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渭南市 >> 合阳县 >> 洽川镇

洽川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合阳红薯

  合阳红薯种植历史悠久,品优质佳,独占中国西北市场鳌头。   据县志载,民国3年,新池乡南顺村村民引入红薯,开始零星种植。上世纪60-70年代,为解决口粮不足,产量较高的红薯栽培遍及全县。1987年,全县种植红薯10.5万亩,为历史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1996年,红薯地膜栽培试验成功,平均亩产1760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   地域范围   合阳红薯保护区域为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所辖新池、黑池、城关3个镇 61个行政村,东到新池镇行家庄村,南到黑池镇卢家庄村,西到黑池镇朴鲁村,北到城关镇北里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9′35.61″-110°12′21.77″,北纬35°05′40.83″-35°08′57.45″。区域保护面积3万亩,总产量9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合阳红薯单个长约18-22㎝,直径8-10㎝左右,重约150-300g,薯皮紫红色,薯肉淡黄色,薯块长纺锤形,口感干面香甜,生吃香脆,栗子味浓,是红薯中的上品。2.独特内在品质指标:合阳红薯内含物丰富,富含淀粉、粗纤维、可溶性糖、VA、VC、钙等,其中每100g含淀粉量不低于18.0g 、粗纤维含量不低于0.7g、可溶性糖含量高于7.8g、VC含量高于18.0㎎、钙含量不低于75㎎。3.安全要求:合阳红薯标志使用人其生产基地和产品需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要求,或批次抽检符合农办质〔2015〕4号文根茎类和薯芋类蔬菜甘薯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洽川乌鳢

  黄河洽川段乌鳢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258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4300公顷,实验区面积11500公顷。核心区特别保护期为每年3月10日至8月31日。保护区地处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境内的黄河流域,东邻主河道山西河界,西接黄土峰塬,南到大荔县华原乡界,北与韩城市芝川镇接壤,主要包括洽川段主河道和沿河湿地的国有滩涂。范围在东经110°24′-110°27′,北纬34°59′-35°26′之间。核心区河道总长40公里,范围在东经110°25′-110°27′,北纬34°59′-35°26′之间。实验区位于防洪堤坝以西至黄土台塬坡脚,包括百良镇的榆林村、坊镇的太里村、洽川镇、县渔业基地、马家庄乡全兴寨村等大片滩涂,范围在东经110°24′-110°25′,北纬34°59′-35°26′之间。主要保护对象为乌鳢,其他保护物种包括黄河鲤、黄河鮎、黄颡鱼、高原鳅等。   洽川乌鳢   陕西省黄河合阳段主河道及其他养殖水域(即黄河洽川段乌鳢国家级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所规划的区域范围,E110°24′--E110°27′,N34°59′--N35°26′)。   《合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洽川乌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范围的函》,合政函〔2015〕84号   渭南市技术规范:   DB6105/T045-2015   《洽川乌鳢养殖技术规程》   

合阳九眼莲

  《诗经》开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述的就是合阳洽川,洽川是我国最大的黄河湿地,瀵泉分布广泛,合阳九眼莲就生长在这一带。据传,西汉薄太后看好洽川的温泉清水和清灵地气,命人把从西湖带回来莲菜种在这,后来成为历朝达官贵人进献皇宫的贡品。合阳九眼莲开始在夏阳瀵周围零星种植,陆续发展到七大瀵泉周围,如今规模扩大到洽川湿地及周边黄河滩涂地。清乾隆年间,关中名士许秉简(合阳县洽川镇人),在《怀莲塘》中有“昆明湖畔看莲回,我里芙蓉谅亦开”诗句,就是作者在北京赶考期间,曾去昆明湖赏莲,回到馆舍后想到了自己家乡种植的莲藕,有感而发所写。   九眼莲,是合阳县独有的特产,栽培莲历史悠久,久负盛名,红莲和白莲皆有。合阳的莲菜有九个孔眼,环状排列,故称“九眼莲”,九眼莲节长尺半,洁白如玉,胖若儿腿,手感沉实,切开九眼,薄如纸翼,生吃熟食,入口无丝,脆嫩香甜,鲜美爽口;荷叶包裹食品,清香扑鼻,保鲜耐储。九眼莲盛产于合阳县洽川、温泉河上游,驰名关中一带。   地域范围   合阳九眼莲保护区域为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所辖洽川、黑池、坊镇、百良4个镇 12个行政村,东到洽川镇申东村,南到黑池镇全兴寨村,西到坊镇镇太里村,北到百良榆林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9′12.13″-110°21′35.15″,北纬34°59′22.42″-35°12′45.68″。区域保护面积3万亩,年产量4.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合阳九眼莲有九个孔眼,环状排列,故称“九眼莲”。九眼莲节长尺半,洁白如玉,胖若儿腿,手感沉实,切开九眼莲,均为七大眼两小眼环状排列,且藕断丝不连,生吃熟食无丝无渣,脆嫩香甜,鲜美爽口;荷叶包裹食品,清香扑鼻,保鲜耐储。2.独特内在品质指标:合阳九眼莲每100g淀粉含量不低于11.0g 、总糖含量不低于1.1g、还原糖含量不低于0.28g、锌含量高于0.25㎎、氨基酸含量高于1.6g。3.安全要求:合阳九眼莲标志使用人生产基地和产品需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要求,或批次抽检符合农办质〔2015〕4号文水生类蔬菜质量安全要求。

羊肉餬饽

  羊肉餬饽   合阳黑池镇的羊肉餬饽曾被誉为关中四大名吃之一。黑池镇,因书圣王羲之题字之后在涝池涮笔染黑池水而得名,且是明代传奇戏曲家王异的故里,文化底蕴丰厚。单就饮食文化而言,地方风味美食羊肉餬饽,还同南宋的著名爱国将领岳飞和王镇有关。   《宋史》载:金将王镇归顺南宋,领兵南下,行至黑池附近的韩庄,天已昏黑。老百姓见军纪严明,就热情的招待,有的端羊肉,有的送烩饼。王镇又渴又饥,就将这两样东西掺合在一起,其香妙不可言。于是他令伙头军询问这两样东西的做法。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王镇同岳飞在朱仙镇里应外合,大破金兵,迫使金兀术仓皇逃走。在会师祝捷会上,王镇就用那“二合一”招待岳元帅。岳飞细品,觉得味道极美,就问这是何物。王镇说:“肉是羊肉,饼子是汉民叫饽饽,我们胡人很爱吃。”岳飞说:“胡汉能成为兄弟,也可以变一家,那就叫餬饽吧。”   餬饽有油水厚、味道美、价格低廉、经济实惠的特点,过去曾有“宁吃一盘餬饽、不吃酒席一桌”的俗谚,可见其受群众欢迎的程度。美食家评论说:“黑池羊肉餬饽肉肥的不腻,瘦的不柴,饼筋而不皮,软而不粘,香气持久,鲜美适口,回味绵长。”解放战争时期,-司令员率二纵队转战渭北驻扎到黑池时,品尝老乡送的羊肉餬饽,赞不绝口:“美味,美味!”   羊肉餬饽还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其为热性,温中暖胃,常食能治胃寒、腹脘胀疼下泄,对伤寒、感冒、咳嗽亦有一定疗效,是老年人的滋补佳品。

荞面煎饼

  荞面煎饼   同家庄镇的西同鞮村有一个独特小吃——荞面煎饼,当地人称为“红油馇子”。这种荞面煎饼的形成大约有百余年的历史。当初是摊完踅面后,有熟人来让摊个小些的,烙熟,吃起来感觉味道不错,从此便形成在大鏊上摊小煎饼的方式。再后来裹上调料,形成一种新的小吃。煎饼摊好,盖上净白布稍微捂一下,使其变软。然后放上红油辣子、葱花、大油、盐末和柿子醋,重新上鏊加热,让大油化开。再轻轻用手揉搓,使调料混合均匀,卷起装碗,递于食者。荞面煎饼软和筋道,加上葱香以及醋与辣子掺和后的特殊味道,大开胃口,直吃得口中吸溜,头上冒汗,却越嚼越香,吃上两三张才过瘾。   西同鞮村的荞面煎饼近年名气越来越大,五六家经营者还供不应求。县城许多人不惜翻徐水沟跑几十里专门驱车前往,大快朵颐,甚至特意用此招待外地朋友,让其领略地道的乡间小吃独有的风味。逢年过节回到家乡的本村人更是要重温乡情,所以经营者即使除夕和大年初一也不停业。

水车头豆腐

  俗语曰:水车头的豆腐,一味儿做(zou)出。意思是说该村水质好,同样的豆子做出的豆腐多,而且质量好。   相传汉武帝当年北征时,在万年村驻扎时时专门派人到水车头买豆腐吃,就可知水车头豆腐的历史悠久和天然美味。   要说水车头村的豆腐,先要从水车头村的姓氏说起。据说在清时,水车头村东南有一条小溪,溪的东边是一姓车的大户人家。这条小溪流从姓车的巷头流向东南,故名“水车头”。在清同治年期间,合阳县约有45.6万人,县城特别繁华,人流量大,街头生意特别兴隆,县南的几个村子形成了产业供应链。北庄的糖坊产小儿吃的“眼镜”和琼锅糖。南庄的生产白酒、官庄生产的粉条都很有名气。但最有名气的还要数水车头的豆腐。   水车头的豆腐因水而有名。水车头的小溪由于地理的变迁而消失,勤劳勇敢的人们打井汲水。随着辘辘的吱吱声,汲出的水清澈如镜,饮起来甘甜,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人们用井水磨的豆腐更是天然美味。   因为很早形成的城市产业供给链,水车头有专门的豆腐作坊10多家。慢慢扩大到全村90%的人家农闲时都磨豆腐补贴家用。做的人多了,销售就有了问题,出现了市场竞争,大多数人家做的豆腐质量都赶不上专业的老作坊。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质量越来越高,水车头的豆腐越来越优质,越做越出名。好的豆腐可以挂在秤钩上秤。尤其是熟吃,越煮越浑,可漂在汤上。有民谚为证:水车头豆腐用秤称,煮到锅里似鱼游,吃到嘴里软而透,吃不厌来吃不够。   水车头豆腐的制法细致讲究:豆子炕得干,合子舂得净,搭磨搅得匀,过浆吊包细,又因所用井水水质洁净、富含丰富的矿物质,点出的豆腐颜色洁白,细嫩柔软,豆味浓香。   做豆腐的六道工序。第一是泡豆。把豆子去壳洗净后放入水中浸泡,夏天一般为6小时左右,冬天为12小时左右。第二是磨浆过滤。豆子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豆子6公斤水比例用石磨磨,磨出来的原浆用袋子(豆腐布缝制成)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豆浆滤完后,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滤一次浆。一般10公斤豆子出浆60公斤左右。第三是烧浆。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温度保持在90——110℃之间,不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浆沸后溢出。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第四是点浆。煮好的豆浆需要进行点卤以凝固。用石膏点卤的话先要将石膏焙烧至刚刚过心为止,然后碾成粉末加水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并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点浆是做豆腐关键环节。点的过嫩,豆腐出得多,但不能油炸和生吃;点得过老,入口粗糙难吃。第五是压豆腐。将豆腐花制成豆腐,则在豆腐花凝结30分钟内,用勺子舀进铺好包布的四方木筐或其他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木板,压10至20分钟,即成水豆腐。第六是揭包。揭包时在包外面洒凉水,慢慢揭开,防止沾包影响豆腐的整体美观。   随着水车头的手工豆腐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销往周边各县市,驰名省内外。而今,随着素食之风在全球兴起,蔬菜、豆腐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水车头村同红斌、高娟夫妇在传承中大胆创新,推出水车头豆腐第一宴,一样的豆腐让你吃出非比寻常的味道!把豆腐经过炒、蒸、炖、烤、煲、烧等,你便开始了在汤的、干的,荤的、素的,红的、绿的、黄的、白的豆腐盛宴里遨游。有用铁锅熬制出的清热泻火的豆腐浆;浇上豆瓣酱爆炒的红油辣子的0豆腐;豆渣和小米为主料,芹菜和豆角为辅料的豆渣麦饭;翡翠豆腐、豆腐饺子,、怀胎豆腐、豆腐丝拌粉条、干煸豆腐。最温馨难忘的要数热气腾腾的黑粗砂砂锅豆腐,荤素搭配,油而不腻,汤浓味美色鲜煎烫,让你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让你食之既有营养,又利健康,着重于美容、养颜和滋补。(文:罗竹芳)

合阳辣子豆腐

  辣子豆腐 流行于县西南的路井、独店、孟庄一带。先把豆腐切块放入带调料的汤中煮20分钟;再煎好"哨子"。内容有油炸豆腐、萝卜丁、莲菜丁、肥肠等;再烧好猪油、清油相搀合的油泼辣子,只取上部辣子油备用。吃时先舀豆腐,再搭梢子,最后淋上辣子油,味美可口,有"宁吃一碗辣子豆腐,不吃十碗席"之说。   辣子豆腐的制作过和分三部分。一是油烫辣子。油要选上好的清油加适量大油,辣椒面则要选择优质色红者。先将生油煎熟,掌握好油温,再倒入辣面,搅匀,随即倒入少量食醋和酱油即可。烫辣子是制作辣子豆腐的关键环节,而关键的关键在于掌握油温。油温过低,辣子不熟,辣而不香;油温过高,辣子变黑,苦而不辣,黑而不红,大大影响效果。二是出浆豆腐。目的在于去掉豆腐中的浆味。用具以砂器为佳。砂器中盛入清水,放进食盐和调料包,再将切好的豆腐放入。关键仍是掌握火候,煎至汤沸,豆腐浮出水面即可。时间过短,浆味难以除尽,入口不爽,且调和味未能渗入食而无味;时间过长则豆腐发硬,失去本色。三是炒臊子。将葱花、粉条、白菜、红萝卜、油炸豆腐、丸子、烧吊子及海带放上调料,用大油爆炒,再加入少量肉汤,即成臊子。   吃时先用漏勺从砂器中舀出豆腐,添上带汤的臊子,臊子约占总量的四分之一,再淋上油辣子即可。辣子色艳,臊子味浓,豆腐软和,入口流香。

合阳踅面

  “中国最古老的方便面”:合阳踅面   踅面,是陕西合阳独有的地方风味食品。在合阳,在东府,那都是相当有名。而在合阳当地流传的这句“没吃踅面没看线(戏),没有到过合阳县”,就更加说明了踅面在合阳人生活中的重要。   踅面的来历   相传是由西汉淮阴侯韩信所创,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称得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方便面”。汉朝初年,魏王豹反汉,韩信奉命出兵平叛,准备在洽川的夏阳渡军。假如埋锅造饭,敌兵就会从烟火的大小多少判断兵力的强弱,是兵家大忌。为解决士兵吃饭问题,韩信让以当地盛产的荞麦为原料,烙成大饼,发给士兵,吃时用开水一泡即可,十分快捷方便,为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踅”即“折足”,是个会意字,在关中方言中是“转来转去”的意思。因为踅面从和面、摊饼到下面、捞面甚至放调料的每一个程序,都有“踅”的动作在里边,因而得名。   “踅”字的读音说起来,这个“踅”字也是有一段故事的,“踅”字本身是个冷僻字,清代合阳有人编了一本《土音杂字》,出于好心,找了一个古音又读“xué”的“页”字来为“踅”字注音。但不想知知道这个古音的人实在太少了,结果弄巧成拙,大家都按本音读“yè”,而没有人读“踅xué”,外地人到合阳更是按字读音,这样一来,便把“踅面”弄成“页面”了,实在是一大误会。   踅面的做法   合阳踅面是用七成荞麦面与三成小麦面混合制作的一种面食。食用虽然方便, 制作过程却比较复杂,要求也比较严格。须选上等荞麦与上等小麦,磨成上等面粉。和面叫做盘面,要用扁担或木棒搅和,小伙子干这活也会出汗。将面盘硬后加水,逐步搅成稀糊状。备两个平底鏊锅,其形状中间略高而四周缓慢变 低。将面糊倒入鏊锅,迅速用刮板由中间向四周摊刮,再由外沿向中心摊刮,使其成为大约一个铜元厚的圆饼。见圆饼将干时尽快移至另一个鏊锅烤烙,要烙熟,却不要焦黄。这需要有相当经验,能够掌握好火候。面饼的直径在一尺八 到二尺一之间。烙好后先要一张张垒好,叫做“合”,目的是避免水分消耗,保持柔软状态。然后再一张张摊开,在木椽上晾凉。然后折三折,切成不足一 厘米宽的面条,整齐地放在一种特制木箱里,盖上干湿布,准备食用。这样的踅面,冬天可保存十天半月,夏天可保存两三天。   踅面的吃法   制作好的踅面好比方便面。吃时在开水锅浸泡两分钟,捞出,放进碗里,加少许粉鱼,调盐、醋、葱花、花椒面,再淋上辣椒油及熟猪油即成。粉鱼讲究用绿豆粉制作,这是最好的。用小麦面、玉米面也行。但通常多用红薯面制作粉鱼。合阳盛产优质红薯,干甜适口,制作粉鱼也不错。合阳人吃踅面,喜欢多放辣椒油和猪油,这样,吃起来,又绵,又润,又辣,香味浓烈,颇觉过瘾。也可以伴着喝一碗粉鱼汤。有干有稀,符合卫生营养要求。而且荞麦又有清热利尿之功效,当地群众在原来简单食用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改进,把大饼切成细条,吃时在锅里稍煮,捞出来加上调料,更加好吃。

党氏铁锅炖

  铁锅炖是古老的一种烹饪技术。即用铁锅炖肉、菜等。炖好的菜名曰地锅菜。做地锅菜必需用铁锅,借铁锅在烹调过程中有较多的铁溶解在食物内,为人们源源不断地供应铁质,补充了食物本身含铁不足的部分。也时时保持着菜的营养和热煎旺,让你吃得热糊可口,热汗直冒。   旧时地锅菜多流行于农村。先在地上挖坑,坑上架锅,锅下加薪生火,所以称为地锅。后来,用砖头和泥巴砌起土灶,灶上架锅,锅下加薪。   铁锅炖的种类很多。铁锅炖排骨是将剁好的猪排用凉水泡去血色,在开水锅中焯一下,去掉浮沫捞出用凉水冲洗干净。佐以料酒去掉腥味,炒好糖稀,给排骨上好色。接着在锅中温油,加入花椒、桂皮、香叶、姜片、辣椒等十八种名贵中药材煸炒出香味后,放入排骨慢炒几分钟,加入适量的水慢炖,放入盐、酱油、调料和香菇、萝卜等烹饪至烂熟。炖好的排骨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麻、辣、香味俱全。   合阳最为出名的地锅菜当下要数县城凤凰北路的“大锅大灶”。大锅大灶是祖传秘制。总经理党天兴的父亲党和斋解放前曾在三原县经营药材批发三十余载,字号“三益堂”。经常在甘肃、宁夏、青海采购名贵中药材,销至浙江、福建、上海一带,当属西北最大的药材批发商。他一生酷爱研习药膳,如有亲朋好友造访,亲取各种名贵中药材加入调料,吩咐妻子做地锅菜款待。待锅里肉烂菜熟,香味弥漫,便邀请大家围炉而坐品尝。此时,香气氤氲,情谊而至,大家纷纷融入这浓浓的氛围里。真乃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党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以后,大家每每到党家做客,总会念念不忘党家的地锅菜,而党家人也乐以党家的地锅菜而给予热情招待。这样一辈接着一辈,依法炮制,党家地锅菜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   吃党家地锅菜时围炉而坐,温馨、和睦,亲情、友情油然而生。为把这种温馨和幸福传递,党天兴便有了一个想法,把党家地锅菜呈现市面。2013年11月,党家地锅菜便在市面上问世了。盘以火炉,炉上蹲锅,锅下添柴。锅下烈火熊熊,锅里嗞嗞作响,锅上热气腾腾,肉、菜、蛋翻滚着;绿的、红的、白的荡漾着。去那里,让你立刻找到了回家的感觉,也会常常想起母亲在大铁锅里给我们熬的大烩菜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感觉。它不仅经济实惠,而且美味可口,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食客。   党家地锅菜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专门培训厨师,还研发有铁锅鱼、铁锅鸡、铁锅兔及纯牛羊肉烧烤,色香味俱全,亲情味更浓。党家地锅菜在吃完炖香的肉后,再佐以自产的萝卜、青菜、粉条、豆腐等或随君任点些虾类、菌类等美味食材,在锅汤中稍煮任君品尝。吃完菜肴后,下数根水捻biang biang面,滑滑的、嫩嫩的、软软的,薄而透亮,软而筯道,挑一根,似吸似送入口,连嚼带咽下肚,用家乡话讲“嫽扎咧!”。党家人传承祖辈的美德,进货严格,质量保证。正宗的农家土鸡、东北野生鱼、野兔;烧烤的牛羊肉从渭南清真食堂专门进货。   党家地锅菜,回归自然,健康温馨,吃的首选,家的感觉。朋友!不妨去以品尝。(文:罗竹芳)

十碗席

  合阳作为“厨祖”伊尹的故乡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每道菜背后都有精彩故事和讲究。说道讲究的菜品,不得不提合阳的十碗席。   十碗席又称“十全席”、“十碗饭”。是合阳传统宴会的最高规格,一般为老人祝寿、送葬或过春节招待客人时才做。合阳当地的传统宴会的菜品一般分为两种酒菜和饭菜两大部分,其中的饭菜,绝大部分地方都是一律十大碗,民间俗称:“十碗饭”。   十碗席内容大有乾坤   十碗席可不是简简单单十道菜,内容可是碗碗有讲究,所谓“六肉四菜”。“六肉”为:大红(切成方块的红烧肉,又叫“方印”)、小红(条子肉)、大酥(过油肉)、肘子、鸡肉、肉丸子;“四菜”为:菠菜、白菜、黄花、豆芽。其中菠菜和豆芽是凉拌的,白菜和黄花是热汤菜。碰到没有菠菜和白菜的季节,便用其他青菜顶替,但一定要尽量注意色泽的相同。   十碗席摆放大有讲究   “十碗席”依次上桌,顺序是“一鸡二肘三白菜、四红肉、五菠菜、六酥肉、七黄花、八小红、九豆芽、十丸子”。上菜的方法有两种:“硬墩”和“拉席”。   “硬墩”,即把菜直接放到它应去的地方。所谓“中间鸡肘丸酥,四菜挑角,上青下白,小红压席”。中间一排从左到右依次是鸡肉、肘子、肉丸、大酥,四菜占据四角的位置,菠菜和豆芽、黄花和白菜成对角线排列,菠菜和黄花居上,即所谓“上青下白”;“小红”放在最上面一排的中间,坐“上席”者前面,即所谓“压席”;最下面一排中间的位置则由“大红”占据。   “拉席”,是较为讲究技巧的方法,具体操作时可能有些差异,但有个原则,就是每碗菜上来后,桌上菜碗的位置都要随之移动,形成各种图案,即所谓“碗碗成席”,让食用者单看形式,就会产生一种美感。   十碗席十碗也会变九碗   给老人祝寿或给孩子过满月时,十碗饭要去掉最后一道“丸子”,因为“丸”与“完”谐。改成九碗,取“九九不尽”、“富贵长久(九)”之意。九碗菜在饭桌上仍是排成三排,呈现“三三见九”的格局。   十碗席历久不衰,是因为具有不可替代的自身优势。一方面,十道菜搭配均衡合理,营养丰富。有干有汤,有荤有素,有热有凉,有肥有瘦,可谓老少咸宜,配菜根据季节的不同有白豆腐、油炸豆腐、苴莲、冬瓜、南瓜、莲花白等。从形状上看,有方块(大红),有长条(小红),有菱形(肘),有丝有片;从色彩上看,绿、红、黄、白,交相辉映,令食者未动筷先赏心悦目。味道则完全符合合阳人的饮食习惯,有酸有辣,油大味浓。好吃又好看,岂能不受人欢迎?   另一方面,十碗席体现了合阳人对事物完美的追求,即“十全十美”。尽管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情,但人们并没有丧失生活的勇气,没有停止过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所以当在现实中达不到目的时,便找寻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以便求得心理上的满足和平衡。十碗席,正好是人们对“十全十美”——完美、0、浑全、团圆等等不懈追求的民俗心理的反映,这也许就是它在合阳民间地位牢固的原因吧。(来源:陕菜网)

路井扯面

  路井扯面   路井扯面,不是那种只扯一根头的牛头扯面,也不是那种用擀杖把面饼压成炉齿状,拉长后再分开的扯面,而是一扯数条、一锅下几斤的扯面,一次可盛十多碗。路井扯面和面与众不同,即用即和,不需在盆里回性。关键是按季节不同掌握好水温,把水面一气揉成团,然后用擀杖推成一公分左右薄厚的面集,再以擀杖为界尺,用刀把面集划成两公分宽窄的面条。两手一次可抓七八根,全身用力,反复回扯至薄厚均匀适中,下入滚水锅中。讲究火旺汤宽,随煮随湔,煮出的面条筋而不粘,滑溜可口。装碗后除调上盐醋外,还要加上物制的豆腐葱花臊子,再加油泼辣子,香气扑鼻,令人垂涎。

黑乌鲤

  黑乌鲤   黑乌鲤,又名乌鲤。鲤鱼中极为珍稀的硬骨鱼科,属野生鱼类。鱼体呈圆筒形,青褐色,体具三纵行黑色斑纹,口大、牙尖,咽头上方具有一宽大鲤上腔,能呼吸空气,栖息在淡水温水底层。生性凶猛,捕食其它的鱼类,故称淡水养殖的“黑客”。肉鲜美。食前两天用温淡水养殖,除腥去泥,然后宰杀去血,经过纹花、腌制等三十二道工艺制成。成品色泽红亮,入口咸鲜、微辣、肉嫩光滑,肥而不腻,具有强体健脾、滋阴补肾和调节人体机理、增强免疫力之功效,可谓是:瀵泉独产,陕菜极品。

拔丝红薯

  据《合阳县志》记载:民国三年(1914年),新池镇南顺村李存定由河南把红薯引进合阳,称之为“老红薯”。至二十世纪60年代,红薯栽植遍及全县。合阳县属黄土台塬,土质疏松,含钾丰富,气候适宜,其特定的土壤气候条件特别适宜栽植红薯,生产出的红薯口感甘香、色泽红鲜。   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栽红薯,人们把生产出的红薯变着花样儿吃。它既可作主食,又可当蔬菜。或干或湿,或汤或粥,或蒸或擀,或炒或炸,一经巧手烹饪,即成饭桌上的美味。生食脆甜,可代替水果;熟食甘软,甜在心头。拔丝红薯更是做为一道菜肴呈现给您不一样的精彩。   拔丝红薯做为一道菜品,主要原料是红薯与白砂糖,系红薯在白砂糖水的高温中煎炸而成。口感甜美,外脆内嫩,甜香不腻。   拔丝红薯是一道热的甜食,一般上席时做为第三或第四道热菜。它做法简单,重要的是要掌握好火候。做好拔丝红薯有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把红薯洗净、去皮,切成3厘米大小的滚刀块,放入清水中浸洗,主要是洗去表面的淀粉防止炸时变黑,洗好后捞出沥去水分;二是把锅置于旺火上,倒入适量菜油烧至六成热时,放人红薯块慢慢炸制,直至炸至红薯块充分成熟、外表微黄时捞出;三是锅内留少量油,加入白砂糖或冰糖,加少许水不断翻炒,小火炒至冰糖开始慢慢溶化。开始融化时颜色较浅,并有大的泡泡,当全部融化时,糖稀变成金黄色,气泡也开始变小,当糖稀开始变得粘稠有些力度了,气泡就慢慢变没了,这时就要百般注意,掌握好火候,温度不能高;四是迅速放入炸好的红薯块,翻拌均匀即可装盘。出锅前盘子抹油,装盘后撒上芝麻即可。   做好的拔丝红薯色泽金黄,外皮甜酥而心儿糯软,口感甜香不腻,百吃不厌。晶莹不断丝丝缕缕甜蜜入口,让你幸福到心底。   “旧年果腹不愿谈,今日倒成席上餐。羞为王侯桌上宴,乐充粗粮济民难。”拔丝红薯不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和血补中,宽肠通便,增强免疫力。防癌抗癌,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让你延年益寿。(文:罗竹芳)

合阳北雷红薯

  合阳北雷红薯是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墨池镇北雷村的特产。合阳县红薯种植历史悠久,合阳县优质红薯面积已达10万亩,“合阳北雷红”红薯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知名品牌。   甘薯,也称作红芋、红苕、番薯、地瓜,距今已有七千年的种植历史。红薯营养十分丰富,每50克中含蛋白质2.3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9克,热里129千卡,胡萝卜素1.3毫克,维生素B10.12毫克,维生素B20.04毫克,维生素C30毫克,尼克酸0.5毫克,钙18毫克,磷20毫克,铁0.4毫克以及钾、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可以防治便秘,增强生理活性。红薯还富含维生素A,可治疗眼疾并具防癌、抗癌之功效。   合阳东南部的黄士台原,特别适宜栽植红薯。即使在外地表现很一般的红薯品种,在这里栽植几年后,也会变得甘甜可口。《合阳县志》载:民国三年(1914年)新池镇南顺村李存定由河南把红薯引进合阳,称之为“老红薯”。至二十世纪60年代,红薯栽植遍及全县,“合阳牌”红薯已经国家注册。合阳红薯多以鲜薯运往西安、甘肃、新疆等地,近年来远销北京、上海。红薯也可能晒成薯干,酿酒、制糖和制造柠檬酸;也可加工成粉面、粉条。   合阳红薯主要品种有向阳红、农大红、西薯209、88-3、北雷红等。墨池镇北雷村农民培育出来的“北雷红”皮红心黄,大小适中,干面香甜,无论是烧烤、蒸煮都味美无比,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合阳苹果

  合阳县是陕西省的苹果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全县栽植面积已达25.3万亩。合阳又是陕西省苹果优生区,发展苹果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特点为“三优”。一是果质优。自然环境和栽培技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苹果产区海拨平均在800米左右,年日照时数达2525小时,日照百分率57%。由于海拨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所产生苹果色艳、味浓、糖分高、硬度大、耐贮运。一般硬度在15磅以上,可溶性固形物15%以上。二是外形优,合阳苹果产区系干燥型农业气候区,所产苹果果面干净,光泽度好,口感浓香,风味独特。三是品种优。以优质红富士为主栽品种,有粉红女士、滕木一号、新红星、皇家嘎啦、美国八号等20多个早、中、晚熟优良品种。合阳苹果以梁山脚下的皇埔庄、甘井和杨家庄三乡镇所产最佳。这里出产的苹果已走上国宴的餐桌,享誉京华。合阳苹果多次在省、市评比中名列前茅。“金水牌”、“甘井牌”是合阳苹果两大名牌,获得国家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已打进全国各主要城市的果品市场,远销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以及俄罗斯。

黑池羊肉糊饽

  羊肉糊饽是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的特色小吃。合阳黑池镇的羊肉糊饽,据民间传说是在元代由蒙族传入而遗留下来的,以油水厚、味道美、价格低廉、经济实惠的特点被誉为关中四大名吃之一。   过去曾有“宁吃一盘糊饽,不吃酒席一桌”的俗谚,可见其受群众欢迎的程度。   黑池羊肉糊饽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煮羊肉要用大茴 、肉桂、荜拨、良姜、胡椒、茴香、表盐、草蔻、丁香等“十大调料”,还要掌握好火候。烙饼用烫面,加上青盐和碱水,揉匀,擀成一尺左右直径的圆形,然后上鏊烙到脆黄却无焦点为止。面饼虽薄却筋道,折叠起来,用利刀切成三寸左右长、宽窄均匀的细条,备用。吃时不能用大锅统煮,常用炒瓢或小铁锅分煮,每次一盘或两盘。用原汁羊汤煮好,加羊油辣子和葱花,盛入平盘,红艳艳、油汪汪、逗人食欲。   合阳民间风俗,认为立春后万物复苏,吃羊内容易引起旧病复发,加之母羊进入孕期,不宜宰杀,所以清汤羊肉和羊肉糊饽在立春之后便从市场上消失,待到家历六月后重新上市。此时羊肥汤美,正好大饱口福。现在市场发展,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味道鲜美的黑池羊肉糊饽。

洽川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洽川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