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信阳 >> 平桥区 >> 高粱店乡

高粱店乡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震雷山风景区

  使震雷山风景区更完美,是近年来,平桥区各届党委、政府领导的心愿和务力方向。2004年以来,以区委书记王荣红、区长张明春为首的党委、政府,把开发利用震雷山风景区放到了迅速发展平桥经济重中之重的位置。成立了以副书记杨良新为首的晨雷山风景区工作班子,功能齐全的震雷山风景区,除了自然界留下的美丽景观,历朝历代留下的人文景观,和难忘的美好传说。商业旅游一条街、别墅群、演艺广场、居民新村、湿地公园、农家乐等适合现代生活的服务项目将会给到震雷山风景区休闲,旅游的人留下美好的记忆。  震雷山风景区座落在平桥区城南,占地19.2平方公里,西侧是由南向北流的东双河、杜河在此交汇流人海河.南侧和公路向南通向另一名胜鸡公山,向西达国家级名湖——南湾湖。东侧是罗山县、平桥区界山——灵山,峰顶是人佛教圣地--灵山寺。北侧是宽二百米的浉河.浉河对岸是繁华、热闹的平桥中心城区。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把它们连在一起。震雷山风景区依山傍水.环境优雅,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震雷山。平桥中心城区浉河河南侧,属灵山脉系,占灵山脉系的四分之一。应区委书记王荣红、区长张明春之邀,2005年元月著名书画家、区长级干部李春恩写了一首“咏震雷山”的诗,以唤外籍乡友之故情。  千百年的自然界给我们留下了美丽的震雷山,历朝历代的人们又在其中打造了一些令人向往的景观,留下了一些难忘的传说,得天独厚的晨雷山,满山的映山红.到处的兰花.山坡上大片大片的茶园。  据史书记载.震雷山的自然景观有山顶上的“雷沼喷云”,西北方向的双尖形乳峰.西边两河口大山头往南六里的乌风洞,三人才能全抱的银杏树,山间的圣泉,圣泉水等。人文景观有山顶上的雷峰寺,山间的胜泉寺,真武庙及三月三庙会,茶园等,难忘的传说有石沼潜龙,奶头山说,乌雅道人得道处,震雷山寨避匪,万寿寨避难等。  “震沼喷云”。震雷山顶上的有两个石沼,其水清冽,洋溢无增减,每天阴,云自沼出,天将下雨即有浮云笼罩,由于景象奇特,相传有龙潜于内,人以石投下,则砉然作声,如雷震一样。故称“雷沼喷云”,为信阳八景之一。  乳峰。位于震雷山西北.形以奇特,老百姓称奶头山。到过震雷山,看过奶头山.不管走多远的游子,母亲哺育之情会一生不忘,报恩之心愈甚。  乌风洞。位在震雷山西侧两河口大山头通南六里。相传乌鸦道人在此得道.洞的外面有念经石,左侧有仙人床,右侧有木鱼台,洞两旁有旗杆窝。后因土匪将抢来的妇女藏于洞中,官家只好将洞封堵。  震雷山寨。在震雷山南麓,1935年还存有旧址。该寨咸、同间修以避匪。咸丰、同治年间应在公元1851年至公元1875年。公元1851年即太平天国起义。公元1856年下半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被成丰皇帝镇压下去。另一说,震雷山寨咸、同间土人修寨避难。说明该寨系乡、民所修,乡、民应该不会害怕农民起义军,躲避的匪应该是成丰皇帝乱杀无辜。  万寿寨。在胜泉寺,清初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十一月董正修续修,可容七百人。  百年银杏树。该树在胜泉寺门外右侧,百年以上,没有三人,不能抱之。树干挺拔,大面积遮荫。1958年因大办钢铁,该树被毁。现在不论是谁,站在那里,看着磨盘大,接近地面锯口平整的树根除了感叹都会有所思。这个大树根它见证了在1958年以前震雷山茂密的森林植被和不少和它一样高大的树木。所幸的是.在那以后不久,离大树根十多米以外的银杏根,在圣泉旁边又冒出来两棵银杏苗,现在该两棵银杏,高十米以上,直径分别在30多厘米。由于它们生长在重视生态平衡、保护植被、人和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年代,将会茁壮生长。  圣泉。胜泉寺前面有泉水自石罅流出,长年不断,四季澄清,其味甘冽.虽大旱也不不竭。山脚稻田、靠此灌溉,稻米内部品质优于其他异地圣泉水。震雷山所有的泉水都源源不断的流入浉河,之所以称震雷山的泉水为圣水,是因为它和其它浉河源头水一样,有其独特的功效。用它沏茶,其味甘冽、香郁,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常以浉水烹煮茶。用其煮饭,米饭清香,用此水的壶具、煮具,无沉淀、无结垢,洁净如新。长期饮用浉河源头水的人,人体内脏可以避免生长各种结石。建设在震雷山脚下年产二十多万吨的啤酒厂.其用的酿造鸡公山牌啤酒的水.就是取自震雷山西侧的两河口。由于水的品质独特,鸡公山牌啤酒在全国啤酒行业始终站在一流的位置。  雷峰寺。在震雷山顶.信阳八景之一的“雷沼喷云”就在寺前。  胜泉寺。在震雷山北冀,由于寺前水质优良,此寺故名圣泉寺。清代乾隆年间重修。乾隆皇帝公元1735年继位至公元1795年,在位60年。1752年、1762年他耗费巨资为其母亲孝圣宪皇后做六十和七十大寿.圣泉寺重修当在此期间,距今已是250多年,圣泉寺的圣字犯了孝圣宪皇后的大忌,为躲当时的-,圣泉寺改为胜泉寺,也应是此期间。由于历史的原因,圣泉寺的前殿已片瓦没馏。从遗留下的基础和门口三人才能合抱的银杏树根基看,当年的圣泉寺当是气势不凡,香客不断的寺庙。  三月三庙会。改革开放以后。每年阴历三月三日,群众会自发聚集在震雷山北麓,参加历史沿革下来的庙会。届时入山人海,商贩云集。据史载,举行庙会的地方有真武庙,香火甚盛。  茶园。震雷山的南坡,北麓,大片大片齐整的茶园,让人赏心悦目。据史载,清末,邑(县、城)人于其麓种茶。味甚佳。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当时只能用浉河的圣水煮外地茶。而我们现在却能很容易地品尝到震雷山味佳的茶和特有的的水煮出来的色清味香让人心旷神怡茶水。      景点位置  河南省信阳平桥区震雷山风景区  

平桥两河口国家湿地公园

平桥两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河南平桥两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境内,主要包括浉河、东双河、杜河、南灌渠、七龙溪及周边部分缓冲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3°42′~114°25′,北纬32°02′~32°37′。湿地公园北依浉河,南沿杜河与七龙溪,东至京港澳高速,西以琴桥、东双河为界。湿地公园总面积752.0公顷,湿地面积681.1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90.6%。  两河口湿地属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区域典型的河流湿地,公园内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突出的特点是复合型湿地类型、南北兼容生物多样性。公园以两河口天然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由淮河流域上游重要的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库塘和运河、输水河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为特色,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境、生物群落、水鸟、城市与水的紧密相依是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典范。为水鸟及鱼类、两栖、爬行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栖息场所。  公园内多样的湿地类型和良好的生境状况,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据统计,有维管植物113科377属78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银杏、水杉2种,榉树、乌苏里狐尾藻、野菱、野大豆、莼菜、莲、金荞麦和中华结缕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有野生脊椎动物5 纲34目63科300 种,包括黑鹳、金雕、秃鹫在内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种。湿地公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湿地公园属于淮河流域上游重要的永久性河流,由杜河与东双河在两河口汇聚,经过500米的宽阔河道,再次汇入浉河,形成了独特的三河两次汇聚的奇特湿地景观。  公园内有纵横交错、水域宽广的自然水面,荡舟河中,你可看到碧波荡漾,蒲苇婆娑,荷花飘香,鸟鸣鱼跃,水草千姿百态,水胡芦随风飘浮;更可看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动人画面;也可以看到“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美丽景观;公园内河边芦苇丛生、水鸟翩飞的宽阔库塘,岸上茂密的翠竹,生机勃勃的输水河、蜿蜒的乡村溪流和湖中小岛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和湿地景观、自然景观完美衔接。  湿地公园蕴涵深厚的地域历史文化、丰富的湿地文化、悠久的茶文化和浓厚的楚文化。清乾隆年间信阳诗人郭际雍曾著诗《浉河泛月》“皎月浉河照,泛临景自除。树烟贵远嶂,城郭现平沙。酒市灯明灭,渔舠(dao)火淡斜。几多清意味,也足达蟾华。” 表现了人与湿地的和谐;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首信阳人何景明,游览两河口时,曾留下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十余首,其中“旧家浉水上,门向钓台边。近市来沽酒,中流坐放船。蒹葭开晚照,洲渚接寒天。渔父如相识,长歌过我前” 非常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两河口的山水风光、人文历史、自然地理与民俗风情。湿地公园紧邻了一批历史遗迹,如千年古刹雷峰禅寺、圣泉寺、唐戏台、红军桥、古柏等等。

信阳北湖水利风景区

信阳北湖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中原水上天堂、豫鄂休闲胜地、信阳城市公园——羊山新区北湖风景区,位于信阳市行政中心以北1.5公里处,属国家中Ⅱ型水库,水域面积2300亩,休假度假区总面积30.6平方公里,辖仓房、顾岗、石子岗、周湾四村(原属彭家湾乡辖4村),总人口7109人,总面积30.61平方公里。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1℃,无霜期年均221天,环湖形成了以松树、国槐、野桃、栎类等为主的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林草覆盖率高达98%,大气质量优于国家一级质量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常有野生动物出没,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保存着过渡带特有的生物群落,是南北动植物的“基因库”,景区内盛产茶叶、板栗、石榴等信阳特产和花鲢、白鲢、青鱼等30多种经济鱼类,活跃有白鹭、黄羊、野猪、白冠长尾稚等30多种野生动物,是生态农业的“体验园”和野生动物的“观赏园”。是一个以观光体验、运动健身、疗养度假、商务会议等为主要功能的综合型休闲度假风景区。   主要荣誉:  “中国绿化基金会生态教育基地”、  “国家水利风景区”、  “农业部水产养殖示范场”、  “河南省水利风景区”、  “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西北部。距信阳市70公里,距京广铁路、107国道25公里,距335省道6公里。是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保护区面积24平方公里,主峰小石顶海拔813.5米。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上,属于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保留了大别山和桐柏山结合处完整的天然次生林。据调查,保护区内有植物235科954属2435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23种。另外,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约2300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52种。保护区受地质构造影响,峭峰林立,沟壑纵横。山上大石,有的似石床、有的似石柜、有的似孔雀、有的似卧佛,堪称鬼斧神工。保护区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这里曾是南伯候姜文焕的封地,小山顶为其祭祀地;春秋末期,楚国国君楚昭王被吴王打败后也曾逃到这一带避难,随后到长台关建立了城阳城;秦末时期,楚霸王项羽为寻找楚国国君后裔也曾到过此地;东晋名将祖逖曾在此屯兵,当时他与同为司州主薄的刘琨常相互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闻鸡起舞》这一典故便由那时得来;唐初大将尉迟恭亦曾在此地屯兵。山上的小山顶道观为“信阳八景”之一,始建于北魏,里面有天王殿、娘娘殿,整日烟雾缭绕,常年烟火不断。另外还有祖师顶、老寨山、天目沟、情人谷、还魂坡、殉情崖、鸳鸯池等景点。   

龙池大峡谷

  龙池大峡谷方圆8万公顷,从古至今一直被推为“罗山八景”之首,革命战争年代,一直是0人革命活动的主要根据地。  著名景点有仙女洞、万人锅、油盐罐、铁门坎、快活岭、天堂、白门楼、犀牛望月、梅花桥、月亮石、鹰嘴石、劈破石、黑白龙潭、弥陀禅寺、石刻等三十六个景点。  龙池大峡谷年均气温在13—15℃,夏季山上山下日温差7℃,夜温差15℃。植物类有1000多种,动物类有190科1067种之多,其中有国家级一类保护动物白冠、白冠长尾雉等。  弥陀禅寺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公元420年,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明末清初,仅留三层大殿。1934年一度被毁。1943年重又修缮。文革期间,龙池寺院又惨遭浩劫,寺院毁坏殆尽。寺院占地面积2公顷,原正殿9层,偏殿3层,现仅存一层大殿,长为14.6米,宽14.5米,为砖石结构。   

城阳城址

城阳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北部,南距信阳市25公里。京珠高速、沪陕高速转107国道可达。是我国现存六座楚王城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最具考古价值的一座古城址。该城始建于春秋,距今有27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78年,秦破楚郢都,楚顷襄王逃至城阳,把这作为临时国都,“亡羊补牢”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秦汉魏晋时为城阳县、郡,是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隋唐以后逐渐废弃,前后计1000多年。信阳市于2004年12月成立城阳城址保护区。  城阳城址包括内城、外城、太子城、楚墓群等。内城分南北两城,面积68万平方米,部分墙体保存完好,城外壕沟轮廓清晰可见。外城亦名防御城,东、西、北三面基本以地势防御,南墙西接内城,面积182万平方米。太子城位于城址的东北角(相传是西周申伯候筑以居太子宜臼),西北两面临十字江,以势所建。面积约4万平方米,墙体保存完好。在城阳城西南400米的高岗上是著名的楚墓群。1957年、1958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此发掘了一号墓、二号墓,两墓共出土各类文物1317件,特别是一号墓出土了我国第一套完整的青铜编钟,用其演奏的《东方红》乐曲,1970年随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回响太空。近年来,该地又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木漆器、陶器等文物,其中青铜套盘、编钟堪称稀世珍品。郭沫若、顾铁符、黄盛璋等都研究过城阳城址及其墓葬,并发表过学术论文。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开发,对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城阳城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也有晒金场、饮马塘、跑马岭、白马寺、锅底湖、千年古井、千年古桑等令人回味的民间传说及景点。      景点位置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长台乡  

烧盆店遗址

烧盆店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烧盆店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地址:信阳市平桥区龙井乡烧盆店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孙寨遗址

孙寨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孙寨遗址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甘岸办事处孔庄村孙寨村民组。遗址地处淮河上游左岸,右岸即为游河入淮处,也就是《水经注·淮水》篇“淮水又东,油水注之”所在。遗址主要由东南、西北两个台地构成,高出周围约2米。东南台地为椭圆形,东西182~284米,南北152~210米,面积5.2万平方米左右。西北台地近方形,东西84~127米,南北114~120米,面积1.3万平方米左右。两个台地周围均有壕沟环绕,现用作鱼塘,两者之间有道路相通。2008年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平昌故城

平昌故城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平昌故城  时代:汉  地址:信阳市平桥区平昌镇古城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信阳红

  从2010年开始,信阳茶叶在信阳毛尖之外,又添一成员“信阳红”。2009年12月27日,卢展工到信阳视察时,指出信阳要加大夏秋茶采摘力度,尝试开发新的茶叶产品,增加群众收入,可以开发信阳红茶加工。信阳红茶可与武夷山红茶银骏眉媲美! 卢展工给“新生命”起了个厚重而鲜亮的名字:信阳红。   信阳红发展过程   信阳茶农收入少和茶叶企业的弱势,直接导致信阳毛尖绿茶整体“话语权”的缺失,信阳种茶历史悠久,种植广泛,工艺独特,品质好,信阳毛尖对采摘和工艺要求都很高,企业一般都只采春季茶,而夏、秋季茶基本都扔掉了,每年茶叶的利用率不到60%。就目前的形势看,短期内“信阳红”在借信阳毛尖的势发展,等将来“信阳红”在全国甚至世界上打响了名声,让更多消费者认可和喜欢信阳茶,会反过来带动信阳毛尖的销售,实现信阳毛尖的名茶复兴。信阳毛尖和‘信阳红’能够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将极大地推动信阳茶产业的更大发展。 自2010年4月份信阳市开始研发红茶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各产茶县区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信阳红”红茶研发、生产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浉河区、商城县、潢川县、罗山县、平桥区都已试制出了“信阳红”红茶,并投入批量生产。 目前,“信阳红”商标已成功注册。对“信阳红”,信阳市委书记王铁很有信心。王铁说,今年10月份,将举行大型推介活动,“信阳红”风暴将率先在北京、郑州掀起。明年,还要刮到上海、广州、成都、武汉。   信阳红发展战略   信阳市浉河区高度重视“信阳红”红茶研发和生产工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工作措施成功研发“信阳红”红茶并初步开始规模化生产,呈现出研发生产齐头并进的良好势头。 走出去取经。该区在年初开始进行信阳红茶生产论证之时,即开始选派考察组和技术人员赴安徽、福建两省主要红茶产区进行调研和培训,一方面对外地红茶生产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掌握当地红茶生产特点,另一方面培训红茶生产技术人员,学习红茶生产制作技术。同时购买成套红茶生产技术设备,着手信阳红茶研发和生产等相关事宜。 请进来攻关。该区高薪聘请曾被派往日本从事13年红茶制作的红茶顶级制茶师郑展明先生作为技术指导,主要参与高级信阳红茶研制技术攻关。同时,聘请福建红茶技术人员进行低档信阳红茶开发研究。目前,该区已成功研制“一品红”、“一炮红”、“金俊眉”、“银俊眉”等红茶品种,初步形成了“信阳红”红茶高中低档品种合理搭配的发展格局。 建基地生产。该区十分注重信阳红茶科研和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余万元在溮河港镇白云村和十三里桥乡磨盘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建成红茶生产基地2座,分别研发不同档次的红茶产品。白云村红茶基地,使用夏秋季鲜叶为主要原料,通过分级、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制作工序,生产高档信阳红茶产品;磨盘山红茶基地,使用春采后茶园修剪枝、叶为主要原料,生产中、低档信阳红茶产品。在磨盘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每亩茶园可提供用于生产中档条形红茶和低档红碎茶的原料3500斤,社员茶园亩均增收700元。 抓市场销售。该区高起点规划“信阳红”红茶生产经营,今年2月在中国工商总局正式注册了“信阳红”商标,抢占了“信阳红”红茶市场营销的先机。信阳红茶一面世,便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产品供不应求。白云村基地红茶研究中心研制生产的高级“信阳红”红茶本地购买客商络绎不绝。磨盘山红茶生产基地与国内知名茶企业——中茶集团“联姻”,推介“信阳红”红茶系列产品出口创汇。今年,磨盘山红茶生产基地顺利签约短期“红碎茶”1000余吨。仅此一项,当地茶农可增加收入700万元。   信阳红的功效   信阳红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如消炎杀菌、解毒、提神消疲、利尿、生津清热等,夏天饮红茶能止渴消暑,是极佳的运动饮料。还具有防龋、健胃养胃、助消化、促食欲、延缓衰老、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抗癌、抗辐射、防治心梗等功效,抗衰老效果强于大蒜头、西蓝花和胡萝卜等。 中国新贵红茶典范“信阳红” 春品“信阳红”红茶是以信阳毛尖绿茶为原料、经九道工序加工而成的一种茶叶新品,具有多种保健功效。信阳市政府副市长张继敬介绍说,“信阳红” 红茶的开发和生产是信阳市茶叶生产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科技创新,改变了信阳只有绿茶没有红茶的历史,对提升信阳茶叶整体形象、促进茶农增收、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等具有深远意义。信阳市将不断做大做强茶产业,切实做好“信阳红”红茶的营销工作,积极开拓红茶市场,打响“信阳红”品牌。 在信阳红茶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保持信阳毛尖茶的条形精美的优点,解决信阳夏秋茶茶多酚含量高、口感苦涩的问题,在产品的研发阶段,经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在借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在制茶专家的现场指导下,逐步掌握并完善了一套信阳红茶独特的加工工艺。主要表现在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艺阶段的创新上,尤其在发酵工艺上,最为强调温度、湿度、鲜叶表面温度、发酵时间的精准控制,以叶片变铜红色、青气消失、现出清新花果香为适度。区别于祁红的“甜花香”,俗称蜜糖香。有别于川红的桔子香气;滇红的鲜浓香气。 结合信阳毛尖茶鲜叶原料的小叶种等品质特点,以综合利用夏秋茶鲜叶资源为指导,结合我国高等红茶出口能力不足,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的现实,我们进行产品市场创新,将采于春天的信阳红茶定位为中国高端新派红茶。 所谓春品新派红茶,包含以下几层意思:第一,品类新,信阳红有别于祁红、滇红、闽红、川红等传统红茶,是中国最北方的红茶产区;第二,口味新,信阳红,滋味醇厚甘爽,有别于其它类红茶;第三,工艺新,信阳红对发酵工艺的苛刻要求,也有别于其它红茶类;第四,原料新,信阳红的原料选用采于春于的细嫩芽头制作,其芽头的珍贵和匀整,也有别于其它红茶类的原料。 来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农业厅的茶叶专家们,在形、色、香、味等方面对报送茶样进行了认真、细致鉴定后,对“信阳红”红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一致认为“信阳红”红茶外形条索紧细匀整,色泽乌黑油润,香气醇厚持久,汤色红润透亮,口感绵甜厚重,叶底嫩匀柔软,品质优良。信阳作为传统的绿茶产区能生产出红茶,是积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的结果,相信在信阳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信阳红” 红茶一定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信阳毛尖由绿变红的华丽转身,给信阳的茶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践证明了信阳红的娇媚和艳丽,回眸一笑百媚生,春品信阳红,一茗红天下。

信阳红薯

  信阳益农薯业合作社的前身是信阳世中薯业协会,2007年在信阳工商部门登记,改为信阳益农薯业合作社。是由当地种植红薯的农民志愿参加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已有153人入社,红薯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合作社已建成了育苗基地和加工厂房,购置了薯类产品加工机器设备,实现了育苗、供苗、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联,有力推动了红薯产业化发展。     该合作社成立以来,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了红薯产业的快速发展。该合作社现具有年处理5千吨淀粉、粉丝的加工能力和供应种植数十万亩薯苗繁育的规模,是“河南省乡镇企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省农科院脱毒名优红薯新产品种豫南繁育中心”。该合作社依托权威的科研实力,繁育出的商淀粉品种“豫薯王”亩产超万斤,获得了平桥区科技进步奖,2001年被“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推荐为重点推广的红薯新品种,到目前为止已实现单个品种推广种植500万亩,成为国内知名的名优品种。     结合全国各地土壤习性,益农薯业合作社已繁育出加工型高淀粉系列、食用型五彩红薯系列、商用型烤薯系列等二十几个新一代品种,其中五彩红薯系列品种为国内稀有名贵品种。繁育的优良品种已推广到全国十余个省、市。同时,实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全套高产栽培技术,向目标种植户供应种苗和红薯专用肥并制定“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运作模式,提高社员的盈利水平,打造农副产品的品牌效应,使合作社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目前合作社生产的纯红薯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用现代化设备生产出的精白淀粉已与日本、韩国客商签订了定向销售合同,使小山村红薯身价倍增走向世界。     为提高薯农和社员种植红薯的积极性,满足市场的需求,由益农薯业合作社理事长葛世忠牵头自主发明的世中牌多功能起垄犁、收薯犁,因技术领先物美价廉,受到市场欢迎。信阳益农薯业合作社,坚持“合作于诚、定位于心、创新于乾、盈利于坤”和“发展薯业、带富农民”的理念,扬起合作的风帆,打造薯业精品,竭诚为农村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粱店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高粱店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