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和田地区 >> 墨玉县 >> 加汗巴格乡

加汗巴格乡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其娜民俗风情园

其娜民俗风情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其娜民俗风情园位于墨玉县城南,阿克萨拉依乡其那巴格村,距和田市40公里。2007年底被评为自治区级3A景区、全国工农业示范点、五星级农家乐。园中有一株极其古老的梧桐树,维吾尔语为“其娜”,“其娜”是英语china维吾尔英译,意思是“中华桐”。树高30多米,主杆直径达3米,树冠遮盖地面1.5亩,需7个人才能围抱起来,树龄经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有关专家测定为1000年左右。园中有40多个树种,有些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特有的。  阿克萨拉依乡古勒巴格村位于山前冲积平原上,东临卡拉喀什河约3公里,引水方便,林网如烟如织,风光秀丽。这株古树巍然屹立于该村中,更添无限光彩。虽然是千年古树,但枝繁叶茂,浓荫蔽日,生机盎然。这株古树从何处引来,无法弄清楚。当地有人说是从印度引进的。当地还流传不少于此树有关的神话传说,无不充满神秘色彩,激起人们亲睹该树的欲望。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一直把它视为"圣树",经常有人前往顶礼膜拜。另外,这株古梧桐树在地理学、植物学方面有重要研究价值。  其娜民俗风情园就是以千年梧桐树为中心,开发建设的集民族娱乐活动、民族饮食、民族工艺、农家乐等为一体的民俗风情休闲园。千年的古树,优美的传说,都市人的生态家园,在这里都有完整地展现。其娜民俗风情园占地面积40余亩,其中的生态酒店,内设绿色餐饮,环境优雅舒适。另外还有室内游泳馆,KTV蒙古包,田园别墅,精彩的民族歌舞表演,桑皮造纸、地毯、丝绸等手工工艺品展示。

喀拉喀什河

喀拉喀什河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喀拉喀什河

夏合勒克封建庄园

夏合勒克封建庄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介 绍 夏合勒克封建庄园座落于墨玉县夏合勒克(扎瓦)乡境内,是封建社会农奴主买买提力汗和加的庄园遗址。庄园总面积20000平方米,庭院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高度4米,单层,房间110间。   庄园由三部分组成,邸宅前是大花园和几十亩地的大果园;庄园的房屋巍峨宏大,内分大厅、男客厅、女客厅、卧室、几重门的多个大小内室,还有大小厨房、粮房、马厩、畜圈、鸽子房、油房、磨房等近百间,内设农奴主专门拷打农奴的大厅、吊人的铁环等刑具,以及法庭和监房。   豪宅的墙壁和门窗等都有精致的雕刻,室内陈列豪华。庄园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黑暗野蛮的农奴制典型代表。它对研究和田地区近代政治、宗教及农奴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新疆和田

麻扎塔格山

麻扎塔格山为文化旅游景点。  麻扎塔格山  麻扎塔格山(又叫红白山)位于墨玉县境内的和田河下游西岸,呈东西向横卧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部,被和田河拦头截断。山体呈长条形,东西向分布,山体东临和田河冲积平原绿色长廊,西侧被沙漠环绕,处于极端干旱的沙漠区,它是受新构造运动的单面山,对研究塔里木盆地古环境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好材料。由下第三系的红色泥岩、石膏和灰岩组成为白山,由上第三系的棕红色砂岩、泥岩构成为红山,两山形似卧龙饮水。山体延伸至和田河而断陷地下,翘首挺立于河边;平均坡度30°,海拔1300-1570米,主峰海拔1570米,西高东低。山体受干燥剥蚀与风蚀作用,基岩裸露,多残坡积物。  麻扎塔格与南北走向的和田河交相辉映,塑造出令人生畏而独具特色的荒漠景观。在红山嘴上有一古戍堡,背依红山山体,面对宽阔的和田河河床,北为白山嘴,白山嘴下为一巨大的回音壁。古戍堡属于古代古堡遗址,遗址分为三重,第一重为复合型,由主墙和女墙或里壁与外壁构成,墙体中夹杂红柳枝、芦苇等材料,夹层厚40厘米;第二重在第一重基础上扩建,由土块和生泥块构成;第三重亦由土块构成,属于附属建筑。三重墙的土块规格各异,分别37X20X9,38X20X9,30X20X8厘米,这表明古堡的三重建于不同时期。现古堡建筑的上部已全塌陷,只残留墙体。古堡平面由两个长方形组成,总面积约1100平方米。古堡的西部不远处,有圆形峰火台一座,互为衬托。古戍堡遗址位置最高,可府视四周景观。古代自龟兹至于阗必经由此地。古堡始建于东汉时期,廷续至唐、宋时期。是汉唐时期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遗址内曾出土有古代文书及期他文物,是和田历史上重要的古城之一。可能衰废于十一、十二世纪的宗教战争。近一个世纪以来,许多国内外考古、探险家前往探险,名扬中外。  麻扎塔格目前处于自然保存状态,山顶古戍堡由墨玉县文管所管理。近年来由于受丝绸之路研究热潮的影响,经常有国内外游客来探险考古及重温古代的驼铃、马队运输的场景,南部山峰由于山势高峻,道路崎岖,一般游客很难到达,只限于登山爱好者开发利用。

和田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

  和田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  和田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位于和田市吉亚乡,距离和田市区约10公里,于2007年12月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级景区的荣誉称号,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后的手工业”。  和田艾德莱丝绸手工作坊于1992年正式开业,对艾德莱斯绸传统产业进行了不断创新和发展,增加了艾德莱斯绸的花样和品种,并注册了“吉亚丽人”商标。该景点主要以展示和田艾德莱斯绸纺织的传统工艺流程为主,向游客展示了艾德莱斯绸古老的缫丝、纺线、印染到纺织的传统手工艺的全过程,从而对和田艾德莱斯绸的古老文化产生全新的认识。目前,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已成为来和游客必到景点之一。  该厂设有缫丝、印染、准备车间、纺织车间和展销大厅等五个参观点,其中缫丝、印染、准备车间和纺织车间分别以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向游客展示和田艾德莱丝绸的制作过程。展销大厅里向游客展出了各种艾德莱丝绸成品,包括艾德莱丝绸布匹、丝巾、领带、帽子等各种产品,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或订做自己喜欢的艾德莱丝绸产品。  该景点的年接待游客数量以及经营收入都在逐年增加,2006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共1.82万人次,其中外宾1.56万人次,经营收入达130万元,实现利润3.8万元,上缴税费1.78万元;2007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共3.56万人次,其中外宾2.30万人次,经营收入达160万元,实现利润6.2万元,上缴税费2.82万元,对带动和田市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拉动作用。

和田地毯厂

  和田地毯厂  和田地毯厂地处和田市玉龙喀什河东岸新老大桥中侧(阿和沙漠公路22号)。2007年12月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和田地毯厂成立于1950年4月15日,是新疆最有影响的地毯生产专业厂。该厂产品在1983年北京全国出口商品展览会上展出,受到广泛的赞誉和好评,出口到北美洲、欧洲、亚洲等20多国家和地区。在1990年广州中国旅游购物节上,该厂产品植物染色地毯、毛经毛纬手工地毯、天然色手工地毯获获得国家旅游局、轻工业部、商业部颁发的天马优秀奖、天马银奖。2003年该公司生产的和玉牌和田地毯系列产品被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授予“中国绿色建材名优品牌”荣誉称号。2006年,该公司的和玉牌纯羊毛手工地毯系列产品被新疆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新疆名牌产品。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及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分别赠送给香港特区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的纪念礼品——大型艺术挂毯“天山欢歌”、“美丽的喀纳斯”,人民大会堂新疆厅的艺术挂毯,和田地委、行署赠送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50周年的大型艺术挂毯等,都是该厂生产的手工羊毛地毯精品。  该景区主要游览项目有:1、展现精美的地毯生产的工(序)艺全过程,参观洗毛、纺纱、染色、织毯、洗毯、平毯、烫光生产现场。2、在地毯、艺术壁挂毯成品展示厅领略手工羊毛地毯产品的美感和悠久的地毯文化。3、领略花园式工厂的别样美景。

千年梧桐

  千年梧桐位于和田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古勒巴格村境内,有一株极其古老的其那树,其那维吾尔语译为梧桐,即梧桐树,这株古梧桐树高约30米,主干胸径2.7米,主干胸围8.75米,树冠遮盖地面1.5亩,树龄经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有关专家测定为1000年左右。

英艾日克水库

  英艾日克水库位于和田市18公里处的冲积扇扇缘洼地中,属平原水库,库容4225万立方米,调节库容2500万立方米,平均水深6.5米,水库西侧为英尔艾力克沙丘地,组成金色沙滩游泳区和沙疗、沙漠骆驼游、滑沙等游乐区;北岸出水口两侧为鱼塘和园林地。

梧桐王树

  在新疆和田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古勒巴格村境内,有一株极其古老的梧桐树。树高约30米,主干胸径2.7米,主干胸围8.75米,树冠遮盖地面1.5亩。树龄经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有关专家测定为1000年左右。  阿克萨拉依乡古勒巴格村位于山前冲积平原上,东临卡拉喀什河约3公里,引水方便,林网如烟如织,风光秀丽。这株古树巍然屹立于该村中,更添无限光彩。虽然是千年古树,但枝繁叶茂,浓荫蔽日,生机盎然。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一直把它视为“圣树”  ,经常有人前往顶礼膜拜。   

新疆拉里昆国家湿地公园

新疆拉里昆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喀拉喀什河下游拉里昆湿地公园位于墨玉县城西北20公里处,湿地公园范围包括了拉里昆湿地以及为拉里昆湿地供水的东风水库、新建水库以及输水渠系。公园内景观资源丰富,集水库湿地、芦苇沼泽、沙漠景观为一体,野生动植物种类众多。规划总面积24438公顷,建设期限为8年,即2011年—2018年,共分为湿地保育区、湿地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个功能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艾得来丝绸

  新疆的艾德来斯绸按传统的名目可分为四大类,即黑艾特来斯、红艾将来斯、黄艾特来斯、莎车式艾特来斯。    艾得来丝绸是新疆极富民族特色的独特产品,是维吾尔族妇女最喜欢做衣裙的绸料。有两大产区:一是喀什、莎车的绸,以色彩绚丽、鲜艳著称。图案细腻严谨,常用翠绿、宝蓝、黄、青莲、桃花等颜色。二是和田、洛浦的绸,则讲究黑白效果,虚实变化,纹样粗犷奔放,色彩简单富有变化。    艾德来斯绸以生丝为原料,取其弹性好,拉力强,宣有光泽,着色性能好的优点,织成丝绸,轻薄而柔和。其最大特点为印染工艺采用古老的扎经染色法,即在经纱上扎结染色,先按图案要求,于经纱上加以布局、配色、扎结,然后分层染色、整经、织绸。此种染色,通过染液浸润,可使图案轮廓有自然形成的色晕,各种颜色呈现出参差错落、疏散而不杂乱的效果,这既增强国案的层次感,又形成纹样富有变化的特色。     艾德莱斯绸图案纹样据说是古代维吾尔人信奉萨满教崇拜树神、水神的宗教意识的反映,也有人说是巴旦木纹、梳子纹以及民族乐器变形纹样。   维吾尔族妇女十分喜爱的丝绸料,以色彩绚丽、鲜艳著称。用色反差大,对比强烈。它常用翠绿、宝蓝、黄、青、桃红、紫红、桔、金黄、艳绿、黑、白等色;图案结构细腻、紧凑、严谨,色彩强烈、透明、逼真,再现了大自然中光和色的美感。   艾特莱丝绸质地柔软,轻盈飘逸,尤其适于夏装。布料一般幅宽仅40厘米。图案呈长条形,有的呈二房连,错落有致地排列;有的为三方连,交错排列。艾特莱丝绸色泽十分艳丽,与沙漠边缘单调的环境色彩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维吾尔族人民对现实和未来生活的热恋和追求。艾特莱丝绸基本为四大类型,按色彩分为黑艾特莱斯、红艾特莱斯、黄艾特莱斯,另外还有多色调艾特莱斯。各种绸的基色为一种,但又恰到好处地搭配其他色彩,以凸线图案、纹格,艳丽中不失端庄,飘逸中不是稳重。黑艾特莱斯制造历史最为悠久,在民间被称为“安集延艾特莱斯”。这种艾特莱斯多制作成中、老年妇女的服装。安集延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个城市,历史上由于和田与中亚关系密切,曾有大批乌兹别克人到和田定居,和田称他们为安集延人。至今和田还有不少人在自己名字后边缀以“安江”(即安集延),表明自己是乌兹别克人的后裔。黑艾特莱丝绸为何称安集延艾特莱斯?有的说这种图案从乌兹别克斯坦传来,有的说是和田艾特莱丝绸经过了乌兹别克斯坦工匠的改进,有的说和田的安集延人多穿这种衣服。红艾特莱丝绸,图案为红色,底色用黄色或白色。色彩鲜艳,富于青春气息,因此,深受姑娘和少妇的喜爱。黄艾特莱丝绸图案为黄色,在各种底色的衬托下庄重而典雅,显示一种富贵气息。这种艾特莱斯多制成中青年妇女的服装。还有一种为混合式,维吾尔族称买利奇满,把各种基色有规则地进行排列,或造成强烈对比,或呈现舒缓的变化。艾特莱斯除这四大类型外,最近几年又出现蓝艾特拉埃斯、绿艾特莱斯等。其中绿艾特莱丝绸多为学龄前儿童女装。这几种新品种尚不成系统,有的按其色彩的调配,分别归于上述四种类型。   艾特莱斯绸图案富于变化,样式很多,采用植物图案的有花卉、枝叶、巴旦木杏、苹果、梨等。采用饰物图案的有木梳、流苏、耳坠、宝石等。采用工具图案的木锤、锯子、镰刀等,采用乐器图案的有热瓦甫琴、独它尔琴等。其他还有栅栏、牛角等。各种图案具有强烈和田地方特色,是和田人民生活美在服装上的艺术反映。图案中瓜果、枝叶运用得较多,表现了和田是瓜果之乡这一特色。采用的热瓦甫琴、独它尔琴图案较普遍,显示了和田歌舞之乡的特色。另外,和田维吾尔族妇女喜爱的饰品也多有表现。有的图案较为直观,很容易辨认。有的图案则运用强烈艺术变形,辨认就不那么容易了。图案一般是从上至下按规则排列,如把花瓣、栅栏、独它尔琴,耳坠组合为一组,两侧再配以流苏等纹样。   艾得来丝绸是新疆极富民族特色的独特产品,是维吾尔族妇女最喜欢做衣裙的绸料。有两大产区:一是喀什、莎车的绸,以色彩绚丽、鲜艳著称。图案细腻严谨,常用翠绿、宝蓝、黄、青莲、桃花等颜色。二是和田、洛浦的绸,则讲究黑白效果,虚实变化,纹样粗犷奔放,色彩简单富有变化。   艾德莱斯绸图案纹样据说是古代维吾尔人信奉萨满教崇拜树神、水神的宗教意识的反映,也有人说是巴旦木纹、梳子纹以及民族乐器变形纹样。   艾德莱斯绸-历史   古代和田,是丝绸之路南路的交通枢纽,是重要的丝绸集散地,是西域三大丝都之一。公元前二、三世纪和田的丝绸贸易就已兴旺,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贸易更加繁荣,唐代进入鼎盛时期。据记载南北朝时期一批过境商人,一次就运输丝绸4300多匹。大批的中国丝绸主要经丝绸之路南路运往中亚、中东直到地中海沿岸国家。"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不绝于时月"。和田在丝绸交易上的历史地位久享盛名。唐代和田地产的"施绸"多销往中原,为中原王朝的王公大卿所抢购。   

喀瓦克乡无核白葡萄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喀瓦克乡,其地理位置位于墨玉县的北部区域,是狭长绿洲带面西南并向东北方向延伸。该乡的乡政府距离县城的距离大约有52公里,往北部连接的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地带,气候干燥高温,十分利于葡萄(中国特产网,网罗中国特产,提供最优质的特产资源,点击链接可获得特产资讯详情)的生长与栽培。          据《宋史》载,于阗国北境有通圣山,据考麻扎塔格山即古之通圣山。山有古城堡,依山势而建,总面积约700平方米,中间有方形大室,距城堡不远处,有烽火台一座,山南有一洞穴,穴内有石板两块,刻有梵、汉文字,一块有古怪人头像。          由于本地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原因,各类病虫害极少发生,且本地农民喜用农家肥,葡萄(中国特产网,网罗中国特产,提供最优质的特产资源,点击链接可获得特产资讯详情)种植达到了无公害标准,是绿色产品的最佳产地;葡萄长廊已成为大漠旅游的新亮点,墨玉正在向特色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和信息化农业方向迈进。葡萄产业已成为墨玉经济腾飞的“奠基石”。          在本乡境内,1996年发现天然气田,沙漠腹地距乡政府138公里处有座唐代著名古迹——麻扎塔格山,因其东端紧临和田河西岸处,形成两个突兀嘴,海拔高度1570米,且一红一白,白山系石膏岩构成,红山由红沙构成,故汉族人以白山嘴、红山嘴称之,统称红白山。     喀瓦克乡东隔喀拉喀什河,与和田塔瓦库勒乡相望,西邻沙漠,地势平缓,绿洲面积86010亩,耕地面积27032亩,全乡管辖23个行政村,68个居民小组,2181户,总人口9631人,其中农业人口9422人。          据载1908年斯坦因曾于古堡中1古文物甚多,1929年黄文弼先生曾于洞中掘到唐代古钱币、古民族文字木简等物,是沙漠旅游探险考古的好去处之一。          墨玉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北面即深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并且三面环沙,气候干燥炎热,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2度以上,有利于葡萄(中国特产网,网罗中国特产,提供最优质的特产资源,点击链接可获得特产资讯详情)生长的特点,乡党委制定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思路。自2000年以来,共定植优质葡萄16000亩,其中无核白葡萄12000多亩,红葡萄400多亩,现均已挂果。

墨玉红枣

  墨玉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地处东经79°08′-80°51′,北纬36°36′- 39°38′。东与和田县隔河相望,西临戈壁与皮山接壤,南抵喀喇昆仑山北麓,北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阿瓦提县相邻,拥有最适合作物生长的无污染的碱性沙化土壤,充沛的光热资源,尤其是昆仑山的冰山雪水富含矿物质元素。   产品特性:企业生产基地地处新疆和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拥有充足的沙漠阳光、清新的空气、昆仑山千年的雪水和无污染弱碱性沙化土壤,种植出世界上最好的原生红枣,每颗红枣保证自然、健康、安全。“和墨红”品牌红枣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自然的食品。“和墨红”品牌红枣来自生态保护良好的新疆和田塔克拉玛干沙漠,企业通过返璞归真的加工工艺保持原料本身的营养成分,同时减少能源的使用、不过度加工包装,拒绝不可回收垃圾的生成。   推荐单位:墨玉县农业局   墨玉县昊坤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墨玉葡萄

  墨玉葡萄是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的特产。墨玉县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葡萄种植,曾被誉为“中国无核白葡萄之乡”。   墨玉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北面即深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并且三面环沙,气候干燥炎热,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2度以上,有利于葡萄生长。   2013年来,墨玉县把葡萄作为林果业的支柱产业来抓,利用特殊的气候和自然资源,从资金、政策上积极引导农户大力推广和种植葡萄产业,发展规模和效益十分显现。全县葡萄挂果面积4.8万亩,同比增0.42%;亩均产量1567公斤,同比增18.71%;总产量75216吨,同比增19.2%;产值15043.2万元,同比增20.75%;实现纯收入12034.56万元,同比增19.08%。仅葡萄可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55元,同比增19%。   

墨玉石榴

  墨玉石榴是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的特产。墨玉县石榴,果大质优,比较出名。   墨玉县位于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喀拉喀什河西岸。墨玉县有供植物生长的优越光热条件和肥沃的土地。林果业是墨玉县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到"十五"末,将建成10万亩优质石榴基地。   

墨玉核桃

  墨玉核桃是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的特产。墨玉县核桃成熟期早,口味好,含油量高,经济价值比老品种核桃高出2至3倍。   近年来,墨玉县加大了林果业结构调整力度,全县林果业得到了大规模发展,初步形成以“核桃、红枣、葡萄”为主的产业格局,特别是核桃产业种植面积已达到41万亩,其中挂果面积21.6万亩,经测产,今年全县核桃产量可达2.1万吨,总产值逾5.46亿元,农民核桃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1000元,核桃已发展成为广大农牧民丰产增收的支柱产业。   

奎牙小刀

  奎牙小刀   奎牙小刀是维吾尔族人民的传统手工业品,历史悠久。奎牙小刀是以其主要产地奎牙乡的名称得名的,是新疆的少数民族特需产品和传统名牌手工艺品之一。它的造型美观,刀体平整光亮,刀把雕刻有不同样式的花纹、图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还配有精致的皮鞘,便于携带,现有白铜、黄铜、玻璃、塑料、骨头、银、色品种。奎牙小刀以其雕刻精美,式样独特,工艺考究、便携、锋利、耐用,在市场上独树一帜,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吾麻什

  “吾麻什”是南疆和田地区维吾尔人常吃的一种粥,用玉米面做成,除了放盐和洋葱外,不再放任何佐料。一般用作早餐。    讲究的“吾麻什”,首先用白面和成很硬的面团,用刀切碎,再用筛子把切碎的面放在筛子上,用手挤压,使面团成小麦大小的面蛋。然后再作汤,汤是用羊肉、西红柿、土豆、卡玛古勒等蔬菜作成的,味道很鲜美,一般多给老年人、小孩或病人食用,但在过“乃孜尔”时也常做这种汤来招待客人。

加汗巴格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加汗巴格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