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色湾藏香猪 | 色湾藏香猪 色湾藏香猪系高原型放牧藏猪,主产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境内。色湾藏香猪体型较小,其被毛密生(被毛多为黑色,少数呈棕褐色),头小,嘴筒小,耳小半平伸,背腰狭窄,腹微垂,前躯略低,四肢细小,蹄部坚实。色湾藏香猪灵活好动,胆小怯生,人不易接近,其能奔善走,善拱食,野生习性较为突出。 黑水县色湾藏香猪主产区植被良好,主要林木以岗树为主,林下蕨类植物和菌类丰富,为色湾藏香猪放牧提供了较好条件。 2013年黑水县人民政府确定晴朗、扎窝等5个乡镇为农牧业生态示范园区。在示范园区通过“农户积极参与,政府积极帮扶”的发展模式,建成两个藏香猪种猪繁育基地,在扎窝乡朱坝村、卡龙镇色湾村建色湾藏香猪扩繁场各一个,建色湾藏香猪养殖示范户32户,建标准化圈舍4 500平方米,养殖色湾藏香猪种猪650头。2013年全县养殖色湾藏香猪4.2万头,出栏商品猪2.5万头,实现产值3 250万元。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沙石多乡、红岩乡、洛多乡、瓦钵乡、晴朗乡、慈坝乡、卡龙镇、芦花镇、双溜索乡、木苏乡、龙坝乡、石碉楼乡、色尔古镇、扎窝乡、知木林乡、麻窝乡、维古乡现辖行政区域 《黑水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色湾藏香猪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请示》黑府〔2016〕28号 四川省地方标准(草案):《色湾藏香猪》 《色湾藏香猪生产技术规程》《色湾藏香猪肉》 |
黑水县核桃 | 黑水县核桃 黑水县芦花林业工作站 黑水县以发展早实核桃产业为重要抓手,着力攻坚精准扶贫,促进农牧民增收。截止目前,全县核桃种植规模已达4.5万余亩,其中:连片栽植2.3万亩、零星栽植2.2万亩。该县已初步形成了以维多村早实核桃基地为支撑,以专合组织为纽带,开发核桃产业深加工,培育农牧民脱贫“摇钱树”的优质产业。 一是精心选育优良品种,加快良种繁育推广。着眼建设“精品、特色、优质”核桃产业,从良种壮苗入手,狠抓本地核桃良种的选育和扩繁。目前,已在色尔古镇建成核桃品种资源收集圃30亩,收集国内外优良品种21个,其中:本土良种3个、省内良种8个、国内良种8个、国外良种2个。建成“客龙早”“ 薄壳早”“ 珍珠核桃”3个本土良种采穗圃120亩,每年可采集良种接穗180万芽,可生产良种苗木100万株,完成高接换优5000亩,全面夯实了早实核桃产业发展基础。 二是促进核心示范引领,加快管理技术推广。结合黑水县“沟域经济”发展布局,在充分调研本地自然气候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考量“1+64”精准扶贫发展规划,高标准、规范化建立知木林乡维多村核桃产业核心示范园1200亩,完善生产便道、围栏、灌溉等配套设施。以示范园为培训平台,组建专家顾问团,分批组织贫困农户入驻基地,将理论授课和现场示范讲解相结合,年均培训林农12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全县核桃经营管理综合水平。 三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产业规模发展。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杠杆撬动作用,扶持建立知木林乡维多村、木苏乡大别窝村等5个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1200户农户参与核桃种植。目前,核桃种植已覆盖14个乡镇,核桃产业逐步由零星散状向带状分布、向沟域集聚,全县实现核桃年产量735吨、产值1647万元。同时,黑水县紧抓“网联网+”战略机遇,注重本土产品网店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早实核桃已实现多点挂网销售,黑水核桃正沿着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发展道路阔步向前。 |
黑水凤尾鸡 | 黑水凤尾鸡是四川阿坝黑水县的特产。 黑水县属半农半牧县,位于川西高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的高山峡谷地带,地处岷山山脉中段,是岷江上游主要支流黑水河和毛尔盖河的发源地,地貌类型以高原、高山峡谷和中山河谷为主,海拨1790-5286米。境内有“达古冰川”、“卡龙沟”、0沟八十里彩林、“三奥雪山”、“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等著名景点和“卡斯达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县5.8万农村人口全部系嘉绒藏族,特殊的人文和地理环境,延续了黑水凤尾鸡传统的养殖方式。 据悉,黑水县发展生态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该县突出“特色、生态、有机”的生态农业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沟域经济,重点推进“生态蔬菜、藏香猪、早实核桃、凤尾鸡、道地药材、阿坝蜂”六大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目前,黑水县凤尾藏鸡繁育基地已完成改扩建工程,饲养了种鸡3000余只。今年,黑水县拟发展凤尾藏鸡养殖示范户20户,户均养殖凤尾藏鸡3000只以上,带动全县农牧户养殖凤尾藏鸡10万只,实现产值逾750万元。 2014年,黑水县畜牧兽医局畜牧工作站申报的“黑水凤尾鸡”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所在地域: 四川 申请人: 黑水县畜牧兽医局畜牧工作站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黑水凤尾鸡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沙石多乡、红岩乡、洛多乡、瓦钵乡、晴朗乡、慈坝乡、卡龙镇、芦花镇、双溜索乡、木苏乡、龙坝乡、石碉楼乡、色尔古乡、扎窝乡、知木林乡、麻窝乡、维古乡共17个乡镇,地理坐标:东经102°35"~103°30",北纬31°35"~32°38"。保护面积4356平方公里,东西长约85公里,南北宽约72.5公里。黑水凤尾鸡年出栏量10万只(肉产量约125吨)。 |
黑水中蜂蜜 | 黑水县是半农半牧县,位于川西高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的高山峡谷地带,地处岷山山脉中段,是岷江上游主要支流黑水河和毛尔盖河的发源地,地貌类型以高原、高山峡谷和中山河谷为主,海拨1790-5286米。境内有“达古冰川”、“卡龙沟”、0沟八十里彩林、“三奥雪山”、“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等著名景点和“卡斯达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物种多样性,各类蜜粉源植物为黑水中蜂的生存提供优良环境,纯天然的野生蜜粉源为黑水中蜂酿造高品质蜂蜜提供必要条件。 黑水中蜂蜜是四川阿坝黑水县的特产。 黑水县充分利用地处高原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以阿坝中蜂为品牌的养蜂产业,在知木林、卡龙两个乡镇建设阿坝中蜂养殖区,培育养殖示范户100户,户均养蜂30箱。同时,组建了黑水县兴牧阿坝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全县养殖农户发展阿坝中蜂养殖,目前,阿坝中蜂养殖规模达1.2万群,预计年生产125吨成熟蜂蜜。 2014年,黑水县畜牧兽医局畜牧工作站申报的“黑水中蜂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所在地域: 四川 申请人: 黑水县畜牧兽医局畜牧工作站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黑水中蜂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沙石多乡、红岩乡、洛多乡、瓦钵乡、晴朗乡、慈坝乡、卡龙镇、芦花镇、双溜索乡、木苏乡、龙坝乡、石碉楼乡、色尔古乡、扎窝乡、知木林乡、麻窝乡、维古乡共17个乡镇,地理坐标:东经102°35"~103°30",北纬31°35"~32°38"。保护面积4356平方公里,东西长约85公里,南北宽约72.5公里。黑水中蜂养殖量为12000群,蜂蜜年产量180吨。 |
黑水酥油茶 | 黑水酥油茶是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的特产。酥油茶是一种以茶为主料,并加有多种食物经混合而成的液体饮料,所以,滋味多样,喝起来咸里透香,甘中有甜,它既可暖身御寒,又能补充营养。 藏族人民视茶为神之物,从历代的“赞普”至寺之1,从土司到普通百姓,“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因其食物结构中,乳肉类占很大比重,而蔬菜、水果较少,故藏民以茶佐食,餐餐必不可少。 藏族饮茶方式主要有酥油茶、奶茶、盐茶、清茶几种方式,调查结果表明:酥油茶是最受欢迎的饮用方式(平均达73.9%),其次是奶茶。 酥油茶是一种以茶为主料,并加有多种食物经混合而成的液体饮料,所以,滋味多样,喝起来咸里透香,甘中有甜,它既可暖身御寒,又能补充营养。 黑水酥油茶的做法:先将茶叶熬成深褐色后,把茶渣筛滤出来。趁热将茶汤倒入放有酥油、食盐的桶内,再倒进鲜奶,用打茶工具在桶内不断搅和,使酥油茶原料充分均匀地溶于茶水中,然后装入壶内,放在温火上保温,随时可饮用。营养价值丰富,是一种健身保健饮料。 |
黑水咂酒 | 黑水咂酒是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的特产。咂酒醇香宜口,不仅营养价值高,对人体有益,而且能给节日增辉,给欢乐助兴。 喝咂酒是黑水地区男女老少均喜欢的一种爱好。咂酒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取以及修房造屋、待客送礼的必备之品。咂酒多用青稞酿造而成,故又称青稞酒,也有用玉米和小麦酿造的。 作法是将青稞或玉米、小麦煮熟后,倒入簸箕或筛内晾至微温时,拌上酒曲装入大锅里,上盖麦草或其他保温衣物,待发酵数日后,装入坛内,坛口用稀泥封严,十天半月之后便可饮用。吃时启开坛口,注入开水,插上细竹杆轮流吮吸,边吸边渗入开水,直到淡而无味时则罢。咂酒醇香宜口,不仅营养价值高,对人体有益,而且能给节日增辉,给欢乐助兴,因此,黑水人民在生活中有“可以不吃肉,不能没有咂酒”之言。能歌善舞的黑水藏族人民,每逢喜庆佳节,或举行婚宴、或是在寿辰之日、或是在送别亲友、或是在迎接贵宾,都要泡起咂酒,围着酒坛边喝边跳起欢乐的锅庄,尽情地唱、尽情地跳,表达美好的愿望。 |
黑水酸菜 | 黑水酸菜是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的特产。黑水酸菜是黑水地区最常用的菜肴,它酸度适宜,可和来炒着吃,更常用于煮玉米面汤、麦面块。在酸菜汤里加上大蒜泥、海椒面、花椒麦,更是味美。 黑水酸菜的做法:酸菜的原料有元根叶、萝卜叶、白菜及莲花白菜,其中以元根制作的酸菜为最佳。将元根叶洗净,放入锅内煮熟,待冷至微温时,将其装入一木桶内渗入煮熟的稀玉米面汤拌匀后,加盖放在火塘边,保持恒温使其发酸。夏秋三天左右,冬春六至七日即可食。 黑水酸菜的风味特色:味微酸。食后胃舒心畅,少生疾病。 酸菜面块是黑水县老百姓很浓、很地道的一种藏族传统饮食,也是外来游客非常青睐的饮食。 |
黑水玉米馍馍 | 黑水玉米馍馍是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的特色小吃。玉米馍有蒸馍和烧馍。香脆,营养丰富,天然绿色食品。 黑水玉米馍馍的做法:蒸馍不用蒸茏,而是在铁锅内盛水约一半,距水面2寸左右高处横、竖交错架起竹杆或树枝条,上面铺一层麦草。待水烧开后,把用温水调制玉米面所做成的馍置于铁锅内的麦草上,然后用另一个铁锅扣盖上,蒸半小时,则馍熟可食。也有蒸馍时,在锅底盛水少许,将做好的馍贴在水平面上露出的锅壁处,密盖好锅盖后,约半小时,待锅底水干,蒸馍贴锅面有一层黄黄的锅巴,吃起来香脆可口,别有风味。玉米烧馍,那是将做好的馍放入火塘,埋入火灰中慢慢烘烤,上下翻动数次,熟后,既香又甜,别具风味。 |
黑水瓦布贝母 | 黑水瓦布贝母是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的特产。黑水县在洛多乡建立科技示范户,积极开展瓦布贝母大田栽培试验,取得初步成功。 瓦布贝母系黑水道地名贵药材品种之一,其种源发现于黑水县瓦钵梁子山,野生资源在黑水境内分布较广,主要在黑水河流域两岸的高山地区,2010年被收入《中国药典》。2013年,中药规划专家组对黑水进行实地考察后,确定将瓦钵贝母列为黑水重点发展的药材品种之一,该县立即安排部署,启动了相关基础工作。通过收集种源,建立科技示范户,研究贝母大田种植技术,逐步扩建母本园,为贝母实现规模化种植创造条件。 |
玉米蒸蒸 | 玉米蒸蒸 用盆或面盘装上玉米面,用温水将其浸透浸湿成松散的颗粒状,放置一会儿。然后装入锅内,加入开水浸至三分之一处,烧旺火约二十分钟左右以小火慢烘,水干即熟。也有在玉米面中掺入洋芋块、浸泡胀后的胡豆、豌豆等调匀后蒸食。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