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雄安新区 >> 容城县 >> 晾马台镇

晾马台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容城晾马台遗址

容城晾马台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晾马台遗址是商周时代遗址, 位于容城县城东17公里的晾马台乡晾马台村。遗址为一长方形高台,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为15000平方米。高出地平面2至4米。遗址上原有乡政府、学校校舍等建筑,现为明月禅寺。南、北、西三侧均为耕地,遗址保存状况基本完好。  197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容城县文化局联合在晾马台村进行晾马台遗址出土的陶高考古调查时发现了这处遗址,暴露的遗址文化层厚度在2-3米之间。在调查中发现了粗绳纹三足红陶鬲及陶豆等灰陶器,后又发现了鹿角、蚌刀、陶罐和用鹿角磨制的鱼梭标等文化遗物。经分析鉴定,属于商代的文化遗物有粗绳纹陶鬲、鹿角制鱼梭标和双孔蚌刀等;属于周代的文化遗物有筒状陶鬲、球形盖豆等。由于此遗址尚未经考古发掘,因此还无法确定文化层堆积的详细情况。晾马台遗址于1982年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晾马台乡晾马台村  乘车线路:容城县乘开往晾马台的班车,到晾马台汽车站后南行可至。

南阳遗址

南阳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阳遗址位于容城县城东十三公里,在南阳村南四十米,被村民称作“城坡”,为周代时期遗存。遗址四周均有古河道,即“南河”、“后河”、“东河”、“西河子”,占地面积七万多平方米。出土“西宫”铜壶一件、铜鼎两件、“右征”铜壶盖一件,“易市”陶钵、陶罐各一件以及陶鬲、陶鼎、陶豆、陶罐、陶尊、铜镟等文物四十多件。尤其是一九八四年出土的春秋时期钱币“尖首刀”,为此遗址的断代提供了充分依据。  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宣侯十三年卒,子桓侯立。桓侯七年卒,子庄公立。”《集解》引《世本》曰:“桓侯徙临易。”宋忠曰:“今河间易县也。”后汉时的河间(国)易县,即今容城县东部南阳、古贤及雄县西部一带。《括地志》载:“雄县北废易县,是春秋鲁庄公时(前六九三至前六六二年)燕桓侯徙于临易的地方。”还说:“废易县,在今县(指雄县)北三十五里,本燕都邑也。春秋鲁庄公时燕桓侯徙临易即此。”  赵一清《水经注释》说:“自蓟徙临易水,谓之易京,城在易城西四、五里。”其方位、距离与今南阳遗址都大体一致。关于易都的年代,《嘉靖雄乘》载:“周武-商三年,封召公于北燕,庄王三年(前六九四年)燕桓侯徙都易。”《韩非子·有度》篇载:“燕襄公以河为界,以蓟(都)为国。”由此可见,燕国易都的营建年代是公元前六九四年,至燕襄公时(前六五七年),又自易都回蓟城,以易为都的时间三十七年左右。据遗址出土的文物看,后来易都也并未废弃,仍是燕国南陲一重要城邑,燕昭王时,国政剧辛在此驻防。  具体位置:南阳遗址位于容城县城东十三公里,在南阳村南四十米   

北后台烈士陵园

北后台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烈士陵园位于容城县北7.5公里的贾光乡北后台村西南300米处,长方形,南北长82米,东西宽39米,面积为2174平方米,四周为耕地。该陵园始建于l946年,是为纪念在1940年冬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八路军三十二团九十七名烈士而建。1947年遭-匪帮破坏后建一简陋牌楼。1974年重修,现保存完好。1980年8月,该处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纪念碑为基点,北80米至围墙,向东80米至围墙,向西11.5米至围墙。  具体位置:烈士陵园位于容城县北7.5公里的贾光乡      贾光乡  容城县辖乡。1958年属容城公社,1961年析设贾光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北,距县城6公里。面积19.8平方公里,人口2.2万。辖贾光、西四庄、东四庄、城子、沟市、北后台、南后台、张楚营、高家庄、西张楚、东张楚、刘家庄、王家庄13个村委会。工业以服装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蔬菜。乡境内有烈士墓一座,是1940年北后台战斗中八路军冀中三十二团为…… 详细++

陈阳庄城堡

  陈阳庄城堡位于容城县八于乡西陈阳庄街中。城墙层高2—3米,顶宽3米,底宽5米,东西长180米,南北宽74米,系夯土筑成,每层厚约14厘米,北距拒马河0.5公里。据《容城县志》、《宋史》载:西陈阳庄有一“堡子”,是宋代边境南境城堡,宋八王赵德芳墓在村南,此堡是驻守八王坟军队的所在地。  宋时,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不断向南骚扰,故筑城堡,以御北辽。此堡原名陈家堡,后简称“堡子”。与东南2公里的大张堡、南张堡等遥相呼应,四周均为居民房屋。1987年8月,该处被列为县级义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城堡东端为基点,向西180米至民房,东至街道,南北约174米,周长708米。  具体位置:陈阳庄城堡位于容城县八于乡西陈阳庄街中      八于乡  容城县辖乡。1958年属容城公社,1961年析设八于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城5.5公里。面积27.7平方公里,人口1.9万。112国道过境。辖大八于、东河村、小南头、西堑、西陈阳庄、东陈阳庄、北陈阳庄、大张堡、西河照、南河照、朱庄、薜庄、李庄、西张庄、大南头、南八于、南张堡、龚庄、南陈阳庄、北河照2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花生、棉花…… 详细++

革命烈士纪念馆

革命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容城县城关镇上坡村村西,修建于1986年,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五壮士中容城籍烈士胡德林、胡福才和高家壕战斗中牺牲的八路军将士及自1926年容城县建立中国0组织以来,在历次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们而建。  纪念馆南侧为梯形,北侧为三角形,南北最长66米,东西最宽52米,面积2560平方米。内有展厅两座,碑亭三座,北后台烈士陵园全貌向南2米至围墙,向北房四间。东侧墙外是县城中心大街,南侧为胡同。西侧、北侧为居民区。保存完好。  1987年8月,该纪念馆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馆内国旗旗杆为基点,向南17.7米至围墙,向北42米至围墙,向东24.7米至大门,向西28米至围墙。  具体位置: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容城县城关镇上坡村村西   

上坡遗址

上坡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上坡遗址属新石器时代至商代遗址,位于容城县城南1公里处上坡村南50米的台地上。遗址为长方形,南北长100米,东西宽20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1981年4月-1982年5,省、地、县文物工作者对上坡遗址进行了发掘。其文化层堆积一般在1-3米左右,面积988平方米,共分四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  此次发掘,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和骨器500多件。磁山文化层出土有陶盂、支架、磨盘、磨棒等。器物形制和组合特征均与磁山遗址相同;仰韶文化层出土有彩陶钵和双耳褐陶罐;龙山文化层0土有折腹盆、篮纹陶罐和双耳罐;商代文化层陶器有鬲、簋、豆、盆、纺轮、网坠等。骨器有骨锥、刀、匕和鹿角锤。石器有刀、镰、斧、凿、杵、磨盘、磨棒等。此外还发现了商代晚期的2座房址和83个灰坑。  房址为长方形,有门口、门槛、顶柱(仅存柱洞)以及门口外的排水设施,房内门口均有做饭用的灶,并有烟囱通往室外,这些遗迹揭示了3000年前商民居住和生活的背景。上坡遗址的发掘,把磁山文化的分布范围由豫北冀南扩大到保定以北地区,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和考古价值。该遗址也是保定地区首次发现的磁山文化层。1982年7月,该遗址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具体位置:位于容城县城南1公里处上坡村南50米的台地上   

容城绿芦笋

  容城绿芦笋,系产于河北省容城县的绿芦笋。该县是中国第三、河北第一的绿 容城绿芦笋   .芦笋种植基地,产量大,质量好,有“笋体完整,通体顺直,色泽全绿,质地细软,口感绵脆,风味清香”的特点,是优良的绿色健康蔬菜和出口创汇商品。..   生产情况     2003年容城县芦笋在廊坊10.18农展会上被评为“河北省名优农产品”,2004年容城县又被河北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芦笋之乡”,被确定为河北省十五个蔬菜大县之一,并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国家级绿芦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005年,取得HACCP质量体系认证,“容城芦笋”拿到了通向国际市场的“绿卡”。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容城绿芦笋为地理标志产品。2007年容城县芦笋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采笋田3万亩,涉及全县8个乡镇50多个村的7000多户。总产达2.25万吨。2009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4000公顷,成为全国第三、河北第一的绿芦笋种植基地。...   种植条件     容城县位于我国冀中平原中部,京、津、保三角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渠纵横。拥有耕地2.23万公顷,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7139万立方米,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9℃,积温3993.5℃,年平均降水量523毫米。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成就了容城绿芦笋“笋体完整,通体顺直,色泽全绿,质地细软,口感绵脆,风味清香”的特点。在鲜笋上市的季节,绿芦笋作为饭桌上的营养时鲜小菜,质地脆嫩、清香,可做汤,亦可炒、煮、炖、炸或凉拌。.   保护范围     容城绿芦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河北省容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将容城绿芦笋划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请示》(〔2007〕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河北省容城县所辖行政区域。.

白肉火烧

  白肉火烧   选用一定部位的猪肉,活水洗净,放入沸水中煮熟,其火候很要劲儿,肥肉要脆而不生,瘦肉得烂而不柴,煮制时要去沫去油,加入十几种调料,文火炖熟。吃起来香而不腻,清而不淡。现在   50岁李领根已是特二极厨师,高级烹调师,是正宗的白肉罩火烧的继承者。白肉罩火烧加上精瘦肉、猪肚、肥肠、猪踢、豆腐泡、素丸子罩火烧,并配以泡蒜、黄瓜条、大葱等小料和保定三宝之一的面酱,吃起来清香适口,最大的特点是一饭三吃,有肉有汤有主食,最妙的感觉是一物五味,就不同的料有不同的口味。

山楂糖葫芦

  山楂糖葫芦   天气渐凉,容城县的街头又见糖葫芦王的踪影。做为容城特有的小吃,糖葫芦的色形兼备、酸甜适口,吸引着无数食客。不单小孩子偏爱,俊男靓女们也时常人手一支,边吃边逛街。

开口笑杏核

  开口笑杏核   开口笑杏核采用我县优质大杏扁为原料,经传统工艺精制成成,本产品配料考究,风味独特,富含蛋白质及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具有止咳、润肺、养颜,生津、促发育、抗衰老的功效,经常食用有益于冠心病的防治和增强人体免疫力。

晾马台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北王昝村

----

东北阳村

----

西北阳村

----

东王庄村

----

刘合庄村

----

晾马台村

----

南剧村

----

南阳村

----

北剧村

----

复兴庄村

----

王家营村

----

东张庄村

----

东李家营村

----

西李家营村

----

辛庄村

----

崇明庄村

----

猛进庄村

----

南王昝村

----

晾马台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