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齐世铭故居 | 齐世铭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齐世铭故居位于杏花岭区小返乡窑头村。 齐世铭(1894-1953),山西太原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介绍人离开太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8年经120师党委批准重新入党。1937年组织当地矿工和农民成立东山抗日游击队,威震东山,人称“齐二老虎”。1938年抗日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714团东山抗日独立营,齐世铭任营长。同年,齐世铭发动闻名太原城的诈降事件,一举歼灭日伪军20多人,并击毙日军山西省特务部长野吉和伪警察局局长吴小能。 齐世铭故居是一个典型的乡村家族聚居院落,共有3个院落,但因年久失修,如今只有一个院子相对保存完好,另外两个院子的窑洞破损严重。为纪念这位抗日英雄,当地政府已准备修复齐世铭故居,筹建东山抗日纪念馆。 窑头村 窑头村位于小返乡政府东部,地处山区,全村有280户,总人口1000人,总占地面积6229.3亩(其中耕地面积3101.6亩、退耕还林面积519.03亩),保洁面积1.8万平方米,保洁人员6人,清运人员1人,清运车辆1台。 …… 详细++ |
东湖醋园 | 东湖醋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东湖醋园位于太原市东山高速公路和建设北路之间的马道坡26号,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是山西省第一家动态展示传统与现代老陈醋生产工艺流程和老陈醋历史文化内涵的公司化、工厂化博物馆。东湖醋园的陈列堂和醋疗园。分别收集了我国西汉以来各种酿醋器具、农耕器具和700余个醋疗药方,以古今器皿展示、文献典籍摘记,图片照片写真,产品实物陈列等形式充分展示了山西老陈醋的历史文化底蕴。临近仿古建筑美和居醋坊,迎面而来的是既酸又香的老陈醋气味。进入古色古香的美和居醋坊,犹如来到了500年前的老陈醋作坊,老醋芳香、扑鼻沁心,醋味十足,难以忘怀。作坊内“蒸、酵、熏、淋、晒”的老陈醋制作工艺和步骤一览无余,游客参与部分制作过程或者尽兴品尝老陈醋“绵、酸、香、甜、鲜”之感的姿态可亲可敬。交通:乘9、809路车到职工新村下,步行10分钟到马道坡26号即到。 地址:太原市马道坡26号 类型:手工作坊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400-615-8585 官方网站:http://www.sxlcc.com/ 开放时间: 8:00-17:3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东湖醋园 |
太原动物园 | 太原动物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太原动物园位于省城东北隅的卧虎山上,距市中心6公里,占地面积79.36公顷(1190.41亩),地形地貌为东南高、西北低,东西直线长约5华里,南北平均宽约2华里,全园有供游客参观的各种动物品种170余种,3300余头(只);各种植物70余种,30余万株,草坪面积6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了85%以上;动物表演场四座,生态餐厅两座,游乐设施30余项,年接待游客量130余万人次。园内林木茂盛、景区相连、曲径通幽、鸟语花香,呈现出多色彩的园林景观特色,整个景区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栖息环境氛围,丰富和满足了省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丰富旅游内容、开拓旅游市场、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带动旅游和区域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太原动物园已成为我省无可替代的综合性主题旅游景区。 动物园以"自然、野趣相融合,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为主题,建造出一个最适合动物生存的自然环境。全园遵循自然、依地形合理分布建设,根据功能区划分为七个游览景区,分别是专为儿童设计的"小小天地"景区;以观赏各种花卉为主的"百花苑"景区;以展览黑猩猩、黄狒狒、松鼠猴、节尾狐猴、青猴、赤猴、猕猴等灵长类动物为主的"花果山"景区;由火烈鸟馆、百鸟苑、水禽湖、孔雀苑、鸣禽馆、猛禽馆组成的"鸟语蓝天"景区;以展览大熊猫、非洲犀牛、长颈鹿、大象、斑马、鸵鸟、骆驼、梅花鹿、角马等食草类动物的"草原风情"景区;由熊山、狮馆、豹馆、狼舍、虎园等组成的"自然森林"猛兽区;由生态餐厅、游乐场组成的"中心休闲娱乐"区。另有海狮表演、大象表演、马戏表演,场场表演新奇有趣,引人入胜。 太原动物园在规划、建设中,加强自然、生态建设;经营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视动物为生命,以游客为源泉"的建园之策和立园之本,以"树立形象、打造品牌、提档升值"为发展方向;管理中加强服务质量建设,加大动物保护、品种引进、繁殖、科普教育和宣传力度,坚持安全与服务并重,不断挖掘动物文化、历史文化和民情民俗文化,每年定期举办"动物运动会"、"动物文化节"、"庙会"等大型游园活动,丰富活动内容,打造特色,逐步将太原动物园建设成为集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动物特色为一体的人、动物、自然和谐旅游景区,成为我省娱乐休闲、科普宣传和科研教育的最佳场所。 地址:太原市杏花岭区东山马路2号 交通:公交25、855、864路可以到达。 类型:动物园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351-3074953 开放时间:夏秋季:7:30-18:00;冬春季:7:30-17:00。 门票信息:门票10元,通票118元。 |
赵树理旧居 | 赵树理旧居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赵树理旧居(含沁水赵树理故居) 赵树理旧居(含沁水赵树理故居)(第四批省保) 时代:民国 地址:太原市杏花岭区南华门15号 赵树理旧居位于杏花岭区南华门15号,建筑占地面积315.45平方米。故居系一面围墙的三合院结构,青堂瓦舍,砖木建筑,是一处典型的清末民初北方民居。门口石碑上镌刻着薄一波题写的“赵树理故居”5个大字。 1965年初,赵树理一家老小住进此院,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后几年的时光,直至1970年在西厢房卧室里去世。西房、东房分别是他和儿女们的住所及他写作的书房,南房则是厨房与客房。1996年,薄一波为赵树理故居题词,1998年山西省文物局批准在作家故居建立文物点,2006年赵树理诞辰100周年之际旧居修缮开放。院内北墙的汉白玉上,陈列雕刻了彭德怀、郭沫若、茅盾对赵树理的亲笔评价和评论文章。东厢房为第一展厅,通过历史图片组成“贫寒家家子、萍踪异乡人,成名太行山、脱颖《万象楼》,情系《三里湾》、遭厄《十里店》,岁寒知松柏、清气满乾坤”等4个主题,集锦了赵树理一生创作的小说、由小说所改编的影视、绘画插图、版画作品等内容;西厢房为第二展厅,是赵树理生前生活、写作、实物、雕塑展;南厢房为第三展厅,是赵树理作品插图展,主要展出著名画家古元、彦涵、罗工柳、力群等为赵树理作品插图的原作。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 |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太原革命历史陈列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北路245号。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始建于1919年6月,整个校同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是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养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目的是通过控制小学教师来左右山西教育,进而长期统治山西。然而,让他失望的是学校开办不久,这里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用来传播进步思想、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团组织的坚强阵地,成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重要的活动基地之一。1924年,围师学生梁其昌(梁卜五)、韦思恭、纪秀川(纪子中)先后在这里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年团太原地委在此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省立国民师范支部。1926年春,中共太原地委又在此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围师支部,薄一波任书记。同时设立了申共太原地委北部委员会,薄一波任副书记、书记。徐向前、程子华、王世英、李雪峰也曾在这里学习和工作。从1928年至1936年夏,省城党组织工作已转到农村,但国民师范的革命活动仍在秘密地进行着,他们以“九一八”读书会、“山西革命互济会”、“山西社会科学家同盟会”、“红军之友社”等党的外同组织播撒着革命火种。1934年由“互济会”中共党团书记李雪峰(张柏峰)和“山西红军之友社”负责人刘耀夫直接组织和领导,在全市中等以上学校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反会考斗争,并成立了“太原市中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同学会”,发动全市学生举行-、-。通过这次斗争,国民师范发展了一大批党员、团员,还有一大批进步青年参加了党团组织的外同学术团体。阎锡山当局决定省立国民师范学校从1934年下半年开始不再招收新生,1936年学校被迫停办。1936年冬到1937年秋,在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直接领导下,公开从事抗日救亡工作的共产党人,以阎锡山官办群众团体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为依托,在这里举办了“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牺盟会特派员训练班”等许多抗日军政团体,培养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及海外华侨的进步知识青年4500余人,其中包括一个由180多名女学员组成的女兵连。抗战全面爆发后,由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彭雪枫、同小舟等领导也先后到过这里讲授抗日救国的方针、政策。在这个革命大熔炉里,一批批进步青年秘密地加入了共产党的组织,随后被派到全省各地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很快就打开了山西抗日救亡工作的局面,为共产党、八路军在山西创建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7年8月旧,山西新军青年抗敌决死总队(团级建制,后发展成旅级建制的决死第1纵队)在国民师范旧址宣告成立,为创建山西新军奠定了基础。山西新军名义上属于阎锡山的军队建制,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运用统一战线组建领导的抗日武装。山西新军迅速成长,很快发展为4个决死纵队,到1939年山西新军已发展到9个师旅级单位,50个团。1939年十二月事变后山西新军编入八路军战斗序列。据统计,圉师诞生的牺盟会和决死队及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团级建制,后发展成工人武装自卫旅,简称工卫旅)中,走出了共和国80位将军、20余位省部级领导。1940年由牺盟会会员傅东岱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共同创作的抗日救亡歌曲《牺盟大合唱》,艺术地再现了牺盟会的光辉历史。 1984年,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着手筹建,1991年9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主楼为二层券廊式建筑,前檐带廊,青碡墙体,黑色立柱。馆内陈列有“牺盟会陈列”、“山西新军陈列”、“困师学生用具陈列”、“山西革命传统教育陈列”、“中共太原地区斗争史陈列”等,展出有1万余份有价值的文”物资料、1.6万余幅历史照片和900余件文物。1997年由彭真题词的“山西建团纪念碑”在馆内落成。2000年增挂太原革命历史陈列馆的牌子。2009年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开始重修,展馆面积由原来的500平方米扩大到1500平方米。 山西同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于1996年1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3月被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爱同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同爱同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6月被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公布为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资料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 地址:太原市五一路276号 |
牛驼寨烈士陵园 | 牛驼寨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太原解放纪念馆又名牛驼寨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太原市东山牛驼寨,这片土地当年曾是解放太原的主战场之一。牛驼寨地势陡峭,沟壑纵横,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太原门户”之称。六十年前,阎锡山曾把它作为四大军事要塞之一,重兵设防。我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太原战役中,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占领了牛驼寨。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四日,阎锡山在山西长达三十八年的政治统治宣告结束,太原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和启迪后人,一九五九年,太原市委、市政府决定在牛驼寨修建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建成之后先后五次进行较大规模的修葺,一九八九年,太原解放四十周年之际,在牛驼寨烈士陵园的基础上扩建太原解放纪念馆,一九九四年,徐向前元帅铜像在馆内落成。现在太原解放纪念馆占地245亩,以东西为主轴线,分为太原解放纪念碑区、徐向前元帅铜像纪念区、解放太原展览区、烈士陵园区、四部分。这里已成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地址:山西省太原杏花岭区凯旋街牛驼寨烈士陵园 电话:0351-4431375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太原解放纪念馆 | 太原解放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太原解放纪念馆位于太原市东山牛驼寨,其前身是牛驼寨烈士陵园,建于1959年,1988年改扩建,占地面积9.3万余平方米,分为纪念碑区、展览区、陵墓区三部分。整体建筑雄伟壮观、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给人以肃穆之感。纪念碑区由凯旋门,太原解放纪念碑主碑、副碑等建筑组成,徐向前元帅手书“太原解放纪念碑”鎏金大字装点丰碑。展览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展出428张历史照片和120多件实物,反映了太原战役的全过程。1994年9月6日,徐向前元帅铜像落成。该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太原革命烈士纪念碑造型独特,形似巨大钥匙的碑上镌刻“解放太原纪念碑”鎏金大字,碑高49.424米,寓意大原解放的日子,与暗红色的钥匙碑一起象征太原获得解放从此通往幸福之门。题词下悬挂着直径为8米的不锈钢透雕,满面春风的山西妇女肩托少儿,伸张手臂,表达出三晋人民获得新生的无限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主碑西南侧是一座副碑,形似被炸开的碉堡。碑直径24米,四壁镶嵌着大型浮雕,生动地反映了太原人民解放前的苦难生活和反抗压迫、争取解放的斗争精神。 在陵园大门西侧有白色凯旋门,形似钢钳,钢钳下合围着一个大理石制成的乌龟壳,寓意“瓮中捉鳖”。 最佳旅游时间5月——10月 开放时间8:30——17:00 景区门票免费 交通信息从太原市驾车走太原环城高速,在杨家峪出口下高速北行即可到达(下高速后有通往景区的指示标志)。 旅游提示联系电话:0351—4361509 地址:太原市凯旋街99号 |
太原市龙潭公园 | 太原市龙潭公园是全免费全开放的市内公园,位于太原城区北部,与城西水系相连。龙潭前身为太原市动物园,是2003年初动物园搬迁到东山卧虎山公园,在其旧址上新建的。 公园以都市乐章、古韵风华、生态画廊和水上活动区等4个景观区为景观主线,将城市与人,人与生态、休闲充分地融合于景观设计中,既突出了建城2500年古朴,也体现了极强的地域文化特征。是集园林自然风光,市民休闲旅游,社会公共活动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园。 公园设4个入口,以新建路入口为公园的主入口,强调拉入式景观,以轴线透景的方式将庆典广场景观对应出来,并采取临水台阶的方式形成亲水性极强的内容。城坊街入口作为进入公园的景观入口,强调与公园最具特色的视觉景观轴的对比与呼应关系,同唐风景点形成地景艺术中的景观互动。公园南入口突出亲切平和的视觉效果,同生态画廊景区融为一体。公园北入口作为功能型入口 地址:太原市杏花岭区城坊街28号 类型:城市公园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
太原清真古寺 | 太原清真古寺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清真古寺 太原清真古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太原市杏花岭区解放路48号 据寺内清光绪二年(1876年)碑文记载:唐贞元(785年)创建,后历代屡有修葺。古寺坐西朝东,为两进院落布局,面积2300平方米,寺内有大殿、讲经房、省心楼、碑亭、沐浴室、会议厅、阿訇室等建筑。是我国华北地区保存较好的清真古寺之一。太原清真古寺 |
太原天主教堂 | 太原天主教堂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天主教堂 太原天主教堂(第四批省保) 时代:清末 地址:太原市杏花岭区解放路350号 亦称太原总堂。据记载,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庚子年(1900年)焚毁,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现存礼拜堂系罗马式建筑,总高约37米。另有附属建筑70余间,为太原地区最大的教堂。 |
太原天主堂 | 太原天主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天主堂亦称太原总堂。据记载,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庚子年(1900年)焚毁,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现存礼拜堂系罗马式建筑,总高约37米。另有附属建筑70余间,为太原地区最大的教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杏花岭区解放路。 地址:太原市杏花岭区解放路350号 |
金刚堰 | 南起桃园一巷,北至胜利街西口的金刚堰路,沿着汾河的流向,南北伸展,平坦开阔,它是太原城区汾河东岸的一条主要街道,长度接近四公里,宽度则逾45米。 金刚堰路,得名于金刚堰,而金刚堰,追名索意,原本是一条防御汾河汛期泛滥的拦洪坝堰,根本不是一条街巷。这一点从这三个字的字面上即可得到显而易见的应证。 说及金刚堰这条坝堰的名称来源,当地曾有这样一个传说。 |
太原唱经楼 | 太原唱经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唱经楼(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太原市杏花岭区楼儿底街 据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阳曲县志》记载:布政司前,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左布政刘鲁重修,相传前明秋榜揭晓,唱五经魁首于此,故名“唱经楼”。是明朝以来科举考试宣唱考生客次的地方。现存建筑以唱经楼为主,由正殿、春秋楼、通廊相结合,平面布局呈“工”字形。 唱经楼坐北朝南,为明代所建,由长廊与大堂相连,为两层木结构建筑,十字歇山顶,殿顶孔雀蓝琉璃剪边,一层面阔、进深各三间,南向明间设卷棚抱厦;二层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重檐设平座,檐下施双翘五踩斗栱。春秋阁为二层建筑,一层为三间窑洞式,二层为木结构前插廊悬山顶。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虽经清代重建,主体风格仍保留明代特色。 |
督军府旧址 | 督军府旧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督军府旧址 督军府旧址(第二批省保) 时代:民国 地址:太原市杏花岭区府东街101号 北宋以前,这里是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改建为潘美的帅府衙门,元为中书省,明清为抚署,至辛亥革命前,这里一直是明、清两代山西抚衙门所在地。辛亥革命以后,为山西都督府。山西督军府是在原清代衙门的基础上,从民国七年(1918年)开始陆续改建的。1916年阎锡山任山西省督军,以此作为督军衙门,故名督军府。 旧址坐北朝南,占地约2.5万平方米。中轴线自南而北原排列有影壁、大门、仪门、东西二层廊楼、大堂(现渊谊堂)、二层砖石结构楼、二层木楼、“自省堂”(现梅山会议厅)、梅山。中轴线东侧为东花园、内北厅、勤远楼,西侧为西花园。除二层木楼,影壁、(含两侧便门)、勤远楼已毁外,其余基本保存原貌。现为山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
地区 | 特产 |
---|---|
前李家山村 |
---- |
野鸡庄村 |
---- |
庄子上村 |
---- |
榆林坪村 |
---- |
窑头村 |
---- |
后李家山村 |
---- |
南坪梁村 |
---- |
麦坪村 |
---- |
东坪村 |
---- |
后沟村 |
---- |
小返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