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东风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东风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航天第一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金塔同走一条路,同饮一河水,同居一块热土,同顶一片蓝天。 在金塔北部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这座新型城市的中央广场上,由江泽民题写的“东风航天城”五个大字,熠熠生辉。这就是誉满中外的中国航天第一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代表我国航天技术先进水平的一个高科技航天试验和发射基地。这里不仅有神圣肃穆的气氛,宁静整洁的小区,宽敞平坦的街道,高大挺拔的胡杨,威武矫健的步伐,雄壮响亮的歌。而是有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导弹卫星综合试验基地。那拔地而起、破云钻天的东方红卫星和神舟飞船发射场,那神秘而神圣的指挥控制中心和测试中心,那威振四方、惊天动地的导弹试验基地以及边防、武警、森警、雷达等诸多兵种,那庄严肃穆、浩气英风革命烈士陵园,那象征着航天人团结协作的精神的东风标志——“银荷之光”,无不告诉人们,这里聚集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我国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研究并通过了发展我国的原子弹事业、制造-的决定。不久,毛泽东又-远瞩地发出了“我们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随后,由总参部、总后勤部、各兵种领导及苏联专家组成的勘察队,分别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的广大地区,拉网般的进行勘察选址。经过慎重地分析和比较,于是把综合实验基地的场址,正式确定在金塔与额济纳旗之间的那片亘古荒原。那一带,北临辽阔的居延盆地,东接浩瀚的巴丹吉林大沙漠,西枕连绵的马鬃山脉,南靠富庶的金塔绿洲。滚滚而来的弱水,从中穿过。两岸地势平坦,地质坚硬,远离居民区,人烟稀少,水源充足,气候条件也还可以。同时,距酒泉、金塔不远,物产丰富,足可满足后勤需求,是最佳的卫星发射场地。因而,这片当年的不毛之地,被共和国选定为当飞天圣地,担负起了“通天大道”的历史重任,成为声震四海的“航天城”。 紧接着,中国人民志愿军20兵团带着战场的硝烟,秘密撤离朝鲜回国,和来自全国各地区、全军各兵种的近十万建设大军一起,悄然进入金塔之北的大漠腹地,拉开了大规模的基地工程建设帷幕。为确保与北京总部长途通信的秘密,基地的通讯代号定为东风。后来,基地也正式启用了“东风”这一名称——这就是人们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称为“东风基地”的缘由。当时,仅仅用了两年半时间,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部竣工,标志着中国航天第一个自主发射基地的诞生。 在而后的40多年之中,基地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竖起一座又一座里程碑。1960年以来,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第一枚中程导弹、第一次导弹携带核弹头在这里发射成功。1970年4月,“东方红一号”卫星由“长征一号”火箭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中国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从这里升空。1980年5月,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从这里飞向预定的太平洋海域。1981年9月,中国第一次用一枚火箭将三颗卫星送向太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中国第一次为外国提供搭载业务的卫星,也是从这里发射的。中国发射的全部卫星中,有33颗是这里发射的,其中有17颗可收回卫星,成功率达百分之百,居世界前列。 1992年,党中央体-远瞩地决策,实施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由此铺开了中国载人进军太空的宏伟蓝图。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整个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我国幅员辽阔,但载人飞船的基地为什么选在甘肃金塔,据有关专家说,我国选择载人飞船的基地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选的地点有4个:金塔、西昌、太原、海南。但发射场的选定有个先决的条件,要牵扯到着陆场、火箭残骸落区、逃逸救生落区等问题,要求发射场要尽量开阔,周围居民要少,落点也要选择人烟稀少、地域开阔、平坦的地区。同时,北方的天气情况容易预测,而南方天气局部性的变化比较快,发射的最佳时机很难把握,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看,金塔最符合这个条件,所以选择金塔为载人飞船的基地。 经历了11年的刻苦攻关,在4次无人飞行试验的基础上,中国人终于圆梦九天。“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飞行21小时23分钟后成功返回地面,这也是中国第一次载人飞往太空,杨利伟也是中国第一位“航天英雄”。两年后,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两位航天员乘坐“神舟六号”在太空遨游了5天后安全返回地球,这是中国载人航天战略第一阶段的收尾之作。2008年金秋时节,“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又从这里飞向茫茫宇宙,成为中国人“太空漫游”之旅的起点,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都沸腾了。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分别成为“航天英雄”和“英雄航天员”。从“神舟七号”开始,我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 从航天飞船到载人航天,这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据国外媒体报道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太空大国,2005年真正确定了航天大国地位。中国还将建立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表明她的载人航天技术可与美俄媲美。中国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建立自己的空间站,与其它航天大国平起平坐。人们相信,随着“神六”的成功发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会创造中国航天发展史上越来越多的奇迹和辉煌。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简称“三大精神”,构成了我国独特的航天文化。 1997年起,航天城开始有条件地对国内游客开放,从此揭开了它神密的面纱。目前,对国内游客开放的景点有:神舟飞船发射场、东方红卫星发射场、指挥控制中心、基地历史展览馆、圆梦苑、革命烈士陵园、东风水库、沙漠胡杨林等。 神舟飞船发射场又称921工程发射阵地,该工程是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立项的载人航天工程,是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基础上建成的。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新建了具有两个测试工位的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发射塔架、指挥控制中心、加注系统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基础发射设施。测试厂房是一座相当于38层楼高、中间没有任何楼板拉通的巨型建筑,堪称中国乃至亚洲建筑史上的奇迹。发射塔上设置有与运载火箭逃逸救生系统相对应的逃逸救生滑道装置,能够保证航天员在事故状态下紧急撤离。是中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卫星发射场,也是各种型号运载火箭和探空气象火箭的综合发射场,拥有完整、可靠的发射设施,能发射较大倾角的中、低轨道卫星。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从这里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幕布。此后,“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神舟”五号飞船,“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相继从这里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 东方红卫星发射场也称2号卫星发射阵地,始建于1966年。1970年4月24日21点36分,上千名专家历时3年研制成功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推动下,徐徐升上太空。10分钟后,重达172公斤的卫星入预定轨道。东方红的音乐通过无线电波在太空回响。“东方红”的发射成功,奠定了我国空间飞行器研制、航天基本数据建设、观测跟踪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步入太空时代,被列为当年世界十大新闻之首。东方红卫星发射场也是“东风三号”中程导弹全程试验、“东风四号”导弹初期试验和“东风号”洲际导弹飞行试验的发射场,同时,也曾是卫星飞行实验发射场地。 东风场史展览馆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占地500多平方米。展览馆内陈列着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导工作、视察基地的史料等,此外还收录了各类火箭卫星的珍贵图片、火箭发射回的残骸、各种火箭、卫星模型及光电模拟发射现场等,系统地再现了各个时期的情况、历次发射的记录和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的辉煌业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课堂。前厅设有航天城全貌微缩景观,航天飞机模拟发射演示台。正中是一幅《中国飞天》长卷,长17,5米,高2,8米,整幅画由74张照片组成。这幅画中的远山、沙石、戈壁象征航天人所处的恶劣艰苦的,自然环境;骆驼、胡杨、红柳、骆驼刺表示了航天人扎根戈壁、,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蓝天、白云喻示广阑的发展前景。东风场史展览馆记录了东风基地从建诗广阔的发展前景。东风场史展览馆记录了东风基地从建设至今艰苦创业的历史和辉煌业绩。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可用五个“最”字来概况:一是我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的航天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组建于1958年初,是我国第一支航天发射部队;二是任务最重,40多年来,承担我国所有地地导弹,绝大多数战略导弹总共1000余枚导弹火箭的试验任务,承担了大角度中程轨道卫星和“神舟”宇宙飞船的试验和载人发射任务,发射频度之密集在各发射单位中是绝无仅有的;三是技术最先进,发射技术达到世先进水平;四是贡献最大,基地创建至今共为中国创造了“十个第一”;五是环境最苦,部队大部分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地带,发射场就在戈壁滩上,风沙干旱,远离城镇,荒凉寂寞,非常人所能忍受。“东风场史展览馆”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光荣历史和辉煌业绩的一个缩影,是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 圆梦苑是专门为航天员进驻发射场设计建设的。圆梦苑的核心建筑是问天阁,是发射前航天员们的住所和活动场所。“问天阁”取自宋朝苏东坡《水调歌头》一词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意寓航天人探索太空的勇气和追求。是圆梦苑大厅,可以看到《飞天》和《九色鹿》两幅莫高窟壁画摹本,有敦煌著名画家王亚玲临摹。众所周知,敦煌是中国古代“飞天”的故乡,莫窟壁画中描绘的飞天形象,寄托了中国人民飞向太空的梦想。如今,“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使梦想变成现实。圆梦苑大厅中央的一段仿长城式样筑起的楼梯,别具一格,它象征着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中华民族正在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穿过走廊,就来到了问天阁。阁中有医监、医保室,是航天员出征前检查身体和清肠的地方。 东风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0号区东北4公里处,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被祢“9号半”。1988年重新规划整修,四周建起围墙。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的园名是张爱萍上将题写的。园内建立了象征国防、科技、战士扎根戈壁,志在航天事业的纪念牌,聂荣臻元帅题写了“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碑名。陵园占地约3.1万平方米。园内安葬着20基地、工程兵7169部队、空二基地等单位的600多名官兵、职工、家属的遗体或骨灰。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是基地光荣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年清明节,基地的广大指战员和各界群众到这里扫墓,凭吊先烈,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陵园正前方位置是聂荣臻的陵墓。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镏金大字“聂荣臻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镶嵌在黑色的大理石墓碑正面。背面的碑文有著名书法家厉国香用楷体书写,共1152字,它概括记述并高度评价了聂荣臻元帅光辉的一生。碑前面的玻璃罩里,安放着聂荣臻元帅的骨灰。汉白玉石盘上雕刻着93朵盛开的玫瑰,象征聂荣臻元帅93载辉煌的人生。 东风水库原名为“五一水库”,始建于1960年4月,1962年投入使用。水库位于东风场区西南约7公里处,占地面积8.5平方公里,大坝长1796米,库容1800万立方米,主要水利设施有黑河引水枢纽、2,8公里的引水渠遭和7公里长的灌溉渠。东风水库是基地官兵为了改善恶劣的自然环境,确保基地生态平衡而建造的,它是荒漠戈壁中一处独特的景观。1995年6月,由水利部、解放军总后勤部、原国防枓上委共同筹措资金,对水库进行了加固改建,主要对水库大坝作加固防渗处理,改建放水洞,增设渠道的进水闸、汇冲闸、溢流闸及挡水沙坝,工程挖填土石方26万立方米,总投资2632万元,于1996年8月顺利竣工,改变了水库淤积、设施老化、渠道引水困难和大坝渗漏严重的状况。 景点位置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S315附近 |
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 | 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位于古丝绸之路中段北侧、甘肃省金塔县城西北8公里处,由胡杨林-金波湖核心游览区、沙枣林观光休闲区、瀚海红柳林保育区、沙漠康体理疗区和芦苇湿地迷宫区五个功能区组成,占地面积达8万余亩,景区内分布着西北地区最大的“化石级植物”万亩人工胡杨林,极具观赏价值。 金波湖碧波荡漾、胡杨林金碧耀眼、沙枣花清香扑鼻、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红柳红研秋醉、芦荻白花寒吹、沙滩柔绵、阳光迷人。来此地游览,您能充分领略大漠风情,鉴赏胡杨文化,探秘桐林幽境,体验沙瀚野趣,这里是集生态造林、防风固沙、餐饮娱乐、休闲度假、摄影创作、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旅游胜地,被评为甘肃省秋色最美的地方之一。 当大漠旷野吹过一丝清凉的秋风时,胡杨林便在不知不觉中,由浓绿变为浅黄,继而变成杏黄了。登高远眺,金秋的海洋,令人心旷神怡。落日苍茫,晚霞一抹,胡杨由金黄色变成金红,最后化为一片褐红,渐渐地融入朦胧的夜色之中。一夜霜降,胡杨林如香山枫叶一样火红,像在熊熊燃烧。而每一棵高大的胡杨树冠枝头,间或又有浅绿、淡黄的叶片在闪现,错落有致,色彩缤纷。秋风乍起,胡杨金黄的叶片,飘飘洒洒“哗哗”地落到地面,大地铺上了金色的地毯,辉煌而凝重。 漫步在胡杨林中,就仿佛进入神话中的仙境。茂密的胡杨千奇百怪,神态万般。粗壮的胡杨几个人难以合抱,挺拔的有七八丈之高,怪异的似苍龙腾越、虬蟠狂舞,令人叹为观止。密密匝匝的树叶,也是风采独具。幼小的胡杨,叶片狭长而细小,宛如少女的柳叶眉,人们常常把它误认为柳树;壮龄的胡杨,叶片又变成卵形或三角形,犹如兴安岭的白桦;进入老年期的胡杨,叶片才定型为椭圆形,更有甚者,在同一棵胡杨树冠的上、下层次,还生长着几种不同形状的叶片,可谓奇妙绝伦。 地址: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城以西约6公里 类型:森林湖泊沙漠戈壁 开放时间: 旺季(5月1日-10月30日):8:00-18:30,淡季(11月1日-次年4月30日):9:00-17:00。 门票:65元/人,摆渡车20元/人。 交通: 从金塔县到景点出租车12-15元。 |
金塔鸳鸯湖 | 金塔鸳鸯湖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金塔鸳鸯湖风景区位于金塔县城西南10公里,西为接天戈壁,莽莽苍苍,南望巍巍祁连,银屏如练。鸳鸯湖是由鸳鸯池和解放村两个水库组成,又称“母子湖”,总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0.24平方公里,陆地面积29.76平方公里。库区内群山耸峙,层峦叠翠,林茂草深,飞瀑如练,其景美不胜收,世人疑为桃花源。区内青山寺暮鼓晨钟,香火日盛,是万千游客心中的圣地。鸳鸯池水库,由祁连山冰雪融水在山间峡谷聚集而成,大坝挺拔壮观,气势恢宏,库区面积14平方公里,水面宽阔,碧波万顷,似“高峡平湖”,是娱乐、度假、观光的胜地,极具开发价值。解放村水库与鸳鸯池水库一脉相承,库区面积6.24平方公里。两库区周围有大面积细软沙滩,坝后有曲径溪流、草丛灌木,景色宜人。景区内陡峭矗立的山峰,碧波万顷的绿水,金浪滚滚的黄沙已成为西部风情画的一道靓丽的风景。景区内已建成鸳鸯山庄、湖滨浴场、休闲垂钓和民俗风情等项目,“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成龙,已成为一新型的休闲度假地。2005年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
金鼎湖清泽溪风景区 | 金鼎湖清泽溪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金塔县金鼎湖清泽溪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金鼎湖清泽溪风景区始建于2004年,总投资3415万元,主要完成了景区景观建筑、绿化造林、道路铺筑、人工塑石、跌水瀑布、景观灯架设等工程。目前景区内桥、廊、亭、榭交相辉映,湖、溪、潭、瀑巧夺天工,湖中水鸟嬉戏,岸边植物丛生。景区自2007年启动创建AAA旅游景区以来,严格按照国家建设标准,金鼎湖、在旅游服务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上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加强了内部管理和景区开发,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
肩水金关军事文化旅游景区 | 金塔在历史上是河西地区的北部屏障,历代王朝都在这里重兵设防,苦心经略,留下了许多令后人叹为观止的历史遗迹。肩水金关军事文化旅游景区由“一关三城”,即东、西大湾城、地湾城和肩水金关与周边自然环境资源构成。大家看到的故址1981年9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过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关三城”历史上是河西地区的北部屏障,出入居延的门户。它与周边沿河林立的城堡烽燧,共同构成了汉代以黑河为天堑的居延军事防御体系。 大湾城遗址分东大湾城和西大湾城。汉武帝元狩二年至太初三年,汗王朝为防止匈奴民族的进攻在河西列四郡,在边地大规模修建关城、烽燧等,大湾城即建于这一时期。 大湾城是汗代肩水都尉所在地。那时的东西两城,靠山控水,互为依托,是兵家必争之地。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此发掘出汗简1500余枚,以及西夏文的印版文书和西夏文的丝绸各一件。1972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又在此发掘出汉简数百枚和部分珍贵文物。现在大家看到的东大湾城遗址范围为350*250米,由内城、外城和鄣三部分组成。现在内、外城只残存一米左右的城墙和两座残高7米的烽台。这里的鄣面积90*70米,残高8.5米,基宽4-6米墙系夯土版筑。城门在东墙,由两座10*8米的门橹构成,门宽5.2米,进深17.5米,有坡道可以通到门顶,但门顶建筑已毁。 西大湾城,它距离东大湾城2公里,两城隔河相望,筑法和东大湾城完全相同。墙基现宽8米,顶宽3.4米,残高8米。由于黑河河道的自然扩宽,故址南、东墙部分损毁。1998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核准立项,修防洪坝792米。 地湾城遗址。地湾城大约建于汉武帝元狩二年,由三坞一鄣组成,遗址范围100*100米,是汉代肩水侯官所在地。现仅存一鄣,鄣高8.4米系夯土版筑。通过仪器发现大湾城、地湾城和肩水金关都地处正南正北,但是黑河走向不是这样,说明在明汉代将士修建的时候就已经熟练的掌握了指南针定位。地湾城范围内曾出土汉简3000余枚,铜、铁、陶、木器若干。特别是出土的汉简中有历简、医简等,他们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历简是我过最古老的日历之一,药简表明明汉代居延地区中医、中药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值得一提的是,出土的汉简中发现有关酿酒的汉简,由此可知在西汉时期居延地区就有酿酒之举、饮酒之风。 肩水金关。肩水金关距东大湾城7公里,属于居延遗址的一部分,为汉代烽塞关城,是当时进出河西、南北交通要道的咽喉,取名金关含有“固若金汤”之意。金关修建与公元前121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建筑有两座长方形夯土楼橹构成的关门、烽台、坞和一方堡等遗址,现仅存一8*8米的烽台。肩水金关虽保存不完整,但在这里出土的文物却极为丰富。1930年,前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此挖掘汉简850枚;1973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又挖掘出汉简1157枚。占到出土汉简的三分之一多。发现货币、残刀剑、铁工具等实物1311件。东岸为东大湾城,西岸为西大湾城。城址所处位置为戈壁荒漠地带,其中分布着零星适宜耕种的土壤,周围有极少的耐旱植物生长,所依傍的黑河年均径流量约10.9亿立方米。 大湾城故址,系汉代肩水都尉府所在地。古时东西两城,依山傍水,遥相对峙,历来为兵家金戈相争之地。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此发掘出汉简1500余枚,以及西夏文的印版文书和西夏文的丝绸各一件,1972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又在此发掘出汉简数佰枚和部分珍贵文物。因此,大湾城故址文物研究价值极高,1981年9月大湾城故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大湾城遗址范围350X250米,由内、外城和鄣三部分组成,内、外城现仅存几段残高1米左右的城墙和两座残高7米的烽台。鄣面积90X70米,鄣墙残高8.5米,基宽4-6米,墙系夯土板筑,夯层厚0.2米,夹棍直径0.1-0.2米不等,棍距4米,行距离1.7米。城门在东墙,由两座10X8米门橹构成,门宽5.2米,进深17.5米,有坡道可上门顶,顶上建筑已毁。鄣内有后期所筑土坯房三间,鄣四周有两道平行的土墙,现存东面一段,它们与鄣之间有一道7米的壕沟,据考证,此应为宋、元时期的建筑。 西大湾城距东大湾城2公里,两城隔河相望,面积180X210米,墙系夯土板筑,其筑法同东大湾城完全相同,墙基现宽8米,顶宽3.4米,残高8米,门在北墙,已毁,宽9米,斜坡道进出,城内有两处后代所修土坯房。西大湾城由于紧靠黑河河岸边缘,随河床的自然扩宽,近年造成故址南、东墙分别被河水冲毁150米、125米的损毁。一九九八年十月,国家文物局核准立项,修筑防洪大堤792米。 |
黑河环流 |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它发源与祁连山的八宝山,依次会聚了山丹河、梨园河、摆浪河、讨赖河之水,穿莺落峡、平原堡、临泽、高台,跨镇夷峡进入金塔境内过营盘注如居延海,总长800多公里,是张掖、临泽、金塔等县市和额济纳旗的生命河。弱水是他的总称在《尚书.禹贡》中有这样的记录“道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的记录这里曾是大禹治水的地方。 黑河第一景—峡谷枢纽大墩门。大墩门水库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解决黑河灌区的引水和灌区人民下冰河堵水的疾苦,大墩门水库的临时调水量可大750万立方米,保灌面积达8万亩,主体工程由大坝、进水闸、洪水冲沙闸和洪坝5部分组成。 黑河之颠,这里居高临下可以看到在金塔绵延150公里的黑河宛如一条具蟒奔腾于平沙旷畴之间,之所以称为黑河环流是因为在这里黑河呈环抱之势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金塔历来的八景之一。从这里向东望去连绵不绝的沙石山仿佛一个巨大的沙盘,山谷、道路、桥梁若隐若显仿佛预示着一场战争的开始。向西远眺是和“天水一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沙天一线”,从这里看去黄沙仿佛如同大海一般波涛汹涌时而气势冲天,时而恬静平和。在这里您大可体会到“大漠孤烟之,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蜀人李士璋曾以“西渡流沙任所之,黑河应不到三危,谁言水道经梁域,曾过山丹拜禹碑,讨赖各川劳考证,通天别派更之离,题余八景增惆怅,始信重来为补诗。”为此景观做了详实的说明。向西看,在西山上可以看到一座烽燧,它修建在方圆五里之中的最高点上,是汉代为抗击匈奴而设的一种军事通讯设施,当有敌情时士卒就点燃烽火,用于向指挥部门传递信息一便组织防御。 |
塔院寺景区 | 塔院寺景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塔院寺景区 |
居廷遗址 | 居廷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居廷遗址主要包括金塔县的大湾城故址、地湾城故址、金关故址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遗址。大湾城位于金塔东北120公里处,居黑河东岸,遗址长350米,宽250米。城高8米左右、底宽6米,夯土板筑,经后代重修,保存完好。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考证,此地就是汉代肩水都尉府所在地。地湾城位于大湾城北5公里处黑河东岸的戈壁滩上。总面积为22.15米见方。堡墙基部厚5米,高8.4米,系夯土板筑,方向正南北,门在西墙,堡外有房屋和两道围墙遗址。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到此掘得汉简2000余枚及古铜、铁、陶器残片若干。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考证此地即肩水候官所在地。肩水金关位于地湾城约2公里处居黑河东岸,为汉代边塞关城,含有固若金汤之意,故名金关。关门为6.5米×5米的两座长方形楼橹残壁,最高1.12米,厚1.2米,楼橹中间门道宽5米。两侧壁脚各残存四根半嵌于墙内的排叉柱。楼橹外筑土坯关墙。坞在关门西南侧,坞墙系夯土筑成,厚70-80厘米,残存处最高为70厘米。坞西南角残存烽台和方堡,堡门内有迂回夹道,两侧有住室、灶房、仓库、中有院落。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鸳鸯池水库 | 鸳鸯池水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鸳鸯池水库位于酒泉市金塔县城西南6公里处的南夹山鸳鸯峡口,以其地昔为鸳鸯鸟栖息水域而得名。主体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和消力池等组成,并在大坝东南处有碑铭一座。库区总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属大(二)型水库。大坝初建于民国31年(1943年),1958年、1964年、1973年和1994年进行了四次加固维修。现坝体为粘土墙砂砾坝壳铺筑,长240米,底宽184米,高37.4米,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土坝水库工程之一,灌溉近三十万亩农田,哺育十多万人民,是金塔人民的“金饭碗”,被喻为“母亲库”,是一座集蓄水、灌溉、防洪、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为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
榆树井三元道观 | 榆树井三元道观 |
大坡梁-天泉寺墓群 | 大坡梁-天泉寺墓群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坡梁-天泉寺墓群位于金塔县金塔乡塔院村,可分为大坡梁和天泉寺两部分。 大坡梁墓群位于塔院村西南5公里处。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地表可见408座封土堆,个别有明显被盗痕迹,封土呈圆丘状,直径0.8-2.2米,残高0.3-0.9米。西部有一茔圈,其内依次排列4座墓葬,底径1.7-1.9米,高约1米。地表散见大量灰陶片。 天泉寺墓群位于塔院村南5公里。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分布于戈壁之中。地表可见封土30余座,呈圆丘状,有些明显有被盗痕迹。封土底径2-3米、残高0.5-0.8米,并有砂砾堆积墓道,长2-15米不等。地表散见大量灰陶片。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金塔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 | 金塔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金塔县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金塔县西北端的西坝乡、中东镇和古城乡三乡(镇)以北,集荒漠、湿地、动植物及人文景观于一体,为各类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湿地公园的中心地带为咸水湖,北面分布有被片石覆盖的石质戈壁,南面分布着芦苇、盐碱沼泽,东面分布着沙地、白刺包,西面分布着草本沼泽、盐碱沼泽。走进北海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蔚蓝湖面,岸边的芦苇荡和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形成了水天一色的奇景。广袤的沼泽湿地内水草摇曳、波光粼粼、候鸟翻飞,湖泊与沙丘共存,蓝天与碧水相接,集大漠戈壁、芦苇、候鸟、湖泊于一体,构成了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沙枣园子雅丹自然生态旅游风景区 | 沙枣园子雅丹自然生态旅游风景区 |
西三角城遗址 | 西三角城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三角城遗址位于金塔县金塔乡西沟村正东11公里处。城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2000平方米,长45米,宽40米,墙体黄土夯筑,残高2.5米,基宽2.7米,夯层厚0.1-0.23米,南面开门。城址附近有窑址数座。城内及窑址附近地表散布有大量灰陶片。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大湾城 | 大湾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湾城 大湾城位于甘肃省金塔县城东北145 公里的黑河河岸,东经99°75′,北纬40°38′,城址所处位置为戈壁荒漠地带,其中分布着零星适宜耕种的土壤。周围有极少的耐旱植物生长。所依傍的黑河年均径流量10.9亿立方米,相应年均流量34.6立方米/秒。实测最大洪水值 900立方米/秒,调查最大值1290立方米/秒。(据镇夷峡水文资料) 历史沿革: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至太初三年(前102年),汉王朝为防止匈奴族的进犯,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同时,为进一步巩固边防,经营西域,在边地大规模修筑关城、烽、堡等设施,驻守戍兵,并置官开渠,移民屯垦。大湾城即建于此一时期,至王莽末年衰落。 遗址概况:大湾城属居延遗址一部分,位于县城东北约145公里的黑河两岸。东岸为东大湾城, 西岸为西大湾城。东大湾城为汉代肩水都尉府所在地,该遗址范围350× 250米,由外城、内城和鄣三部分组成。内、外城现仅存几段残高1米左右的城墙和两座残高7米的烽台。鄣面积90×70米, 保存较好,墙系夯土板筑,夯层厚0.2米,夹棍直径0.1-0.2米不等,棍距4米,行距1.7米,西墙离地5 米处有成排棍洞,洞距0.8米。鄣墙残高8.5米,基宽4-6米,门在东墙, 由两座10×8米门橹构成,门宽5.2米,进深17.5米,有坡道可上门顶,顶上建筑已毁。鄣内有后期所筑土坯房三间。鄣四周又有两道平行的土墙,今存东面一段,它们与鄣之间有一道7米的壕,此应为宋、元时期的建筑。西大湾城距东大湾城2公里,两城隔河相望,面积180×210米,墙系夯土板筑,其筑法同东大湾城完全相同,墙基现宽8米,顶宽3.4米,残高8米,门在北墙,已毁,宽9米,斜坡道进出,城内有二处后代所修土坯房,城墙东南部分被河水冲毁。 东大湾城现仅存一鄣和内、外城的两座残高7米的烽台。鄣城残高8.5米,基宽4-6米,东墙有门,保存较好。西大湾城由于紧靠黑河河岸边缘,随河床的自然扩宽,近年造成故址南、东墙分别被河水冲毁150米、125米的损毁。 大湾城故址1981年9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1995年8月金塔县人民政府明确划定大湾城的保护范围为:故址西、南、北均以墙基为准分别扩延500米,东以墙基为准扩延100米(见金政发[1995]72号文件) 。甘肃省人民政府又于1999年3月公布了同样的保护范围(见甘政发[1999]22号文件)。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湾城 | 地湾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湾城 地湾城位于甘肃省金塔县城东北151公里的黑河东岸处的戈壁滩上,东经99°86,北纬40°42, 远离居民区,四周为戈壁荒漠,其中有零星适宜耕种的土壤,周围有极少耐旱植物生长。所依傍的黑河年均径流量10.9亿立方米,相应年均流量34.6立方米/秒。(据镇夷峡水文资料) 历史沿革: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至太初三年(前102年),为防匈奴族进犯,西汉王朝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同时,为进一步巩固边防,经营西域,开始在边地大规模修筑关城、烽、堡等设施,并派守戍卒,置官开渠,移民屯垦。地湾城大约就建于这一时期,至王莽末年衰落。 遗址概况:地湾城属居延遗址的一部分。由三坞和一鄣组成,遗址范围100×100米,是汉代肩水侯官所在地。现仅存一鄣。鄣面积22.5×22.5米,城墙基部厚5米,高8.4米,系夯土板筑,夯层0.2米,夹棍间距4米,行距1.7米, 在北墙离地4米和东南墙角离地2米处,有成排木棍洞。地湾城范围内曾出土汉简3000余枚,铜、铁、陶、木器若干。该故址1981年9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3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1995年8月, 金塔县人民政府明确划定地湾城故址的保护范围是:以墙基为准,向四周扩延500米(见金政发[1995]72号文件)。甘肃省政府又于1999年3月公布了同样的保护范围(见甘政发[1999]22号文件)。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金塔番茄 | 金塔番茄是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的特产。金塔番茄属于自封顶有限生长类型,成熟果呈鲜红色,着色均匀,果形椭圆型,大小均匀,果肉厚,质地坚实,酸度适宜,口感好,抗裂、抗压,耐储运。金塔番茄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金塔建置县始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当时叫会水县,属酒泉郡。民国2年(1913年),改肃州直隶州王子庄分州为金塔县。金塔是中国最具特色旅游名县,举世闻名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座落在县境内。该县肩水金关出土的居延汉简与明清故宫档案、殷墟甲骨文、敦煌遗书并称二十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考古发现。金塔自然风光独特,万亩胡杨千姿百态,千倾雅丹鬼斧神工,叹为观止,长城烽燧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居延汉简记载者先民的智慧。奔腾不息的黑河水与连绵不绝的大沙漠造就黑河环流地质奇观,有鸳鸯湖、金塔寺、汉长城、明长城、肩水金关遗址。金塔番茄栽培时间较长,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种植, 1993年开始,金塔县农业科技人员对引进的加工番茄进行了大量试验、观察、培育工作,成功选育出适宜金塔县栽培的加工番茄优系品种。实验结果表明,金塔番茄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耐旱性强、性状整齐一致、商品性好等特点,增产效果明显,比参试的品种分别增产22%。由于其品质较好,抗病,产量高,经过不断提纯复壮,一直保持着优良纯正的种性。金塔县积累了丰富的栽培加工番茄的经验和底蕴。从意大利进口日处理番茄1000吨左右生产线共七条,达到年加工番茄32万吨、生产番茄酱4万吨的生产规模。由于金塔番茄独特的品质,出产的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番茄红素及单产量都很高,果实成熟期集中,果肉坚实,烂果率低,果实抗裂、耐压、耐贮运;适合制酱和做番茄丁、番茄干;极适于加工高质量的番茄酱。欧美国家对这种产品需求量大,为金塔的番茄罐头销售提供了广阔市场,也带动了当地的番茄种植加工。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定的销售网络。番茄酱产品销往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英国、尼泊尔、南非、斯洛文尼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国。生产的番茄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番茄酱被甘肃省命名为“甘肃名牌产品”。多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金塔番茄所特有的色纯、爽口、果型整齐和红色素、可溶性固型物含量高等特点。 2013年,金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金塔番茄”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甘肃省金塔县地处东径97°58′-100°20′,北纬39°47′-40°59′,位于河西走廊北端,古丝绸之路黄金地段,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毗邻。全县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80万亩。讨赖河、黑河两大水系贯穿全境,南北环山,内居平川地带,是镶嵌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一颗“绿色明珠”。全县辖10个乡(镇),86个行政村。金塔番茄原产地域范围行政区划包括:金塔县金塔镇、三合乡、东坝镇、-子乡、古城乡、中东镇、西坝乡、羊井子湾乡等八乡镇。面积1400公顷,总产量13.69万吨,总产量5270万元。 |
地区 | 特产 |
---|---|
公园路社区 |
---- |
团结巷社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