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甘孜 >> 甘孜县 >> 茶扎乡

茶扎乡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甘孜水淘糌粑

  甘孜水淘糌粑是四川甘孜甘孜县的特产。   糌粑是整个藏族人民的主食之一,营养丰富,携带食用方便,是藏区旅游者的最佳食品。身居牧区一边喝着青稞酒赏着月光,一面想着酥油茶加糌粑,可谓安逸。   藏族人一日三餐都缺不了糌粑。糌粑就是用青稞制成的炒面。它是将青稞麦炒熟、磨细、不经过筛滤而制成的,与我国北方制作的炒面有点相似,区别是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而且是不除皮的。   水淘糌粑的制作,选用康青3号和其它优质白青稞风干筛好,放入冷水中洗净,晒干,再用热水淘洗,沥干水分趁热装入麻袋密封,保持恒温,放上一夜。第二天,烧好平底大炒锅,揭开麻袋自然会闻到一股酒香味,然后用大碗先撮上一碗河沙倒入炒锅,待沙烧得滚烫再倒入一大碗青稞不停翻炒。炒青稞关键要掌握好火候,不焦不生,出现青稞花后,把河沙筛回炒锅内,炒好的青稞倒在筐内,再放入一大碗青稞,河沙少了又添,如此反复,直至把一袋青稞炒完,待炒好的青稞冷却后,重新筛簸,装入皮口袋,送到磨房,经水磨磨出的糌粑,粉细,色泽洁白、味香可口。   吃糌粑可是一项技术活,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人茶水,添上炒面,用手搅拌。拌时,先用中指将炒面向碗底轻捣,以免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转动着碗,并用手指紧贴碗边把炒面压人茶水中;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拌匀,能用手捏成团,就可以进食了。   四川省甘孜县辖行政区域的甘孜镇、呷拉乡、色西底乡、卡攻乡、仁果乡、拖坝乡、斯俄乡、南多乡、生康乡、贡隆乡、庭卡乡、四通达乡、夺多乡、扎科乡、来马镇、昔色乡、泥柯乡17个乡镇。   

甲恩茶

  甲恩茶,是甘孜县独具风味的茶,也是其他藏区少见的清茶,甲恩在甘孜城乡极为普遍。   甲恩茶,据查起源于民国时期甘孜县色西底乡汤麦村。解放前由于交通和经济等困难,不少贫苦农民制作甲恩茶的原料取于野生植物“俄色”树的树叶,其制作法为:每年七、八月份“俄色”树开始结果时采下树上的叶子装入麻袋或背兜内沤上一段时间使其绿叶变为黄色,放入清水中淘洗干净,盛入一大锅内加上“毕朵”(当地一种土碱)掺水一道煮至水干色乌黑为止,然后将煮好的甲恩茶晒干收好,每次烧茶抓上一撮就行了。解放后,广大农民早已改甲恩茶的原料为金尖茶和白碱或苏打,制作加工法同前种一样,煮出的甲恩茶不仅色美,而且利胃降血,外出携带方便,且可泡在开水里直接饮用。   甲恩酥油茶的制作方法:先用茶罐把茶烧开,再把茶倒入-的茶桶中,加入酥油、盐、少许牛奶或奶粉,用搅棒上下反复搅打四、五十次后即可斟用。此茶不仅色美味香,回味无穷,还有御寒、耐饿、提神之功效。

甘孜老腊肉

  甘孜老腊肉是四川省甘孜州甘孜县的特产。腊肉色泽金黄、瘦肉酱红。咸度适中,腊香浓而无烟味。   甘孜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雅砻江上游。   制法:   (1)将盐炒热、晾凉,加硝和香料拌匀,擦抹在肉上,放一缸内,把剩下的盐和香料,均匀撒在上面,腌制2--3天后翻缸,翻后再腌2--3天出缸,洗净晾干。   (2)将腌好的肉放入“烘房”内(房内温度保持在113℃左右),烘1--1天半左右,待皮干硬即成。   特点:腊肉色泽金黄、瘦肉酱红。咸度适中,腊香浓而无烟味。   

茶扎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茶扎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