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安康市 >> 平利县

平利县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平利女娲茶

  平利女娲茶   平利是陕西名茶大县之一。其产茶历史悠久,富含硒元素,并保持自然纯真的品质。目前全县已有1万亩无性系良种高效茶园,5万亩优质名茶生产基地。平利茶的主产区在云雾镣绕的女娲山。美丽的自然环境和神奇的女娲传说赋予了平利茶深厚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平利县依托丰富的绿色资源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将茶叶确立为全县率先突破的主导产业。如今,平利已经打造出“女娲银峰”、“女娲云雾”品牌茶叶,尤其是平利“绞股蓝茶”更是茶中之绝,被誉为“人类福音草”。   地域范围   平利女娲茶生产地位于陕西东南部,东经109°00′-109°33′,北纬31°37′-32°39′。海拔高度300-2717.2米,东至长安镇张店村,南至八仙镇鸦河村,西至大贵镇百家湾村,北至兴隆镇蒙溪街村。涉及11个乡镇50个村,总生产面积15万亩,年产量27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平利女娲茶外形匀齐,色泽翠绿,汤色清亮,香气高长,滋味醇厚,耐冲泡,叶底匀整嫩绿明亮。 2、内在品质指标:内含物丰富,富含硒、锌元素,其中硒含量达到0.52~3.52ppm,女娲茶含硒量是全国比较高的茶叶。 3、安全要求:平利女娲茶严格按照《女娲有机茶标准综合体》(DB61/369-2005)执行。经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其农残量、有害金属含量等18项理化指标远远低于国家和国际规定标准。下一篇:平利绞股蓝

平利绞股蓝

  平利绞股蓝,中药材品种,陕西省平利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平利是绞股蓝的自然分布分化中心,有“绞股蓝故乡”之称,独特的区域小生态环境十分适宜绞股蓝的生长发育,是中国开发最早、规模最大的绞股蓝人工栽培基地县、国家绞股蓝标准化示范区。平利县绞股蓝产品以纯天然、无公害和富含微量元素走俏日本、北京、广州等市场。    绞股蓝被医学界誉为东方神草、人间福音草,但其对土壤、气候等条件要求较高,中国除福建、湖北、云南、四川等省有少量种植外,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平利县,由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无霜期时间长,土壤有害物质含量低,成为中国国内生态型药用植物种植示范基地的最佳区域。据统计,2007年,中国国内绞股蓝人工种植面积约7万亩,陕西省只有安康市发展绞股蓝产业,全市种植面积2.8万亩,平利占了2万亩,种植面积和原料产量占全中国的35%以上,苦味绞股蓝属中国独有品种,选育的绞股蓝良种有效物质含量比其他品种和区域高5个百分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平利县是中国绞股蓝的自然分布分化中心,在世界上已发现的16种绞股蓝属植物中,该县就占了7种,其皂甙含量高达12.2%,理化指标位居榜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过了对平利绞股蓝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批准自2004年12月13日起对平利绞股蓝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公告2004年第189号)。.   地域保护范围     平利绞股蓝原产地域范围以陕西省平利县人民0《关于界定平利绞股蓝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平政字[2003]12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陕西省平利县所辖行政区域。下一篇:芋蓉冬瓜糕

女娲银峰

  女娲银峰是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的特产。女娲银峰茶外观全芽微扁匀齐,冲泡汤色嫩绿清澈,入口滋味醇厚鲜爽。富含人体必须的硒、锌等微量元素,为高海拔,无污染,高品位,纯天然有机茶。   女娲银峰产于中国陕西平利女娲古迹胜地。境内山秀峰奇,河流纵模,云雾缭绕,土壤肥沃,富含人体必需的硒、锌等微量元素,是我国江北茶区生产的最佳区域,为高海拔,无污染,高品位,纯天然有机茶。   女娲银峰在夏、秋、冬三个季节均可制作,银峰茶采摘只能选最鲜嫩的那一瓣来,极其不易。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后,十斤的鲜茶叶不过得了区区几两女娲银峰。   女娲银峰采取当代先进的栽培,加工技术,色、香、味、形俱佳,主要成份含量硒2.26PPM,氨基酸3.86%,茶多酚22.1%,水浸出物44.8%。   2002年“女娲银峰”产品在中国西部名茶博览会上获金奖;2003年第五届中茶杯荣获一等奖;经农业部茶叶质量检验中心抽样测检,完全符合中国NY5017-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标准。2002年“女娲银峰”被确定为绿色无公害产品。在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上捧回金奖。平利县女娲银峰茶叶科普示范基地获得2007年度中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称号。在2003年陕西省首届茶叶推介展示会上,平利县女娲牌“女娲银峰”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推荐饮品。   女娲银峰的品饮方法为:取该茶叶3—4克投入杯中,沸水冲泡二、三分钟,即可品饮。待茶汤饮到三分之一时,加添沸水再饮,一般可加开水冲饮三次。这种品饮方法可以使女娲银峰茶的清香四溢,余味无穷。   下一篇:平利生漆

女娲富硒红茶

  女娲富硒红茶是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的特产。女娲富硒红茶注重产品品质,从抓生产环节入手,做到层层把关精挑细选。以形、色、香、味严格把关,力求茶品之醇和灵韵,发展独特的女娲富硒红茶特色。   陕西省安康市产茶历史源远流长,安康古称金州,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茶圣的《茶经》卷下·八之出之山南篇。据考,安康市平利县女娲山史称中皇红,传说为女娲采五色石炼之补天之地,故平利县又有“女娲故里”之名。茶文化在安康、平利的形成和发展逐渐又与地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女娲富硒红茶”始创于2011年,承袭百年红茶世家之技艺,精选女娲故里——中国·平利之绿色原生态茶鲜叶,以自然天成之制茶精髓而大成,讲求茶之品质醇和灵韵。包装考究,精致高档。引入现代茶业企业最新的经验理念,专业连锁经营,以“名茶·名店·名企”为发展策略,以缔造强势红茶品牌为核心文化,以探索陕南茶产业突破为己任,以引领陕西茶产业多元化发展为目标,将红茶文化与女娲文化有机融合,形成并发扬特色女娲富硒红茶文化!下一篇:女娲银峰

八仙云雾茶

  八仙云雾茶,原名“八仙茶”,产于陕南平利县八仙区松牙乡一带。八仙云雾茶,是20世纪80年代平利县茶技站科技人员和当地茶农创制的新名茶。1984年开始研制,1986年7月通过省级鉴定,1987年被评为陕西省优质产品,1988年获“陕西省优质名茶”称号,1990年在中国西部名茶研讨会上获“陆羽杯”奖,1991年荣获中国优质保健产品金奖,成为中国和陕西名茶的后起之秀。   八仙云雾茶的主产地在平利县八仙区松牙乡,原来这里并不产茶。相传,在300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移民张氏由湖南带来茶种,种在牙河脑磨子沟。由于气候适宜,生长繁茂,茶香袭人,所以茶叶品质极好。现有茶园2000余亩,年产茶叶8万公斤以上。   八仙云雾茶,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茶园多分布在海拔1000~1400米深山幽谷之中。加之光照适度,土壤松透,土质肥沃,是茶树生长的良乡沃壤。茶树生长在这样优异的自然环境中,饱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叶质柔嫩,叶片肥厚,具有“高山云雾出好茶”的优势。   下一篇:辣子

辣子

  陕西人吃辣子,不亚于四川人和湖南人。当地盛产“秦椒”和“线辣”细长肉厚,辣味十足。无论零餐小家庭便饭,逢年过节或盛大宴席辣子必不可少。下一篇:平利女娲茶

八卦鱼肚

  八卦鱼肚它是陕西的一款特色名吃。此菜用鱼肚和鸡脯肉经熟制后排列成古代的八封图案形状,由此而得名。把祖国的传统文化融入烹调之中,长期以来受到中外食者的欢迎。   材料:水发鱼肚100克,鸡脯肉300克,熟火腿25克,水发香菇15克,菠菜10克,鸡蛋3个,鸡蛋皮1张,鸡汤1250克,料酒15克,葱段、姜片、味精、精盐、湿淀粉、熟猪油各适量。   制作方法:1.将鸡脯肉、葱、姜放在一起剁成茸,放入碗中,加精盐1.5克、味精0.5克、鸡蛋清3个、湿淀粉拌匀成鸡肉浆。鱼肚切成约7厘米的片。   2.取平盘一个,盘底抹上熟猪油,平铺上鱼肚成圆形,上面盖上全部鸡肉浆,摊平抹光。   3.用鸡蛋皮、火腿、香菇等原料做成"太极图",其他原料等距离地摆成八卦图案,上笼蒸约5分钟取出。   4.锅内放入鸡汤、料酒、精盐,用小火烧沸,撇去浮沫,放味精调匀,浇在汤盘内即成。   特色:原料多样,色彩鲜明,造型古朴典雅,汤鲜味美。

平利生漆

  平利生漆在长年来被看作室国漆中的珍贵品种,属于性能极佳的一种纯天然的涂料,拥有悠久生产历史,并且品质优良而著名于世。并于2004年12月,陕西安康平利县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为“中国漆树之乡”。          平利生漆的纯度高达81%,具有色泽光亮、转色快、回缩力大、抗冲击力强、干燥性能好等特殊优点,实属国漆中的“珍品”。”,畅销各地并走红国际市场,远销日本、东南亚诸多国家和地区。全县现有漆林10万亩,年产生漆250吨左右,产量位居全国之首。          平利生漆具有色泽光亮、转色快、回缩力大、抗冲击力强、干燥性能好等特殊优点,居《本草纲目》载"漆树人多种之,以金州者(时平利隶属金州)为佳,故世称金漆",而"牛王漆"又为金漆之珍品。地处秦巴山区的平利县坐落在陕西南部,是生漆的出产地,年产生漆百余吨,质量好,价位适中,常年远销于湖南、福建等南部地区,有极大的影响与市场,被誉为中国的国漆。          全县现有漆林10万亩,年产生漆250吨左右,产量位居全国之首。本县科技人员与漆农共同研究培育的“金州红”、“高八尺”、“大红袍”等优良品种,经专家鉴定,具有高产、优质、速生、抗逆性强的优点,其中“大红袍”漆树于1985年在全国漆树品种鉴定会上被评为全国漆树优良品种之冠。          早在清乾隆年间,以平利产地牛王沟而得名的“牛王漆”,以“漆液清如油,光亮照见头,搅动琥珀色,挑起如钓钩”为特点,被誉为“国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下一篇:八仙云雾茶

岚皋魔芋

  岚皋县魔芋产业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历经三起两落,种植面积由当年不足2000亩发展到现在的8万亩,年产值2.2亿元,芋农人均纯收入1420元,实现了由零散粗放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转变,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经营体系,走上了产业持续循环发展的快车道。   2011年7月6日,第六届全国魔芋种植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岚皋召开,以“林下魔芋”著称的岚皋经验亮相会场,受到国内专家学者和全国魔芋种植基地县政府-的高度肯定。这种以“林下种植,健康栽培,循环发展”为基本内涵的发展路径,被业界誉为“岚皋模式”。此举表明岚皋魔芋已站在了全国行业发展的潮头,成为“一县一业”带动农民增收、推进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成功范例。   岚皋魔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陕西省岚皋县城关镇、佐龙镇、民主镇、花里镇、滔河镇、石门镇、大道镇、官元镇、孟石岭乡、溢河乡、蔺河乡、漳河乡、四季乡、晓道乡、堰门乡、铁炉乡、横溪乡共1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下一篇:炕炕馍

紫阳毛尖

  紫阳毛尖”产于陕西紫阳县,是驰誉省内外的名茶。所谓“毛尖”,是指带有白茸茸毫毛的嫩茶尖,一般在清明前采制,在唐代,人们称这种茶叫“茶芽”,是向朝廷进贡的二等贡品,俗称“皇茶”。毛尖按采摘的时间分两等,一芽一叶初放时采摘的为一等品,一芽二叶初展时采摘的为二等品。有诗云:“雨前一样是新茶,坡有阴阳性各差。齐焙白毫先入贡,香风吹出野人家”。“紫阳毛尖”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经加工出来的茶叶条形紧结匀称,外形碧绿油润,捧在手上细瞧,茸茸的白毛清晰可见,冲泡的茶叶清澈鲜艳,清香的气味沁人肺腑,小口啜饮,则感到清淡之中有一种甘美之味,《紫阳县志》称这种毛尖茶为“骊龙之珠”实不过誉。据化验,紫阳县产的茶含硒量比皖、浙、闽等地的高6至32倍,长期饮用,有防癌和预防血管硬化作用。此茶与西湖龙井并列为全国名茶。   紫阳毛尖产于陕西汉江上游、大巴山炉的紫阳县近山峡谷地区,系历史名茶。特征条索圆紧,肥壮匀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茶香嫩香持久,汤色嫩绿清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肥嫩完整,嫩绿明亮。   陕西省紫阳县汉江两岸的近山峡谷地区,层峦叠峰,云雾缭绕,冬暖夏凉,气候宜茶。茶园土壤多为花岗岩和片麻岩发育而成的黄沙土和薄层黄沙土,呈酸性和微酸性,矿物质丰富,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通透性良好,是茶树生长的适宜地区。   紫阳毛尖所用的鲜叶,采自绿茶良种紫阳种和紫阳大叶泡,茶芽肥壮,茸毛特多。加工工艺分为杀青、初揉、炒坯、复揉、初烘、理条、复烘、提毫、足干,焙香十道工序。   该茶的特点是,外形条索圆紧细、肥壮、匀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内质香气嫩香持久,汤色嫩绿、清亮,滋味鲜爽回甘,叶底肥嫩完整,嫩绿明亮。   紫阳毛尖不仅品质优异,而又发现此茶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一硒,具有较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为中外茶叶界人士所注目。   紫阳毛尖    紫阳县茶业协会    12950395    茶   下一篇:紫阳红

镇坪黄连

  镇坪黄连   黄连又名王连、支连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黄连属,一种常用中药,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作用。其味入口极苦,有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镇坪黄连,种植历史悠久。明末清初,江西、四川、湖北大批药商纷纷来这里办会馆、建基地、发展贸易,形成了“无地不药、无农不药、无商不药”的局面。据县志记载,清咸丰年间,镇坪生产黄连200余担。1958年,国务院发布了《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的指示,以集体办药场的组织形式,在海拔1400米以上林区种植黄连。公社、大队办起药场99个,是解放后大面积栽植黄连的第一步。1984年,镇坪县黄连研究所成立,承担全县黄连基地建设,为镇坪黄-展提供了坚实地技术保障。   地域范围   镇坪黄连保护区域位于陕西省安康市东南部镇坪县,地处陕西省最南端,东至城关镇友谊村,南至华坪镇榆龙村,西至上竹镇化龙村,北至曾家镇金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9° 11′-109° 38′,北纬31° 42′-32° 13′。涉及华坪、钟宝、小曙河、曙坪、上竹、城关、牛头店、洪石、曾家等9个镇41个行政村,总生产面积10万亩,年产量0.1万吨 。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镇坪黄连属味连,根茎丛生,形似鸡爪,少有过桥,外皮灰黄,质地坚实,易折断,断面整齐,茬鲜黄,味极苦。2.独特内在品质指标:镇坪黄连药用部分为地下根茎,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有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素等,其中小檗碱含量不低于5.50%,表小檗碱不低于0.80%,黄连碱不低于1.6%,巴马汀(C21H21NO4)不少于1.5%。3.安全要求:镇坪黄连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安全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相关规定。下一篇:镇坪土豆

宁陕香菇

  宁陕香菇是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的特产。宁陕香菇肉厚实、菇形好、质量高为全国有名。宁陕香菇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宁陕气温偏低、土层温润,适宜食用菌生长,多年来,木耳、香菇、金针菇就是这里群众致富的优势产业。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宁陕香菇肉厚实、菇形好、质量高为全国有名。   宁陕县把食用菌列为全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实行小基地建设,总体规划,重点推进。为增加农民收入,今年重点发展高海拔白灵菇、反季节珍稀菌,从而优化了食用菌品种。目前,该县香菇生产已经扩展到全县的10个乡镇100余个村,基本形成4大基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态势,一大批种植专业乡镇、专业村和种植大户脱颖而出。全县生产1万袋以上农户达200余户。3年时间,宁陕实现了三级跳,从150万袋跳跃到今年的350多万袋,成为全省最大的反季节鲜菇生产基地。   “宁陕香菇”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宁陕香菇产于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全县十三个乡镇,具体为城关镇、新场乡、筒车湾镇、太山庙乡、汤坪镇、龙王镇、梅子乡、皇冠镇、四亩地镇﹑旬阳坝镇﹑江口镇﹑广货街镇﹑金川镇。东经108°2′-108°56′,北纬33°7′-33°50′。宁陕位于秦岭南麓,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安康市北部,与西安市﹑汉中市、商洛市接壤,境内最高点海拔2997米,最低点海拔540米,县城海拔780米,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年产量2515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宁陕的土壤类型有: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土壤pH值:6.1-7.2;地貌特点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峦连绵,峰岭叠障。森林覆盖率90.2%,林业、生物资源丰富,适宜食用菌生产。   (2)水文情况:境内集水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20条,以长安河、池河、旬河、蒲河、纹水河为主要河流的五大水系贯穿县域。年降水量900毫米,水质良好,没有污染可直接供人畜饮用、养殖、农业和工业使用。pH值6.2-6.7,属弱酸性水,总硬度为83-91毫克/升,为微硬性水。   (3)气候情况:宁陕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垂直海拔高度   差距大,小气候多样性。年平均气温10.3℃,年日照为175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82%,一年中,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季较长,夏秋两季较大,冬季4个半月。年降雨量900mm,无霜期248天,≥10℃的积温4410℃,气温-7℃至35℃。   (4)人文历史情况:宁陕香菇,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起源于1960年,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产品品质优,质量佳。上世纪90年代宁陕县的汤坪镇被誉为陕南最大的食用菌批发集散地,产品长期通过湖南、广州、福建、浙江等客商出口日韩和东南亚国家。天然林紧伐后,宁陕县大力发展袋料香菇产业,现已达年生产1500万袋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避免袋料食用菌发展与林业资源保护生成矛盾,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思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是控制生产规模,防止资源过渡消耗,年生产规模控制在1400万袋以内;二是通过无公害食用菌产品认证,大力提高产品品质。积极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通过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等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严格按照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操作。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香菇生产产地必须无污染,空气质量达标;野外菇棚场地必须靠近溪河,四周宽阔,空气流畅,周围无垃圾等乱杂废物;土壤必须采取深翻晒白后,灌水、排干、整畦,覆土栽培的土壤应符合GBl6518中4对二级标准值的规定。菇床必须撒石灰粉或喷茶籽饼、烟茎等生物制剂,取代化学农药杀虫;水源必须无污染,水质清洁。用水应符合GB5749规定。茬口必须合理轮作,隔断中间传播寄主,减少病虫源积累,避免重茬加重病虫害。香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活条件,大体上包括水分、营养、温度、光照和酸碱度(pH值)等。营养:香菇是一种水质腐生菌,依靠分解吸收木材内的营养为生。在锯木屑栽培中,培养料内加入一些营养物质,如米糠、麦麸、糖及微量元素等,可使菌丝发育良好,促进香菇优质高产。温度:香菇低温、变温结实性真菌,其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26℃;菌丝生长的范围为3℃-32℃,适温10℃-28℃;子实体发育温度在5℃-25℃,适温12℃-18℃。水分:香菇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和湿度的要求有所不同。菌丝生长时,   培养料的含水量以55%,空气相对湿度以70%左右为宜;子实体发育阶段含水量以60%,空气相对湿度以85%-93%为适宜。光照:香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强度适宜的散射光。酸碱度:香菇适宜在微酸性培养料中生长,pH值的适宜范围为3-7,其中以5为最适宜。   (2)品种选择:选用具有抗逆力强、耐病性好的优良香菇菌株。秋栽、冬春长菇,宜选用中温偏低型的菌珠,春栽、秋冬长菇,选用长菌龄,晚熟型菌株,反季节埋筒覆土栽培,应用高温型菌株。   (3)生产过程管理:生产方式为袋料栽培技术。宁陕香菇生产要把好四个方面技术质量关。一是优化产地生态环境。二是基质原辅材料“把四关”,原辅材料应符合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采集质量关:原材料要求新鲜、无霉烂变质。入库灭害关:原料进仓库要求干燥、通风、防雨淋、防潮湿。储存防潮关:仓库要求干燥、通风、防雨淋、防潮湿。堆料发酵关:原料使用时,提前堆料发酵,杀灭潜伏杂菌与虫害。三是菌袋制作工艺“五达标”(基料配方合理,装袋掌握规范,料袋灭菌彻底,接种慎防污染,养菌适温避光防潮,产品收获后要及时烘干,整理装袋,防止发霉,变色)。四是生产过程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要求详细作好生产记录,建立原材料台帐、生产记录、检验检测记录、销售记录。   4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色泽:表面菱色、浅褐色、深褐色至深肉桂色,有深色鳞片,而边缘往往鳞片色浅至污白色,有毛状物或絮状物,菌肉白色,稍厚或厚,细密,菌褶白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中生至偏生,白色,常弯曲,长3-8cm,粗0.5-1.5cm,菌环以下有纤毛状鳞片,内实,纤维质,菌环易消失,白色。香气:有香菇独特的气味,无异味。外观:成圆形或椭圆形,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无霉斑。   (2)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宁陕县香菇生产过程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Q/ZPMS01-2002。   5产品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包装上应明确标明--宁陕香菇字样。产品分为花菇、普通香菇等品种,以礼品包装盒为主,有400克、500克礼品盒,250克、500克、1000克散包装等产品。包装按照印制“商标、卫生许可证号、执行标准、QS号、条码等标签内容;内包装必需在有资质的食品包装企业采购符合食品包装条件的包装袋。生产的成品在25℃以下存放,库房设有防虫、防鼠设备,经常检查、打扫卫生,保持干净卫生。货物的销售运输时采用编制袋或纸箱包装,确保运输过程卫生、安全,减少损失。   下一篇:秦岭长春酒

紫阳蓝黑板石

  紫阳蓝黑板石,陕西省紫阳县特产。板石是21世纪新兴的环保装 图1 紫阳蓝黑板石饰石材。由于秦巴山区特殊的地质构造,该县拥有丰富的板石资源,储量大,品种多,其中以紫阳蓝黑板石质量最好。.紫阳是亚洲瓦板岩矿藏中心地带和瓦板岩加工贸易中心,全县板石理论储量60亿立方米,具有品种齐、花色多、规模大、易开采、成本低等多种特点。全县有板石生产企业20多家,年产板石100多万平方米,产品远销美英等发达国家。紫阳板石质地坚硬、色泽自然、抗压耐磨、耐腐蚀、无放射物质,属上等建筑和装饰材料,用紫阳板石建造别墅,已成为欧美很多富豪展示文明的追求和标志。   紫阳人利用板石创造生活已有几千年历史。据考 图2 紫阳县板石民居,板石路.证,早在先秦时期,紫阳人就用树木立柱横梁,用石板挡风盖房,用石头做桌、椅、凳等家用物件。到21世纪,紫阳民俗小区还有很多保存完好的板石古民居,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已将这里确定为写生基地,每年有近千名绘画、摄影爱好者来这里创作和观光。   紫阳板石资源遍布该县20余个乡镇,远景资源量不低于60亿立方米,是截止21世纪初中国 图3 紫阳板石加工探明的世界上蓝黑板石储量最大、分布最集中的一个县。其吸水率、干燥压缩强度等主要指标远远优于国际标准,是安康市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之一,已远销英、美、法、德、澳大利亚、西班牙等11个国家。20世纪末就争取到外贸出口权,有4个厂家的产品被国家定为外贸出口免检产品。其产品在美国注册品牌为“黑钻”,在英国注册品牌为“皇后”,欧美市场销售均价为30美元/平方米,并已跻身国内13大石材基地。自20世纪90年代起,该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了板石产业的快速发展,先后有北京祥和建材有限公司、陕西东木板石有限公司、陕西大自然板石有限公司及紫阳环宇、阳光板石等12家规模以上板石生产企业在县境内投资开发,全县拥有板石生产企业35家。据统计,2005年该县板石产量已达160万平方米,产值8000万元,为国家创汇1120万美元。   产品荣誉   从当今世界板石主产国总体情况看,无论是德国还是西班牙,无论从质量还是产量上,紫阳蓝黑板石都有极强的竞争力。许多世界知名建筑如德国议会大厦、英国大英博物馆等都是用紫阳蓝黑板石建造而成。在英国,许多标志性建筑、样板建筑均采用紫阳天然蓝黑板石进行屋面覆盖和墙面装饰。早在2000年,紫阳天然蓝黑板石就已经受到世界上最大的板石生产出口国——西班牙商业界的广泛关注,曾两度派人前来考察。2003年,西班牙亚贝尔公司在紫阳正式设立矿山,成立了陕西紫阳亚贝尔板石发展有限公司。而且在紫阳从事板石开发的1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大部分都属于中外合资经营,其产品95%都出口到国外销售。   石材特性   板石:由黏土岩、沉积页岩(有时由石英石)形成的变质岩,矿物颗粒微细,薄而易碎,通常为黑、灰或绿色。板石是指可以剥离成板状的岩石之商业名称,俗称瓦板岩、石板、青石板。在岩石学上,它属于泥沙质变质类岩石。板石是由粘土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经区域浅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板石颜色多样,有淡青、黑、淡绿、粉红、棕褐、浅灰、黄色等。板石具有特殊的板状构造——板理。沿着板理不仅易于劈开,而且劈开后表面十分平整。板石不仅板理丰富,且质地坚硬、色泽古雅、吸水率低、无辐射污染,具有亚光、防滑、耐酸碱、耐火耐寒、耐风化、可拚性好等特点。  板石的结构表现为片状或块状,颗粒细微,粒度在0.9-0.001mm之间通常为隐晶结构,较为密实,且大多数是定向排列,岩石劈理十分发育厚度均一,硬度适中,吸水率较小。其寿命一般在100年左右。板石的颜色多以单色为主。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紫阳蓝黑板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6月29日起对紫阳蓝黑板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第101号)。    保护范围     紫阳蓝黑板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陕西省紫阳县 《关于紫阳天然蓝黑板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建议的函》(紫政函[2006]1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陕西省紫阳县城关镇、红椿镇、向阳镇、焕古镇、蒿坪镇、东木乡、燎原乡、苗河乡等8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所辖行政区域。下一篇:紫阳富硒茶

白河木瓜

  白河木瓜,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木瓜又.称香木瓜,万寿果,是该县的乡土品种,种植历史悠久。白河县是中国最大光皮木瓜生产基地之一。白河光皮木瓜色泽金黄、气味芳香,该县利用木瓜生产的木瓜酒、果醋也是该县具有竞争力的优特产品,市场反映良好。.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安康市东部的大巴山北麓,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自然气候特点是“光能丰富、热量充足、降水充沛、无霜期长”,70%以上地区为海拔170-1200米的低山和河谷区,“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土地资源状况,南北兼容的自然环境和山地小气候,孕育出该县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仅药用植物就有1200多种。其中木瓜就是主要的农产品之一。.   生产情况   种植情况   木瓜是白河县的乡土品种,已经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当地百姓在图2白河木瓜生产基地   .务农之余,也有光皮木瓜栽植的悠久历史,自然分布广泛。2000年,结合退耕还林政策,白河县提出了在全县发展10万亩木瓜的目标。2002年白河县在拥有野生木瓜面积约7000亩基础上,结合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引导农民积极发展木瓜种植,到2008年木瓜面积已发展到10.75万亩。2008年产量实现2.14万吨,产值突破3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近200元,几乎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2009年,全县15个乡镇113个村中,累计栽植木瓜10.7万亩,其中连片栽植6.4万亩,零星栽植4.3万亩。4.5万亩开始挂果。超过万亩以上的乡镇6个,超过2000亩以上的大村38个,全县培育10亩以上的大户152个,加工企业4个。其中,中厂镇顺利村5个村民小组576户,就有350户建有木瓜园,该村采取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办法,强力推行标准化栽培管理,被市、县确定为国家木瓜标准化栽培中心示范区。该村栽植面积累计达到2700亩,有1500亩已进入初果期,亩产达到1500公斤,产值达到225万元,户均增收4000元。照这样算来,白河木瓜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极具潜力。.到2010年,已建成木瓜生产基地10万亩,成为中国最大的木瓜生产基地,年产鲜木瓜可达15万吨。.   地域范围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大巴山北麓,汉江南岸,地理位置坐标介于东经109°37′-110°10′,北纬32°34′-32°55′之间。县境内最高海拔1901米(五龙尖),最低海拔170米(汉江出境右岸),相对高度差为1731米。东、南、北三面与湖北省接壤,西与旬阳县相邻。东西长53.3公里,南北宽41.35公里,土地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白河木瓜农产品特定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经我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划定白河木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白河县15个乡镇、58个行政村,总生产面积7133公顷,年总产量10万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地形地貌:白河木瓜生产地是以低山为主的河谷阶段和低中山两大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地势南部高北部低,汉江横流北部,东、南、西三面群山环抱,中部有太山庙梁突起,构成典型的“山”字形地貌。除西部、南部边境的太平山、九格荡、韩家山、安尖山、圣母山、平顶山、野人山等峰岭在1200米以上外,大部分地区为低山、丘陵。   (2)水文情况:白河县共有大小河沟765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下的696条,占90.9%;流域面积为5-10平方公里的河沟27条,占3.5%;10-30   平方公里的23条,占35;30-50平方公里的10条,占1.3%;50-100,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条(不含汉江)。全县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1.31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12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7.8%,侵蚀模数每年每平方公里2174吨。   汉江从县境北部自西向东偏南横过,最大流量31600立方米/秒,枯水期最小流量72立方米/秒,年输沙量5446万吨。县境西部的冷水河水系与县境东部的白石河水系几乎平行自南向北汇入汉江,直接汇入汉江的河沟还有磨沟、拖板沟、北店子沟和麻虎沟。县内地貌起伏强烈,地表破碎,河沟下切力强,一般河谷狭窄,河沟比降大,流量随降水而变化。水量丰枯悬殊,水能理论蕴藏量大。全县多数水源水质较好,污染较轻,一般以一、二级为主,个别达到三、四级。绝大多数水源水质适宜工农业用水,多数井、泉水质符合人畜饮用标准。   (3)气候情况: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1850.5小时,日照百分率42%,年总辐射量108.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5.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3℃。极端最高气温42.6℃,极端最低气温-11.6℃。无霜期约234-261天,初霜期多在11月中旬,终霜期多在3月上旬。10℃≥有效积温3602-5170℃。年平均降水量793.5毫米,由于气候温和,地势相对高差较大,垂直气候特征明显。   (4)土壤:白河木瓜生产区为典型的土石山区,岩石种类较多。由于构成岩性的差别,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土壤。土壤以黄棕壤为主体,土层厚度一般在30-50厘米,石栎含量中等,有机质含量1.8%,pH值5.3-8.2。适宜木瓜生长。   黄棕壤类是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是在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一种森林土壤。其成土条件与成土过程具有明显的过渡特点,是亚热带的红、黄壤与暖温带的棕壤、褐土的过渡类型。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的风化物。土层厚度一般为20-50厘米,土壤有机质中等,一般为1.4-1.7%,全氮含量较低,一般为0.1%左右。土壤pH值5.5-8.2之间,大多呈中性偏碱性。土壤潮湿,水分含量充足。   (5)人文历史情况:白河县被誉为陕西木瓜之乡,具有生产木瓜的资源优势。2003年县委、县政府适时做出“二次创业”决定,将木瓜确定为我县农村“五大”绿色产业之一,进行规模发展,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木瓜产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成立白河县木瓜产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旨在通过“建木瓜产业基地→创办龙头企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反过来又推动产业基地建设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模式,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山区农民脱贫解困、富奔小康寻求一条有效途径。   自《实施意见》下发后,全县上下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连片、科学管理”要求,坚持“集中连片建基地,规模生产求发展”的原则,实行“对外寻求科研协作,对内坚持政策兑现和种苗、农资价格补贴”的办法,确保了全县每年3万亩的发展速度和标准规范建园、科学规范管理的建设质量,全县木瓜栽植面积由2003年的2.6万亩发展到10.75万亩,其中连片木瓜园6.36万亩,木瓜规范化栽植技术普及率达到78.6%,提高了木瓜的产量和品质,全县目前木瓜产量达2万余吨,产值为4000万元,人均增收220平均元,为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木瓜规范化栽植技术研究成果于2007年2月被安康市人民政府授予“科技进步一等奖”。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选:择阳光充足,土质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缓坡地。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具有白河木瓜典型特征的生态类型Ⅰ和生态类型Ⅱ的种子,用做生产用种(见表1)。   (3)生产过程管理:白河木瓜生产过程需符合《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和白河木瓜栽培管理技术规范。    (4)产品收获后处理的规定:木瓜的收获为人工采摘。果实采收后,可以放置在有防晒防雨设施的阴凉通风处短暂贮存,包装前进行选果分等,包装后送入附合贮藏场地要求的库房贮存。   (5)生产记录要求:   ①详细记录木瓜生产过程的日期;   ②准确记录收获日期、产品种类、数量(指不同品种,不同栽植密度下木瓜的产量);   ③农业投入品记录:A、化肥种类、用量、使用时间、使用次数;   B、农药种类、浓度、使用日期、使用次数;   ④准确记录木瓜种植年限。   4产品典型品质特性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白河木瓜个大肉厚,肉质软滑,色泽鲜黄,香气袭人,味甜带酸,以其“花果兼美、色香俱佳”而倍受人们称道,素有陕西“木瓜之乡”的美称。春季先开花后长叶,花期早且长,花瓣圆形,深红或浅红色,也有白色,花多,成簇成串,艳如桃花,盛似海棠;金秋硕果累累,果面金黄,香气浓郁。   表1不同生态类型木瓜特性特征   性状   品系 树   型 长   势 初   花 成熟   期 瓜   型 皮   色 香   气 含水   量% 品   质 单瓜重   (克) 单株   产量   (公斤)   生态类型1 中等   平展 弱 5月   上旬 10月   中旬 长椭   圆型 豆青色 玉兰花   香气 78.6 佳 200-250 25   生态类型2 中等   直立 中 5月   上旬 10月   上旬 近圆型 黄色 香气   浓郁 75.3 最佳 250-300 28   生态类型3 高大   直立 强 5月   上旬 10月   下旬 椭圆型 绿黄色 香气   较差 66.4 欠佳 300-500 35   (2)内在品质要求:白河木瓜分为三个等次。各等次鲜果理化指标(见表2)。   表2各等次鲜果理化指标   项目 一等 二等 三等 备注   可溶性总糖(%) >5 4-5 <4   含水量(%) >75 >65 <65   齐墩果酸(%) ≥0.2   卫生指标(见表3)   表3光皮木瓜卫生指标   项目 指标(mg/kg) 备注   汞(以Hg计) ≤0.01   砷(以Ag计) ≤0.5   铅(以Pb计) ≤0.2   镉(以cd计) ≤0.03   敌杀死 ≤0.5   多菌灵 ≤2.0   (3)安全要求:白河木瓜市场准入遵循的国家强制性技术规程:NY5013-2006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同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标识包装管理办法》、《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包装:非商用果可以散装。商用果包装应采用新鲜、清洁、无毒无异味,且不会造成产品内外损伤的材料。内包装应柔软,包装容器应符合透气和强度的要求,大小适宜一致,以保证产品的搬运堆垛,保存和出售。容器一般为纸箱。   (2)标志、标签:包装上应明确标明无公害食品-白河木瓜字样。同时执行储运图示标志GB/T191、标签GB7718的规定。   (3)贮藏场地的基本要求是:阴凉通风,温度10-20℃,相对湿度45-60%,无毒无异味、无污染。   (4)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通风、有防晒防雨设备。不得与有毒、有异味的物品或重金属等混运。小心装卸,堆垛适宜牢靠,不得挤压碰撞。   下一篇:白河何首乌

旬阳拐枣

  旬阳拐枣是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的特产。旬阳拐枣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种植面积大,拐枣原料量大质优,近年来,成为外地客商的抢购农产品,远销南韩、日本等国,拐枣潜在研发价值巨大,市场销路看好。   拐枣学名枳 ,陕南秦巴山区一大特产,在旬阳主要有红拐枣、绿拐枣、胖娃娃和白拐枣(多为野生)等5种,以胖娃娃和白拐枣两个品种较佳,果大、味好、产量高、耐贮藏。   旬阳拐枣资源丰富,而且产量高、品质优,具有极高的医用价值,其果实、叶子、更梗、种子及根等均可入药,含有1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还富含铁、磷、钙、铜等微量元素和一些生物碱。其果梗可以作为酿酒、制糖的原料,可作香槟、汽酒、汽水等饮料,还可以加工罐头、密饯、果脯、果干等精美食品,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旬阳拐枣适应环境能力强,抗旱、耐寒、耐瘠薄土壤、喜阳光,多生长在海拔1000m以下的沟边、溪边、路旁或较潮湿的山坡丘陵。定植后一般3-5年开花结果,10年左右进入盛果期,一般株产果梗20-30公斤,20年左右每株可产150-200公斤,盛果期较长,一般在30-40年左右。   拐枣是旬阳一大特产,旬阳拐枣做为抗癌、解酒、护肝、降脂等保健品的主要加工原材料,近年来已发展到2万亩,大量出口韩国、日本、朝鲜等国,已创出特色品牌,在市场上具有很大冲劲。   拐枣在我国栽培利用的历史久远。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南山有枸”的诗句。据《辞源》解释:“枸即枳椇,南山谓之秦岭”。《陆疏》中说:“枸树山木,其状如栌,高大如白杨,枝柯不直,子着枝端,大如指,长数寸,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今官园种之,谓之木蜜”。古语云:“‘枳枸来巢’,言其味甘,故飞鸟慕而巢之”。另据《陕西通志》记述:“华州(即今华县)有万寿果,叶如楸,实稍细于箸头,两头横拐,一名拐枣,紫红色,九月成熟,盖枳棋也”。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都对拐枣有浓厚的兴趣。前苏联一位学者,对拐枣作过不少研究。他认为拐枣在地球上已有500~1000万年的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果树之一。   拐枣的“果实”,其貌不扬,它没有美丽的色泽,也无苗条的外形,而是棕灰色的,像弯弯曲曲的棒状物,有如筷子般粗细。没吃过它的人决不认为它竟可以吃,以至不屑一顾。可是,当你放在嘴里细嚼慢咽后,才觉得它味如枣,甜似蜜,醇香—甘美,真有点像葡萄干呢!令人吃了还想再吃。   地域范围   旬阳拐枣保护区域位于陕西东南旬阳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8′-109°48′,北纬32°29′-33°13′,东到蜀河镇兰滩村,南到铜钱关镇铜钱关村,西到桐木镇岔园村,北到仁河口镇王莽山村,涉及城关、构元、棕溪、关口、蜀河、仙河、双河、红军、小河、桐木、仁河口、赵湾、麻坪、甘溪、白柳、吕河、段家河、神河、金寨、石门、铜钱关等21镇305个行政村(居、社区),总保护面积13.1万亩,现有生产面积6万亩,年产量1.21万吨。   下一篇:旬阳赤岩牛

平利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城关镇 平利女娲茶 平利绞股蓝 女娲银峰 女娲富硒红茶 八仙云雾茶 辣子 八卦鱼肚 平利生漆
兴隆镇 平利女娲茶 平利绞股蓝 女娲银峰 女娲富硒红茶 八仙云雾茶 辣子 八卦鱼肚 平利生漆
老县镇 平利女娲茶 平利绞股蓝 女娲银峰 女娲富硒红茶 八仙云雾茶 辣子 八卦鱼肚 平利生漆
大贵镇 平利女娲茶 平利绞股蓝 女娲银峰 女娲富硒红茶 八仙云雾茶 辣子 八卦鱼肚 平利生漆
三阳镇 平利女娲茶 平利绞股蓝 女娲银峰 女娲富硒红茶 八仙云雾茶 辣子 八卦鱼肚 平利生漆
洛河镇 平利女娲茶 平利绞股蓝 女娲银峰 女娲富硒红茶 八仙云雾茶 辣子 八卦鱼肚 平利生漆
广佛镇 平利女娲茶 平利绞股蓝 女娲银峰 女娲富硒红茶 八仙云雾茶 辣子 八卦鱼肚 平利生漆
八仙镇 平利女娲茶 平利绞股蓝 女娲银峰 女娲富硒红茶 八仙云雾茶 辣子 八卦鱼肚 平利生漆
长安镇 平利女娲茶 平利绞股蓝 女娲银峰 女娲富硒红茶 八仙云雾茶 辣子 八卦鱼肚 平利生漆
正阳镇 平利女娲茶 平利绞股蓝 女娲银峰 女娲富硒红茶 八仙云雾茶 辣子 八卦鱼肚 平利生漆
西河镇 平利女娲茶 平利绞股蓝 女娲银峰 女娲富硒红茶 八仙云雾茶 辣子 八卦鱼肚 平利生漆

平利县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