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童子寺石窟 | 童子寺石窟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河西丝绸古道上,距民乐县城10公里的-乡童子坝水库北岸,有一座建于北魏时期的名闻遐迩的古寺——童子寺及童子寺石窟群。 今日所见童子寺砖木结构的三间大殿、观音殿、念佛殿、厢房、寮房等建筑,为释觉尘及四方信众募资于1994年重建,古朴庄严,与寺后山体上的石窟形成一完整的佛教胜迹。 童子寺石窟约建于北魏时期,有大小石窟洞40余孔,窟洞内有塑像和壁画。窟洞分中心柱洞窟、大佛殿洞窟、菩提洞、罗汉洞等窟室,洞内壁画分北魏、隋、唐、元、明、清各代的均有,保存完好的为明、清时期的作品。其中菩提洞和天洞子内有密宗内容的壁画,塑有六大观音、五大明王、千手千眼观音等像,在敦煌千佛洞也难得一见,对研究河西石窟极有参考价值。 景点位置 童子寺石窟位于民乐县城10公里 |
扁都口风光旅游区(祁连山扁渡都口大峡谷) | 扁都口风光旅游区(祁连山扁渡都口大峡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甘肃省民乐县的扁都口风光旅游区位于祁连山中段,民乐县城以南30公里处。旅游区内最著名的旅游景观是扁都峡谷、黑风洞、石佛爷、诸葛碑及碧云天、黄花地等。 扁都峡谷 出民乐县城沿国道227线南行约30公里,高大险峻的祁连山被南北长约30公里的峡谷东西劈开,形成了著名的扁都峡,历史上称作大斗拔谷。但见两山夹峙、峭壁摩天,一水中流、波浪汹涌。此峡不仅有峭壁湍流,还有连天的牧草、芬芳的野花、肥壮的牛羊、悠扬的牧歌,更有野兔、雪鸡、鹿、獐、狼、豹等野禽野兽。历史上,此峡是南通河湟、北达甘凉的险关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黑风洞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数万之众逢山开路,遇水建桥,直捣单于老巢,向居住在焉支山、祁连山的匈奴发起了空前的决战,迫使匈奴或远走西域或隐于漠北,遂置河西四郡,移民屯田,开发边疆,开辟了有名的丝绸之路。传说霍去病率军行至半峡时,黑风突起,弥漫峡谷,前行不得。霍去病登上山顶一望,见黑风从一个洞中滚滚涌出。于是他号召兵士砍树堵洞,经过一昼夜的奋力拼搏,万千棵松柏终于堵住了黑风洞。黑风息了,他们终于得以顺利出峡,大破匈奴。现在所见之“黑风洞”,在一陡壁上,极难攀临,四周长满了杂草灌木,看时深不见底。 娘娘坟 隋朝时,炀帝在大破吐谷浑之后,决定在张掖召见27国使者。他率数万之众由扁都峡而出,行至半峡,突遇六月飞雪,士卒冻死者大半。伴随炀帝西巡的爱妃,突遇奇寒,身染疾患,医治无效,未及出峡,便长眠于此。今所见“娘娘坟”即当年炀帝爱妃之墓也。墓堆很长,坟头长满了萋萋芳草。 在这条峡内,还上演了现代战争史上奇迹般的一幕。1949年9月18日,-将军率领数万大军“明月出天山”,势如破竹,追击溃不成军仓皇逃遁的马家匪帮,一举解放了河西诸域,为挺进新疆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青山不老,幽谷为证,那些浴血奋战而长眠于峡内的烈士们必将与扁都峡万古长存。 地址:张掖市民乐县227国道附近 类型:峡谷草原山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交通 【班车】 张掖东站有直达张掖至扁都口的快客,自早8:00时张掖首班,20:00扁都口末班;民乐至扁都口公交车自7:00民乐南站首班,19:00扁都口末班 【自驾或包车】 大多都是自驾或者包车,推荐包车,走张掖——民乐——扁都口路线,一路上风景非常美,路况也非常好,沿227国道至民乐县城后再向东南方向前行15km |
民乐圣天寺 | 民乐圣天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圣天寺地处民乐县城西北角,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寺六百年来,沧桑屡更,几度兴衰。清同治四年毁于兵燹,光绪三十二年洪水千总孙兰重修,文革期间再度被毁,幸存大殿三间,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开始,陆续修建了具有江南风格的大雄宝殿一座,以及经堂、钟楼、鼓楼、天王殿、斋堂、僧舍、客房共60多间。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观,殿宇巍峨,回廊曲折,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各大殿内分别雕塑的三宝佛、十八罗汉、四大天王、观音菩萨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而珍藏于诵经堂内的檀木雕刻的金饰千手观音佛像,更是巧夺天工,叹为观止,是本寺的镇寺之宝。 |
河西解放纪念馆 | 河西解放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河西解放纪念馆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共设计展板43组115块,约620平方米,使用照片800多张。主体展览内容包括十部分:1949年前的河西;西路军在民乐;进军大西北;解放河西;进军新疆;剿匪;英雄谱;缅怀;今日河西;党的关怀。纪念馆展览通过集中展示,着重反映1949年解放河西走廊的历史全貌。 解放河西走廊进军示意图1949年8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发出向河西走廊进军的命令。1兵团附62军为左路军,自青海西宁挥师北上,越过祁连山向河西进击;2兵团6军为右路军,绕乌鞘岭沿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大靖西进;3军、4军附野司炮团、战车营为中路,沿甘新公路直取酒泉。河西战役自9月2日开始,到28日结束,历时近1个月,共歼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河西警备总部、91军、120军、第八补给区等,共4万余人,解放县城16座。此役的胜利,不仅使河西广大地区得到解放,更重要的是为解放军进军新疆打开了通道。 解放河西,是解放战争中西线的最后一战。其中解放民乐是人民解放军继兰州战役和西宁和平解放后在河西走廊打响的第一场战役,也是唯一的一次攻坚战,战斗非常激烈。1949年9月15日,1兵团2军5师前卫团14团从黑石头进发,开始翻越祁连山,在空气稀薄,严寒逼人的祁连山地区,指战员们互相鼓励,搀扶向前,先后有150多名指战员被冻死在山上,为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15日深夜14团到达俄博,歼敌兵站18支队一个排。 16日,14团翻过祁连山,进入民乐县境内的扁都口,扁都口是青海进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易守难攻,非常险要。但是,敌人根本没有想到人民解放军会翻过飞鸟也难越的祁连山,没有派兵防守,全部撤回民乐县城之中,仅有一些小部队在外巡逻。2军5师于16日下午0左右顺利走出扁都口,宿营于炒面庄一带。 17日凌晨两点,2军5师奉命向民乐县城挺进,拂晓赶到民乐城下,发起进攻。5师14团3营用重机枪-城墙上敌人的枪眼,迫击炮向城内猛轰,打得敌人措手不及。7连、8连迂回到东关一带。7-士刘海林等扛着两箱0,机警的安放在城门口,躲进门洞里的敌人惊慌的叫喊:“解放军来了!”城门当即被炸开,战士们冒着浓烟冲进城内,占领制高点东城楼。在一个多小时的战斗中,歼敌骑15旅旅部及骑32团全部,俘虏了敌32团上校团长黄耀中以下官兵400余人,毙敌副旅长董毅为等100余人。 国民党民乐县县长张汝伟率领县府留守人员和自卫队员150余人向解放军投诚。17日晨6时,民乐县宣告解放。解放民乐既打开了河西走廊的门户,迅速瓦解了国民党河西守敌负隅顽抗的心理防线,使国民党河西守敌向新疆逃窜的企图成为泡影,又促使大部分河西守敌下定了起义投诚的决心,奠定了新疆和平解放的基础。 2013年7月,河西解放纪念馆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海潮坝森林公园 | 海潮坝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距甘肃民乐县城10公里。1998年被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A级森林公园,2000年被省旅游局列为省A级自然风光旅游区。整个旅游区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2公里,总面积30平方公里,海拔3100米,海潮坝垴高5027米,海拔4800米以上的犁铧山北坡终年积雪,人们称之为雪地,半山冰川悬垂,高达20多米,群众称之为黄水崖或水钟。海潮坝是游览度假的好去处,有山水景观游览区,水上游乐区,沙沟度假村及海潮坝云杉林、雪原、冰川游览区,野生动物驯养狩猎场,干石河原始林探幽区,犁铧山北坡冰川景观浏览区及人文景观青龙寺景区等。公园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消遣观光。。娘娘山(海拔3522米),终年多雾、变化莫测,洁白如絮的云朵在山间飘浮,犹如巨龙奔腾,置身云海之中,如临蓬莱仙镜,超凡脱俗,情趣无穷。冰雪融化汇成的海潮坝清流,弯曲穿行于峡谷之中,灌溉了民乐大片沃土。一坝横锁沧浪水,高峡平湖任你游。海潮坝水库游览区由库区山水游览小区、水上游乐小区组成。高峡平湖,湖平浪静,每逢十五月圆,两岸的山峰倒映水中,若童子拜月,十分有趣。 海潮坝因其松林如海、松涛如潮而得名海潮。 远眺雪山,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近看群山碧水,树林葱郁。进入海潮坝,好似达到了古人所说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超凡脱俗的意境。因为漫山遍野都长满了青松翠柏,因此海潮坝的山便少了峭壁嶙峋的峥嵘,多了秀丽端庄的娴淑。置身汹涌跌宕的河边面对着青山,就如同面对知心的淑女,怎能不激起你携手徜徉的情致,急于交谈的热望。更有那蒙古包彩旗招展,裕固女牧歌悠扬,使你流连忘返。 海潮坝真是一幅天然画卷,让你爱不释手。有诗为证:险峰幽谷野沧浪,妙境天然处女妆。一水中流千载雪,两山对峙万重冈。龙吟陡壁奇松劲,虎啸平滩怪石狂。洗净纤尘天宇近,云环雾绕极苍茫。 |
民乐公园 | 位于县城西端大河东岸旁的民乐公园,“园不大而奇巧,景袖珍而典雅;精工设计,独具匠心。有江南之秀丽,有北国之雄风。”整个公园因势造景,自然布局。公园景区分为人口区、曲桥湖景区、儿童游乐区、休闲娱乐区四大部分。其中入口区由仿古大门、影壁等组成,配以反映民乐历史重大事件的浮雕,用彩灯喷泉、坡面绿化装饰烘托,并由此造成隔断,形成欲看不能、引人入胜的效果。远看公园,雄狮对峙,翘角冲天,雕梁画栋的门楼气势轩敞。门楼之后宽大的影壁,几幅鲜活的画面,浓缩了民乐的历史与现实,并且昭示了美好的未来。影壁之后是如茵的草坪,争艳的花圃。曲桥湖景区为全园的主体,面积1.3公顷的人工湖端居中央,与亭、台、桥、岛相得益彰。龟砰、水谢、花架、音乐茶室、临水雕塑寺环湖而寇,花木扶疏,绿地如茵,与彩绘长廊相互映衬,形威风光祷能、景色参差的平湖曲桥景观。最让人流连忘返的要算形拟皤龙游走的文化长廊了。漫步长廊,细瞧每一幅画,细赏每一幅联,细品《民乐公园赋》,历史上的圣贤俊才、英雄豪杰、能工巧匠的面容便鲜活在你的面前,似在和你对话,而顶碗舞、霸王鞭等传统舞蹈的画面,又会带你置身于那盛大的演出场面。依廊北望,一湖碧波映出天光云影,乾坤台倒映水中,更显得巍峨壮观,日月桥浮现泼上,恍若瑶池天桥。更有那假山亭柑、绿扬垂柳,恍愧置身于世外桃园。而当夕阳西下、彩霞满天之际,荡舟湖上,但见情侣缠绵,朋友开怀,家人嫔戏,更是情趣无限。要是你领着孩子,不妨进入儿童游乐区,这里还有电动火车、碰碰船、卡丁车、双人飞天等设施,充满了梦幻,充满了童趣。而“丝绸之路微缩景观”群雕,更是用艺术的手法将凡千里古丝绸之路众多人文和自然景观浓缩于此,使我们的思维穿越时空隧道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体闲娱乐区位于人工湖西侧,规划以草坪绿地为主,裁植各类花卉和长青树种,形成花木掩映,四季常青的幽雅环境。 |
八卦营城址及墓群 | 八卦营城址及墓群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八卦营墓群位于民乐县永固镇八卦营村东500米处的背背山、直岭岭、簸箕洼、陆沟山、乱疙瘩等五条山岭上,从山脚到山顶都有分布。 20世纪60年代末发现,1975年,张掖地区文化局调查。墓群面积达246万平方米。从山坡暴露发现的墓葬看,有券顶砖室墓、土洞墓及瓮棺葬。墓室结构有单室、双室。墓群出土器物比较丰富,有各类陶器、铜器、木器等物,随葬有陶灶、壶、盆、杯等和汉代的钱币——大布黄千、一刀平五千、半两、五铢钱等。特别是西汉时期的钱币“一刀平五千”为不可多得的古币珍品。在考古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墓室内绘有壁画,壁画以天界、星云、日月、四神、女娲、鸟雀为主要表现内容,用墨线勾绘,以丹砂、土红、石青着色。 八卦营墓群是甘肃一处重要的西汉至魏晋时期遗存。墓群分布面积广,墓葬种类多,随葬器物丰富,且保存较好。不仅对甘肃汉-古中汉墓的分期断代具有重大价值,而且为研究汉代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八卦营墓群归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卦营城址。 门票 无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张掖市民乐永固乡八卦营村西 |
童子寺石窟及翟寨子水库 | 童子寺石窟及翟寨子水库为文化旅游景点。 童子寺石窟座落在民乐县城东面约十公里的童子坝河的中游。石窟穿凿于河水冲刷而咸的一段砾石崖面上,有大小石窟凡十个,窟与窟之间有暗洞相连。窟内壁画清晰可见,多受-教影响。而最南窟1号洞所画的《西游记》故事,最为生动逼真。画面有猴子出世、悟空拜师、 八戒受戒、溪边饮马,柴门问路,穿越荒漠等,皆栩栩如生。而悟空之尖嘴瘦腮之相,八戒长嘴腆肚之形,更趋于自然之猴、猪,与《西游记》电视剧之形象似象非象,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不由人不大为惊叹我国古代绘画大师丰富的想象和高超的绘画拔艺。3号洞壁画有五层构成,画有密宗佛象、千手千眼观音,喜欢佛,菩萨等,是研究历代壁画的珍贵资料。登临项窟,则一望空旷,长河落日,远村含烟,令人心旷神怕。童子寺石窟始建于魏晋年代,而后多次遭到毁坏。近年来,广大僧俗群众募资投劳,修建大殿一座,配房数问。大殿内现存玉佛一尊,莹洁端庄,十分精美,香客朝拜者甚多。 景点位置 童子寺石窟位于民乐县城10公里 |
八卦营墓群 | 八卦营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卦营墓群 时代:汉 地址:民乐县永固镇八卦营村东500米处的背背山、直岭岭、簸箕洼、陆沟山、乱疙瘩等五条山岭上 这里从山脚到山顶都有分布。忠家族墓葬群、史涓墓道、包桢墓道。 20世纪60年代末发现,1975年,张掖地甘肃省张掖市区文化局调查。墓群面积达246万平方米。从山坡暴露发现的墓葬看,有券顶砖室墓、土洞墓及瓮棺葬。墓室结构有单室、双室。墓群出土器物比较丰富,有各类陶器、铜器、木器等物,随葬有陶灶、壶、盆、杯等和汉代的钱币——大布黄千、一刀平五千、半两、五铢钱等。特别是西汉时期的钱币“一刀平五千”为不可多得的古币珍品。在考古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墓室内绘有壁画,壁画以天界、星云、日月、四神、女娲、鸟雀为主要表现内容,用墨线勾绘,以丹砂、土红、石青着色。 八卦营墓群是甘肃一处重要的西汉至魏晋时期遗存。墓群分布面积广,墓葬种类多,随葬器物丰富,且保存较好。不仅对甘肃汉-古中汉墓的分期断代具有重大价值,而且为研究汉代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八卦营墓群归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卦营城址。 |
八卦营城址 | 八卦营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卦营城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永固乡八卦营村西北,以汉初名将霍去病在此布八卦阵击退匈奴得名. 城址占地广达42万平方米。城垣残高4米,夯土建筑。东、南各开一门,内有宫城、内城、紫营台。内、外两重护城河,各宽8米、10米。遗址有大量汉砖瓦残片、灰陶片。城址东北有2000平方米的5米高台,俗称为“点将台”。 2006年5月,八卦营城址作为汉至晋时期的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2年2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了对民乐县八卦营境内近百座汉墓的抢救性发掘,出土陶器、青铜器、木器等重要文物300多件,对研究当时的丧葬制度、民俗习惯和这一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具有较高的价值。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 无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张掖市民乐永固乡八卦营村西 |
海潮湖水利风景区 | 海潮湖水利风景区位于民乐县境内海潮坝河流域,地处民乐县西南部,距民乐县15公里,依托海潮坝水库而建,是以原始森林、海潮湖、海潮溪为背景的绿色生态旅游区,因松林如海、松涛如潮而得名。景区自然风景资源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景区建成水上游乐小区,沙沟度假村小区及海潮坝原始森林、雪原、冰川游览区,野生动物驯养狩猎场,干石河原始林探幽小区,犁铧山北坡冰川景观浏览区及人文景观海潮音寺等景点。2012年被省水利厅以甘水水管发[2012]590号文件命名为甘肃省水利风景区。 |
土牛城遗址 | 土牛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地处民乐县扁都口的土牛城遗址是汉朝时期为防匈奴入侵而修筑的一座重要烽燧,也是汉朝时期为确保丝绸之路南线畅通无阻的一个重要驿站。该遗址雄居:“人不能双肩,马不能双辔”的半山腰,是扼守扁都口的一个重要军事屏障。如今,民乐县重视对遗址的保护,并加大了旅游开发力度,吸引了省内外大批游客前来观光。 |
民乐圆通寺塔 | 民乐圆通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圆通寺塔,明清-塔古建筑,位于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六坝乡六南村。史载,圆通寺原为河西重要密宗寺院,始建于宋徽宗年间(公元1101年~1125年),明、清两朝多次补修。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建圆通塔,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又加高重修。现寺已不存,仅存孤塔。 圆通塔为砖石结构金刚宝座式-塔,通高23.37米,自下而上由塔座、塔身、相轮、塔顶组成,塔座为三重方形须弥座,第二、三层四角各置一座高2.2米的小型-塔。塔身为覆钵状,高5.2米,上砌“亞”字形须弥座。相轮十三重,高8.8米,塔顶置流苏宝盖,周悬风锋,中坐1.5米高的黑釉宝瓶。该塔基座造型与整体比例独特,反映了明清时期该地区密宗-塔的造型特点。 圆通塔造形优美,历史悠久,居民乐古建筑之首。现在塔周围已修南大寺大殿几座、配房数间,内塑佛像,供人膜拜,僧尼数人,圆通寺己初具规模。2001年6月,圆通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永固古域及八卦汉墓群 | 永固古域及八卦汉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座落在童子坝河边的永固城,据说曾是月氏族的都城。汉初曾是匈奴单于王的避暑胜地,故又叫单于王城。那时这里地势辽阔,湖水荡漾,牧草异常丰美。就是今日,也依然湖光映着塔影。为了打通西域之路,霍去病率军横出扁都峡后,直奔永固,一举捣毁单于王老巢,拉开了河西战役的序幕,在辽阔的草原上放养军马,以备战用。自此以后,历朝各代把这里当作皇家马场看待。 据《甘州府志》记载,东晋永和年间,前凉张祚于其地始置汉阳县,隋为赤乌镇,唐为大斗城,宋时曾是甘州回鹊临时成都,清时康熙帝取永远巩固之意,刺名永固,定名永固城。 原城南北长1600米,东西宽1320米,近方形,面积2.1平方公里,城垣夯筑而咸,墙基厚8一10米,高达9米,墙外有深壕沟。城内偏北筑有东西向的土垣一道,把城分为南北两城,当地群众以其形状如算盘便称为“算盘城”。 如今,曾经高大宽广的永固城只剩下西北一隅的断壁残垣,昔日的辉煌已荡然无存。代之而成的是红屋顿、黄花地,是扩大了好凡倍的永固村,是远胜子昔日的新的辉煌。 环城东西两面就是著名的东西湖,湖内有清泉多眼,水自泉生,一年四季,清波荡漾,湛蓝如镜,湖畔田野相拥,绿草如茵,湖光与蓝天白云相映,令人遇思无限。在这里,你可以临湖垂钓,也可以嫉戏碧波,独享那一份超脱的野趣。 与永固城隔河相望的便是八卦营汉墓群,其规模之大,堪称河西之最。当年那些战功卓著的戍边将士,战死或病老而死后,变与妻妾同眠于此。登高远眺,但见古墓累累,坟草萎篓,一眼望不到头,先人们似在诉说着当年-的征战故事。而昔目牧草丰美的大草原,已被今日一望无垠的良田沃野所取代。今日之景象,正是先人们所期待的。 据发掘考证,这些汉墓多为二室墓或多室墓,墓壁上彩绘着动物或放牧、征战、狩猎、耕作及比月星辰等图案。这说明当时的戍边将领都携带家眷,也说明当时己将咸边与放牧尔屯田自给自养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为促进边疆开发起了积极的作用。从壁画及出土的钱币、陶罐、木马、弓箭、努机、铜镜等文物来看,这一墓群葬芒幸眷。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太和魁星楼 | 从童子寺石窟沿河下行约十五公里,便到了-太和村。公路尽头,遥遥便望见一座飞檐攒顶的三层高楼,这便是魁星楼。魁星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光绪二十年、民国十年和19知年及1998年分别进行了维修。底座以上石筑起,外表砌砖,饰以花纹。楼身为三层六角,高三丈六尺,全用木料建成,造型美观。每个翘角都镶有青砖雕刻的龙头,翘脊上装饰着感磷、狮子等陶瓷兽物。各翘角下都悬挂风铃,微风吹动,音响清远。三层楼壁,都饰有壁画,形象生动。顶层乓壁绘有魁星之像,赤发蓝面,立于鳌头之上,左手提斗,右手执笔,意为笔定科举中试。楼顶藻井之上,书有“笔点清池”四个道劲大字,与楼门口对联“出门试看三级浪,动人更上一层楼”相映咸趣。攒尖上安有宝瓶,瓶上有“大启文明”四字,意为文运临几,人才辈出。 太和村素以武术著称。明末时,李自咸部下的贺锦将军即出此村。贺锦率部攻城掠池,威震西北,为推翻明王朝-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事迹已载入史册。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青龙寺·娘娘坟 | 青龙寺·娘娘坟为文化旅游景点。 车出海潮坝,沿祁连山麓穿村越寨,山村景致应接不暇,不久便到了青龙古寺。青龙寺背依娘娘峰,盘绕青龙岭,面对千里河西走廊,其主体大殿置于-突兀的龙头之上,甚为壮观。殿前庭院内有百年老扬两棵,其形似龙,恰似二龙戏珠,甚为神奇。登高远眺,境界十分阔大。 其后娘娘峰神话优美、流传久远。相传山下居住一家五口,一天,老父亲到东面远处去取水,遭遇不测,至晚未归,0亲便使三个姑娘登岭现望等待。三个姑娘等了一天又一天,终没等回父亲,于是化作了三块巨石。后来,岭慢慢上升为峰,三姑娘的化身便矗立到今。现在遥遥所见并排而立的那三个尖峰,即为三个姑娘的化身,也是父女至爱、人间亲情的象征。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民乐紫皮大蒜 | 大蒜是民乐的特产之一,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故有“大蒜之乡“的美称。民乐紫皮大蒜以个大、瓣肥、汁多、味辣、易剥皮而出名。旧时,因地处偏僻,贸易不畅,仅在洪水城郊种植,且种植数量不多,产品多为自食或馈赠亲友。清、民国时期,大蒜产量有所增加,年总产量数十万市斤,除自食外,部分产品还销往邻县。 民乐紫皮大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甘肃省民乐县南丰乡、永固镇、洪水镇、-乡、三堡镇、六坝镇、顺化乡、丰乐乡、新天镇、南古镇等1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
民乐苹果梨 | 原产吉林延边地区系苹果与梨的杂交产品,1968年引入民乐栽植,苹果梨在民乐三类地区沙性土壤、光照丰富、日温差高等独特的自然摇蓝中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独特的品味,具有色泽鲜艳、果面光亮、皮薄肉细、质脆汁多、含糖量高、营养丰富、极耐贮藏等特点,多次蝉联全国梨品第一名,被誉为“中国一代梨王”。 |
丰源马铃薯 | 丰源马铃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
香饭 | 香饭现叫西北大菜。张掖谚语云:唱戏凭的腔,筵席看香饭。据说香饭是在清康熙年间宫廷名宴中的首一道菜。这道名菜,是用猪和羊的肝肺剁成碎未,把葱蒜未掺进去,拌匀,加调料、食盐,并用面粉和成面团,再搓成圆条,用油炸熟,叫卷肝子。再将卷肝子切成圆片,拼码在碗内,加调料葱蒜,另拼大肉片子,加肉汤蒸好后,扣于另一大盘内,加鸡蛋索子,浇上汁子烹调而成。 |
糊馎 | 在羊肉汤或牛肉汤中加入羊肉或牛肉薄片,加豆腐、粉皮、面筋,用淀粉勾芡,加盐、葱花、蒜调成汤。再将麻花掰成小块放入汤内,泡软搅匀,就是糊馎。边吃边烩,清香可口,是张掖百姓喜爱的风味小吃。 |
灰碱面 | 灰碱面 张掖传统的灰碱面是用手工擀制。将上好的面粉用盐水加用灰草烧成的灰碱和好,反复揉搓后,拼成薄薄的面皮,撒一层豆粉,折成三指宽的一叠,用刀细细切过,轻轻抖散,松松地拧成一绞,摆放整齐。吃时用白水煮熟,捞进凉水中浸过。煮出的面条薄细均匀,微微发黄。按所需多少捞进碗中,拌上菠菜豆腐、黄瓜丝,或肉炸酱,再加上油泼辣子和蒜泥,调上陈醋,口感柔韧滑爽。灰碱面是张掖农村待客的上食,也是判断姑娘和媳妇做饭手艺的一个标志。新婚第三天新媳妇的“试刀面”即指灰碱面。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羊肉小饭 | 羊肉小饭 将面擀好切成面丁,下入用牛羊肉煮好的汤里,加入薄肉片、粉皮、各种调味品,再配以香菜、葱丝,是张掖人早点中的风味食品。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臊面 | 臊面 臊面为面与汤分作。传统的臊面,将和好的面手工薄擀细切,形似韭叶,沸水煮捞。地道的躁面汤用鸡汤,配各种调味品和水粉勾制,使汤汁粘稠。捞面浇汤,佐以肉片、葱花、香菜、豆腐干。臊面是张掖百姓价廉、实惠的早点,遍布街小巷。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炮杖子 | 炮杖子 将揉好的面拉开拉细,然后揪寸段于开水中煮熟捞出,用凉水激过,拌菜即食。因形似鞭炮,故名炮杖子。随着蔬菜种类增多和面食做法的交流,在民间和街头餐馆中,也有面煮八成熟后,捞入炒勺,拌肉丝、寸段蒜台、葱丝、葫芦(蕃瓜)片及各种调味品爆炒面食的,所以又称干拌炮杖、炒炮杖、炒炮。也有煮熟后捞入事先勾兑好的肉菜汤中,称汤炮杖。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柳谷奇石 | 南古乡柳谷城村:柳谷奇石出名。 柳谷瑞石,又名柳谷涌石,柳谷异石或柳谷元石。 柳谷瑞石的由来 柳谷,地名,即今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南古镇的柳谷村,有“瑞石之乡”之称。 “开石文字”的传说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年以前,也就是在三国时期,张掖郡民乐县南古乡柳谷村发生过一桩震惊朝野的大事,就是柳谷坝出现了有裂缝的大石头,这石头在魏建安年间(196年一220年)出现,在魏黄初年间(220年一226年)形成,在魏太和年间(227年一232年)花纹图象就齐备。此奇石,方圆七寻(八尺为一寻),高达一仞(七、八尺为一仞),质地青蓝,有白色花纹,清楚地显着龙、马、鳞、鹿、凤凰、仙人等图象,民间传为预示着魏、晋兴盛的天象。到了晋泰始三年(267年),张掖郡太守焦胜发现石上图文发生变化,描慕图文呈于皇上:图中有五匹马,其中一匹,有一个执戟而乘;一匹既像马又不像马,字中有个“金”、“中”、“大司马”、“王”、“大吉”、“正”、“天寿”字样;还有一些字排成行,为“金当取之”。细校其意,指代金德的晋王朝将会取代魏王朝。 这就是“开石文字”,也就是“柳谷瑞石”的传说。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特产 |
---|---|
武城村 |
---- |
易家湾村 |
---- |
卧马山村 |
---- |
白庙村 |
---- |
张满村 |
---- |
新庄村 |
---- |
刘庄村 |
---- |
涌泉村 |
---- |
双营村 |
---- |
何庄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