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清太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 清太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清太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晋源区姚村镇杜里坪村,占地面积276平方米。 |
晋祠 | 晋祠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纪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武王次子、晋国开国侯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晋祠现已称为一个有着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胜地。这里殿宇、亭台、楼阁、小桥、古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驰名中外。晋祠的文物古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难老泉等。 侍女像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体建筑。殿内,除圣母居中端坐外,旁有42尊侍女像。她们有的洒扫,有的梳妆,有的奉饮食,有的侍起居,还有音乐歌舞,文印翰墨等,各有所司。尽管她们职务不同,但都长期禁锢在宫廷之中,其哀怨、愠怒、厌倦和抑压之情,在她们的面部都有着细腻生动的刻划。在我国古代泥艺术中是比较罕见的作品。 奉圣寺 全称十方奉圣禅寺,在晋祠的最南部。这里曾是唐代大将尉迟敬德的别墅,有挂甲树仍立于院中。奉圣寺北有舍利塔,高38米,为七级八角形,每层四面有门,并绕以琉璃勾栏,可供凭倚,登塔远望,晋祠全景尽收眼底。村庄、田野一览无遗。 金人台 古称莲花台。在晋祠中轴线会仙楼正西。因台上四隅各铸铁人一尊,亦称铁太尉。台正方形,四周砌栏杆,正中设琉璃瓦小焚帛炉楼,高约4米。 四隅金人以西南隅为最佳,其胸前有“北宋绍圣四年铸”铭文,西北隅铁人为次年所铸,头为明永乐二十一年补造;东南隅为北宋元祐四年铸造,东北隅为1913年补铸。据《太原县志》载,祠为晋水源头,故镇以金神,为防水患。 鱼沼飞梁 在晋祠圣母殿前,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鱼沼为水三泉之一,沼上架桥曰“飞梁”,亦称“板桥”,其结构为水中立小八角石柱三十四根,柱础为宝装莲花,石柱之上置斗拱,梁枋,衬托桥面,东西平坦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两翼下斜至岸边。 平面呈十字型,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形制特殊,桥东月台上有铁狮一对,神态勇猛,造型逼真,铸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 难老泉 出自悬瓮山下的断岩层,素有“晋阳第一泉”之誉,与侍女像、齐年柏并称“晋祠三绝”。因它晶莹澄澈,畅流不断,人们便以“难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灌溉着附近数万亩稻田。 李白、范仲淹等大诗人都曾写过赞美难老泉的诗。难老泉上有水母楼,是晋源神祠。祠内,水母端庄秀丽,据瓮而坐,她束发未竟,神态自若。 齐年柏 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齐年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由于年代久远,树身已向南倾斜约40度,但仍充满了生机。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几百年以前,就曾以“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的诗句来歌颂它的古老、苍劲;刻于周柏旁的明末书画家傅山先生的题词“晋源之柏第一章”,更加渲染和烘托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献殿 在晋祠内鱼沼飞梁之前。原为祭祀圣母,供献礼品的场所。金在定八年(1168年)创建,经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修葺。 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琉璃雕花脊,梁架为彻上露明造,斗拱简洁,出檐深远,前后当心间辟门,其余各间在槛墙之上安置棂栅栏,外观酷似凉亭,但整体结构轻巧稳固。 《晋祠之铬并序》碑 在晋祠贞观宝翰亭内,是贞观二十年(646)唐太宗李世民撰并书写的。碑高1.95米,宽1.2米,厚0.27米,全碑1203字,书法骨格雄健,笔力奇逸,含有王羲之书法之神韵,是书法艺术中的珍品,可谓行书楷模。 地址: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 交通 晋祠景区位于太原市,距离晋源区约5公里 公交: 乘坐301路、302路、308路、804路、848路、856路至【晋祠公园】站。 类型:古迹历史建筑祠堂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4小时 电话:0351-6020014 官方网站:http://www.chinajinci.com/ 开放时间: 旺季4月-10月:8:00-18:00;淡季11月-次年3月:8:30-17: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80起。旺季80元/人(3月1日-11月30日),淡季75元/人(12月1日-2月28日), 晋祠镇 太原市南郊区辖镇。1958年设晋祠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10.8公里。面积74.4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晋祠、索村、东院、长巷、南大寺、北大寺、花塔、赤桥、西镇、杨家村、小站、小站营、王郭、南张村、新庄、东庄、东庄营、万花堡、三家村、野庄、牛家口、青阳河、窑头、下石、吴家峪、三泉头、五坡、明马、新建村29个村委会。农作物有小麦、玉米…… 详细++圣母殿晋祠公园鱼沼飞梁献殿周柏唐槐《晋祠铭》碑 |
蒙山大佛 | 蒙山大佛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比乐山大佛早162年的大佛------蒙山 位于开化沟内,主峰海拔1325米,是晋阳佛教圣地和避暑胜地,古开化寺、甘泉寺、北汉皇帝刘知远避暑宫等曾有辉煌的历史。东魏孝静帝曾敕佛教净土宗始祖昙鸾住大岩寺(开化旧名)。公元551年,北齐文宣帝高洋凿寺后大岩为大佛,历五帝24年始成。蒙山大佛依山镌刻,结跏跌足而坐,双手施禅定印,佛体厚胛肥肩,佛超山峦,高遏云天,气势非凡。据史称,佛高"二百尺"(约66米)略低于四川乐山大佛,但早于乐山大佛162年,是我国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目前,虽佛身清晰,但蒙山大佛头像已毁,佛身残破,蒙山大佛正在蒙难!大佛对面存有北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建造的连理塔。 地址:太原市晋源区罗城寺底村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2-4小时 电话:0351-6159898 开放时间: 8:00-17:3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
圣母殿 | 圣母殿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看点: 大殿前的廊柱上有8条木雕蟠龙,造型精巧,是宋代木雕中的精品,也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雕蟠龙。殿内还有著名的侍女像,形象生动、神情自然。这43尊造于宋代的塑像,是晋祠文物中的珍品。 :经过鱼沼飞梁继续向前走,就到了圣母殿,这里是晋祠的主殿。该殿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大殿是一座正方形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六间,殿内看不到一根承重的明柱,从面使殿内的空间增大了不少,这种奇特的构筑颇为罕见。 地址: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晋祠公园晋祠博物馆内 交通 圣母殿位于太原市 市内乘公交301路、302路、308路、804路、848路、856路到晋祠公园站下即可。 类型:古迹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5-30分钟 电话:0351-2149649 开放时间: 8:00-18:00(4月1日-10月31日),8:30-17:00(11月1日-3月31日)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在晋祠景区门票内晋祠门票:旺季95元,淡季75元。 晋祠镇 太原市南郊区辖镇。1958年设晋祠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10.8公里。面积74.4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晋祠、索村、东院、长巷、南大寺、北大寺、花塔、赤桥、西镇、杨家村、小站、小站营、王郭、南张村、新庄、东庄、东庄营、万花堡、三家村、野庄、牛家口、青阳河、窑头、下石、吴家峪、三泉头、五坡、明马、新建村29个村委会。农作物有小麦、玉米…… 详细++晋祠晋祠公园鱼沼飞梁献殿周柏唐槐《晋祠铭》碑 |
晋农之窗农业主题博览园 | 晋农之窗农业主题博览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山西晋农之窗农业博览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我省唯一一家集农业和旅游业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型企业,先后被省、市有关部门评为“旅游购物推荐单位”、“AAAAA级旅游购物中心”、“山西特色农产品(太原)展示直销中心”、“山西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山西省重点农业化龙头企业”。成立至今,共接待中外游客480余万人次,在推广山西特色农产品、推动山西以农促旅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晋农之窗农业文化主题博览园总占地面积18亩,一层为我省的“天天农博会”会展中心,汇集我省11个地市的名优特产、手工艺品、小杂粮、字画、文创等两千多种商品;二层为我省的面食文化中心,汇集我省11个地市的特色地方小吃,满汉全席杂粮宴等,让客人一站式品鉴山西。 |
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 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太原市境内,批建于1992年,总面积26766.9公顷,园内植物生长茂密,共有各种植物66科169属213种,各种动物55科197种,森林覆盖率达70%。天龙圣寿寺建于北齐元年,分布着大小石窟25窟,现存大小石佛500余尊,浮雕、画像1144幅,包含了南北朝、东魏、北齐以及隋唐五代近5个世纪的作品。 天龙石窟比云冈,塑制较精名稍隐。海盗劫取佛像首,廿一窟无一完整。 悬崖瞻视难上下,矮松如龙凤凄紧。古迹修复新余事,记取此时游者影。 天龙山,又名方山,是吕梁山脉的分支。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36公里处,海拔1700米。天龙山主要以佛教石窟文明于世,共计25窟,虽为数不多,却包含了东魏、北齐、隋、唐、五代近五个世纪的作品,为我国十大名窟之一。 天龙山峰峦叠嶂,泉声淙淙。夏日凉爽清幽,冬日冰瀑雪松,一年四季松柏常青。飞禽走兽活跃山间。气候清爽,优雅绝俗。登高远望,整个太原城尽收眼底。 天龙山风景区,海拔1700米,山峦起伏层叠,古柏苍松泛翠,为省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曾是北齐皇帝高欢的避暑行宫。寺内有大雄屋殿、禅院、九莲洞、钟楼、药文殿等建筑。最有名的是天龙山佛教石窟造像和道教石窟—龙山石窟。在龙山风景区气候条件和晋祠(在晋祠景区西北10公里处)相近,日温差较大,有时干燥多风,但环境优雅,天气凉爽。该景区是太原市近年开发的,具有极佳的观赏和游览价值。市区通往景区的道路,宽阔平坦,十分便利。其它多种服务(餐饮为主)方便、实惠,能迎合游人的要求。 旅游资源 进入园内,顺路西引,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松林越来越密,坡下地势斜陡,莽莽密林,坡上地势斜缓,松涛滚滚,前后望去,不着边际,行在其间,如入仙境。当您穿过-,还回味松涛声声之时,视野顿时开阔,这就是天龙山顶。该顶平台面积近200亩,翠绿的野草遍满平台,好似一块地毯铺在-中。万山之巅,雄峭秀耸,崛然屹立于其北,万丈悬崖,大佛石窟隐于其南,向下望去,圣寿古刹嵌于林中,眺目远望“鼎峰独峙”、“柳跖旗石”立于南山,真是平台盖顶、四围环松、一片迷人景色。 天龙山南山香炉峰北部的阴坡上,有一片天然油松林,其树形千恣百态,蔚为壮观,有若探身捞月,有若躬身拜佛,有若鹰击长空,有若双龙比武,它们聚在一起,好似各怀绝技的游龙,颇为壮观。有诗赞曰:“独峙烟林无笑语,争妍竞媚是苍松”。 天龙山分东、西两峰,东称“仙宕山”,西曰“大佛山”,两峰对峙,风采独具,断层线崖,层次分明,犹如一幅天然自成的水墨画。在东西两峰陡峭的山腰间,分布着大小高低错落的石窟,远远望去,象是琼楼玉阁的雕窗。天龙山石窟包含了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北齐以及隋、唐、五代近5个世纪的作品,现存可辩认的残损大小石佛造像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尊(幅)。 旅游指南 美食 位于太原市府东街口的食品一条街,是品尝风味小吃的好去处。在这条几百米长的街道两边都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遍布各种饭店、酒肆,有饺子馆、凉皮店、烧梅店等。位于米市街上的小吃林里,有冒着热气的各式滋补粥、整齐地摆放在柳藤篮中的肉夹馍、肉夹饼等点心,让人眼馋。早晨,在位于桥头街的清和园饭店你可以尝到地道的“头脑”。 住宿 天龙山庄于1993年7月建成,山庄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有客房十余套。会议厅、餐厅、游艺厅等附属设施一应俱全。在山庄下榻,早迎朝阳,晚观山色,常饮龙泉圣水,可祛病怡神。 交通 从火车站乘坐308路(原8路)公共汽车到晋祠,然后乘坐去天龙山的旅游小巴,可直接到山顶。一般有几个小时便可尽兴地游玩,如果还想继续感受朝露晚风,可下榻天龙山庄。 晋祠镇 太原市南郊区辖镇。1958年设晋祠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10.8公里。面积74.4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晋祠、索村、东院、长巷、南大寺、北大寺、花塔、赤桥、西镇、杨家村、小站、小站营、王郭、南张村、新庄、东庄、东庄营、万花堡、三家村、野庄、牛家口、青阳河、窑头、下石、吴家峪、三泉头、五坡、明马、新建村29个村委会。农作物有小麦、玉米…… 详细++ |
天龙山石窟 | 天龙山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四十公里处的天龙山腰。天龙山,原名方山,海拔高达一千七百米。历史上,这里曾经是北齐皇帝商欢的避暑宫。由于北齐时山下兴建了天龙寺,后人就习惯地称之为天龙山了。天龙寺,宋代易名为圣寿寺,一九四八年失火,寺庙被焚毁。一九八一年,搬迁太原南郊南大寺于山上,现已修葺一新。 天龙山石窟,始凿于东山魏年间(公元534——550年),隋、唐统治者也继续在天龙山开凿大批石窟。 天龙山石窟位于东西两峰悬崖半腰,这些石窟中,有东魏、北齐、隋、唐各代开凿的石窑二十七窟。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三窟,寺西南三窟,窟之间山径相通。 天龙山石窟的雕塑技巧比北魏大大前进了一步。第九窟,原有木构[漫山阁],阁内唐代石窟分上下两层,上层弥勒大佛,坐像高约八米,局部虽有毁损,但仍是天龙山石窟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尊石雕塑像。下层,观音立像高达十一米,形态生动,姿态优美,身披璎珞,罗纱透体,体态丰满,薄软的罗纱质感清晰,是天龙山石窟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尊雕像。 地址:太原市晋源区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 类型:洞穴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351-6349668 开放时间: 8:00-17: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50.0元 晋祠镇 太原市南郊区辖镇。1958年设晋祠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10.8公里。面积74.4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晋祠、索村、东院、长巷、南大寺、北大寺、花塔、赤桥、西镇、杨家村、小站、小站营、王郭、南张村、新庄、东庄、东庄营、万花堡、三家村、野庄、牛家口、青阳河、窑头、下石、吴家峪、三泉头、五坡、明马、新建村29个村委会。农作物有小麦、玉米…… 详细++ |
龙山石窟 | 龙山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山石窟地处太原西南,山中有北齐以来的许多石刻造像。原有北齐天保七年所建童子寺,金代被毁。现在部分小佛浮雕和一座燃灯石塔,塔高五点三米,塔基为六边形,上置浑圆灯座和六角形灯室,外有浮雕装饰,为我国现在最古老的石灯塔。 在原石门寺遗址,也有石窟,其中刻有三米高的释迦牟尼坐像,顶上莲花和壁上飞天具有唐代风格。附近还有“昊天观”,虽已残破,但道教石窟保存完好。石窟共有八个洞窟,即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0师龛、七真龛及另外两处辩道龛。这些石窟内,共有石雕像四十多尊,至今尚保存完好。 这些石雕风格朴实、庄重,衣饰雕饰简洁,与佛教石窟的雕塑风格有明显的差别。部分龛内,石窟顶部雕有莲花、龙凤等图案。 天龙山石窟景观始于南北朝时期。东魏时期,大丞相高欢在天龙山修建避暑宫,开凿石窟,修建寺庙,拉开了天龙山佛教史的历史序幕。石窟寺分布于东西峰间的悬崖峭壁之上,共计有25窟,500余尊造像。其初凿于东魏,历北齐,在隋唐时期达到极盛。石窟平面大多是面宽、进深相等的方形,三壁三龛式洞窟占到了全部石窟的一半以上。石窟寺的雕造技法较之北魏有了很大的进步,是石窟这种外来艺术形式逐渐中国化的典型实例,尤其是用圆雕法雕出的佛像,以三度空间的方式来表现,既有印度佛像高雅、柔和的特色,又有中国传统雕刻所具有的清新韵律或线条,使雕像具有神态高雅、体态丰满、姿态优美的特征,世称“天龙山样式”,后来成为中国佛教造像的基本模式。本世纪20年代初,石窟遭到帝国主义的严重破坏,石窟中的大部分精品被盗运国外,散失在日本和欧美等国。位于石窟下方的圣寿寺,初名天龙寺,创建于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宋元时改今名,明代重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刹。此外,千佛洞、白龙祠、关帝庙、观音塔及柳子沟也都是天龙山的重要景观,古往今来流传有许多美妙的神话和传说。 在峰顶峭壁上共凿有8个洞窟: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0师龛、七真龛及两座辩道龛。龙山石窟有道教石雕像66尊、浮雕云龙8条和双凤藻井、仙鹤等许多浮雕。石雕风格朴实、凝练、庄重、衣饰简洁素静、褶皱分明,与佛教石窟雕像风格迥异。有的龛内两侧、前壁留有元代题记,是研究道教发展史和道教石窟的珍贵资料。 石窟自上而下,由西向东分为三组,虚皇龛位于龙山之顶,洞内雕有道教元始天尊及两壁20尊诸虚皇道君神像;三清龛位于虚皇龛之下,龛中正面居中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石雕坐像,通高1.5米,两壁6尊真人和6尊侍者雕像;卧如龛位于三清龛东侧,洞中石台上雕披云子宋德芳卧像,神态自然,泰然安详,后有2侍者作肃立状,龛顶雕有4龙盘旋,乃为道教全真龙门派修道用气之法“玉龙盘体法”的写实性雕塑。自西向东巨石之间三天0师龛内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及其子张衡、孙张鲁石雕塑像,各高1.35米,另有8侍者像作肃立状。其雕像形态、技法均具有唐代特征。玄真龛内有雕像3尊,主像玄真子张子和为道教正一派中著名人物,其雕法、形态与三天0师像相同。无凿辩道龛内雕有披云子与其师弟-全、门人秦志安讲经论道的3尊石像,龛右侧小门有一持书童子侧面而立听道不忍离去的情景,极富生活情趣。龛壁有保存完好的赞颂披云子功绩的赞词和自赞诗的题记,完全是元代道教徒修行生活的真实写照。龙山石窟中最有游览和探古价值的是七真龛,也称玄门列祖龛。有9尊雕像,门侧各雕青龙、白虎、仙鹤、云龙,既象征神山仙境,又真实地反映了道教全真七子讲经论道的情景。 特别提示 许多人会将太远郊区的龙山石窟和天龙山石窟混淆,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石窟。龙山石窟是道教石窟,而天龙山石窟为佛教石窟。 地址:太原市晋源区(市区西南约20公里,039省道西侧) 交通 火车站北出站口乘308路公共汽车在“西镇”下车,下车后往北走100米,从路西“难老水泥厂”标志的一条小路上山,一路经过“龙山滑雪场”,不算太远就到山脚了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周一-周日8:00-17: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
晋阳古城遗址 | 晋阳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阳古城创建于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晋国世卿赵简之的家臣董安于选择了西依龙山、东临汾水的有利地形,建筑了“城高四丈,周回四里”的晋阳城,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曾为战国时越国的都城、北齐时的陪都、北汉的都城、唐代的北京,享有“龙城之誉”。三家分晋、西汉戍边、东魏霸府、北齐别都、盛唐肇基、五代战乱,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都和晋阳古城有着密切的关系。 晋阳古城在从建到毁的1500多年当中,一直是我国北方军事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民族交融的大舞台。特别是隋唐五代时期,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城内规模宏大,军防体系健全,商业文化发达,俨然与长安、洛阳、开封等地并列为国内著名的大都市。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宋灭北汉,一炬焚烧晋阳,继而引汾水灌之,古城被夷为平地。晋阳古城虽已在中国的版图上不复存在,但1500余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其在中化文明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太原市西南晋源镇、古城营村周围,遗址面积大约20平方公里,是一处春秋至五代的遗址。晋源镇、古城营村、南城角村、东关村坐落在古城城址之上。遗址分为古城遗址和寺观墓葬遗址两部分。以晋阳古城遗址为中心,周围依山势分布众多的寺观建筑,同时在西山脚下缓坡地带,广泛分布着墓葬遗址,总面积达200平方公里。 1955年,考古工作者在古城营村附近发现了三十余件石刻造像,造型别致;1962年,考古工作者在晋阳古城地区发现了数段古城墙和三座小城遗址。一是罗城村附近的罗城遗址,相传为北汉所建;二是晋源镇西北古城墙出土唐代遗物;三是南城角村和古城营村一带的古城址,相传为大明城。 现存“南城角”村为L形,依古城西南角之势建成。遗存城南墙东西残长626.4厘米,西墙长约2700米,从资料和“东城角”的方位来看,古城长约4500米,根据夯土的质地、色泽和夯法,认为是东周时期的城墙遗址。 据文献记载,唐北都,太原城在结构上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唐北都,包括东城、西城、中城三个城;第二层次,西城、东城、中城。西城包括太原府城和晋阳县城,合称并州城,东城包括太原县城;第三层次,太原府城、晋阳县城、太原县城,太原府城又包括三个城,即大明城、新城、仓城;第四层次,大明城、新城、仓城,这三个城紧相联接,为城中之城,为唐北都太原城的核心部分。晋阳古城遗址较完整地保存了唐五代时期城市建设原貌,这种特殊的遗址埋藏现象,在全国同一时期遗址中十分少见。明景泰元年(公元1460年)在晋阳南关筑周围3,5公里的太原县城,古城的重要部分未遭大的破坏,城垣至今有部分保留。同时,在古城营村内保存有隋唐时期创建,明代重建的惠明寺塔;金代创建,明、清时期重建的九龙庙等建筑。 晋阳古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丰富的地下埋藏,赋予了它重大的考古研究价值。多年来,国家、省、市以及社会各界对晋阳古城遗址予以高度重视和关注,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勘探、调查和研究工作。2001年6月25日,晋阳古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确保晋阳古城遗址的长期有效保护和永续合理利用,省人大常委会已于2006年11月30日批准公布了《太原市晋阳古城遗址保护管理条例》。更为可喜的是,今日的晋源人民,正在积极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挖掘晋阳文化内涵,恢复青山绿水,全力打造文化生态旅游强区。我们期待着,不久的将来,晋阳古城将再现昔日风彩!晋阳古城遗址 |
明秀寺 | 明秀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秀寺(第六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王郭村 始建于汉代,毁于兵火,明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重建。寺院坐西朝东,现存过殿、配殿和正殿,占地面积为1144平方米。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蓝琉璃剪边,施五踩斗栱,正殿和过殿内有彩塑13尊。正殿两山及后墙绘有佛教故事壁画80余平方米。 精美绝伦"三世佛"彩塑及壁画艺术-----明秀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晋祠南、王郭村西,距晋源新城3公里处。据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重修明秀寺碑记》载:"明秀寺始于汉,历载有重修"。现存寺院为二进院落。寺内供奉掌握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佛",背衬金龙盘绕五彩佛光,其雕塑及壁画具有极高价值。离寺不远,有台骀庙,为中华张氏儿女寻根祭祖之处。 寺坐西朝东,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为1144平方米,现存过殿、配殿和正殿,过殿内有布袋和尚及二童子塑像,清代手法。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蓝琉璃剪边,施五踩斗拱。正殿内塑金妆三世佛,有木雕、泥雕的背光环,旁有胁侍和二力士像,后背及两侧山墙绘千佛像、佛教故事壁画80余平方米,整体建筑和彩塑、壁画均为明代手法,距今约有500年历史。这些泥塑作品雕塑手法细腻、色彩鲜艳,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令人痛心的是,明秀寺屡遭盗劫。2000年4月,寺内释迦牟尼佛头像和3个协侍头像被人盗走。2001年11月,寺内一尊弥勒佛头像被盗。 2006年5月,明秀寺作为明至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王郭村 王郭村全村人口有5321人,耕地面积2945亩,主导产业为农业。两委班子健全,党支部书记白建,村委主任王顺生,支部委员 9人,村委委员2 人,党员 88 人,村民代表 89人。 …… 详细++ |
晋祠公园 | 晋祠公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导 游 : 伏龙山是园内假山,山的半腰,嵌石题书“伏龙山”。山脚有石洞流水,水从石龙口中淌出,流入池中。池旁有两石刻罗汉,池中有石刻天女、麻姑,池边石虎饮水,状貌惟妙,情趣横生。 公园中部有德隐斋。西北部有仙翁阁,又称红阁。因阁上供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得名。此阁创建于明代弘治年间(1488年一1505年),清代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修。还有北极阁,这座明代创建、清代重修的建筑,古朴端庄,典雅不俗,底洞门有“古唐邨”题刻。陶然村别居一角,亭秀阁明。 看 点 : 晋祠公园东南部,是公园水乡。这里俗称南湖,水色碧秀,湖上有三孔桥,桥上行人,桥下泛舟,一派江南秀色。 : 晋祠公园位于晋祠古建筑门前的开阔地上。东对碧水莲塘,西靠晋祠古建筑,南北两翼,紧挨千顷稻田、农舍、村庄。 交 通 : 从太原火车站前乘308、848路公交车可直达(票价2-2.5元,车程约45分钟)。 晋祠镇 太原市南郊区辖镇。1958年设晋祠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10.8公里。面积74.4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晋祠、索村、东院、长巷、南大寺、北大寺、花塔、赤桥、西镇、杨家村、小站、小站营、王郭、南张村、新庄、东庄、东庄营、万花堡、三家村、野庄、牛家口、青阳河、窑头、下石、吴家峪、三泉头、五坡、明马、新建村29个村委会。农作物有小麦、玉米…… 详细++晋祠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周柏唐槐《晋祠铭》碑 |
太原龙山 | 在龙山,可领略道教、佛教文化的魅力。道教建筑昊天观建在龙山峰顶,昊天观西南方有观景亭,那里不失为远眺赏红叶的极佳位置。昊天观之东是我国道教雕像的杰出代表作——龙山道教石窟。龙山道教石窟开凿于隋唐时期,鼎盛于宋元之际,由元代全真道教披云真人宋德芳主持大规模营造,气势极为恢宏。沿着石窟上方的小路向北走就来到了龙山北峰,这里坐落着佛教名刹童子寺,更有依山凿刻的石刻大佛高达170尺,高遏云天,叹为观止。大佛脚下有全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一座六角燃灯石塔,古朴庄重。 而到了金秋时节,这里又成了观赏红叶的好绝佳之地,丁香谷、锦绣谷、桃花沟、后山……火红色黄栌、五角枫层林尽染,漫山红遍。登顶之后,极目远眺,那高楼大厦、田野、村庄、汾河、晋阳古城……尽收眼底。 交通 自驾:沿太原市旧晋祠路过罗城后往南直行6公里即到;2.从太原市新晋祠路(北向南方向)右拐上龙山大街,顶到头右拐上旧晋祠路(也称西仁线),北行约800米,路西即可看到龙山景区的标识;3.沿太原市滨河西路向南行至新晋祠路口,右拐,上新晋祠路,直行1.1公里左拐上龙山大街,顶到头右拐上旧晋祠路(也称西仁线),北行约800米,路西即可看到龙山景区的标识。 公交车:乘坐856路公交车花塔村下车,沿旧晋祠路北行800米即可看到龙山景区的标识。从火车站发出的首班856路公交车的发车时间为6:40,每20分钟一班。 门票 门票20元,停车费10元。 景点位置 晋源区龙山滑雪场西(太山和天龙山之间) |
太原美术馆 | 太原美术馆是太原市人民政府新建的省市重点文化标志性工程,是太原市文化局主管的公益性、开放性和永久性文化事业机构,是承担美术作品、文献征集、收藏、陈列、展览并利用美术资源开展教育推广、学术研究、对外交流和休闲服务的艺术博物馆。 太原美术馆位于太原市长风商务区文化岛东北角,占地面积61901平方米,建筑面积32075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27255平方米,地下面积4820平方米。太原美术馆的建筑形式为局部地上5层,地下1层, 由著名设计师、哈佛大学科恩教授总设计,由美国PSC设计事务所和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联合设计。太原美术馆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极富山西特色的晋中梯田地貌,层层阶梯和蜿蜒曲线完美契合,形成了一个新颖而极具几何张力的现代建筑。馆内用有各种规格的展厅10个,其中2个是一级展厅,8个是二级展厅,展厅面积及高度各不相同,最高的展厅高达13米,非凡的尺度、别致的屋顶、光影的交织,构成典雅的艺术殿堂。另设有中央大厅、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会议室、艺术超市、培训教室、装裱室、修复室、艺术家沙龙、儿童美术天地、休闲咖啡厅等多种具有社会服务功能及休闲娱乐功能的配套设施。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休馆(遇法定节假日照常开放)。 馆址:太原市晋源区长风商务区广经路一号/咨询电话:0351—6089616 |
太原太山 | 太原太山位于太原市西南23公里风峪沟北。四周丛林遍野,古柏掩映,寺隐其间,非登临不易得见。太山之名,始见于沈约撰写的《宋书》,相传北汉时有山民石敢当,以勇敢闻名,他居住的山也由此闻名于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5月8日,太山龙泉寺发现了一个令考古界啧啧称奇的六角地宫,地宫内瘗埋着五重棺椁密存的舍利子。太原电视台现场直播了考古专家们开启石函金棺的全过程。在观众惊叹的眼神中,5重棺椁重重开启……银椁、金棺,光彩夺目,件件巧夺天工,谜底最终保留在金棺中。专家称,因担心技术手段不完善,不能妥善保护金棺内的珍贵文物,最后一层棺椁另寻时机再行开启。即便如此,山西人仍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感受了文物考古发掘的神秘。就连银棺上柔软的丝带,也激发了很多人的联想。1300多年后还可以一睹唐代丝绸的真容,观众们兴奋不已。龙泉寺地宫,是山西迄今发现的惟一一处唐代舍利瘗埋地宫。 内部景点:大雄宝殿、龙泉寺、李存孝墓等等 交通 交通不方便。308、310到乱石滩站下车,乱石滩车站有好几位司机师傅。可以砍价。如果要告知先去店头古村,说好不要交收费站的费用(乱石滩到店头古村之间有个收费站,收费站一般不收当地司机的钱),还可以讨价还价,一般拉一次10元即可。 门票 20元 景点位置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太古公路 |
奉圣寺(十方奉圣禅寺) | 奉圣寺(十方奉圣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奉圣寺又叫奉圣祠,全称十方奉圣禅寺,在太原市西南郊晋祠南侧。原为唐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后尉迟恭受佛教影响,改建别墅为梵刹。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赐额“十方奉圣禅寺”。 从文献看,奉圣寺坐西朝东,历代修葺,规模宏壮,由前后三进院组成,有前殿、钟鼓楼、左厢伽蓝殿,内塑上古行神像、伽蓝神、鄂国公像,右厢房为祖师殿,塑初祖达摩像及-、圆觉二禅师像。 后寺残坏,仅寺北浮屠院的舍利生生塔一座幸存。塔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建。八角七级,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并绕以琉璃勾栏,可供凭倚,登塔远眺,晋汾景色尽收眼底。“宝塔披霞”为晋祠外八景之一。 地址: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039省道(晋祠路)悬瓮山麓晋祠公园内 类型:古迹寺庙古塔 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晋祠开放时间:旺季4月-10月:8:00-18:00;淡季11月-次年3月:8:30-17:00。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在晋祠景区门票内。晋祠门票:旺季95元,淡季75元。 |
晋祠大米 | 晋祠大米产于太原晋祠乡一带,是山西大米中的优质品种。 这种大米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四溢。生产晋祠大米的稻田,是晋祠难老泉水浇地,含有多种矿物质。 产于太原晋祠镇一带,这种大米,颗粒长,个头大,外形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吃到嘴里,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晋祠大米所以质地优良,是由于水上关系。生产这种大米的稻田,用晋祠难老泉水浇地,这种水,水温低,含有明矾等矿物质,加之晋祠附近村庄土地肥沃,土壤呈黑色,有利于水稻生长。 在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晋祠东部,是全省最大的水稻生产基地,清代许荣用"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的楹联、宋代范仲淹用"千家溉禾苗,满目江乡田"的诗句来描绘晋祠稻田生产的盛大景象。晋祠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性软而韧,连蒸数次,仍然粒粒分明,吃起来清香爽口,素有"七蒸不烂"之说,因而,人们把晋祠大米与天津小站大米一起列为华北名产,晋祠由此而享有“北国江南”之美誉。 晋祠大米之所以有优良的品性,完全得益于其自然生长环境。晋祠大米生长过程由晋水灌溉,而晋水由地下岩溶排泄而出,已有二百万年的历史,并保持着恒温17度的特性,含有明矾、钾等多种矿物质;晋祠大米的生长地表土有深厚的黑土,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蓄水性强,且PH值为碱性。因此,晋祠大米性微寒,呈弱碱性,也符合人体体液呈碱性的需要;此外,晋祠位于东经112°30′、北纬37°42′,属于四季分明的大陆性气候,充足的日照、适宜的季风,都为水稻的开花、授粉、抽穗,提供了生长条件。 晋祠大米栽培历史悠久,西汉即有大面积种植。隋开皇六年(公元568年),"引晋水灌溉稻田,周回四十一里",宋嘉佑年间,稻田浇灌面积曾达到了万余亩。现全区种植面积26370亩,总产量13002吨。 地域范围 晋祠大米产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东与汾河为界、南与清徐相接、西与古交接壤、北与万柏林相连。晋祠大米产地位于东经112°25′54″-112°28′16″,北纬37°38′57″-37°45′11″之间,土地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地域范围包括晋源区晋祠镇的王郭村、小站、小站营、南大寺、北大寺、长巷、晋祠、南张、新庄、东庄、三家村、万花堡、五府营、古城营、东街、南街、西街、庞家寨、南瓦窑、北瓦窑、北庄头,共21个行政村。 |
剪刀面 | 顾名思义,用剪刀剪出的面条,犹如吴淞江水中的银鱼,不仅民间喜食,还成为历代御面。剪刀面,因制面工具用剪刀而名,又因剪出的面条呈鱼形,亦叫剪鱼子,其制法起源于隋末。民间相传,太原公子李世民读书练武、聚才谋义,武士彟慕名拜访,时值晌午,李世民私留书房用餐。正在裁衣的长孙氏来不及备饭,急和面团用剪刀细细剪下,煮后呈食。武士彟叹曰:纷乱当世,公子大略;面如天下,亦当速剪。后来李世民父子起兵大唐故地晋阳,以“剪面”之势攻取长安,统一了山河。后来杜甫身处藩镇割据,有诗“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一言睹王宰作画如剪裁风景,二言思太宗英武盼朝政一统。 |
山西糖醋鲤鱼 | 糖醋鲤鱼为山西的传统菜肴,是用正宗山西老陈醋、黄河天桥鲤鱼,烹制出的美味佳肴。黄河天桥鲤鱼嘴大鳞少,肉质脆嫩,味道纯正,鲜嫩肥美。《诗经》载:“其岂食鱼,必河之鲤。”说明早在3000多年以前,黄河鲤鱼就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食了。柳宗元在《晋问》中云:“河鱼之大,上迎涛波。”可见,黄河鲤鱼古今驰名。这道菜在烹饪方法上,先将鱼投入油锅炸熟,再用著名的清徐老陈醋加糖制成糖醋汁,浇在鱼身上,香味扑鼻,外脆里嫩,酸甜可口。 |
地区 | 特产 |
---|---|
圪垯村 |
---- |
杏坪村 |
---- |
蚕石村 |
---- |
黄楼村 |
---- |
槐树村 |
---- |
南峪村 |
---- |
洞儿沟村 |
---- |
固驿村 |
---- |
大元村 |
---- |
田村村 |
---- |
枣元头村 |
---- |
西邵村 |
---- |
北邵村 |
---- |
高家堡村 |
---- |
姚村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