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阿坝 >> 理县 >> 米亚罗镇

米亚罗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甘堡藏寨

甘堡藏寨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甘堡藏寨是四川省阿坝州理县甘堡羌乡的一个藏族村舍。从成都出发经闻名国内外的都江堰往九寨沟方向行驶,约185公里便到达藏寨。甘堡是藏语山坡上的村落的意思。整个藏区自古将甘堡称为甘堡甲穹,意为百户大寨。甘堡历史悠久,至今约有2500年历史。据当地藏族老人介绍,春秋战国至晋朝属维州属地。阿坝是羌人游牧区之一;南北朝时属吐谷浑国。唐太宗贞观年间,松赞干布派大兵压境,在松州(即今松潘)一带发生激战,占领了该地区,当时甘堡一带是两兵激烈争夺的地方。尔后,西藏内部发生四分五裂,大部分-没有回西藏而留住下来,与羌人融合,世代繁衍,成为嘉绒藏族至今。明代推行土司制,甘堡属杂谷脑土司领地。清朝乾隆17年(公元1752年)废除土司制实行改土归流,将杂谷土司属地设五国守备,甘堡设苟桑二员守备,其中桑式守备衙门主提至今保留。甘堡藏寨是五县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嘉绒藏寨,以其独特、古朴、自然的建筑风格,让世人惊叹。整个村寨依崖而建、幢幢相连,户户相通,无不体现嘉绒人精湛的技艺,寨内特有的锅庄、民歌、服饰、习俗等嘉绒藏族文化也会让游人一饱眼福。  甘堡藏寨像一群群石雕坐落在半山腰中。杂谷脑河从寨前奔腾而过。进到寨子,首先映入眼底的是一幢幢石头垒砌而成的碉楼般的屋楼。石屋不用砖、水泥、河沙、石灰。它是就地取材于河水中顺水冲下的似花岗石般的麻子石切割加工成大小不一的块状,用当地的粘土垒砌而成。石屋冬暖夏凉、不易风化,又防震、防火、防水。石屋一般两三层楼,下宽上窄:一层养牲畜,堆杂物;二层是客厅、厨房、寝室、客房;三层屋顶平整可作晾晒,扬打粮食。有的藏居甚至还有类似现代楼房中内、外阳台式的建筑。石屋毗邻相连,高低错落有致。自然排列成村落;屋与屋间留有狭窄的巷道,宽则三米左右,窄的仅能并肩过两人。巷道路面全由麻子石砌成,全寨大小巷道有多少,当地老人们也说不清。  甘堡嘉绒藏民千年以来以农牧为主,牛耕、刀耕火种,产量不高、文化落后。解放后,藏民逐渐汉化,主食改为大米为主,肉类为猪、牛、羊肉。现在,全寨有160余户800多人,仅一家有男性汉族,是上门女婿,其余全是藏族,这里种植的水果、白菜无化肥、农药,无污染、无公害,成为城里人喜爱的绿色食品。目前,已成为成都市的第二蔬菜基地。甘堡嘉绒藏族以藏汉文化为语言文字,信仰佛教。过去,家中凡有两个儿子,就必须有一人去西藏拉萨考-。他们的服饰与西-和羌族人不一样。平时一般穿汉服,逢喜庆日子则穿藏服。女性头上头巾配有珊瑚、白银饰品,以示避邪;男性衣服以动物皮镶边,身佩腰刀、藏刀,以示英勇彪悍。甘堡-能歌善舞,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民间锅庄,男女老少都会跳锅庄。每逢藏年节和盛大喜庆日子,全寨人都要集中在一起跳,以示喜庆。  甘堡藏族人襟怀坦荡,热情好客,团结协作精神强。如今全寨修路都不付任何报酬,大家都积极参加。如遇谁家修房造屋,他们都自愿相帮,采用换工制,不付分文。他们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蔬菜和发展副业,采卖药材,加工彩色头巾、腰带,制做剪纸画。   地理位置:甘堡藏寨位于理县县城以东8公里处,距成都162公里,属典型的藏、羌、汉文化结合部。  气候特点:甘堡藏寨背山面水,坐北朝南,杂谷脑河从村口自西向东流过。这种朝向一方面有利于抵挡冬天北面来的寒风,同时也有利于获得良好的日照。  资源特点:整个村寨依崖而建,幢幢相连,户户相通,气势恢宏,体现了嘉绒人精湛的技艺,寨内特有的锅庄、民歌、服饰、习俗以及屯兵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石头文化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巴森根”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桂冠:甘堡藏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2年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  联系方式:0837—6828588  官方网站:http://www.ablixian.gov.cn/(理县政务网)   

毕棚沟原生态风景区

毕棚沟原生态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毕棚沟原生态风景区位于理县朴头乡境内,属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过渡地带。景区呈狭长形分布,全长45公里,宽4公里,幅员18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2050~5666米之间。  气候特点:毕棚沟年平均气温为4.8℃,霜雪期长,一般从9月份开始下雪,到第二年的4月份依然是银妆素裹,春季比山外晚近一个月。  资源特点:毕棚沟风景区集高原、冰川、峡谷风光于一体。沟内奇峰峭立,峡谷幽深,冰川纵横,瀑布飞挂,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古朴的自然风光,古老的生态环境,古怪的崖石峰峦,使毕棚沟成为徒步旅游者向往的天堂。  桂冠:毕棚沟1998年被纳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12年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由毕棚沟翻越垭口至四姑娘山景区长坪沟也是中国登协2004年十大经典穿越线路之一。  联系方式:0837—6824845  官方网站:http://www.bipenggou.net/  门票信息:毕棚沟门票80元/人,观光车(往返)50元/人。(无淡旺季)

阿坝桃坪羌寨

阿坝桃坪羌寨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桃坪羌寨位于岷江上游杂古脑河畔的阿坝州理县桃坪乡,距离成都163公里,距离县城41公里,全寨共有98户人家.至今保存着原始羌寨建筑文化艺术“活化石”,被人们誉为“神秘的东方古堡”。  桃坪羌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羌族建筑群的典型代表,完整地保存了羌族古老的民族特点,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布局严密工整。所有建筑均以石块垒砌而成,远远望去,一片黄褐色的石屋皆顺陡峭的山势依坡逐次上累,或高或低错落有致,其间碉堡林立、气势不凡、风格独特。羌族建筑工艺精湛,构思独特,为防御敌人侵略,所有住房都互相连接,进入巷道,就像进入迷魂阵,古羌先民引山泉修暗沟从寨内房屋底下流过,饮用、消防取水十分方便,人性寨内但闻水声叮咚于地底。  桃坪羌寨民俗浓郁,可以品尝风味别致的羌族餐饮;可以观赏热情奔放的羌家歌舞,几十个人、上百个人高歌畅舞,气愤非常热烈,羌家姑娘会为你敬上醇香的青稞酒。在一阵阵甜甜的羌家祝酒歌的感染下,也许你会醉意朦胧,也许你会飘然若仙,完全溶入古来的羌族历史民俗文化之中。   地理位置:桃坪羌寨在理县东40公里处,距成都市约180公里。  气候特点:地区属南温带干旱季风气候,山谷风大,日变化显著,风受山地影响大,盛行顺河风,温度低。  资源特点:桃坪羌寨,位于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乡,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至今仍然保持着古朴风情的原始羌族村寨。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有一处当今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羌族古寨,这就是被专家学者称之为神秘的“东方古堡”的桃坪羌寨。  桂冠: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九寨·黄龙·大草原旅游圈的重要景点,2007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2008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预备名录,2012年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  联系方式:0837—6828588  官方网站:http://www.ablixian.gov.cn/(理县政务网)  门票信息:老寨子60元/人,新寨子无门票。  景点介绍:桃坪羌寨是羌族建筑群落的典型代表,以古堡为中心筑成了放射状的8个出口,出口连着甬道构成路网,本寨人进退自如,外人如入迷宫。寨房相连相通,外墙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构,斑驳有致,寨中巷道纵横,有的寨房建有低矮的围墙,保留了远古羌人居“穹庐”的习惯。堡内的地下供水系统也是独一无二的,从高山上引来的泉水,经暗沟流至每家每户,不仅可调节室温,作消防设施,而且一旦有战事,还是避免敌人断水和逃生的暗道。

筹边楼

筹边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筹边楼位于四川省理县杂谷脑河岸的薛城镇,始建于公元830年(唐文宗太和元年)。当时,唐朝与吐蕃边境战事频仍,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李德裕为加强战备、激励士气、筹措边事,在当地修建了“筹边楼”。这李德裕颇有战略眼光和讲究斗争策略,他并没有把这筹边楼纯粹作为军事要塞,而是将此楼作为交际场所,与少数民族首领勾兑关系,联络感情。因此,在他任上的两年间,唐朝与吐蕃在川西相安无事,为边境的和谐安宁做出了很大贡献。正因为如此,唐代女诗人薛涛曾来此登楼凭吊,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楼不在高,有诗则名,筹边楼也因此名扬天下。  在现代史上,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曾在这“天高皇帝远”的杂谷脑河流域建立苏区。红四方面军曾决策于筹边楼上,从此处出发,翻雪山、过草地,把革命火种播向全国。  筹边楼曾毁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现存的筹边楼是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修建。由于多年风雨侵袭,已有倒塌的危险。2005年,四川省及阿坝州、理县投入资金27万元,按照“修旧如旧,保持原貌,保证安全”的原则,对筹边楼进行了保护性修复,使之成为阿坝州百里藏羌文化走廊中的一处靓丽景观。  筹边楼坐落于理县薛城镇薛城小学内一平地突兀拔起的巨石顶上,雄伟壮观。楼为正方形二层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通高18米。底楼为正方形,边长7.38米,高4.43米,以外柱12根、内柱4根将其空间隔成进深、面阔各3间。内外柱为方形,四棱卷刹起弧线,方形须弥座石质柱础。楼外建石栏杆一周,石栏杆、桩、条栏均为方形,柱顶为须弥座上托莲花瓣石珠。二楼高3.60米,中为方形大厅,边长3.64米,四周板壁及顶部望板皆彩绘各种人物故事图案,内容多为李德裕筹边故事,如商讨军事、演练兵士、山川地形等。大厅四面各开方形大窗三幅,厅外有一周木栅栏走良好。凭栏眺望,青山如黛,景致似画,清风拂画,思古之情不由使人催然泪下。筹边楼不仅是唐蕃对峙的历史见证,而且更是当地各族人民厌恶战争、热爱和平的象征。  桂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联系方式:0837-6822888  官方网站:http://www.ablixian.gov.cn/(理县政务网)  门票信息:无  景点介绍:沿薛城较场坝向西顺坡而上入东门,过南沟保安桥绕城隍庙出北门,“筹边楼”便矗立于石山之上,山门横匾上 书“观音阁”,面积约四十余平方米,朱栏环立,主体建筑为两层单檐歇山式,二层0天花板有彩绘,部分脊梁及横梁有彩绘和文字。登至第一层正殿,横匾书写“筹边楼”。登楼为“观音殿”,凭栏四望,心旷神怡,鸟瞰古老薛城,街巷纵横,屋舍栉比;东街保安桥上商贩辐辏,人影穿梭。

古尔沟温泉

  古尔沟的矿泉水,流传着古朴的神话。据说,神泉洗眼后的人们永远心清目明,洗发后永远没有头屑。总之,温泉的水滑无比的确是真的,泉边红叶是美的,藏乡风情是甜的,泉眼里喷出的水是热的....游客跑得口渴了,可以将嘴凑在温泉出水口,直接饮用。古尔沟的矿泉为米亚罗红叶风景区的一部分,地处213国道成都到马尔康、米亚罗、若尔盖的必经之路上,交通便利,过往游客都乐得在此歇脚,洗去一路的风尘。  该温泉水温52摄氏度,日流量在1500吨以上,含锂、锶、氟、锌、硼、晒、锗等17种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是目前四川省惟一的集浴用、饮用、疗用为一体的天然热矿泉,对人体消化系统疾病、风湿病、皮肤病、胆结石、胆囊炎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具有美容、护肤、减肥、延年益寿等功能。1994年,被评为四川省优质名泉。     地理位置:古尔沟温泉地处米亚罗风景区中心腹地,距理县县城32公里。  气候特点:景区气候宜人,高原特征明显,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3℃左右,七、八两月平均气温为15℃。春秋期长,清凉无夏。  资源特点:古尔沟温泉水温52℃,日流量在1500吨以上,含理、锶、氟、锌、硼、晒、锗等17种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是目前四川省唯一的集浴用、饮用、疗用为一体的天然热矿泉,对人体消化系统疾病、风湿病、皮肤病、胆结石、胆囊炎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具有美容、护肤、减肥、延年益寿等功能。  桂冠:1994年被评为四川省优质名泉。  官方网站:http://www.ablixian.gov.cn/(理县政务网)  门票信息:无  景点介绍:进入其中,独具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情万种,红色的琉璃瓦,白色的墙,雪地上五彩的帐篷,若隐若现在乳白色的蒸气里,被群山的白雪衬托着,仙境般净化着人的思绪。由于它富含钾、锯、锌等17种有益于人体的元素,用“神水”洗涤身心而清爽自己便成了游人最大的心愿。于是,在洗浴池、游泳池,从泉水中走进或者走出就都有了另一番情趣,更是会让人想起“温泉水清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的诗句。

阿坝孟屯河谷

  孟屯河谷风景区位于理县西北部的上孟乡和下孟乡境内,距县城50公里,距成都173公里,属嘉绒藏族聚居的地。景区面积714.5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这里沟壑纵横,海子遍布,植被茂盛,自然生态保护完好,出产当归、羌活、虫草、贝母等名贵药材。古老的孟屯河孕育了智慧的孟屯人民,更造就了一方自然美景,是徒步旅行的绝佳去处,被称为“背包客的天堂”。风景区除孟屯古堡外,主要集中于上孟地区。孟屯河谷居民皆为嘉绒藏族信仰红教,全长38公里浪涛碧绿的孟屯河养育了约六千余藏、羌、汉同胞。这里有离成都最近的喇嘛庙,藏式居住群房和藏家风情。  地理位置:位于理县西北部的上孟乡和下孟乡境内,距县城50公里,距成都173公里,属嘉绒藏族聚居的地。  气候特点:典型亚高原切割地貌与气候特征。  联系方式:0837-6822888  官方网站:http://www.ablixian.gov.cn/(理县政务网)

米亚罗风景区

  米亚罗地处岷江支流杂谷脑河谷地带,它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境内,距成都市263公里。全景区东西长127公里,南北宽29公里,幅员3688平方公里。米亚罗景区气候宜人,高原特征明显,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3度,七、八两月平均气温为15度。米亚罗风景区瑰丽的金秋红叶,神奇迷人的藏、羌少数民族风情,清心宜人的古尔沟温泉,雄伟壮丽的雪山银峰,构成美不胜收、多姿多彩的百里画廊,三千三百道沟,三千三百道梁,沟沟有红叶,沟沟有融雪,沟沟有泉涌,雪山,温泉,森林,红叶,藏羌文化,构成一个梦幻走廊,因此享有“三千里红叶、三千里情”的美誉。  地理位置:米亚罗地处岷江支流杂谷脑河谷地带,它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境内,距成都市263公里。全景区东西长127公里,南北宽29公里,幅员3688平方公里。  气候特点:米亚罗景区气候宜人,高原特征明显,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3度,七、八两月平均气温为15度。  资源特点:米亚罗风景区瑰丽的金秋红叶,神奇迷人的藏、羌少数民族风情,清心宜人的古尔沟温泉,雄伟壮丽的雪山银峰,构成美不胜收、多姿多彩的百里画廊,三千三百道沟,三千三百道梁,沟沟有红叶,沟沟有融雪,沟沟有泉涌,雪山,温泉,森林,红叶,藏羌文化,构成一个梦幻走廊,因此享有“三千里红叶、三千里情”的美誉。  桂冠:米亚罗风景区比北京香山红叶风景区大180余倍,是中国发现并开放的面积最大、景色最为壮观的红叶风景区之一。1995年1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8年米亚罗风景区被列入中国国家级人与自然保护圈。  官方网站:http://www.ablixian.gov.cn/(理县政务网)  联系方式:0837-6822888

茶马古道-朴头山隋唐石刻

  朴头山隋唐石刻题记位于杂谷脑镇西2.5公里之朴头山古栈道旁石壁上。  石刻题记共两通,右为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之《通道记》,左为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之战事题刻。其中隋《通道记》记载自三国姜维开凿朴头山栈道以来,因年久道路荒废,会州刺史须达派人重治旧道事。前几句道:“自蜀相姜维尝于此行,尔来三百余年更不修理。山则松草蔓蔓,江则讼沤出岸,猿怯高拔,鸟嗟地险,公私往还,并由山上,人疲鸟乏,筋力顿尽。”题刻面积80×50厘米。《通道记》乃全国最长之民族地区交通题记。唐代题记载开元十五年唐番之间的一次较大规模战争,九月中旬吐蕃军队进攻唐朝之维州(今理县维关)为唐维州刺使率兵击败。题记距地表1米,面积50×60平方厘米。  保护范围:以石刻本体为中心东西,四周各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茶马古道-百丈房古栈道

  百丈房古栈道(理县)  保护范围:以现有路面为中心,两侧各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雪域高原第一碑

雪域高原第一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噶喇依之碑”座落在金川县安宁乡东南200米处,距县城30公里,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是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珍贵文物。  “御碑的碑座由一整块花岗石錾刻的立体托鼋制成,碑体由一整块长4.5米的青石加工而成,上面刻有汉、满、臧、蒙四种文字。宝顶由花岗石錾制而成,周围是“二龙戏珠”浮雕图案。碑高4.50米,宽2米,厚1.30米。碑下为龟座,座高0.80米,长4.30米,宽2米。该碑外建有碑亭,以保护该碑。碑亭平面呈方形,而阔3间4柱8.30米,进深亦3间4柱8.30米。亭为重檐歇山式顶,通高12米。台基边长10.20米,高0.30米。亭外用石砌围墙,围墙南北面阔21.85米,东西进深21.20米,墙高2.40米,厚0.80米。正门外用垂带式踏道,踏道中心的阶上浮雕龙云图案。这块重达数吨的巨石记载着乾隆皇帝两次用兵金川的征战史,御碑高扬着乾隆让四海称臣的王者风范,耸立在当年战马嘶鸣的古战场,傲视千秋。  当年,乾隆为了巩固地方政权,提出:“治藏必先治川”,为使川藏大道畅通无阻,首先得使四川各土司相安无事,然而金川土司莎罗奔屡生事端,无视四川总督的多次调解,多次与清庭干戈相见,终于引发了闻名于世的“乾隆王打金川”的战争。战争从(公元1747年一1776年)前后历时29年,清政府耗费白银9000万两,调遣了大半个中国的兵力,终于消除了清庭的心腹之患。两征金川成为乾隆自诩十大武功中的两大武功。  乾隆平定金川后.为颂扬政绩,传旨亲铭立下“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噶喇依之碑”的功劳碑,以流芳千古,享誉后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阿坝杂谷唐无忧城遗址

阿坝杂谷唐无忧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阿坝杂谷唐无忧城遗址简介 位于理县杂谷脑镇杂谷河北岸。杂谷河自西北经县南折而北流过。今残存城垣部分,当地居民俗称为姜堆,因该城所在原系三国姜维故垒。现存城墙系夯土筑成,平面存局从残断墙垣来看原分内、外城,一字形排列呈长方形。城四角及东墙中部有马面。墙底宽7.2米,残高8.6米,顶宽6米。城墙东、南两段残墙总残长18米尚存,余皆仅有墙体可辩或已被平为耕地。墙体内包含有大量汉代石棺葬文化陶器残片,地下亦有大量汉代陶片及唐代和明清陶片等,而城外东北的地下过去亦多次发现石镞。据《旧唐书地理志》载:“武德元年,白苟羌降附,乃于姜维城置维州。……上元元年,河西陇右州县皆隐,吐蕃赞普更欲图蜀川,累急攻维州不下,及以妇人嫁维州门者,二十年中生二子,及番兵攻城,二子内应,城遂陷。吐蕃得之,号无忧城。累入兵寇扰西川。韦皋在蜀二十年收复不遂,至大中末,杜宗镇蜀,维州首领内附,方复隶四川”。清同治《理番厅志》云,右维州古城“三面临江,殊陡险”。  

卡子核桃

  卡子核桃产于理县县城下游区内,其特点果大、壳薄、果仁多且厚、含油量高、味道醇,有露仁核桃之称。核桃性温、味甘、无毒,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等功效,常食山核桃仁产品,具有健脾开胃、润沛强肾、滋补康复、预防冠心病、降低血脂之功效。是一种健康味美、营养丰富的天然绿色营养食品。果肉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山核桃果仁中含有7.8-9.6%的蛋白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占7种以上且含量高达25%以上,还含有22种矿物元素,对人体有必要作用的,营养价值较高的钙、镁、磷、锌、铁含量十分丰富。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卡子核桃四川省理县杂谷脑镇、薛城镇、朴头乡、甘堡乡、蒲溪乡、上孟乡、下孟乡、木卡乡、通化乡、桃坪乡共1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理县人民政府关于卡子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情况报告》,理府〔2012〕52号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3222/T01-2012《卡子核桃》   卡子核桃的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本地原生核桃品种。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1400m至2200m,土壤类型为砂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3%,土壤pH值7.5至8。年平均气温6.9℃至11℃,年降雨量480mm至800mm,年均日照2266小时。   三、栽培技术   1.育苗:以当地核桃实生苗为砧木进行嫁接繁殖。   2.栽植:春季栽植时间3月中下旬,秋季栽植时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栽植密度≤330株/ha。   3.整形修剪:采用主干分层形,树体通风透光。   4.施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施肥量:幼树期每株施有机肥≥20Kg,盛果期每株施有机肥≥50Kg。   5.浇水:在萌芽前、果实发育期、果实成熟前、土壤封冻前保证各浇水1次,其它时间视墒情而定。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每年白露节气前后,青果皮由绿变黄,部分果皮顶部开裂,内褶壁变黑后采收。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从外形上看,果实呈椭圆形、圆形。果面较光滑、缝合线低平、仁色白、核仁饱满。   2.理化指标:干果单果重≥12g,出仁率≥40%,粗脂肪含量≥63%,种仁粗蛋白质含量≥11%。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汶川羌绣

  羌族刺绣羌族刺绣是羌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匠心创造的艺术,根植于羌族古老的历史文化中,并且承载着底蕴深厚的羌族文化,以直观地形式表现出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风俗习惯、审美特点等。2008年,羌族刺绣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羌族刺绣的历史】   羌族刺绣是羌族妇女在悠久的历史中,通过日常的生活劳动创造出来的。在羌寨,各家妇女几乎都会羌绣,它已成为羌族妇女心灵手巧的一种象征,其传承几乎都为家族传承。羌绣在传统手工技法和色彩运用上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在四川民间刺绣工艺中有“南彝北羌”之说,可见其已自成体系。   历史记载的“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正是古羌人擅长用民间手工技艺来装饰、美化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羌族妇女善于运针走线,拧线织锦,刺绣出了不少佳作。   羌族刺绣的历史,可从其纹饰图案窥得一貌。茂县、汶川出土带有“绳纹”的陶罐,龙溪乡阿尔寨等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带有“饕餮”纹样,可知,在岷江上游的古羌聚居地,此类型的羌绣纹样已得到广泛的运用。   【羌族刺绣的技法】   羌绣多以粗布、棉线缀成黑底白纹,再绣有各种图案。颜色强烈对比,却十分的和谐。在羌族妇女刺绣时,大多采用棉线,有时亦用彩色丝线,色彩以黑白对比居多,从而取得明快、朴素、大方的视觉效果。   羌族刺绣技法原始古朴、构图精巧奇妙、色彩绮丽纯美、画面清丽明快、题材丰富多样、图案秀丽生动、寓意吉祥喜庆,表达了羌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体现了羌族妇女聪慧的心智和其杰出的艺术才能。   羌绣的传统技法原始古朴,针法多样,且多采用架花(挑花),还有织字(提花)、纳花(扎花)、撇花(平绣花)、勾花(链子扣)等几种。   挑花细腻精巧,有三种针脚,即十字挑、串挑和编挑。十字挑采用斜形交叉十字针组成花纹,按布料的经、纬下针,针脚精湛,挑缀严谨,组图美观;但是工细费时,常以小型挑缀为主。十字挑常用于头帕、衣领、衣袖等小型条缀上。串挑又称链子扣,是以针线挽成链扣相连构成图案,用白粉画样挑串,粗针细缀,组成图案,挑缀较省工时,适于大面积的围腰装饰。编挑多用彩色丝线,挑、编相兼,密扎排列,留空显花组图,编挑美观大方,但不经洗,多适用于小面积的飘带、鞋面、头帕。挑花的色彩,以黑白对比的居多,亦有用少许色线挑的;有的飘带全用色线参差分条排列,采用纳花针法,对比强烈,绚烂夺目,如五彩虹霓。挑花多用棉线,显得朴素大方,异常明快。   羌绣别的针法也各有特色,撇花、纳花清秀明丽;织花蕴意奇妙,古朴精美;勾花则刚健淳朴,粗犷豪放。   【羌族刺绣的取材】   羌绣构图严谨,多以几何形状为主,整齐匀称,装饰性强。羌绣图案的题材,大都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如植物中的花草、瓜果,动物中的鹿、狮、免、虫、鱼、飞禽,以及人物等等。此外,羌绣图案还有崇拜与向往的一些抽象图案。如“四羊护宝图”“团花似锦”“鱼水和谐”“蛾蛾戏花”“凤穿牡丹”“喜鹊登枝”“火盆花开”“万字符”等几十种。内容多含吉祥如意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渴望。   羌族刺绣图案清秀精致、内涵丰富。如纳花、纤花的用色,对比反差较大;而飘带的图案,装饰性也非常强,再加上链子扣绣法等工艺,富有内蕴地表现出羌民族粗犷豪放又不乏细腻的性格。   羌绣古老的传统技法,在服装的领口、托肩、吊边、脚边、袖口的纹饰图案中,以及围腰、挎包、肚袋、花鞋、花垫、扎花桌布被单上随处可见。   【羌族刺绣在羌族生活中的应用】   羌绣是羌族服饰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施加于头帕、衣领、衣袖、衣襟、坎肩、腰带、裹肚、鞋面等处,具有古朴、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和很强的装饰性,从中折射出羌民族服饰文化的历史。   羌族人民将绣艺精湛的工艺运用在羌族服饰上,第一具有审美的功能。羌族刺绣图案多样,不仅有花草、瓜果等植物,还有鹿、狮、免、虫、鱼、飞禽等动物,以及人物。可谓丰富多彩。除了美观之外,羌族服饰上的刺绣又借助密密麻麻的针脚,增强了衣物的耐磨性,延长使用之寿命。可见羌族刺绣是融合审美与实用双重价值的工艺品。   但更深层次上,羌族刺绣实际上是以绚丽多姿的图案,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祈祷和祝福,反映他们超越现实的梦想。如他们所选择的图案:虫鱼花鸟、飞禽走兽、人物、瓜果、花卉、吉祥(鸡羊)如意、金玉(鱼)满堂、百鸟朝凤,寓意深刻,栩栩如生。虽作了几何化或其他形式的图案处理,但始终与他们的现实环境紧密相关,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的起点,正存在于这种生存的现实感之中。   羌族妇女根据物件的实用对象来选择刺绣图样的意象。如给老人用的,多选用福、禄、寿之类的图案装饰,祝愿老人健康长寿;给小孩子用的,多选用辟邪,以保佑其健康成长,或者用花朵图案,也是寓意茁壮成长。年轻的阿妹子绣的烟荷包是送给她的情哥哥的礼品,烟荷包上绣的两种图案,一种是鸳鸯戏水,另一种是燕子冬去春来,比翼双飞。这两种绣花图案寓意着男女双方恩爱,白头偕老,正是所谓情在荷包中。   今天的羌族人,大多还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羌族男女皆穿形似旗袍、多为白色的麻布长衫,外穿羊皮背心,晴天皮毛朝内,雨天皮毛朝外。女子常戴绣花黑头帕,男子缠黑头巾,白头帕只有死人的时候才戴,丧期一满马上烧掉。但在茂汶地区黑虎乡一带,妇女们一律都戴白色头帕。羌族男子的服装一般是蓝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包青色头帕。羌族妇女的服饰比较鲜艳,她们多穿蓝色或绿色的花边长衫,衣领上镶有一排小颗的梅花形图案银饰,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戴黑色头帕。羌族男女各有一独特的随身携带物,妇女为银制针线盒,男子为银制烟盒。   云云鞋和绣花围腰是羌族刺绣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其他还有藏式统包、挎包、帽子、氆氇、毡子、褥子、壁挂等,也都精美绝伦。   羌族的“云云鞋”,是羌族男人穿着的绣有云朵的云云鞋,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完美结合,是羌族最具特色的绣花鞋,是羌族人在喜庆日子里穿的一种自制布鞋。云云鞋形如小船,鞋尖微翘,鞋底较厚,鞋帮绣有云彩图案,十分别致,结实耐穿。可谓借物抒情的典型绣品。相传一个生活在湖泊中的鲤鱼仙子看见放牧的羌族少年赤着脚,十分心疼,顺手撕下一朵云和一束羊角花,做成了鞋子送给少年。后来他们相爱了,成了一对最幸福的人。人们便称这种鞋为云云鞋,云云鞋便成了爱情的信物。这种既有精神诉求、又有物质实用性的工艺形式,其意义汇聚在祝愿吉祥、美好生活的朴实愿望中,从而延伸出它的文化品格。这种品格既是属于羌民族的,又是属于全体劳动人民的。   在羌族,羌族服饰就这么把美丽点缀在生活上,他们比传说和记忆更美丽。姑娘们头上戴的头巾,身上系的围裙,脚上的云云鞋,还有衣袖,衣领,就连裤角,都绣上了美丽的图案。或粉或红,或娇或艳,配上姑娘们闪闪发光的银饰,让人有一种行走在彩霞中的感觉。   羌族刺绣历经千年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是羌族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也是我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猪油麻花

  猪油麻花,面食,特点:色泽茶黄,形如麻绞,酥脆香甜,散口化渣。烹制法:炸。此品是四川民间小吃,老幼皆宜,又名“麻花”,因形如麻绞而得名。   川味猪油麻花的做法:58H   1、面粉配红糖(化散)、白糖、化猪油、发面、纯碱,加清水。58H   2、先与面粉充分和匀,再用力揉和至熟,拉成9厘米宽、2.5厘米厚的扁形片子,抹上菜油。58H   3、待15分钟后,用刀横切成重约80克的一字条,搓麻花形。58H   4、下油锅炸成浅茶黄色,起锅沥去余油即成。58H   操作要领:和面是关键,加水时要把面粉尽力和匀后才揉合,否则就会成“包浆面”;炸时要掌握好火候,火大了麻花要散,以中火为宜;要根据季节温度变化掌握好面的碱性。58H   

百合酥

  百合酥,酥点,特点:形如百合花,酥纹层次清晰,馅香甜可口。烹制法:炸。   将花生仁炒酥去皮剁碎,瓜元、蜜枣(去核)切成小丁,加白糖、化猪油、炒面粉少许,揉匀成馅。Syf   油水面作成每个15克的剂子,包入油酥面擀叠成圆皮,包入馅、封口,搓成高装形,用小刀在点心顶部划一个十字,然后入温猪油锅内炸熟即成。Syf   操作要领:掌握好用刀划花瓣的深度;炸制的油温应稍低,以保证花瓣展开。Syf   

米亚罗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米亚罗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