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应县紫皮大蒜 | 产于恒山脚下应县小石口一带,蒜皮紫红,头肥瓣大,辛辣味浓,外皮松而内瓣衣紧。如果把紫皮蒜放在大马车轮胎下轧过去,就会看到一种奇怪现象,蒜头在轮胎刚碰着的时候,只听“啪”的一声,便分成数瓣向两侧飞射出去,决不象一般蒜被压碎。紫皮蒜做的蒜泥和一般蒜的蒜泥不同,一般蒜泥隔夜变色变味,而应县紫皮蒜泥却可以放二、三天,色味如初不变。 紫皮蒜品质优良,每到秋季上市,人们便争相购买,或编成大挂吊在屋檐头,或携带它乡赠送亲友。 如今的应县紫皮蒜,已成为出口的土特产品。当地谚语说:“应县紫皮蒜,马车轧不烂”,就是形容它的品质高超。 蒜皮紫红,头肥瓣大,辛辣味浓,包衣紧密 下一篇:释迦塔传说 |
应县青椒 | 应县土地肥沃、水源较为丰富、农民素质较高,发展青椒生产优势得天独厚。几年中,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整合水利、农业开发资金,先后建成万亩高效节水园区5个,发展管灌、喷灌、渗灌10万亩,使青椒亩用水量由过去的80立方米减少到45立方米左右。 县政府发动组织菜农成立各类协会146个。协会以青椒的育苗、栽培、销售、加工为平台,聚拢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营销大户和经纪人,带领农户闯市场。协会无偿为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技术指导。县里还在187个村庄里开通了蔬菜信息网,有150多名蔬菜经纪人在网上建立了博客,适时适地与客商和菜农进行交流。应县把科技兴椒提在首位,仅2007年就在农村举办培训班62期,培训农民5.83万人次。确立科技示范户850户,推广和使用的品种110个,新技术12项,为提升蔬菜品质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将青椒产业做强,应县县委、县政府2007年在全县24万亩青椒田中推广了无公害栽培技术。全县培育达国家A区绿色青椒2万亩,培育保护精品青椒10万亩。建成青椒大市场12个,年交易量达10亿公斤。建成青椒预冷、恒温库和脱水厂37个,达到了处理能力5.5万吨的规模,形成了全县青椒生产、贮藏、销售各配套加工多环节增值的良好机制。目前,应县已成为晋北地区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 地域范围 青椒产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境内,应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地跨东经112°58′-113°37′,北纬39°17′-39°45′之间,全县平面图呈平行四边形。其东邻浑源县,西向平朔邻山阴县,北邻怀仁县,南毗繁峙县、代县。全县现有12个乡镇,人口2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2万人,农业总收入24.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46元,工业产值8.9亿元,全县总面积1708平方公里,南北长47.5公里,东西宽46.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运输以公路为主,县城公路密度达到39.7公里/百平方公里。应县地处大同盆地南端,一分山二分川,恒山、龙首、黄花三山南北拱卫、浑河桑干河东西绕城,山列如屏,水环似带。境内南高北低,最高海拔2333米。总生产面积2000亩,年生产总量120万公斤。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应县土壤分布受地形、地貌、水文、母质、植被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较为复杂。全县大部分土壤为沙壤土,土层深厚肥沃,总的特点是地带性分布不明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水文情况:应县地处大同盆地南端,大小石峪、茹越峪冲积扇,北临镇子梁水库,西接桑干河,水资源总量1.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 量564立方米,全县地表水总流量0.6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0.9亿立方米,地表径流主要来源于雨季洪水,应县现有灌溉机井12000眼。 (3)气候情况:应县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季节影响,四季分明,气候变化主要受西南气流的控制,全年变化规律一般是:年平均气温7.1℃,极端最高温度36.6℃,极端最低温度-30.5℃。季风主要集中于冬春两季,主要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4米/秒,最大风速20米/秒。年平均降雨量380毫米左右。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不均匀,一般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5%。年平均蒸发量为1858.5mm,主要集中在4-10月份,占全年蒸发量的75%以上。开始霜冻期一般在9月下旬,解冻期一般在次年4月下旬,山区无霜期90-110天。 (4)人文历史情况:应县青椒以其个大肉厚、色泽鲜艳、清脆味美、耐藏易运的独特品质而倍受国人青睐,已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重要土特产品。应县青椒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尧舜时期,便有“尧传子耕”之说,尧王让其长子丹朱带着五谷、蔬菜种子从平阳来到长子这块地平水浅的沃土上开垦种植,丹朱在这片洒遍炎帝神农氏心血和汗水的古老土地上勤劳耕作,精心栽培出了丰收的粮食、可口的鲜菜,特别是收获的青椒(当时叫尖辣椒),口味奇特,嚼时“针扎”,含时“锥刺”,长期食用,健脾胃,增食欲,强身健脑,成为当时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蔬菜。 新中国成立后,应县青椒在继承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引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进栽培工艺,品种质量进一步提高。生吃可当水果,烹、炒、煎、炸、煮、蒸、拌馅、腌渍食之,香美可口,加工成青椒酱常年尝鲜,应县青椒越来越展示出一种高品位风味,享有”天下第一甜椒”之美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应县人民开发了这一具有传统优势的产品,把种植青椒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不断发展生产条件,扩大种植面积,使青椒生产实现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全县种植面积达20万多亩,年产青椒9亿多公斤,成为全国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2001年,一个集食宿、娱乐、代办长途降温运输包装、蔬菜检疫为一体的华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南河种蔬菜批发市场),被国家农业部指定为全国定点蔬菜批发市场之一。每年7月 中旬,来自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山东等省区的高架拉菜车涌进应县,跨过长江,运进广州、上海、深圳、海南,并转口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地,在国内外市场上一展风采,尽显风流。 生产技术要求 (1)育苗设施的规格要求:选择地势高燥、交通方便、排灌好的地建立苗床,采用改良阳畦,塑料小棚育苗设施,并对育苗设施进行消毒处理。其规格:改良阳畦:矢高0.5m-1m,跨度2.5m-2m塑料小棚:矢高1m-l.5m,跨度2m-4.5m栽培季节采用春夏栽培 (2)品种的选用:选用一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好的品种。露地早春茬栽培要选择抗病强,前期耐低温,后期耐热性强,前期和中期产量高的中熟和早熟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16715.3-1999中2级以上要求。露地栽培青椒品种:灯笼型中晚熟品种:“中椒4号”、“中椒7号”、“屯玉9号”、“翠龙216号”;牛角型:谷雨大牛椒、凤凰城、星光118;羊角型中晚熟品种:“保加利亚羊角椒”。 (3)生产过程管理:播种前,先将干种子放在55℃的热水中浸种15分钟,并不断搅拌,捞出种子,再在30℃的温水浸泡6-8小时,并用手搓,尔后捞出种子,用细棉纱包好,放在25-30℃的热炕上催芽,每天用清温水淘洗3-4次,5天待70%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苗床营养土配制,选择过筛的豆茬或本科粮食作物茬的砂壤土3份,撒施腐熟的马粪,厩粪或鸡粪5份,炉灰渣1份,每立方米床土加入1.5kg的过磷酸钙和250克尿素,浅锄两遍,把lcm以上的畦土与肥料充分拌匀,耧平后轻踩一遍,再楼平。苗床土消毒于苗床中按1平方米用药10克,混入多菌灵加10倍细土拌匀,均匀撒于苗畦面,划锄入土耧平播种。播种期:3月20日左右,根据种子大小及定植密度,一般每平方米用种10-15克。 播种方法:春季保护地生产,可在棚内土温12℃左右,气温20℃以上时播种。播种前用喷壶往床面上洒少量热水,并均匀铺撒少量药土(每平方米10克)或0.5cm厚营养土,播时将“露白”的种子拌入细土,细筛充分摇动,待种子变成大小均匀的单粒后,用手轻轻均匀撒入刚渗水的苗床中,上盖1cm 厚细土,然后再盖塑料膜保湿保温。为了防止出土戴帽,可在幼苗刚拱土时再覆0.5cm细土。 出苗后:揭开塑料膜降温,从幼苗拱土至出齐苗,要逐渐降苗床温度,保持白天20-25℃,夜间16-20℃,如发现苗床有裂裂缝,可撒一层细土弥缝。出齐苗至l片真叶期,加强放风,保持在白天22-24℃,夜间12-14℃。及时间苗:幼苗出土后,在子叶展开时要进行间苗,淘汰劣苗和病苗,按1.5-2cm苗距选留下胚轴粗实,子叶舒展,色泽鲜绿的幼苗。 幼苗分苗:当幼苗展开2叶一心时,要进行分苗,于分苗前3-4天,对幼苗进行低温锻炼,白天20-25℃,夜间12-14℃。一般分苗第一次按5cm×5cm,第二次分苗10cm×10cm,并浇足水,覆土促进缓苗。 分苗后肥水管理,苗期以控水控肥为主,在秧苗3-4叶时,结合苗情追促苗肥。炼苗:早春育苗,于定植前5-6天,只要没霜,撒除任何覆盖物进行炼苗。壮苗指标:苗高18-22cm,茎秆粗壮墩实,单株有9-13叶展开,叶片肥厚,叶色深绿具有光泽;根系发达,乳白色,无病虫害;植株普遍现蕾。早春季节,6-7片叶即可定植。 (4)产品收获:适时分批采收,当果皮变绿色,较坚硬且皮色光亮时,即可采收。尤其门椒采摘应早,防止影响上层果实膨大。露地栽培必须在初霜前采收完毕,产品质量必须符合NY5005要求。 (5)生产纪录要求:建立技术档案。将青椒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个技术环节及采取措施详细记录,建立档案备查。整枝打杈,门椒采收后,植株基部易长出侧枝消耗养分,应及时除掉,到结果中后期,下部椒果采收后,应及时摘除植株下部的老叶、黄叶、病叶和无效叶,以利用通风透光,防止病蔓延。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应县青椒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据科学鉴定:每100克青椒含维生素C0.037%,胡萝卜素0.011%,矿物质0.034%,碳水化合物0.0018%和蛋白质等人体所必需的大量物质,长期食用,不仅可润滑肌肤,驻留青春,强身壮骨,补脾益气,生身调经,而且可预防和减轻脑血栓、败血病、血吸虫、乳腺增生,并对胃癌、肺癌、肝癌、子宫癌、乳腺癌等病症也有明显的疗效。 应县青椒2004年7月30日被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并在国家商标局以“应州绿”商标注册。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原料(青椒)从订有供销协议的基地购进青椒。把不符合标准的小、破、虫果、畸形等杂、劣果拣去。按每箱20公斤装。包装上应注明“应县青椒”农产品地理标志字样。 下一篇:应县豆青碗 |
应县陶瓷 | 应县地处山西北部,山川形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俊采星驰,素有“龙凤之乡,宰相故里”的美誉,是山西省文化旅游大县。以往提起应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首先是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的应县木塔。如今,陶瓷这一中华民族艺术百花园中的绚丽奇葩将成为应县的新名片。 近年,应县以打造全国一流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为目标,不断推进传统陶瓷企业的升级改造,加大新产品研发、品牌创建和人才培养力度,陶瓷产业整体转型提速。目前,全县拥有陶瓷企业17家,生产线21条,主要产品有日用瓷、礼品瓷、工艺美术瓷三大类50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年生产能力4.6亿件,年产值5.1亿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出口俄罗斯、日本、韩国等欧亚国家。 应县将全力打造陶瓷会展中心。该项目位于应县南四环路路南,占地面积50亩,及多功能产品展厅、商务洽谈办公场所、会议、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该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推动当地及周边地区陶瓷产业的发展,扩大本地区陶瓷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北方瓷都形象。下一篇:应县滴溜 |
应县胡萝卜 | 地域范围 胡萝卜产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境内,应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地跨东经112°58′-113°37′,北纬39°17′-39°45′之间,全县平面图呈平行四边形。其东邻浑源县,西向平朔邻山阴县,北邻怀仁县,南毗繁峙县、代县。全县现有12个乡镇,人口2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2万人,农业总收入24.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46元,工业产值8.9亿元,全县总面积1708平方公里,南北长47.5公里,东西宽46.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运输以公路为主,县城公路密度达到39.7公里/百平方公里。应县地处大同盆地南端,一分山二分川,恒山、龙首、黄花三山南北拱卫、浑河桑干河东西绕城,山列如屏,水环似带。境内南高北低,最高海拔2333米。总生产面积2000亩,年生产总量92万公斤。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应县土壤分布受地形、地貌、水文、母质、植被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较为复杂。全县大部分土壤为沙壤土,土层深厚肥沃,总的特点是地带性分布不明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水文情况:应县地处大同盆地南端,大小石峪、茹越峪冲积扇,北临镇子梁水库,西接桑干河,水资源总量1.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64立方米,全县地表水总流量0.6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0.9亿立方米,地 表径流主要来源于雨季洪水,应县现有灌溉机井12000眼。 (3)气候情况:应县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季节影响,四季分明,气候变化主要受西南气流的控制,全年变化规律一般是:气温年平均气温7.1℃,极端最高温度36.6℃,极端最低温度-30.5℃。季风主要集中于冬春两季,主要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4米/秒,最大风速20米/秒。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380毫米左右。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不均匀,一般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5%。年平均蒸发量为1858.5mm,主要集中在4-10月份,占全年蒸发量的75%以上。开始霜冻期一般在9月下旬,解冻期一般在次年4月下旬,山区无霜期90-110天,川区区小事无霜期限130-141天。 (4)人文历史情况:胡萝卜以其根型整齐均匀,尾部 钝圆,光滑无分杈,色泽鲜艳,口感甜脆,营养丰富,品质佳,深受广大用户青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应县人民开发了这一具有传统优势的产品,把种植胡萝卜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不断发展生产条件,扩大种植面积,使胡萝卜生产实现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全县种植面积达30万多亩,年产胡萝卜13亿多公斤,成为全国最大的胡萝卜生产基地。2001年,一个集食宿、娱乐、代办长途降温运输包装、蔬菜检疫为一体的华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南河种蔬菜批发市场),被国家农业部指定为全国定点蔬菜批发市场之一。每年7月中旬,来自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山东等省区的高架拉菜车涌进应县,跨过长江,运进广州、上海、深圳、海南,并转口香港、澳门、新加坡、日本等地,在国内外市场上一展风采,尽显风流。 生产技术要求 (1)品种选择: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常用品种有日本新黑田改良五寸人参、宝畸五寸人参。种子质量:种子纯度≥92%,净度≥85%,发芽率≥80%,水份≤10%。整地:早耕多翻,碎土耙平。耕地的深度依品种而定,一般耕作深度在25cm-30cm。基肥:遵照NY/T496,根据土壤肥力和施肥措施,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一般采用以基肥为主,亩施充分腐熟的厩肥或人粪尿3000-5000千克,碳铵5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25kg,基肥量应占总肥量的70%以上。作畦:方式因 地区、土壤、品种等条件而异。但土层较薄,多湿时,宜作高畦,高畦宽50cm ,畦高15cm—20cm,畦面种两行。一般多采用平畦种植,畦宽2.4m。 (2)生产过程:种子处理:将饱满的籽粒,放入30-40℃温水中浸种3-4小时,捞出后放在温棉沙布中,置于20-25℃条件下恒温催芽。注意保持种子湿润滑,并定期搅拌,用清温水冲洗,使湿度、温度均匀。待大部分种子露白即可播种,一般催芽4-5天。播种期:春季播种不宜过早或过晚,一般在日均温10℃,夜均温7℃时播种,即脱水胡萝卜在4月21左右;黄胡萝卜在5月20左右。播种量:条播:一般每667平方米用种量0.3-0.5kgJti,撒播:每667m2用种量0.8-1.0kg播种方式:条播:播种前6-7天,喷48%氟乐灵乳油100-150毫升/亩,进行土壤处理。喷药后混土1-5cm,然后进行播种,用锄钩划行距23cm-26cm,深约1.5-2cm为宜,过深不易出苗。播种时,先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然后用脚轻轻踩,再以细土覆盖、镇压。田间管理:幼苗期应进行2-3次间苗和中耕除草。当幼苗1-2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保持株距3cm,并结合行间浅耕除草松土。当幼苗3-4片真叶(苗高10cm左右)时,进行第二次间苗,去除过密株,劣株和病株,保持株距12cm-15cm,每667m2留苗3.5-4.0万株,同时中耕除草一次。浇水:从播种至出苗时间较长,应连续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一般5-6天浇一次;叶片生长盛期,适当控水蹲苗,加强中耕,同时注意适当培土,防止肉质根顶出地面。肉质根的根头粗度达1.5cm时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10-15天浇一次,保持土壤湿度60-80%,收获前半月停止浇水。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和生长状况确定追肥时间,胡萝卜一般追肥二次,8-9片真叶肉质根开始膨大时,每667平方米追磷二铵15千克或腐熟有机肥600-800千克。半月后第二次追肥。每667平方米追尿素10-15千克。收获前20天应使用速效肥料。选用的肥料应达到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标准,以满足无公害胡萝卜对肥料的要求。不应使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不应使用未经发酵腐熟,未达到无害化指标的人畜尿等有机肥。病虫害防治: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清洁田园,加强中耕,降低病虫源数量。药剂使用原则,根据病虫发生发展规律,科学合理选择农药,对症下药,适时喷药,注意各种农药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防治斑点病胡萝卜斑点病发病初 期喷洒75%百茵清500倍液。胡萝卜细菌性疫病软腐病,成株发病初期,用72% 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6000倍喷雾,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混配农药品种:1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磷、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1、杀虫脒、1、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刘、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纳、毒鼠硅等农药。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执行GB4286和GB/T8321(所有部分)相关标准。合理混用、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防止和延迟病虫害抗性的产生和发展。 (4)采收:当肉质根充分膨大成熟并且达到无害蔬菜的要求时,即可采收。 (5)建立技术档案:将胡萝卜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个技术环节及采取措施详细记录,建立档案备查。 4产品典型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胡萝卜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据科学鉴定:每100克胡萝卜含维生素C0.058%,矿物质0.024%,碳水化合物0.0020%和蛋白质等人体所必需的大量物质,长期食用可以强身健体。应县胡萝卜2004年7月30日被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并在国家商标局以“应州绿”商标注册。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原料(胡萝卜)从订有供销协议的基地购进胡萝卜。把不符合标准的小、分杈、虫果、畸形等杂、劣果拣去。按每箱20公斤装。包装上应注明“农产品地理标志”字样。 下一篇:应县陶瓷 |
怀仁陶瓷 | “怀仁陶瓷”商标日前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成为山西省第一件陶瓷产品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标示某种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地理的自然因素决定的标志。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用做法。通过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可以合理、充分地利用与保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有效地保护优质特色产品和促进特色行业的发展。 怀仁陶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旗下核定使用的商品包括盆、碗、盘、壶、餐具、缸、坛、罐等日用瓷器以及瓷艺术品。批准有金沙滩、桑干河、两狼山、赛玉、黄花梁、清凉山6个商标名称下一篇:怀仁羔羊肉 |
右玉羊肉 | 香味浓郁、肉质鲜嫩,肥瘦相间,肥而不腻、食之爽口。煮沸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具有清香之味。 产地: 右玉县立足当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林草资源,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目前,全县羊饲养量达到65万只,肉羊养殖户达2.3万户,县内涌现出玉羊公司等一批肉羊加工龙头企业,不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 地标: 2010年,国家农业部准予右玉县“右玉羊肉”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登记,其成山西省首个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畜产品。 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为右玉县新城镇、右卫镇、威远镇、元堡子镇、高家堡乡、牛心乡等10个乡镇321个行政村,现饲养量65万只,年产量4500吨。保护区域范围内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牧坡宽阔,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有利于右玉肉羊的高品质、标准化养殖。地域保护范围内符合的单位和个人,可向登记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地域范围 右玉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的新城镇、右卫镇、威远镇、李达窑乡、杨千河乡、牛心乡、高家堡乡、白头里乡、元堡镇、丁家窑乡等10个乡镇321个行政村。位于晋西北边陲,(央视热播电视连续剧《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指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地处东经112°6′---112°38′,北纬39°41′---40°17′,海拔1400米,全县国土总面积196800公顷。保护规模65万只(年存栏35万只,年出栏30万只),年产量是4500吨。 下一篇:右玉熏鸡 |
怀仁羔羊肉 | 怀仁县肉羊行业协会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颁发的“怀仁羔羊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书,注册有效期限10年,这是怀仁县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不仅是怀仁县工商局大力实施商标战略、积极开展“一县一业”工程的成果,同时也实现了该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 近年来,基于怀仁肉羊养殖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及“全省肉羊养殖示范基地县”等政策扶持的有利条件,今年年初,怀仁县工商局积极帮助县肉羊行业协会,申报了“怀仁羔羊肉”这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日,怀仁县肉羊行业协会终于收到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颁发的“怀仁羔羊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书。得到这一消息,该县的养殖大户们高兴地表示,今后再也不怕怀仁羔羊肉没有商标品牌,而白白将大部分利润拱手让人了。“怀仁羔羊肉”的成功注册,标志着怀仁县已成为全国肉羊养殖大县,而且还将为它实现全国羊肉商品生产大县的目标更迈近一步。 下一篇:闪塌嘴 |
平鲁红山荞麦 | 朔州市盛产荞麦。近年来,随着农民市场经济观念的增强,荞麦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大。含硒量居全国首位的平鲁红山荞麦,千粒重38.8克,硒含量0.73mg/g,深受日本和东南亚国家青睐,多次入选国宴。荞麦是原产于我国北方的古老作物。由于它生育期限短,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播种,逢灾年用荞麦补种、改种都可获得一定购收成,是较为理想的救灾、备荒作物。荞麦是双子叶植物,在植物学分类上属于蓼科,与单子叶、禾本科的小麦、大麦等麦类作物亲缘较远,在常见大田作物中几乎没什么近亲,在很多方面也都表现得别具特色。栽培荞麦有四个种,它们分别是甜荞、苦荞、翅荞和米荞麦。甜荞又称普通荞麦,其花中有蜜腺,能散发香味,引诱昆虫,异花授粉;苦荞又称鞑靼荞麦,花器小,无香味,自花授粉,人工杂交极难成功;至于翅荞和米荞则是由于其所结瘦果棱薄呈翼状或是瘦果两棱之间饱满欲裂,易露出果内的“米”而得名。总之,无论哪种荞麦,它们所结的种子都有一坚硬的外壳并且是三棱型的瘦果,这在其它作物中极为少见。 地域范围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红山荞麦特定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经平鲁区农业局研究决定,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拟划定红山荞麦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山西省西北部山区及部分丘陵地区,包括:阻虎乡、高石庄乡、双碾乡、西水界乡、凤凰城镇、下水头乡、下木角乡、榆岭乡等八乡镇,涉及232个行政村,总生产面积3300公顷。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11°52′-112°41′、北纬39°21′-39°56′之间。境内海拔最高点1458米,最低点1234米。北邻右玉,东接山阴,南连朔城区,西北沿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和林格尔两县接壤,西南与忻州地区所辖的偏关、神池毗连。总生产面积4.95万亩,年生产总量2000公斤。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由于自然条件和气候因子存在很大差异,土壤分布比较复杂,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土类:山地草甸土:分布范围窄,面积小,主要集中在黑驼山、虎头山一带,海拔均为1800米以上,面积3500公顷。灰褐土:主要分布于虎头山、黑驼山,面积较大,约4.7万公顷。栗钙土: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虎头山以东、人马山以北,是我区的主要土壤类型,面积达13.3万公顷。pH值在8.0-8.5之间,呈弱碱性。 土壤有机质平均0.895g/kg,土壤全氮平均0.062g/kg,速效磷平均7.7ppm,速效钾平均为77.6ppm,土壤较为贫瘠。 地形地貌平鲁区的地貌轮廓是自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之后,受内外营力的作用形成,全区较大山峰共有143座,其中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有4座,1500-2000米的有134座,1500米以下的5座,山峰大小各异。其中方围在5公里以上的41座,2.5-5公里的91座,2.5公里以下的11座。其中60%的山脉是南北走向。山间均有少量耕地和牧草坡以及森林。整个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1400-1600米,最高海拔2170.1米,最高点是黑驼山,最低海拔1106.8米,最低点在东南部高阳坡河床。由于地形差异可明显地分为三大地貌单元:即基岩山区、黄土丘陵区和山涧盆地。 (2)水文情况:平鲁区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海河分水岭,黄河流域水系主要有沧头河,流域面积291平方公里,境内全长20余公里,洪峰流量110立方米/秒。另一条为汤溪河,全长15公里,发源于荞麦主产区阻虎乡六墩、九墩和黑家窑村,流域面积53平方公里,洪峰流量75立方米/秒。海河流域主要有大沙沟,发源于北部山区杨家窑、潘井沟等村,境内全长150公里,流域面积1035平方公里,洪峰流量230立方米/秒。 此外,海河流域还有关河、七里河、歇马关河等全区大小泉水汇集,年径流量为4641万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以出水流量推算,每年为2亿立方米。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10毫米,且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地下水位深,开采难度较大,利用率为1.26%,洪水灌溉利用率为5.5%。荞麦种植区无任何污染源。2007年10月,经省环保局验收为国家生态示范区,我区的水质达标,符合要求。 (3)气候情况:平鲁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在西北寒流与东南季风的交互作用下,加之境内地形复杂,各区域间相对温差较大,形成了特有的气候特色,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季风强盛,雨热同期。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短暂,冬季漫长少雪。 温度全年平均气温5.8℃。夏季凉爽,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20.3℃,适宜作物生长发育。高温危害较少,高于30℃温度的天气很少。冬季寒冷, 不利于种植越冬作物。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10.7℃,年较差为30℃。 无霜期大多数农作物在日平均气温10℃以上才能活跃生长,数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持续期称为作物生长活跃期。全区无霜期累年平均为115天左右,西部无霜期为115天,北部无霜期为95天(阻虎、高石庄等乡);东南部无霜期为125天,我区作物生长活跃期一般始于4月27日,终于10月2日。稳定通过10℃的积温为2514℃。 昼夜温差累年各月平均,日较差最大的为5月份13.3℃,最小的为8月份10.2℃。全年为11.5℃。白天温度高,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夜间温度低,减少了作物呼吸消耗,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 降水量西部和中部历年平均降水量为370-410毫米,北部410-430毫米,东南部为330-370毫米。 风向风速因受季风和地形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风向的日变化较明显,受同一性质气团控制时夜间或白天也有转风现象,年平均风速3.4米/秒,最大风速为21米/秒。一般年份,4、5月份风速最大,8月份风速最小。风力一般为4-5级,冬、春两季风力较大,8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平均为40天,最多年80天,最少年10天。大风多出现于4月-5月,占年均大风日数的50%;8月、9月大风天气最少,只占30%。夏季伴随雷阵雨天气也会出现7-8级或8级以上大风,对农作物危害很大。 据历史资料记载,平鲁红山荞麦种植历史有800多年,以粒大、皮薄、质优,色好而闻名于世,千粒重38.8克,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与鸡蛋相近,微量元素硒含量达0.791ug/g,居世界同类产品之首,尤为珍贵的是黄酮类物质“芦丁”含量极为丰富,仅次于银杏。 上世纪70年代初,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法国前总统蓬皮杜访华时,指名食用红山荞面。目前红山荞麦加工的食品有10余个品种,其中“煮窝窝”、“猫耳朵”造型别具,栩栩如生,老百姓称之为民间美食工艺品,食用荞麦食品已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荞麦耐旱耐瘠,适应性强,地力消耗大。 应选择中等肥力以上土地种植。但不宜连作,忌碱性较重的土壤,以土质疏松、透气性好的沙壤土为宜,最好选择在豆类、马铃薯和中耕作物之后。要求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适宜本地的气候条件、适应性广、优质、丰产、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红山荞麦和日本“早早黑”作主干品种,筛选去杂去劣,后晒种1-2天,提高发芽率。 (3)生产过程管理:精细整地荞麦幼苗顶土能力差,根系发育弱,对整地的要求较高,应尽可能抓好耕作整地这一环节。 播种时间6月5日-6月20日(夏至前后);方法,机播或犁开沟、手撒籽;深度,1.5-2寸;亩留苗6-8万株,播种量每亩3-4公斤。 增施肥料荞麦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每亩施入草木灰100-200斤,磷酸二铵10斤,并加入适量优质有机肥作种肥,能显著提高产量。开花至结实期,亩用0.5千克尿素、2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60千克喷施1-2次。盛花期人工辅助授粉,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时中耕:苗期结合定苗浅锄一次,现蕾期中耕一次。 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 (4)产品收获:荞麦最适宜的收获期一般以植株全株子实有2/3变黑,1/3处在乳熟期时,为最佳收获期,应及时收割堆放,促使其后熟。为减少落粒损失。收获应在清晨至上午11时之前进行,种子水份含量14%以下时及时入库。 (5)生产记录要求:建立地理标志农产品平鲁红山荞麦生产档案,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红山荞麦,属蓼科荞麦属,茎直立,茎杆高大,棱角明显,少分枝,质软。叶阔戟形,绿色到深绿色,翰叶较圆。总状花序,不集生,有疏花,花小,白色和粉红色,无香味,异花授粉。粒大皮薄,呈三棱形,棱角钝分明,表面光滑,呈褐色。 荞麦子实由果皮、种皮、胚乳和胚四部分组成。果皮厚占全粒重的25-30%;种皮很薄,紧附胚乳,呈黄绿色;胚很发达,占比重很大,被胚乳紧密包围,位于子粒中央,薄大而扭曲,横断面略呈S型。荞麦芒种播种,其粉所制食品颜色发白,平鲁红山荞麦千粒重在38.8克。 荞麦营养成份与其他的主要粮食相比,其蛋白质、脂肪都高于小麦粉和大米。维生素B2高于大米、玉米粉2-10倍,芦丁和叶绿素是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至于无机盐、微量元素等,也都不同程度不同高于其他粮食。特别是氨基酸、苦味素和赖氨酸、色氨酸、精氨酸都高于小麦粉和大米、玉米和黄豆。 (1)优质蛋白质:荞麦粉的蛋白质既有水溶性蛋白,又有盐溶性球蛋白,这两种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50%以上,这与一般谷类粮食的蛋白质组成不大相同,相反却接近于豆类。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荞麦中却非常齐备。此外,荞麦蛋白质的18种氨基酸还含有成年人和儿童必需的组氨酸和精氨酸。荞麦中必需氨基酸的配比适当,与鸡蛋(最接近人体需要的平衡的必需氨基酸)相比最接近,其他小麦粉、玉米粉、黄豆粉等都不及荞麦粉。另外,国家农作物品种资源数据库的数据表明态度:荞麦中除8种氨基酸外,有解除疲劳作用的天冬氨酸含量也比较高。 (2)易消化吸收的糖:荞麦胚乳中大部分为淀粉(糖)。呈多角形的单粒体,定数同大米淀粉相似。 (3)丰富的硒元素:硒是人体内必需的极其重要的微量元素,有“生命”的厅效元素之称,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唯一认定的抗癌、防癌物质。已知人体内40多种疾病与饮食中缺乏硒元素有关。平鲁红山荞麦中硒元素含量居同类产品之首。 (4)独特的维生素:荞麦维生素有独特之处,荞麦粉维生素E中r_生育酚含量最多,说明它抗氧化能力强,不但对不妊症有疗效,对防止老年细胞再生有效果,还能保持增强运动的持续性,对动脉硬化、心脏病、高血压、肝脏病、糖尿病等几乎所有的成年病有预防和治疗效果,对过氧化脂质引起的疾病有一定期疗效。VE在人体中具有防氧化、抗衰老作用,对所有中老年 疾病有防治作用,尤以冠心病防治效果显著。VPP是维持脑神经细胞正常功能、开发语言能力的重要物质,是制造神经末梢和传递神经冲动化学物质的主要原料。荞麦还富有其他谷类所不具有的叶绿素和芦丁。芦丁(VP)是黄酮类物质之一,是一种多元酚衍生物,基本结构是2-1色原酮,芦丁是桷皮素-3-0-芸香糖苷,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有止咳、平喘、祛痰、扩张冠状血管和降低血管脆性的作用,可用于防治高血压及脑溢血的辅助治疗药物,用于治疗毛细血管脆弱。每天食用2两疗效粉就相当于食用100-150片20毫克量的芦丁片。 (5)种类齐全的微量元素:荞麦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十分丰富,其中钾、镁、铜的含量最高,比小麦粉、大米高2-4倍;镁的含量最高,比小麦粉高4倍、比大米高3倍多。荞麦中的多种微量元素可以起到保肝、增强肾功能、造血功能及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达到强体健脑、美容、提高智力、保持心血管的正常运行,降低胆固醇的效果。 平鲁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著名的荞麦主产区,红山荞麦1995年获第三届国际农业博览会银奖,1985年获山西省杂粮展销会银奖。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法国前总统蓬皮杜上世纪70年代访华时指名食用红山荞面。荞麦系列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本地还盛产莜麦、豌豆、小米、芸豆等杂粮。 平鲁荞麦加工企业依靠本地小杂粮资源优势,采用民间加工配方,结合现代化加工工艺,开发出三大类产品:一类是面食系列,包括鲜面条、夹馅饼、干制龙须面、空心面、碗面、荞麦煎饼、葱花饼、灌肠、凉糕等;二类是粥系列,包括荞米保健粥,杂豆方便粥等;三类是膨化食品,包括小食品、荞豆面粥、面茶、乳粉等。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荞麦属于加工原料,一般不进行较为规范的包装、标识。贮藏条件:阴凉、通风、干燥处。运输:密封、无污染运输。 下一篇:平鲁面塑 |
右玉沙棘 | 右玉沙棘是山西朔州右玉县的特产。 有塞上绿洲之美称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右玉县盛产沙棘.沙棘又名醋柳、酸刺,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具有活血、怯瘀、养胃、健脾、利肺、抗炎生肌的药理功效。唐代《月王药典》、八世纪末的《四部医典》、清代的《晶株本草》等著名医书均有记载。 1977年卫生部把沙棘作为“药食同源”资源,并收入《中国药典》。 据现代科学研究证实,沙棘果实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黄酮、羟基、香豆素、 5-羟色胺、SOD酶等190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是人体维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对增强智力、提高免疫力、抗衰老、延年益寿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并有增强心脏功能、预防坏血病、阻止致癌物二甲基亚硝酸胺的形成等功效,被誉为“神奇之果”。 下一篇:右玉小杂粮 |
玉羊 | 位于晋西北国家级生态区“夏天绿翡翠,冬天白玉石”右玉,与内蒙接界。此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蕴育了罕见的地方珍品---中国五大绵羊(阿勒泰羊、滩羊、玉羊、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之一的玉羊,享誉华北。下一篇:混糖月饼 |
孟门熬 | 山西特产—孟门熬,实际上是一种经济小吃,做起来又很方便,通俗地讲就叫豆腐熬饼子。与隔河陕西的“羊肉泡馍”有相似之处。先把鲜嫩豆腐切成如炖肉大块状,用少许葱油小炒几下,然后添上开水,加精盐佐料,坐火上熬一阵子,再买几个三角“油斜”饼,每个用手扳成十来小块、放锅内一起熬片刻,加上一些鲜芜美,再浇几滴香油盛在碗内,就可以上饭桌了。吃起来滑腻可口,食后回味无穷,尤其当作冬春早点最上口,既经济又实惠。在山西柳林孟门古镇,提起“熬”,当地居民会告诉你可以吃但没人卖。只有故友重逢,贵客临门时,主人才会高兴地给你做一碗解馋。 特产文化:关于“熬”,在孟门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明朝末年,陕北李自成揭竿起义,当时的孟门设置定胡县城,距李自成的老家米脂只有百十里,消息传来,人们纷纷投到李闯王帐下。他们强悍矫健,勇猛异常,能征惯战,杀得明军闻风丧胆。战报传到京城,崇祯帝龙颜大怒,视定胡为“闯贼窝”,钦命一名封号“灵显将军”的武将,带兵去剿灭。 官兵到后,发现身强力壮的人都已投奔了闯王,村社十室九空,不但找不到人,连可吃的东西都找不到,人们把各种粮食都制成面粉,煎成饼,随身做了干粮。后来搜到一些妇儒老叟,人们跪地求饶,恳请灵显将军宽恕这方人,头都磕出了血。人们又用豆粉汤熬煎饼为官兵煮饭吃,没有蔬菜,就加点鲜芜善当菜。一边看看老百姓孤苦伶仃的样子,一边看兵士们狼吞虎咽的样子,灵显将军动了恻隐之心。他思前想后,给崇祯帝写了一道奏章,其中对孟门人大加褒扬,尤其借豆汤熬饼子在“熬”字上大作文章,苦谏明庭赦免这方人的“罪”。灵显把奏章托付给副将,拨出宝剑自刎身亡。后来,副将带着灵显将军的首级和奏章回朝交了旨,从此朝廷再没派人来剿灭。 为了纪念灵显将军的恩德,孟门人民在黄河岸边盖起灵显将军庙,并持“熬”与香火上供。孟门“熬”也就由昔日的“救命汤”进化为今日的待客佳品。而今,孟门“熬”在吕梁市再度出名,成为吕梁市民特别喜爱的一道地方小吃,只是已经没多少人知道这味名吃的名字了,所以俗称“饼子熬豆腐”。 特产功效: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之,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更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现代医学证实,豆腐除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外,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豆腐不含胆固醇,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也是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作用。还有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血癌的功能,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下一篇:平鲁红山荞麦 |
雁门苦荞 | 雁门苦荞,是苦荞(学名 鞑靼dádá 荞)的一个种类,是指产自古雁门郡(古雁门关,今山西大同朔州一带)的苦荞。这里属于大陆性半干旱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海拔高、偏寒,黄沙土质,土壤中富含硒、镁、锌、铁等元素。从秦汉时期就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鞑靼 族)聚集之地。 雁门苦荞,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药食两用粮食,现在由山西雁门清高食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生产的雁门清高苦荞系列产品主要有苦荞健茶、苦荞米面主食、苦荞醋副食、苦荞休闲食品和苦荞家纺用品。 雁门苦荞故事 营养价值极高,日本和韩国人对苦荞特别钟爱。苦荞面食、点心、饮品、休闲食品等应有尽有,苦荞餐馆在街市、车站、码头、机场等随处可见,尽管价格不菲,生意却十分红火。 上世纪中国对外开放不久,日本派数人来中国寻找优质苦荞作物,雁门苦荞被高度关注。化验结果显示雁门苦荞在各类苦荞中功效最强,品种最优,最符合现代人的生理需求。遍寻苦荞的日本人对雁门苦荞由衷地赞叹:雁门苦荞,最好!不久,日本与山西有关部门签订了大量进口雁门苦荞的订单。 历史传说 相传在古晋朝时,国君育有九子,分域而治。有年,瘟疫流传甚广,病者四肢乏力,高烧不止,吃药也无济于事。短短十日,死伤无数。顿时,军民人人自危。且说八太子殊,治国有方,素有贤名。目睹百姓食不裹腹、病魔缠身,心如刀割。每日必焚香求神佑民。殊遂-为民请命避祸,随后携民众三千,入雁门地带。每有民众生病,殊总问病在侧,重泪相伴。食粮将罄,瘟风正盛,殊与民采野果、野菜度日。这天,掌管天庭司药的神农氏采药归,化作乞儿,混在民众中,欲掌控病情,解民倒悬。殊待如宾。神农感其诚恳悯农,将疫情上奏玉帝,久无帝讯。而瘟风日盛。神农情急,遂冒死盗来玉帝雁门苦荞仙麦,撒向雁门大地。翌日,遍野雁门苦荞麦。殊率民众采收麦粒。军民不忌其苦,唯求果腹不饥。数日,瘟疾不治而愈,百姓得以安康。 历史故事 追溯雁门苦荞的历史,早在宋朝就已有了“救皇粮”的故事。 众所周知,杨家将为中国历代所推崇,有着清正高尚的民族气节。一次,宋太宗及杨家将被辽军围于雁门关,几近断粮。太宗饥饿难忍,全身无力。士兵也大多体力消耗殆尽,伤病满营,但缺医少药而无法救治,战斗力大减。此时,百姓拿出当地名产雁门苦荞支援将士。饥饿多日的宋军,终于吃了顿饱饭,太宗更是赞叹苦荞的香醇美味。连食数日后,太宗体力充盈,将士们的病况更是不治自愈,军队战斗力得到恢复。 众人无不称奇,但不知奥妙何在,认为这是上天在保佑大宋,就将雁门苦荞称为“救皇粮”。细心的杨家将询问当地百姓,才知道当地百姓有人感觉身体不爽时,很少有人吃药,而是连吃几顿雁门苦荞饭,病即自愈。 后经几番苦战,杨家将终于突破包围,击退辽军。得胜回朝后,太宗仍念念不忘此事,御书“中国第一荞”赠送当地百姓,表达对雁门苦荞救皇有功的感激之意,并下令当地-将雁门苦荞作为“贡品”连年上贡。 正因为雁门苦荞的特殊疗效和神奇色彩,它在雁门当地才有“土四环素”的称谓。下一篇:豌豆粥 |
平鲁面塑 | 平鲁面塑也称“面人”,是平鲁县的工艺品。用白面粉捏成各种禽兽、果品或各种人物形象,蒸熟再进行彩绘。面塑细致精巧,形体生动,常当作吉祥物品供人欣赏或馈赠亲友。下一篇:山西荞麦 |
右玉熏鸡 | 右玉县是山西著名的优良鸡种右玉边鸡的中心产区。右玉边鸡是国内著名的优良鸡种之一,这种鸡,生长快,肉质极其鲜美,是烹制鸡肴的上乘原料。 原料配方:鸡20只,花椒30克,大料15克,小茴香25克,食盐、酱油适量 制作方法: 1.选料:选右玉边鸡为主料。 2.宰剖:将鸡宰杀,放净血,经浸烫、煺毛后,从肩背部开口,取出鸡嗉子,切断食管。然后在肛门下方开口,取出内脏、食管和气管,用清水冲洗干净。 3.整型:将鸡爪窝入腹内,翅别于背上,头颈别在背上。 4.卤煮:将鸡按大小排码在锅内,调料装纱袋内放锅内,加上清水(或老汤)至淹没鸡体,调入酱油、食盐,加大火将汤烧沸,撇去浮沫,改小火焖煮至熟烂即出锅。 5.熏制:熏鸡应用柏木末,无柏木末可用杨柳木末。熏烤方法可用大锅,亦可用他法。将鸡放熏锅内,用半燃的锯末烟熏烤20分钟即可。熏烤后的鸡,再涂上一层香油即可食用。 产品特点: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十分鲜美,易于保存,一般在夏季也可存放一周至十天不变质。 下一篇:右玉边鸡 |
应县豆青碗 | 应县豆青碗:为传统生活日用品。产品瓷质致密,内表洁白如玉,外表淡豆青色,造型优雅,图案清晰,色泽均一。据县志记载,其生产历史已达1200余年。下一篇:应县黄芪 |
五花营羊肉 | 五花营羊肉 五花营是朔城区滋润乡的一个小村庄,位于市区东部,与山阴县毗连。这里的羊肉久负盛名。每年冬至前后,人们舍近求远,不从城内购买羊肉,纷纷去五花营争购。五花营的羊肉看上去色泽鲜嫩,白里透红;闻起来气味芬芳,异香扑鼻;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可口而无膻味。 据当地群众讲,五花营羊肉之所以深受欢迎,主要是与这里的水草有关。五花营下多湿地,牧草茂盛,草质特优,水源充足,最适宜喂养绵羊。村南和村北的滩地,多是青草、水稗、苦菜、蒲公英、豆瓣草等,并有不少药用植物。即使是冬天,羊也可以吃到充足的枯草和树叶。下一篇:片烤方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