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延安市 >> 黄陵县

黄陵县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黄陵油糕

  黄陵油糕   黄陵油糕协会   黄陵油糕圆如饼,形似鼓,色如铜,香味扑鼻。黄陵油糕外酥内嫩,甜香爽口。   黄陵油糕选料黄陵当地软糜子面粉和食用油。主要原料为黄陵当地软糜子面粉和食用油。   制作过程是先碾、后发、再炸,即将发酵好的软糜面直接入锅蒸熟,出锅后滚成椭圆形条状,亮凉后切成薄片,放入滚开的油锅内炸至呈黄色即可。炸好的油糕,质粘软且润口,味香甜,食用时放些白糖,降压败火,让人回味无穷。由于经过油炸,还易于保存,是馈赠亲友之极品。   关于黄陵油糕的传说   唐王朝建立以后,在三原北部塬区兴建起献陵、庄陵、端陵等帝王陵园,于是此地便成了唐王室出巡拜陵、开展狩猎的重要场所,从长安至陵区的路上行人长年络绎不绝。这条道路上有个村子,它南距长安八九十里,北距塬区二三十里,便成了皇帝往返休息的重要场所。   因为陵园的兴修,“王店”迅速地由一个人烟稀少的村庄,变成了达官显贵、商贾富户常来常往的地方,并随之兴起了物资交流、集市贸易,成了繁华热闹的“王店集”。“王店集”上有一个专门制作油糕的小店,它所制作的油糕,外皮起泡,酥松润脆,馅心甜软而香,偶有一日,被前往北塬狩猎的唐太宗品尝称赞,于是该店名声大振,其所经营的油糕也得到了广泛的流传。这个王店就是现在的黄陵,因此黄陵油糕成了独特的风味美食,来黄陵一定要尝下黄陵油糕。   下一篇:黄陵麦秸画

黄黄馍

  黄黄馍是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的特色小吃。黄黄馍质酥味美,香醇可口,上面布满芝麻大小的窝窝,浸着一汪食用油,正放恰似一只精美的小船,斜放像一轮下弦月,闻着香,看着嫩,吃着甜。   黄黄馍:简称黄黄,因其成品色黄而得名。主要原料为硬糜子面粉。它的制作程序为先碾、后发、再摊,即用锅烧适量的水,水开后,将碾好的硬糜面,取出一份用凉水搅拌成一小盆糊状,倒入开水锅中,煎煮几分钟,再将一部分糜面逐渐撒向锅中,边撒边搅,使其成为稠粥状,碉煮再搅,约40分钟,出锅,稍凉后与其余硬糜面和成面团,置于盆内盖严。放于热炕或微火锅内发酵6小时左右,待嗅而香,食用略甜时,另取一盆,将发酵好的面团挖出一块,放入盆中,倒进水加上酵母和水配成糊状,之后盖好面盆,放热处再次发酵30分钟左右,以面糊出现小泡为宜,即可摊烙。   黄黄馈的摊烙器具为特粉的摊锅,俗称黄黄鏊,鏊为圆形,直径15—20厘米不等,中间略凸,上有盖,下有高约6厘米的三足支撑。摊烙时,将鏊用砖垫高,下烧柴火,给鏊内擦上油,以免粘鏊,用饭勺将二次发酵好的面糊舀起,从鏊中间倒入,面糊由中间流向四周,盖好鏊盖,约4—5分钟,听到鏊内有蒸汽水的“哧啦”声响,便可揭鳌盖,有锅铲至中间时折合为双层半圆形,铲出即成。一般制作时,总是架起三至五个鏊同时进行。   黄黄馍质酥味美,香醇可口,上面布满芝麻大小的窝窝,浸着一汪食用油,正放恰似一只精美的小船,斜放像一轮下弦月,闻着香,看着嫩,吃着甜。由于从中间折叠为两层,便于夹肉、蛋、菜等各种菜肴,渗入不同味道,因而赢得了人们青睐。下一篇:羊腥汤

黄陵面花

  黄陵面花俗称花馍,是流传在黄陵农村的一种民间传统风俗礼馍,以做工精巧,造型别致而著称。黄陵面花在黄陵民间文化中有极强的代表性,是黄陵人不忘恩德、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每年的清明时节,黄帝陵前都会有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人到此祭祀先祖,而在祭祀仪式过程中,必不可少黄陵面花。而作为祭祀轩辕黄帝和祖先的供品,则要求面花结构复杂,造型生动,有较高的审美和观赏价值。祭奠面花以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为主,或气势雄伟,或雅致优美、无不栩栩如生、精巧传神,这时当地面花能人纷纷显露身手。   走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陵面花的传承人王民政的家里,我们目睹了公祭的最高标准捏制面花全过程。73岁的非遗传承人王民政和71岁的老伴田粉琴制作面花那娴熟的手法、利落的动作仍令我们眼花缭乱、大为叹服。只见老人随手捏起一点面团,随意地揉一揉,搓一搓,然后用剪刀、镊子、梳子、汤匙、盒盖、小刀等工具,拍、拉、盘、揪、剪、切、扎,制作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惹人欢喜的万物生灵,然后放到锅里经过四十分钟蒸制。一切对轩辕黄帝、祖先的虔诚祭拜和对未来美好的祈祷、祝愿全都溶到花馍上。   王老对黄陵面花的执着来源于对黄陵文化的感情,他告诉我们,黄陵面花在黄陵延续了千年历史,面花中的吉祥动物,多色花卉都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都代表了富贵、吉祥。而他从二十岁开始学习黄陵面花制作,从事黄陵面花制作已经长达40年,这40年当中他制作的黄陵面花不计其数。他制作黄陵面花的材料非常简单,只是加入食用色素的普通面团,色素对面花作品的功效很强大,不但可以延长面花的“寿命”,而且还可以使面花更加色彩艳丽。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黄陵面花,了解黄陵面花,让这门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走出黄陵,走向全国,享誉世界。(来源黄陵县文明办)下一篇:黄陵荞面饸饹

软馍

  软馍:主要原料为软糜子面粉或豆馅。它的制作过程是先碾、后发、再蒸,就是先用碾子或磨面机将软糜子碾或磨成面粉,用细萝过筛,取出其中一份(约四分之一),用开水烫成较硬的面团,放入笼或锅内蒸,约40分钟取出,与其余生面揉和成面团,装入盆中,放在热炕或微火锅内发酵6—8小时,待面团有了浓烈的香味,尝有甜味,将发酵好的面团揉成一个个空心窝头,再放入煮熟的豆馅包紧,底部用梨树叶衬(以免拿时粘手),然后放入锅内用大火蒸40分钟左右即熟。蒸熟的软馍呈降黄色,质粘且软,味道香甜可口。  信息来源:黄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一篇:黄陵搅团

黄陵搅团

  搅团是西府地区的农家饭。搅团要好,72搅。做搅团不难,只是很费劲,一手端面粉,一手拿擀面杖,把面粉均匀地倒入开水锅里,同时不停地搅拌,搅至没有干面粉为至,然后注入一定量的开水,用擀面杖划成一团一团的,待烧开冒泡时,用力搅拌,直至均匀无小颗粒。第二次注入开水加热,待熟后,最后一次搅匀,一锅搅团就做成了。醋水好,搅团香,吃搅团做醋水也挺讲究的,醋水要有香油、辣椒、蒜泥、姜沫、芝麻等。   搅团,在60-70年代可以说是农家的救命饭。那时,农民的口粮标准低、粗粮多。农家几乎每顿饭不离搅团。原因是搅团含水量大,少量的面粉可以做出大体积的食物,用以充饥;搅团是用高梁面、玉米面做的,与醋水一块吃,掩盖了粗粮的缺陷,口感好,又增强食欲。   提起搅团,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这故事发生在1966年的春季。   1966年正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盛年代,火药味极浓,动辙上纲上线,人人自危,稍有不慎,就挨批斗。年初,千阳这个山区小县,省市委从中央、省内各地抽调上百名干部进驻千阳县县级机关、公社、大队、生产队,开展了斗争异常激烈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县东的南寨、沙家坳、崔家头、黄里、千川等5个公社,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络联部长沙风(后任国家农业部长)带队,成员有总政司局级干部、总政文工团干部组成。军民关系十分好,工作妥稳。解放军与群众相处的日子,留下了吃搅团的故事。   60年代农民的日子过得很紧巴,饮食以粗粮为主,搅团是家常便饭。社教工作组人员吃的是派饭。从村子的东头,挨家挨户的吃到西头。又从西头吃到东头。那些从京城里来的人,从未吃过搅团。到群众家里,只见一碟子辣椒水,一大碗面糊糊,便愣住了,不知咋吃哩。主人看出客人有难言之处,便直桶桶地说:"蘸着吃"! "蘸" 和"站"同音,从京城来的人,理解为站立起来吃,就从木凳子上站立起来,端起醋水勉强地喝,咽下肚肠,酸辣难忍,又端起大碗,只觉得然呼呼的,难以下咽,硬是憋着气吃完了这顿饭。   饭后,那些京城里来的人走在一起交谈,相互询问,吃的什么饭,其中一个用京腔唱道:"吃的浆糊,喝的辣椒水!"另一个说:"吃的是三个一样,菜是高梁面搅团,喝的是高梁面糊汤,吃的是高梁面馍。"在场的人都笑了。   久而久之,京城里来的那些人,不仅会吃搅团,而且喜欢吃搅团。特别是女同志,到群众家里,点名要吃搅团,还跟着农村妇女学着做搅团。   社教结束后的第二年,沙家坳史家坪贫协张主席等几名乡亲、带着全村人的深情厚谊,上北京看望社教干部。吃饭时,席间交谈千阳的人和事,当谈到饮食习惯上的差异时,京城的人深情地说"你们那里做的搅团,很好吃,我们就是不会做。"张老汉执意要给客人现场做,主人也满心欢喜。于是就在蜂窝煤炉子上的钢金锅里做开了。张老汉用力一搅,把钢金锅捅了个洞洞,未做好的搅团撒了一地,主人笑了,客人难为情了。不久,这件事在千阳传开了。人们还编了个顺口溜。"史家坪有个张老汉,上了北京打搅团,钢金锅戳了个黑眼眼,搅团撒了一地毯。"  信息来源:黄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一篇:黄陵臊子面  信息来源:黄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羊腥汤

  延安美食很多,羊腥汤是延安汉族特色小吃之一,洋芋擦擦甘泉豆腐子长煎饼,最应该尝一尝的是羊腥汤。羊肉,羊杂加上作料熬的汤,原料做法简单的很。围着羊肚手巾的老乡蹲在一起,手里捧着冒着热气的羊汤,惬意非凡。   主料:羊肚200克,羊肥肠(大肠)200克,羊肉(肥瘦)200克   辅料:羊心100克   调料:大葱15克,姜10克,花椒5克,八角10克,香菜20克,盐3克,虾油50克,芝麻酱100克,味精2克   做法:   1.将鲜羊肚洗净,揩掉油,放至即将开的水锅里烫一下,捞出,放案板上刮去肚毛,洗净备用;羊肥肠反复洗净,用筷子穿翻地来,盘起用绳子拴住;将羊心洗净备用。   2.将以上处理好的羊肚、肠、心一同放入开水锅里煮一下,焯出血沫,捞出,涮净。   3.锅里换清水烧开,放入羊肚、肠、心及葱段、姜片、花椒、大料、盐,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炖二小时以上,直至软烂,捞出,原汤备用。   4.将羊肚切成3厘米长的细条,羊肥肠切寸段,羊腰窝肉切成骨牌块,羊心切厚片,香菜切末备用。   5.汤锅上火,放入原汤500克,再将切好的主料放入,烧开,撇去浮沫,加味精,即可盛碗,随香菜末、麻酱、卤虾油一同上桌。   延安美食之羊腥汤的做法小贴士:   做出来的羊腥汤色白、汤鲜,虽味道浓厚,但又清爽不腻。就算是成功了。下一篇:果馅

黄陵臊子面

  逢年过节时候,招待客人,要吃臊子面。所谓臊子,就是猪肉在锅里拌着花椒调和酱油辣椒食盐用菜油煮透后,放进肉罐子里闷上一段时间。肉剁的细细的,瘦肉筋道有味,肥肉油而不腻,入口即化,嘴角流油。   吃饭的时候,一个锅盛汤,汤里面有葱花鸡蛋豆腐皮海带丝香菜蘑菇,自然也少不了臊子,油汪汪的汤花荡漾,另一个锅里煮面,面条薄筋光滑,煮好的面马上捞出来倒进盛有凉开水的盆里。吃饭的时候,一根长筷子盛面条,浇上热气腾腾的煎汤,一筷子下去,整个碗里的面条就空了,马上再吃另外一碗,老妈说她见过别人一顿饭吃过四十几碗面条。吃过面条的汤再倒进锅里加热,因此这种面在陕西也叫哈水面,不是特别卫生,现在吃过饭的汤都会倒掉。   一大帮人左右开弓,或蹲或站或坐着吃着臊子面,气势恢宏,场面蔚为壮观。  信息来源:黄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一篇:耳朵套  信息来源:黄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耳朵套

  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小吃,耳朵套是我县老百姓喜欢的特色美食之一,也是款待亲朋,招待客人的首选佳品,今天我们就看看健康美味的耳朵套如何制作。   在我县,好多群众都能自己捏耳朵套,而且特别的娴熟。家住隆坊镇西寨子村的李芳芳今天就在自己家里,邀请亲朋好友做起了荞面耳朵套,只见将活好的荞面切成小片,放在食指和拇指之间,然后,食指和拇指的一推一压之间,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耳朵套就成型了。   其实,捏耳朵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这个捏制的过程也是有好多技巧和讲究的。   面对刚出锅的耳朵套,大家纷纷大快朵颐,享受着美食的馈赠。在我县,卖耳朵套的小饭馆店面都不大,但是每到饭点,总是食客满满,也大多都是回头客。   关于耳朵套起源的说法不一。无论是从秦汉时期就开始的传统小吃,还是为了度过困难时期的智慧之举,又或者是单纯的为了防止冻耳朵而发明的面食,无论什么原因,都不会影响大家对耳朵套的喜爱。耳朵套也带着浓浓的黄陵特色,与热情好客的黄陵人民一起,用自己淳朴的姿态,迎接远方的客人。     信息来源:黄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一篇:黄陵抿节  信息来源:黄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黄陵大樱桃

  黄陵大樱桃是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的特产。黄陵县大樱桃品种个大味美、果皮较薄,娇艳欲滴、晶莹剔透、香甜可口、营养丰富。   大樱桃以其娇艳欲滴、晶莹剔透、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被誉为“果中珍品”、“水果之冠”、“北方早春第一果”,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大樱桃品种多,品质优。按色泽分紫、红、黄三类。按成熟期先后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品种共有70余种。   大樱桃成熟期早,一般在每年5月中下旬采摘上市,这时正值春末夏初,害虫尚未开始活动,不需打药防虫。黄陵县本地的小樱桃是一种特产水果, 所以有特别的味道和营养。近年来引进了一些国际上优质大樱桃新品种,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良了樱桃的品质,使其营养更全、口感更佳,使大樱桃在黄陵县当地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   黄陵县大樱桃品种个大味美、果皮较薄, 单果平均重为10-18克,大粒超过20克。黄陵县人们常把大樱桃当成走亲访友、高档消费的名贵果品 。下一篇:黄陵苹果

黄陵苹果

  黄陵苹果是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的特产。黄陵苹果以果型端庄典雅,色泽艳丽柔和,果质肉脆汁多,香味浓郁悠长,质地硬度适中,以及含糖量高,适口性强、耐贮藏易运输而称著,备受消费者青睐。   黄陵,地处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端,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寝所在地。总面积2275平方公里,辖6镇4乡和1个街道办事处,192个行政村,总人口13万人。交通发达,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极为丰富,森林覆盖面积达70%。黄陵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所产苹果素以果大、味浓、肉脆、多汁、多糖、果面光洁、耐贮藏、无污染而深受中外客商青睐。目前,黄陵苹果面积已达20余万亩,总产量26万吨以上,成为全国绿色苹果示范基地和陕西优质苹果生产出口基地。   下一篇:黄黄馍

黄陵荞面饸饹

  由精制荞麦制作成粉条状,与陕北羊腥汤相配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在陕北,民间有“荞面饸饹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之说。  信息来源:黄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一篇:软馍

黄陵抿节

  抿节在陕北方言中读“抿节儿”,节音儿化,所以也写作“抿尖”。抿节用的面是由豌豆和小麦磨合而成的杂面,将和好的面团放在密布筛孔的特制抿节床上,用手掌抿压而下,成一寸来长的小节,呈扭曲状。食时,将抿节下锅煮熟,浇以素汤,汤内有豆腐丁、土豆丁、豆角丁等,并佐以韭黄、芝麻、辣酱、香菜等,其味清淡可口,带一股豆香味。此乃陕北面食中的佼佼者,食者必点之品种。  信息来源:黄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一篇:黄陵油糕

果馅

  把面粉加油和匀,擀成长片,卷起压窝,包入调好的馅,放入烤炉反复翻烤至熟。特点是酥香甘甜。根据馅的内容,可分作枣果馅、糖果馅、豆沙果馅。果馅在各宾馆饭店、小吃店、夜市均有售。 下一篇:黄陵黑木耳

黄陵黑木耳

  黄陵县双龙镇位于黄陵县城以西45公里处,总面积960平方公里,东连店头镇,西通甘肃省正宁县,南邻旬邑县,北接富县。 双龙镇积极探索黑木耳养殖。按照“农民收入多元化”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南峪口、北沟、大院子为重点,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黑木耳养殖业。 下一篇:黄陵剪纸

吴起荞麦香醋

  吴起香醋已有二千年历史,采用陕西省吴起县传统的酿造工艺,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选用优质荞麦、苦荞麦为主要原料,配以辅料精制而成,其色泽棕褐鲜亮,醋味甘甜适中,醋香浓郁,风味独特。   吴起香醋,个体生产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真正成为名优产品,应从1984年副食品加工厂开发的养麦香醋算起。   养麦香醋是以陕西省吴起县特产的优质荞麦为原料,采用科学的方法,运用微生物学发酵的基本原理,经过粉碎养麦、润水、蒸熟、摊冷过筛、加麸曲和水拌匀、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加麸皮发酵、后熟、熏醋、过滤、陈酿、澄清、灭菌、装坛(瓶)等工艺而成。   其色泽棕褐鲜亮,醋香浓郁纯净,醋味醇厚微甜,体态浓稠适当,风味独特,不仅是消食开胃、消积解滞、增进食欲、降温解毒之上等调味品,还具有较高的药理价值,含有大量的抗肿瘤因素,有防止脑血管硬化,柔肝止痛,收敛固涩、消肿瘤、治疮癣、治妇女赤白带下、血崩便血、道痉挛、腹痛等症之作用。   曾获延安地区1985年新产品开发三等奖,延安地区县办工业产品一等奖,陕西省调味产品第—名,1989年荣获陕西省优质产品奖。   吴起荞麦香醋产地范围为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现辖行政区域。   下一篇:苜蓿草

黄龙核桃

  核桃是健脑延年益寿的上品。来到黄龙县的客人,总能收到一盒本县的特产--薄皮核桃。这种核桃,不仅取食方便,而且据权威机构鉴定,单宁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口感好、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在市场上颇受青睐。黄龙县干果公司加工生产的一千克装核桃礼品盒,每盒市场售价100多元,平均每个核桃卖价超过1元钱。薄皮核桃,已经成为黄龙名片,更有书法家送上"黄龙核桃甲天下"的美誉。以打造富民强县主导产业为目标,近年来,黄龙县瞄准核桃坚果高端市场,坚持走品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发展道路,先后引进和试种40多个矮化早食核桃新品种,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和省级核桃技术攻关项目,突破了核桃嫁接和标准化生产等多项技术难关,在自身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使黄龙日渐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核桃生产示范基地、良种核桃苗木繁育基地和优良核桃栽培技术培训基地。全国核桃首席专家、北京林果研究所所长郝艳宾等6名核桃专家,通过在黄龙县实地考察评估,一致认定"黄龙核桃在标准化建园、规模化发展、良种化栽植、科学化管理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08年9月,在云南大姚举行的首届中国核桃大会上,黄龙县主栽的"香玲"和"陕核五号"两个核桃品种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县干果公司注册的"圣龙"牌核桃商标同年被陕西省工商局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黄龙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也通过国家质监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    今年,黄龙县有12万亩核桃挂果,按常年产量和市场预测,全县核桃产量将突破5000吨,产值2亿元,农民仅核桃一项人均可收入5000多元。乘势而上,该县春季又新发展优良品种核桃2.3万亩,使全县核桃总面积达到23万亩,其中早实良种薄皮核桃17万亩。    在竭力扩大核桃栽植规模的同时,去年以来,黄龙县又将发展的重心向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上来,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抓核桃生产。今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并落实了建设"1万亩示范园、2万亩新建园和3万亩效益园"的目标任务,加大老品种低产园改造力度,加大对农民技术员培训和乡镇考核奖励力度,特别是对农民的补贴不仅力度大,而且细致入微。在实施2万亩新建园过程中,农民每栽一亩新品种核桃,县上根据栽植质量最高给予300元补助。县上制订了核桃标准化建园和检查验收细则,落实76个县级部门包抓示范园建设,要求每个部门单位包抓一个村,其中编制5人以上部门包抓建成100亩示范园,5人以下单位包抓建成50亩示范园,以示范园建设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各级部门在技术培训、物化投入及资金上给予农民大力支持,仅资金一项共计投入40万元。    针对全县目前还存在大量杂劣品种和低产、低效益园的状况,该县今年又提出了改造低产园为效益园的建设任务。采取整乡推进、逐步改造提升的办法,实施大树高接换头,按枝头对农民进行补贴,每株树平均补贴12元。鼓励农民在核桃园改土施肥,合理间作,改善核桃树生长和核桃产品质量,对能套种高杆作物而不套种的,每亩给予80元补贴,对进行改土施肥的,给予技术支持和补贴奖励。据了解,全县今年实施低产改造核桃园面积达到8万亩之多。    这些措施,正在一步步提升着黄龙核桃产业和核桃产品的质量。    "黄龙生态环境良好,没有工业污染,加之核桃病虫害非常少,整个生长季节不用打任何农药,因此黄龙核桃可称得上是纯天然非常绿色食品",有专家曾这样评价黄龙核桃,可见"黄龙核桃甲天下"美誉并非夸大之词。   黄龙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现辖行政区域。下一篇:黄龙苹果

黄陵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桥山街道 黄陵油糕 黄黄馍 黄陵面花 软馍 黄陵搅团 羊腥汤 黄陵臊子面 耳朵套 黄陵大樱桃 黄陵苹果 黄陵荞面饸饹 黄陵抿节
店头镇 黄陵油糕 黄黄馍 黄陵面花 软馍 黄陵搅团 羊腥汤 黄陵臊子面 耳朵套 黄陵大樱桃 黄陵苹果 黄陵荞面饸饹 黄陵抿节
隆坊镇 黄陵油糕 黄黄馍 黄陵面花 软馍 黄陵搅团 羊腥汤 黄陵臊子面 耳朵套 黄陵大樱桃 黄陵苹果 黄陵荞面饸饹 黄陵抿节
田庄镇 黄陵油糕 黄黄馍 黄陵面花 软馍 黄陵搅团 羊腥汤 黄陵臊子面 耳朵套 黄陵大樱桃 黄陵苹果 黄陵荞面饸饹 黄陵抿节
阿党镇 黄陵油糕 黄黄馍 黄陵面花 软馍 黄陵搅团 羊腥汤 黄陵臊子面 耳朵套 黄陵大樱桃 黄陵苹果 黄陵荞面饸饹 黄陵抿节
双龙镇 黄陵油糕 黄黄馍 黄陵面花 软馍 黄陵搅团 羊腥汤 黄陵臊子面 耳朵套 黄陵大樱桃 黄陵苹果 黄陵荞面饸饹 黄陵抿节

黄陵县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