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裕民县巴尔鲁克旅游风景区 | 裕民县巴尔鲁克旅游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巴尔鲁克山位于裕民县中南部,横贯东西的巴尔鲁克山脉,是裕民县的标志性山脉。 涉足过巴尔鲁克山的资深旅游人士曾这样描述,巴尔鲁克山是“鲜花的世界、野生植物的万花园、野生动物的天然博物馆”。 巴尔鲁克山有着苏格兰丘陵草原和新西兰高山、峡谷、森林、草甸、湖泊的景致,还有小白杨哨所、孙龙珍烈士陵园等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 巴尔鲁克旅游风景区位于塔城地区裕民县南侧,以巴尔鲁克山脉为主,有雪山、草原等多种风光,景色非常优美,是摄影拍照的好地方。每年5-7月,草原上有遍地的花朵开放,更是绝美无比。另外,巴尔鲁克山脉还是很多户外探险爱好者们徒步穿越的一条经典路线。 巴尔鲁克景区内面积很大,可以驱车游玩,拍摄草原和山岭风光,这里也有哈萨克牧民的毡房可以居住。草原上每年5-7月份会举办山花节,可以来此观花摄影,还可以采摘名贵药材红花丝,活动丰富。 另外,对于探险徒步爱好者,由北向南穿越巴尔鲁克山,是巴尔鲁克山最经典的徒步线路。徒步起点位于裕民县塔斯特河边的河谷度假村,经阿依尔达坂翻越巴尔鲁克山主分水岭,到达山南托里县的托里牧场,再沿山路到达托里-阿拉山口公路,这条线路大约90公里,海拔在1700-2600米左右,大约需要4天。不过绝不适合一般的徒步爱好者,需要有专业领队结队而来,最好雇请当地向导前往。 |
塔斯特风景区 | 塔斯特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塔斯特风景区 国家AAA级景区巴尔鲁克山塔斯特风景区位于县城西南45公里处,夏季山川河谷野花飘香、古木参天、虬枝横生、绿草茵茵、繁花似锦、野花竞相开放。冬季白雪皑皑,是天然滑雪场。在方圆二十几公里以内形成了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于一身,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集草原风情与田园风光于一处的独特风景。 原上塬是塔斯特风景区旅游设施最齐全的一处,欧式木屋、中式0、草原毡房各具特色,室内环境优美,多功能舞厅与秀丽的山川风光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神秘奔放的哈萨克风情使人回味无穷。 双龙湖是电站的拦河水坝。站在坝上向前眺望,东南两条河流翻涌波浪,奔至坝前,东沟水混,南沟水清,宛如一黄、一青两条巨龙蜿蜒而来,故名双龙湖。 野人山:位于双龙湖的东沟上游,这里山高林密,峭壁直立,很少有人涉足。因当地牧民常发现形如人类的长毛怪物而得名。 平安树:因这个路口是古丝绸之路北道折而向西的重要隘口,自古以来的游人商贾都在此拱手道别,各奔东西,在依依惜别之际,在此树下相互祝福,以祈求平安幸福,久而久之,这棵古道旁的杨树就被人们称为“平安树”。 同心树:它是中苏友好的见证。建国之初,中苏两国人民在河谷亲手植下了这片象征和平、友好的枫树林,如今风雨苍桑,世事更新,亭亭玉立的枫树林下,芳草如茵,溪水潺潺,林间百鸟啁啾,金风送爽,碧空如洗,层林尽染,一片火红,象征着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 塔斯特电站:位于塔斯特河谷内,塔斯特河自东向西汇入阿拉湖,全长45公里,河水面积668平方公里,从上游河口到中游13公里的河段落差达100多米,有较好的水电开发基础。目前在河谷已建成装机容量为4800千瓦的一、二级电站。雄伟的大坝、奔泻的坝前瀑布,轰鸣的水电机房,为幽静、秀丽的山川平添了几分雄伟的气势。 览秀亭:位于塔斯特风景区内,与原上塬接待处遥遥相对,建于2004年5月。顺千步云梯(1011个台阶)登览秀亭,可观风景秀丽的塔斯特河全景。 |
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 | 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位于一六一团11连(塔斯特村)南侧,距“小白杨”哨所东北方向500米,由于之前建设面积小,面貌陈旧,布局结构不合理,绿化面积少,建筑设计缺乏灵气,墓碑艺术比较差,不能很好的衬托烈士和兵团军垦人屯垦戍边、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了加强屯垦戍边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经兵团民政局、发改委批准,对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进行全面改扩建,把军垦烈士陵园建设成集纪念、教育、宣传、游览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主义军垦文化精品,使其成为一座有军垦文化积淀,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绿色、生态、安详、和谐的军垦烈士陵园。 一、孙龙珍烈士简介 1962年5月,奉党中央、中央军委、兵团党委的命令,近3000名军垦战士,冒着“伊塔事件”尚未散去的硝烟,从兵团工二师奔赴塔城地区裕民县执行代耕、代牧、代管“三代”任务。“高举旌旗奉献爱国心,征程边疆铸就兵团魂”,从此拉开了九师屯垦戍边的历史帷幕。 1969年6月10日,苏军侵入我国领土、武装挑衅,绑架牧工。年仅29岁的十二连孙龙珍为捍卫祖国的尊严,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为国守土的史歌。 孙龙珍牺牲后,她的英雄事迹在多部省级、国家级的书刊、报纸、电视台上刊登、播出。同年,6月14日,兵团党委追认孙龙珍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8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授予孙龙珍“革命烈士”称号,9月15日,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作出《开展向孙龙珍同志学习》的决定。1970年,为纪念孙龙珍烈士,农九师党委组织创作歌剧《孙龙珍赞歌》在全师演出,其主题歌《我爱祖国我爱边疆》传唱至今。 1972年裕民县民政局在牧一队的南山坡上建立了“孙龙珍烈士纪念碑”。1983年9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给英雄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1988年8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为“孙龙珍烈士纪念碑”重题碑文。 一个英雄、一座丰碑;一个英雄、一个为国戍边的传奇。 几十年戍边起起伏伏,几十年屯垦众志成城。九师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大力弘扬龙珍精神,在西陲莽莽国境线上种政治田、放政治牧,筑起了“一道永不移动的有生命的国土屏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热爱军垦、牢记使命、扎根边疆、献身国防”的龙珍精神。 二、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的建设 为传承烈士遗志,弘扬龙珍精神,1999年至2004年,一六一团在兵、师、团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重新修建了烈士墓,并重新撰写了碑文,基地周围打了水泥地坪和围栏。并在孙龙珍同志生前所在连队,新建了以学习、训练、教育为一体的“孙龙珍屯垦戍连陈列馆”,收集了实物、图片、文字材料近200余件(幅)。2004年,被兵团党委确定为兵团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民发(2009)36号文件,“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被列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2009年,国家民政部批复建设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项目,根据师发改发〔2009〕220号文件《关于下达一六一团孙龙珍烈士陵园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和师财建〔2009〕332号文件《关于下达2009年重点烈士纪念设施基建支出预算的通知》。烈士陵园是传承烈士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爱国热情的重要平台,师团党委、各级民政部门对陵园建设十分重视,把陵园建设做为文化工程、政治工程来抓,委托新疆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投资210多万元在原址扩建了,面积2367平方米的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修建了汉白玉栏杆、墓碑、军垦浮雕墙,以及陵园绿化、道路等附属设施,该项目2011年5月竣工验收。该陵园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浮雕墙左侧雕刻着龙珍精神:热爱军垦、扎根边疆、牢记使命、献身国防。 浮雕右侧雕雕刻着祭孙龙珍烈士的内容:丰碑矗立苍穹,热血铸就英灵,昨日寸土不让,今朝遍地花红;兵团儿女堪歌,岁月书写功名,万里边防巩固,齐绘盛世美景。 墓碑正面雕刻内容:孙龙珍烈士之墓 墓碑背面雕刻内容:孙龙珍烈士简介 墓碑高1.69米(意为1969年),碑体厚0.3米; 墓碑基座:长2.9米(意为孙龙珍烈士逝世时年龄29岁),高0.4米,厚0.55米。 三、突出爱国主义主题,发挥教育辐射功能 兵师党委把孙龙珍军垦烈士纪念设施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并引导、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以孙龙珍烈士为榜样,时刻牢记“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扎实有效的开展爱国主义、屯垦戍边传统教育,大力培育兵团精神和民族精神。 近年来,为了积极开发好“红色资源”,充分发挥烈士陵园、烈士陈列馆等教育阵地作用,拓展教育方式,通过举办为成人宣誓、入队、入团、入党宣誓等系列活动。各级党政组织每逢清明、“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到孙龙珍烈士陵园开展公祭活动,缅怀革命功绩,弘扬烈士精神,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传承中华民族气节血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烈士的敬仰之情。 据不完全统计:烈士陵园、烈士陈列馆运行以来,前往孙龙珍烈士陵园开展公祭活动,每年达100余场(次),,受教育的各级党员干部达8000人(次),社会各界人士达12000余人,到烈士陈列馆参观学习的社会各界人战士达30000余人(次)。 四、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的保护措施 (一)管理有序,保护到位。保护管理好、保护好烈士陵园、烈士屯垦戍边陈列馆是对烈士的最大安慰。做好烈士陵园和陈列馆管理和保护工作,其意义不仅在于褒扬烈士、教育群众,更在于维护边疆稳定、构建社会和谐。烈士陵园管理保护工作是一项政治鲜明、政策性强的特殊工作。师团领导把管理好、保护好烈士陵园、烈士陈列馆作这优抚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尽的职责,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措施,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依法管理好、保护好烈士陵园、陈列馆的建筑物,不断提升管理保护水平,做到常安排、勤部署,并制定安全应急预案,不定期组织武装部、安委会、派出所、工会等部门,对消防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限期整改。 (二)发挥好孙龙珍民兵班的作用。在孙龙珍烈士牺牲的40多年里,用烈士命名的民兵班民兵继承烈士遗志,常年驻守在边境一线,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戍边,忠实履行屯垦戍边神圣使命,为维护边疆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多项殊荣和多次表彰,被誉为新时代边防线上的“花木兰”、“孙龙珍”和“铿锵玫瑰”。孙龙珍民兵班战士常年义务承担着烈士陵园保护和讲解的任务,并制作文明用语、环境保护、爱护公物等一系列的警示牌,定期组织民兵班战士到烈士陵园,打扫卫生、浇灌花草,为前来瞻仰和掉念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人性化环境。 在新的历史时期,九师人高举维稳戍边的伟大旗帜,以“龙珍精神”为引领,认真处理好“三大关系”,发挥“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用青春、智慧和热血谱写着一曲曲维稳戍边和“三化”建设新的篇章。 孙龙珍 (1940~1969) 孙龙珍(1940-1969) 孙龙珍烈士是兵团百万军垦战士的杰出代表。1940年出生于江苏泰县,1959年支边进疆,1962年报名参加了“三代”工作队来到裕民县。1969年6月10日的傍晚,前苏军挑起事端,越过布尔干河在我方控制区十一连三角地绑架了正在放牧的职工张成山。消息传到连队,孙龙珍不顾6个月的身孕,拿起铁锹和同志们一道冲向三角地营救战友。途中苏军突…… 详细++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孙龙珍 (1940~1969) 孙龙珍(1940-1969) 孙龙珍烈士是兵团百万军垦战士的杰出代表。1940年出生于江苏泰县,1959年支边进疆,1962年报名参加了“三代”工作队来到裕民县。1969年6月10日的傍晚,前苏军挑起事端,越过布尔干河在我方控制区十一连三角地绑架了正在放牧的职工张成山。消息传到连队,孙龙珍不顾6个月的身孕,拿起铁锹和同志们一道冲向三角地营救战友。途中苏军突…… 详细++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巴什拜陵园 | 巴什拜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巴什拜陵园 巴什拜陵园座落在巴尔鲁克山北麓的切格尔河畔,距县城西南8公里的一片颇具伊斯兰风格的墓葬群中。巴什拜陵园总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按伊斯兰风格建造的陵园,周围有高高的砖花围墙;另一部分是裕民县人民政府立的两块高2.6米的花岗岩墓碑。一块石碑正面和背面分别用汉、哈两种文字雕刻着巴什拜先生的生平简介,一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 巴什拜·乔拉克·巴平是我国著名的哈萨克爱国民主人士。1889年出生于裕民县巴尔鲁克山区一个牧民家庭;1945年8月至1952年5月担任塔城专署的专员;1953年11月21日,在内地参观时病逝于杭州,享年64岁。 巴什拜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0,热爱世界和平,热爱家乡,热爱各族人民,一生致力于祖国和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他1919年开始经营牧业,并利用自己丰富的畜牧知识和多年的养殖经验,将裕民县的哈萨克羊与野生盘羊进行杂交,培育出了生长快、出栏早、耐粗饲、净肉率高、骨肉比高、肉质鲜嫩、品质超群的巴什拜羊。1935年他投资兴办了裕民县第一座九年制学校。1936年他捐资修建塔城新光电灯股份公司。抗战期间他满怀爱国之心,为抗战前线捐献了一架飞机。1940年为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他又捐赠了500匹鞍具齐全的战马。1941年他投资修建了巴什拜大桥。1949年11月他又给驻塔解放军赠送了2吨小麦和40头牛。1951年为保家卫国,支持抗美援朝,他为志愿军捐献了一架战斗机。他一生扶贫济困,热心帮助了不同民族的贫困百姓,深受各民族人民的敬仰。 |
小白杨哨所 | 小白杨哨所 这座哨所设立于1962年,原名叫塔斯特哨所,后改名为小白杨哨所。这里面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领到白杨树前) 在80年代,有一名伊犁籍锡伯族战士,名叫陈福森,回家探亲,从家乡带来十几棵小白杨树苗,把它们栽种到哨所周围。由于这里气候恶劣,风沙大,小树苗相继都死去,只存活了一棵。战士们非常珍惜这棵小白杨树,洗脸、刷牙时不用香皂和牙膏,将水积存下来给小白杨树浇水,小白杨树终于茁壮成长,日夜陪伴着哨所的战士。 著名的军旅作家梁上泉来到新疆采风,偶然听说了这个故事,欣然创作了大家都很熟悉的一首歌《小白杨》,随着这首歌的传播,小白杨哨所也传遍了大江南北。2004年中国电影艺术家采风团和心连心艺术团先后来到小白杨哨所,看望了这里的战士。特别一提的是,以《小白杨》这首歌成名的著名歌唱家阎维文也来到了这里,演唱了《小白杨》这首歌。 2006年,当年种下这棵树的战士陈福森协同母亲又来到了这里,在白杨树的对面种了一棵小松树,两棵树相对相望,一齐陪伴着哨所的官兵驻守在边疆,保卫着边疆。 |
巴尔达库岩画群 | 巴尔达库岩画群 裕民县古岩画资源非常丰富,有丘尔丘特岩画、黑山头岩画、红石泉岩画。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巴尔达库尔古岩画群,位于裕民县西南面23公里处,在略高于周围山丘一片裸露的褐红岩石上,分布着宽度约为1000米,高度约为50米的古岩画群,大约刻凿有40多处500多幅岩画。 据新疆考古专家最新考证,该岩画距今有3600-4000多年的历史,为古代居住这一地区的突厥族先民的遗迹,内容突出的表现了先民对生殖的崇拜及对生殖的大胆描述,反映了古代当地居民生殖崇拜,期盼部族人丁兴旺的愿望。还生动的反映了先民放牧、生活、娱乐的场景,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形象地演示了当时自给自足的原始牧业社会生活景象。此外还有关于马、牛、羊、鹿、熊等动物的描绘,画面线条优美、形象逼真,用料特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是传递草原文化,展示草原先民在这里的生活印迹,昭示历史的久远的见证。该岩画2003年被自治区列入第五批文物保护区。 |
巴什拜大桥 | 巴什拜大桥 很久以前塔城和裕民之间的额敏河水流湍急,给过往行人、车辆带来不便。一个乡绅架了一座独木桥,但不论是行人,还是牛羊马匹,必须交费过桥。1940年,巴什拜有事过桥,恰逢一位穷苦牧民因交不起过桥费而惨遭毒打。他对着大打出手的恶奴怒吼道:“明年你们就不能在这里了”。第二年,巴什拜出资5.5万元建造了一座木质的大桥,并在桥头设立了警卫。这座大桥全长87米,宽6米,载重量25吨,1941年兴建,1942年竣工。大桥的建成方便了来往的民众,被当地人尊称为巴什拜大桥。 1976年国家投资48万元,对巴什拜大桥进行了改建,改建后的大桥为钢筋水泥结构。1978年竣工,共建5个桥墩,每个桥墩相距16.4米,全长90米,宽7米,因地处塔裕边界,故称之为塔裕大桥。为了纪念巴什拜这位民主人士,1983年恢复原名称巴什拜大桥。 |
野巴旦杏自然保护区 | 野巴旦杏自然保护区 |
库鲁斯台草原 | 库鲁斯台草原 |
乌孙古墓群 | 乌孙古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乌孙古墓群分布在裕民县吐尔加辽草场之上,根据古墓群的形状,可分为方形和圆形两种,根据古墓群的结构,可分为土堆墓、土圈墓、石堆墓、土石堆墓和石人墓五种。据考古学者的初步考证,认为裕民吐尔加辽古墓群大约形成于我国汉代时期,为古西域乌孙民族部落的墓地,属于古代亚欧丝绸之路上古代乌孙民族草原文化的一部分,成为许多考古学家研究古代民族草原生活和草原文化的焦点。 乌孙古墓:亦称乌孙土墩墓、突厥古墓。据史学家考证,这种土墩墓殡葬形式,始自塞种,而后为乌孙和突厥相继采用。土墩墓大都呈半锥体,多数呈南北链状分布,或3-5座一列,或10多20座一群。特克斯县境内分布着1500多座土墩墓。多的一处就达200多座,基高8-10米,底周长近300米。阔克铁热克草原上有一群土墩墓,其中2座大墓高20米左右,直径50多米,底周长200多米,大墓四周有4座小墓环衬,颇为壮观。当地柯尔克孜族人把这个地方叫霍斯托别,意为"双丘"。喀拉托海川也有一处10余座土墩墓组成的墓群,最大的直径33米,高16米,墓底周长100多米,最小的直径也有3.5米、高2.5米。这些土墩墓群是活跃在特克斯河谷的古代民族遗存的见证。不仅是特克斯草原上奇特的人文奇观,也是了解特克斯古代民族的珍贵文物宝库。我国史学界认定,这些土墩古墓属于塞种、乌孙、突厥三个时期。经有关文物考古部门发掘发现有铜斧、铜鼎、铜箭头、铜币、牛头形及月牙形饰件等文物。较大的土墩墓多为当时部族首领、头人贵族之墓。 |
塔斯提风景区 | 塔斯提风景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塔斯提风景区位于裕民县南部,巴尔鲁克山中,塔斯提河由东向西穿越其中,距县城约40千米,有简易公路可直达,塔斯提风景区主要是沿塔斯提河及其支流而展开,塔斯提一名由来已久,系哈萨克语,意为河床内多卵石,河谷两岸山势陡峭,坡面上长满杨树、松树,而阴坡上多为松树,林下或为绿地,或灌木丛生。 |
裕民巴什拜羊 | 巴什拜羊是裕民县当地的野生盘羊和土种羊杂交培育出的名优小畜品种,巴什拜羊在自然放牧条件下生长4个月就可出栏,当年羊羔平均每日可增重300克左右,其骨肉比例为1比5,产肉率达56%,具有纤维少、脂肪度低、肉质细嫩、口感佳等优点,深受人们的青睐。 巴什拜羊是1919年由哈萨克族着名爱国人士巴什拜·乔拉克从前苏联引进的良种羊与当地羊杂交育成的地方良种肉羊,具有耐粗饲、耐严寒、抗病力强等特性。4-5月龄羔羊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比分别可达19公斤、56%、80%。羔羊肉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已获国家《出口卫生注册证书》和绿色食品认证,主产地为塔额盆地,全疆存栏150万只。 目前,裕民县巴什拜羔羊肉已远销上海、广州、深圳、山东和出口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等地。 |
裕民无刺红花 | 定品质 红花是一种油、药、饲料、天然色素、染料兼用的经济作物,据检测,从红花籽中提取出的红花油内的亚油酸、维生素含量较高,被誉为世界上三大保健功能营养油之一,红花花丝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红花产业已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有着“中国无刺红花之花”的新疆裕民县,一直是新疆红花种植大县,今年全县已播种无刺红花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红花已成为裕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裕民无刺红花 地域范围 裕民无刺红花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裕民县哈拉布拉乡、江格斯乡、新地乡、阿勒腾也木勒乡、国营牧场、吉也克乡等5乡1场53个行政村,东接托里县、西部、西南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北接塔城市。地理坐标为东经82°15′-83.30′,北纬45°24′-46.30′,海拔780--1200米,保护面积37333公顷,年产红花籽1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 外在感官特征:裕民无刺红花幼苗绿色。主茎叶片大,分支上叶片小,叶片淡绿色,椭圆形,较厚,叶缘无刺。株高80——100厘米,分枝高度35—4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6—9个,二次有效分枝7—10个。全株种球数10—30个,花红色。单株粒数400—440粒,籽粒白色,四棱卵圆形,有冠毛或无冠毛。 2)内在品质指标:裕民无刺红花籽实中,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其中亚油酸含量≥81%,棕榈酸≥4%,硬脂酸≥1.7%,油酸≥9.5%,亚麻酸≥0.07%。长期食用可以有效降低亚健康人群的“三高”,同时可以软化血管,这就是裕民无刺红花及红花油产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根本原因。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符合《无公害食品 可食用花卉》(NY 5316—2006)标准的安全要求。 |
兰花贝母 | 兰花贝母 新疆裕民县宏展中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兰花贝母是迄今为止、裕民县唯一具有世界性发现的特有的贝母品种,其生长在裕民县巴尔鲁克山上,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保健功能,花呈淡蓝色,花味幽雅馥郁,尤为难得的是它的花香有清浊、洁气,陶冶性情、安神固本、醒脑益智、聪耳明目、消疲御湿等功效,来裕民的游人无一不把野生裕民兰花贝母称之为“瑰宝”,药用价值很高,性寒、归肺、心经。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之功效。主治热痰咳嗽、外感咳嗽、阴虚咳嗽、痰少咽燥等症。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贝母有镇咳、降压、升高血糖等作用。 |
巴士拜羊 | 巴士拜羊 巴士拜羊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巴士拜·乔拉克利用自己丰富的畜牧知识和多年的养殖经验,将裕民县的哈萨克羊与野生盘羊进行杂交后的品种。它是新疆地区唯一羔羊肉型的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快、出栏早、耐粗饲、净肉率高、骨肉比高、肉质鲜嫩等优点。 裕民县已将以巴什拜羊为主的畜牧产业确立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并且通过招商引资,是巴什拜走出了国门,远销到马来西亚。 |
野生巴旦杏 | 野生巴旦杏 野生巴旦杏,系野巴旦杏属第三纪新生代孑遗物种,在物种深化方面,有着重要的科研价值,被世界植物界称为“活化石”。目前,我县10万亩野生巴旦杏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野生巴旦杏林。 野生巴旦杏主要食用核仁。核仁中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可以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从中提炼的苦杏仁素具有抗癌作用,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
野生山花蜜 | 野生山花蜜 裕民县盛产优质山花蜜,并以卓越的绿色品质、浓厚的天然气息及甘醇、柔和的口感,赢得无数赞誉。裕民山花蜜品质纯净,风味独特,是纯天然绿色食品。 |
裕民大西北酒 | 裕民大西北酒 裕民县生产的塔斯特、塔斯河、大西北系列酒采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勾兑调制方法制作,酒质醇和绵甜软净,回味悠长,是馈赠亲友、朋友聚会之佳品。 |
野生酸梅 | 野生酸梅 酸梅是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果肉黄绿色,肉厚汁多,粗纤维少,高酸、色泽稳定,是生津止渴、消热解暑的佳果。 |
野生阿魏蘑菇 | 野生阿魏蘑菇 阿魏是一种中草药,性辛温,具有理气消肿、驱虫祛痰之功效。野生阿魏菇生长季节短、数量少,是一种珍稀的食用菌,素有“西天白灵芝”之称。 |
马鹿系列产品 | 马鹿系列产品 马鹿全身都是宝,鹿茸、鹿血、鹿肾、鹿鞭甚至鹿尾、鹿筋都是非常珍贵的药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
打瓜籽 | 打瓜籽 打瓜籽是裕民县的拳头经济作物。历来因其籽饱片大,质量上乘,在国内市场享有盛名。 |
裕民无刺红花籽油 | 裕民县,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缘,塔额盆地南缘,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287.6 mm左右。全县水源主要来自于巴尔鲁克山雪水和泉水,春夏秋季冰雪融水形成5条河流,水资源丰富,含各种矿物质元素,水质优良。裕民县土层较厚,红花种植区土壤为优质的壤土,含有植物所需的各类元素,素有“金土地”的美称。空气中富含负氧里子,被誉为“天然氧吧”,为发展红花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产品特性:裕民县红花品种具有籽实、花丝产量高、品质优、抗干旱、耐盐碱的突出优点。作为“裕民无刺红花”的原产地,独特的水土使该县内所产的红花籽中亚油酸、维生素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居世界之首。种植生产的红花籽实中,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达90%以上,其中:亚油酸含量可达83%(被誉为“亚油酸之王”),并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E含量1600毫克/公升),是名副其实的健康食用油。“裕民无刺红花”花丝鲜亮油润,品质优良,也是传统中药材红花中的上品。 推荐单位:裕民县农业局 裕民县红花协会 地域范围 裕民无刺红花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裕民县哈拉布拉乡、江格斯乡、新地乡、阿勒腾也木勒乡、国营牧场、吉也克乡等5乡1场53个行政村,东接托里县、西部、西南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北接塔城市。地理坐标为东经82°15′-83.30′,北纬45°24′-46.30′,海拔780--1200米,保护面积37333公顷,年产红花籽1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 外在感官特征:裕民无刺红花幼苗绿色。主茎叶片大,分支上叶片小,叶片淡绿色,椭圆形,较厚,叶缘无刺。株高80——100厘米,分枝高度35—4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6—9个,二次有效分枝7—10个。全株种球数10—30个,花红色。单株粒数400—440粒,籽粒白色,四棱卵圆形,有冠毛或无冠毛。 2)内在品质指标:裕民无刺红花籽实中,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其中亚油酸含量≥81%,棕榈酸≥4%,硬脂酸≥1.7%,油酸≥9.5%,亚麻酸≥0.07%。长期食用可以有效降低亚健康人群的“三高”,同时可以软化血管,这就是裕民无刺红花及红花油产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根本原因。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符合《无公害食品 可食用花卉》(NY 5316—2006)标准的安全要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