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甘孜 >> 丹巴县 >> 梭坡乡

梭坡乡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丹巴

  位于丹巴县城西南21公里的东谷乡境内。牦牛河清澈的水流在这里欢快奔流,沟内植物资源丰富,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遍布奇峰异石,陡水岩飞瀑雷鸣,星星点点散落的众多海子、温泉更是山间的宝石。世人赞叹此地是"天然盆景"。  丹巴藏寨  丹巴藏寨与碉楼在建筑风格上一脉相承,是嘉绒山寨中最具特色的。丹巴人将碉楼和寨房两种风格迥异的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有寨房特征,又有碉楼的形态。丹巴藏寨墙体也用石头砌成,一般为三至四层,底层是仓库和圈养牲畜的地方,二层为客堂、厨房,三是为居室,顶层常设为经堂。所有顶层外沿都涂有黄、黑、白三种颜色,这也是嘉绒寨的一大特征。  丹巴藏寨中以甲居、聂呷、梭坡和革会扎乡的藏寨最为著名。远望去,几百幢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河谷中、山腰上,其间点缀着一丛丛的绿树,使藏寨完全融于自然环境中。   丹巴美人谷  丹巴出美人,这里的女孩子大多不施粉黛,丽质天成,凝脂盘的肌肤和健美颀长的身材,无一不体现出丹巴美人的天然原质。巴底乡邛山村的美人最为著名,这里被称为"美人谷",邛山村含一、二、三村,由无数漂亮整洁的藏寨相连而成,整个山谷不仅美人漂亮,山谷美景更漂亮。巴底距县城约26公里,从乡政府往一条山谷步行10公里可到达邛山村。  东谷乡   东谷乡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辖乡。旧时属打箭炉明正土司辖地,1941年置东谷乡,1966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  东谷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1 253.6平方公里,人口0.3万。辖东谷、阴山、国如、二卡子、三卡子、井备、东马、永西、邓巴、牦牛、拨冲11个村委会。  东谷乡农业主产玉米、小麦,牧业以养牛、猪为多。林特产…… 详细++

丹巴藏寨

  丹巴山寨是嘉绒藏寨中最具特色的。尤以甲居、聂呷、革什扎和巴底乡最为突出,几百幢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融于自然环境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远远看去,充满灵气的山谷中,翡翠般的青草绿树之中,是那沉甸甸的田地和隐在密林深处的寨房,伴着时有时无的潺潺溪流,一幅富有动感的绝妙山寨画卷随之展示在你的眼前。美食:香猪腿、老腊肉、土鸡、酸菜、咂酒、蜂蜜、野生菌等。观锅庄舞、看丹巴藏戏、听嘉绒歌。雪梨、苹果、石榴、核桃、雪山大白豆、虫草、天麻、贝母、藏式头帕、藏式腰带、土陶器。

丹巴美人谷

  美人谷位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古老的康巴地区,大金川、小金川、革什扎河、东谷河和大渡河五条河流交汇之地。康定的汉子,丹巴的美女,是四川省甘孜州最著名的人文景观,康定的汉子雄如山,丹巴的美女美如水;丹巴,一个未开垦的旅游处女地,不仅有奇特的自然风光,更有纯朴、美丽的人文景观,他们还未完全开放,这不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地方吗?  在这里雪山、草原、海子、温泉、大河、藏寨、碉楼、-寺等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多样!  美人谷不是得自想象,而是产生于时间与空间某种神异的结合,在一片花海中,古老的碉楼倔强地耸立,暗示着时间的悠远。在丹巴可以寻访到五六千年以前的墓葬群,以及新石器时代遗址。  丹巴境内的墨尔多山是嘉绒藏区最著名的神山。神山周围被65座山峰环绕,绚丽多姿的景色美不胜收,围绕着这些美景,流传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和传说。许多年前,一只凤凰飞到了墨尔多山,随后化成千千万万美丽迷人的美女,于是墨尔多神山下便成了美女如云的地方,最著名的美人谷代表是旅日川藏歌手阿兰·达瓦卓玛。  大凡“美人谷”的女孩,不管身在乡村还是走出大山,几乎不施粉黛,不用华丽的衣饰去装扮。她们不怕风吹,不惧日晒,艰苦的体力劳动之余,稍加梳洗,便气韵毕现,曲线天成。天生的冰肌玉肤似乎永远含烟凝碧;瘦长而丰腴的体态似乎永远婉转有致,劳动的打磨没有使其粗糙、变形,反而更增加了健美的必备要素。当然,她们并不拒绝盛妆包裹,天生丽质衬以时代包装,更凸现其佳人原质。  丹巴出美人,可能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水土、种族有关系。丹巴的美女往往小学毕业就被外地各单位预订了,分布在省内外。美人谷最著名的是距离县城约30多公里的巴底乡邛山村,邛山村有无数漂亮的藏寨相连而成,从巴底乡政府往一条山谷上行10多公里就可到达。

丹巴古碉群

丹巴古碉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碉是嘉绒地区藏民族先民们的建筑杰作,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丹巴县有“千碉之国”  的美誉,在大小金川及大渡河上游两岸的村寨、山脊和要隘处耸立着无数的古碉建筑。据资料介绍;鼎盛期的丹巴碉楼不下3000座,一个大的村寨即有百余座。试想当初在深切河谷两岸,密密麻麻林立的碉群,其气势是何等的壮观!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县境内仅存古碉166座,主要分布在梭坡、蒲各项、中路,其中梭坡84座、蒲各顶29座,中路21座,其余各乡散存32座。现存古调最早修建于唐代,最迟为清朝增定大、小金川之时。古碉具有千百年的历史,历经战争和风雨的剥蚀、地震的考验,至今仍巍然屹立,有的久已偏倚,却不倒塌,有的甚至弯曲如弓,自成奇景,其建筑艺术堪称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古碉为片(乱)石夹泥砌成,棱角笔直,墙面  光滑,下宽上窄,面随高度增加而内收。古碉一般高20余米,最高达50m,内建楼层十  余层至二十余层,每层可容纳10余人,每座碉容纳百余至二百余人。这些古碉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从形状上可分为四角碉五角碉、六角碉、八角碉、十三角碉。但以四角碉为主。  从功能上可分为家碉、界碉、寨碉、风水碉、烽火碉、官寨碉,军事防御碉、通讯预警碉等。在清朝乾隆年间的大小金川战争期间,由于当地碉堡林立,清军久攻不下,于是将一批俘虏和工匠带到北京香山专门修建这种碉堡以供研究、演习攻击战术,  因此至今在北京香山仍然保存着一些同样由片石砌成的古碉而当时的俘虏和工匠也便留了下来,他们的后代在房屋建筑上还保留着部分嘉绒藏族民居的特点.古碉是嘉绒藏族先民高超精湛的片石砌墙技艺的典型代表,曾有历史学者根据林立的碉群,作出了“疑其碉群即嘉良古都”的结论。关于古碉至今仍然有许多尚未揭开的谜等待着人们去考证和研究。      保护范围:重点保护范围:分布在中路、梭坡两地的古碉群。一般保护范围:其它12乡和章谷镇境内零散的古碉。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丹巴嘉绒藏寨

  丹巴嘉绒藏寨    嘉绒藏寨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内,其建筑绝大多数是石屋,即用片石垒砌成的民居,也有的是用土夯筑成墙体框架,上架横木、树枝、杂草、再上加盖土作平屋的。个别地方也有串木为架的木板房,房内也用木板隔间,房顶横梁有半边风或人字形两边风开式,类似内地小青瓦房建筑,架上盖杉木开出的杉板,亦称瓦板,长约1-1.5米,宽有5至8寸,盖好杉板后用石板压缝,达到固定斜平排水作用,这种屋多达三层。这种串木结构的房屋舒适、通风、不潮湿、宽敞明亮,也是防震的理想建筑,多数房前有小院,以土墙为栏,这种屋多建于近邻地震常发区的一小部分地区。    而在寨中最为奇特的是,靠近墨尔多山下的石屋房墙上每当过年过节时,尤其嘉绒藏年时,一定要粉刷白石灰,而且用石灰绘画出天、地、日、月、星、辰,还有各种动物图案和宗教图案。但家遇丧事不粉刷。这种房屋夏凉冬暖,正是墨尔多山区自然环境与人们生存关系的产物。    出行提示>>>    交通:    各地至丹巴需先到成都后再乘汽车前往(成都城西车站每日7:00,有发往丹巴的车辆)。成都西门车站每天早晨均有直达丹巴的班车,丹巴县城至各旅游点均有小巴往返。前往丹巴目前有2条路,一条是从成都出发经过都江堰、卧龙、四姑娘山、小金到丹巴,全程390公里;另一条是是从成都出发经过雅安、康定、新都桥、塔公、八美到丹巴,全程520公里左右。    餐饮:香猪腿、老腊肉、土鸡、酸菜、咂酒、蜂蜜、野生菌等。    住宿:    从丹巴县城到嘉绒藏寨约20公里,当日即可返回,所以食宿可以选择在丹巴。丹巴青年旅馆,床位价格在20-50元之间。丹巴大酒店标准间价格在150-300元之间。    特产:藏式头帕、藏式腰带、土陶居。丹巴嘉绒藏寨

莫斯卡自然保护区

  景区内的莫斯卡沟自北而南流入磨子沟,继而进入革什扎河。保护区以莫斯卡沟流域范围为主,北与错郎沟分水岭为界,西以与丹东河之间的分水岭为界;南以拉龙沟为界东则以莫斯卡沟与阿科里沟的分水岭为界,总面积达13700ha。  莫斯卡自然保护区内出露地层由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之海相碎屑岩与泥质岩组成,地层倾向北东,形成明显的单面山地貌,莫斯卡沟左岸(东岸)陡而短,右岸(西岸)缓而长且多支流。自北而南有各冲沟、金龙沟、敬其沟、卡斯甲沟与拉龙沟等五条支沟,它们的流向受构造控制明显,甚至反方向入汇主沟谷。杂谷脑组地层在莫斯卡沟出露的以砂岩为主,板岩次之,间夹数层灰至深灰色薄层状灰岩及泥质灰岩,厚度大于700米。由于砂、板岩的抗风化能力较强,因而多数形成深切沟谷地貌,谷坡陡峭,沟中多急流瀑布,为景区平添了许多精致的山水景观。而在4500米以上为古夷平面的残留,地势平坦开阔,多数为积雪期较长的荒漠灌丛占据。  莫斯卡沟为一条明显的在冰川谷基础上发育而成的现代沟谷,谷中冰碛物分布普遍,为景区内景观的主要分布区。山水、瀑布急流、岩溶肖形景观及森林、草地等动植物景观遍布大小沟谷中。森林树种有云杉、冷杉、红桦、白桦、高山杨等;动物则有白唇鹿、豹、雪豹、金雕、玉带海雕胡兀鹫等国家一类保护物种和藏酋猴、猕猴、豺林麝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27种;另有白冠鹿、藏马鸡、藏狐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7种。各种野生动物保护完好,乃至出现寺庙中人獭和平共处的罕见景观。   

党岭风景区

  党岭距县城约60多公里,沿丹巴到道孚县的公路行驶,沿途要经过布科村。路途非常难走,公路正在修建中,目前只有越野车可前往,约需3小时左右。  党岭风光非常优美,其中的高山海子一个连着一个,比九寨沟的海子还要漂亮,除此之外,还有温泉等。  目前党岭风景区还处在开发之中,正大大力的招商引资,欢迎有实力的商家及企业前往投资。  党岭村的原始森林莽莽苍苍、层层叠叠,幽深而神秘……她不仅孕育了四川众多大江大河,还繁衍出了多姿多彩的动植物世界。那蜿蜒而盘旋的山路,满山烂漫的野花、缠缠绕绕的古藤、恐龙时代的树木植物(以及很多的古生物化石)、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以及树根搭成的攀爬云梯…… 在这神秘的大山里,莽莽的原始雨林中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党岭村,当地人民心中的神山—插斯尖冰山系美人谷之最高(约5800米)从村口的木桥过河出发大约徒步18公里就到了,途中是无人居住的莽莽森林。解放后国家为开采森林资源开路后,小村自上世纪60年代才与世相缘!担近年国家又禁止开采森林资源,小村的公路又寂静起来,她又恢复了原本属于她的原本的色彩  20公里的原始林区并且村口有一大河必过,在这种条件下外人是根本不能涉足的!在这里原始森林保留着它最天然原始的风貌,就连该县的人民也堪称“真像陶渊民的世外园”。   

墨尔多神山

  墨尔多山,藏族最古老的宗教——黑教的神山,嘉绒藏族文化中心,藏区四大神山之一民族英雄的象征,海拔5105米。据《墨尔多神山志》记载:山上共有一百零八个圣景,千余处景点。站在墨尔多山之巅,东面可望见峨眉金顶,西望可遥视卫藏冈底斯雪山,俯首可览境内8条银色的河流,像8条洁白的哈达,缠绕着墨尔多神山56座美丽的山峦,56座壮丽的山峰象征着祖国56个民族的团结和友好。墨尔多神山地处藏汉结合部,因此,她本身就是藏汉民族和睦相亲的象征和见证。  墨尔多神山风景素以神奇著称。主峰北面,有天然形成的喜马拉雅、冈底斯、阿尼玛卿等藏区8大神山的缩影造型,以及深不可测的遇有惊动就会风起云涌的高山海湖;主峰东面有数十座造型逼真的天然石碉群;西面是神奇的神仙洞和自生塔。  墨尔多神山的神奇,被古往今来的游人墨客所顶礼和传颂。据《墨尔多神山志》记载:墨尔多山上的空行母十分灵验,因此在此修行极易修成正果。正因为此,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倍受中外宗教信徒的崇拜。西藏以及其他藏区僧侣们将去墨尔多山朝拜视为功德圆满。近几年来,大批来自祖国各地的游方僧人到这里的神仙洞、菩萨岩、-洞中参禅修行,其中还不乏国外的旅游观光者、科学考察和体育探险者。   

东谷沟

  在墨尔多大山之西南面的丹巴县东谷沟,丛山峻岭,森林茂密,高山海湖星罗棋布。尤以风光美丽、造型奇特的海子山最为迷人,雪山、冰川、瀑布、海子、原始森林浑然一体。真是山上风光奇丽多姿,山下景色迷人忘返。尤其是杜鹃花盛开时节,天然盆景中一湖千顷,而水源来自雪山岩梁和飞瀑的浇注,连同盛开的杜鹃花和奇峰盘松的倒映。

雅拉雪山

  雅拉雪山位于四川甘孜州康定、俘道和丹巴三县的交界处,海拔5884米,与它西北方向的墨尔多神山遥遥相对,山顶终年积雪,是康巴地区一座著名的神山,雅拉河即发源于此,在雅拉神山4000多米的山腰处,有两个相距不到300米的两个海子,他们的出水方向分别朝南北方向流入山脊的两面,形成了一道靓丽的自然景观。

丹巴古石碉楼

  丹巴的古石碉楼均为石木结构建筑,现存的古石碉楼最早建于汉代,至迟为清乾隆皇帝平定大小金川时所建。丹巴的古石碉楼尤以梭坡、中路、蒲角顶三处的古石碉楼群为最。

丹巴红军石刻标语

丹巴红军石刻标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丹巴县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1935年6月至1936年7月红军在丹巴期间,留下了大量的石刻标语。

罕额依古遗址

罕额依古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罕额依古遗址位于丹巴县中路乡境内。这是一个经四川省、甘孜州联合考古队于1988-1989年进行试发掘的一个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 该遗址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达6余米,试发掘120平方米。通过对其最表文化层进行“碳14”测定,其下限年代为3500年。  该遗址出土有丰富的文化遗物和众多的遗迹。文化遗物中有陶、石、骨器,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遗迹有房屋建筑和灰坑。  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根据其制作工艺可划分为3类。一是打制石器,主要有锤、斧、砍砸器、乔削器、双缺石刀等;二是磨制石器,主要有斧、锛、凿、簇、穿孔石刀、网坠等;三是细石器,主要有用水晶等石料压制而成的小石核、石叶等。  生活用具以陶器为主,有少量骨器。陶器的陶质、陶色以夹砂或云母片居多,灰陶为大宗,红陶较少,陶器纹饰以纯文为主,有部分为凿印纹、乳钉纹、附加堆纹、凹弦纹、刻划纹等;均为手工制作。器制以罐类居多,有双耳罐、单耳罐、深腹罐、高领罐、钵、杯等。骨器有锥、针、梳。  遗迹中发现有房屋遗址,墙体用石块砌成,内壁抹黄色沾土。  罕额依罕额依遗址所发掘的许多文化遗物在昌都卡若遗址中均有出土;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细石器并存;陶器以夹砂陶居多,均手制,纹饰有刻划纹、附加堆纹;房屋以石块砌墙等特点,与昌都卡若遗址的部分文化特征一致。此外,该遗址0土的一种底部有三足的双耳罐,与甘青地区辛店文化墓葬出土的一种双耳罐在风格上相似;在四川雅安宝兴县陇东石棺葬墓内也有出土。  丹巴这一考古发现说明:1、丹巴是青藏高原上古人类生活的重要地区之一,至少新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此生活繁衍。2、罕额依古遗址是一个既有自身文化特点,又与周边考古文化有一定联系的古人类遗址。这一人类遗址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与今天生活在丹巴等地的嘉绒藏族的文化特征是基本相符合的,二者间应该具有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丹巴神泉

  自古及今之胜景,多妙于天成,每坏于人造。所以在我背包旅游的行程上,买门票的景区我是不去的,只愿踏足那些未曾开发的地方。上个月我在四川丹巴逗留时,便租了辆小面的,让司机载我去少有外人涉足的且道路崎岖难行的革什扎河峡谷。进峡谷约60公里时,当地的村民告诉我,在大雪山的山腰处有几个高山湖泊,景色极佳,但要骑马和步行,海拔在4000多米以上。徒步?高海拔?还有其他选择吗?被告知雪山下有几处温泉,是菩萨赐予的神水。好!-是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且在高原的深秋,山上该有厚厚的积雪,枫叶也红了吧,满地落英铺就的小路,将引领我步向苍穹。    果然,在大雪山下,有三个裸露的温泉池子,传说西边的是文殊菩萨怙主,中间的是金刚菩萨怙主,东边的是观世音菩萨怙主。每年在这些神泉泡澡七天,就能去病延年。中间的池子稍大,水温达摄氏45°以上,有淡淡的硫磺味。池旁几米外是一条河流,河水是大雪山融雪汇集而成,清澈甘甜。在温泉与河流之间,有一座玛尼堆,由刻有佛像和-咒语的石块堆成。西边则是大雪山,四周是翠绿的森林,间中点缀了红的和黄的树木,林子间有几片草甸,草甸上有几顶帐篷和几群牛羊。我到达时已近黄昏。已有几家-在池子旁搭了帐篷,几个半裸的姑娘和女人奶着孩子在泡澡和洗衣服。她们友好地向我招手,示意我也下水。深秋的太阳落得很早,天边留下一抹残红,一轮弦月孤冷地悬挂在树梢上,星星也出来了。我躺在热泉里,仰望星空,听溪流清唱秋蝉浅吟,恰似一部大自然的旋律。我不禁怀疑是否有湘水的女神,在水中鼓瑟弹琴。在这种天宽云阔、满天繁星、远山近影合而为一的野山野水间进行裸浴,是那么的惬意和美妙。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听懂这部无声的乐章。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丹巴香猪腿

  香猪腿是丹巴地区的名产品,味美可口,是节日和招待宾朋的美食。   每到冬季,家家户户都要宰杀肥猪,过去宰猪多数把猪四脚捆住,从胸部用刀开一孔,伸手入胸腔扯断心肺联结处,将猪杀死后,缝好刀口,反复用干草把猪毛烧尽后剖开,将其肥、瘦肉剥离开。   丹巴香猪腿名扬美人谷,为许多游客所喜爱,其制作方式的独特更是让人称奇。每年冬季,丹巴家家户户都要宰杀肥猪。宰猪前多将猪的四脚捆住,在胸口用刀开一孔,将手伸人胸腔扯断心肺连接处,然后缝好刀口,反复用干草把猪毛烧尽后将其剖开,并把肥、瘦猪肉分离开,剥去板油,将猪腿按原形分离,尔后经霜冻、柏枝熏、风干后存放在储藏室内。猪腿存放一冬后,色、香、味俱佳。T9i   食用时煮成半熟或用炭火将表皮烘烤,切成小块状或撕成粉丝状,在100米内即可闻到香味,入口鲜嫩而清香,营养丰富,诱人食欲。   所在地域:   四川   申请人:   丹巴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丹巴香猪腿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所辖行政区域,包括章谷镇、水子乡、东谷乡、梭坡乡、格宗乡、中路乡、岳扎乡、半扇门乡,太平桥乡、聂呷乡、巴旺乡、巴底乡、革什扎乡、边尔乡、丹东乡等15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1°17′-102°12′,北纬30°24′-31°23′,年产量香猪腿3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丹巴香猪腿”成品外观呈红褐色,清洗后切面为透亮色,肉面光滑油润,肌肉切面呈深玫瑰色,肉身干爽、结实。煮熟后,香味醇浓,具有特有的浓香味,满屋飘香,回味悠长。 2、内在品质指标丹巴香猪腿亚硝酸盐≤1.0mg/kg,远远低于GB2730规定的30mg/kg标准;过氧化值≤0.50g/100g;氨基酸总量≥34.0%;蛋白质≥36.0%,水分≤45.5%;铅≤0.15mg/kg,硒≤0.14mg/kg。 3、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控制:原料猪腿符合《国家鲜冻、片猪肉标准》(GB9959.1)、《国家分割鲜冻猪瘦肉标准》(GB9959.2)和《国家分部位分割冻猪肉标准》(GB/T9959.3);配料食用盐应符合《国家食用盐标准》(GB5461);花椒应符合《国家花椒标准》(SB/T10040),产品符合《腌腊肉制品卫生标准》(GB2730-2005).   

丹巴酿酒葡萄

  酿酒葡萄产业是加快丹巴县农民致富增收的新型支柱产业之一。   丹巴县位于大渡河干旱河谷地带,早晚温差大,再加上高原清洁无污染、土壤矿物质含量丰富等得天独厚的条件,种出来的葡萄和酿出来的葡萄酒风味独特、品质突出。   康定红葡萄酒公司从2007年初到今年,已经先后在丹巴县的革什扎、巴旺、梭坡、巴底、聂呷、中路、岳扎、格宗、布科等12个乡46个村建立了高档生态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目前建有葡萄基地5000多亩。   为确保“康定红”的品质,该公司从源头上保证种植出“绿色、生态、健康”的高端酿酒葡萄,并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酿酒,建造了世界上独有的高原藏酒洞,充分发挥地区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创造出最高端品质的高原葡萄酒,走出一条属于丹巴县的特色产业。

丹巴苹果

  丹巴苹果是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的特产。丹巴的“金冠”、“红冠”、“红星”苹果获国家、省优质证书。丹巴县被列为优质苹果商品生产基地县之一。   丹巴,四川苹果产量最多的县份之一。也是中国苹果的优质生态区。主栽品种有金冠(又称黄元帅、黄香蕉)、红星、红冠、红富士、新红星等。另有近年新引进的早中熟新品种红津轻、红月、乔纳金等,表现良好,正在大面积推广。丹巴的“金冠”、“红冠”、“红星”苹果获国家、省优质证书。被列为优质苹果商品生产基地县之一。

丹巴蜂蜜

  丹巴县本地居民历史上就有养蜂的习俗,个别经验丰富的养蜂户,在黑刺花期,创造了群产蜂蜜65公斤的高产记录。

丹巴石榴

  石榴于唐朝时代传入丹巴。曾在一个时期被列入供品。丹巴石榴呈宫灯形,酸甜风味按果皮颜色区分,白皮、青皮为甜石榴;红皮属酸石榴。( 丹巴县)   1996年以来,丹巴县始终把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作为加速实现农村小康目标,实施“科教兴县、兴农”战略的主要措施来抓,尤其是“天保”工程实施后,该县更是把增加农民收入的“宝” 押在科技上,使丹巴石榴重又成为该县拳头产品。   1996—2000年间,丹巴县成立以县委组织部牵头,农牧、科委等涉农部门组成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14个乡的农技综合服务站,选好配强了15个乡(镇)的科技副乡(镇)长,充分发挥党员电化教育的作用,共投入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等经费达25.6万元,加大农村实用技术的宣传力度。农业科技人员重点对石榴病虫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反复的实验。首先在石榴病虫害泛滥的季节,对梭坡乡石榴实行“套袋”,并首获成功。使用“套袋”成熟的石榴,最重的达1100克,攻克了长达20多年石榴病虫害。仅2001年,丹巴县梭坡乡的莫洛、宋达两村的5千余株石榴,年产量达2.5公万余斤,村民石榴单项收入就达14万元。每到收获季节,上门订购石榴的客户络绎不绝,梭坡石榴走出了一条产销两旺的路子。

梭坡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莫洛村

----

梭坡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