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林海清旧居 | 林海清旧居位于娄烦县静游镇峰岭底村段振岗院,建筑面积128平方米。 1943年,冀中警备旅第2团转战晋西北,改编为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第2支队,接替第358旅第7团驻防娄烦地区,警备旅第2团团长林海清改任支队长。1944年8月开始,在林海清的指挥下,第2支队和娄烦民兵对盘踞在娄烦镇的日伪军进行了长达8个月的-围困,解放了娄烦镇。1945年8月,林海清率第2支队开赴阳曲。林海清在娄烦期间,与峰岭底村姑娘段晓兰结为夫妻,曾居住于此。旧居由3孔砖泥坯窑洞和1孔石头砌口的土窑洞组成。新中国成立后,旧居曾经翻修过,保存完好。 林海清(1913-1993),湖南平江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河北特务团团长、冀中警备旅第2团团长、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第2支队支队长等职。1943年率部由冀中转战晋西北。新中国成立后,任新疆建设兵团第10师师长、新疆建设兵团副司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等职。 静游镇 娄烦县辖镇,县府驻地。1958年建娄烦公社,1983年改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1.6万。辖娄烦、旧娄烦、官庄、姚罗、新城北、西果园、范家村、任家沟、大夫庄、蔡阳庄、前黑山、后黑山、新良庄、三元村、尹家窑、娄家庄、童子崖、河家庄、旧城北1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商贸、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作物有土豆、谷子。.……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汾河水库 | 汾河水库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汾河水库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娄烦县境内下静游村至下石家庄之间。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5公里,总面积32平方公里。汾河水库是由国家水利部北京水利勘探设计院规划,苏联专家古列耶夫,马索科夫帮助设计的,容量为七亿立方米,相当于十三陵水库容量的十三倍半,最高水线海拔1131.4米。 汾河水库承担着下游的太原、晋中、临汾、运城四个市及所辖18个工农业县区市调洪错峰重任,防洪作用十分突出与重要。水库自1961年投入运行以来,拦蓄了多场较大的洪水,充分发挥了水库的防洪效益,对太原市及下游的防洪安全起着关键性的保障作用。 汾河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26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1.9秒立米,设计洪水流量3670秒立米,总库容7亿立米,设计灌溉面积149.2万亩。库区占据以旧娄烦镇为中心的土地面积5万亩,其中耕地3万亩,果园,菜园,苇田1万亩。大部分为水浇良田,移民涉及5个乡镇,28个自然村,2万多人口。 娄烦县人民付出如此巨大的贡献和牺牲,给下游沿汾河两岸淤造了大量良田,利用蓄水灌溉了晋中,晋南地区数十县的150多万亩田园,给省城太原工业和人民生活用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汾河水库的建成,也给娄烦县增添了难得的水产资源和艳丽多娇的旅游景点。库中养浅,中,深层水鱼。品种有鲤,鲫,黄,草,娃娃鱼等十多种,并有大量的龙虾,龟,鳖等水生动物。 建库时间:1958年动工,1958年7月拦洪蓄水,1960年竣工,费时二年 面积:2.770万亩 深度:平均水深6.50米,最大水深19.00米 形态描述:汾河水库(山西)黄河水系,面积2.770万亩,平均深度6.50,最大深度19.00,高程1100.0,透明度127厘米,底质:淤泥 |
云顶山旅游区 | 云顶山位于娄烦和交城、方山交界处,海拔2708米。从娄烦县米峪镇的云顶山腰徒步登山,只有40分钟的路程,如果绕道方山境内,驱车可直接到达山顶。 云顶山因其海拔高、顶入云端而得名。没有登山前,想象中的云顶山一定是山石峥嵘,群峰壁立。不料,经过一路峰回路转、浓荫敝日的云杉林后,远处呈现出一线绿色的山顶,在蓝天的衬映下分外显眼。登顶极目四周,使人豁然开朗,广袤、开阔的草地映入眼帘,原来山顶是平缓的,很像玉龙雪山的云杉坪。信步走在松软的天然草坪上,远看连绵不断的群山,层层叠翠的林带和蔚蓝清湛的天空,朵朵白云就像飘浮的棉花,仿佛举手可得,真真切切地感到云就在头顶。 天设地造的高山草坪,构成了云顶山独特的景致。山顶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矮草,高不过三两寸,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整个山顶起伏平缓,延绵数里,好像一座特大的高尔夫球场。草坪的边缘,突起一片一片的松树林和云杉林。 浅绿色的草、深绿色的林和草地上三五成群的白色牦牛,构成了一幅静中有动的田园风光画。徜徉在美景中的游客,在漫步之余,找一块平石,席地而坐,听听鸟语,闻闻花香,看看白云,望望蓝天,吸一口天然氧气,吹一身凉爽清风,那感觉,犹如仙境,好似天宫,真叫人荣辱皆忘,乐不思归。 云顶山是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延伸部分。山中森林密布,古木参天。高耸入云的云杉是这里的主要树种,林中野草丛生,山花遍地,时而出没的狍子、獾子、野猪、野兔等林间动物和鸣叫着的各种山鸟,更增加了这里的野趣。 云顶山保护极好的原始风貌,吸引着八方游客,是人们休闲、小憩的理想去处。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米峪镇 交通:自驾:沿S104省道一直行使约100公里到潘家庄村左转再行使约15公里就到云顶山风景区。 班车:太原西客站有去往娄烦县的班车,车程约2小时,车票35元/人。然后搭出租或包车前往云顶山,大约半个小时就能到。太原西客运站咨询电话0351-6552571。 |
九龙山庄 | 黄河文化产业影视基地(又名九龙山庄)位于太原市民航路(五龙沟体育训练基地),交通便利,总面积1200亩,青山环抱,林林茂盛,空气纯净,景色怡人,是集旅游,观赏,运动,娱乐,体育、度假、拓展为一体的山西省内最大的旅游渡假山庄。山庄拥有欧式花园别墅数栋、模拟战场、越野车俱乐部、钓鱼捣、滑雪场、网球网及各种游乐服务设施。充分利用自然沟壑峭壁,修就栈道、战壕、防御工事。山庄海拔900米,是天然大氧吧,标准的各种训练场地(泥潭、水坑、沙床、坎坷石路、赛道、陡坡等)引领新新人类趋之若鹜。装饰考究的中西式餐厅,恬静的饮宴场所,是各类人士旅游、休闲活动的最佳去处。 注:九龙,龙之首,太原谓属龙城,且九龙山庄座地东南,居龙头之首,群山环抱,绿树成林。而现规划主要项目为九大类,故名九龙山庄。 |
高君宇故居 | 高君宇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高君宇故居 高君宇故居(第三批省保) 时代:清末 高君宇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56名党员之一。参加过五四运动、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京汉铁路工人大-,发起成立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山西共产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生于1896年农历九月十六日,卒于1925年农历三月五日。他用29个春秋,谱写了一曲灿烂的人生篇章,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高君宇故居,位于太原市娄烦县峰岭底村。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以房窑为主,皆为青砖灰瓦,清末同治年间开始修建,被当地人称为“高家大院”。整个大院分为东上院、东下院、中院、南院、西院和花园共6座院落,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纪念馆主要为原“高家大院”的中院。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上院窑洞从西往东分别为高君宇大哥高俊德居室、高君宇父母居室、高君宇读书室、高君宇三弟高全德居室。窑内陈列有高家当年的家具、灶具、用品等文物。下院窑内陈列有彭真、薄一波、许德衍等同志的题词和高君宇生平事迹照片和文物。下院的中央塑有高君宇铜像。高君宇故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地址:太原市娄烦县静游镇峰岭底村 高君宇 (1896~1925) 高君宇(1896——1925),山西省静乐县(今属娄烦县)峰岭底村人。原名尚德,字锡三,号君宇。行二。其父高佩天,1906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早年以教书为生,后辞教回家经营家业兼行医治病;母赵氏,是一个普通家庭妇女。 高君宇出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晚清时代。他耳闻目睹帝国主义列强和腐败的清政府给中国人民带来重重灾难,也亲身经历了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详细++ 高君宇 (1896~1925) 高君宇(1896——1925),山西省静乐县(今属娄烦县)峰岭底村人。原名尚德,字锡三,号君宇。行二。其父高佩天,1906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早年以教书为生,后辞教回家经营家业兼行医治病;母赵氏,是一个普通家庭妇女。 高君宇出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晚清时代。他耳闻目睹帝国主义列强和腐败的清政府给中国人民带来重重灾难,也亲身经历了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详细++ |
娄烦古城遗址 | 娄烦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娄烦古城遗址以横贯马家庄乡新城东沟村东侧的南川河(监河主流)为中心,古城遗址分布于河的东西两岸。遗址形状为长方形,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600米,周长约3400米,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古城遗址地面遗存物绝大部分已不复存在,残存城墙遗留于人工挖渠引河的东西两端。西端保留城墙长53米,宽3米至5米,高6米;东端西低东高,倚山而上,山名为皇帝峁,海拔高度为1385米。东端城墙约1000余米,宽3米至5米,高约4米至11米,裸露部分长87余米,从裸露部分可以看出城墙版筑而成,层次明显,夯层约0.15米;有的还能看到明显的夯窝与圆形柱洞,夯窝直径约0.06米。城的南、北、西三面原来有护城河。 该遗址为我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娄烦国南下后建都,被赵武灵王攻破后的都城遗存。时代约在公元前400年至前306年。 古城形状为长方形,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600米,周长约3400米,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残存城墙西端长53米,宽3-5米,高6米;东端长约1000米,宽3-5米,高约4-11米,裸露部分长约87米。城墙版筑而成,东墙残存马面2个,为梯形。出土器物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盆、罐等,刀戟、铜箭头,战马骨骼和插有箭头的人头盖骨。 地址:娄烦县马家庄乡新城东沟村 马家庄乡 庙湾乡位于县城东部,汾河水库东岸,南靠古交、北靠岚县、静乐、西靠县城、西南与杜交曲镇相邻。总面积1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80公顷,下辖21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现有2340户,8876人。 庙湾乡土地宽广,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有广阔的森林、草坡;中部有上千亩平坦坡地四处;西部有水地800亩,有宽广的汾河水库,是发展农、林、牧、渔、旅游业的好地方…… 详细++ |
盟邦记者团路居旧址 | 盟邦记者团路居旧址位于娄烦县马家庄乡潘家庄村,建筑占地面积366平方米。1944年6月,中外记者参观团访问延安。8月,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哈里森·福尔曼、莫里斯·武道等组成盟邦记者团到晋绥根据地参观。8月30日,记者团抵达晋绥军区司令部。9月4日,记者团前往靠近太原的晋绥八分区。在目睹夜袭汾阳城和攻克协和堡据点后,9月22日,记者团从晋绥八分区机关所在地关头出发来到娄烦,目睹了我军民围困娄烦敌据点的战斗。25日,盟邦记者目睹了强攻娄烦据点的战斗。之后盟邦记者团离开八分区前往晋绥第3军分区。参观考察结束后,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写下了轰动中外的《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其中一个章节记述了八路军游击队进攻娄烦据点的经过。在娄烦期间,盟邦记者团先后路居潘家庄、席岭等村。目前潘家庄村、席岭村记者团路居旧址依然保存较好。 |
张宗逊旧居 | 张宗逊旧居位于娄烦县娄烦镇三元村,占地面积为416平方米。该宅为清代建筑,原为原静乐县文教局长的住所。1941年八路军120师358旅在娄烦县建立抗日根据地时,张宗逊旅长曾在此宅院的门楼上居住1个多月。 张宗逊 (1908~1998) 张宗逊(1908—1998)渭南县赤水镇堰头村(今临渭区向阳办)人,1927年4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1924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2月转为中共党员,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他参加了北伐战争、秋收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斗洗礼。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舍生忘死,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 详细++ 三元村 三元村隶属娄烦县娄烦镇,地处县城东面,汾河水库上游,距县城2公里;南通静乐,北到岚县,东到县城,是娄烦县交通要道,其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不可忽视。现在农户526户,人口1626人,其中劳动力758人。常驻村里的人口为老人居多,年青一代作为新生代农民工闲时外出务工,忙时回家种地。全村耕地面积1424亩,种植业以蔬菜,谷子,玉米等杂粮为主,传统养殖业以猪,鸡,为主……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刘少奇路居旧址 | 刘少奇路居旧址位于娄烦县米峪镇乡郭家庄村西北70米,占地面积为580.16平方米,建筑面积72平方米。1942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同志,由华0发在回延安途中,穿过敌人一道道-线,经山东、晋东南、太岳等地,长途跋涉来到了太原至汾阳的公路上。八路军358旅7团政委杨秀山率部护送,行至交城与娄烦交界的山头上时,少奇同志指着娄烦的地界说:“这个地区不错,耕地面积大嘛。”当晚住于郭家庄村窑洞中,刘少奇同志看到桌子上放的《晋绥日报》时,迅速走过去带着愉快的心情看起来。第二天天刚亮,杨秀山政委接到军区电报,请少奇同志赶快去中央分局。临行前,少奇同志指示他们:“好好工作,好好学习。你们这里很艰苦,要更多地关心群众的生活。”然后顺利地通过岚县、方山公路的敌人-线去了兴县蔡家崖晋绥军区及晋绥中央分局所在地。路居旧址现为村民庭院,院落坐西朝东,东西长33.75米,南北宽17.19米。一进院布局,中轴线存有正房,北侧存厢房。正房为砖砌窑洞,共有窑洞3孔,刘少奇当时住在中间窑洞,洞口上方有砖雕斗拱。1995年,杨秀山将军为旧址题写“刘少奇同志路经住地”牌匾。2003年被娄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田家英旧居 | 田家英旧居位于娄烦县马家庄乡张家庄村南头沟,占地面积112平方米。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强调要发动群众,实行“耕者有其田”。1947年2月至5月,中央派康生、陈伯达到晋西北考察并帮助土地改革,陈伯达率田家英、浦安修等土改工作团成员到潘家庄(含大圣堂、张家庄、潘家庄村)进行试点。田家英住在张家庄村开展工作。在土改工作中,田家英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为照顾他的身体,房东大娘总要炒些豆子放在他的枕头边。后来他染上伤寒,房东一家轮流守候在炕前细心照料,把自己舍不得吃的小米熬成米汤喂田家英。在房东一家的照料下,田家英恢复了健康。为此,田家英认房东李小脸为干娘。参加土改的经历使田家英难以忘怀,1947年到河北西柏坡后,他写下了反映土改运动的长诗《不吞儿》。1957年初,田家英再次来到张家庄村调研,专程看望了干娘。田家英1947年居住的旧居为一窑洞,洞口已倒塌。1957年时居住的旧居为当年房东李小脸重修的窑洞。 田家英 (1922~1966) 田家英(1922-1966),原名曾正昌,四川成都人。1937年奔赴延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研究员,1948年任毛泽东秘书。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长期从事《毛泽东选集》的出版工作。 …… 详细++ 张家庄村 张家庄村简介 1、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 张家庄村隶属娄烦县马家庄乡,位于县城西部十公里处,太克线公路沿村而过,交通便利,属纯农业型村庄。全村土地总面种21360亩,其中耕地面积1248亩,退耕地1321亩。全村现有农户218户,人口840人,其中劳动力占农业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160元……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田家英 (1922~1966) 田家英(1922-1966),原名曾正昌,四川成都人。1937年奔赴延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研究员,1948年任毛泽东秘书。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长期从事《毛泽东选集》的出版工作。 …… 详细++ 张家庄村 张家庄村简介 1、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 张家庄村隶属娄烦县马家庄乡,位于县城西部十公里处,太克线公路沿村而过,交通便利,属纯农业型村庄。全村土地总面种21360亩,其中耕地面积1248亩,退耕地1321亩。全村现有农户218户,人口840人,其中劳动力占农业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160元……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围困娄烦战斗遗址 | 围困娄烦战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围困娄烦战斗遗址位于娄烦县娄烦镇旧娄烦村山石梁。1942年8月21日,日军侵占娄烦镇,在城西北的山石梁上修了1座大雕堡,在娄烦镇内黄土圪洞的衙门圪塔修了1座大碉堡,大碉堡周围修了4座小碉堡,与山石梁炮台遥相呼应。日军以此为据点,对娄烦人民进行-与统治,拔除这几座碉堡成为娄烦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目标。1944年秋,抗日战争转入战略-阶段。8月中旬,静乐县委、县政府、晋绥八分区二支队和静乐二区区委、区政府在蒲峪村成立指挥部,决定采用挖地道炸碉堡的方法炸掉娄烦衙门圪塔上的日军碉堡。二区民兵共挖了520米地道,将250公斤0安放在东南方向两个碉堡底下。静乐二区民兵及群众组成云梯队、镢头队、担架队、运输队、慰劳队积极参战。9月25日,林海清支队长一声令下,两个小碉堡飞上了天。随后抗日军民很快占领西北两个小碉堡。之后娄烦民兵用火攻的办法烧掉了由13个日军负隅顽抗的大炮台。10月28日,《抗战日报》以《三天三夜的胜利攻坚战——— 记静乐敌大据点娄烦的毁灭》为题,详细报道了这次战斗的经过。强攻娄烦战斗后,日军据点只剩下山石梁一座碉堡。晋绥二支队奉命转移,娄烦民兵在二区指挥部领导下采用断人、断水、断电的方法对山石梁碉堡围而不攻。1945年4月21日,日军丢弃碉堡偷偷溜走。山石梁为抗日军民拔掉的日军在娄烦的最后一个据点。 娄烦镇 娄烦县辖镇,县府驻地。1958年建娄烦公社,1983年改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1.6万。辖娄烦、旧娄烦、官庄、姚罗、新城北、西果园、范家村、任家沟、大夫庄、蔡阳庄、前黑山、后黑山、新良庄、三元村、尹家窑、娄家庄、童子崖、河家庄、旧城北1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商贸、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作物有土豆、谷子。.……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浦安修旧居 | 浦安修旧居位于娄烦县马家庄乡潘家庄村。 1947年2月至5月,中央派康生、陈伯达到晋西北考察并帮助土地改革,陈伯达率田家英、浦安修等土改工作团成员到潘家庄(含大圣堂、张家庄、潘家庄村)进行试点。浦安修住在潘家庄开展工作。旧居有4孔窑洞,其中2孔保存较好。 浦安修 (1918~1991) 浦安修(1918.7~1991.5)女祖籍嘉定镇,生于北平。民国24年(1935年)参加“一二·九”爱国-。民国25年在北平师范大学女附中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妇女救国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从事中共地下交通工作。后赴山西抗日前线。民国27年与彭德怀结为夫妇。民国32年秋回延安,先后任陕北公学助理员、党总支妇女干事,中共中央组织部…… 详细++ 潘家庄村 潘家庄村地处娄烦县马家庄乡南部,距县城12公里。全村有303户,1206人,28名党员,“两委”成员4人,土地面积3780亩,其中耕地面积1672亩,退耕面积2000亩,产业以种植、服务、务工为主。 ……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浦安修 (1918~1991) 浦安修(1918.7~1991.5)女祖籍嘉定镇,生于北平。民国24年(1935年)参加“一二·九”爱国-。民国25年在北平师范大学女附中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妇女救国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从事中共地下交通工作。后赴山西抗日前线。民国27年与彭德怀结为夫妇。民国32年秋回延安,先后任陕北公学助理员、党总支妇女干事,中共中央组织部…… 详细++ 潘家庄村 潘家庄村地处娄烦县马家庄乡南部,距县城12公里。全村有303户,1206人,28名党员,“两委”成员4人,土地面积3780亩,其中耕地面积1672亩,退耕面积2000亩,产业以种植、服务、务工为主。 ……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颜金生旧居 | 颜金生旧居位于娄烦县娄烦镇娄家庄李付存院内,建筑面积230平方米。 1941年2月,根据晋西北军区的指示,第3军分区在战备状态下进行训练。分区机关和第358旅第716团、第8团集结在娄家庄、大夫庄一带。时任第716团副政治委员的颜金生住在娄家庄村。旧居原由3孔石窑和3间东房组成,窑洞保存完好,房子被日军烧毁。 颜金生 (1918~1994) 颜金生 (1918-1994)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总政治部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湖南省茶陵县人,1918年4月生于茶陵县腰陂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7月加入共青团,任腰陂区儿童局书记。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茶陵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十八师五十三团政治部青年干事、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干事、政治部…… 详细++ 娄家庄村 娄家庄村隶娄烦县娄烦镇,辖大圪垛,白道坡两个自然村,东临姚罗,南靠白道,北依县城,向西与大夫庄接壤,距县城不到1华里;属城郊型型村庄。 全村现有农户368户,人口1648人,其中劳动力624人。全村土地总面积4100亩,其中耕地面积2963亩,退耕地1072亩,人均耕地1.3亩。 全年社会总产值252.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占总产值的47……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颜金生 (1918~1994) 颜金生 (1918-1994)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总政治部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湖南省茶陵县人,1918年4月生于茶陵县腰陂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7月加入共青团,任腰陂区儿童局书记。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茶陵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十八师五十三团政治部青年干事、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干事、政治部…… 详细++ 娄家庄村 娄家庄村隶娄烦县娄烦镇,辖大圪垛,白道坡两个自然村,东临姚罗,南靠白道,北依县城,向西与大夫庄接壤,距县城不到1华里;属城郊型型村庄。 全村现有农户368户,人口1648人,其中劳动力624人。全村土地总面积4100亩,其中耕地面积2963亩,退耕地1072亩,人均耕地1.3亩。 全年社会总产值252.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占总产值的47……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崔一生旧居 | 崔一生旧居位于娄烦县庙湾乡水峪村沟子赵秉志院内,建筑面积252平方米。 1942年春节前,晋西北三地委、三专署在水峪村召开县区干部会议。三地委组织部长崔一生来到水峪村参加会议,住在第二孔东窑洞里。2月15日(正月初一),党政干部与群众联欢。16日,驻古交日军偷袭水峪村。被日军包围在赵家院内的崔一生,躲在门洞北侧的房子里(羊圈),后来为救护警卫员,只身与日军搏斗,身中十余刀,在大门前的榆树旁就义。水峪事件发生后,村民将崔一生等革命烈士的尸体掩埋到村东南面的寺塔上。旧居由4孔土质东窑洞、2孔枕头窑(已倒塌)、4间双脊岭土木结构的西房和门洞组成,其中门洞和2间西房倒塌。 崔一生(1912-1942),曾用名何大方。山西离石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水峪村 水峪村东连古交,西靠汾河水库,北连双井村 ,南接下石家庄村,总人口555人,164户,在村87人,外出498人,总土地面积2024亩,林地400亩,梯田地1200亩,二坡地400亩,牛14头,鸡200只,毛驴2头,小四轮1辆,手扶车3个,是典型农林的农业村。……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特产 |
---|---|
步斗村 |
---- |
上龙泉村 |
---- |
半沟村 |
---- |
井子村 |
---- |
阳坡村 |
---- |
石槽村 |
---- |
东六度村 |
---- |
上静游村 |
---- |
西六度村 |
---- |
马新村 |
---- |
下龙泉村 |
---- |
山庄头村 |
---- |
河杨树底村 |
---- |
常庄村 |
---- |
岩头村 |
---- |
秦家崖村 |
---- |
梁儿上村 |
---- |
新庄子村 |
---- |
新舍科村 |
---- |
辽庄村 |
---- |
曼咀岩村 |
---- |
赤土华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