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安康市 >> 石泉县 >> 池河镇

池河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明星生猪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镇的明星村辖8个村民小组,1031人,耕地1199亩,人均1.2亩。这几年来在养猪大户的示范带动下,全村有258户养猪,占到了全村总户数的88%,其中年饲养万头以上的养殖场3个,千头养殖场8个,100头以上的大户102户。   明星村优先从有养猪经验和能力的骨干户抓起,让党员和村组干部带头,采取示范带动,滚雪球式地发展,把养几十头的发展成百头户,又从百头户中选择经济实力、经营能力较强的培育建成千头场,进而在千头场中支持发展万头场;同时牵头组建明星村片区养猪合作社,注册成立畜产实业有限公司,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和风险。   2011年底,明星村生猪饲养量达到68000余头,出栏量达到21000多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生猪饲养已成为该村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该村也先后荣获全省、全国“一村一品”生猪养殖示范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明星”村,该村组建的明星养猪专业合作社也先后被授予全省、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   

金蚕丝被

  金蚕丝被   丝绸之源   金蚕故乡   陕西省石泉县早在秦汉时期就盛行兴桑养蚕,世人皆知西去欧洲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长安,那么绸之源在何处呢?西汉皇帝为褒奖蚕桑事业的发展,御赐“鎏金蚕”圣物(国家一级文物)于公元1984年在石泉县中国万亩蚕桑基地池河镇出土,向天下揭示了这一秘密。   近年来,石泉县紧紧抓住“东桑西移”历史机遇,把蚕桑生产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支柱产业来抓,采取各种措施狠抓蚕桑产业发展,现已形成了育苗、植桑、制种、养蚕、收烘、缫丝及蚕丝产品开发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   蚕丝素有“纤维皇后”之美誉,其柔软、轻盈、顺滑、透气,对人体肌肤有保健作用,深受崇尚自然、追求健康人士喜爱。石泉生产的天然蚕丝被是以当地优质蚕丝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经过“经纬网幅”等工序精心制作而成。长期使用天然蚕丝被能增进人体健康,可促进睡眠,美容美肤,延缓衰老,并具有防螨、抗菌、抗过敏、降低胆固醇浓度、血糖脂、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功效。

鬼谷子腊肉

  鬼谷子腊肉   鬼谷子腊肉产于秦巴山区,采用纯正玉米及野青菜、草喂养的农家土猪,经民间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属无污染,无激素的绿色食品。   鬼谷子腊肉色泽红润、口味香美独特、肥而不腻、久食不厌、香气浓郁。含大量的蛋白质、纤维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和人体不可缺失的VC、钾、钠、硒、铁等微量元素。   石泉出产的“鬼谷子”腊肉制作的很精致,味道地道,虽然肥了点,但从古至今腊肉都是用五花肉腌制的,现今为了适应人们健康的需要,腊肉在制作时增加了瘦肉,可腌制后的瘦肉吃在嘴里如嚼干柴,很费劲。鬼谷子腊肉是在腌制好后进行了真空包装,肉不是很干硬的,不用浸泡,洗干净直接蒸就可以食用了。

野山梨

  野山梨   秋日阳光下,云雾山中的野梨树叶开始一片片飘落,枯枝败叶的样子越来越浓烈,一年中生命的旅程行将结束。野梨树在繁华殆尽之时,又在用另一种繁华无言的宣布今年生命旅程的结果,那就是挂满树枝的个头比鸡蛋还小一圈的野山梨。野山梨在阳光照射下澄黄澄黄,爬上树摘下山梨一尝,酸甜爽口,梨香满齿,唇舌生津,精神一振。这野山梨个头既小,肉沙也多,纯粹的梨肉就不多了,但它实在是登山途中生津止渴,提神爽气的好野果。在山下农家中,我们见到了满背笼的野山梨,吃饭时主人给我们斟上了野山梨酒,酒色清正,酸甜好喝,略有稠酒味,这是山里人开发的又一种好酒。

中坝白果

  中坝白果(野生银杏)   中坝乡是全县闻名的“白果之乡”,全乡年产白果20吨,全部为自然生长的野生白果,该乡的白果以黄村坝最为有名。我们在黄村坝调查时发现,树龄三百年以上的白果树就有二百多株,千年白果村有二株,其中生长在熊家院子的古白果树年龄达1148岁,树高19.5米,直径2.5米。   白果,学名银杏,具有较高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野生果最为珍贵。

桑枝保健菇

  桑枝保健菇   石泉县池河镇桑枝食用菌生产中心研制并开发的“桑枝保健菇”,享有“上帝的食品”“山珍之王”等美称,其原材料是桑树枝,属绿色健康食品。池河镇境内大面积种植桑树养蚕,大部分桑枝焚烧实为可惜,如今变废为宝,桑枝保健菇较其它菇种,具有更多优点和保健功效,属无公害绿色保健食品。其味鲜嫩可口,香郁袭人,常吃可延年宜寿,是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保健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目前,在池河镇以形成较大规模,年产20万袋,年产值200万元。

野杨梅

  野杨梅   余所长长期在云雾山周边乡镇工作,对云雾山的自然地貌很熟悉。他尤其喜爱采摘山里的野果,对云雾山的野果情有独钟。他指给我看一棵树上结的小果,伸手摘下一棵递给我,说:这是野杨梅,尝尝,味道很不错。这野杨梅大小形状颇似桑椹,只是成熟的杨梅呈彩红色,不是桑椹那种紫黑色。这杨梅吃起来水份不太多,绵软软的,比较甜,味道不错,只是果肉中也含有籽实,影响了肉感。新鲜的野杨梅味道最好,采摘后也能放置一周左右,但味道和水份就差了。

菜豆腐

  魔芋豆腐:新鲜魔芋豆腐或凉拌、或晒至半干与肉同烹,色香味兼备。酸辣肚片:酸辣角与肚片同炒,鲜脆味美,香嫩爽口,驱寒祛风,解酒开胃,颇激食欲。腌菜肘子:属封席佳肴,酸咸微辣,肥而不腻,色泽红亮。风味腊肉:新鲜猪肉用柏树枝烧烟熏而成,色泽暗红,香味扑鼻,同其它干鲜蔬菜同炒,香美可口。到堂点心:本市历来盛筵中,每上汤菜都佐以点心,谓“无点不成席”,分常年四季点心和季节点心,蒸、炸、煎、烙,品种多样。风味火锅:有酸菜鱼、豆花鱼、啤酒鸭、鱼头汤、串串香、麻辣火锅等不同风味。菜 豆 腐:分粗细两种,做法是:把磨好的豆浆去渣,放在锅内烧开后,用石膏或酸水慢点,同时投进一些青菜使其结块,再放上油盐佐料就成了细菜豆腐。豆浆不去渣,照上做法就是粗菜豆腐,俗称“连渣闹”。菜豆腐既可做主食也可做菜肴,用以老人寿辰或招待贵客。( 安康)

石泉五香豆腐干

  石泉五香豆腐干,产于城郊二里桥村。这个村水井湾有个清泉,冬暖夏凉。用这种水做五香豆腐干,起于清朝道光年间,距离现在有150多年历史。   石泉豆腐干,色泽呈淡黄色或赤褐色,质地细腻,有筋丝和弹性,晶体发亮,带油润,气醇郁,咸度适宜,营养丰富,清香可口,有健脾胃、增食欲的功效。一般可直接食用,也可用油炸,是酒宴上的佳品。它和西乡牛肉干、松花蛋同为陕南三大名产。当地群众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都把它作为礼品赠送、待客。过往客商也都用它以饱口福。还远销到西安、武汉、北京、上海、新疆等地。   五香豆腐干的制法是:当地人用清泉水做成豆腐,切成1.5厘米的小方块,加三奈草果、丁香、八角苗、比拔、良姜等多种香料,加工而成,是当地祖传手艺。   

王莽豆豉

  王莽豆豉是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的特产。王莽豆豉是精选用当地的纯黄豆颗粒,采用秦岭深山的泉水沸煮,加入各种天然香料后晒制而成,其形呈原颗粒状,食用方便,口味佳美,是农家土特色的天然纯正口味。   石泉豆豉制作工艺、配料要求十分严格,故其味道香浓,回味无穷。这来自一历史典故,相传当年王莽率军到达池河集镇时断了粮草,便驻扎池河收集军浪。当年黄豆大丰收,军队将征集的黄豆堆积成山。不料遇上绵绵秋雨,将士们就近砍来黄荆条、构树(叶子大好遮雨)盖在黄豆上。几天后雨停,将掀开树枝发现黄豆已变软发黑,有了异味,为防止长虫,便撒上盐摊开晾晒。暴晒两日后黄豆已成黑色,闻着还有一股臭味,有人这时大胆尝了一粒,惊喜地发现其味香浓无比。从此,当地百姓仿照这样方法淹制黄豆,并将其称为“王莽豆豉”。   

石泉民间酒

  石泉民间酒是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的特产。石泉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就有家家户户烤制粮食酒和果酒的习俗,以传统工艺酿制的粮食酒,入口醇香,后味绵长,沁人心脾,在陕南享有盛誉。   酒在石泉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石泉农村自古就有家家户户烤制粮食酒和果酒的习俗,品种有苞谷酒、拐枣酒、米酒、黄酒、甜酒、杨桃酒、高梁酒、杆杆酒、柿子酒、马桑泡酒等。以传统工艺酿制的粮食酒,入口醇香,后味绵长,沁人心脾,在陕南享有盛誉。因此,演绎而出的饮酒礼仪、劝酒游戏都十分的丰富有趣。就划拳来说,民间有“高升拳”、“俩好拳”、“螃蟹拳”、“擂对拳”、“姑娘拳”、“老汉拳”“哑巴拳”等等;民间流行的劝酒歌有以民间小调、花鼓唱段的“十杯酒”、“八杯酒”、“五杯酒”等;还有以猜谜为由头的酒令,如“口字不透风、十字在当中,十字推上去,啥字赢一盅”(谜底是“古”字)。猜对了对方喝酒,猜错了只好赢一盅了。这些游戏格调高雅,又富知识性、趣味性,人们在饮酒中交流情感,活跃气氛,放松身心。石泉的传统饮酒,不仅是人们饮食的组成部分,更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   

石泉药材

  药 材: 据普查全区有植物1材1215种,动物1材57种,矿物1材27种,目前利用的药材有600多种, 数量较大,价值较高的植物1材有杜仲、黄连、党参、天麻、厚朴、当归、桔皮、大黄、五味子 黄柏、玄参、银花、独活、牛膝、吴茱萸、白术、贝母等;动物1材有麝香、蜈蚣、熊胆、獾油虎骨等。其中杜仲是我国的主产区之一,历史上常年产量在25万公斤左右。( 安康)

安康米酒

  安康人多喜饮酒。一般家庭,常年备有甜酒、稠酒,客一进门,就斟上一大碗,使人既解渴,又解乏。甜酒,亦称“醪糟”,米酒是安康一带著名的传统饮料,含有多种维生素。酒精成分含量仅为十度左右,即使不善饮者也可饮用。在安康城乡,逢年过节,婚嫁喜庆,家家酿制甜酒自饮或招待宾客已成习俗。安康甜酒的制作工艺细巧精湛。酿成饮用时,若在甜酒中调入鸡蛋、核桃仁、葡萄干、红枣、桂园、银耳、元宵等,其味更佳,营养更丰富,为一大补品。 ( 安康)

野山柿

  野山柿   森林中的柿树没有浅山中的多,果实成熟时也没有山外的耀眼,因为这时森林中的枫叶红了,挂果的树多了,色彩斑斓,远远望去,难以辨别哪是红叶,哪是柿树。山外的柿树就不同了,它们最初也是野生的,但却没有被山民们当做用材树,或是薪柴林,而把它们看做经济果树,被保留在山外。因而,山外的柿树多是孤零零的生长在田埂地头,或是高高耸立于靠田地的灌木林中,兀然而立,既幸又悯。金秋时节,柿树的柿子让秋阳的暖色一天天染红,柿树叶却掉得差不多了,柿树简直就成了秃树,假如没有了红的、繁密的山柿悬挂在树枝上,柿树看上去绝对是株悲惨世界,但现在不同了,它显示的是成熟,表明的是丰收,彰扬的是自豪。此时的柿树枝叶虽秃,成果却硕,春天的枝叶繁茂不过是为了金秋的这个时节做做铺垫罢了。山民说,桃子形状的柿子时间放久了,中间就变成了甜甜的柿水汁,象磨盘形状的,当地叫做“磨盘柿”的柿子,吃起来又绵软又香甜。看来,仅柿子云雾山中就有不同的品种。云雾山的野果实在太丰富多样了。

火棘果

  火棘果   火棘的果实只有黄豆般大小,形状圆形,它们成团成团集中生长,十分繁密。秋天,火棘成熟后,鲜红鲜红,尤其在阳光照射下,更是红得鲜艳夺目。火棘果当地人又叫它“救命粮”,因为这种小果实也可以吃,尽管吃起来酸中带甜,酸味十足,并有淀粉感。从前,山里人粮食歉产时,秋日火棘成熟后,山民们就要到山里采摘火棘果,采回后用竹箕凉晒干,然后磨成粉面,储藏至来年青黄不接时,煮粥时将火棘面加添到粥中,以度粮食不够吃的饥荒季节。现在火棘果已失去了昔日的功用,只能是城里孩子尝新鲜的野果,火棘树也成了园艺师工人栽盆景的好树种。

五味果

  五味果   五味果是初秋成熟的野果,它是木本挂果,成珠成串,果实累累,十分繁密。五味果由青绿走向成熟的紫红,引来山里人的采摘。它的果味由酸、甜、苦、涩、麻五味组成,味道特别刺激,吃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五味果具有生津止渴功效,秋日登山,饥渴时摘上几串吃后,精神顿增,兴致更高,是山中提神增劲的好野果。

池河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池河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