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灵台西山遗址 | 灵台西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 西山遗址位于灵台县中台镇许家沟村唐家河社西侧的西山东南部达溪河流域下游,面积20万平方米。属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间杂有秦汉时期遗存。 1987年发现。遗址断面上暴露有较多文化层,厚1~4米。遗迹主要有袋状灰坑、条形灰层、红烧土堆积层、白灰硬面半地穴住室、房屋基址等。遗物主要有石斧、石锛、石刀、石环等石器和尖底瓶、陶钵、陶盆、陶罐、彩陶钵、彩陶盆等陶器,以及大量兽骨和少量蚌壳。陶器典型纹饰有绳纹、篮纹、附加堆塑纹、划纹、线纹,部分为素面磨光或施红陶衣,彩陶以红地黑彩绘圆点勾叶纹为主,并见少量桔红地白彩几何纹。 西山遗址是达溪河流域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史前遗址,具有大型中心聚落的特点,是仰韶文化向西北发展的重要实证,对研究西北地区史前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台镇 中台镇位于灵台县城郊,东连新开、邵寨,南接蒲窝、陕西省麟游县天堂乡,西邻百里,北靠西屯、独店,全境总面积105.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88个合作社,3313个农户,13357口人。有回汉两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人口的73%,回族830户,3576人,分布在下河、罗家湾、东王沟、许家沟、康家沟等村,全镇有农业人口13357人,非农业人口375人,镇人民政府……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 | 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是国家4A级景区。景区自县城延及中台山和东沟景观湖,占地6660余亩,包含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和县博物馆三个主要景区,人文与自然水0融,景观价值极高。古灵台是周文王征服位于今灵台县百里镇一带的密须国后,筑台祭天以慰灵昭德的所在。现在的“灵台”为1985年第三次重建,主体建筑为“文王祭天台”和碑廊,后者镌刻1934年第二次复修时国民党政要和地方名流的题词200余幅。荆山森林公园因中台山春日满山荆花灿烂,史称“荆山日丽”而得名,以古建筑为特色,形成荆山门、三贤祠、德化廊、朝晖亭、夕照亭、日月亭、关公殿、灵通门、玉皇阁、东沟景观湖等众多人文景点。县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珍藏各类文物逾万件,其中尤以西周青铜器著称,铜、陶、玉、瓷、铅及佛教文物中均不乏镇馆之宝。 |
灵台工委纪念馆 | 灵台工委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灵台工委纪念馆位于灵台县城西城区文化中心。纪念馆布展分为中国工农红军在灵台、人民解放军三进灵台、中共灵台工委三部分,陈列共制作窑洞场景1组,制作展柜5组,展出照片66幅,绘画拍照12幅,影视截图2幅,连环画2组10幅,图表6幅,文版20余幅,展标浮雕1个,文献实物20件,大刀、马刀、“汉阳造”枪等文物31件(套),全面展现了灵台的红色革命历史。 1944年夏季,灵台西屯乡青年农民柳书来为躲债到平凉大寨关家垭壑一带打短工,结识了平东工委负责人、共产党员李义祥、乔培仁。10月,柳书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在灵台群众中发展的第一位地下党员。随后,在其介绍下,西屯小村徐培俊加入党组织。乔培仁往来于平凉、灵台之间,与柳、徐三人为灵台地下党组织的创建做了大量的工作。1945年春,小村徐培让、徐培钊、徐培金、徐善魁、徐正义入党。5月底,中国共产党小村临时党支部成立,乔培仁任书记,徐培俊任副书记。后来党员人数发展到30余人时,小村临时支部改建为小村中心支部,增设当庄支部,徐培让任书记。此后,以小村为中心,逐步扩大活动范围,到1946年夏季,西屯进殿、二马和中台杨村等地都有了党的秘密活动。 1947年10月,中共灵台工委正式成立,乔培仁任书记,徐培俊、徐培钊、徐正统、徐正义为工委成员,工委机关驻地在小村(解放前夕,因形势紧张,曾一度驻平凉土谷堆附近的潘家湾)。1948年6月,平东工委调整工委领导成员,乔培仁任书记,寇来宾任副书记,徐培俊、徐正统、徐培金为委员。 党的活动由西屯、中台扩大到什字、蒲窝等地,下辖当庄支部、堡子场支部、前岭支部、二马支部、甘范嘴支部、坡头支部、杨村支部、蒲窝支部、雷神店支部、庞家山支部、寺峪川支部、溜石沟支部、水磨支部、金龙庙支部、白玉支部15个基层支部和小村中心支部、嘴稍中心支部、进殿中心支部、官村中心支部、王家沟中心支部5个中心支部。灵台工委成立后,积极开展以抗粮、抗款、抗丁为主要内容的“三抗”斗争;积极开展以上层人士和部分保甲人员为对象的统一战线工作;建立游击队,通过武装斗争,打击敌人;组织群众积极支前,为部队送兵送粮送衣物。 中国共产党在灵台的工作,从1944年10月吸收第一个党员开始到1949年7月灵台解放为止,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全县90%以上的乡镇都有了党的秘密活动,共发展党员619名,为灵台县的解放和后来的建政做出了贡献。 |
皇甫谧陵园 | 皇甫谧陵园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皇甫谧,字安土,号玄晏先生,东汉太尉皇甫嵩之曾孙,我国十大名医之一。生于公元215年,卒于公元282年,历阅东汉、魏、晋三朝。幼年丧母,境遇艰难,成年后,奋志于学博通典籍,文史著述较多,唯固不从仕。中年后,患风痹症,遂潜心钻研针灸医术,试治自身,十余年不已,终治愈痼疾,以亲身体会总结完善了针灸经验,撰成《针灸甲乙经》,流传于世,对针灸医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其陵园位于县城东北八公里的独店镇张鳌坡村,1963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考查,宋代的《元丰九域志》在灵台县下记载有“皇甫士安墓”(即现在的皇甫谧陵园),明、清、民国、近代的几本县志都有皇甫谧墓的记载。1985年以来,省、市、县各级政府共同维修墓葬,建成陵园。占地400平方米,陵园以皇甫谧墓冢为中心,混凝土砌级,冢前树立“皇甫谧陵园”字样的墓碑,园内广植松柏,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是人们休闲、旅游、瞻仰的理想去处。 现在免费游览。 联系电话3623230 |
草脉殿遗址 | 草脉殿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草脉殿遗址位于灵台县什字镇丁家沟村西南800米。是一处齐家文化遗存。面积约3.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2.5米,暴露有白灰面居址和长方形窖穴,窖穴内藏谷粒。采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划纹,器形有罐、钵、盆。另外还采集有石斧。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和发展有重要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牛僧孺墓 | 牛僧孺墓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牛僧孺墓位于灵台县新开乡牛村南300米。墓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封土平面呈圆形,残高2.7、底径5米。地表散见素面瓦片。墓南30米处暴露有石砌建筑基址。牛僧孺(780--848),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灵台县东北)人,宪宗时为御史中丞,穆宗时任宰相,敬宗时加封中书侍郎、封奇章郡公、集贤殿大学士,兼修国史。僧孺、李宗闵为“牛党”首领,与李德裕一派党争剧烈,形成晚唐40年的“牛李党争”。著有传奇集《玄怪录》,《全唐诗》存录其诗4首,《全唐文》存录其文19篇。墓葬保存较好,对研究牛僧孺生平、事迹及唐代政治和文学史有重要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牛弘墓 | 牛弘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牛弘墓 |
圪瘩庙 | 圪瘩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圪瘩庙 |
桥村遗址 | 桥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西周、汉 桥村遗址位于灵台县西屯镇北庄村桥村社一带,面积70万平方米。属齐家文化、周代和汉代。 1977年发现,1978年秋,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进行了试掘,发掘面积95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厚1~7米。遗迹主要有齐家文化和西周的袋状灰坑、不规则灰层、白灰面半地穴住室、夯土基址、祭祀坑、墓葬等。遗物有石器(斧、锛、刀、凿、矛、匕)、骨器(锥、凿、笄、镞、匕)、陶器(鬲、甑、盆、盘、罐、碗、豆、纺轮、拍、模)、瓦(板瓦、筒瓦)、玉器(钺、斧、璧、璜、环、钏、残玉板)和绿松石琮及项饰,卜骨有羊、猪的肩胛,有灼无钻。 桥村遗址面积大,内涵丰富,是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和周文化聚落遗址,并见汉代以来的遗迹和遗物,是泾渭流域的重要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考古研究价值。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屯镇 西屯乡地处灵台县什字塬中部,吴凤公路横穿全境,东与本县独店镇,南与中台镇、星火乡,西与什字镇毗邻,北与泾川县梁河乡接壤,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乡辖15个村122个合作社,2个乡林场,15个乡直单位,20所学校。2004年在册农户4640户,农业人口17910人,非农业人口642人。总面积1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774亩(其中塬地3万亩),人均3.9亩……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灵台县博物馆 | 灵台县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灵台县博物馆是位于县城边荆山山腰,其前身为1935年设立的民众教育馆,1986年8月正式成立,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该馆占地3335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764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200平方米。馆藏文物总数为7359件,其中一级文物44件,二级文物441件,三级文物1166件。西周、秦汉青铜器为该馆馆藏特色,该馆基本陈列为《灵台文物陈列》,共展出馆藏各类精品文物497件,分《陶瓷艺术》、《金华物萃》、《西周瑰宝》、《佛国遗珍》四个专题展出。 馆长: 罗义奎 联系电话:0933—3621402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灵台文庙 | 灵台文庙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灵台文庙位于平凉市灵台县职教中心院内,占地面积约3084.5平方米,现存大成殿及5棵古树。 大成殿位于庙院北侧,坐北面南,为砖木混泥土结构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通高12米。 殿内8根木檐柱,高3.7米,胸围1.58米。承梁柱共14根,前后各6根,左右各2根,柱高4.1米,东西山墙各3根圆柱,后山墙8根圆柱,柱高3.7米。 大殿脊部正中为1石狮,两侧为对应依次排列马、鱼、猪、鸽;四挑角上为狮、狗、鱼、猪;平拱木雕三层,第一层为龙首,二层为凤凰和麒麟,三层为象首。 5棵古树据县志记载为唐宋时期,庙院中部东侧为一“柏抱桑”,高12.6米,胸围3.55米;右侧一古柏,高13米,胸围2.8米,南侧柏树3棵。高13-20米,主干周长2.5-4米。 灵台文庙于1981年公布为县级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西堡子山遗址 | 西堡子山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堡子山遗址位于灵台县梁塬乡横渠村北1公里。是一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4--6米,暴露有墓葬、居址和灰坑。采集有细泥、夹砂红陶片和残石斧、骨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片主要饰细绳纹,器形有尖底瓶、钵等;齐家文化陶片主要饰绳纹、篮纹,器形有罐、鬲。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庙底沟类型与齐家文化的关系及陇东古文化有重要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景村墓群 | 景村墓群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景村墓群 位于灵台县独店乡景村西300米。面积约8000平方米。1988年清理墓葬2座,相距5.8米,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陶鬲、陶罐和铜簋、鼎、鬲、觯、戈多件以及蚌饰、海贝等器物50余件,其中蚌饰海贝用绸缎包裹,蚌饰用细绳穿联。地表散布黑灰色夹砂细绳纹陶片。墓葬保存较好,也是我省发现保存西周墓最多的一个地点,对商周考古和周文化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东庄墓群 | 东庄墓群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庄墓群 位于灵台县新集乡崖湾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暴露有竖穴土坑墓数座。1982、1983年先后清理墓葬2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并伯作宝彝”铜甗等40余件。地表散见绳纹红陶片和灰陶残片。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告王河墓群 | 告王河墓群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告王河墓群位于灵台县吊街乡告王村西北50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暴露土坑墓多处,地表有厚0.3--1.5米的灰层。曾出土灰陶罐、灶、仓和铜镜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西汉墓葬的分期断代和西汉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姚李遗址 | 姚李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姚李遗址 位于灵台县吊街乡姚李村南侧。是一处齐家文化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4--5米,暴露有灰坑、墓葬、居址。采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篮纹、粗绳纹、附加堆纹、锥刺纹,器形有敞口双耳罐、平底盆、鬲,并采集到石斧、石凿。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与发展情况有重要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百灵大杏 | 中台镇、中台镇下河村:特产“百灵大杏”。 |
灵台薄皮核桃 | 灵台薄皮核桃是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的特产。灵台薄皮核桃果大、皮薄、仁饱满,品质极佳,味具浓香可口,仁可榨油,也可入药,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特用果品。 薄皮核桃,是灵台县主要土特产品之一,该品种耐寒抗病,抗旱耐瘠薄,适宜性强,是一种用途广、经济价值很高的优良经济特种树种,结果期早,丰产性强,其果大、皮薄、仁饱满,单果重12.5克,出仁率可达56%,品质极佳,味具浓香可口,仁可榨油,也可入药,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特用果品。灵台县现有薄皮核桃面积3.22万亩,年产量6000吨。 |
酸汤面 | 亦称“细长面”。酸汤面是灵台传统的地方名优面食,也是招待亲朋客人的上等饭,酸汤面的特点是“薄、精、光、煎、稀、汪、酸、辣、香”。人们总结细长面“下在锅里莲花转,捞在碗里一根线”。它柔软耐嚼,汤香扑鼻,做法精细,独具一格。 |
灵台牛心杏 | 牛心杏,甘肃省灵台县传统的特产水果之一,因其外形象“牛心”而得名,又名“灵台大杏”。灵台发展历史悠久,优越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大杏生产非常有利。 生产的牛心杏平均单果重65克,果实色泽鲜艳,汁多味浓,甜酸适口,离核仁甜,清末时就驰名陕、甘两省,清同治年间曾为朝廷贡品。据分析,含有丰富的糖、钙、磷、铁元素及多种维生素,现代医学表明,具有防癌治癌之特效,使其身价倍增。果肉除可鲜食外,还可制作杏脯、杏干及罐头。杏仁是高级糕点的主要原料。止目前,全县已发展面积2.0万亩,年产量达到1.2万吨。 |
灵台秃梨 | 龙门乡、龙门乡官庄沟村:特产“秃梨”。 |
平凉百合 | “平凉三宝”之一。明藩韩王曾“把百合作为贡品,献送京都,致使平凉百合美名远扬,长安、京津、湖广等地当时都争相引种,蒙受博爱”。平凉百合质地绵,无纤维,清甜味美,含糖量高。 |
平凉皮毛 | “平凉三宝”之一。早在明代,平凉的制裘业已相当兴盛,清代至民国期间,境内的皮毛市场被视为西北地区皮毛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皮袄制品可分为两种。一是以老绵羊皮制成,毛长皮厚,坚固耐寒。二是羔皮制品,皮白而细长,毛端天然圈卷3至5环,美观轻暖。其产品主要有滩二毛皮、西路黑滩皮、各类羔皮、沙毛皮、山绵羊皮以及猫狗皮等。其中滩二毛皮,毛长过寸,白如玉,暖胜棉,有“九道湾”、“萝卜丝”的美称,花纹翻滚,轻盈美观,西路黑猾皮则花纹紧密,色泽光亮,素雅大方,是翻毛料的理想裘皮。 |
地区 | 特产 |
---|---|
安家庄村 |
---- |
许家沟村 |
---- |
东王沟村 |
---- |
下河村 |
---- |
胡家店村 |
---- |
红崖沟村 |
---- |
康家沟村 |
---- |
南店子村 |
---- |
城关村 |
---- |
水泉村 |
---- |
杨村村 |
---- |
坷台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