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阿坝 >> 松潘县 >> 牟尼乡

牟尼乡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黄龙

黄龙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中国最高的风景名胜区之一。风景区由黄龙景区和牟尼沟景区两部分组成。地表钙华是黄龙景观的最大特色。面积700平方公里。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3.6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碳酸钙华沉积,并呈梯田状排列,仿佛是一条金色巨龙,并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峡谷等景观。黄龙风景名胜区既以独特的岩溶景观著称于世,也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享誉人间。从黄龙沟底部(海拔2000米)到山顶(海拔3800米)依次出现亚热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等。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在内的10余种珍贵动物倘佯其间,使黄龙景区的特殊岩溶地貌与珍稀动植物资源相互交织,浑然天成。以其雄、峻、奇、野风景特色,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的美誉。

尕米寺

尕米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尕米寺,是安多松潘草地多早期雍仲本教著名寺院,也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最早的本教寺院之一。  尕米寺藏语全称为“更恰德钦尕米林”,意即“佛法汇集之尕米寺”。“尕米”汉语意为安详欢欣之地,“林”指寺。它位于松潘县县城以北30公里处的小西天圣山脚下即漳蜡水晶乡境内。小西天圣山雄踞于岷江源头弓杠岭山脉,海拔4050米,风景独特,闻名遐迩。  尕米寺在历代尕米仓的苦心经营下,至当代已拥有德巴扎仓﹑郎依扎仓﹑降仓扎仓﹑仁普扎仓和甲顶扎仓5个扎仓以及1座比丘尼寺,僧尼数百人。建有经堂2座,僧舍上百院,佛塔数尊。  尕米寺历史悠久,殿宇宏大,学院齐全,被本教徒尊为雍仲本教东方藏区大本营,并且在整个本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笔者于今年夏天走访了尕米寺,有幸与尕米寺寺管会主任长谈,对尕米寺的创建历史,组织系统,教育制度,学院简况及寺院文物等进行了一番详尽调查,并查阅了相关资料,无奈有关本教尕米寺的藏汉文史料有限,讹误恐在所难免,这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调查考证以查漏补缺。现根据手头现有资料,对尕米寺作一简要考述,敬请专家学者斧正。   创建历史:  本教传入安多阿坝地区以前,当地的藏族群众信仰原始巫教。本教在阿坝地区的传入兴盛历史长而复杂。公元2世纪左右,本教沿雅鲁藏布江传入康区和嘉绒地区,从青海,甘肃方向传入安多地区后,迅速遍及扎根。经过几个世纪的经营,逐步成为本教在藏区东部的大本营和复兴基地。  尕米寺院始建于公元1355年,其创始人是卫藏琼波的云游高僧仁真坚赞,此为后来尕米仓-转世系统的始祖。尕米寺的母寺是西藏著名的本教寺院雍仲林。  据本教藏文典籍《夏豆嘎恰》(夏豆圣山志)记载:"公元1355年,仁青坚赞喇嘛路过此处,见地势开阔,西临岷江,南面缓坡,牧草丰美,背倚漳腊山,并且在圣山四周的茂密森林中有许多令人惊异的奇石异洞和历代许多著名本教高僧留居过的修行洞内,圣泉旁,悬崖边,巨树上等处的神迹。尤其是圣山前的雍仲坡上下的岩石上,天然显现的大小不一,造型有异有同的本教教徽"卍"(雍仲符号)和藏文字母“阿”字,大师惊叹不止,道:“如此仙界别无二处,'三宝'伟业将在此地大兴也”,于是欣然在此建寺,取名尕米寺。  尕米系藏语,“尕”意为欢欣,“米”意为安静的处所。又因此地素有小西天的雅称,故连起来称“小西天尕米寺”。  传说在修建寺院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奇异的自然现象,如昼长夜短;建寺的僧俗民众不觉劳累;常有一曲优美的音乐徐徐飘然而至;良辰吉日,鲜艳的彩虹呈"卍"字形,挂在建寺的山坡上等,颇为有趣。  当地人称小西天圣山为“雍仲本几尼日钦波雄夏豆”。“雄”,方位词,意为北方,即指圣山在古城松潘的北方。“夏豆”,指鸟坟。雄夏豆意为北方鸟的坟地。自元朝本教大师降帕钦波开启圣山灵光后,四面八方的飞禽到了它们垂暮之年,都会不远万里的飞到小西天圣山来归息。又传说每逢12年轮回世界的轴心转至鸡年,整个雪域的神山神灵,本教3百年60位的神袛和世界禽鸟之王及所有来自人世间各地的菩萨和神灵都汇聚于此。在这年朝拜神山,就会增加12倍的慈善功德,洗清这世俗轮回中所造的罪孽。  几百年来,尕米寺经过历史的风风雨雨见证了本教的兴衰。在公元八世纪末,佛教大师贝诺扎纳来阿坝地区传教,本教势力开始受到影响。公元十三世纪中叶,萨迦派传入阿坝,公元十四世纪末,觉囊派传入。藏传佛教各派别的相继传入使本教受到极大影响,尤其是公元十五世纪格鲁派的传入,加之乾隆皇帝颁布的一系列禁止本教的措施,使阿坝地区本教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尕米寺也一度被毁。  本教虽在多方面不断遭受重创,但在阿坝不少地区仍然有相当的信众和庙宇。特别是松潘境内,自改革开放到现在已恢复开放的本教寺院就达十三座。  上世纪40年代,根据松潘漳腊地区信教群众的意愿,把林坡寺、山巴寺、郎依寺、德巴寺、元坝寺五座小寺集中起来在圣山脚下创建了一座五寺共有的主寺即今日的尕米寺,全年重要的宗教活动统一由五寺一起在尕米寺举行。  经各寺院代表及各个部落首领的共同商议,将原建在雍仲崖与圣山主峰间的尕米寺迁至今日我们所见的寺址上方即“德巴札仓”。下方广场中央为五寺共有的小西天尕米寺,其余各寺分别形成学科学院且有各自特点的郎依札仓(对河寺)﹑降仓札仓(山巴寺)﹑仁普札仓(林坡寺)﹑甲顶札仓(元坝寺)并规定从仁普札仓开始,轮流主持每年的法事活动,为期一年。  上世纪50年代,小西天尕米寺共有僧人千余人,其中-4人。小西天尕米寺作为松潘地区规模宏伟,影响最大,寺僧最多的寺庙,当时被列为县人民政府允许保留开展佛事活动场所的全县五座寺庙之一。经过六十年代,寺院惨遭破坏,一夜之间,经堂0被毁,金银佛器,珍贵经典文物散失殆尽。时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小西天尕米寺经松潘县人民政府发文首先开放,准许进行法事活动。尕米寺再度开放后,新修一座经堂,漳腊一带的僧俗民众在此活动,后来在各地僧众的捐助下,其它各扎仓相继开放并修缮经堂。  尕米寺虽然是安多藏区早期著名的本教寺院,历史悠久,地位较高。它的建筑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由前、后两座经堂,禅房,转经廊及100多个僧舍组成。其中两座经堂建筑面积为889平方米,皆位于寺院中心位置。二者前后相距约30米。前面的经堂俗称“大殿”,是新建的漳腊地区五座本教小寺共同举行最高宗教活动的场所。大殿为叠式三层楼,顶层有鎏金宝瓶和宝幢,二层顶安有0,0两侧分别站立着一只金鹿,与其它寺院的卧式金鹿有所区别。大殿所供菩萨,为本教始祖敦巴辛绕,同时有本教神袛敦巴赤洛﹑萨者也倭松﹑恆拉俄呷和桑布鹏赤四幅油画;后面的经堂俗称“后殿”,其规模稍小,通常是德巴札仓举行法事活动的场所。  大小经堂琉璃金顶,晨光照射,光彩耀人。整个寺院气势非凡,庄严肃穆。据统计,尕米寺总共有房屋92幢,金顶13个,泥塑菩萨1200多尊,铜制菩萨37尊,木雕菩萨 20尊,唐卡 75幅,灵塔 5座,酥油灯 30盏,手推式传经筒1530多个,藏有各种经书2650余卷。宗教用品不计其数。

松潘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

松潘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四川松潘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位于四川省松潘县、总面积1135.6公顷。湿地公园由东向西分布,湿地公园南北以第一层山脊为界,西起海拔4300m的弓杠岭,东至“九环线” 32km处。作为岷江源头,地处长江和四川盆地水脉的重要节点。岷江源是一片开阔的沼泽地,是所有大江中唯一以沼泽为源头的。  面积:湿地公园总面积1135.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共计931.2公顷,湿地率82.0%。  地址:位于阿坝州松潘县水晶乡境内,主要包括岷江源头河段及周边区域。  自驾:成都经成灌高速-都江堰-都汶调速-汶川-国道213-松潘

川主寺

川主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川主寺始建于270年,简称“卓仑贡巴”。解放初寺院共有房屋86间,占地27亩,大殿雕梁画栋,雄伟壮观。寺内曾经供奉大小泥塑菩萨2018尊,铜铸菩萨1025尊,银子唢呐2对,大蟒号4对,唐卡350幅,经书3250卷,舍利塔2座,大小转经筒524个,木雕菩萨128尊,还存有黄金、白银等财产。“文革”期间,寺院和财产遭到损毁,仅镇寺之宝、部分文物和经书得以保存。

松潘古城墙

松潘古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松潘古城墙位于四川省松潘县进安镇,该县为历代封建王朝在川西北的军事重镇。现存城墙为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在原唐代松州涂城的基础上加砖扩建而成,明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增修外城墙,形成内外两城格局。  松潘古城分内、外两城,内城平面跨崇山,依山顺势略呈三角形,东部崇山之下河谷部份为长方形,外城毗邻内城南面的河谷下坝,有城门与内城相通,平面为长方形。城墙总长6.2公里,用本地烧制的青砖砌成墙身,内土石(其中外城城墙长1.37公里,用条石砌成墙身,内填土石)而成,高12.5米,厚12余米,以糯米、石灰、桐油熬制的灰浆粕连勾缝,坚固如铜墙铁壁。古城有城门七道,其中内城五道:东曰“觐阳”,南称“延薰”,两号“威远”,北名“镇羌”,西南山麓者冠之“小西门”,外城有门两道,东西向者雅各“临江”,内北向者称谓“安阜”。  各城门仅以大块规则的长方条石券拱而成。各城门外原皆有翁城(今仅存南门翁城),城门上建有重檐歇山式城楼,已毁。从实际调查情况采石,每道门(包括翁城)外壁门沿两侧上方有仿木结构建筑,高浮雕须弥座莲花柱础,阑额,柱顶枋上施七铺作圆柱,省替、镨柏枋、梁、狮首椽子等,圆柱顶部阴刻密集形纹饰,阑额中心浮雕一朵双莲菱形花纹,雀替下方铲地浅浮雕“双鹿吃叶”图案,门洞上方门楣上雕菱形窗格间以云彩纹饰。  2001年6月,松潘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沙铺地

  金沙铺地是从洗身洞到娑萝彩池,长约1500米,宽70-120米的钙华流,以金黄色为主间或镶嵌着乳白色、灰色、暗绿色等色块的坡面上,流淌着薄薄的一层水波,水被常因坡面钙华的鳞状层叠而荡漾着银色涟漪,犹如金河泻珏,银水溢流,散生在钙华流上的簇簇水柳、山花,好似河中漂泊的彩船,人游此地,大有飘飘欲仙之感。

雪宝顶

  雪宝顶,系岷山山脉主峰。海拔5 588米,位于松潘县城东50公里,《松潘县志》上有诗云:“岩悬势天穹,精莹凝太空,高凌世界外,寒冱群山中。”一幅高悬冷峭、突兀雄拔的雪山图画横芈发前。另外一首却写得更精彩:“晴空森玉笋,瘦动插天根,倘毓中原秀,应居五岳尊。”五岳,人皆称为万山之父,而此雪宝顶横空出世,玉笋攀天,高峭,伟岩、晶莹、挺拔,纵使五岳,也只好拜服其下。   山足眺望,云海茫茫,蓝天幽幽,数十座山峰戴着银白的头盔争相钻出云层,挤向浩浩淼淼的碧蓝的穹隆,凌驾在众山之上的一柱呈金字塔状的银峰,格外耀人眼目。   “雪宝顶”在藏语中称为“夏尔冬日”,意即东方海螺山。系岷山的一条支脉。在“雪宝顶”的身旁并列着三座海拔5000米左右的大山,它们联结成一线,同黄龙山、雪山梁子组成松潘东南之屏障,所跨面积160平方公里。   多少看来,雪宝顶和它旁边的三座山峰流传着一段神奇的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智慧之神冬巴歇洛巡游四方来到这儿。他发现观音大士的童儿把神奇的海螺号丢失在这里。日子久了竟变作了一座三角宝塔。冬巴歇洛想把它带回东海还给观间,无塔这宝塔生了根,他只好凭借法力给宝塔罩上了水晶,洒下圣水,为了保护宝塔,他又召来武士和-专门守护。许多年过去了,武士和-也变成了雪峰,而那宝塔愈来愈高大,愈来愈晶莹,变成了雪宝顶,圣水流成了海子,彩碗化成了彩池,-的哈达也变成山间的云雾。从那时起,雪宝顶就成了藏族人民朝圣的神山。   

毛尔盖会议会址

毛尔盖会议会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毛尔盖会议会址位于松潘县毛尔盖区上八寨乡索花-庙,现寺庙已毁,仅存残垣断壁。1935年8月20日,0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会议,针对沙窝会议后张国焘又提出西出阿坝北上向青甘边缘地区退却的主张,会议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指出红军应占取以岷州为中心的洮河流域东岸,依托这一地区向东向陕甘发展,以实现创建川陕甘革0据地的战略目标,再次肯定创建川陕甘苏区方针的正确性。  会议还决定由毛泽东起草《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以补充两河口会议通过的决议。毛尔盖会议是两河口及沙窝会议的继续,对提高广大指战员对北上路线的认识,克服张国焘右倾逃跑主义的阻挠起了积极作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镜倒映池

  明镜倒映池是位于“金沙铺地”左侧面的一组池群,有大小池子180余个,水池紧傍森林,景观雄奇壮丽,恬静素雅,使人油然产生一种空灵、隽永的兴味,池面光洁如镜,水质清丽碧莹,天光云影,雪峰密林,倒映池中,镜像清晰,色泽艳丽。

牟尼扎嘎瀑布

  扎嘎瀑布,距松潘县城40公里,位于牟尼景区三联村后寺沟内。  扎嘎,藏语意为白岩上的激流。扎嘎瀑布是牟尼沟风景区两大景观之一。扎嘎瀑布位于扎嘎沟尾的扎嘎山下,扎嘎瀑布起点海拔3270米,落点海拔3176米,瀑高93.7米,瀑面宽35~40米,夏季流量2~5立方米/秒。为台阶式瀑布,夏季流量23立方米每秒。瀑布上游是湖泊,下游是阶梯式河床,湖水从巨大的钙化梯坎上飞速写速跌落,经三级钙华台阶跌宕而下,冲击于巨大的钙华石壁,形成巨幅瀑身,声闻十里,如战鼓擂动,如万马奔腾。  扎嘎瀑布是一座多层的叠瀑,叠叠多变。扎嘎瀑布高104米,宽35米,为中国最高的钙化瀑布。气势磅薄,涛声十里。  经地质学家鉴定,扎嘎瀑布既为一液体瀑布又为一固体瀑布。所谓固体瀑布,指的是整个瀑面河床为一钙华体,钙华流尤如彩色液体飞流直下。钙华体上的水却清澈明亮。该瀑布为全国目前发现的落差最大的钙华瀑布,有“中华第一瀑”之美誉。   

大唐松州古城(松潘)

大唐松州古城(松潘)为文化旅游景点。  松潘古城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自古以来即为川、甘、青三省商贸集散地,有“川西北重镇”、“边陲重镇”、“战略要冲”之称。目前又是连接九寨沟、黄龙、大草原等重要景区的枢纽。古城素有“高原古城”之称,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介  绍松潘县示意图  大唐松州古城即为松潘县城,是一座兴盛于唐朝的古城,因当年长满了参天的松柏而得名松州。  现在县城的风貌依旧可见当年历史的痕迹:青色的城墙围绕着古城;城内房屋低矮,小巷众多,东、西、南、北四条主街道宽大、分明地散布于城内;年代久远的古桥,桥下流水潺潺的小河,河边的茶楼、藤椅,远处高大的城门,城门外的苍山……目光所及之处,都给人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  古城墙  松潘古城有门七道:东曰“觐阳”、南叫“延熏”、西号“威远”、北作“镇羌”,西南山麓者称“小西门”,外城两门,东西向称“临江”、南北向称“阜清”。各城门以大块平行六面之条石拱圈,使顶部呈半圆形,门基大石上镂有各种雕图案,别具匠心,耐人寻味。临江门旁石壁上,镌刻着崇帧十六年(1644年)关于减免苛赋的布告。  古城墙门堡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松州卫和潘州卫合并为松潘卫时。门洞厚十五丈,造工坚实,经数百年风雨而不蚀不坏。登上城墙可饱览周围的雄壮景色。  松潘古城城墙规模宏伟、气势非凡,其长度、高度、厚度、浮雕石刻的精美是首屈一指的。历史典故  松潘有2300多年的建置史,而古城也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它始建于唐文宗太和三年(公元829年),剑南节度使李德裕在此筹边时筑柔远城。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建立松潘卫后,松潘之名沿袭于此。  松州古城入口的标志性建筑物——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成亲塑像,向人们述说着千余年前在此发生的促使文成公主入蕃和亲的“唐蕃之战”: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前往长安求婚。路过松州,被州官徐齐扣押,松赞干布大怒,亲率大兵二十万入侵松州,都督韩威应战失败,太宗命吏部尚韦统军抵达松州,川主寺一战,松赞干布兵败回藏。干布还藏后又遣使臣送黄金以求通婚和好,太宗晓以大义,遂将太宗女文成公主嫁于松赞干布,传为千古佳话。民族风情  历史悠久的筹边楼,城隍庙、大悲寺、清真寺,诉说着松州古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古城内居住着藏、羌、回、汉各族儿女,各民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悠久而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在各具特色的“逸情广场”、“松州广场”、“大唐松州广场”、“古韵广场”上,听一曲藏歌,跳一曲锅庄,可以更深切的感受这浓郁的民族风情。川主寺  川主寺不是一座寺庙,而是一座小镇,隶属于松潘县,是通往九寨沟、黄龙风景区和川西北大草原的必经之地。  川主寺镇地理位置优越:以东39公里是黄龙主沟风景区,并延至雪宝顶、丹云峡风景区;以北87公里是九寨沟风景区;以西40公里是大草原,并延至黄河九曲第一湾;以南17公里处是松潘古城,并延至牟尼沟风景区;以北15公里是红石公园。  另外,九环公路”西线、“213国道”、“松平公路”在这里形成“十”字交叉路口,九黄机场即坐落于此。  镇上还有许多星级宾馆、交通班车站点,以及大量的餐馆、小食店和出售民族特色纪念品的店铺。著名的红军长征纪念碑也坐落在这里。门票·开放时间  松潘古城楼门票30元。交  通内部交通  松潘县城不大,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人力三轮车,一般车费1—2元,远一点的3元。  包车方面,多以小面包车为主。参考报价:至黄龙或九寨沟200元,牟尼沟150—200元。  在川主寺还有许多车子揽客拼车去九寨沟或黄龙,每人只要50元,但要看能不能拼到足够的人数(一般是4人)。  从松潘县城去牟尼沟、雪宝顶等景点游玩,还可以考虑一种特殊的交通方式:骑马。骑马线路有多条可选,并可根据游客要求改变行程或路线,费用第一天100—150元,以后每天100元。更多内容详见娱乐栏目。外部交通  从成都西门车站出发,经都江堰、汶川、茂县到松潘,全程约400公里,票价在98元左右。包车过来单程700—800元。  另外,川主寺至若尔的川郞公路,起于若尔盖县郎木寺乡(川甘交界处),止于松潘县川主寺镇,接九环公路,途经郎木寺、日尔郎山垭口、万亩草场、若尔盖县城、尕力台。主线全长225公里。美食·住宿·购物【餐饮】  网上比较有名的几家饭店:  古城宾馆楼下的玉兰饭店口碑不错,饭菜价格、分量和味道都让人称道,人均消费10元。  星月楼菜色新颖,味道也好,但消费较高,人均40元左右。  小欧洲西餐厅,服务不错,价格不算便宜,去那里的都是老外比较多。  “阿里巴巴”烤羊肉串。名气大,所以冒牌店也多。真正的“阿里巴巴”特征如下:进门即可看到墙上挂着一块红布,-:“清真  阿里巴巴高原红天下第一烤  烤全羊  羊肉串  羊大腿  酥油奶茶  高原绿色食品”。店铺的具体地址是:进了古城门后(有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那个城门),左边的店铺数起,第七家店铺就是(不过好像要搬家)。   

红星岩

  红星岩位于漳腊盆地东侧、岷山山脉西坡,该景点海拔较高,以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的大量奇峰异石地貌景观和冰川堰塞湖为其显著特色,人迹罕至,颇具神秘色彩。  位于海拔4300米的“红星海”,湖面呈不对称的五角星型,宁静秀丽,周围繁花似锦。在其悬崖中部绝壁上有一眼红色岩洞,像鲜血染红一般,其成因至今未知。风起云涌之时岩洞隐没在云雾里,阳光照射时,却有曲红色的光芒冲破云雾时隐时现,诡谲奇幻。  地理位置: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山巴乡境内,景区沟口紧靠“九环线”交通要塞,沟长25公里,距九黄机场18公里,距川主寺镇15公里,距九寨沟景区80公里。  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6摄氏度。  资源特点:高寒岩溶和冰川堆积多形成的景观形态  联系方式:0837-7232339  官方网站:http://www.songpan.gov.cn/(松潘县政务网)  门票信息:无  景点介绍:境内峰岳巍巍,峰簇嵯峨,峰柱峥嵘,构成了线条粗犷的景观特色。沟内蓝如宝石的冰川湖泊,天生丽质,娟丽秀美,尤以红星岩海子最具特色,该海子呈不对称的五角星状,湖水面积达48万平方米,水色暗蓝,深不可测。蓝天雪峰倒映其间,宛如身处仙境一般,令人回味无穷。登临峰顶极目远眺,山峦逶迤,谷壑幽深。天象奇观,一览无余。云海蔽天,、絮浪翻腾,岭峦峰锷,时隐时现,在云海雾浪中沉浮升降,似乎在天宇中游弋。每当日落时晚霞映照在峡内,耀眼夺目,一片辉煌,呈现出特殊动人景象,仿佛走进了幻境,使人一饱眼福。红星岩是自然科学工作者研究地质地貌、冰川河流、高山气候、野生动植物的好地方,也是登山、徒步、休闲、度假、探险旅游的胜地。

四沟

  四沟既有高耸入云的奇峰,又有开阔的河滩地带。原始森林、冰川,地震遗迹仍然保持亿万年前的原貌,与美丽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它是距黄龙沟最近,但风格完全不同的一个景区。介  绍  四沟距黄龙沟约12公里,为一条开阔的古冰川沟谷。沟口一带为平坦开阔的洪积阶地,古色古香的深山小镇黄龙乡即在此。  田园风光  黄龙乡是一个山区小集镇,颇富特色。平缓的山坡上镶嵌着一块块粉红色的荞麦田,路边铺着碧绿的青稞地,圆木建成的围栏顺着弯弯曲曲的土路,一直通向远方的原始森林,藏式吊脚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路旁,煮奶茶的淡蓝色烟雾中,牛群、羊群时隐时现。  全乡主要居民为迁移来的汉族,为适应环境,长期以来他们在房屋建筑、饮食等方面都已具有明显的藏区特点,但日常生活习俗仍然保持着汉族的习惯,形成较为独特的民风民情。游人如果到当地农家作客,会受到热情的款待,品尝酥油茶,喝一碗青棵酒,再骑上主人的高头大马去山间牧场一游,能充分领略到这里的田园风光。  地质遗迹  四沟内的主要自然景观,是第四纪冰川遗迹和原始森林。沟源头由奇异多姿的冰蚀地貌及近代地震灾害景观组成。那一个个突然塌陷的巨大山地台阶,猛烈崛起的岩石断层,每每令人触目惊心。  除此之外,沟内还有高山荒漠景观,形同高原上的“戈壁滩”。它们都是远古强烈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留下的遗迹。这是爱好科学、喜欢探险的游客的乐园。  森林牧场  分水岭上为广阔的高山草甸牧场。站在分水岭上,可俯视九寨沟源头多姿的冰川堰塞湖及无垠的原始森林。古时候川西北著名的“龙安马道”就经过这里,因此沟内至今仍留有宽阔的马道。近年来游客至此,多下车骑马,或徒步进沟,饱览原始森林和高山草甸牧场的自然风光。   

黄龙主沟

  黄龙主沟的巨型钙华岩溶景观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喀斯特地貌之一。有三大世界之最:最壮观的露天钙华彩池群、最大的钙华滩流、最大的钙华塌陷壁。介  绍  黄龙景区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脚下,是一条由南向北,逐渐隆起的钙华体山脊,地势极像一条昂首腾跃的巨龙,歇息在雪峰冰川晶莹的怀抱中。  黄龙沟纵约7.5公里,横约1.5公里。从沟口拾级而上,巨龙的脊背蜿蜒起伏,无数滩流、瀑布湍湍而下,仿佛龙掌戏水;满山艳丽的杜鹃花、火红的枫叶、金光闪烁的毛苠,与色彩斑斓的大小彩池交相辉映,点缀出巨龙的奕奕神采。  “黄龙”之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相传远古时期生活在岷山上游的黄龙真人曾辅佐大禹治理江、河、湖、海,后来跨白鹿至黄龙,在黄龙洞潜心-,“黄龙”  因此得名;二是黄龙景区中壮观的地表钙华流蜿蜒于原始-,酷似一条金色巨龙,腾飞天地,故名“黄龙”。  黄龙的主要景点有:迎宾池、飞瀑流辉、洗身洞、金沙铺地、盆景池、明镜倒映池、争艳池、黄龙洞  、五彩池  、转花池、黄龙古寺等。黄龙景点示意图迎宾池  一组精巧别致、水质明丽的池群以其绰约的风姿,揭开了黄龙景区的序幕。  池子大小不一,错落有致。远山近树,尽纳池中。行云静水,遥相呼应,正景倒影,对比成趣。  飞瀑流辉  从迎宾池旁曲折的栈道蜿蜒而上,千层碧水突然从高约10米、宽约60余米的岩坎上飞泻而来,多次跌宕,形成数十道形态各异的梯形瀑布。  瀑后陡崖,多为凝垂欲滴的马肺状和片状钙华沉积。透出以金黄为基调的色彩,使整个满面显得富丽壮观。  洗身洞  洗身洞位于黄龙第二台阶上,是一堵40米宽的钙华挂壁下部的一个溶洞。洞高约1米、宽1.5米,进洞1米处,布满了浅黄色、乳白色钟乳石。据考察,该洞系古代冰川的一个出水口。  洞口水雾弥漫,像轻纱随风飘拂。人入洞中,水珠扑面,身影朦胧。传说是仙人净身的地方,入洞后方可修仙行道,不育妇女入洞洗身可喜得贵子。  金沙铺地  是指从洗身洞到娑萝彩池的钙华流,以金黄色为主,镶嵌着乳白、灰、暗绿等色块的坡面上,流淌着薄薄的一层水被,有如金河泻玉,银水溢流。  盆景池  池壁和池底都由乳黄色石灰岩凝聚而成,池中分别长有各种小而苍老的古树,花木倒映池中,妩媚动人,宛如一盆盆争奇斗妍的盆景,故而得名。  明镜倒映池  明镜倒映池是位于“金沙铺地”左侧面的一组池群,有大小池子80余。  水池紧傍森林,恬静素雅。池面光洁如镜,水质清丽碧莹。过去青春少女至此,都免不了临池整装,对水梳理。  争艳池  发育于黄龙沟的左侧,计有彩池五百多个,是黄龙钙华景观中,色态最丰富的池群之一。池堤金甲银鳞,流光溢彩,缤纷耀眼。池态有的形若荷花,有的状如莲叶,有的小可藏袖,有的大若亩田,形状殊异,参差错落。  黄龙洞  黄龙洞位于黄龙后寺左侧约10米处,进洞十米有一大厅,洞深未知,厅内遍布钟乳石,千姿百态。厅左有一石阶,上有建于明朝的三尊坐佛,身上披满钙华结晶。  每年冬季,洞内冰林、冰笋、冰幔、冰瀑构成一幅冰晶画面,景象绚丽。  五彩池  五彩池距涪源桥4166米,有彩池693个,是黄龙沟内最大的一个彩池群。它是黄龙的“眼睛”,景区精华所在。  池群由于池堤低矮,汪汪池水漫溢,远看去块块彩池宛如片片碧色玉盘,蔚然奇观。“玉盘”在阳光的照射下色彩缤纷。隆冬季节,整个黄龙一片冰瀑雪海,惟有这群海拔最高的彩池依然碧蓝如玉,仿佛仙人散落在群山之中的翡翠,被誉为“人间瑶池”。  转花池  在黄龙沟顶端,玉翠峰下,距五彩池约10米,是个圆形小池。池水清澈见底,甘醇香冽,水下泉旋涌而出,掀起朵朵涟漪,如果向池面投以鲜花,鲜花便会随波旋转,其原因至今未明。“黄龙庙会”期间,时有青年男女来此投花、投币占卜爱情的成败,把转花池围的水泄不通,十分热闹。  摄影小贴士:  站在池边拍彩池,很难有壮阔的感觉,最好的办法就是登上黄龙沟两侧的山坡,从高处俯瞰整个钙华滩流和彩池群,把美景尽收眼底。如果再能考虑光线,利用高逆光,将彩池两侧的山坡淹没在黑色中,则更能突出彩池亮丽的线条。门票·开放时间  旺季(4月1日到11月15日)200元/人,优惠票:150元/人。  淡季(11月16日到次年3月31日)80元/人,优惠票70元/人。  优惠对象:学生、现役军人、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记者。  免票对象:离休干部、革命伤残军人、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军人,1.3米以下儿童、驾驶员(三证齐全)。交  通内部交通  除步行外,可选择乘坐红岩关索道,几分钟即可由下站到上站。由索道上站沿人行便道行走2.9公里,就到黄龙沟尽头五彩池。游览后顺沟而下,可欣赏黄龙全部钙华景观,然后从涪源桥出沟。  提醒:缆车的路线与走路上山路线完全不一样,但错过的美景可以在下山的时侯补看。另外体力充沛的话,还是自己爬更有意思一些,4个小时左右即可步行往返。  红岩关索道票价:上行80元/人,下行40元/人。  外部交通  班车  黄龙与九寨沟之间的距离为144公里,在旺季有直达班车,从早上6:30—7:30之间有2—3个班次,票价40元。下午15点从黄龙返回九寨沟。  松潘在每年4月份以后,每天早上7点都有发往黄龙的班车。路上1个半小时,票价25元(乘坐去平武、江油、绵阳的过路车),一般在下午3点左右返回松潘。  成都、绵阳、都江堰等地现在还未开通到黄龙的直达班车,可以乘车先到九寨沟或松潘、川主寺,然后倒班车或包车去黄龙。  包车  从黄龙到九寨沟包车约250元,路上2小时。往返350—400元。  从松潘到黄龙包车200元左右,另外在川主寺还有许多车子揽客拼车去黄龙,每人只要50元,但要看能不能拼到足够的人数(一般是4人)。   

黄龙古寺

黄龙古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黄龙古寺,始建于明代。距黄龙沟沟口约3.5公里,原有前、中、后三寺庙。前寺现仅存遗址。  中寺是佛教寺庙,有佛教信徒朝拜。原有五殿,分别为灵官殿、弥勒殿、天王殿、大佛殿、观音殿,现仅存观音殿及十八罗汉塑像。近年修复一新。殿内有茶水、仪器以及旅游纪念品等供应。  距中寺约2.5公里为黄龙后寺。庙字随山就势,独具风格。后寺主供黄龙真人,后寺下的溶洞——黄龙洞有天然钙化黄龙真人座像。黄龙寺以道家为主流。  相传助大禹治水的东海黄龙功成身退修道成仙,成为黄龙真人。其身化作十里金沙,其麟化作千座彩池。后人记其功德,建黄龙寺。  黄龙古寺附近是白雪皑皑的玉翠山和顶峰雪宝顶。寺前有近万平方米的开阔地,每年举办庙会。  黄龙庙会  农历六月十二至十五,是一年一度的黄龙庙会。庙会期间,可以观赏到藏、羌、回、汉各族男女拜祭为民造福的黄龙真人的盛大场面;品尝到酥油糌粑、黄龙豆腐、洋芋糍粑等各种风味小吃;参加到舞龙、舞狮、跳锅庄,对情歌的热闹氛围中。整个庙会期间人潮涌动,寺庙香火鼎盛,还能够购买到各种别致的民族工艺品。  洗山雨  每年庙会刚一结束,黄龙都会下一场雨。当地人非常喜欢在雨中淋沐,认为是上苍对众生行善结缘之感应。雨过之后,气朗天清,山林如洗,群池澄碧,千年不变,故名曰洗山雨。   

黄龙梯湖彩池

  黄龙拥有古冰川地貌,地表钙华堆积、沉淀,形成了许多好似鱼鳞状又好似梯田状的湖泊池塘群,绵延3.6公里,分布在海拔3145-3578米之间,相对高度差达400多米。湖泊、滩流、瀑布相连、形成千百块迂回曲折、层层嵌砌、璞玉般的梯湖彩池。  水池大的一、两亩,小的几平方米,如蹄、如掌、如菱角、如宝莲、千姿百态。巨大的水流,沿沟谷漫游,注入梯湖彩池,层层跌落,穿林、越堤、滚滩。进沟的第一池群,掩映在一片葱郁的密林之中,穿过苍枝翠叶,20多个彩池参差错落,波光闪烁,层层跌落,水声叮咚。有的池群池埂低矮,池水漫溢,池岸洁白,水色碧蓝,在阳光照射下,五彩缤纷;有的湖中古木老藤丛生,如雄鹰展翅,似猛虎下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的池中生长着松、柏等树木,或高出水面,或淹于水中,婀娜多姿,妩媚动人,形似“水中盆景”。  彩池规模不同,形状各异。有些池水映出各种不同的色彩,五光十色,争奇斗妍。浅滩上水流涌动,阳光照射,波光粼粼,晶莹透亮;水下铺垫着一层细细的浅黄色苔藓,涉足滩流,倍感柔软清凉,此时此地,恍若进入瑶池仙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松潘贝母

  松潘贝母是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的特产。川贝母是享誉世界的名贵中药材,松潘贝母是川贝母的代表。松潘贝母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鳞茎,是止咳化痰的一味常用中药。按其产地划分,产于浙江的叫浙贝、产于四川的叫川贝,产于安徽的叫皖贝等等,在各地产的贝母中,四川产的川贝质地最优。川贝又以产于松潘的松贝最好。   贝母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春生夏萎、鳞茎扁球形,叶在下部对生,上部曲如卷须。春季开花,花呈钟状,淡黄绿色。花与果实均可入药,但以果实入药为主。近年来,以贝母为主药配制的川贝枇杷糖浆、贝母雪梨膏、贝母二冬膏,川贝精片等中成药畅销国内外。   川贝母是享誉世界的名贵中药材,松潘贝母是川贝母的代表。松潘县贝母人工种植技术基本成熟,已发展贝母种子基地20亩、种植基地1000亩。计划种植2万亩。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松潘贝母”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松潘贝母   松潘县经济作物管理站   11669537   贝母

松贝

  松贝是川贝母的一种。在我国,贝母品种有十多种,其中最有名的有川贝、青贝和浙贝,川贝中又以松贝为最优。   产地   松贝主产于“松潘草地”,即阿坝州松潘、红原、若尔盖的大片草地上。因过去松潘为川、甘、青土特产品集散地,这一带的贝母都运到松州城里来做交易,故得名松贝。   特征   松贝的特征之一是“怀中抱月”,即一片较大的弧形贝母瓣抱着一片较瘦小的贝母瓣。松贝的另一特征是“嘴巴尖,0圆”。因其“嘴”小,所以也有人叫它为尖贝;因其“0”圆,有人验证松贝真伪时,抓一把贝母撒在桌面上,如果十有八九能稳坐不动,准是松贝无疑。   习性   松贝为百合科植物暗紫贝母的鳞茎。种子入土后,第一年冒出一匹叶,老百姓称这一年的贝母为“一匹叶”;第二年抽出主杆,老百姓称这一年的贝母为“树儿子”;第三年开出灯笼状的花,老百姓称这一年的贝母为“灯笼花”(暗紫贝母的花,其花瓣为暗紫色,上面有黄色斑点,花蕊为桔黄色,非常好看)。   药用价值   松贝是润肺消炎、镇咳化痰的名贵药材,因此是馈赠友人的高级礼品。由于松贝的采挖季节在每年的6至9月间,因而松贝商品也在这时候上市。 购买松贝时,以颗粒小而饱满,色白,嘴尖,0圆者为上品,尤以豌豆大小的为最佳,俗称“珍珠贝”。   松贝(松潘产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四川省松潘县现辖行政区域。

牟尼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牟尼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