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旬阳拐枣 | 旬阳拐枣是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的特产。旬阳拐枣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种植面积大,拐枣原料量大质优,近年来,成为外地客商的抢购农产品,远销南韩、日本等国,拐枣潜在研发价值巨大,市场销路看好。 拐枣学名枳 ,陕南秦巴山区一大特产,在旬阳主要有红拐枣、绿拐枣、胖娃娃和白拐枣(多为野生)等5种,以胖娃娃和白拐枣两个品种较佳,果大、味好、产量高、耐贮藏。 旬阳拐枣资源丰富,而且产量高、品质优,具有极高的医用价值,其果实、叶子、更梗、种子及根等均可入药,含有1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还富含铁、磷、钙、铜等微量元素和一些生物碱。其果梗可以作为酿酒、制糖的原料,可作香槟、汽酒、汽水等饮料,还可以加工罐头、密饯、果脯、果干等精美食品,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旬阳拐枣适应环境能力强,抗旱、耐寒、耐瘠薄土壤、喜阳光,多生长在海拔1000m以下的沟边、溪边、路旁或较潮湿的山坡丘陵。定植后一般3-5年开花结果,10年左右进入盛果期,一般株产果梗20-30公斤,20年左右每株可产150-200公斤,盛果期较长,一般在30-40年左右。 拐枣是旬阳一大特产,旬阳拐枣做为抗癌、解酒、护肝、降脂等保健品的主要加工原材料,近年来已发展到2万亩,大量出口韩国、日本、朝鲜等国,已创出特色品牌,在市场上具有很大冲劲。 拐枣在我国栽培利用的历史久远。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南山有枸”的诗句。据《辞源》解释:“枸即枳椇,南山谓之秦岭”。《陆疏》中说:“枸树山木,其状如栌,高大如白杨,枝柯不直,子着枝端,大如指,长数寸,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今官园种之,谓之木蜜”。古语云:“‘枳枸来巢’,言其味甘,故飞鸟慕而巢之”。另据《陕西通志》记述:“华州(即今华县)有万寿果,叶如楸,实稍细于箸头,两头横拐,一名拐枣,紫红色,九月成熟,盖枳棋也”。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都对拐枣有浓厚的兴趣。前苏联一位学者,对拐枣作过不少研究。他认为拐枣在地球上已有500~1000万年的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果树之一。 拐枣的“果实”,其貌不扬,它没有美丽的色泽,也无苗条的外形,而是棕灰色的,像弯弯曲曲的棒状物,有如筷子般粗细。没吃过它的人决不认为它竟可以吃,以至不屑一顾。可是,当你放在嘴里细嚼慢咽后,才觉得它味如枣,甜似蜜,醇香—甘美,真有点像葡萄干呢!令人吃了还想再吃。 地域范围 旬阳拐枣保护区域位于陕西东南旬阳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8′-109°48′,北纬32°29′-33°13′,东到蜀河镇兰滩村,南到铜钱关镇铜钱关村,西到桐木镇岔园村,北到仁河口镇王莽山村,涉及城关、构元、棕溪、关口、蜀河、仙河、双河、红军、小河、桐木、仁河口、赵湾、麻坪、甘溪、白柳、吕河、段家河、神河、金寨、石门、铜钱关等21镇305个行政村(居、社区),总保护面积13.1万亩,现有生产面积6万亩,年产量1.21万吨。 |
狮头柑 | 狮头柑 “旬狮头柑”在旬阳县栽培历史悠久,其耐寒性优于其它品种,外形有许多突起,形似狮头而得名。树体抗性強、产量高、果大、耐贮藏,酸甜适度,口感颇佳。多次在杨陵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是我县名优特有传统果品,通过调查研究,我县狮头柑现有面积20000余亩,挂果7200余亩,年产1000余吨,产值达100万元,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是我县城乡居民柑桔水果消费的主要品种。汉江及旬河沿线适生区乡镇将狮头柑列为本乡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部分乡镇年水果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县上下认识统一,发展积极性高,为我县狮头柑产业建设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开发经营“旬阳狮头柑”资源,做大做强“旬阳狮头柑”产业,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符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生长期间,要求比较湿润的气候条件,年降水量以1000毫米-1500毫米为宜。夏秋干旱,常易造成卷叶落叶,影响果实发育,甚至引起落果。干旱情况下发育的果实,囊瓣壁厚,汁液少,风味较差。但降雨过多,易影响授粉,并降低光照强度,会加剧生理落果。生长的理想空气湿度,以相对湿度75%左右为宜。 旬阳狮头柑是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的特产。“狮头柑”在旬阳栽培历史悠久,其耐寒性优于其它品种,外形有许多突起,形似狮头而得名。树体抗性強、产量高、果大、耐贮藏,酸甜适度,口感颇佳。多次在杨陵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是旬阳县名优特有传统果品。 狮头柑果个大、果面粗糙,形似狮子头,由此而得名狮头柑。它的果肉晶莹剔透、汁多渣少、酸甜适度、后味微苦,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经检测,狮头柑内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降火明目、清热解毒、生津止咳之多重保健功效,在当地很有市场。 旬阳县吕河镇冬青村是闻名的狮头柑种植基地,冬青村地处旬阳县城上游2.4公里的汉江南岸,冬青就象她的名字,青山碧水,四季长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使其成为狮头柑的最佳适生区。该产区的狮头柑个大味甜、清脆可口,历史悠久。冬青村,这个只有200多户、不到800人口的村落,总耕地面积1299亩,狮头柑园达1160亩,挂果300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2099元,仅狮头柑一项农民人均增收1350元,狮头柑产业如今已成为冬青村致富的支柱产业。 狮头柑树体抗性強、产量高、果大、耐贮藏,酸甜适度,口感颇佳。适宜生长区在海拔500米以下,以平坦向阳、土壤肥沃、通气性好沙质壤土为最好,在零下9.6℃度仍能正常生长,有单株产量高、盛果期长的优点,汁多、味甘、单果个大,平均0.2——0.3kg/个,11月初成熟。常食具有清热降火之功效,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测试中心2003年10月对旬阳县狮头柑检测,狮头柑果实含蛋白0.59%,VC0.12mg/100g,含钙(Ca)147.4mg/kg,含磷(P)166.9mg/kg,含铁(Fe)2.31mg/kg,未检出砷、铅、汞等12种有毒物质,充分说明,狮头柑属绿色无公害果品。 |
野生拐枣醋 | 拐枣学名枳椇子,其果梗肥厚扭曲,肉质,红褐色,含有丰富的蔗糖、果糖、葡萄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vc等。旬阳位于中国的“硒谷”安康的富硒带上,用含硒的清澈的山泉水和含硒的野生拐枣开发的“康硒”牌《野生拐枣醋》含有丰富的硒、钙、铁、锌及铜、锰、镍等微量元素。长期使用可k抗氧化延缓衰老、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清凉利尿等,也可解酒毒。既可调味,又可保健,是居家生活的首选。拐枣又称万寿果,是陕南秦巴山区一大特产。可治疗多种疾病,《唐本草》、《本草纲目》描述它“味甘、性平、无毒,有止渴除烦,去膈上热,润五脏,利大小便,祛风通络止痉、止渴除烦,功同蜂蜜”, “其枝、叶,止呕逆,解酒毒,辟虫毒”。 性热,有活血、散瘀、去湿、平喘等功效。 旬阳县天正酿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康硒”牌野生拐枣醋,原料为来自中国硒谷——安康的绿色纯天然野生拐枣和含有丰富硒元素的天然泉水,采用微生物制粬固态发酵的传统工艺酿造而成。把富硒山泉水、野生拐枣和醋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产品具有美容养颜、延缓衰老、软化血管、降血脂降血压、抗癌等保健的功效。 “康硒”牌野生拐枣醋是全国首例采用野生拐枣为原料酿造而成的纯天然有机食品,产品的生产工艺配方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1210169285.2),受到消费者一致好评,是健康生活必备之良品。 |
蜀河八大件 | 蜀河古镇,位于旬阳县城以东53公里,汉江与蜀河交汇之处,人文历史悠久,八方商贾云集,五方杂处,经济繁荣,史有“小汉口”美誉,南北文化交融,名胜古迹各异,今被誉为“汉江岸边小明珠”。 蜀河八大件作为地方一种原生态的传统饮食习俗,取名源于周朝“八珍”,制作技艺成熟并盛行于汉唐,发展传承至今。 蜀河八大件分汉、回两种,汉民喜好猪肉,回民偏重牛羊肉,各具风味。 开席上八道凉菜,四荤四素,中间置一大盘,将凉菜适量放入其中,再将调好的汤汁浇上,搅拌均匀便可食用,称之为和菜。 之后热菜也是八道,四荤四素,要求做到“烂、脆、酥、润”,八个热菜分为四汤四菜,间隔而上,程序讲究。第一道热菜是“墨鱼肉丝”为汤,由于墨鱼的头大,寓意有一个好的开头,加之墨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增加食欲;第二道热菜是“粉蒸肉”,寓意生活蒸蒸日上;第三道菜是“清蒸鸡汤”,寓意吉祥如意;第四道菜是“汉江鲤鱼”(酸辣味),寓意连年有余;第五道菜是“肉糕”为汤,寓意为经济生活步步高;第六道菜是“莲菜盒子”(或清蒸羊排),寓意为和气致祥;第七道菜是“清蒸肚片”为汤,寓意为宽宏大度;第八道菜是“敬糕”,又名“八宝饭”,寓意向最尊贵的客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最后上六个座碗和一个汤,座碗分别是“墩子”“片子”“酥肉”“肉圆子”再根据季节搭配两个素菜。四个以肉为主的座碗寓意四季发财,四季平安,六个菜寓意六六大顺。汤菜以时疏为主,清淡爽口。 “蜀河八大件”和其他菜系最关键的区别是,他的八个热菜全部要将提前做好的半成品放在笼里蒸上一个小时左右,火工相当讲究,不能让蒸馏水落入盘中。四个汤在上桌之前,浇上提前熬好的高汤再上桌,且每一道菜一定要满盘子满碗,充分主人家热情好客,实心实意招待客人。 上述菜品虽无鱼鳖海怪、熊掌鹿鞭等稀世奇珍,但却饱含着一缕浓浓的家常气息,根据现代饮食习惯,菜式、菜品搭配上略有创新,这也是蜀河“八大件”能流传至今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蜀河八大件在继承中发展,于扬弃中生存。传承古老的蒸煮烹调方法,贴近社会进步潮流,饮食文化由最初的膘肥肉厚、满盘满碗显厚道,向讲科学求营养吃品味方向演进。热菜依然遵循四荤四素,但已不再墨守成规,而是根据厨师备料、主人、宾客的喜好现做现吃,并无定法。如婚宴上增加一盘红枣花生桂圆,象征"早生贵子";寿宴上添加一盘寿桃,便是"九九长寿";团聚时来一份苜蓿蒸肉,煮一碗甜酒汤圆,寓家庭和睦、生活甜蜜、团圆美满。 |
旬阳红薯粉条 | 红薯,又称山芋、地瓜,含有丰富的糖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纤维等。红薯中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1 等多种维生素,为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红薯中的淀粉加热后呈糊状,使得不耐热且易溶于水的维生素C,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其中的矿物质对于维持和调节人体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钙和镁,可预防骨质疏松症;钾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红薯粉条,又称红薯粉丝、粉皮,是传统的名特产品,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红薯粉条是利用红薯为原料,靠红薯内的淀粉来制作的一种食材。 红薯粉条的主要原料是红薯,具有久煮不烂,清香可口、食法多样的特点,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群众喜爱和常见的食品。 |
旬阳蚕丝被 | 蚕丝是自然界中集轻、柔、细为一体的天然纤维,素有"人体第二皮肤"的美誉,被业界称为"纤维皇后"。其主要成分为纯天然动物蛋白纤维,其构造和人类的皮肤是最相近的,有87%是一模一样的,内含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有防风、除湿、安神、滋养及平衡人体肌肤的功效。蚕丝滑爽、透气、轻柔、吸湿、不剌痒及抗静电等特点使其成为制作贴身衣物的上乘料子,而以蚕丝作为内质的蚕丝被更具有贴身保暖、蓬松轻柔、透气保健等得天独厚的品质和优点。古时候的达官贵人、皇亲国戚的被子,用的都是蚕丝被。所以,蚕丝被是盖起来最舒服的被子。 旬阳县桑博蚕丝品有限公司是在原旬阳县惠灵蚕丝制品厂的基础上成立的一家集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蚕丝产品开发企业。公司秉承“传承丝绸文化之经典,缔造健康生活之典范”的经营理念,开发生产的产品有“桑博”牌天然蚕丝被,蚕沙丝枕,蚕沙颈椎理疗枕,蚕丝睡衣,真丝T恤,真丝围巾,丝绒睡袍,丝绒保暖内衣,床上用品等系列产品,先进的生产工艺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蚕丝轻柔光滑,吸湿透气,冬暖夏凉,高贵典雅的优良品质。做工时尚精致,外观典雅大方,内在品质优良,个性纯朴自然,是您会议接待,馈赠亲友,居家享用的首选佳品。 地址:旬阳县商贸大街206号(河源酒店转盘处欧诗曼丝绸坊) |
旬阳赤岩牛 | 旬阳赤岩牛是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的特产。赤岩牛是陕西省优良地方牛种之一。体型粗壮,体质结实,名种发育匀称,肌肉附着良好,为役肉兼用型。 赤岩牛产区地处陕、鄂交界处的赤岩、石门等五个乡镇,境内河川交错,气候温凉、湿润牧场宽阔,饲草丰茂,交通闭塞,长期本品种选育形成了巴山黄牛粗壮型的赤岩牛品系,现存栏1.8万余头。 赤岩牛毛色为黄色及黄红色,有少数为烟麻色或黑色。角短粗,多为龙门角,竹笋型角。体型粗壮,体质结实,名种发育匀称,肌肉附着良好,为役肉兼用型。 赤岩牛初生公犊体重27—38千克,母犊体重为24—30千克,成年公牛体重395±36公斤,母牛283±39公斤。赤岩牛役用性能强,公牛每天可耕地2亩,役用年限13—17年,可连续使役25天,持久力强,公牛1—2岁性成熟,2—3岁配种,繁殖利用年限12—15年,母牛1.5左右性成熟,2岁开始配种,可利用15年。发情多集中在4—7月,一般3年可繁殖2胎,1胎产1犊;岩牛在放牧育肥下,屠宰率为45%左右,净肉率在34%左右,产肉性能良好。赤岩牛性情温顺,灵洛,适应性强,耐严寒酷暑,善爬坡,耐精饲,蹄质致密结实,耐潮湿,是一种适宜于陕南山区饲养的并有发展前途的优良品系。 |
旬阳荷包杏 | 旬阳荷包杏是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的特产。荷包杏是旬阳县独有的时令水果,每年五月底六月初成熟,个大味美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荷包杏是旬阳县秦巴山区一个古老地方品种,已经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并且只分布在很少的一片区域。至于荷包杏名字的由来,现在已经没人能说得清楚,或许是因为果实个头大,像古时候绣女的荷包所得名吧。分布于旬阳县金洞、吕河、棕溪、蜀河、仙河等地。以金洞乡烂滩沟较为集中。至今仍有百年以上结果正常的大荷数株。 旬阳荷包杏5月下旬成熟,平均单果重125g.最大单果重154g,可溶性固形物含 量13.5%,品质优良。果面底色淡黄,阳面少具红色。果皮薄,不易剥离。果肉淡黄色,汁液较少,肉质韧,稍粗,纤维中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 10%~13%,总糖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1.8%,味甜酸,香气浓,品质上。离核,甜仁。原产地5月底6月初成熟,果实生育期56天左右,属极早熟 杏,宜鲜食。耐贮藏,常温下可贮藏5~6天。 轻轻剥开,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尝上一口橙黄色的果肉,甜中带酸,酸中有甜,十分爽口。吃完杏子,杏核可别就这么扔了。因为荷包杏的杏仁可不像别的杏仁一样味道微苦,而是清甜味的。 |
揽饭 | 南瓜老至焦黄,起一层白灰的,摘下洗净切为小块,于日头下晾晒半晌。绿豆当年收获、饱满锃亮如涂漆的,簸净淘搓三四次,用温水浸泡一响,起火烧锅,绿豆在下,南瓜在上,水与南瓜平齐。以蒸布蒙锅盖,小火半晌,揭盖用铲子将绿豆南瓜搅混捣为粥状,即成。 此食做法简易,重在选料。虽看来不伦不类,食之却甜而鲜香。 揽饭流行于秦岭山区,但平日不易吃到。吃则须贵客上门。冬食之可暖胃,夏食之能祛暑。有中医鉴定:久吃此食,身不出疮疔,足不得脚气。 商洛丹凤人把“南瓜”叫做“北瓜”,尽管名差南北,却是一样的东西,揽饭做法简易,重在选料。虽看起来不伦不类,食之瓜块香甜糯柔,绿豆开花沙软,色泽黄绿相间,易消化富营养,即可当饭吃,又可佐餐搭配饼馍、米饭、稀饭等,实为老幼皆宜的特色佳肴。 |
腊肉干 | 腊肉是指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或日光下曝晒)的过程所制成的加工品。腊肉的防腐能力强,能延长保存时间,并增添特有的风味,这是与咸肉的主要区别。腊肉并非因为在腊月所制,而为腊肉,腊月的腊与腊肉的腊在古文里并非同一个字,亦即,腊月的腊是繁体的腊,而腊肉的腊本来就是腊月的腊的简化字。所以,腊肉之所以称为腊肉,至于为什么现在人们都读,而不读,除了简化字的原因使两个字没有了区别以外,可能确实跟腊肉一般都在腊月里制作以待年夜饭之用有关。 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富硒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此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 |
双河黑木耳 | 黑木耳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植物胶质以及一种叫做“多醣体”的物质,和黑木耳中丰富纤维素共同作用,能促进胃肠蠕动而阻止便秘,有利于体内有毒物质及时清除和排除。黑木耳不仅有营养作用,医学研究证明:黑木耳有益气强身,滋肾养胃,活血等功效和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使人延年益寿。因而,使用黑木耳烹饪菜肴和煮粥,不仅菜式多样,具有香嫩爽滑,引人食欲之特点,而且有益于人体健康,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因此常食用生耳,对防治多种人体疾病,抗癌防癌,延缓衰老,都有很好的效果。 穿眼山位于旬阳东部双河境内,环境奇特幽美。基地位于穿眼山脚下,海拔700-800米,气候温和湿润,所产段木黑木耳品质优良,口感独特,是居家生活和馈赠亲友之佳品。 |
双河优质大米 | 双河镇地处秦岭南坳,典型的两山夹一河山区地型,其气候、生态环境特点极为适宜于水稻生长发育,生产出的大米品质优良,口感特好,极受人们的喜爱。镇内有水田5000余亩,是旬阳县优质大米的生产基地。 双河镇较好的气候、生态特点为生产优质大米提供了先决条件,尤其是在水稻生育期间产生充沛的水量,更能满足水稻生长要求。在水稻生育中后期,温、光条件优越,水稻抽穗至成熟期,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光合作用,使籽粒更加饱满。双河镇紧紧围绕无公害农产品为中心,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发展方向,注重提高其中蛋白质含量,加大籽粒的耐压性,降低碎米数量,使米粒精度高,口感好,营养价值更高,为市民提供绿色、有机、优质的佳肴。镇内年产优质大米2000吨,诚招内外商家前来投资,对优质大米进行批量加工包装,变地方铲平为特色商品。 |
旬阳鸡血石 | 鸡血石[1]是辰砂条带的地开石,其颜色比朱砂还鲜红。因为它的颜色像鸡血一样鲜红,所以人们俗称鸡血石。 我国最早发现的鸡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鸡血石。后来又发现了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巴林鸡血石。20世纪90年代又在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等地发现了鸡血石。旬阳的鸡血石主要产于青铜沟汞锑矿。 相传,古代有一种鸟,叫“鸟狮”,又称凤鸟,生性好斗。一天,觅食飞过玉岩山,见一凰正在孵蛋,顿生恶念,向其发起攻击。毫无准备的凰被咬断了腿。凤闻讯赶到,同仇敌忾,战胜了“鸟狮”。凤凰虽然胜利了,但凰鲜血直流,染红了整个玉岩山,遂成了光泽莹透如美玉的鸡血石。据考证,鸡血石的开采始于明代,而盛名于清代,康熙、乾隆、嘉庆等皇帝十分赏识昌化鸡血石,将其作为宝玺的章料。 上世纪70年代初,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前外相大平正芳来我国访问,1总理将昌化鸡血石对章,作为国礼馈赠两位贵宾。操刀奏石者是集云阁篆刻家沈受觉、刘友石先生。于是,鸡血石在日本名声大噪,掀起了一股收藏鸡血石热潮。大批日本游客来华时,必将鸡血石作为首选礼品带回国内。在我国,国人对鸡血石的收藏投资热情也逐年上升。 |
面筋皮子 | 面粉和面,回饧后揪剂、煮熟、晾凉、撕长,拌以调料、辣椒油,香辣适口。 |
香菇木耳 | 陕南秦巴山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这里山域辽阔,林木茂密,气候温润,雨量充沛。耳林(山民俗称耳扒)资源丰富,适宜于黑木耳及香菇生长,素为驰名中外的“木耳之乡”。早在清代以前,“漆、麻、耳、倍”即并列为陕南的四大土特名产。其中历史上以汉中地区的“绿帆船”牌木耳、安康地区的“苏装魁耳”、商洛地区的“上洛耳”最为有名。陕南黑木耳,以朵大肉厚,质纯脆嫩,色泽乌亮,水发性好,菊花形为主,味道鲜美,品质优良,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
姜丝拌汤 | 应时夏令小吃。面粉配黄豆、小白菜、豆腐干、海带、粉丝、黄花菜、生姜、红萝卜、盐、醋、麻油、辣椒油,共作汤。红、黄、绿各色相映,飘浮汤面,酸辣爽口,富生姜辛香味。 姜丝拌汤的材料:精面粉1500克,熟黄豆、豆腐干丝各500克,生姜丝100克,水发海带丝250克,水发黄花菜300克,水发粉丝500克。酱红萝卜丁500克,白菜(或菠菜)1000克,辣椒油150克,芝麻油100克,精盐200克,香醋250克。 制作方法:1.盆内加入面粉,用水先搅拌成稠糊,用力搅拌稍有韧性,再加水继续搅拌成稀面糊。 2.锅内加水7000克,放入熟黄豆烧沸,沸约3分钟后,即可拌入面糊(在拌入面糊前先在锅内加入冷水500克,将沸时把面粉慢慢倒入锅内)边倒边搅。锅沸后仍继续轻轻搅动,约5分钟后,将精盐、豆腐干丝、海带丝、水发粉丝、黄花菜、青菜等加入,搅拌均匀即成。 3.拌汤盛入碗内,依次撒上姜丝、黄豆、酱红萝卜丁,再添少许醋,中间淋芝麻油,周围淋辣椒油,即成姜丝拌汤。 特色:色泽悦目,味道清香。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