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勒泰地区 >> 布尔津县 >> 窝依莫克镇

窝依莫克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喀纳斯

喀纳斯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喀纳斯自然景观保护区位于布尔津西北部,我国阿尔泰山西北端的深山密林中,是阿勒泰风景旅游资源中的姣姣者,堪称“阿尔泰山旅游明珠”。该风景区是一个森林型综合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一块欧洲--西伯利亚泰加林“飞地”。  喀纳斯河为保护区内的主要河流,自东北向西南纵贯全区,注入布尔津河,由于冰川强烈剥蚀,由高山河流拓宽、加深形成的阿克库勒湖和喀纳斯湖,就像两面巨大的明镜,成串珠状镶嵌在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中心地带,它们属高山淡水湖泊。  喀纳斯湖状如弯月,南北长24千米,东西宽1.6~2.9千米,面积44.78平方千米,比著名的博格达天池整整大10倍,最大湖深188.5米,除中朝边境的白头山天池(最深312.7米)外,它是我国内陆最深的湖泊。  喀纳斯湖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峰顶银装素裹,森林密布、草场繁茂,山坡一片葱绿,湖面碧波荡漾,群山倒映湖中,使蓝天、白云、雪岭、青山与绿水浑然一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这里垂直带谱明显,山巅银光闪烁,现代冰川雄伟壮观,本区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整个阿尔泰山的74.46%和70.08%。山腰、山麓地带原始西伯利亚泰加林一片葱绿,绿草如茵,百花争艳。  喀纳斯湖会随着季候和天气的变化时时变换着自己的颜色:或湛蓝、或碧绿、或黛绿、或灰白……有时诸色兼备,浓淡相间,成了有名的变色湖。受强劲谷风的吹送,倒入喀纳斯湖的浮木,会逆水上漂,在湖的上游湖湾处聚堆成千米枯木长堤,蔚为喀纳斯湖的一大奇观。  喀纳斯为寒温带高寒山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7月的平均气温15.9℃,无霜期80~108天,年均降水量1065.4毫米,空气温凉,非常适宜于寒温带林木的生长。这里是我国寒温带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以挺拔的落叶松、塔形的云杉、苍劲的五针松、秀丽的冷杉以及婀娜多姿的欧洲山杨、疣枝桦等构成了植被的主体,全区森林覆盖北为19.4%,在林业用地中,森林更高达82%。经考查,喀纳斯已知的植物有83科298属798种,这里的新疆五针松、新疆冷杉、灌木柳,以及西伯利亚花楸、接骨木、鹿根、小叶桦、阿尔泰大黄鸡腿参等是中国仅有的分布区。生活在喀纳斯已知的兽类有39种,喀纳斯有昆虫22目63属224种,以各类花蝶最富旅游观赏价值。  喀纳斯不仅自然资源和生物物种丰富,而且旅游环境和人文资源也别具异彩。“喀纳斯”蒙古语就是美丽富庶、神秘莫测的意思。元代耶律楚材经此曾作计曰:“谁知西域逢佳景,始信东君不世情,圆沼方池三百所,澄澄春水一池平”。喀纳斯蓝天、白云、冰峰、雪岭、森林、草甸、河流与喀纳斯湖交相辉映,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既具有北国风光之雄浑,又具江南山水之娇秀,加之这里还有“云海佛光”“变色湖”“浮木长堤”“湖怪”等胜景、绝景!  

草原石人哈萨克民族文化园

草原石人哈萨克民族文化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草原石人哈萨克民族文化园位于布尔津县城至喀纳斯自然生态旅游区的97公里处路旁,距离喀纳斯机场10公里。文化园用地面积23.5公顷,计划总投资2800万元。目前已经完成6000平米停车场、2800余米木制栈道、住宿、购物与环境卫生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2013年7月园区已向社会开放试营业。  公司成立以来,立志发展并充分展示新疆哈萨克民族文化的品牌产业,力争在最短的时间、以最高的效率,打造新疆乃至全国民俗文化产业园的龙头代表性企业。文化园经过近两年的基础建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文化园在原有单纯展示草原石人的基础上,相继投资建设了字母碑、哈萨克人生礼仪、幸运之“髀石“、三角炉等18处景点。此外,除展示哈萨克民俗方面常见的民族歌舞、马术表演以外,特别设置了四间加工展示体验坊,专门展示哈萨克族传统奶制品、刺绣、手工艺品(陶瓷)、传统生活用品、毡房内饰加工等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产品。  草原石人哈萨克民族文化园弥补了喀纳斯大景区乃至整个阿勒泰地区旅游项目中未展现出的民族文化风情旅游,是国内外游客了解和体验当地哈萨克传统民俗风情的良好场所,也是阿勒泰千里旅游画廊的重要节点和亮点。好的自然景观因为有了好的人文景观的配合,其文化蕴涵与审美魅力才更为丰富、更为深刻、更有吸引力。  同时项目设施的完善,增加了贾登峪接待中心的接待能力,缓解了喀纳斯风景旅游区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喀纳斯区域旅游业的稳定发展.为富余劳动力和下岗人员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文化园周边乡村牧区的就业压力,目前景区员工71人,处其中85%来自当地牧民。  旅游产业是劳动密集型项目,最大限度的增加当地的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带动相关产业如建筑业、服务业、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发展。  

五彩滩

五彩滩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五彩滩景区位于布尔津县境内前往哈巴河县方向20公里处,地处额尔齐斯河北岸。面积为六平方公里。  2004年,香港山月实业有限公司与布尔津县人民政府签约,由该公司投资2000万元开发五彩滩旅游风景区,主要内容包括雅丹地貌、额尔齐斯河周边生态环境建设等,目前已建设完成了景区围栏、大型停车场、景区最佳观景台、观景塔、风光亭、木栈道、水电设施、星级独立卫生间、工艺品展示厅、景区餐厅等基础设施。  从停车场步行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三只大尾羊的雕像,因为阿勒泰地区为畜牧业产区,喻意三羊开泰,国泰民安。大门的左侧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佛山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叶其青为景区提字。  通过大门走在景区的五彩大道上,左侧是星级卫生间,右侧是工艺品展示厅,展示五彩滩风光为内容的金石画及旅游纪念品。展示厅连接景区的餐厅,可容纳百人,为游客提供用餐及休闲。  硅化木展区,硅化木也被称做木化石,数亿年前的树木因种种原因被埋藏地下,在地层中树木的周围发生的化学反应,木质成分被替换,但保留了树木的形状,经过石化作用形成了木化石。  硅化木展区左侧是天外来客---“陨石”,根据陨石本身所含有化学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三种,铁陨石、石铁陨石及最常见的石陨石,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比较少见的石铁陨石,用硬物敲击可以发出金属声响,它还有一个很美好的名子叫“走运石”,围着它走一圈喻意着今年都会走运。  景区设有七个观景台,分别为“云龙台、寿山台、丹霞台、观日台、紫光台、观河台”可以将五彩滩美景尽收眼底。  五彩滩地貌非常特殊,戈壁荒漠,怪石嶙峋.长期干燥,盛行大风,使原来平坦的地貌变异出许多陡峭的土丘和宽浅的沟槽,这种奇异的地貌在地质学上被称为“雅丹地貌”。维吾尔语意为“险峻的土丘”,雅丹地貌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是湖泊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吹蚀和流水的侵蚀。  有关资料记载,五彩滩远古时代是湖泊,地貌变迁后,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以及雨水冲刷,形成一座座小山丘。亿万年来,由于地壳的运动,在这里形成极厚的煤层,后几经沧桑,覆盖地表的沙石被风雨剥蚀,使煤层暴露,在雷电和阳光的作用下燃烧殆尽,就形成了这光怪陆离的自然景观。由于岩层间抗风化能力的强弱程度不一,形成了参差不齐的轮廓,岩层由红色、土黄色、紫色、褐色、灰色和浅绿色砂岩、泥岩及砂砾岩组成。岩石色泽各异,五彩缤纷,故称作“五彩滩”,状如古堡、怪兽、峰丛等奇特造型的风蚀地形,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落日的余晖渲染着五彩滩,雅丹地貌霎时色彩斑斓,可为大自然的杰作,故五彩滩也成为同类地貌的典型代表。  五彩滩景区依偎在额尔齐斯河河畔,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全长近三千公里,在我国境内五百多公里,河谷宽广,水产丰富,是新疆第二大河流。在额尔齐斯河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座雄跨两岸的吊桥“阿克吐别克钢索桥”它是哈萨克牧民转移牧场的重要通道。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有许多获奖作品都在此诞生。大家可以看到河的对岸是郁郁葱葱的河谷次生林,素有“杨树基因库”之称,对水源涵养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绿洲稳定的根本保证。  五彩滩的奇特景观被形象的概括为“一河隔两岸,胜似两重天”。南岸有绿洲、沙漠,北岸是悬崖地形,山势起伏,颜色多变,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得地貌神奇,色彩艳丽,五彩滩因而得名。  地址:布尔津县布哈公路  电话:0906-6325170五彩滩

阿山鹿王文化苑

阿山鹿王文化苑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阿山鹿王文化苑原是阿勒泰地区唯一一家集野鹿驯养、观赏,鹿产品加工等为一体的私营企业,目前已经建成占地100亩的旅游观光景区。景区内设置了阿山马鹿观赏区、鹿文化博物馆、哈萨克毡房、民族歌舞表演等,成为特色鲜明的新景点。  阿山鹿王文化苑总用地面积100亩,累计投资3000万元,是集阿山野生马鹿驯养、繁殖、鹿产品研发、加工、生产、销售、旅游观光、餐饮、住宿、娱乐、养生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阿勒泰地区唯一一家生产鹿产品的公司。  文化苑参观游览项目包括阿山马鹿参观;阿山鹿文化、鹿产品加工及展示区(博物馆);鲁道夫观光车雕塑;百变圣诞老人雕塑;陨石展示区;哈萨克民俗项目:草原石人、哈萨克部落首领大毡房、哈萨克族传统迎客大茶壶、恰秀台、姑娘追雕塑、牧民大型转场雕塑;露天文化广场:篝火台,哈萨克民俗歌舞表演等。    信息来源:布尔津县哈台村  信息来源:布尔津县哈台村

中俄老码头风情街

中俄老码头风情街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布尔津中俄老码头风情街即布尔津河堤夜市,是极具俄罗斯风情的美食一条街。这条风情街原本是当地政府在额尔齐斯河边建造和推出的一个当地特产街,但由于很多游客更喜欢在夜晚的江边吃烧烤、喝啤酒,于是江边的烧烤摊越发多了起来,就成了很多游客来这里的必游之地。  如今的夜市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条异域文化浓郁的特色街区,统一的建筑,规范化的管理,物美价廉的地道美食,几乎来到布尔津的游客都会慕名而来,也成为当地旅游一大独特亮点。  景点分布:  中俄老码头风情街位于县城额尔齐斯河边,以冷水鱼、俄罗斯老太太吉娜的“格瓦斯”和酸奶为三大特色,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烧烤美食。街内特色的文化雕塑、建筑等等也增加了用餐情调。

喀纳斯湖

喀纳斯湖为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基地。   喀纳斯自然景观保护区位于布尔津西北部,我国阿尔泰山西北端的深山密林中,是阿勒泰风景旅游资源中的姣姣者,堪称“阿尔泰山旅游明珠”。该风景区是一个森林型综合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一块欧洲--西伯利亚泰加林“飞地”。    喀纳斯河为保护区内的主要河流,自东北向西南纵贯全区,注入布尔津河,由于冰川强烈剥蚀,由高山河流拓宽、加深形成的阿克库勒湖和喀纳斯湖,就像两面巨大的明镜,成串珠状镶嵌在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中心地带,它们属高山淡水湖泊。       喀纳斯湖状如弯月,南北长24千米,东西宽1.6~2.9千米,面积44.78平方千米,比著名的博格达天池整整大10倍,最大湖深188.5米,除中朝边境的白头山天池(最深312.7米)外,它是我国内陆最深的湖泊。    喀纳斯湖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峰顶银装素裹,森林密布、草场繁茂,山坡一片葱绿,湖面碧波荡漾,群山倒映湖中,使蓝天、白云、雪岭、青山与绿水浑然一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这里垂直带谱明显,山巅银光闪烁,现代冰川雄伟壮观,本区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整个阿尔泰山的74.46%和70.08%。山腰、山麓地带原始西伯利亚泰加林一片葱绿,绿草如茵,百花争艳。    喀纳斯湖会随着季候和天气的变化时时变换着自己的颜色:或湛蓝、或碧绿、或黛绿、或灰白……有时诸色兼备,浓淡相间,成了有名的变色湖。受强劲谷风的吹送,倒入喀纳斯湖的浮木,会逆水上漂,在湖的上游湖湾处聚堆成千米枯木长堤,蔚为喀纳斯湖的一大奇观。    喀纳斯为寒温带高寒山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7月的平均气温15.9℃,无霜期80~108天,年均降水量1065.4毫米,空气温凉,非常适宜于寒温带林木的生长。这里是我国寒温带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以挺拔的落叶松、塔形的云杉、苍劲的五针松、秀丽的冷杉以及婀娜多姿的欧洲山杨、疣枝桦等构成了植被的主体,全区森林覆盖北为19.4%,在林业用地中,森林更高达82%。经考查,喀纳斯已知的植物有83科298属798种,这里的新疆五针松、新疆冷杉、灌木柳,以及西伯利亚花楸、接骨木、鹿根、小叶桦、阿尔泰大黄鸡腿参等是中国仅有的分布区。 生活在喀纳斯已知的兽类有39种,喀纳斯有昆虫22目63属224种,以各类花蝶最富旅游观赏价值。    喀纳斯不仅自然资源和生物物种丰富,而且旅游环境和人文资源也别具异彩。“喀纳斯”蒙古语就是美丽富庶、神秘莫测的意思。元代耶律楚材经此曾作计曰:“谁知西域逢佳景,始信东君不世情,圆沼方池三百所,澄澄春水一池平”。喀纳斯蓝天、白云、冰峰、雪岭、森林、草甸、河流与喀纳斯湖交相辉映,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既具有北国风光之雄浑,又具江南山水之娇秀,加之这里还有“云海佛光”“变色湖”“浮木长堤”“湖怪”等胜景、绝景,怎能不称是西域之佳景、仙景?! 喀纳斯湖

布尔津县博物馆

布尔津县博物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布尔津县博物馆占地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馆藏文物达400余件,其中,有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胡安德克皮大衣等国家级文物18件,整个展厅分古代文物、岩画、石人、哈萨克风情、图瓦人风情、生态标本和布尔津发展历程图片陈列等部分。 布尔津县博物馆是目前全疆乃至全国首家上乘的县级博物馆,作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青少年、军人、社区居民和老年人实行免费开放,自开放以来,已接待过各地游客和参观者达4万多人。  基本陈列编辑  《草原游牧人》主要展示各类石器、陶器、青铜器和各时期的草原石人、鹿石和岩画等一批珍贵文物,反映布尔津的历史发展进程。  《草原马背民族》通过展示本县主体民族哈萨克族的民俗文物,系统反映了哈萨克族古老的生产生活、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等生产生活特色。  《云间部落——图瓦人》图瓦人是蒙古族一支古老的分支,在我国境内仅存于布尔津县禾木喀纳斯一带,人口不足两千人,至今依然保持着完整的游牧、狩猎的传统生活方式。该陈列通过展览反映图瓦人历史、社会发展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民俗文物,真实地反映了图瓦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古朴的民俗风情。[2]   馆藏文物编辑  胡安德克皮大衣清代官服。大衣的主人胡安德克是哈萨克族克列部落首领,也是勇猛的武士。大衣选用7张优质的鹿皮,采用哈萨克族传统的梳皮工艺加工。  乌梁海左翼扎萨克之印此印造于公元1918年(民国七年),为北洋政府颁发给乌梁海蒙古部落的官印之一。印为鎏银,印文为汉文与蒙文合璧,汉文篆书“乌梁海左翼左旗扎萨克之印”12字。  草原石人主要指墓地石人,是典型的山地草原居民遗存。石人的内在含义表现了对祖先崇拜的观念,也具有祈求祖先保护的意义。[2]   特色活动编辑  百日文化活动节目每年举办两次,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使各族群众在娱乐的同时,增强文物保护意识。[2]   参观信息编辑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友谊峰北路  开放时间:淡季11:00~13:00,16:30~19:00  旺季10:00~14:00,15:30~24:00  闭 馆 日:星期一  邮编:836600

禾木草原

  禾木草原位于喀纳斯河与禾木河交汇处的山间断陷盆地中,海拔1124~2300m。盆地周围山体宽厚,顶部呈浑圆状,河流多切割为峡谷,地形复杂,禾木河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其间,将草原分割为两半,山地阴坡森林茂密,苍翠欲滴,马鹿、旱獭、雪鸡栖息其间;而阴坡绿草满坡,繁花似锦,芳香四溢,蜜蜂在采花酿蜜,牛羊满山遍野觅食撒欢,一派迷人的广袤草原景色。  禾木乡是中国西部最北端的乡。禾木村是由保持着最完整民族传统的图瓦人集中生活居住地、是著名的图瓦人村庄之一,也是仅存的3个图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中最远和最大的村庄,总面积3040平方公里,全乡现有1800余人,其中蒙古族图瓦人有1400多人,以蒙古族图瓦人和哈萨克族为主,他们的木屋散布在山地草原上。  禾木草原年降水量达600mm,植被以禾本科与杂草类为主,主要种类有羊茅、毛莫、珠芽寥、苔草及禾草等,生长期5月-9月,草高20-50cm,覆盖度90%以上,是附近地区主要的夏牧场和冬牧场。  禾木自然、原始的山野风光,风景独特优美,禾木河自东北向西南流淌,原始落村与大草原和谐自然的融为一体。来到禾木村,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就是那一栋栋的小木屋和成群结队的牧群,与雪峰、森林、草地、蓝天白云构成了独特的自然与文化景观。这些小木屋已成为图瓦人的标志,小木屋基本有大半截埋在土里,以抵挡这里将近半年的大雪封山期的严寒,特别的原始古朴,并带有游牧民族的传统特征。房顶一般用木板钉成人字型雨棚,房体用直径三四十公分的单层原木堆成,既保暖又防潮。  喀纳斯区域最美的秋色在禾木,层林尽染,绚丽多彩,是一处典型的原始自然生态风光。在禾木村周围的小山坡上可俯视禾木村以及禾木河的全景,远观日出、雪峰与涓涓溪流,近览图瓦人家,是拍摄日出、晨雾、木屋、禾木河的绝佳取景地。  禾本地区目前圈养马鹿30余头,年产鹿茸百余公斤。另外这里还出产一种无与伦比的名贵白色蜂蜜,而丰富的冬虫夏草和柴胡也是名贵中药材资源,药用价值极高。   

阿尔泰山

  导 游 阿尔泰山脉为西北至东南走向,西起西西伯利亚,经阿勒泰地区,东至蒙古,绵延2000公里左右。介 绍 阿尔泰山处于湿润的西风气流迎风面,西南的湿冷气流带来了丰沛的雨雪。雪水顺坡南流,汇成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两大水系,滋润了千里草场,成为新疆畜牧业的重要基地。   阿尔泰山有冰川四百二十条,总面积293平方公里,海拔四千公尺以上的峰岭全年冰封,山下却繁花似锦,植被、土壤的垂直分布非常明显。阿尔泰山西麓生长着茂盛的温带落叶针叶林,主要是西伯利亚落叶松,伴生西伯利亚云杉、白桦等,不少珍禽异兽出没其中,著名的喀纳斯、布尔根、卡拉麦里山、福海、金塔斯等众多的自然保护区隐身其间,神秘莫测。   在这座山脉峻峭伟岸的岩石上,有2000-3000余年前的古代游牧民族留下的岩画。从吉木乃县、哈巴河县直到阿勒泰地区最东部的青河县,每处山上几乎都有岩画。这片山脉因此被称为“阿勒泰山千里岩画长廊”。   阿尔泰山岩画是由一代代游牧民族不断补充而成的艺术巨作,分为岩刻和彩绘两种。内容多为狩猎,放牧、舞蹈、宗教活动及家畜和野生动物形象。岩画分布较为集中且交通也方便的有位于阿勒泰市西南约25公里切木尔切克乡的“玉依塔斯”岩画群,这里有一幅岩画长15.6米,高2米,为目前阿尔泰山我国境内中最大的一幅;另外,位于阿勒泰市正南约30余公里汗德尕特蒙古民族乡的雀尔海和多拉特沟岩画也十分出色,内容多为狩猎、征战、舞蹈、放牧及虎、狼、狗、牛、马、驼、鹿等动物形象。    新疆阿勒泰

观鱼亭

  导 游 这里是俯瞰喀那斯湖全景的最佳位置,登观鱼亭还是成为来到喀纳斯的游人必做的一件事。去观鱼亭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是乘汽车从山后绕行到山腰;另一条是从湖出水口山前专为爬山者铺设的石阶盘旋步行而上。     看 点 其一可鸟瞰喀纳斯湖,四分之三的湖面尽收眼底。其二可观览湖周层峦叠嶂、翠峰倒影、云起波涛的秀丽山色;其三举目北望,从南向北蜿蜒而上的喀纳斯湖水被群山阻挡,山峦之中可清楚地看到阿尔泰山的最高峰——友谊峰(4374米)。  介 绍 观鱼亭位于哈纳斯湖西岸骆驼峰顶上,海拔2030米,距湖面高差为600米。观鱼亭的修建是为了能居高临下地观察湖中的“湖怪”,即俗称的大红鱼,虽然能看到大红鱼的人寥寥无几,但这里是俯瞰喀那斯湖全景的最佳角度,泛着银光的雪山、苍翠的森林、碧绿的湖水尽收眼底,因此登观鱼亭还是成为来到喀纳斯的游人必做的一件事。        新疆禾木-喀纳斯

阿克库勒湖

  阿克库勒湖(又名白湖)    阿克库勒湖地处别迪尔套山西坡高山带,湖呈“Y”型,长6600米,宽度不等,最宽处1900米,面积8.5平方公里。湖水呈乳白半透明状,外观湖水呈白色,有点混浊,其成因是上游冰川中的内碛和表碛岩块,经冰川运动,被挤压、研磨成白色的白色粉末带入河流,进入湖泊,使湖水呈白色,故哈萨克语称之为阿克库勒――意为“白色湖”。阿克库勒湖    阿克库勒湖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独特而奇异的景观。湖区气象万千,一年四季,天气变化无常,半边晴来半边雨,时儿晴空万里,时儿雨雪交加;登上湖北岸的果戈习盖达坂,俯视阿克库勒湖,好似镶嵌在冰雪林之中的一颗宝石;湖面宽阔淡雅,湖水深沉,生长的有小白鱼,湖中可划船垂钓。四周群峰,倒映湖中,五彩缤纷,别具风韵,此情此景,有脱离尘世之感。  阿克库勒湖位于禾木喀纳斯蒙古族乡境内,西南距布尔津县城197公里,位于喀纳斯湖村东北54公里,有便道相通,海拔1954米。

禾木村

  介 绍 禾木村是图瓦人的集中生活居住地,是仅存的3个图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中最远和最大的村庄,总面积3040平方公里。这里的房子全是原木搭成的,充满了原始的味道。禾木村最出名的就是万山红遍的醉人秋色,炊烟在秋色中冉冉升起,形成一条梦幻般的烟雾带,胜似仙境。在禾木村子周围的小山坡上可以俯视禾木村以及禾木河的全景:空谷幽灵、小桥流水、牧马人在从林间扬尘而过……门 票/开 放 时 间 60元,区间车120元(只能坐2次,不能无限次乘坐) 如果是骑马的话,可以不用购买区间车票。若回程想坐区间车的话,需60元         新疆禾木-喀纳斯

贾登峪

  介 绍 “贾登峪”蒙古语意为“贾登的房子”。为布尔津县封山育林的示范基地,目前有苗圃80多亩,主要育有云杉、西伯利亚落叶松、雪岭云杉、樟子松等幼苗。因属高寒区,植物的生长期漫长,生长8年的云杉幼苗也只有40~50厘米高,云杉的育苗期一般需7~8年,落叶松也至少需4年的时间,生长了14年的樟子松才只有80厘米左右,树苗主要是用来恢复当地的森林植被。目前,国家已经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阿尔泰山全面禁止采伐林木,对每年的季节性清林,也采取了“伐一补十”的措施。   贾登峪是喀纳斯的门户,是通往喀纳斯湖景区的交通关口,目前已建设成为喀纳斯旅游接待和管理的大本营,海拔1600米。    新疆禾木-喀纳斯

阿合贡盖提草原

  阿合贡盖提草原游牧文化园    阿合贡盖提草原位于布尔津县城至喀纳斯风景旅游区96公里处路旁,是布尔津县也格孜托别克乡春秋牧场。此处四面环山,地势平坦,植被丰富,为中心带盆地。“阿合贡盖提”为蒙古语,词义为“阳光普照的地方”,它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与该地自然淳朴的民俗风情、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吸引着过往的游客。阿合贡盖提草原    阿合贡盖提草原游牧文化园是喀纳斯沿线景点之一。该文化园是一个集草原游牧文化、哈萨克民俗为一体的文化乐园。它集中展现了一个北方马背民族的民俗民风,浓缩了草原文化内涵,游客通过观赏民族歌舞,品尝风味食品,参与娱乐活动,参观文物古迹,参加民族体育活动,使游客在欣赏秀美草原风景的同时,充分领略浓厚哈萨克民族风情,体会深厚的草原文化底蕴。

喀纳斯河

  导 游 如音乐般张弛有致的节奏使这里成为漂流的最佳河段。漂流的费用200元。介 绍 喀纳斯河是布尔津河的主要支流,河的上源就是喀纳斯湖。湖水倾泻而下,在山谷中蜿蜒,形成了卧龙湾、月亮湾等秀丽绝伦的水湾河滩。喀纳斯湖南端出水口以下到鸭泽湖的河段巨石密布,水流湍急,浪花四溅;鸭泽湖到卧龙湾河段,则河面宽阔,水流缓慢,河滩上绿草如茵,两岸林木葱郁。 

喀纳斯图瓦村

   图瓦村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湖南岸2~3公里处的喀纳斯河谷地带,周围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是从布尔津县前往喀纳斯湖旅游的必经之路,海拔1390米。   喀纳斯图瓦村居民是自称蒙古族的图瓦人,他们的祖先是500年以前从西伯利亚迁移而来,与现在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图瓦人属同一民族。图瓦人的房屋皆用原木筑砌而成,下为方体,上为尖顶结构,游牧时仍住蒙古包。     新疆禾木-喀纳斯

哈纳斯黄豆

  布尔津县农业生产的历史很久,大豆产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是布尔津县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哈纳斯黄豆种植面积占全疆大豆面积种植的。布尔津县哈纳斯黄豆种植区域富含氮、磷、钾、铁、镁和钙等丰富营养,含石灰和盐分含量较低,有机值中的胡敏酸含量较高,含有的大豆生长的元素比例均衡,被全疆公认为是做豆腐的首先品种,每年产品供不应求。 经过多年的种植与改良,形成了本地独有的大豆品种,被自治区审定为“阿豆一号”、“阿豆二号”和“阿豆三号”,平均单产210/亩公斤以上,达到全国大面积种植平均单产的最高水平,种植亩产高于全国大豆产量。种植区域“新疆农科院豆类示范基地”、“新疆布尔津豆类试验站”,是自治区重点大豆生产县,引资建成了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的县中良大豆深加工企业,形成了公司加基地加农户产业链。   地域范围   布尔津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哈纳斯黄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布尔津县杜来提乡、冲乎尔镇、窝依莫克乡、也格孜托别乡、阔斯特克乡现辖行政区内的沙土地。东邻阿勒泰市,西接哈巴河县,南毗吉木乃县,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接壤,地理坐标位于北纬47°22′-49°11′、东径86°25′-88°06′之间。哈纳斯黄豆面积10000公顷,年产量达3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哈纳斯黄豆籽粒饱满均匀,粒椭圆型,直径均约4-8毫米,呈淡黄色,有光泽,脐淡黄色,与种皮颜色接近,百粒重18-20克,手感较硬,豆堆可散发出清新香味。 (2)内在品质指标:脂肪含量在10%——14%、蛋白质含量在32%-38%、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如含铜(mg/kg)14—19、铁(mg/kg)100—150、锰(mg/kg)20—26、锌(mg/kg)30—37、钙0.18%—0.5%;含有多种脂肪酸,如:棕榈酸含量8%—13%、硬脂酸含量3.5%—7%、油酸含量20%—24%、亚油酸含量49%—55%、亚麻酸6%—9%;氨基酸种类齐全。 (3)安全要求:符合《无公害食品 豆类》(NY5078-2005)标准的安全要求。

喀纳斯蜜瓜

  “喀纳斯”蒙古语,意为“峡谷中的湖”。喀纳斯蜜瓜产区位于布尔津县,在国内外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布尔津县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条件良好,地理位置优越,种瓜历史悠久,生产的蜜瓜比其他地方种植的蜜瓜糖度高出7度左右,成为阿勒泰地区著名的特色农产品,被誉为“阿山一绝”。 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土壤资源以及优质的地下水,为甜瓜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种植出的甜瓜口感清爽脆甜,食用品质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是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   布尔津县窝依莫克乡依托喀纳斯旅游沿线的地理优势,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通过组建喀纳斯蜜瓜销售协会,及时注册“喀纳斯蜜瓜”商标,生产的喀纳斯蜜瓜具有糖分高、口感好、汁液醇密等特点,被誉为“阿山一绝”。   喀纳斯蜜瓜系布尔津县特产,因肉质细软汁液醇蜜而得“蜜瓜”之名。产地位于布尔津县至喀纳斯旅游沿线,窝依莫克乡托库木特村绿色无公害瓜菜示范基地,土质肥沃光照充足,引施喀纳斯天然湖水和绿色农家肥。入口香甜,回味无穷,被誉为“阿山一绝”。   地域范围   喀纳斯蜜瓜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布尔津县杜来提乡、窝依莫克乡2乡5村。地理坐标位于:北纬47°22′-49°11′、东径86°25′-88°06′之间,东邻阿勒泰市,西接哈巴河县,南毗邻吉木乃县,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保护面积为100公顷,年产量0.3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喀纳斯蜜瓜外形呈椭圆,果皮青色或黄色,有凹凸不平的网纹,这些网纹就像是永远走不完的迷宫,切开瓜后可见瓤沙和金黄色果肉,果肉细腻、细脆爽口。 (2)内在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是14%—19%,还原VC每100g含6mg——10mg,总酸/㎏含12g—17g。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符合 NY5109-2005 《无公害食品 西甜瓜类》标准的要求。

禾木蜂蜜

  禾木高加索蜂蜜:蜂蜜是人类最为熟悉的蜂产品,其由蜜蜂从植物花朵中采集花蜜回巢辛勤酿造而成。其色香味质因采集的花卉、季节以及地区不同而各具特色。主要含有60多种人体所需的无机物和有机物、葡萄糖、果糖、酶值、蛋白质以及18种氨基酸。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蜂蜜甘平无毒,主益气补中,久服轻身延年。”本草纲目记载:“蜂蜜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蜂蜜甜味可口营养丰富常服脸色红润、解除疲劳、滋阴壮阳、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内服可治疗心、肝、脾、肾、肺、肠等器官疾病。外用可治疗烫伤、冻伤以及滋润皮肤。禾木河高加索蜂蜜据说是白俄贵族从俄国带来了种植、养殖技术,还带来了现在看来平常的养蜂技术和蜂群。禾木河的猎人们在给他们打工时,也多少接触了一些养蜂技术。1959年中苏交恶,在禾木河一带避难的白俄贵族,也就纷纷远走,选择了澳大利亚等国家作为他们新的流浪地。最后走得一个不剩。白俄贵族走了,他们带来的高加索黑蜂却留了下来,留给了禾木河人。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对哮喘、支气管炎有明显的作用。   地域范围   禾木蜂蜜农产品地理标志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津县城北部160公里,东连蒙古国,南至布尔津县窝依莫克乡,西接哈巴河县,北邻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禾木乡禾木村和禾木乡哈纳斯村。地理坐标为东经86°25ˊ—88°06ˊ,北纬 47 °22ˊ—49 °11 ˊ。平均海拔1300-1400米,保护总面积为30.4万公顷,年产量0.108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布尔津县禾木蜂蜜常温下为澄清透明,粘稠或半粘稠,流动性良好的液体或结晶体。根据采集的蜜源植物不同及季节而呈现出水白色至深琥珀色的不同颜色,因为蜜源植物的品种不同,蜂蜜具有不同的特殊芳香。其蜜花香纯正、清香宜人,口感绵甜。 (2)内在品质指标:果糖葡萄糖(g/100 g)60-67,蔗糖(g/100 g)≤1-2%,水分≤20-25%。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符合NY 5134—2002《无公害食品 蜂蜜》标准的要求。

阿勒泰马鹿

  阿勒泰马鹿是大型野生马鹿,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成年公鹿体重260-285 公斤,体高150-170厘米;成年母鹿体重200-240公斤,体高130-150厘米。平均鲜茸单产4.9公斤。主要分布在哈巴河、布尔津、阿勒泰等县市,存栏2600只,年产鹿茸6吨。

窝依莫克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窝依莫克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