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平潭烽火台 | 平潭烽火台在阳泉市闻名遐迩,是《阳泉百科全书》古城寨遗址项目中收录的唯一一座烽火台。 平潭烽火台坐落于桃河北岸平潭街村西的古道边,现矿区平潭街小学东侧呈正方棱体型,高10几米,顶部边长约6米,底部边长约9米,用桃河河流石砌成。世传始建于商朝,明代洪武年间重建。1997年前,是阳泉市惟一保存最为完好的烽火台。 烽火台以烟火为信号,白天放烟,夜间点火,一个接一个点燃,有外敌入侵或京都出现危急的特殊情况才使用,是古代传递战事信息的军事设施。 设立烽火台的距离一般为“五里一墩,十里一台”,台墩之间必须能用肉眼看见,以防错误点火。经过桃河区域的烽火台,以平潭烽火台为中心,西接石卜嘴、赛鱼、辛兴、测石,东连-泉、义井各点,形成一线。平潭烽火台选材严格,每层石头大小一样,台中心是用黄土和白灰混合土夯实的,从挖掘机一铲一道的划痕看出,十分坚硬。台的一面有一道自上而下用砖砌成的排水道,能使顶部雨水顺道而下,不留积水。从设计到施工都保证了烽火台的质量。 在马王庙院内的西侧墙上原先镶有一块小石碑,是专为在烽火台北面两眼水井的所有权而立的,刻有“永为公用”四个大字。正是祖上定下的这个规矩,两眼井一直为全村村民公用。村上能吃的甜水井只有这一处,大家都在这里挑水,夏日还在烽火台边乘凉。村民们自然而然成了烽火台的守护人,祖祖辈辈代代相传,无意中,培养了人们保护古迹的意识。这也是烽火台保存完好的关键所在。 古时候,平潭烽火台是桃河岸边最高的建筑物,站在狮垴山上往下看,最显眼的就是平潭烽火台。烽火台又在晋京大道边,西面来的人一望见烽火台,仿佛平定城近在咫尺,觉得轻松了很多。去太原方向的人离开平潭街,仰望烽火台,则信心备增,精神抖擞。来往行人都要在这里歇脚小憩。平潭街自然发展成了一条繁华的街市,烽火台成了古道上的路标,成为平潭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有一首诗这样写到:“商周留迹烽火台,威严挺拔村西街。迎得后人抬头望,千金一笑由此来。” 1937年,日军占领了平潭街,在村北建宿舍、修医院、设营盘。还妄想控制烽火台这个制高点,设立望哨,监督村里的动向,日军头目小野四派汉0去试探口气,平潭街村长荆吉泰义正词严断然拒绝。日军怕激起村民公愤,就不再提起此事。日军投降后,阎锡山收编了驻平潭街的遗留日伪人员,拼凑成五大队。1947年,阳泉解放,五大队龟缩到狮垴山上负隅顽抗,对平潭街包藏祸心,见烽火台插着红旗迎风飘扬,很想摧毁而后快,但因炮击射程达不到,没有得逞。狮垴山被四面包围后,五大队成了瓮中之鳖,平潭街村民王芳林自告奋勇,冒着生命危险去狮垴山送最后通牒。五大队走投无路,只得缴械投降。王芳林成了解放阳泉的英雄,受到人民政府的嘉奖。红旗牢牢地插在烽火台上,标志着阳泉解放取得彻底胜利。 |
狮脑山百团大战遗址 | 狮脑山百团大战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百团大战纪念碑景区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区西南5公里处的狮脑山风景区,建成于1995年,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百团大战纪念碑位于狮脑山巅,建成于1987年6月30日。纪念碑座北朝南,由主碑、3座副碑、1座大型圆雕、2座题字碑、烽火台及“长城”组成。整个建筑群占地25亩。主碑正面镌刻着彭真同志题词“战绩辉煌永垂史册”;两侧分别为徐向前同志题词“参加百团大战的烈士们永垂不朽”、薄一波同志题词“百团大战,抗日战争中最光辉的一页,必将载诸史册,永放光芒”。第一座题字碑正面是“百团大战纪念碑”七个大字,背面是“百团大战示意图”。第二座题字碑的正反面分别镌刻着中共中央阳泉市委、市政府撰写的《百团大战纪念碑记》和《狮脑山战斗纪略》。碑群前面是大型锻铜圆雕――“奋起的母亲”。3座副碑上镶着6块巨大的锻铜浮雕,生动地反映了百团大战中军民“出击”、“破路”、“攻坚”、“支前”、“转移”、“胜利”的情景。在百团大战纪念碑建筑群周围,还修筑了供人们游览和休息的狮子阁、钟亭、蘑菇亭,并新植了大片林木,使具有光辉革命历史的狮脑山峰,更加美丽、壮观。 |
狮脑山公园 | 看 点: 1997年,百团大战纪念碑(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里,春日山花烂漫;夏季凉风习习;秋来红叶遍野;冬季银装素裹。这里也是鸟瞰市区全貌的惟一景区。 介 绍: 狮脑山公园位于阳泉市区西南的狮脑山主峰,距市中心10公里,占地面积1984亩,海拔1160米,为阳泉市最高峰,曾是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主战场之一。 公园内有百团大战纪念碑、“长城”、钟楼、蘑菇亭等建筑群。纪念碑座北朝南,从低到高,由主碑、三座副碑、一座大型园雕、两座题字碑、烽火台、“长城”组成,整个建筑群占地25亩。最高处是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平台,平台中心高耸着大理石主碑,三角形的角上各一座副碑。主碑与三座副碑以及两座题字碑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箭头,直指石太铁路,寓意当年百团大战以破袭正太(石太)铁路拉开序幕。主碑高40米,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寓意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威武不屈、抗击外敌的革命精神。三座副碑,形如军旗,象征着参战八路军129师、120师和晋察冀军区三支大军。三座副碑之间相距105米,寓意着参加战役的105个团。3座副碑上镶着6块巨大的锻铜浮雕,生动地反映了百团大战中军民“出击”、“破路”、“攻坚”、“支前”、“转移”、“胜利”的情景。由三角形平台往下,从第一座题字碑到主碑之间形成了三个阶段,寓意着百团大战经历的三个阶段。再往下沿东西两侧设有4个烽火台,由227米蜿蜒起伏的“长城”连接,寓意着中国0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
百团大战纪念碑 | 百团大战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纪念“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缅怀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1985年 4月中共阳泉市委、阳泉市人民政府报请中共山西省委批准,决定在狮脑山主峰兴建“百团大战纪念碑”。 “百团大战纪念碑”座北朝南,由主碑、三座副碑、一座大型圆雕、两座题字碑、四个烽火台和长 227米蜿蜒起伏的长城组成,于1987年6月30日建成。 结构 高40公尺的主碑 ,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 。主碑的三个面上,分别镌刻着彭真、徐向前、薄一波的题词。 第一座题字碑正面是“ 百团大战纪念碑” 七个大字,背面镌刻着“百团大战示意图”。第二座题字碑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镌刻着《百团大战纪念碑记》和《狮脑山战斗纪略》。 1997年,百团大战纪念碑(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使其真正成为阳泉乃至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这里,春日山花烂漫;夏季凉风习习,浓荫蔽日;秋来天高气爽,红叶遍野;冬季银装素裹,万绿丛丛,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森林公园,成为阳泉人民和八方宾客旅游踏青、登高望远,鸟瞰市区全貌的惟一景区,年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 |
刘备山 | 北方山山脉的支脉。从水草山向东南展布,经绿堙垴(1369米)、庙梁山(1363.9米)、刘备山(1272.5米)、长杆梁(1144米)至四角山(1115米),为桃河与温河的分水岭,山体由砂页岩构成。 1. 落雁垴。位于沙坪街道东侧与郊区平坦镇交界处,海拔1369米,属刘备山脉。该山中间高南北低,山体大部裸露,仅山顶的一部分及部分沟坡有黄土覆盖。 2. 李家山。位于赛鱼街道西侧与郊区平坦镇交界处,海拔1364米,属刘备山脉。该山形势陡峻,沟壑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体为沙砾和黄土所覆盖。 3. 老虎滑岩岭。位于桥头街道,属刘备山脉,西北高东南低,多处有煤层出露。 |
平潭马王庙 | 平潭马王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平潭马王庙现居平潭街-区旁,是古平定境唯一驿站配套上神庙。始建于隋代时期,据《阳泉市文化志》,载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清乾隆二十一年(l756)重修,清道光、光绪年间均有修葺。曾遭受过帝国列强毁坏。1941年(民国三十年)王步庆任村长时聘用苇泊村的匠人重塑庙内神像。庙院以石筑台包砌,坐北朝南叠层修建,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庙内上院一排四个神殿,马王殿为主殿,高6.6米,面阔五间,檐深四间,五彩斗拱,隔扇门窗均彩绘,重檐硬山式顶履盖青瓦,殿内砖砌出檐束腰雕花刻纹,神台中央端坐金面马王,头戴元帅盔,身披龙袍内着铠甲,腰系玉带,脚登战靴;额上竖眼珠圆玉润,横眼炯炯有神,胁下生有四只手分别执剑、托金砖、掌印、拿金轮,另双手托膝,护心镜光鉴耀眼,衬得马王神,气宇轩昂,神态刚毅,面目惊人;左侧塑有翦除凶恶,护国保邦,管领阴间亡魂的道教护神城隍,右侧塑有道教四御之一身穿长袍戴乌帽,慈眉悦目银须飘的土地;神台下塑有手拿钢叉大刀年头马面二鬼卒站像伺候马王,专捕捉那些祸害百姓的-之徒给予惩处,殿内布局十分阴森,令人毛骨悚然,殿前修有供祭祀活动和学生授课用的拜殿。 马王又称灵官(仙官)马元帅,三眼灵光,灵耀,华光天王,华光大帝。马天君的故事源远流长,元代前已在大江南北民间流行,其扶正惩恶之举深入人心。马王与赵公明、温琼、关羽誉为道教0神四大元帅;“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载马王和二郎神杨戬、土伯均为三眼神。“搜神大全述”马王是如来身边的至妙吉祥,因毁“焦火鬼坟”违反佛家慈悲为怀教义被罚下凡,赐三只眼投胎于马耳山娘娘腹中,出生后叫“三眼马灵光”,三天便会打架,为除水孽杀死东海龙王,因偷紫微大帝金花枪被困而死。而后又寄灵为火魔公主儿,因出生时左手有个“灵”字,右手有个“耀”字,故名灵耀。拜妙乐天尊为师,学得“风雷龙蛇馘鬼安民”之术,得了三角金砖。因大弄琼花宴,火烧南天门被逼得走投无路,又投胎于鬼子母,出生后为救母亲,入地狱,步灵台,过酆都,入鬼洞大闹三界。玉帝看他三次显圣是个将才,-可见三界善恶,命其归真武作0神永领中界,专惩治人间-。俗话说“叫你知道马王爷长几只眼”鞭教不轨之徒。在驿道设驿站建庙护佑过往名门望族、达官显贵、文人学者、绅士商贾行人非马王莫属。故百姓对其极为虔诚。连“妻财子禄”之祝也祈求马王保佑。庙内现存三通功德牌记载外地信男善女、买卖商号敬祀者,近千人。 正殿东侧有娘娘殿,俗称子孙殿。殿高4米、五脊六兽,硬山式顶,阔五间,殿内供奉的是马王之母“鬼子母”,即送子娘娘。故将殿修在2.6米高的台基上与正殿一样高耸。攀11台阶登殿敬祀,求生子女者常来此处,香火繁盛,热闹非常。 两殿中间有十多平方米的“藏山大王”殿,原为庵,是庙最早修筑物,古时人们对气象科学懂得甚少,靠天恩赐。凡遇天旱都到此殿叩拜求雨,有时巧逢降雨便博得百姓信懒。村内置办下銮驾、万命伞,金瓜等仪仗用品,可见听天由命祈求风调雨顺美好愿望纵深,日长变为乡俗。平潭“藏山大王”泥塑,曾被别村祈雨“偷”走再未送还。1947年8月前又逢天旱,村内百姓到平定柏井请回“岱王”由村长蔡万年任“乡头”,在殿内焚纸烧香叩拜,随即由蔡洼排房住的“疤光记”男子充当“马痞”压道到“九江口”(本村店院水井)用木量器取水五指。正巧午后普降小雨,渐缓旱情。事后用具存放到庙东院王宅再未动用。 庙下院长棵老槐树,高达17米,树围4.4米,为唐代所植,至今已千年有余,仍四季常绿,叶茂枝盛树冠盖院。有词为证“千古唐槐独枝香,相伴平潭渡春秋,莫道沧桑千帆过,谈笑寒暑又逢春。” 平潭马王庙修有钟鼓二楼,始建于隋代,后来多次修葺。建筑为木石结构,重檐十字飞檐翘角,高0台,各步登十六台阶可攀上鸣钟击鼓,原为道庙配套设施,朝钟暮鼓,开科诵经之用。东钟楼悬挂大铁钟一口,为明嘉靖四十三年所铸,高2米,口经1.2米,厚0.1米,因含磷较高,上边空眼分布适宜,固钟声纯原绵长,圆润浑厚,钟音声波远达二十余里,按村规作为报事、报时之用,为平潭一“宝”。后因时局变迭,惜在1958年被人为所毁。 现在悬挂的大钟,是由阳泉市大正工程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矿区政协委员龚俊强委托山西临县招贤镇星火铸造厂(厂长李顺有,铸造师高泽荣)于2008年3月28日铸造敬献。 |
七岭山 | 七岭山山脉位于平定县西南部,起于桃河南岸,沿县界向东南展布,止于207国道西侧,是平定县与寿阳县和昔阳县的界山。主要山峰有虎神山(1324.4米)、虎神庙岩(1394.7米)、盘道岩(1343米)、刁乌楞(1495米)、七千寨(1529.9米)、侯成岭(1446.3米)、马道岭(1337.5米)、莲花山(1087米)、药岭寺山(1160米)等。山体主要由砂页岩构成。 |
简子沟煤炭生产线 | 简子沟煤炭生产线为文化旅游景点。 简子沟煤炭生产线。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新发现文物,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属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工业建筑及附属物类文物。位于矿区蔡洼街道办事处东窑房社区简子沟西侧,分布面积约6050平方米。据当年童工,现年76岁(2008)的老矿工刘守登(小名刘三孩)回忆,该处矿井原为阳泉保晋公司所建,拆除当时烟囱时,砖上刻铭有“民国十三年”(1924)字样。日军1937年占领阳泉时劫夺该矿,雇用中国劳工、矿工,采用残柱法进行开采,并在生产中采用电力,建成由矿井、选煤线、装煤线组成的煤炭生产线。该生产线直到1945年日军投降才停止使用。现存竖井式坑口1个,选煤生产线1条,办公院落2座。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平潭街马王庙 | 平潭街马王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平潭街马王庙。清代文物。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属古建筑坛庙祠堂类文物。位于矿区平潭街街道办事处平潭街东社区(原平潭街村),平潭街小学北侧。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道光、光绪年间均有修葺。坐北朝南,东西27.55米,南北26.9米,占地面积741平方米。由上下两座院落组成,上院现存正殿,下院由东西两座院落组成,西院建有正殿、南殿和西配殿,东院建有东西山门和钟鼓楼,均为清代遗构,2007年维修。上院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卷棚顶,筒板瓦覆盖。前檐明间辟门,两次间辟窗。戏台台基条石砌筑,高1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卷棚顶,筒板瓦覆盖,三面观。戏台后部置槅扇门窗,将戏台分为前后台。院中有唐槐 1株,清碑7通。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阳泉市革命烈士纪念馆 | 阳泉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阳泉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阳泉市区狮脑山“百团大战纪念碑”红色旅游景区东侧,2006年9月落成。占地面积约13,803.6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65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中共第一城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广场等。烈士纪念碑由三片高低错落的弧形巨大墙片和一道纪念墙组成,碑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纪念墙长19.47米,高5.4米,墙的正面镌刻着“中共第一城”。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黑豆叶菜 | 山田种豆惧苗稀,田家辛苦怨调饥。 输租糠秕乘瓦缸,蓄菜备尝藿与薇。 新谷面登场,团团白露。 先期豆伤英,后期叶陨黄。 廑怀属少妇,茸草埋晨装。 相携或三五,—一执筠筐。 盈檐非染篮,越陌且寒裳。 行行拾绿野,捋取纤指长。 平畴闻笑话,篱落话农桑。 夫婿樵喝山如沃,煮菜连霄薪代烛。 中妇磨刀切叶细,溪头担浴漉檐际。 抱瓮聊度日,尝羹谋岁卒。 时和歌帝力,俗朴艰民食。 辛值长官清,与庶民休息。 登盘饺得菜根肥,欢溢年香闺菜色。 这是清代李正元的一首描写沤制豆叶菜的诗。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农家制菜的紧张场面,表达了对家乡的风土食俗的深厚感情。黑豆叶菜是旧时平定县一带农家百姓常吃的一种腌制菜。在旧社会有这样的传说:“半田半水九分山,糠菜半年粮半年”。糠,即为谷糠,这里的菜就是指用黑豆叶沤制的酸菜。据说,早在晋献公时就有了吃豆叶的食俗。 每到秋后,平定一带百姓就开始了每年的过冬准备。先将豆枝青叶采回,放在通风处自然干燥,再将豆青叶切成细丝。然后用开水汆透,再用凉水过凉,放入大筐内,菜上压一块大案板,板上放石头,将豆青叶的水分挤压净。将挤净水分的豆青叶放入瓮里捣实,装满后压一块大石头。最后添入清水、米汤进行沤制。 腌制好的豆叶菜既可用于炒菜、又可浇汤煮饭,而且还有大凉败火、解渴消炎等药用价值。在外地工作的平定人回乡,总要提及有没有黑豆叶菜。无论走到那里一提起黑豆叶菜,就会如数家珍把这种特有的腌菜给你津津有味地讲述一遍。 |
北岭牌米醋 | 北岭牌米醋是山西省阳泉市的特产。以优质小米、小麦、麦麸、白糖为原料,采用传统的大曲制醋工艺精制而成,含有多种维生素,是制取醋蛋液的底醋,对高血脂、动脉硬化,慢性胃炎都有一定疗效,是集美容健美、烹调为一体的佳品。 由阳泉市酿造总厂生产,采用高压蒸煮,大池发酵,机械移醅等工艺,产品均达到国际生产标准,并形成了产品系列。其中保键疗效型系列陈醋荣获1996年第五届中国专利新技术产品博览会金奖。 食醋由于酿制原料和工艺条件不同,风味各异,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若按制醋工艺流程来分,可分为酿造醋和人工合成醋。酿造醋又可分为谷物醋(用粮食等原料制成)、糖醋(用饴糖、蔗糖、糖类原料制成)、酒醋(用食用酒精、酒尾制成)。谷物醋根据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再分为熏醋、特醋、香醋、麸醋等。人工合成醋又可分为色醋和白醋(白醋可再分为普通白醋和醋精)。醋以酿造醋为佳,其中又以谷物醋为佳。 食醋的味酸而醇厚,液香而柔和,它是烹饪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主要成分为乙酸、高级醇类等。现用食醋主要有“米醋”、“熏醋”、“特醋”“糖醋”、“酒醋”、“白醋”等,根据产地品种的不同,食醋中所含醋酸的量也不同,一般大构在5~8%之间,食醋的酸味强度的高低主要是其中所含醋酸量的大小所决定。例如山西老陈醋的酸味较浓,而镇江香醋的酸味酸中带柔,酸而不烈。 食醋中除了含有醋酸以外,还含有对身体有益的其它一些营养成分,如乳酸、葡萄糖酸、琥珀酸、氨基酸、糖、钙、磷、铁、维生素B2等等。 |
阳泉漂抿曲 | 阳泉漂抿曲 |
平定豆叶菜 | 平定人自古以来一直有一个奇特的乡俗,就是一年四季都食用豆叶荣。 豆叶菜,是一种特殊的乡间土莱,是用小豆叶或是黄豆叶经过加工后沤制的。 制这种豆叶菜 ,自然是以豆叶为原料。采摘豆叶的时节,应在“白露”前后 。届时平定人都会结伴而行 ,到庄稼地里去采摘豆叶,称之为“捋叶”。而且当地风俗,只要白露一到,群众一齐出动捋豆叶,走到哪家的田间都可以,村与村之间也不分界限,当地还有一个习俗,在白露以前是不允许采摘豆叶的,采回来的豆叶,要经历一个奇特的制作过程。 首先,要将豆叶卷紧成团塞满底锅。然后再加水上盖用火焖,蒸熟后倒出来,用菜刀切成细丝,一点一点地放进笼中,再用木制的腌菜疙瘩压紧,一层一层放置,放足后用高粱杆跟着瓮口大小截成段状,放在瓮口,上面再加一块“鹅卵石”压紧,将瓮置于阴凉处,逐日加清水,使瓮内菜叶发酵后渗出原汁即“红水”外 溢。“立冬”前后,瓮内豆叶原汁溢尽,将菜取出,把烂了的菜叶去掉,好的菜用清水反复清洗几遍。再将洗净的菜用笊篱捞在筐里,用木板、大石头压紧,挤干水,放在缸内,一层一层地按住,加上鹅卵石,再将冷却后的清米汤或面汤倒人瓮中,把菜淹住,常加水,常添菜,放在零至十摄氏度的地方保存,存放起来,有时储存时间达半年至二年之间。 据平定县的百姓说,吃豆叶菜,能“清内热、助消化、健脾胃”,对身体有好处。 豆叶菜的吃法,可以当“梢子”吃,可炒、可调制后食用。尤其是当地吃法,豆叶菜小米酸饭更有地方特色。 |
盂县核桃 | 盂县核桃核桃又名胡桃,在国际市场上它与扁桃、腰果、榛子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干果。盛产于盂县各乡镇。以个大壳薄、仁肥易取、入口香脆而闻名三晋。主要品种有绵核桃等。其仁呈浅黄色,含油率在70%以上,年产114.5万斤。产品除满足本境食用及加工用料外,还行销香港、加拿大、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7万公斤。 1994年,盂县上社镇大西里村生产的绵核桃曾参加全国农业博览会并获银质奖。 核桃是盂县的主要特产之一,年产量约160万公斤。盂县核桃果形美、果实大、皮薄,取仁容易,出仁率高。核仁呈浅黄色,含油率70%左右。既是高级食用油原料,又是油漆、肥皂、化学墨汁的上等原料。桃仁可生吃,也可做糕点、糖果等食品的辅料。入药,是名贵的滋补品,具有健脑、补气、益血、化痰、温肺、润肠等作用。产品主要销往西欧、东南亚各国。 |
地区 | 特产 |
---|---|
蒙北社区 |
---- |
秋沟社区 |
---- |
桥南园社区 |
---- |
中沙坪社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