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苗圃园遗址 | 苗圃园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苗圃园遗址位于张家川县龙山镇西川村西100米。是一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存。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3米,暴露有灰坑等遗迹。曾出土有彩陶葫芦瓶、绳纹尖底瓶、夹砂深腹罐、细劲壶、盆、圆底钵和碗等30余件完整陶器。多夹砂红陶,彩陶次之,彩陶纹样有鱼纹、宽带纹,多黑彩。另采集有研磨器、石斧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分布与发展以及与马家窑文化的关系有重要价值。 龙山镇 龙山镇原名断山镇。因其山在陇口之冲,截然中止,不与众山相连而得名。一千多年前,这里曾发生过让后人扼腕叹息的街亭大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在这块曾受-洗礼的土地上,全国四大皮毛集散地之一。龙山镇马河村是张家川县的最低点,张家川的海拔在1486米~2659.4米之间。 龙山镇是该市唯一的皮毛集散地,同时也是省市文明示范建设镇之一。但是该镇旧城街道十分狭窄,……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张家川回乡风情园 | 张家川回乡风情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甘肃东南部惟一的回族聚居区,但回族聚居区的形成,主要还是清穆宗同治年间(1862-1874年)陕甘两省回民反清斗争失败后,清政府把被迫投降的官兵安置到张家川后,形成了回族聚居区。 天水张家川回乡风情园是国内是唯一一家将回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融为一体的园林建筑,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将“两大文化”通过景观形式展示给世人的回乡风情园。园区建筑从构思布局到整体结构,从建筑形式到展示内容,全面展示灿烂多姿的回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博大宽容和平的伊斯兰教核心价值,为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城市品味、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景点分布: 张家川回乡风情园位于县城滨河东路,占地276.8亩,建有苏杭园林风格的围墙和民族特色的大门入口。园内分为文化研究交流与礼拜区、文化展示区和管理服务区。核心建筑伊斯兰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占地面积4.86亩,共三层,一层为伊协办公、讲堂、展厅,二、三层为礼拜区,可容纳1500人以上同时聚礼。园区东部为伊斯兰文化展示区,主要景观有色俩目广场、圣典雕塑、五番钟、汤瓶雕塑、拉合曼湖、六信亭、五功柱、历史长廊和尔德广场等;园区西南部为回族文化展示区,设文化景墙和萃英长廊;园区南部为综合管理服务区,以新月雕塑为主要景观,并配置必要的管理服务设施。二期工程还设有地方民俗、服饰、餐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内容。 |
卧龙山老庵寺 | 卧龙山老庵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老庵寺坐落于恭门镇付川村东北的卧龙山半山坡上,原名卧龙寺,俗称上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为佛教寺院。这座千年古刹历经了三兴三废至今香火不熄。据史料记载,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因秦州等地地震,山崩地陷,老庵寺殿宇倾塌,僧人四散。至正十六年(1356)重建。清德宗光绪七年(1881),清水县弓门(今张川恭门)一带连降大雨,山洪暴发,冲毁老庵寺庙宇,僧人逃亡。德宗光绪十年(1884)再次重建。至民国时期老庵寺规模初具,被列为清水县“八景”之一,获“卧龙山色天下秀”之誉。1958年和“文革”中,宗教活动受限,僧人还俗。1979年后又一次重建,经主持释静咸和信教居士二十多年的修建和维护,终于使千年古刹重放异彩。 重建后的老庵寺共占地300亩。主要由一门、五院、八殿、三洞、七塔组成,整个建筑按照卧龙山的自然地形,错落有致地建造在拾阶而上的几阶平台之上,其殿宇楼亭布局合理,大小佛塔错落有致,建筑风格蕴含了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传统,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品位。 老庵寺,不仅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较大的佛教寺院,而且是一处情景交融的人文自然景观,近年来,山上新植各种树木数万株,使其四周绿数成荫,与四面如黛的青山联成一体,构成一处宗教、人文与如画景色相辉映的名胜景点。 张家川县恭门镇老庵寺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张川县恭门镇张家川县恭门镇付川村 恭门镇 自然环境:恭门镇位于县城东部,距县城14公里。总土地面积22.26万亩,总耕地面积4.53万亩。平均海拔1760米,年平均气温6°C,年均降雨653毫米,全年无霜期157天。 行政区划:辖27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5117户,乡镇总人口24860人,乡镇从业人员14927人。 六通情况:27个村全部通电、通公路、通邮、通电话,…… 详细++ |
宣化岗拱北 | 宣化岗拱北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宣化岗拱化位于张家川县城西北10里许的北山查湾村,是中国伊斯兰教“哲赫忍耶”学派北山门宦的纪念地。 宣化岗内埋有“哲赫忍耶”门宦四位教主的遗骨,且又是哲派第七辈教主马元章及其三弟马元超复兴教门的根据地。宣化岗拱北是全国“哲赫忍耶”教众敬仰的中心地。宣化岗倚山就势而建,规模宏伟可观。其建筑精工细琢,宽敞明洁,分客人、眷属住地以及讲经传教的庭室和教主的坟冢拱北。 甘肃天水市 |
街亭遗址西梁子森林公园 | 街亭遗址西梁子森林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地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西部的龙山镇“西梁子山”,又名“断山”,因其山在陇口之冲,截然中止,不与众山相连而得名。据史书记载: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天,诸葛亮出兵伐魏,南安、安定、天水三郡望风而降,曹魏举国震惊,忙派兵抵御。诸葛亮派毫无实战经验的马谡去镇守蜀汉咽喉之地—街亭(今张家川县龙山镇与秦安县陇城乡之间),结果马谡死搬兵书教条,把军队驻扎街亭侧面的山上(今龙山镇西梁子),被魏国大将张郃包围在山上,断了水道,蜀汉军不战自乱,失了街亭。蜀汉军进退无路,只能撤退,诸葛亮北伐失败。从《秦安县志》和研究《三国演义》的专家考证中,我们亦能大致得出闻名遐迩的魏蜀街亭之战似就发生在“今日之龙山(西梁子附近)”。 西梁子整个山体两头高、中间低,呈驼峰状,横卧于清水河南岸,因扼河川之要口,有“五路总口”之名,且有“三水交界”之称。近两年,龙山镇党委、政府坚持打生态和文化融合牌,封山造林,积极投身西梁山街亭森林公园建设。先后投资80万元,在山体北面建设千亩果园,栽有核桃、山杏、栗子、桃子等果树3万多株,目前正处盛果期;投资90万元,拓宽硬化通山道路3条、3.5公里,初步建成了完善的通山交通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沟壑梁卯绿化机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及群众植树造林,累计绿化面积达85亩,2014年栽植塔柏、金丝柳、香花槐等风景树5000株,为古老而沧桑的荒山西梁子披上了一层浓郁的绿装,也成为附近群众消暑纳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
关山云凤山 | 关山云凤山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云凤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紧邻陕西省陇县关山牧场,是一处山峰奇秀、怪石林立、森林茂密、清泉潺潺、蓝天纯净的天然胜景,也是动植物的乐园。景区内有壮美的草原和云凤山、喇嘛帽、尖石山等20多个景点。云凤山凡沟有水,凡谷有溪,凡涧有流,37条支流,均为马鹿河的源头,大沟有大水,小谷有小流。清澈明亮的河水顺着河床的石缝时而跌宕倾泻而下形成小瀑布、小漩涡,时而撞击在岩石尖上,溅起白色的浪花。顺着林道登临云凤山顶,放眼望去,周围崇山峻岭,苍翠葱郁,山腰云彩参天,山下灌木丛生,山底苍苍茫茫的草原里,羊群辉映着白云,碧山衬托着蓝天,盘山绕弯的公路犹如长龙,将造型千姿百态、高低错落有致的丹岩地貌一分为二。云凤山的农舍、田畴、森林、草原、溪流、蓝天、白云,还有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构成了一幅妙趣天成、情致绵邈的独特画面。云凤山属关山高原地貌,古称陇坻、陇坂,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向来为关中、中原通往西北的要隘和关卡,也是古往今来文臣武将和诗人借以抒发情怀的地方。 乘车路线:市区长途汽车站乘车 开放时间:8:00—18:00 票价:免费开放 信息来源:乐途旅游社区 信息来源:乐途旅游社区 |
沈遐熙革命纪念馆 | 沈遐熙革命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沈遐熙革命纪念馆位于张家川镇人民东路8号民族博物馆4楼,建筑面积748.3平方米,使用面积675平方米,是一座以收藏、宣传、教育、陈列红色革命历史文物为主的综合性纪念馆。展览分为“陇原曙光”“出生入死”“星火燎原”“迎接解放”“情满故乡”“阿阳遗韵”六部分,全方位展示了以沈遐熙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张家川领导回汉人民进行抗日救亡和争取人民解放的英勇奋斗历程和突出历史贡献,真实而全面地展示了张家川独具特色的红色革命历史画卷。 沈遐熙,回族,1921年3月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南京。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沈遐熙被党组织派到中共西北工委工作。 1940年正月,按党组织指示,沈遐熙在曲子县三岔镇开展回民教育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他创办曲子县第一所回民小学,并任校长。5月,三岔镇清真寺阿訇马德魁(张家川籍)对沈遐熙的工作赞赏有嘉,遂请其担任清真寺“乡佬”(寺管人员)。 1941年12月,沈遐熙受中共陇东分区特委的委派,来张家川开展工作。在张家川,他坚持“钻进去,扎住脚,往上爬,展开来”的工作方针,向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同时秘密发展共产党员。至1949年7月,张家川发展党员522人,其中回族党员330人,建立基层党支部55个,其中回民支部43个,汉民支部11个。 1949年7月29日,陕甘军事要隘清水县马鹿镇解放,清水(当时张家川属清水县)党工委书记沈遐熙在马鹿镇与闫家乡之间的黄家岭,见到王震同志,送去《清水县地图》《国民党县政府布防图》和《关山要隘图》等重要资料。在部队的指导下,成立陇东新解放区第一个人民政权——闫家店区临时人民政府,7月30日,张家川全境解放。8月7日,中共清水县委、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沈遐熙任县委书记兼县长。 1952年沈遐熙调任中共天水地委-部长。1955年调任甘肃省临夏专区专员。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后任州委副书记兼州长。1965年任甘肃省计委副主任、甘肃省地质局副局长、代局长。1978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国务院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代主任、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第七、八、九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第五届会长,第六、七届首席顾问。2003年9月沈遐熙病逝于北京,享年82岁。 沈遐熙作为张家川地区党的秘密组织的创建者,在张家川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张家川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沈遐熙在张家川地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为争取民族解放英勇奋斗的历程中,创造了“五个一”:一是组建了甘肃陇东南地区第一个秘密党支部;二是组建了甘肃陇东南地区第一个党工委;三是建立了甘肃陇东南地区第一个民族新政权;四是开创了中共党史上第一个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传递信息情报的先例;五是在甘肃培养发展少数民族党员数量最多,在529名党员中,70%是少数民族党员,为陕甘宁青新民族地区的解放和建设事业输送了一批民族干部。沈遐熙在工作中还建立了“五种情”:一是对并肩战斗的秘密党员的同志情;二是对保护和救助过的普通群众的手足情;三是对民族宗教工作倍加厚爱的宗教情;四是对民族地区革命和建设事业关心热爱的民族情;五是对党的地下组织的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爱党情。 沈遐熙革命纪念馆2013年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马家塬遗址 | 马家塬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家塬遗址 |
下城子城址 | 下城子城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下城子城址位于张家川县恭门镇下城子村西1.5公里。是一座土筑古城。俗名“凰翔府”,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00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残高2--6米,基宽5.2--5.5米,断面呈梯形,夯层厚约0.08米。北墙开门,宽4、高5米,墙内侧文化层堆积厚2--7米,并有房基。地表散见绳纹、布纹砖瓦及脊兽残片。采集有汉代铜镜、铁铧、陶器及宋代瓷器等。并有宋绍圣四年(1097)《重修武安君祠堂记》碑1通。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城建史和地方史有重要价值。 恭门镇 自然环境:恭门镇位于县城东部,距县城14公里。总土地面积22.26万亩,总耕地面积4.53万亩。平均海拔1760米,年平均气温6°C,年均降雨653毫米,全年无霜期157天。 行政区划:辖27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5117户,乡镇总人口24860人,乡镇从业人员14927人。 六通情况:27个村全部通电、通公路、通邮、通电话,……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天水五龙山风景区 | 五龙山风景区地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鹿乡和寺湾村之间,占地约18.1平方公里,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该景点将关山秀丽的景色集为一体,构成了景区“清、幽、秀、雅、雄、奇、险、峻”的自然风光。主要景观有五龙山、佛爷崖太极八卦图、老龙潭、斩蛇崖、五指山、小麦积、青石崖、石人峰、二郎神脚印石、栓马桩等。 |
关山马鹿自然风景区 | 关山马鹿自然风景区 关山马鹿自然风景区位于张家川县马鹿林场辖区,占地约18.1平方公里,西接该县马鹿镇,东接陕西陇县,南邻清水县,北连关山林场林区。景区属六盘山南延余脉,属温带湿润性气候,夏季凉爽,冬季寒冷,春秋期短,植被完整。年降雨量在700毫米左右,且多集中在秋季,年平均气温5.7℃。 景区内水资源较为丰富,马鹿河、三股水、乱木场沟以及各谷沟中的溪水,长年不断,清澈见底。 景区内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是一个天然的动植物乐园。据统计,植物有36科102种,其中乔木78种,灌木22种,藤本2种。同时,还有木本、草本、动物类药材20多种。林中的动物,兽类有林麝、白臀鹿、金钱豹、黄鼬、水獭、狗獾、狼、野猪、草兔等;禽鸟类有鹊鹞、锦鸡、野鸡、灰喜鹊等;鱼类主要有秦岭细鳞鲑。 该景区山峦叠翠,水碧林郁,怪石嶙峋,群峰千姿百态,构成了“清、幽、秀、雅、雄、奇、险、峻”的山水风貌。主要自然景观有:五龙山、老龙潭、斩蛇崖、小麦积、五指山、青石崖、石人峰等。 人文景现有:五龙山云凤寺遗址、佛爷崖太极八卦图、二朗神脚石印、拴马柱等。 另外,这里原是古丝绸之路由陕西进入甘肃的必经之地,旧称关山古关隘,也是历代兵家必争的关陇通道。巍巍关山,古木参天,怪石林立,峰耸仞立,高入云表,道路险峻,九折盘旋,山水潺潺,千年遗响。唐人沈俭期有诗描述道:“陇山飞落叶,陇雁度寒天。”颇使人发古之幽思。现天宝公路横穿而过,与陕西陇县大自然公园,清水县金凳山石城庙等景点毗邻。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佛爷崖太极八卦图景区 | 佛爷崖太极八卦图景区 |
老龙潭、斩蛇崖、五指山景区 | 老龙潭、斩蛇崖、五指山景区 |
小麦积景区 | 小麦积景区 |
关山云凤风景名胜区 | 关山云凤风景名胜区 关山云凤风景名胜区地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鹿林场辖区,占地57.68平方公里,北以田家磨为界,东南至陕甘交界处的陇县,西至张家川县与清水县交界,属关山高原地貌,以低山峡谷、天然森林、草场和溪流为景观特色,以宗教和民俗文化为内涵。 景区山峦迭翠,水碧林郁,怪石嶙峋,群峰千姿百态,"清、幽、秀、雅、雄、奇、峻、险"各呈异彩,相映成趣。区内四季景色变幻无穷:春来满目生翠、绿意盎然,盛夏流水潺潺、清爽宜人,秋日 山花烂漫、层林尽染,严冬银妆素裹、山舞银蛇。 景区内的景观具有完整的动植物群落,森林、草地和峡谷溪流相互晖映,与人文历史和民族风情组成的景观资源体系是自然和人类的宝贵遗产,也是避暑休闲、观光旅游和团队考察的最佳选择。 景区游览路线形成一中轴、一大环、四小环的格局。2006年10月,该景区被天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2月,该景区被甘肃省林业厅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 2007年7月,在关山云凤风景名胜区,张家川县委、县政府成功举办了首届关山“花儿”会。县政府专向列资100多万元旅游开发基金,用于该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使景区面貌大为改观。 关山云凤风景名胜区现已开辟了供有游人娱乐的登山、钓鱼、骑马、射箭、野营等活动。又有丰富的山珍野味,品种有乌龙头、蕨菜、灰菜、五月尖、狼耳朵(又名响桐杆)、龙须菜、梁子花、露儿韭、苦苣、苜蓿等野菜为主的地方小菜,特色野味有珍珠鸡、土鸡、野兔、秦岭细鳞娃、烤全羊等。长宁驿站农家乐,于今年4月开业运营,景区内服务设施齐全,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景区内交通便利,省道305穿行而过,公路、步行道、马道四通八达,可以到达各个景点,通讯方便、快捷、网络可覆盖整个景区。 关山云凤风景区地处陕甘交界处的陇县,它与陕西关山一脉相连,构成了庞大的自然风景区,新建的‘天平铁路’穿越关山到达平凉市。这里是人们观光旅游的风水宝地,也是陕甘两省人民交流、通商的平台,更是增进回汉两族人民友谊、团结的圣地。 朋友,来吧。热情而好客的张家川回族人民欢迎您!美丽而开放的关山云凤风景区欢迎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花牛苹果 | 天水无论气候、土壤、日照等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宜苹果生长,这里生长的苹果色、形、味俱佳,成为西北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1974年天水被确定为全国六大外销苹果产地之一 天水市北道区廿里铺乡花牛寨,培育的苹果新种,堪称苹果中的一绝,它果形美观,色泽鲜红,五棱突出,个大皮薄,汁多肉厚,浓香可口,声著华夏,这就是花牛苹果 花牛苹果的前身是红元帅。1956年花牛寨从辽宁省熊岳镇引来红元帅、金冠、国光等10个苗木品种,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经农民精心培育,10个苗木品种都育植成功,而且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快的提高。其中红元帅以色、形、味俱佳,冠压群芳。1965年,花牛寨培育的红元帅首次运至香港试销。为了便于了解试销情况,技术人员在苹果箱的右上角均用铅笔注上“花牛”二字,作为记号。香港办事处将“花牛”红元帅卖给英国贸易商,英商又转销给美国贸易商,几经品尝,花牛苹果异彩初放,轰动一时。香港报纸赞曰:中国的西北地区有个“花牛园”,生产最优质的“花牛”苹果,品质超过美国的王牌苹果“蛇果”,并压倒世界各国名牌苹果,经香港市场评比,中国“花牛”苹果夺得了世界王牌称号。之后,我国正式以“花牛”作为苹果商标,向外大量出口。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花牛”苹果新品种不断出新,果品质量稳步提高,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成为天水市的支柱产业。( 天水) 花牛苹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甘肃省天水市人民0《关于确定花牛苹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建议的函》(天政函[2005]1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太京镇、关子镇、西口镇、皂角镇、平南镇、天水镇、汪川镇、中梁乡、华岐乡、大门乡11个乡镇;麦积区花牛镇、伯阳镇、元龙镇、社棠镇、马跑泉镇、甘泉镇、渭南镇、中滩镇、新阳镇、石佛乡、琥珀乡11个乡镇;秦安县兴国镇、陇城镇、莲花镇、郭加镇、西川镇、刘坪乡、魏店乡、五营乡、叶堡乡、安伏乡、王窑乡、云山乡、王尹乡、兴丰乡14个乡镇;清水县永清镇、红堡镇、金集镇、远门乡、土门乡、郭川乡、贾川乡、丰望乡8个乡镇;甘谷县白家湾乡、磐安镇、安远镇、八里湾乡、新兴镇、西坪乡、大石乡、谢家湾乡、礼辛乡、大像山镇10个乡镇;武山县洛门镇、鸳鸯镇、四门镇、马力镇、咀头乡5个乡镇;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川镇、刘堡乡、大阳乡、连五乡4个乡镇共6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
张家川红花牛 |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甘肃东南部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回族聚居区,地处东南、西南季风交互影响的边缘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在1486-2659米,年降水量600毫米,日照时数2044小时,无霜期163天。陇山巍峨,峻岭重叠,为温寒半湿润区和温寒湿润区,气候偏冷,雨量充沛,有大片宜牧草山、草场,放牧草地面积达到54.1万亩,野生牧草154种,饲草年产量1.4亿公斤,载畜量折牛单位9.17万头,为发展草食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981年实施了全县黄牛改良项目,30多年来通过采用西门塔尔肉牛与当地秦川黄牛的杂交改良,形成了种群稳定的地方品种-红花牛。富有科学营养价值的蚕豆、箭舌豌豆和紫花苜蓿在全县有较大的种植面积,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广大回汉群众有着经营畜牧业生产的悠久历史传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草原保护、饲草料综合利用、畜种改良、疫病防治、接犊育幼、饲养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及人工种植牧草,为“张家川红花牛”的生产提供了基础保障,而且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张家川红花牛生产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为了探索优质高效肉牛生产繁殖模式,引导养牛业向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形成富有特色的“张家川红花牛”肉牛繁育生产基地。县委县政府目标明确,高度重视,全力扶持,一抓到底,抓出了成效。畜牧部门始终把以西门塔尔为父本的递进杂交改良作为基础性良种工程,制定长远的肉牛改良规划,确定科学发展目标,组织开展黄牛冻配改良,经过五十多年的黄牛冻配改良育种工作实践,累计完成西门塔尔杂交冻配改良牛18.36万头,建成了优质的“张家川红花牛”繁育核心群,形成了体型好,耐粗饲,生产性能高,牛肉肉质优良的特点。加强饲养管理,形成了集良种扩繁,冻配改良,养殖技术推广,良种繁育,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为一体的生产管理模式,为大力发展“张家川红花牛”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张家川红花牛”是张家川县畜牧产业中科技含量最高、经济效益最显著、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畜种。 地域范围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陇山西麓,属六盘地槽与陇西陆台两大地质构造单位的过渡地带,为六盘山经向构造与秦岭纬向构造接壤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4′至106°35′,北纬34°44′至35°11′之间,全境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略呈斜三角形。东西长62公里,南北宽48公里,总面积1311.8平方公里。张家川县属甘肃省天水市辖县,东接陕西省陇县,南邻清水县,西连秦安县,北毗华亭、庄浪县。人民政府驻地张家川镇,与周边市县均有公路相通,西距省会兰州市378公里,东经陕西省陇县至西安市388公里。张家川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以山地为主,最高点为秦家塬石庙梁,最低点为龙山镇马河村,海拔在1486米~2659.4米之间。 畜牧业概况。2010年全县各类畜禽饲养量115.8万头(匹、只),其中:牛17.33万头。畜禽存栏66.37万头(匹、只),其中:存栏牛12.01万头。出栏各类畜禽49.43万头(匹、只),其中:牛5.32万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9454.5吨,禽蛋产量1260吨,鲜奶产量235.4吨。全县有规模养殖户13402户,其中:养牛7249户;累计建成各类养殖小区25个,其中:养牛小区16个;建成规模养殖场92个,其中:养牛场37个;建成各类养殖专业村90个,饲养各类畜禽9.74万头(只),其中:养牛专业村72个;有以皮毛、活畜交易为主的专业交易市场7处,有各类草畜产品交易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1200多人(个),各类畜牧养殖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17个。全县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到9.9万亩,在适宜区域大力推广饲料玉米、豌豆等一年生饲料作物种植面积7万亩。累计建成青贮氨化池4425个,年青贮氨化饲草7.5万吨,全县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了36%。牧业产值达到1.8亿元,人均牧业收入660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张家川红花牛肉外在感官特征:宰杀后从胴体上看,新鲜肉肌肉有光泽,深红色均匀,即色泽、气味正常,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不粘手,切口稍潮湿而无粘性。肉质紧密富有弹性,指压后的凹陷应立即复原,无酸、臭等异味,具有鲜牛肉的自然香味。腱紧密而有弹性,关节表面平坦而光滑,渗出液透明。煮沸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聚于表面,具有特殊香味。张家川红花牛放牧在高山森林草原,无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环境清新,再加上因气候生态条件特殊,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牧草营养具有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热能高,粗纤维低的特性,生产的牛肉为无污染的“绿色牛肉”。 2、牛肉内在品质指标:张家川红花牛牛肉中氨基酸组成齐全,氨基酸总量为14.4g/100g,甘氨酸0.881g/100g、亮氨酸1.17g/100g、蛋氨酸0.413g/100g、酪氨酸0.536g/100g、组氨酸0.57g/100g、苏氨酸0.648g/100g、丙氨酸0.799g/100g、异亮氨酸0.66g/100g、胱氨酸0.21g/100g、赖氨酸1.29g/100g、天门冬氨酸1.34g/100g、缬氨酸0.73g/100g、苯丙氨酸0.708g/100g、脯氨酸0.71g/100g、丝氨酸0.582g/100g、谷氨酸2.19g/100g、精氨酸0.957g/100g。以谷氨酸含量最高。新鲜牛肉中脂肪总量为2.82g/100g,水分含量74.6%。钙含量为5.48mg/100g、磷含量为0.24g/100g、铁含量为4.5mg/100g、锌含量为6.61mg/100g。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含量为1.8ug/100g、维生素B1含量为420ug/100g、维生素E含量为54.7ug/100g,维生素B12含量为1.5ug/100g,高于其它肉类。因此,张家川红花牛牛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独特的“绿色牛肉”。 3、安全要求: 张家川红花牛产地环境达到《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和《天水市无规定疫病区建设标准-Q/TNM0015—2003》;张家川红花牛生产管理严格按照《天水市无公害0肉牛育肥技术规范-Q/TNM0011—2003》标准执行;畜禽饮用水达到并保持《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027》;饲料及其使用达到《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NY5127—2002》;兽药及其使用达到《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 5030-2006》和《天水市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管理规范-Q/TNM017—2003》;张家川红花牛疫病防治符合《畜禽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 5339-2006》和《天水市无公害畜禽防疫技术规范-Q/TNM0012—2003》;产品质量达到《天水市肉品检疫技术规范-Q/TNM016—2003》的要求;张家川红花牛病害肉尸处理符合《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张家川红花牛种畜调运符合《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GB16567》。 |
醋粉 | 醋粉 张家川饮食别具一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尤其是风味小吃,更是种类繁多,味道独特。 张家川醋粉属于张家川小吃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因此,每年冬天,当地群众制作好食用醋以后,各家各户就用所剩的醋糟开始过滤醋粉原料,然后存放好这些醋粉原料,等到天热的时候蒸食醋粉,既解暑又开胃。 醋粉在张家川的小吃摊上比较常见,吃起来清凉爽口、滑嫩光软、醋香流味,虽入口口感胃酸,但香馥浓郁,与香葱、蒜泥、香油、辣椒等混合在一起,吃了以后胃口必然大开,帮助消化。与凉皮相比,醋粉没有那么劲道,风格更偏软绵一点,无论是色彩还是口感,醋粉都显得非常特别,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尝。 把醋粉列为张家川的名小吃,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因为它本身有着很深的文化背景,可以上溯到商周时代。那时侯,酿醋的工艺已经深入民间,醋粉是酿醋工艺的副产品也就由此而产生了。说到醋粉,就不能不说到酿醋工艺,在张家川,农家多有自己酿醋的风俗。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向阳的山坡上生长着一种荆棘,这是做醋曲的必要原料,把它采摘来用水烫过,和五谷的糟粕搅拌在一起,就成了做醋的醋曲了,这五谷有大麦、小麦、豌豆、高粱等等,把这些原料用石碾压得粉碎,加入麦麸、玉米面饭团糅合均匀后放进大蒲篮里,就可以开始酿醋了。在当地汉族的民间传统里,酿醋也有供奉的神明,这负责酿醋的神,不是别人就是封神榜里的姜子牙,当年分封神位的时候,所有的天地神位都分给其他有功的大臣了,最后姜子牙主动向周武王讨了一个“醋坛神”。这是因为他知道自已功高盖主,也早就知道周武王对自己的猜疑,这样也算是功成身退了。再有那个时候,经济还不是十分发达,醋在当时也是一种利润很大的商品,所以他这样做也就十分容易理解了。 醋酿好了,醋槽还有很大的用处,首先把醋槽进行过滤,剩下有淀粉的部分,再掺入麦面,和成很稀的面糊待蒸。然后在凉皮箩底均匀涂一层植物油,舀两三勺面糊倒入铝制品的箩里摊平,把盛有面糊的箩放入沸水锅里盖严蒸3分钟,出锅晾凉(最好放在凉水盆里),揭离蒸熟的凉皮,用刀细细地切成条状,蒜捣成泥放辣椒粉用热油泼一下,拌入盐、醋、蒜泥、香油、味精、辣椒油等调料,就成了具有特色的一道小吃,醋粉是淡棕色,口感微酸,很有嚼劲,让人吃了以后胃口大开。 |
北道板栗 | 板栗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我国城乡人民喜爱的节令食品。据测定,板栗果肉中含有淀粉、糖、脂肪、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A、B1、B2、C等多种营养万分,可炒食、做菜或磨成栗粉食用,是果菜、果粮兼用食品 天水是中国板栗的原产地之一,小陇山林区分布着大面积野生板栗天然林,著名的“天津甘栗”相传是秦始皇修建长城时,从宝鸡、天水引种并作为屯军备粮在当地栽培得以发展、北道区东部现有天然野板栗约0.4万亩,主要分布在东岔、立远、吴砦等林区 近年来,市政府立项投资,在立远、东岔、齐寿等10余个乡区兴建了万亩板栗商品基地,通过引进良种高接换优、植苗建园等措施,建成板栗生产基地10880亩,其中高接换优改造4600亩,人工植苗建园6280亩,引进河北早丰(3113)、陕西柞红、寸栗等8个优良品种,接穗30万株。基地建设以来,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5年累计产板栗90万公斤,产实生苗200万株。其中有100多万株商品苗销往陕西、河南、贵州等地,累计直接经济效益800万元。( 天水) |
张川羊羔肉 | 张川羊羔肉主产于关山林区,肉嫩味纯,色泽鲜艳,尤以小尾寒羊为最。以羊肉为主要原料的手抓羊肉、清炖羊肉、羊肉泡馍是陇上美味。 |
张川锅盔 | 张家川特产锅盔,是张川一种独具特色的面食,形状为圆形,主要原料为小麦面粉。有干面锅盔和鸡蛋锅盔两种。干面锅盔用面粉直接做成;鸡蛋锅盔用鸡蛋和面粉拌和制成。锅盔极厚且大,外干内质入口酥嫩,口感细腻,便于携带,是出门旅游、馈赠友人的佳品。 |
张家川柳编 | 张棉驿乡:竹席驰名。 大阳乡:盛产苹果,以质优闻名。 渠子乡:特产蜜梨。 恭门乡:柳编有名。 马鹿乡:柳编制品较有名。 |
张家川蜜梨 | 张家川蜜梨 |
磐安香醋 | 逢春牌磐安香醋是由水、玉米、高粱、大麦、小麦、麸皮、食盐和几十种名贵中草药材,经传统配方与现代工艺结合生产而成的纯粮优质食醋。具有醇香可口,甘酸适度之特点。磐安香醋生产历史悠久,长达250多年。以色香味佳驰名陇上。根据中医理论说:“醋具有疏经活络,活血祛瘀,健胃消食,养肝健脾”之功效。实为家庭必备之调味品。( 天水) |
张家川羊羔肉和清真碎 | 张家川羊羔肉和清真碎面 张家川羊羔肉主产于关山林区,肉嫩味纯,色泽鲜艳,尤以小尾寒羊为最。以羊肉为主要原料的手抓羊肉、清炖羊肉、羊肉泡馍是陇上美味。清真碎面的做法与其它面条的做法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把面擀开后,不立即切,要晾成柔干再切成菱形。面要擀得又薄又匀,切得又细又匀,切成的菱形小片长约 1厘米左右,形如雀舌,码在盘中。也有人不称碎面,而形象地称为“雀(天水人读雀为qiao)舌头”。 清真碎面的臊子非常讲究,先把炒好的半生羊肉丁放进饭水中,用文火慢煮,等煮出香味来,再配入切成丁、粒与细条形的海带、榨菜、鸡蛋饼和虾皮等,烩煮成香味浓郁的臊子。食时,在煮好的碎面上浇淋上臊子,放上一撮香莱,调上醋、盐、油泼辣子,味精等,香气透鼻,令人食欲大增。吃清真碎面时,因面切得非常碎细小,配菜也随其形以细为佳,故多不用筷子,而用汤匙。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张家川锅盔 | 张家川锅盔 张家川锅盔是一种极具特色的面食,主要原料为小麦面粉。有干面锅盔和鸡蛋锅盔两种。锅盔呈园形,极厚且大,口感细腻,便于携带,是出门旅游、馈赠友人的佳品。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特产 |
---|---|
南街社区 |
---- |
马黑曼村 |
---- |
郑家村 |
---- |
芦塬村 |
---- |
北河村 |
---- |
北街村 |
---- |
官泉村 |
---- |
南街村 |
---- |
西门村 |
---- |
南梁村 |
---- |
树坡村 |
---- |
冯塬村 |
---- |
西沟村 |
---- |
西川村 |
---- |
汪堡村 |
---- |
榆树村 |
---- |
马河村 |
---- |
连柯村 |
---- |
四方村 |
---- |
李山村 |
---- |
韩川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