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长治 >> 沁源县 >> 交口乡

交口乡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灵空山

灵空山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灵空山风景区位于沁源县西北的五龙川乡,北接绵山,西靠霍山,方圆数10里,属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境内奇峰突兀,沟壑纵横,密林蔽日,花草繁茂。中心地段三峰耸立,涧谷幽深,有名的圣寿寺座落在谷中台地;据记载,宋代赐名的圣寿寺是创建于唐代的一座寺庙。唐懿宗第四太子因黄巢起义避难到此,迷恋风光秀丽,削发为僧。其弟僖宗为兄大兴土木,兴建禅院。从此灵空山名扬方圆十数州。在南北山腰有居民小庄,田园葱郁。这里环境秀美,气候宜人,冬季温和,夏天凉爽,是一处理想的旅游、避暑、疗养胜地。  灵空山风景区为AA级自然风景区,,是山西境内“热门”景点之一,是长治市“十五”期间旅游开发建设的一处重点工程,是一处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吸引客商投资的宝地。  仙桥  仙桥为单拱石桥上建棚式长廊三间,宽不过三米左右,虽结构简单,却雅观坚固。游人每到此处,俯身探视桥底,见深谷数丈、溪流潺潺,顿觉头晕目眩,身摇欲坠。  峦桥  峦桥是我国古代工匠聪明智慧的结晶,它长十七米,宽四米,丹柱画廊,造型优美。之所以取名“峦桥”是因为座落于山峦之中,又飞架于山峦之上的缘故。自古到今,峦桥是由南边来的游客及善男信女们进寺进香膜拜的唯一通道。  九杆旗(九鼎松)  九杆旗生长在圣寿寺山顶的岩崖之中,高达四十余米,根部直径达五米,经专家考测树龄在六百年以上,是我国油松中最壮观、蓄积量最大的油松,因此冠以“油松之王”的美誉。  

沁源烈士陵园

沁源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位于沁源县城十字街西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太岳区党委为纪念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牺牲于太岳革0据地的先烈,建造了这座烈士陵园。陵园于1949年8月1日奠基动工,同年12月15日正式竣工。陵园座北向南,可分三个部分。进入园门,两侧是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正面是屏风。屏风开左右两门,供行人通行,屏风后小广场北面是纪念堂,  从纪念堂两侧大门入内,院中高耸着烈士亭。烈士亭坐落在9级台阶之上,呈方型,每面四柱通天。亭高三层。登阶入亭,居中是烈士纪念碑一通,四壁是-、安子文、刘开基等同志的题词。-同志的题词是“为抗日战争和为解放战争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在烈士亭前左右两侧建有两座纪念亭。亭的台基低于烈士亭,为四柱四门方型结构。左边的叫“光荣亭”,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右边的叫“胜利亭”,是为纪念解放战争胜利的。在胜利亭和光荣亭前面正中处,还建有一座小巧的凉亭。顺着烈士亭内的穿堂往北,便进入烈士陵墓。这里依次安葬着在革命战争中牺牲于沁源的部分烈士遗骨。松柏青翠、绿树成荫、碑石整洁、庄严肃穆。人们经常到此凭吊,缅怀革命先烈。烈士陵园内的陈列馆里,陈列着革命战争时期彭军民在沁源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资料,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第二批省保)  时代:1940—1942年  地址:沁源县城东南7公里  太岳军区正式成立于1940年6月7日。是根据朱总司令指示,-率决死一纵队在晋东南开辟抗日根据地,在沁源开展游击战,粉碎闫锡山“十二月事变”以后,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根据黎城会议整编建立的。由386旅旅长陈赓任司令员,王新亭任政委,周希汉任参谋长,苏精成任政治部主任。军区归属192师指挥,下设3个军分区。  军区成立伊始,司令部驻于闫寨崔家大院。1940年11月18日,日军第41师团,36师团和独立混战旅团各部7000余人对沁源进行了第一次扫荡后,闫寨成为一片废墟。太岳区领导号召军民挖窑洞安居,继续战斗。军区党政军领导亲自动手,带领官兵打土窑洞达170余孔,旧址现存的土窑就是当年挖成的。1944年秋司政机关南撤。  旧址由三孔院落平行布列组成,通面宽60米,通进深22米。建筑依山开凿窑洞10孔,主体8孔,坐北朝南,为-、陈赓、警卫班、参谋部等办公室和居室。窑洞总占地面积215平方米。

太岳烈士陵园

太岳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太岳烈士陵园     太岳烈士陵园位于沁源县城十字街西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太岳区党委为纪念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牺牲于太岳革0据地的先烈,建造了这座烈士陵园。     陵园于1949年8月1日奠基动工,同年12月15日正式竣工。陵园座北向南,可分三个部分。进入园门,两侧是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正面是屏风。屏风开左右两门,供行人通行,屏风后小广场北面是纪念堂, 从纪念堂两侧大门入内,院中高耸着烈士亭。烈士亭坐落在9级台阶之上,呈方型,每面四柱通天。亭高三层。登阶入亭,居中是烈士纪念碑一通,四壁是-、安子文、刘开基等同志的题词。-同志的题词是“为抗日战争和为解放战争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在烈士亭前左右两侧建有两座纪念亭。亭的台基低于烈士亭,为四柱四门方型结构。左边的叫“光荣亭”,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右边的叫“胜利亭”,是为纪念解放战争胜利的。在胜利亭和光荣亭前面正中处,还建有一座小巧的凉亭。顺着烈士亭内的穿堂往北,便进入烈士陵墓。这里依次安葬着在革命战争中牺牲于沁源的部分烈士遗骨。松柏青翠、绿树成荫、碑石整洁、庄严肃穆。人们经常到此凭吊,缅怀革命先烈。烈士陵园内的陈列馆里,陈列着革命战争时期彭军民在沁源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资料,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太岳山森林公园

  位于山西省长治、临汾、吕梁三地区交界处,地处山西省腹地,太原市西南。1992年11月经林业部批准建立,占地面积90万亩。  公园气候温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所在地区属太行山中段,并有多条溪流从这里发源注入汾河和沁河。园内植被良好,森林密布,森林覆盖率为48.5%,在山西省名列前茅。森林结构以天然次生林为主,占89%,其余为人工林。主要树种为油松,是山西省油松集中分布地区,素有“油松之家”之称,其中灵空山有全国最大的油松“九杆旗”,号称油松之王。除油松外,园内其他树种还有华北落叶松、白皮松、杜松、杨树、桦树、辽东栎、五角枫等。药用植物也很丰富。   

灵空山圣寿寺

灵空山圣寿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明至清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城西北19公里灵空山峪中,坐落在悬崖的半腰  据寺内碑文和县志记载,唐朝末年,唐懿宗第四子李侃于乾符六年(879年)避黄巢起义于此,削发为僧,皈依佛门。后来唐僖宗派人四处寻找,找至灵空山,然李侃已看破红尘,不愿回朝,寺僧知其为皇子,就推崇其做了住持。不久,皇帝敕命,重建禅院,增修殿宇,此山一时闻名遐迩。  唐景福二年(893年),李侃圆寂坐化,-为施雨王。后汉乾祐年间改封菩萨,后周时加封为先师菩萨。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钦命禅院为“圣寿寺”,沿用至今。

灵空山古建筑群

灵空山古建筑群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灵空山古建筑群  灵空山古建筑群(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沁源县城西灵空山  灵空山属太岳山脉,境内峰峦叠起,沟壑纵横,风光十分秀丽。据寺内碑文载,唐初灵空山就有寺庙,规模较小。唐景福年间(892—893年)扩建,后历代均有修葺。主要寺院有圣寿寺,为明清所建。  圣寿寺因地势修建,东西横向排列、左右联通六院,中大殿一院为主体建筑,共计有僧舍殿宇76间。另有明代修建的仙、峦二桥,造型精巧美观。

阎寨

阎寨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沁源县城南。1940年至1942年是太岳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中心,0太岳区党委、决死一纵队司令部、太岳军区司令部等重要领导机关驻在这里,当时有太岳区的“小延安”之称。-、陈庚、安子文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生活、指挥战斗,领导太岳区的根据地建设工作,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史料。198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山西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太岳山国有林场,总面积248.3公顷。

沁源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沁源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第一批省保)  时代:抗日战争时期  地址:沁源县城南8公里的阎寨村北500米的土丘台上  原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纵队阵亡将士纪念碑,由太岳军区、太岳行署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15日立。1981年为保护碑加建纪念亭。纪念亭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占地面积48平方米,由砖石水泥砌成。纪念碑共四块,存放于碑亭内,背向而立。四块碑大小等同,高1.3米,宽0.53米,厚0.2米。第一块为碑名,第二块刻碑文,第三块刻决死纵队、抗战四年阵亡指挥员名录500余人名,并记有牺牲烈士4879人,第四块为陈赓、牛佩琮等题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沁河源头景区

  沁河源头景区  沁河属黄河水系,为山西境内八大河流之一,长度仅次于汾河位列第二,在沁源境内流程百余公里,流域面积2103平方公里。沁河是沁源的母亲河,沁源县因发源之地而得名。查沁河之源出处有六,既:官滩乡活凤村、景凤乡西沟、白狐窑马泉村、赤石桥乡涧崖底村、聪子峪乡水峪村、王陶乡河底村。其主要水源出于河底村,故名“沁河源头”。  河源在村后一条狭长的崖谷中,两崖相间约7米宽,崖底各有一个水桶粗的泉流噴涌而出,水质清洌透彻,水量终年不减。两源流交合后顺着河沟湍湍东去,汇纳百川之后有小南川出县境,开始了它一泻而入黄河的千里流程。  沁河源头现已辟为一大景区,景区内高山相对,峭壁如削,山谷幽深,时开时合,时而青山叠翠,望不见顶,时而峡谷一线,如逢绝境,每年来此寻访探险的游客络绎不绝。  电话:0355-7832341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花坡

   花坡     花坡位于沁源县西北部王陶乡,是沁源县一处著名风景区。之所以被称为花坡,最著名的和最有特色的就是它的花。一面面舒缓起伏的山坡上,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五颜六色的各种不知名的烂漫山花在这里汇聚,几乎看不到裸露的泥土。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因为地广人稀,所以这里的各种不知名的鸟总把每一个光临这里的人看作是尊贵的客人,它们热情地招呼着你,簇拥着你,为你引吭高歌,为你翩翩起舞……山风徐来,花枝招展,随风摇曳,远处山坡的边线上,一簇簇的白色在游移着,那是放牧的羊群。生活在这儿的羊群应该是令人羡慕的,它们远离尘世,过着悠闲的原始的游牧生活,丝毫也不用为世间的复杂和多变而困扰,也不用为仕途和前途而担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上党腊驴肉

  长治的名吃中以上党腊驴肉最为有名,上党腊驴肉原专指沙锅腊驴肉,因制作创始于腊月而得名。它以新鲜驴肉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香料、佐料、做工极为考究。其色泽鲜艳,醇香可口,以其独特的风味倾倒“美食家”,享誉古今。驴肉肌间结缔组织不甚发达,故俗语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说。上党腊驴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同时又可健胃、活血,是脾虚肾亏和贫血症患者的滋补食品。上党腊驴肉在清嘉庆年间已闻名四方,并成为皇室贡品。在80年代全国熟肉制品评审上,腊驴肉受到与会者的好评。此外还有长子炒饼、潞城甩饼 、长治三和面 、襄垣荤汤素饺 、酥火烧 、团子和软米糕、 壶关羊汤 、沁县干馍 、武乡枣糕 等等。

上党拉面

  "拉面"又叫抻面、摔面、甩面、扯面,是长治地区面食中的一绝,品种多达几十个。其特点是条长、细匀,若浇上煎肉片卤子,香而不腻,柔韧爽口,有浓厚的乡土风味。1979年12月,襄垣县夏店饭店厨师范锦华出席全国供销社系统饮食技术比武大会,一把拉出1.8米长的龙须面64576根,荣获评委会优秀奖,名扬三晋。    拉面在唐时称"长命面"。据《猗觉察杂记》载:"唐人生日多俱"汤饼"(面条),世所谓" 长命面"者也"。史载唐明皇李隆基兼任潞州别驾时就喜欢吃"长命面"。当皇帝后再次来潞,州衙为李隆基祝寿设置的"千秋宴"上,专为他安排了上党长命面(汤饼)和他喜欢吃的潞城"甩饼"。"长命面"也就是长治市现在的"长寿面",根长条细,柔软利口。苏东坡在陕西凤翔任判官时,特别爱吃拉面,曾写下了"剩欲去为汤饼客"的诗句。    拉面在长治地区农村多称"扯面",简称"圪扯 "。其"扯"字的来历,明代宋诩在《 宋氏养生部》中便记有"扌奢面条"。"扌奢"字就是"扯"字的异体。书中讲道:"用少盐入水和面,揉匀,夏月以油单纸微覆一时,冬月覆一宿余,分切如巨擘,折以两手扌奢长,缠络于直指、中指、无名指之间皆为细条。先入沸汤,随扌奢 随煮。视其熟而浮者,先取之"。这种"扌奢面"和现在长治市饭馆出售的圆条"扯面",农村家户吃的扁条"圪扯" 一样。又据清末陕西人薛宝辰所著《素食说略》记载,当时在山西、陕西一带流行一种" 桢条面",以水和面、入盐、碱、清油揉匀,覆以湿布,候其触和,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条面"。其薄如韭菜,其细似挂面,可以制成扁条面,三楞面、空心面,酿馅面 。扯成的面条可蒸、可煮、可烙、可炸。其做法和长治市的"烩面"、"油浸面" 相同。    拉面是一种特殊技能,没有一定的功夫你还真拉不成所需要的条形。长治拉面普及各县的饭馆,甚至家庭各户。襄垣县的拉面技冠上党,特别是青年女子, 如果入厨不会扯面,还恐嫁不出去。所以襄垣县的女子长到14岁入厨学做饭,首先必须跟着母亲学扯面。

沁源莜面栲栳栳

  莜面的原粮叫"莜麦",也称"燕麦"、"玉麦"。已有25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沁源县首屈一指的粗粮品种。它不仅有耐饥抗寒、保肝、保肾,造血及增强免疫力之作用,而且还有强体、健脑、清目、美容之功能,常食可提高智力、降低胆固醇,治糖尿病也有良好的效果 。它既是营养丰富的食物,也是降血防癌的药物。莜麦脱壳碾粉即叫"莜面"。    "莜面"可制作的花色品种很多,"栲栳栳"是其代表。该制法关键有三:一和面,二搭卷,三火候。和面必须沸滚开水,稍晾揉成光滑面团;趁热搓条,揪块,放在光净的石板上,用手掌推出形如人舌又薄又匀的长片儿,接着用手指往起一挑搭即成圆筒形,一个挨一个整齐地排立在蒸笼上,像蜂窝一样,蒸10分钟即熟。蒸时要注意火候:火候不到"窝窝"不熟,过火"栳栳"软摊,食之无筋,味欠色减。

长治羊肉烩面

  "羊肉烩面"是长治地区回族民间古老的一种面条,早在明末清初就名扬三晋。改革开放以后,传统食品重获新生,长治市城内,大小清真饭店,坐商小贩出售的"羊肉烩面"随处可见。1994年5月长治市伊香斋饭店程剑勇参加了全国首届清真烹饪技术大赛,他制作的"羊肉烩面" 被评为"全国清真风味名牌产品"。2001年山西省举办的首届面食节大赛,长治市伊和轩饭店参赛的"羊肉烩面"荣获金奖。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面片汤

  面片汤   面片汤是北方人喜爱的面食之一。从饮食健康的角度而言,面片汤更适合晚上吃,因为这类面食非常容易消化。   面片汤由于所放蔬菜、肉类不同,风味各不相同,功用也不尽相同。用鸡蛋、肉类等做成的面片汤特别适合脑力劳动者和儿童,可以补充蛋白质;木耳面片汤是先将黑木耳煮5分钟,再放入面片、菠菜、鸡蛋,具有滋阴清火的作用;海带面片汤是把煮好的面片捞入肉片、海带丝、番茄和木耳制成的汤内,此面片汤对产后妇女大便秘结、血虚体弱、头晕乏力等,有一定疗效。对于身体虚弱、消化功能较差的人来说,更适合吃清淡、少纤维的面片汤,以鸡蛋、西红柿为主,既有色彩、增进食欲,又营养丰富、利于消化吸收;食欲不振或经常有应酬需要喝酒的人,比较适合喝素面片汤,以青菜为主,蔬菜中所含的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纤维素,能改变由于多食动物性食品而呈现的酸性体质,有助于平衡机体免疫力。   面片汤的具体做法是:将面粉加水揉成面团,擀成薄片,切成象眼形的小块待用;简便的做法也可以用现成的馄饨皮横竖各切一刀成四小片。再将蔬菜择洗干净;将锅内倒入适量水(或排骨汤、鱼汤、骨头汤)烧开,然后把面片下入,煮好后,加入鸡蛋和蔬菜,再次煮沸后,放入葱花,加少许盐调味,即可食用。做面片汤时,面擀得要薄,煮的时间不要太长,否则吃起来口感不是很好。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交口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尚义村

----

侯壁村

----

正中村

----

中义村

----

石火村

----

交口村

----

张壁村

----

北洪林村

----

南洪林村

----

自强村

----

龙泉村

----

长征村

----

铺上村

----

安乐村

----

新毅村

----

五凤峪村

----

白狐窑村

----

马泉村

----

信义村

----

永义村

----

官军村

----

交口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