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石河子市 >> 老街街道

老街街道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周恩来总理纪念碑

周恩来总理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周恩来总理纪念碑座落在石河子市北郊,距市中心3公里。纪念碑南侧是-总理纪念厅,北侧是纪念馆。纪念碑正面刻有“敬爱的-总理永垂不朽”十二个金字,南侧碑文是1965年周总理视察兵团题词,北侧碑文是周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摘录,背面是建碑志文。统观纪念碑,挺拔高耸,造型凝重,风格淳朴雄浑,碑前的花卉和松柏,给人以温和严肃之感。  1965年7月5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来石河子视察工作,接见了上海支边青年代表。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与世长辞,为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总场党委决定,建筑纪念碑。碑址造在当年周总理接见上海支边青年代表时所在的地方。周总理享年78岁,所以碑身筑7.8米,周总理来此视察时67岁,所以碑文位高6.7米。后又增建了-总理纪念厅,将原展厅扩建为周恩来总理纪念馆。    新疆石河子  周恩来 (1898~1976)  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1949~1976)。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 详细++  周恩来 (1898~1976)  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1949~1976)。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 详细++

沙漠公园

  驼铃梦坡沙漠公园位于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是一片原始、粗犷、一望无垠的沙漠世界,又是一座天然的荒漠植物园,葱绿的梭梭、茂密的胡杨、沁人心脾的沙枣、飘逸羽叶的三芒草,以丑为美的猪毛菜、富有药用价值的大黄、大芸黄芪,“叮铛”作声的铃铛刺、形似鹿角的苍劲梧桐,还有血红的红柳,组成了一幅色、味、声、相并茂的大自然景观。  24科89属149种沙生植物以顽强的生命力在这里生生不息。葱绿的梭梭、茂密的胡杨、沁人心脾的沙枣、飘逸羽叶的三芒草、叮当作响的铃铛刺、形似鹿角的梧桐,血色夺目的红柳,共同组成了一幅色、味、声、像并茂的大自然奇观。此外,这里还活跃着一大批一类保护动物,有野猪、黄羊、狼、狐狸、跳鼠、娃娃头蛇等上百种。  在沙漠公园,游人可以爬沙丘,涉沙海,进行徒步探险;也可以借助“沙漠之舟”,一边听着悦耳的驼铃,一边饱赏大漠风光。这里还开辟了滑沙、打靶、观沙漠日出日落、篝火晚会等活动项目,令沙漠之旅丰富多彩,余味无穷。  地址:新疆石河子市150团境内,市区以北110公里处  类型:城市公园沙漠戈壁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军垦博物馆

军垦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科普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的前身是1988筹建的石河子军垦博物馆,1995年开馆至今,已接待中外游客30万人次以上,是全国第一家反映军垦历史的博物馆。  1995年9月至2004年10月,馆址设在原二十二兵团领导创业旧址内,陈展面积仅168平方米。  2004年在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的基础上,将石河子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军垦第一楼”改扩建成为“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于2004年10月1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开馆并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展馆特色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总建筑面积9703平方米,目前展出的物品有5000多件,其中有29件属国家一级革命文物。采用声、光、电效果,再现进疆人民解放军向荒原开战的大型半景画,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她是展示军垦历史,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2005年被评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改扩建的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陈列面积3100平方米,集展览、会议、办公为一体,功能齐全。它是全国唯一的一座以新中国新疆屯垦戍边史为主要陈列内容的博物馆。  主要宗旨是大力弘扬新疆兵团几代军垦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展馆内容    军垦序曲;屯垦戍边、艰苦创业;荒原巨变、千秋伟业;奋起二次创业,再造兵团辉煌;亲切关怀;  博物馆景观(18张)前进中的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屯垦戍边七大部分。共展出实物800余件,图片300余幅。作为全国唯一的军垦博物馆,同时是军垦精神、军垦文化的展现和缩影。

西域军垦

  西域军垦位于石河子境内的玛纳斯河西岸的红山北麓,这里原是五十年代垦荒连队的驻地,保存着当年垦荒时的地窝子群、干打垒伙房、蓄水涝坝等军垦遗迹,还有木轮牛车、木犁、石磨等垦荒工具和生活用品,2002年-2003年,农八师152团投资300多万元,在当年垦荒连队驻地原址上建造了由军垦第一犁型彩门、军垦地窝子、军垦打麦场、打靶场、滑雪场、合作社等集餐饮、住宿、游憩、休闲、度假、游览、教育为一体的参与性较强的旅游景点。

石河子观音山

  石河子观音山北距石河子市约70公里,属农八师151团紫泥泉种羊场,这里曾因培育出著名的“中国美利奴军垦型”良种羊而闻名,在这里还有一位中科院的院士,这片草原是山地森林带和山地草甸草原带的交错区,南有天山伊连哈比尕尔山,其脚下有壮丽的玛纳斯河峡谷,海拔1500-2400米,每逢初春,葱翠的高山碱草和起伏的红山构造红绿相间,色彩斑斓,这里是攀岩登山者和驴友们的乐园。

石河子南山风景区

  石河子南山风景区位于石河子南约80公里处,其山势险峻,幽谷纵横,千峰竟秀,树木参天,是石河子的旅游胜地。  石河子南山风景区内还有野生中药材如当归、地黄、贝母等百余种,野生动物有天山马鹿、北山羊、棕熊、野猪、旱獭、雪鸡、金雕、雪豹等数十种,“天山千里雪,佳景在石河”,南山风景区,是说不完道不尽的神话世界,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  

玛河大峡谷

  玛河大峡谷是玛纳斯河的上游地带。玛河大峡谷蜿蜒曲折,谷两边山坡险陡,清绿的河水在谷地汩汩流淌,连绵数十公里的峡谷四周是尚绿的芨芨草,红色,灰色,黄色的山谷,宽广的河床,丰富而色彩颜色迥异的各种植被,水面上漂浮着草叶,与水塘边的黄山、低峡形成了一丝有生命的迹象。

石河子人民公园

  石河子市人民公园座落在北三路与西一路交叉的西南角,占地面积1500余亩,50年代中期便开始了建设,内辟林业区和游览区,公园的南面为林业区,一片葱郁,名贵的樟子松、红皮云杉、杜松等几十种树,在这里安家落户几百种树木竟秀生长,占公园面积三分之二的是游览区。

游憩广场

  游憩广场位于石河子市中心,石河子军垦第一楼正南方,是一个杂花生树,滴翠泼彩的秀丽广场。广场北入口处,有三个荷兰菊篱环绕的草坪,每个草坪中,有九棵碧绿苍翠的红皮云杉,组成一朵绿色的梅花。草坪旁高擎蓝天的银色高杆灯,给广场之夜平添几分辉煌。  步入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喷银吐玉,欢腾雀跃的喷泉。喷泉位于东西南北轴线的交点上,是广场最诱人的景观。喷泉泉面呈六瓣花型,泉中有106个喷头,最中间的一组分三个层次,最高层次喷水近20米,水柱雄豪,颇为壮观;周围作为衬景的小喷泉,所喷水柱形态各异,和主体喷泉的雄豪相映衬,别有一番情趣。  广场南侧,高高地矗立着“-将军铜像”,依稀可见当年-将军走马踏勘、憧憬新城的风采。广场东西两侧有两组群雕,东侧是“边塞新乐章群雕”,西侧是“军垦第一犁群雕”,和“-将军铜像”呈品字型呼应,共同构成军垦新城的独特城雕。围绕着这些雕像,错落交织着大大小小30多个树坛和花坛,浓溶相宜、彩色纷呈,使人留连忘返。   

军垦第一犁

  “军垦第一犁”的雕像位于石河子游憩广场内,与左边的“边塞新乐章”群雕,正中的“-将军雕塑”呈品字分布,在绿树花丛中格外引人。  “军垦第一犁”由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张玉礼、杨美应所作,为锻铜,长7米,高2.7米,基座为灰色大理石,其长9米,高1.4米。作者力图通过艺术作品唤起人们对创业年代的回忆,其基调深沉凝重。三个裸露着身体、奋力拉犁的垦荒战士是老军垦们十分熟悉并深感亲切的形象——简朴的军装、原始的劳动工具、凝重的步态,交代了当年极其艰苦的创业条件。作者用粗犷、深厚的夸张手法讴歌人与大自然搏斗的顽强性和坚韧性。  “军垦第一犁”落成于1985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前夕,原名“先辈”,由石河子人民政府出资主建。此地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西城蟠桃园

  介 绍 有着“蟠桃之乡”美称的蟠桃园座落在距石河子15公里的一四三团团部,位于乌伊公路南,石南公路西。   蟠桃园最初建于1956年,是由分配到该团的兵团农学院毕业生筹建。他们从玛纳斯引进第一批树种,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成为北疆最早最大的国营桃树基地,每年收果110万公斤,供北疆地区所需。“文革”期间,桃园惨遭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些有经验的果农成了第一批种桃专业户,果园日臻繁荣。   如今,一四三团二营蟠桃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近400亩园子分片由果农承包。他们不断培育良种,科学管理,合理疏花疏枝,使这里的蟠桃颜色鲜艳、酸甜适度、肉质绵软、酥脆可口、独具风味。夏末秋初,步入桃园,犹如置身于仙境一般。    新疆石河子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石河子北湖公园

石河子北湖公园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这里建起了长廊、亭台、水上码头,配置了快艇、游船、水上摩托、水上降落平台,开展了游泳、划船、冲浪、钓鱼等活动项目。目前景区内水面碧波荡漾,快艇飞梭,游船慢逸,情侣依依,卧龙长坝,垂柳相拥。垂垂钓者悠然自得,游泳者足踏万波,加之湖中天鹅、大雁等几十种水鸟相嬉,假山、古亭相衬,俨然一幅江南水乡图。  每年的7月16日,是盛况空前的“北湖节”。当日,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划船、游泳、唱歌、跳舞、垂钓、野餐。冬不拉、热瓦甫的乐曲从早到晚在湖畔飘扬,烤羊肉、拉条子、手抓饭、凉皮子等风味小吃摊多达上千个,再加上飘香溢彩的瓜果,热情美丽的姑娘,共同构成了独特的石河子文化现象。  交通沿204省道可到达。   类型:城市公园乘船游览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军垦第一连

  介 绍 军垦第一连位于石河子境内的玛纳斯河西岸的红山北麓。这里原是五十年代垦荒连队的驻地,保存着当年垦荒时的地窝子群、干打垒伙房、蓄水涝坝等军垦遗迹,还有木轮牛车、木犁、石磨等垦荒工具和生活用品。2002年~2003年,农八师152团投资300多万元,在驻地原址上建造了由军垦第一犁型彩门、军垦地窝子、军垦打麦场、打靶场、滑雪场等组成的参与性较强的旅游景点“军垦第一连”。    这里不仅是人们的休闲旅游度假区,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更是弘扬石河子精神、兵团精神、军垦精神的极好场所。游客在此不仅能感受到五十年前开拓者的艰辛,对比现代,更是一种强烈的震撼。     新疆石河子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军垦第一楼(博物馆)

  介 绍 1950年7月24日,-将军偕同陶峙岳等人,跃马来到玛纳斯河畔勘察地形地貌,提出在城市中心首先要把二十二兵团机关的办公地点解决好。于是,石河子现在的军垦第一楼就成为石河子的第一个建设项目。   当时没有劳动工具,就请石河子老街几家维吾尔老乡打制;自己动手搭围窑,土法烧坯;圆木上钉上蚂蝗钉,拴上绳子,二三人一组,木料由几十公里的山里拉到石河子;新疆军区派来了工程师,组成基建处;从湖南、上海、迪化(现乌鲁木齐)等地请来技术工人,通过办学习班训练建筑技术工人。经过充分准备,石河子第一楼在1952年5月动工,同年9月竣工。一座高二层(中间主体四层)、建筑面积为5600余平方米的办公大楼矗立在万古荒原上。   1994年底,石河子文化局将其收回,并修复完整,将其作为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的馆址,于1995年10月正式开放。   博物馆分三个展厅,进门的左侧为第一展厅,为“古代石河子”。这里陈列着出土的陶罐、石器、化石、青铜器等百余件。其中八趾马化石距今300万年,为寻找石河子地区早期原始人类的遗迹提供了线索;石箭头的发现,在新疆范围内尚属首次,为新疆的文物考古工作提供了重要资料。进门往右拐为第二陈列室,陈列着军垦事业辉煌的历史。百余件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向人们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倾诉着军垦新城石河子如何从一个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城市的过程。紧挨着的是第三展厅“足迹在延伸”,主要陈列着垦荒时期军垦战士劳动、生活的照片,以及中央领导人来石河子视察的照片,共80余幅。     新疆石河子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王震将军雕像

  介 绍在石河子市游憩广场的南端正中,醒目地耸立着一座大型的“-将军雕像”。这是为了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40周年,缅怀我-垦事业的伟大开拓者而建造的,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叶毓山教授创作。   雕塑是1994年9月底落成,由-将军锻铜全身像和一匹花岗岩石马组成。整个雕塑高8.5米,象征-将军享年85岁。基座正面刻有-手书的“-将军”四个金色大字。在人物处理上,雕塑家凭着深厚的艺术功力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以50年代初期-将军的头部为原型,又以中、晚年面部形态为依据,进行了艺术加工。花岗岩石马体魄矫健、鬃毛浓密、长尾飘动,不仅是当时骑马勘察的自然写照,更是将军戎马生涯的艺术象征。整个雕塑铜石结合,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威武壮观。     新疆石河子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边塞新乐章

  介 绍该雕塑位于石河子游憩广场东侧小区内,是根据石河子新建雕塑群的总体规划而创作的。这座群雕由3位女性和1位小男婴组成,雕塑总体高4米,其中主体高2.8米,长7米,宽1.7米;基座高1.2米,长8米,宽2米。  雕塑家根据主题内容精心构思,将四个人物安排得错落有致。处在中间位置,怀抱婴儿的母亲是这个群雕的主导。她是50年代初期来新疆兵团的山东、湖南妇女的代表形象。其侧前方,倚着一位留短发的年轻姑娘,让人联想到60年代参加兵团建设的上海、北京、天津、武汉等地的知识青年。她悠然闲适,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群雕中维吾尔族姑娘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少数民族的典型代表。   这座群雕由农八师石河子市出资主建,是我国著名女雕塑家何鄂创作的。作者采用三角形构图,使群雕整个外形犹如一座山,稳固地屹立在大地上,预示着兵团百万大军扎根边疆,繁衍生息。     新疆石河子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石河子一四三团蟠桃

  石河子一四三团蟠桃   新疆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三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三团19个农业连队,包括4连、7连、8连、9连、10连、11连、12连、13连、14连、15连、16连、17连、18连、19连、20连、21连、23连、农一连、良繁连。地理坐标为东经85°30′58″~85°58′18″,北纬44°12′36″~44°21′65″   AGI2017-02-2113

新疆兵团六团苹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六团位于新疆阿克苏温宿县境内,距阿克苏市南30公里,是进入第一师的第一个团场。六团灌区开发前是一片人迹罕至的盐碱荒滩,故有“荒地”之称。六团苹果产区地处干旱荒漠区,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影响,气候属暖温干旱沙漠型气候。终年受大陆气候团控制,夏季干旱炎热,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加上用无污染的天山雪水浇灌、沙性土壤栽培、高海拔的生长环境,非常适合苹果的生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六团所产的苹果具有果面光滑细腻、色泽光亮自然,皮薄肉厚、质地较密、味甜汁多、含糖量高等品质,而六团苹果采摘时间又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之后,较长的生长期让苹果更多的汲取了大自然的天地精华,形成了无与伦比的独特品质,被称为新疆的“水果皇后”。多年的努力,使得六团苹果在多次兵团特色果品评优会获优秀奖、中国绿色食品2011年广州博览会“畅销产品奖”、首届农一师阿拉尔市 “红枣文化节”苹果一等奖、第三届农一师阿拉尔市 “红枣文化节”上获得苹果二等奖等。六团红富士正以品质上乘,优势突出,产品定位于中高档市场,畅销全国各大省市。   地域范围   农一师六团地处天山南麓南山前台河冲积扇中下部,属台兰河支流的马勒河及黑孜河流域。地处温宿县境内,团部驻地“荒地镇”,距温宿县城南40.8公里,距阿克苏市南3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80o22′30″-80o27′08″,北纬40o50′10″-41o02′30″。地域保护范围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六团一连、二连、三连、四连、五连、六连、七连、八连、十连、宏源种植厂共10个农业连队,总种植面积5.1万亩,年产红富士苹果12500万公斤。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光特征:果形端正丰满呈圆形或扁圆形;果皮光滑细腻、色泽光亮自然;表皮颜色红色略带黄色;果肉细腻,汁多味甜,酥脆爽口,皮薄无渣,可食率98%;果核部分糖分堆积成透明状,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冰糖心”红富士苹果。 (2)内在品质指标:测定六团苹果总糖含量﹥12.43%,总酸含量﹥0.28%,VC含量﹥7.8mg/100g,镁含量﹥5.0mg/100g,钙含量﹥4.37mg/100g。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六团苹果的生产全过程按照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的有关规定执行。产地环境符合绿色食品NY/T391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投入品使用符合绿色食品NY/T393农药使用准则、NY/T394肥料使用准则,产品符合绿色食品NY/T844-2010 温带水果标准。

石河子肉苁蓉

  石河子肉苁蓉是新疆石河子的特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位于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管辖的18个农牧团场,有11个团位于沙漠边缘,其中一三六团、一四九团和一五〇团处于沙漠腹地,团场四周被连绵起伏的沙丘所包围,是野生肉苁蓉(荒漠肉苁蓉)的原始栖息地。长久以来,肉苁蓉商品来源于野生资源,为防止过度采挖所造成的野生资源匮乏,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在沙漠上人工种植肉苁蓉,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由于这里气候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冬夏温差很大,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能够满足肉苁蓉生长的下限温度和积温,沙丘多为半固定复合沙垅和金子塔沙巨链沙丘,盐碱化程度适宜,为肉苁蓉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利于肉苁蓉养分的积累。因此,所产肉苁蓉质柔、筋少、质量上乘,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钙和铁、锰、锌、钾等微量元素。沙漠肉苁蓉的开发,不仅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兼具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环保效应。既能防风固沙,增加地表植被,又能在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绿化沙漠,改善生态环境,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真可谓“沙漠产业”,一举多赢,真正实现荒漠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的目标。   所在地域: 新疆兵团   申请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49团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农八师石河子地处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位于天山中段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南缘。地理坐标为东经84°99′~ 86°43′,北纬44°37′~ 45°20′。以石河子市为中心,东与玛纳斯县兰州湾乡和农六师新湖总场相接,南与沙湾县相邻,西部在沙湾县西境与奎屯市相邻,西北部深入克拉玛依市境,北濒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石河子肉苁蓉地域保护范围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21团、133团、134团、136团、147团、148团、149团、150团所属沙区肉苁蓉种植面积,总面积10万亩,年产量5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条茎饱满,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片,中下部鳞片宽卵形或三角形,宽7-14cm,通常鳞片顶端已碎断或脱落;体型为扁圆柱形,稍弯曲,一头略小,两端平截或一端钝圆,长5-15cm,直径2-8cm,厚1-3cm;体色:刚出土的为金黄色,出土10天后变为棕褐色或灰棕色;质坚实、略有韧性,不易折断;横切面有淡棕色花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放射状或波状环纹;质柔润者、味甜微苦,品质纯正。新鲜肉苁蓉还带有一种清香味,被誉为“沙漠人参”,是新疆的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2)内在指标:测定药典指标成分松果菊甘﹥1.2g/100g、毛蕊花糖苷﹥0.25g/100g;测定18种氨基酸含量,其中谷氨酸﹥0.019g/100g,组氨酸﹥0.25g/100g、丙氨酸﹥0.03g/100g、天门冬氨酸﹥0.013g/100g、亮氨酸﹥0.005g/100g;测定微量元素钙﹥112mg/kg、钾﹥5×103mg/kg、钠﹥2.0×103mg/kg。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体系要求进行管理。   

石河子鲜食葡萄

  石河子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师部所在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石河子垦区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气候条件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气候干燥,降雨量少,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是新疆生产鲜食葡萄的优质产区。1952年部队进驻屯垦后,开始有计划地发展园艺业,从各地引进优良品种进行种植,而葡萄为本区优势水果,品质好、产量高,五、六十年代即出现一批高产典型,四年生的葡萄株产43公斤。1965年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来石河子视察,参观的第一站即是葡萄园,周总理看到满园的葡萄长势喜人非常高兴,并让陈毅副总理当场作诗一首。2007年-总理来石河子考察工作,也称赞石河子鲜食葡萄:“回味无穷”。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这里生产的石河子鲜食葡萄光泽圆润、果香浓郁、酸甜适宜、皮薄爽口、产量高、品质好,并富含人体所需的总糖、白藜芦醇、原花青素等多种营养元素。每当葡萄销售季节,广州、深圳、上海、四川等内地客商纷涌而来,鲜食葡萄抢定一空,果品供不应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八师石河子总场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石河子鲜食葡萄产区位于天山中段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南缘。地理坐标为东经84°58′~ 86°24′,北纬43°26′~ 45°20′。以石河子市为中心,东与玛纳斯县兰州湾乡和农六师新湖总场相接,南与沙湾县相邻,西部在沙湾县西境与奎屯市相邻,西北部深入克拉玛依市境,北濒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石河子鲜食葡萄地域保护范围为:新疆兵团第八师121团、133团、134团、142团、143团、147团、149团、150团、石总场9个团场,鲜食葡萄总面积5万亩,年产量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果穗较大,长圆锥形;果色鲜红色;果面光洁,果粒均匀、近圆形,整齐度好;果肉较硬,果皮中厚,不易与果肉分离;风味甜、不裂果。 (2)内在品质指标:总糖≥17%,总酸≥0.5%,白藜芦醇≥1.1/100g,硒≥0.001mg/kg。 (3)产品质量安全:石河子鲜食葡萄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质量体系要求进行管理,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经农药残毒检测合格方可上市。

圣女果

  圣女果,又称珍珠小番茄,樱桃小番茄,既可蔬又可果。也可以做成蜜饯,果实直径约1-3厘米,鲜红碧透(另有中黄、橙黄、翡翠绿等颜色的新品种),味清甜,无核,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且风味独特,食用与观赏两全其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该品种植株生长迅速,种苗种下70天后果实可成熟,可连续采摘3个月,亩产4000多公斤,效益好。   圣女果生育适温为24-31℃,喜欢在较强光照及土层深厚的土壤种植。圣女果的栽培应选择有机质丰富、耕层深、结构好、疏松透气的壤土为宜。整地时畦宽1.5米,垄高25厘米,垄沟宽40厘米。1.5米宽的畦田可栽4行,株距25-30厘米,每亩可种6000-8000株。定植时,先在畦内或半高垄上开沟,沟深15厘米,开沟后,每亩撒施250公斤腐熟的粪干,增施磷肥,每亩可同时撒施30公斤过磷酸钙。圣女果果型小,数量多,长势旺盛,栽培时注意增加坐果数,使果形小且均匀,采用双干整枝,把其余侧枝剪掉。为使果实着色好,含糖量高,应多施磷肥。   圣女果又名葡萄番茄、樱桃番茄。除含有番茄的所有营养成分外,其维生素含量是普通番茄的1.7倍”。 圣女果的营养价值,优于普通番茄的成分。圣女果中含有谷光甘汰和番茄红素等特殊物质,这些物质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特别可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并且可增加人体抵抗力,延缓人的裒老。   圣女果的番茄红素可保护人体不受smoke和汽车废气中致癌影素的侵害,并可提高人体的防晒功能,还可防癌、抗癌,特别是可防前列腺癌。   圣女果营养丰富且热量低,许多模特都靠食用圣女果来保持身材。它丰富的酸性汁液可以帮你平衡皮肤的PH值。对于皮肤黑且粗糙的人,可以将圣女果粉加鸡蛋青涂于脸上,停留约15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对去除面部死皮大有帮助。圣女果也是富含维他命C的蔬菜,在圣女果粉内混合少许蜂蜜擦于面部,十多分钟后清洗干净,天天坚持可以祛斑美白。   新疆日照时间长,气候干燥,经自然风干,圣女果干味甘酸、性平,具有生津止渴、键胃消食等功。

石河子凉皮

  因为这种风味小吃既快,又经济实惠,且味道可口,块儿八毛的就是一顿美餐,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    还有一个原因是,常年供应,不受季节的限制,即使是隆冬季节的三九,凉皮子的生意照样兴隆。    凉皮子是一种面制品,做法简单而又独特,它不是和面,而是洗面。不过第一步还是先和面,和面时须放适量的盐·(一公斤面粉放一小勺盐)。面要和的稍软。把和好的面放在盆中不断地用凉水洗,直洗到淀粉和面精完全分离为止。面精取出后,剩下的洗面水就是做凉皮子的原料。不过这种原料还不能马上用,要澄清沉淀,倒去上面的清水,剩下的淀粉糊糊加适量的苏打后就是原料。凉皮子在圆形铝制的涮盘中做成,做法是先在涮盘内抹上一层油,再将原料倒入涮盘内,使涮盘内薄薄有一层为止。这时把涮盘放在开水锅上,加盖,使涮盘底与滚水接触,而不使开水入涮盘内,三五分钟取出涮盘,凉皮子即熟。    捞出的面筋可蒸一下,同凉皮子一起食用。食用时,将凉皮子切成细条、面筋切成薄片,放入盘中,再浇上辣椒油、醋、蒜末、酱油、芥末、芝麻酱等作料,五颜六色,其色悦目,味香诱人。盛夏,人们吃凉皮子既可消暑又可提神,其风味绝非一般。     石河子的凉皮,响誉新疆。比起其它地方,石河子的凉皮子的制作工艺更加复杂,做出来的成品色泽鲜亮,更有劲道。调料也有所不同,吃起来酸辣可口、久久留香。在其它地州也有打着石河子凉皮招牌的小店,生意兴隆,但味道似乎总差那么一些。   

新疆彩棉

  我国彩棉研究目前居世界领先水平,在全球注册的12个彩棉品种中,我国拥有其中8个,并完成了蓝、红、黑彩棉三个新品系的研发。    彩棉即天然彩色棉花,是采用杂交、基因转导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的一种在吐絮时就具有红、黄、绿、棕等天然色彩的棉花,将其用于纺织,可以免去繁杂的印染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伤害,是名符其实的绿色环保产品。我国彩棉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全球注册的12个彩棉品种中,中国拥有8个品种,并且完成了蓝、红、黑彩棉三个新品系的研究开发。    近几年,彩色棉花品种在新疆大面积种植取得成功,产量及纤维品质等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国际彩棉现有水平。去年新疆彩棉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产量1.4万吨,占到全国彩棉产量的95%和世界产量的16%,直接参与彩色棉花种植的农业人口约10万人。由中国彩棉公司开发的九大系列400多个品种的彩棉产品,先后获得“环保纺织标准100认证”、“绿色环境标志认证”和“中国名牌”、“第93届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金奖产品”等。   

新疆瘦肉型白猪

  新疆瘦肉型白猪被毛全白,体型中等大小,体质结实,母猪窝均产仔12头,185日龄活重达95公斤,屠宰率72%,瘦肉率58-59%。中心产区为石河子市、昌吉州、乌鲁木齐市等。全疆存栏种猪4330头。

老街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老街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