌木树种二十多种,草本百余种,大小动物上百种,被列为国家二、三类保护动物的有马鹿、林麝、獐子、岩羊、雪鸡等十余种。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茂密的-、碧绿的草原、洁白的冰川、奇绝的怪峰、潺潺的流水、缭绕的云雾相映成趣,构成妩媚的风景画卷,是理想的避暑、旅游胜地。 景点特色:休闲、观光、避暑、探险、考古。 最佳线路:永昌城-骊古城-河沟风景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金昌三角城遗址 | 金昌三角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西周至春秋 三角城遗址位于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三角城村北侧,面积约430万平方米。属沙井文化。 1924年发现,1979年~1981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和武威地区展览馆对该遗址多次发掘清理。遗址以城址为中心,东、西、北三面分布有墓葬区和祭祀坑。地面随处可见属沙井文化的夹砂红陶片。已清理墓葬585座,出土金器、铜器、铁器、石器、陶器,卜骨、贝币、毛、麻织品及皮革等文物共2112件。 三角城遗址是一处集西周至春秋时期城址、墓葬群以及房址、窖穴、祭祀坑为一体的大型遗址。遗址文化堆积较厚,延续时间较长,对深入研究沙井文化内涵、河西走廊史前文化以及先秦时期西北少数民族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东湾绿萝卜 | 东湾绿萝卜 独特的水土光热条件使得东湾村种出的萝卜个大味甜,果形圆整,水灵鲜脆,无辣味,口感极好,浑身翠绿,俗称“绿萝卜” 金川区栽培绿萝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东湾绿萝卜形成了“肉质根呈圆柱形,尾部钝圆,顶端四分之三色泽翠绿,尾端白玉色,个体均匀,肉质淡绿,质地细翠,肉甘甜,汁多可口,风味清香”的特点。东湾绿萝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将会提升东湾绿萝卜的知名度,提高其在省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价格水平。 地域范围 金川区位于河西走廊东部、腾格里沙漠南缘,属阿拉善台地,南面临永昌县;北靠内蒙古自治区;东与武威相连;西与张掖毗邻。古“丝绸之路”从此经过,是新欧亚大陆桥沿桥城市之一。全境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1500M。属残丘平川地带,境内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土壤肥沃,水资源较为充足,有靠祁连山雪水形成的东、西大河和永昌县城郊泉水形成的金川河流经境内,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金川区下辖宁远堡和双湾二镇,辖区总面积37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93万亩,总人口2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69%。东湾绿萝卜种植区域宁远堡镇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总人口27315人,总耕地面积46336亩,总播种面积44000亩,人均1.6亩。辖区内日照温差悬殊,气候干燥。冬季漫长而不严寒,夏季暖热而无酷暑,春季回暖快,秋季降温急,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时数2984 h,年平均气温7.4℃,年平均降雨量139MM,无霜期156 d。东湾绿萝卜种植区域土地肥沃,适于小麦、胡麻、玉米、蔬菜、瓜果等各种农作物生长。区内充足的光热资源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绿萝卜的生长。“东湾绿萝卜”久负盛名,农谚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一生不用跑药堂”以及“十月萝卜水人参”之说。 东湾绿萝卜的种植区域包括宁远堡镇东湾、西湾、中牌、宁远、龙景、山湾等六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2°08′14″至102°14′85″,北纬38°25′33″至38°26′94″,是金川区主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东湾绿萝卜一年一季、二季,种植面积维持在1500公顷左右,总产量达9.2万吨。 |
双湾食葵 | 1、人文历史情况。金昌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商周时期,为西戎牧地。春秋战国至秦,月氏驻牧于此。汉初,属匈奴休屠壬辖地,自西汉武帝置县,到元初的千余年间,曾设弯鸟、番和、显美、番禾、焉支等郡、县。元置永昌路,明置永昌卫,清改为永昌县。金川区始建于1985年,系甘肃省金昌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镍矿储量居全国首位,被誉为祖国镍都。金川区究竟何时开始种植食葵,历史上无详细文字记载,如今所知最早记载向日葵的文献为明朝人王象晋所著《群芳谱》(1621年),该书中尚无“向日葵”一名,只在“花谱三*菊”中附“丈菊”, 原文如下:“丈菊,名本番菊,名迎阳花,茎长丈余,秆坚粗如竹,叶类麻,多直生,虽有分枝,只生一花大如盘盂,单瓣色黄心皆作窠如蜂房状,至秋渐紫黑而坚,取其子中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堕胎”。 “向日”之名,见于文震亨《长物志》(约1635年左右)。1820年谢方在《花木小志》中言向日葵处处有之,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近代记载,向日葵在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传入中国,是作为观赏植物和小油料作物零星种植,新中国成立后才转向大面积栽培,从上述史料中看出中国种植向日葵的历史久远,大概“双湾食葵”种植的历史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据考证,金川区种植向日葵始于清朝光绪年间,有记录的种植食葵的历史可追潮到上世纪60年代初,从建国后到2000年以前葵花种植方式主要在田埂、地头点套零星种植,种植品种有黑葵花子、白葵花子、花葵花子、伊犂早熟、三刀眉、新疆大葵花子、内葵杂1号、内葵杂2号等常规种子。据老年人回忆,解放前金川区食葵种植面积有限,只有少数富户人家零星种植,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食葵的种植面积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很有限,且产量低,以自食为主。故当地有“亲戚来了炕上让,一盘瓜子炕桌上端”的待客之礼。每逢过节和办喜事、白事待客,餐桌上总是要提前摆上一盘子混合有花糖的葵花籽,供客人在就餐前聊天时食用,葵花籽点缀着节日和喜事的祥和气氛。食葵与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发展息息相关,融为一体。 2.现时状况 ⑴新品种与新技术配套优势 悠久地栽培历史和当地农户种植食葵的传统经验,以及种植区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双湾食葵因品质上佳而享誉省内外,金川区也因此获得了“向日葵之乡”的美誉。为了使双湾食葵生产尽快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当地农业部门自2000年开始引进美国DK119、欧洲油葵、康地等油葵复种成功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2003年种植面积达到0.5万亩;2004年在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同时,又引进杂交食葵品种种植,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种植品种有RH 3738、RH3708、RH118、737C等杂交食葵新品种,亩产250公斤左右,经济效益高于当地西瓜、玉米等优势作物。从2006年开始,我区农业部门为进一步提高食葵经济效益,培育和壮大食葵产业,本着产量高、商品性能高、口感好、子粒大、饱满、抗病性强等特点,先后引进试验示范、种植推广LD5009、先瑞316、SH815、RH316RT、SH363等许多新品种,亩产量高达350公斤左右,年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随着食葵种植面积逐年大幅度扩大,种植品种不断更新,种植技术不断改进,种植食葵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食葵产业已成为我区目前主要经济特色产业之一,并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田野的绿色食葵已象征金昌大地呈现自然、生态、生命和充满生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和锻炼了一批技术骨干和“土专家”,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食葵产业的行列中,全区现有农业推广技术人员32人,其中高级农艺师:3人,中级农艺师:18人,助理农艺师:11人。伴随着食葵产业的大发展,急需充实技术力量,研究解决发展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⑵食葵生产显现产业规模优势 为了更好的将双湾食葵打造成为农业支柱性产业,金川区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一个以双湾镇为主要产地向四周辐射的食葵生产基地初步建成,并作为金昌市特色产业和金川区的支柱性产业,市、区两级财政每年立项对食葵产业进行扶持,通过新品种引进、推广,食葵丰产配套技术、一膜两用、免耕栽培、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间作套种等科学种植技术的研究、示范以及对加工企业的扶持,“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已初具雏形。2010年金川区申报的《金川区食葵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作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在2011年2月得到了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项目正在实施中。近年来,金川区紧紧抓住临近城郊的地域优势,按照“典型示范,规模发展,科技支撑,协会带动”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真抓实干,食葵产业呈现出基地型规模发展态势。目前,金川区种植的食葵产量高、效益好,极大地调动了部分农民的积极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全区涌现了一批从事食葵产业生产、营销的专业队、专业户。经过近20年的发展,金川区食葵种植面积达到1600公顷,年产食葵6000吨,年产值3600万元。建成食葵加工企业2家,金园瓜子、马记瓜子在我省各地均由销售,深受请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年产炒制瓜子均在80吨左右,销售额140万以上;成立食葵销售专业合作组织36个。食葵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金昌市无公害农产品食用葵花生产技术规程》作为甘肃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使食葵生产过程具有全套的技术标准,为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保障和体系保障。主要种植区域为双湾镇陈家沟、新粮地、许家沟、金河、康盛、营盘、天生炕、古城、龙口、龙源、龙寨、三角城、九个井以及宁远堡镇新华、油籽洼、下四分、新安等村。近年来,随着金川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双湾食葵的种植面积也稳步增长,金川区政府特别注重食葵的示范村建设,加大标准化种植的示范作用,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之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效果,示范区严格按照食葵生产技术规程要求。同时,在标准化示范村建设过程中,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区生产所需的农资产品采用了集中采购的方式,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又减少农民的生产投入,此项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所在地域: 甘肃 申请人: 金川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金川区位于河西走廊东部、腾格里沙漠南缘,属阿拉善台地,南面临永昌县;北靠内蒙古自治区;东与武威相连;西与张掖毗邻。古“丝绸之路”从此经过,是新欧亚大陆桥沿桥城市之一。全境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3052 米,最低点1327米,平均海拔1500米。属残丘平川地带,境内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土壤肥沃,水资源较为充足,有靠祁连山雪水形成的东、西大河和永昌县城郊泉水形成的金川河流经境内,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辖区总面积37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93万亩,总人口2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69%。区内充足的光热资源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食葵的生长。“双湾食葵”久负盛名,有“每十日一食葵,葵滑,所以通五藏擁气,又是菜之主,不用合心食之”之说。双湾食葵的种植区域在金川区行政区域内,包括双湾镇的龙口村、古城村、营盘村、金河村、康盛村、许家沟村、陈家沟村、天生炕村、新粮地村、九个进村、三角城村、龙源村、龙寨村等13个村和宁远堡镇的新华、油籽洼、下四分、新安四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2°15′至102°43′,北纬38°15′至39°00′,是金川区主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双湾食葵一年一季,种植面积维持在1600公顷左右,总产量达6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⑴外在感官特征 “双湾食葵”品种感官特点概括起来是:该产品籽粒长锥形,黑皮白边有不规则白色条纹,籽粒长2.0-2.2CM,横径0.9CM左右;籽粒饱满,千粒重180g左右;加工性能良好,干籽不脱皮,品质上佳,口感香脆,食用之后齿颊留香,香而不腻。 ⑵内在品质指标 “双湾食葵”食用型籽粒较长,果皮黑白条纹占多数,果皮厚,约占种子重量的40%以上,千粒重100~200克,百粒重≥14.0g,皮壳率≤44.0%。脂肪含量≥41.0g/100g,蛋白含量≥29.5g/100g,棕榈酸含量≥1.2g/100g,亚油酸含量≥10.5g/100g,a-亚麻酸含量≥0.02 g/100g,硒含量≥16.0ug/100g,钙含量≥75.0mg/100g,锌含量≥3.70mg/100g,营养价值高。 ⑶安全要求 双湾食葵产地环境按照DB62/T 798—2002(无公害农产品 产地环境质量)执行;产品质量达到了NY5319-2006(无公害食品 瓜子)产品质量标准;生产过程控制按照DB62/T 1960-2010(金昌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食用葵花)和双湾食葵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一系列技术规范进行管理。合理使用农药投入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剧毒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
金川红辣椒 | 金川红辣椒:果实羊角型,长度达12—14cm,果面光滑亮泽,皮薄肉厚,水份少,色红素含量高,水椒亩产达2000公斤以上,干椒亩产350公斤以上,抗病性强。制干辣椒色泽纯正、辣味极强、品质特佳,达到了出口一级品标准。 金昌市金川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农产品“金川红辣椒”,正式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审查和专家评审,被确认为国家第七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予以依法保护,这是金昌市首个获得此类认证的农产品。 “金川红辣椒”的保护范围位于金川区双湾镇的龙口等8个村和宁远堡镇的新华等4个村。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由此而生的双丰辣业、泽林辣业成为本地的龙头企业,并初步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2010年,全区美国红辣椒从产量到价格双创新高,亩产达4000-4500斤,最高的达5000斤;市场价格每公斤最高达2.5元,种植户每亩收入平均达到4500元左右。 地域范围 金川区位于河西走廊东部、腾格里沙漠南缘,介于东经101°29′至102°34′,北纬38°至39°之间。属阿拉善台地,南面临永昌县;北靠内蒙古自治区;东与武威相连;西与张掖毗邻。古“丝绸之路”从此经过,是新欧亚大陆桥沿桥城市之一。全境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3052 米,最低点1327米,平均海拔1500米。属残丘平川地带,境内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土壤肥沃,水资源较为充足,有靠祁连山雪水形成的东、西大河和永昌县城郊泉水形成的金川河流经境内,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辖区总面积37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93万亩,总人口2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69%。区内充足的光热资源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辣椒的生长,金川红辣椒的种植区域包括金川区行政区内的双湾镇的龙口村、古城村、营盘村、金河村、康盛村、许家沟村、陈家沟村、天生炕村和宁远堡镇的新华村、下四分村、西湾村、东湾村等,也是金川区主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红辣椒面积从最初的每年4公顷发展到现在的2000公顷,实现总产量1000万千克,总产值达1500万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⑴外在感官特征 金川红辣椒外观形状整齐均匀,果面油亮光洁,果实呈深红色,颜色均匀,果皮厚,韧性强。 ⑵内在品质指标 金川红辣椒干椒水分≤17.9%,平均单果重≥7.0g,果长≥12cm,最大部位直径≥2cm,平均果皮厚度≥0.4mm。杂质总量不超过0.5%,花斑椒不超过总量的1%,维生素C≥126.7mg/g,灰分≤82.0g/kg,粗纤维(干态)≤203.4g/kg。 ⑶安全要求 金川红辣椒产地环境按照NY5010-2002(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执行;产品质量达到了NY5229-2004(无公害食品辣椒干)产品质量标准;生产过程控制按照NY/T5208-2004(无公害食品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和金川红辣椒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一系列技术规范进行管理。合理使用农药投入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剧毒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
双湾西瓜 | 双湾乡盛产西瓜,不但总产量高,成熟早,品质好,供应市场的时间长,而且发展迅速,在全国各地享有一定的声誉。1990年8月,在西北五省区联合举办中国丝绸之路2100年活动首届嘉峪关瓜州赛瓜节"西甜瓜质量鉴定评比中,双湾乡选取送的"红优二号"西瓜荣获金奖,号称金昌西瓜。 双湾西瓜 地域范围 金川区位于河西走廊东部、腾格里沙漠南缘,属阿拉善台地,南面临永昌县;北靠内蒙古自治区;东与武威相连;西与张掖毗邻。古“丝绸之路”从此经过,是新欧亚大陆桥沿桥城市之一。全境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3052 米,最低点1327米,平均海拔1500米。属残丘平川地带,境内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土壤肥沃,水资源较为充足,有靠祁连山雪水形成的东、西大河和永昌县城郊泉水形成的金川河流经境内,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辖区总面积37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93万亩,总人口2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69%。区内充足的光热资源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西瓜的生长。“双湾西瓜”久负盛名,有“不吃双湾瓜不知天下瓜甜”之说,其中“红优2号”西瓜在1990年西北五省区丝绸之路瓜州赛瓜节上夺得金奖。双湾西瓜的种植区域在金川区行政区内的双湾镇,包括龙口村、古城村、营盘村、金河村、康盛村、许家沟村、陈家沟村、天生炕村、新粮地村、九个进村、三角城村、龙源村、龙寨村等13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2°15′至102°43′,北纬38°15′至39°00′,也是金川区主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
金昌灰香豆 | 金昌特产灰香豆是甘肃著名的风味小吃,深受当地人民喜爱。灰香豆是选择优良黑豆,佐以蓬灰煮煎,温凉后调入食糖,味色俱佳,食之清热凉血,是解署消渴的风味小吃。 |
金昌皇参 | 金昌特产皇参是极为稀有的人参品种,只有金昌地区深山里才有发现。历来为名贵特产,它生长于山野的植物根茎,味甜色黄。据传,隋炀帝西巡到骊靬村,地方士民贡献,炀帝食后大加称赞。 |
宁远堡西瓜 | 宁远堡乡下四分村:特产西瓜 |
河州砖雕 | 是甘肃临夏回族民间艺术的一颗明珠。每块砖雕都是意境高远、构思独到的艺术品,留下了艺人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深刻的追求。 |
地区 | 特产 |
---|---|
龙岗里社区 |
---- |
龙集里社区 |
---- |
龙泉里社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