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克苏地区 >> 乌什县 >> 阿合雅乡

阿合雅乡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沙棘林自然风光区

沙棘林自然风光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沙棘林自然风光区  沙棘林自然风光区位于亚曼苏大桥西南,托什干河北岸,面积267平方米。为难得的自然景观,生长着密密层层沙棘,夏季野草丛生,野花飘香,气温宜人,秋天熟透的沙棘子,映红整个树丛,微风过处,林浪翻滚,似火焰流水,清澈的托什干河支流横贯林地,鳞波荡漾,是众多游客夏季旅游、避署、纳凉、野餐的首选之地。游人自带餐具到此野餐,炊烟凫绕,更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沙棘根深,棘果红里透亮,维生素含量极高,是滋补身体的良药,沙棘饮料质优味美,远近乡邻每逢棘果成熟季节都赶来采撷制酒。  地址:乌什县奥特贝希乡巴什阿克玛村  电话:0997-5326728

燕泉山景区

燕泉山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燕泉山风景区位于乌什县境内,海拔1400米,东距阿克苏市100公里。景区始建于1918年,距今九十多年历史,2009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燕泉山景区面积960亩,由燕子山、九眼泉、燕西湖等景观组成。燕子山古称乌赤山,意为巨石山(大石城由此得名)。唐玄奘经此地翻越别迭里山口,西去取经。刘锦堂写下了“远迈汉唐,继超追骞”的光荣史诗,诉说着乌什的古老历史。  燕泉山景区位于乌什县城西面,距县城中心仅0.2公里,景区占地面积约960余亩,集历史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身,内有燕子山、九眼泉、石壁镌刻“远迈汉唐”、“继超追骞”、小长城、栈道、一览亭、小游园、小西湖、小岛、湖心石舫等景点,环绕湖周围的绿树林荫和造型别致的亭、台、楼、阁、桥等错落有致,连为一体,园内景色如画,置身此地,心旷神怡,是南疆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享有“天南第一泉”之誉。燕子山座落在乌什燕泉山景区,关于她的名称的来历,据地质学家考证:距今3.5亿年至2.8亿年的石炭纪时期,塔里木绝大部分被海水淹没,乌什位于浅海区,水深只有几十米,海底生物繁多,而海底生物中又数海相燕贝类最多。他们体形宽,很象展开双翅的飞燕,属腕足动物,在地质时期已灭绝。距今2.58亿年至2.3亿年间,发生了一次十分强烈的地壳运动,海水退去后,这些海生生物也就成为海相化石,“燕子山”也由于山石中有很多石燕类贝壳化石而得名。  燕子山垂直高度为90米左右,是地壳运动形成的石山,南北两个山脊从东向西汇集于山顶,中间是一条山谷。有史可查,在乾隆中后期(1766——1786年)山上庙宇林立,山上的关帝庙就有乾隆御笔钢字匾联;匾书“灵镇岩疆”、联书“轶轮名炳千秋日、靖边威行万里风”。山顶建有韦陀殿,山中还有众多的神殿,社稷坛城墙等。每年春秋二季和每月朔望日由大臣率领百官致祭和行礼,燕子山上盛极一时,后毁于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的战火,解放后山顶仅存碉堡和城墙、白骨塔。  山上现有的景点有“燕子石”和“远迈汉唐”的石刻,均在南山梁上,山的外缘也是悬崖,山脚是城区大道,所谓燕子石,并非燕子,而是一种古贝壳化石,卵开石上布满羽毛状网纹,形似燕羽,古称燕子石,孚化志一书有记载。  燕泉山景区,北临燕子山脚,以园中九孔泉而得名,内有小西湖、湖心岛、泉水鱼庄、“望桥”、“九眼泉”和参天古数等景点。  燕泉山景区交通便利,景区含燕子山,水域面、绿地面,燕子山遗址、燕贝化石、观光亭等;自然资源以杏园、苹果园、娱乐场、清雅山庄、江南水域等为主,加之本地气候宜人、冬暖夏凉,素有南疆避暑胜地之称。燕子山风景旅游区基础设施良好、娱乐、游玩项目齐备,休闲、度假档次高低交错,管理科学、服务周到、旅游景色丰富。  

钟鼓楼、林基路烈士纪念馆

钟鼓楼、林基路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钟鼓楼、林基路烈士纪念馆(办公旧址)  钟鼓楼位于乌什县人民政府大院内。钟鼓楼是南疆地区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最具中原风格的清代建筑。1942年,共产党人林基路任乌什县长时的办公遗址,始建于清代,楼分三层,高14米,底层是石头砌成的基坐只有上二层的石阶,没有门窗,二层也是石头砌墙,外面描成砖砌的图案;三层全为木质结构。二、三层飞檐斗拱,二层门是阁子门,窗子是圆形,窗格雕有木花,古朴典雅;三层是阁子门、阁子窗。二层外还有12根立柱撑起四周屋檐,檐角都有木质雕刻的龙首,口含木珠,很是气派。  林基路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地方领导人之一,著名的政治家和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林基路任乌什县长时,整肃吏治,忧国忧民,每当夜深人静,林基路都要习惯地登上这座钟鼓楼,考虑国家大事和民族的命运。为纪念共产党人林基路,再现林基路烈士当年办公真实情景,追古忆今、缅怀先烈,使参观游客受到启迪,钟鼓楼现已成为乌什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列入保护文物,红色旅游景点。  

蚌壳化石山

  蚌壳化石山坐落在距阿克苏市120公里的乌什县城西。山上遍布是蚌壳化石,有的落在地面,俯首可得,有的镶嵌在岩石上;化石形似燕子的头、翅膀,故又称燕子。通过观察这里的化石山可以证明在远古时代,这里曾是一片0大海。

库木布隆沙疗场

  库木布隆沙疗场位于县城西南八公里山峦中,沙丘面积约4000平方米,细沙自山坡倾泄而下,沙粒滑腻如棉。每年六月至八月游客或患有关节炎等疾病的客人来此沙疗。正午时刻,沙粒被阳光晒的灼热,患者、游人陆续肖入沙床,千姿百态。老人舒筋仰卧,沙埋胸口,银须飘逸,安详自如。少妇半倚半躺,沙缚腰身,似荷花出泥而不染,端庄素雅。伺者忙着给游客擦汗送茶,温馨似家。沙疗场外,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民族餐饮,四处飘香,竞技场上,笑声不绝。到此一游,即可观胜景,又可治疗疾病,真乃人间仙境也。

新疆乌什托什干河国家湿地公园

新疆乌什托什干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新疆乌什托什干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总面积30082.71公顷。  乌什县享有“塞外江南”、“半城山色半城泉”“中国西部生态明珠”的美誉。当地水资源和湿地资源丰富,水草丰茂、植被繁茂,生态资源独特多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丽。发源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托什干河是阿克苏河的两大支流之一,由西向东纵贯乌什县,该流域以河流、沼泽湿地为主,水域广阔,水源充足,沿河两岸野生沙棘林成片,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是西北地区河流湿地的典型和代表。  为充分保护和改善乌什县和阿克苏河流域乃至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打造全疆最大生态旅游休闲胜地,建设“大美乌什 养生福地”,促进乌什县经济发展。今年5月份,乌什县委托新疆林科院园林绿化规划工程设计所编制完成了《新疆托什干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该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区位于乌什县托什干河及沿岸区域,总面积30082.71公顷,项目区纵贯乌什县6乡1镇,东与温宿县阿热力镇交界,西与克州阿合奇县接壤,其中湿地面积10634.46公顷,包括永久性河流9948.06公顷,季节性河流244.80公顷,草本沼泽201.50公顷,灌丛沼泽240.10公顷,计划总投资24497.26万元。项目分三个阶段建设,建设期为8年,从2014~2016年为起步阶段,2017~2019年为发展阶段,2020~2021年为完善阶段。按照建设内容,分别完成保护工程、湿地恢复重建工程、科普宣教工程、科研监测工程、旅游服务设施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工程投资、社区共管与扶持工程八大项目的建设。资金采取国家、地方财政投入和社会企业渠道融资的方式解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九眼泉公园

  九眼泉公园  九眼泉即九泓泉,位于燕子山北麓小幽园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三次翻修扩建,九眼泉池成一字排列,每个泉口都安装有五角形柜架围栏,泉水清澈见底,泉涌如沸,微波涟漪,远望如九星列队,赏心悦目,泉水清澈纯净,水量丰富,水质好已开发为饮用矿泉水。  九眼泉与燕子山相互依傍,山青水秀,草林繁茂,既能游水又可登山,为夏季避署胜地,被开发为九眼泉公园。公园中心部位有小幽园,公园水池中间筑有湖心石船画航,共二层楼,南北岸分别有天桥相接,名曰:“醉霞阁”。池中游鱼成群,池边古树成荫,园景山色,池中倒影,相映成画。1995年,在公园内新建的人工湖占地40余亩,湖心设一孤岛,岛上芦苇丛生,鸟语花香,湖中鱼儿成群,游艇如梭,歌声笑语,人面桃花,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奥特贝希水上乐园

  奥特贝希水上乐园

柳树泉

  柳树泉  柳树泉、维吾尔族为“饮马泉”位处乌什县阿克托海乡苏依提喀村境内的绿草柳林之中,北靠阿克托海山南,距乌什镇五公里。天高气爽,绿树成荫,环境十分优雅,从前,无数游人骑马赏景,在此饮马歇息。  据《新疆孚化志》记载:“柳树泉地有三亩,四面以树为墙,地涌清泉,随流成渠,地中间建屋三间,即诵经之处,灵应异常,中原人也崇信也,此间处处皆柳,数围者极多,祖传乃一株由地盘折而生,其间水池颇多,清澈见底,凡游人许饮,而不以浊物相投,投之立见灾异”。1960年古柳树残遭破坏,断柳横卧池中,清晰可辩。之后,几经修复,柳树泉景有所改观。如今的柳树泉池旁,古柳与小树相间,垂柳新发,绿意盎然。泉形在葫芦口喷涌而出,泉水碧绿,底深幽暗,一古式吊桥,楼庭走廊相加泉中池旁,天碧与天色、绿树、吊桥、古庭相映成画,十分喜人。  泉外有一片绿茵广场,面积100余亩,四周柳树成排成行,形似围墙,是乌什县农牧-动会比赛场,每年春季独具特色的赛马,叨羊,摔跤等形式的努肉孜节农牧-动会在此隆重举行,观众人山人海,场面十分状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乌什鹰嘴豆

  民间有:“每天吃豆三钱,何需服药连年”的谚语。如果人们每天都吃些豆类食品,不仅能够远离疾病的困扰,还可辅助治疗一些疾病,豆中之王的鹰嘴豆就是其中一类。鹰嘴豆俗称桃豆、鸡豆、羊头豆、回回豆,维吾尔语称“诺胡提”,是世界第三大豆类,因其外形独特,类似鹰嘴而被称为鹰嘴豆。在维吾尔医药中已应用了2500多年,享有很高的声誉和药用价值。乌什县所生产的鹰嘴豆含有丰富的易吸收易消化的植物蛋白、粗脂肪、粗纤维、亚油酸、维生素和镁、钙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份,是不含任何添加剂的纯天然保健食品,是适合高血糖、糖尿病患者以及中老年人长期食用的一种高蛋白、低淀粉、纯天然的食品,被誉为“营养之花、豆中之王”。 因其品质优良,产品畅销区内外。2004年,乌什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及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 “中国鹰嘴豆之乡”。当时全县万亩鹰嘴豆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检测认证,认证产品种类“诺胡提牌鹰嘴豆”。2009年,以亚科瑞克乡鹰嘴豆种植基地为重点,全县完成鹰嘴豆种植0.58万亩,平均单产184.8公斤,总产1070.7吨。2010年全县鹰嘴豆种植计划面积0.6万亩。 维族人的日常饮食中,通常以牛羊肉,奶制品,高糖瓜果为主,如此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摄入,当地却很少有人患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联合国卫生组织科考后发现,因为在他们的主食——手抓饭里,掺有食物鹰嘴豆,正是鹰嘴豆起了平衡膳食的关健作用,让他们远离糖尿病及“三高症”。此外,当地人除寿命极长外,生育能力也极强,当地男性70、80岁依旧可以生儿育女,这与特殊环境下生长的鹰嘴豆具有很强的能量素,可以充分补充人体肌能有关。因此在当地鹰嘴豆也被称为“长寿豆”医学专家和食品专家对鹰嘴豆在营养物质的全面性、生物值及其消化吸收方面,认为鹰嘴豆均大大优于其它豆类,给予极高评价。   所在地域: 新疆   申请人: 乌什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乌什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阿克苏地区西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天山南麓,托什干河上游地带。东连温宿县和阿克苏市,西接阿合奇县,南与柯坪县交界,北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接壤。乌什鹰嘴豆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英阿瓦提乡、阿恰塔格乡、依麻木乡、亚科瑞克乡、阿克托海乡、奥特贝希乡、亚满苏乡乡、乌什镇等管辖范围内的5乡共37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78°23′41″至80°01′09″,北纬40°43′08″至41°51′12″、平均海拔在1200-2000米左右,保护面积750公顷,年产量24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粒外表棱角分明,褐色,豆粒外表形状圆,上面有个尖尖的嘴,颜色白,皮薄,籽粒体形较小,长0.8厘米、宽0.6厘米,千粒重为160—200克,种皮为黄褐色,外形似鹰头,顶端具喙,籽粒表面不光滑,半起皱有棱。 (2)内在品质指标:鹰嘴豆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无论是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大大超过其他豆类。维生素B1为0.35-0.58(mg/100g),维生素B2含量为0.035-0.058(mg/100g),还原型VC含量为8-15(mk/100g),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平均可达19.5-23.0(g/100g),灰分含量为2.5%-3.7%,脂肪含量为4.1%-5.4%,氨基酸有18种至多(含人体必须但自身不能合成的全部8种氨基酸),每公斤鹰嘴豆所含的钙760-850毫克,铁含量达50-70(mg/kg), 钾9500-11000毫克,磷3100-3600毫克,锌25-38(mg/kg),铜5-10(mg/kg),镁1400-1700毫克。   

阿合雅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阿合雅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