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梓潼文昌帝君庙 | 梓潼文昌帝君庙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梓潼文昌帝君庙位于宕昌县沙湾镇上堠子村。始建于元,明代重建,现存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坐北向南,主体建筑有前、后殿,前殿由山门、东、西厢房、过庭组成,皆土木结构。前殿面阔三间(7.5米),进深二间(5.2米),“人”字梁架,硬山顶,檐下施斗拱,内壁两侧绘人物故事画,前、后开门;后殿面阔四间(12.5米),进深10米,歇山顶,三架梁,殿门正中檐下斗拱施彩绘,内壁彩绘人物故事画。东、西厢房面阔各四间12米,一面坡顶,檐下饰彩绘和花纹木雕。过庭面阔三间(7.5米),进深6米,硬山顶,东屋内立“梓童文昌帝君庙记”碑1通,记载洪武十六年(1383)七月三日重建之事。山门由三台阶构通,门两侧各一尊石狮,门板上各有一幅人物画。保存较好,对研究清代建筑制度和建筑史有重要价值。 沙湾镇 沙湾镇位于宕昌县南部,距宕昌县城60公里,国道212线纵贯全镇,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00亩(其中水浇地7800亩),草原面积45600亩。全镇辖23个行政村,126个村民小组,5457户25603人,212国道沿白龙江而行,交通便利,水能蕴藏量大,光照充足,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洋芋、水稻、高粱为主;林果以花……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官鹅沟 | 官鹅沟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宕昌县城郊,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340公里。2003年10月,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宕昌县城郊,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340公里。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的交错地带,公园毗邻中国革命历史文化名镇哈达铺,衔接世界文化遗产九寨沟风景名胜区。1999年经甘肃省林业厅批准,建立了大河坝省级森林公园。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公园经营管理体系日臻完善。 地理地貌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包括大河坝沟、马圈沟、官鹅沟、缸沟、八峡沟、大庙滩六大景区,东西长39公里,南北宽41公里,总面积5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5.1%。公园集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天象景观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景观资源整体品位高,空间布局特点突出,动植物分布多样,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奇特。依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有关指标,经专家评定,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为一级。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 官鹅沟,在甘肃省宕昌县境内官鹅沟紧靠县城,全长32公里,总面积约1763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5.1%,沟内前14公里为13个色彩斑斓的湖泊,后18公里为松柏茂密的原始森林,有9道高耸入云的险峻峡谷,有11处从山顶或半山悬崖上直泻而小的大小瀑布,有60余处令人赞叹的景点,最深处为高山草甸和终年不化的雪山。 官鹅沟水美。13个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湖泊,尤如一串绿色的珍珠镶嵌在沟内,湖水清澈透底,随湖底地貌高低呈不同颜色,那些倒映在湖中的古树象一条条巨龙卧在湖底。蓝天白云和青山古树,映入湖中,使天地浑然一体,没有界限。 官鹅沟雄伟,在海拔1760米——4150米之间,群山错落,绿水环绕,古树差天,气象万千,秀丽处山体你拉我牵,婀娜多姿;雄伟处绝壁悬崖直插云霄,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处处都是山水画。官鹅沟奇险。在湖泊和雪山之间,9道险峻深幽的峡谷让人惊叹不已。在长数百米、高数百米、宽仅十米的各种形态峡谷中,河水震耳欲聋,凉风扑面而来,悬崖古松掩日,瀑布飞泻直下,游人至此,胆小者害怕至极,有身处绝境之感,如此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实属国内之罕见。一诗人欣然赋诗:揽胜偏怜日月长,鹅沟炎夏水风凉。奇峰叠翠通幽谷,雪浪喷珠泻石梁。万木欣荣青带玉,重崖森迥瀑飞先,绿荫满抱姿游兴,珠粉岩边野卉香。 生物资源 红腹角雉 在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的茫茫-中,栖息着白唇鹿、金钱豹、云豹、斑尾榛鸡等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毛冠鹿、苏门羚、黑熊、蓝马鸡、褐马鸡、林麝、红腹角雉等2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北方山溪鲵、黄麂子、石貂等7种省重点保护动物。置身其间,常闻百鸟欢歌,偶见山鸡、野兔、松鼠出没。这里,漫山遍野生长着云杉、紫果云杉、秦岭冷杉、油松、波氏落叶松、华山松、桧柏、栎类、桦木、白杨等乔木和牡丹、五角枫、芍药、野丁香,黄杨、虞美人、马兰花、杜鹃等灌木50余科700多种,分布着刺五加、冬虫夏草、黄连、半夏、贝母、细辛、大黄等100多种药用植物,松软的林地上镶嵌着羊肚菌、野蘑菇等食用菌。走进公园,你就走进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天然动植物园。 旅游资源 大河坝景区则是一副画卷,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峰回路转,曲经通幽,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是一个天然氧吧,海拔4153米的雷古山,是陇南最高峰,山顶是终年不化的积雪,雪线以下是云雾缭绕的茫茫-,既有黄山之雄伟,又有华山之奇险。置身期间,野趣横生,心旷神怡,有柳林卧龟,石门天堑,补天石,神龟戏水,金樽瀑,回音壁,赛马滩,雷古雄峰等主要景点供游客观赏。 “月洼松间篝火明,笛弄山风声声情。褐衣裘裳背揉背,春情缠绵心印心”。这是宕昌诗人杨材美咏《西羌古风》的佳句,现今居住在大河坝的藏族同胞便是魏晋南北朝时建立宕昌国的古羌后裔,他们的语言、服饰、生活习俗还保留着古宕昌羌的原生态鲜明特征。宕昌国、羊马城等遗址至今保存完好。藏族妇女身着民族盛装,弹起口弦,唱起藏歌,跳起富有民族特色的白马藏族舞,牛头马面舞和锅庄舞,如诗如画的藏族风情,热情奔放的篝火晚会为公园旅游更添异彩,使游客兴高采烈,留恋忘返。 景观资源 园内集原始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天象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景观资源整体品位高,空间布局特点突出,动植物分布多样,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奇特,奇松遍布,怪石瞬陶,山势陡峭,沟谷峡长,瀑布常年不断,白浪奔腾不息,四季皆胜,处处为景。特别是官鹅沟景区,景点分布忧为突出,官鹅沟景区前14公里为15个色彩斑斓的湖泊,后18公里为松柏茂密的原始森林,最深处为高山草甸和终年不化的雪山。沟内山岭重叠,幽谷纵横,青山碧水,奇峰怪石,瀑布飞溅,草甸雪山,湖泊激流,古木参天,沟两边的悬崖峭壁上有许多形态各异,妙趣横生的岩石构造,被专家誉为最有观赏价值的“地质公园”。 主要景点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 官鹅沟北起岷江林业总场,南与舟曲具接壤。区内主要景点有庙滩(张爷伺)、佛光满洞、通天门、尖山、幽谷洞天、峡中卧虎、罗汉峰、龙洞流泉、石壁泻珠、瀑布云烟、虎口瀑、水帘瀑、五瀑峡、猿人壁、九天飞瀑、珍珠落九天、青天一线、小路峡、莲花峰、梯子崖、金刚峰、五指峰、枕头峰、望郎峰、老人峰、雪山雾罩、山盘冰柱、石出积宝、三界峰、群峰迭嶂、紫槽潭、大湾杜鹃、森林浴场等33处。 景点位置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官鹅藏族乡 官鹅沟通天门官鹅沟青龙泻珠官鹅沟五瀑峡官鹅沟独秀峰官鹅沟素练瀑 |
宕昌牛头寺森林公园 | 宕昌牛头寺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牛头寺位于陇南宕昌东部50公里处良恭河畔韩院境内的南麓群峰之中,平均海拔在1400—2500米之间,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总面积4平方公里。 牛头寺始建于唐玄宗时期,至明代以来经多次维修,保存了千年古刹之丰姿,文革期间无人维修,几欲坍塌。1987年后,牛头寺三大殿得以重修,牛头寺原名任头山。 传说,山下一农户的母牛失圈,经四处寻找无踪影,后来在绝壁之上的任头山顶峰找见了。母牛生一牛犊,被人们传为神牛,于是百姓便在这顶峰之上修建了前、中、后殿,起名牛头寺。 牛头寺森林公园占地万亩,西接毛羽山万亩林带,东连菜地湾万亩林区,属长江上游三江(嘉陵江、白龙江、犀牛江)源头绿色水库之一。从西天坑至江林峡,从大山梁至水地里,整个景区东西长20华里,南北宽15华里,由无数奇峰秀水、古刹亭阁、参天古柏、小桥人家构成。 牛头寺背依巍巍笔架山,面朝悠悠良河水;左临五岳开帐---形似文臣静座,右临五峰矗立---状如武将林立;前有狮峰象岭隔江相戏,后有峭山尖山嵯峨相峙;山脚下九眼泉喷珠吐玉,河北岸青崖河流金淌银;寨崆崖古堡久远,崖背后幽谷表谧。正是:悬崖松涛鹤声远,茅庵草舍傍山倚,奇峰秀水览不尽,古刹亭阁云中立。 壁立千仞的牛头寺,前有飞檐翘角的西霞阁,后有雕梁画栋的藏月楼,中有擎天摩宇的卧云亭是牛头寺森林公园的主要景点,经过多年的扩建与维护,牛头寺森林公园成为集生态环保,绿色植物开发培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体育健身一体化的旅游区。 沿着曲经长廊拾级而上,一座接一座的亭阁延伸到牛头寺峰顶,那栩栩如生的塑像,那古朴典雅的壁画,让人留恋忘返;那朝阳的金辉,那落日的霞光,把游人都浇铸成金身玉体,脚下踩着滔滔云海,耳边响着阵阵松涛,让人飘飘欲仙;悠扬的古刹钟声,在广袤的大地上空萦回飘荡,恍若天外清音。 区内也有各种乔灌木百余种,药用植物500余种;有金钱豹、红腹鸡等珍稀动物30余种。牛头寺兼华山之险,崆峒之奇,桂林之秀,鸡峰之美,是天水---宕昌道上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
阴坪羌寨 | 阴坪羌寨 阴坪羌寨座落于著名的官鹅沟风景区内,距县城6公里,寨 子依山而建,古木参天。从对面望去,古羌寨塔板房在参天古木 中时隐时现,与从寨底流过的清澈官鹅河和情侣湖、公主湖交相 辉映,形成一幅原生态的水墨面。走进寨子,仿佛走进宕昌古羌 圈。现全寨共35户,136人。 阴坪羌寨和鹿仁羌寨一样,都有古老的历史和传说,但鹿仁 羌寨发生的是一段爱情喜剧,而阴坪羌寨发生的则是一起爱情 悲剧。阴坪羌寨在古时叫金羊寨,那时官鹅沟内生活着氐、羌两 个民族,氐族聚居在金羊寨,羌族聚居在鹿仁寨。他们都以放牧 为生,过着与世无争,悠闲安逸的生活。后随着两寨的壮大,为争 夺官鹅沟的水草发生了争斗。你争我夺,两寨的仇恨不断加深。 金羊寨主达嘎,为一举消灭鹿仁寨,派儿子官珠化名潜入鹿仁寨 但时间不长,他就同鹿r寨寨主木楞大王的公主娥曼相 爱.随着两人坠入爱河,官珠逐渐放弃了0计划,并商定化解 两寨的恩怨:但他俩的计划被木楞大王的管家铁布听见,就在官 珠说服父王打算在八月十五迎娶娥曼时,两寨主却暗里准备,给 对敌以致命的打击,-珠和曼娥明白时,却为时已晚,两首领 搭箭拉弦,带着仇恨射向了对方,官珠和娥曼奋不顾身,挡住各 自父亲的箭。一对热恋的情侣,就这样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两首 领帆然腥悟,冤冤相报何时了,从此握手言和。金羊寨的人们为 了忘了那段令人伤心的往事,就把自己寨子名字按居住的地形 改乃“阴坪寨”。 如今,阴坪羌寨的人们还保留着官鹅沟原始羌人的生活习 俗.居住在古老的踏板房,为名符其实的古羌寨。风格独特的古 羌寨门、木桥、鹅卵石小路无不向人们展示宕昌古羌特有的民族 风情和历史文化。阴坪羌寨优美的民俗风情表演,受到国家民俗 专家的高度评价,民俗乐器演奏堪称中国一绝,是只有羌藏女人 才会弹奏的独有文化艺术。寨子里的妇女都会弹奏一种竹簧口 琴,这乖11琴长不过3寸,左手抓住口琴尾部,右手不停地扯拉拴 在琴请口的细线绳子,驰张有序,口形一开一合,口琴立时发出 美妙而又低沉的声音,声音听起来就像一群蜜蜂飞过一样。其它 乐器如柳管小笛、麦杆0、草叶小吹都是独具特色的羌族小乐 器。《苯苯教》演出等都让外来旅游客人感受到古羌文化的历史韵味 阴坪羌寨以它特有的羌藏风貌和历史文化正在吸引着越来 越多的四方游客来官鹅沟旅游观光。 |
哈达铺红军长征一条街 | 哈达铺红军长征一条街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哈达铺红军长征一条街 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座落在由382家店铺组成的一条长约1200多米的街道上,这是红军在长征途中走过的最长、保留当年原貌最完整的一条街。《经济日报》常务副总罗开富在“党必须指挥枪”一文中称这条街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街”。“义和昌”药铺地处上街,该药铺由三间北房和十一间南面临街铺面组成,均为平瓦房。北房为原建筑,中间正厅是当时0中央办公室,左间是毛泽东住室,右间是张问天住室。房门中央上方悬挂着0中央原总书记-题写的“哈达铺纪念馆”匾额。临街铺面是按原貌修建的,当年为药铺。“邮政代办所”在西距 “义和昌”药铺约10米的斜对面,有两间临街铺面。“同善社”在“义和昌”药铺东南200多米处的下街,是一座紧凑的小四合院,北房是三间土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楼下是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和-住室,东西厢房红-卫和通信兵居住。所有房屋均为原有建筑。“关帝庙”在离“同善社”东面约200多米之外的下街,旧建筑毁于“文革”,现大殿、左右偏殿及过厅均为1989年按原貌恢复重建。“关帝庙”东南约100米即“张家大院”,东、西、南三面房屋均是原有建筑,北房是按原貌恢复的三间二层木结构楼房,楼上是贺龙住室,楼下是任弼时、-、肖克、关向应住室;东厢房是李达住室;西厢房由警卫员居住。大门上挂着原红二万面军副总指挥肖克将军1995年题写的“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匾额。哈达铺是红军长征北上的里程碑,万里长征即将胜利完成的转折点,它以其特殊的地位,名载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被杨成武将军称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 哈达铺镇 哈达铺镇位于宕昌县西北部,国道212线纵贯全镇,距县城37公里,地域开阔,交通便利,人口稠密,集市繁荣。全镇总面积1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6万亩。全镇辖29个行政村,5880户27747人,农作物以洋芋、小麦、蚕豆为主,盛产黄芪、红芪、大黄、当归、柴胡等60多种中药材,尤以“岷归”享誉国内外,支柱产业主要有中药材加工、畜牧养殖、淀粉加工、旅游业等。 …… 详细++ |
哈达铺会议旧址 | 哈达铺会议旧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5年9月18日,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到达哈达铺,9月22日,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的住处(原哈达铺“义和昌”药铺)召开中央领导会议,作出了落脚陕北、建立新苏区的决定,又在“关帝庙”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宣布了中央的决定,并正式宣布改编红一方面军组成陕甘抗日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委。 1936年8月,红二方面军和部分红四方面军到达哈达铺,二方面军指挥部设在哈达铺下街张家大院,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李达等同志都住在此院。 1966年宕昌县人民委员会筹建纪念馆,至1978年考察确认了“义和昌药铺”(毛泽东同志住室)、“邮政代办所”、“同善社”(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和周恩来同志住室)、红军干部会议旧址(关帝庙)、“红二方面总指挥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李达同志住室)五处旧址。 现存旧址占地总面积4800多平方米,有房屋58间,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设在“义和昌药铺”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成立于1985年,馆内设置有文物陈列室、书画陈列室、哈达铺红军游击队烈士生平简介,陈列和馆藏革命文物162件。 哈达铺镇 哈达铺镇位于宕昌县西北部,国道212线纵贯全镇,距县城37公里,地域开阔,交通便利,人口稠密,集市繁荣。全镇总面积1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6万亩。全镇辖29个行政村,5880户27747人,农作物以洋芋、小麦、蚕豆为主,盛产黄芪、红芪、大黄、当归、柴胡等60多种中药材,尤以“岷归”享誉国内外,支柱产业主要有中药材加工、畜牧养殖、淀粉加工、旅游业等。 …… 详细++ |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地处国道212线的交通要道上,南距县城35公里,北距岷县县城35公里,西距迭部腊子口70公里。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长征,都经过哈达铺。1935年9月18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占领哈达铺。20日下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到达哈达铺。从当地邮政代办所-报纸上获得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做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9月23日,中央率陕甘支队离开哈达铺北上。1936年8月9日,红四方面军第30军通过腊子口后占领哈达铺;25日红二方面军六军进驻哈达铺。9月1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二军到达哈达铺。到10月4日,相继北上。在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称“哈达铺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 景点位置 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哈达铺镇 哈达铺镇位于宕昌县西北部,国道212线纵贯全镇,距县城37公里,地域开阔,交通便利,人口稠密,集市繁荣。全镇总面积1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6万亩。全镇辖29个行政村,5880户27747人,农作物以洋芋、小麦、蚕豆为主,盛产黄芪、红芪、大黄、当归、柴胡等60多种中药材,尤以“岷归”享誉国内外,支柱产业主要有中药材加工、畜牧养殖、淀粉加工、旅游业等。 …… 详细++ |
官鹅沟通天门 | 在官鹅沟驮场茶马互市入口处,两山相对,石崖峭立,绝壁万仞,大有“天门中断”之势,是通往官鹅沟的咽喉要塞,当地人称通天门。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名叫张都的羌人聪聆异常,广读经书,乐善好施,被羌人尊为头人。官鹅沟内森林茂密,有千百种名贵中药材,也是守猎的好地方,但此地有一道山峦阻挡,与世隔绝,羌人要进沟,需攀岩绕壁,常遭不测。于是张都在此地一个石洞内修行悟道,日日立于山峰前眼望绝壁,心问苍天,祈求通天之术,日日如此,后来感动上苍,有一天忽然雷鸣电闪,天空一片漆黑,忽闻一声惊天巨响,山峰从中裂开,形成一道天然石门。人们跑去观望,但见张都已化作一巨石屹立峡中,人称“问天石”,张都已-成仙,-为十二龙王之一,镇守此地脉命。后人为纪念他,称此洞为“张爷洞”,称此峡为“通天门”。官鹅沟官鹅沟青龙泻珠官鹅沟五瀑峡官鹅沟独秀峰官鹅沟素练瀑 |
旗布寺 | 旗布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旗布寺院原建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木耳乡大峪沟西曲果地方,后迁至曲宝滩,以后村名相沿成寺名,“旗布寺”为其谐音,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旗布寺 也称“纳道寺”,藏语称“罗桑德庆林”(善慧大乐洲)、“噶丹曲林”(具喜法洲),位于洮河南岸木耳镇辖境旗步沟口。旗布寺原建于旗布沟燕麦沟口的“斯哀告”台地上,距现址1.5公里,遗址残垣痕迹明显,遗址内尚有土围墙残基,有碳层出现,后因改宗,于明末迁至今址,距今约800余年历史。 地址: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木耳镇旗布村 |
官鹅沟青龙泻珠 | 在第二停车场,可以看见一般清泉从半山腰的悬崖峭壁石洞内倾泻而下,水帘飞溅,如烟如雾,瀑布下为一盆状水滩,四面环石,绿树掩映,空气清新无比,环境优美,爽气袭人。相传宗朝万历年间,羌人得罪上苍,大地连旱三年,颗粒无收,羌人背景离乡,流离失所,此时掌管司雨的龙王于心不忍,毅然违背天条,私自降雨,惹怒了玉帝,将他压于此石崖之下,化为山崖,龙口却喷泻出一股瀑布,终年飞泻,如青山绿水间随风飘荡的一道白练。 |
官鹅沟五瀑峡 | 因峡内有五处瀑布而得名。峡长1800米,最窄处5-6米,峡内河水震耳欲聋,凉风扑面而来,高处悬崖古松掩目,瀑布飞泻直下,溅落在石崖上,随风而起的水雾如梦如幻,显得异常别致和秀美。在这里,有滴滴传情的珍珠瀑,有一帘幽梦的水帘瀑。每当中午两点左右,阳光照进石峡,水气如雾,就有高低两道彩虹横卧在河水之上,称为“双虹卧波”神奇而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
官鹅沟独秀峰 | 此峰傲然独出,一峰独秀,群峰拥簇,阴雨天云雾绕缭,若隐若现,有“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纱间”的仙山风韵。晴天,它陡峭挺拔,秀丽无比,不乏刚毅之气,就象一个隐居世外的仙人,冷眼旁观世间沧桑,纵然天地轮回,斗转星移,他却岿然不动,思而不语。清朝诗人谢惠曾作词一首咏独秀峰:“屈指年华已到冬,岁寒然后及知松。成龙不与群芳伍,骨气清标独秀峰”。 |
官鹅沟素练瀑 | 在九天飞瀑的附近,靠近山的阴面,一股泉水从秀丽的峰顶顺势一泻而下,发出悦耳的哗哗声响,游人可到泉水下落处驻足观赏听景。因泉水流淌湍急,四周绿草红花遍野,更衬托出瀑布的白净,近观象一条洁白、飘动的丝带,迎空飘然而下,远望又似一条迎接八方来客的天然哈达,献给游客,舒展大方,令人赏心悦目。 |
宕昌关帝庙 | 宕昌关帝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关帝庙 这处旧址是当年红军干部会议会址,也叫关帝庙。最早建于咸丰六年,在文革中遭到破坏,1989年按原貌重新恢复修建。占地面积233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75.17平方米。中间是正殿,左右两边各一个偏殿,前面是过厅。 关羽 (162~220) 关羽(162?-220),汉族。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关羽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 追随刘备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至幽…… 详细++ 关羽 (162~220) 关羽(162?-220),汉族。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关羽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 追随刘备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至幽…… 详细++ |
宕昌国古城 | 宕昌国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宕昌国古城 家住宕昌旧城街已经多年了,在那长满蒿草的残存古城墙前走了不知多少回了,可我却一直不知自己住在曾经的国府里,走在曾经的渠道上,脚下之地前至是一个国家的首都,一个在在了142年的宕昌国的国址。这真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啊! 走近古宕昌国遗址,站在历史老人的残垣前,那一岁一枯荣的蒿草,那悠悠不息东去的岷江之水(岷江、白龙江的支流),仿佛向我们叙述那盛衰的岁月、世事的变迁。据《宕昌县志》记载,宕昌古城呈长方形,长约120米,宽约60米,原约5-1.5米,最高处10米,最低处4米,有南北两门,底层是椽子帮筑,属汉代以前风格,上层用板筑,是历代补筑,城内修有“城隍庙”,城内发现许多古代陶片,经专家签证,属州城堡。《魏书·宕昌国传》也记载:“宕昌国,在河南之东南,益州之西北,陇西之西,羌种也。基地自仇池以西(今西和县西),东西千里,席水以南(即今甘谷南的籍水),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其国都根据魏大同六年(公元540年)绘制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载,宕昌城在白龙江西北,岷江河畔,即今宕昌镇旧城村。郦道元的《水经注》中称“羌水(今宕昌境内岷江)东南流经宕昌城东”。这些资料都表明,历史上确有宕昌国,宕昌国的国都就在现在的宕昌镇旧城村,就是这长满蒿草的线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公元307年,宕昌羌人-梁勒自立为王,始建了宕昌国。公元424年,世袭宕昌王梁弥忽派儿子梁弥黄到北魏,向太武帝拓拨请示承认王位,并建立从属关系。太武帝为了边疆的安宁,予以了承认,并派使者拜梁弥忽为宕昌王,赐儿子为甘松候。宕昌国正式被北朝政权所承认。国土大约包括今天临潭、岷县以南,天水两界和武都北界一带,全国人口约有2万余户,10万余人。居民多为两羌三苗部族的后裔,他们以自己的姓别为部落名字,每个小-都有地盘,互不干涉,风俗和当地的居民一样,都修在房屋,房上用牛羊毛织成的毡覆盖,身穿背为皮制衣和粗布衣,以牧养羊、牛、猪为食,民风纯朴,有父子、伯叔、兄弟死者,以继母、叔母及嫂、弟妇为妻。由于国无法令,不收徭赋,在有战争之时,才将财物聚集,平时,各干其事,不相来往。因没有文字,只有看草木的枯荣来记年岁。各家庭亲戚三年聚会一次,以杀牛羊祭天。 在宕昌国建国的时期内,为维持其自己弱小国的生存,宕昌王以借当地盛产名贵中药材之优势,开展积极的外交政策,与南北朝及吐谷浑、仇池国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北孝文帝时期,吐谷浑国王发兵袭击宕昌,孝文帝公开出面干预,对吐谷浑赐锦彩一百二十匹,并下令将所掠宕昌的人及牛羊送还。由此可见宕昌国与北朝关系之密切。魏高祖时,宕昌国上贡其贡朱砂、-、白石胆各100斤,高祖便封宕昌王梁弥机为征南大将军,西校尉、梁益(汉中、四川)二州牧,河南公(黄河以南)、宕昌王。公元424年-566年的142年间,宕昌国与北魏来往45次,其中单独朝贡14次,国王和王子亲自赴京见魏王3次。除讨好北魏外,对南朝也献物受封赠。公元505年,宕昌国王梁弥博献甘草、当归,-为都督河凉(兰州、河西)两州诸军事、安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州剌史、陇西公、宕昌王,佩以金章。并赠以《王经集注》、《论语》等书籍,传播中华文明。在对吐谷浑、仇池国关系上,宕昌国都采取强时讨好从属,弱时攻打0的政策,与之长期并存。 宕昌国虽为一域之国家,但羌族无文字,国王每次赴京朝贡,粗野鲁莽,不知礼仪。高祖见后便曰:“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指北魏)的一吏”。这使宕昌王的受封大大降低,只赐以车骑、马、锦彩等。公元541年,宕昌国王梁仙定被羌族内部所杀,国内形成严重内乱,虽后被其弟继承王位平息,但国内境况愈下。北朝武帝王和之年(公元566年),武帝国宕昌国,吐谷浑骚扰边境,便派大将田弘率兵攻打宕昌,浮宕昌羌王,攻拔76寨,灭掉宕昌国,并改宕昌国为宕州,设置宕昌郡。灭国设郡,标志着宕昌羌族人民结束了原始落后的历史,走上了民族大融合之路,走向了统一的文明社会。自424年和北魏建立关系开始,宕昌羌族政权自被中原大国正式确认至此,共历十二代国王,142年。此后,宕昌羌再未能建立政权,宕昌羌梁氏亦不见史籍,今更无闻。只有新城子藏族乡和宕昌城关镇官鹅沟藏族村还有宕昌古羌人的影子。但已属融合后羌藏派系。周伟州《吐谷浑史》认为,两夏政权之梁太后即为宕昌羌后裔。关夫墀《两夏稿》论证,梁太后及北国相梁乙埋掌握两夏政权有较长时间,形成了梁氏家庭对两夏的重大影响。这真是:古城残垣今尤在,只是朱颜改。宕昌文化秦斗张子敬在《宕昌忆古杂咏》诗中道:(一)梁氏弥机与弥黄,二百余年割据强。至今古城山下路,行人扰自说梁王。(二)宕昌霸业久寂寥,梁王宫阙莽萧萧。二百余年成底事,凭吊遗踪亦悯然。 当我了解了宕昌国那充满历史、辉煌、厚重、沧桑之感全部都堆到眼前,我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可我确确实实是站在宕昌国的古城面前。是的,百年里兴起的边垂小国,可以说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在中华民族大融合、大统一的趋势下,它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但它的建立也为中原大国稳定边疆、拒当外来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更加突出的是,在向中原大国不断的朝贡中,向外界展示出了地方的特产,使宕昌的甘草、当归在很早时期就被外人知道,被誉为“千年药乡”。在中原大国不断的封赏中,把中华文明(如《王经集注》、《论语》等书籍)传到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为促进民族大融合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其在陇南、甚至甘肃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走近宕昌国古城,仿佛走进的是一部史书,面对的是一页厚重的历史……。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哈达铺当归 | 哈达铺当归种植区域主要位于宕昌县北部的岷山山系与西秦岭交错边缘地带。区域内有哈达铺镇等十三个(镇),种植面积9.2亩,产量达2.3万吨。 哈达铺当归的栽培史堪称源远流长。北魏宣武帝正始二年(公元505年)北魏封宕昌王世子梁弥博为宕昌王,是年,梁弥博向南梁贡献甘草、当归。这是哈达铺当归见于史籍的最早准确年代。我国现存的最早“本草”《神农本草经》《汉代医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等史书都有记载宕昌当归的文字,唐代苏敬编著《新修本草》云:“当归今出当州,宕州最良,多肉少枝气香。” 哈达铺当归其生产历史悠久,产量可观,质优品高,现已深受国内外商人的厚爱。宕昌作为当归的主产区,全县31个乡(镇)均有种植,哈达铺、理川最具岷归的生产条件,是生长的良好地区。 我县把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作为提升中药材质量效益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建设“绿色、道地”药源基地的要求,加强与科研院校和制药企业的合作,采取“政府抓规划指导、公司(院校)合作建基地、技术人员跟踪服务、乡村两级狠抓落实、县上适当落实补助”的方式,通过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严格按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加大关键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快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有效提升了全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2014年全县中药材总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当归7.2万亩,当归产业已成为宕昌最具特色,最有潜力的重点支柱产业,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发展前景已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地域范围 主要位于宕昌县北部的岷山山系与西秦岭交错边缘地带。东经104°01′—10448′,北纬33°46′—34°23′,海拔2000—3000米,地形由东向西逐步走高,东临礼县,南接宕昌县临江,西北环接岷县。区域内有哈达铺镇、阿坞乡、理川镇、八力乡、庞家乡、南河乡、何家堡乡、木耳乡、兴化乡、车拉乡、将台乡、贾何乡、城关镇等十三个乡(镇),176个行政村,区域面积1456.1平方公里,当归种植面积6000公顷,产量达2.2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哈达铺当归根系肉质呈圆锥状,归形端正美观,归头粗大,归身长而肥壮,侧根少而均匀;鲜归切面米白色,干归导管组织排列成菊花状,呈淡黄色,髓心小,油滴明显,皮层薄,质地细密紧实,口嚼无渣,气味浓郁深厚;归身长20—35㎝之间,归头长5—8㎝,平均单株150g以上。 2、内在品质指标 哈达铺当归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丰富,锌≥21mg/kg、铁≥300mg/kg、钙≥2.5mg/kg、锰≥13mg/kg、磷≥5mg/kg,镁≥1.5 mg/kg。 3、安全要求 哈达铺当归生产严格按照《NY5318-2006 无公害食品参类》要求执行,生产应按照《陇南市哈达铺当归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和田间投入物,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严禁使用植物生长激素,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经农药残毒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 |
宕昌大黄 | 大黄别名生军、将军、锦文、葵叶大黄等。为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在宕昌各地均有栽种,种植面积大的地方有竹院、好梯、狮子、官亭、秦峪、新寨、南河等乡镇,1984年曾获外经部“出口商品荣誉证书”,2015年,宕昌大黄通过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宕昌县是大黄的主产区之一,闻名国内外的“璇黄”就产在礼县的璇水乡和宕昌的竹院乡一带。大黄已成为宕昌五大主导药材产品之一。 宕昌大黄早在唐代时便由野生变为家种,世代相传栽培技术,俗称“中国大黄甲天下,铨水大黄享盛名”。宕昌县南阳地区与铨水山川相连,河流贯通,土质、水分、气候相同,两地所产的“双鹿牌大黄”,质优品高,远销欧洲各国。 大黄是中药材的四大名药之一,其药理用途十分广泛,主要功效为:破淤活血,攻下泻热,抗菌消炎,保肝利尿,调解免疫,延缓衰老,降脂减肥,抗肿瘤,止血止痛等。而且,还用于配制果糖、饮料、香料、酿酒和做工业染料等行业。 早在公元753年时,宕州大黄被鉴真和尚东渡“I本时捎去,与“I本大黄杂交,形成了日本纹州大黄。从此,宕昌大黄便山野药变为家种,世代相传,俗称“中国大黄甲天下,锉水大黄素盛名”。本县南阳地区和锉水交界,土质、水分、气候相同,西地所产:双鹿牌大黄”质优品高,远销欧州各国。 大黄在本县各地均有分布。解放后开始栽种,种植面积大,产量多的有竹院、好梯、狮子、官亭、秦峪、新寨等乡。全县年均种植面积3000-4000亩,总产量12。多万斤。1984年获外经部“出口商品荣誉证书”。年出口20-30万斤,创外汇38万美元。 药用功能植物名掌叶大黄,属石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多生长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地阴湿处,性喜凉爽湿润,忌高温耐严寒,能安全越冬,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活的沙质土壤中生长良好,忌粘土,忌连作。性味苦、寒,含有草酸葱醒内衍生物的泻下成份,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癖,利胆退黄之功效,主治因肠胃实热积滞所致的便秘腹痛,因火热亢盛引起的吐血,咽喉种痛,目赤口疮,牙痛,以及换血阻滞,湿热黄胆等症,因性寒,会伤元气,耗损阴血,大黄气味浓厚,沉而降,生用攻下力猛,称药中之将军,炒用缓下,炒炭止血,邪气在上,非酒不止,必用酒浸引上,称润军,故大黄乃足太阴、手风阳阳手足厥阴五经血分之药。 地域范围 宕昌大黄种植区域主要位于宕昌县东部西汉水上游的良恭河、竹院河、好梯河流域和岷江流域的海拨在2000~3000米的高寒阴湿地带。东经104°01′~104°48′,北纬33°46′~34°23′,地形由东向西逐步走高,东临礼县,南接武都区,西至迭部,北接岷县。区域内有阿坞乡、哈达铺镇、理川镇、八力乡、庞家乡、南河乡、何家堡乡、木耳乡、兴化乡、车拉乡、将台乡、贾河乡、城关镇、新城子乡、临江乡、甘江头乡、两河口乡、沙湾镇、官亭镇、新寨乡、狮子乡、南阳镇、好梯乡、竹院乡、韩院乡等25个乡镇,334个行政村,区域面积3333.1平方公里,2013年大黄种植面积4260公顷,年产量为3.8万吨。 |
宕昌党参 | 宕昌党参品质优良,与纹党相提并论,驰名中外。早在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874年)外销300余担。民国32年(公元1943年)总销量为500担,每担重360斤,共计18万斤。党参在全县各地均能生长,从1965年以后逐渐变为家种,80年代始大量种植。种植面积最多的有狮子、新寨、官亭、竹院、好梯、南阳等地。全县年种植面积4000亩以上,总产量50万斤。1984年获外经部《出口商品荣誉证书》,年出口20-30万斤,创外汇30万美元。 药用功能党参品种多,其中纹党质量最优,根供药用,性味甘平,能补中益气,主治因脾肺气虚所致的病症,可代人参补脾益肺,扶正祛邪。 宕昌县是党参的主产区之一,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在6万亩左右,是宕昌五大主导药材之一,该县的官亭、狮子、竹院等乡镇主产多年生的纹党,好梯、南阳、韩院等乡镇主产当年采挖的白条党,均采用无公害化种植,品质优良,深受省内外客商的青睐。 宕昌党参 地域范围 宕昌党参种植区域主要位于宕昌县东部的西汉水上游的好梯河流域、良恭河流域以及良恭河流域与白龙江流域相接的高寒阴湿地带,东经104°36′—104°47′,北纬33°55′—34°02′,海拔1800—2400m,地形由东向西逐步走高,东临礼县沙金乡,南接武都区,西接临江乡毛羽山村,北至兴化乡磑子坝村。区域内有好梯、韩院、南阳、兴化、竹院、狮子、新寨、官亭、两河口9乡镇的109个行政村,区域面积1225.2平方公里,种植党参面积5.6万亩,年产党参4.2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主根形状多呈长圆柱形,近梢渐细,顶端有一膨大的根头,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俗称“狮子头”;根粗壮而分枝少,上部光滑或近光滑;主根肥大、肉质,鲜条白色,尾端断裂处有黑色胶状物质,干后外皮呈米黄色,头茎至分叉有环形横纹,侧根呈纵纹,断面髓部米黄色,质地紧密嚼之甘甜无渣。味甘,具特异香味。药用价值高。 2、内在品质指标 宕昌党参微量元素含量丰富,锌≥20mg/kg、铁≥400mg/kg、钙≥2mg/kg、锰≥15mg/kg、磷≥2.5mg/kg,镁≥1.5 mg/kg。 3、安全要求 宕昌党参生产严格按照《NY5318-2006 无公害食品参类》要求执行,生产应按照《陇南市宕昌党参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和田间投入物,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严禁使用植物生长激素,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经农药残毒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 |
宕昌紫皮大蒜 | 紫皮大蒜,因皮色紫红、瓣如莲花而得名,主要产于哈达铺等乡镇,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头大、瓣大、蒜汁浓厚、味重等优点,能够持久贮存而不生芽,是畅销省内外的传统土特产。 紫皮大蒜属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植物。茎高2-3尺,叶为绿色带白粉的细长稍厚的扁平状,夏季抽梗,开淡紫色伞形花序,花谢后结球。球内为种子。地下茎呈灰白色、紫红色肥大的圆球状,球茎上生有数条纵裂,分为数瓣,即为大蒜头;或有球茎不分瓣而为整块者,称"独头蒜",最为珍稀。春播夏收,生长期约60-120天左右。 紫皮大蒜的营养极为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及维生素A、B1、C等。生食香辣可口,开胃提神。紫皮大蒜含有大蒜素,中医学上用散寒化湿、杀虫解毒药。性温,味辛,主治感冒鼻塞、肺虚、久咳、百日咳、泄泻、痢疾等症。鳞茎含有挥发性的大蒜辣素,具有抗菌、抗滴虫作用,除治疗菌痢、阿米巴痢疾外,亦用治肺结核、钩虫、滴虫等病。 哈达铺地区气候凉爽,土地肥沃,属红淤黄土土壤,是紫皮大蒜生长的最佳场所,当地群众种植紫皮大蒜有着悠久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地蒜农最讲究用鸡粪和炕土作种蒜用肥,忌用化肥。这一地区处产紫皮大蒜50万公斤以上。 |
刺龙芽 | 刺龙芽其嫩茎叶作蔬菜食用,不仅风味清香独特,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其富含人体需要的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多种氨基酸,16种以上无机营养元素,在日本被誉为“天下第一山珍”。野生刺龙芽在长期的自然进化中形成了高抗病虫害及耐瘠薄的生存能力,可以不用化肥农药进行人工栽培,是现代餐桌上难得的天然绿色食品,其嫩茎叶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及日本、韩国被视为高档蔬菜,市场前景看好。刺龙芽茎叶的药用及营养价值很高,植株总甙含量是人参的2.5倍,中医学研究认为,楤木对人体具有兴奋和强壮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各种神经衰弱有较好的疗效,具有消炎、镇静、利尿、强心、活血止痛、怯风除湿、补气安神,强精滋肾之功效,进行楤木蔬菜栽 刺嫩芽也就是龙芽葱木,是一种珍贵的山野菜,是出口创汇的AA级森林绿色食品。 宕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段,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清水秀,物产众多,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宝地。 刺嫩芽也就是龙芽葱木,是一种珍贵的山野菜,是出口创汇的AA级森林绿色食品,在宕昌县的各个乡镇均有大量的刺嫩芽。 龙牙楤木是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1.5~6m。树皮灰色,密生坚刺,老时渐脱落,仅留刺基;小枝淡黄色,有针状刺。叶互生,有柄;二至三回单数羽状复叶,连叶柄长可达1m,叶柄、叶轴和小叶轴通常有刺,最终小叶5~10对,基部外侧另有单生小叶1片,卵形或椭圆卵形,长5~15cm,宽2.5~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边缘有疏锯齿,上面绿色,下面带灰绿色。秋季开黄白色花,伞形花序聚生为顶生伞房状圆锥花序,浆果状核果,球形,熟时黑色,具5棱。 |
宕昌黄芪 | 宕昌黄芪是甘肃省陇南宕昌县的特产。宕昌县位于甘肃南部,陇南市西北部白龙江中游,岷江之滨,它东与礼县接壤,西与甘南州之舟曲、迭部相邻,南与武都毗邻,北与定西岷县相连,是产特有的黄芪之乡。 宕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景观奇特。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们在岷江两岸繁衍,生息于此,早在商、西周时,宕昌为羌人居地(公元前11世纪)属陇西郡,后在东汉时期、光武帝初年羌道属武都郡,在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羌人始建宕昌国,为最早的行政建置,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以其他为宕州,设宕州总管府,隋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宕州为宕昌郡,遂有“宕昌”之名延称于今,1954年6月,经政务院批准将西固县治迁至宕昌,11月13日,西固县更名为宕昌县。 1935年至1936年,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先后两次经过哈达铺,并作出了到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策,哈达铺被誉为红军长征“加油站”。2005年被国家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哈达铺长征纪念馆已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宕昌境内地形特殊,表现各异,既具有北国之雄奇,又有南国之秀丽,特别是国家AAAA级森林公园官鹅沟,景点繁多,风光奇特,被称为“小九寨沟”,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古老的宕昌国遗址、险峻的三国古栈道、闻名全国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风景如画的官鹅沟自然风光,加上独特的民俗风情、多彩的民间艺术,使人文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宕昌地处青藏高原边缘的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交错地带,境内山高坡陡、地形复杂、属亚热带、温带、寒带三种气候过渡地带。由于境内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差异大,光照充足,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层次分明的气候特征,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为发展中药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宕昌县中药材资源丰富,自古就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誉。全县境内有中药材资源690多种,野生400多种,其中有收购量的就有142种,常年家种、面积比较大的药材有当归、大黄、党参、红芪、黄芪等10余种。可以说宕昌的确是天然中药材的宝库。在这天然宝库中有许多优质中药材其种群和性状当地特有,宕昌黄芪就在于其中之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时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南宋药物学家【弘景曰】:“黄芪第一出陇西洮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洮阳指岷州,宕昌大部分地方过去属岷州管辖。宕昌境内各个山上都产黄芪,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此有时也叫宕芪。《神农草木经》列为上品。 由于宕昌的气候阴凉湿润,光照充足,境内山高坡陡,地貌复杂,植被多样化且繁茂,除岷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以外全县其他地方均能种植黄芪。宕昌黄芪和宕昌红芪一样享誉中外,主要取决于质量特色,而质量的特色又取决于宕昌独特的地域环境。该环境下的自然气候,土壤和独特的栽培管理技术与宕昌黄芪质量特色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在民国时期,就已成为外销的商品药材之一。从1978年开始,由野药变为家种。全县年均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产量达1.8万吨。 宕昌县历届县委、政府领导都尤为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上级组织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2年宕昌中药材种植得到国家医药总公司帮扶,农业部药材司为此派梁金龙同志到宕昌挂职副县长,主抓宕昌优特品种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销售。并在多年的中药材种植加工过程中,各级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中药材种植的一系列经验,进一步扩大了优势品牌,推动了中药材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健全了服务体系。县上有专职负责中药材产业开发的规划指导、技术培训、信息交流、沟通协调的中药材开发服务中心。通过办示范点、选育引进新品种、进一步改进种植技术,推动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和配方施肥,从种植材料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严密把关,确保药材产量和质量,使黄芪种植得到了空前发展。 总之,宕昌黄芪从民国时,已列为外销的商品药材之一,1978年家种以来,已大量推广、发展并以享誉中外。在市场引导、政府鼓励和技术保证下,黄芪生产表现出群众积极性高、面积大、产量高,种植科学化、标准化等特点,产品品质好,药用成分含量高,初步呈现出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态势,黄芪产业已成为宕昌最有特色、最具有潜力的重点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所在地域: 甘肃 申请人: 宕昌县中药材开发服务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宕昌黄芪在宕昌县范围内的高半山区均能种植,界于东经104°01′-104°25′,北纬33°46′-34°03′的范围,海拔1900~2200米湿凉半干旱和温寒半湿润区。区内有阿坞乡、哈达铺镇、理川镇、八力乡、庞家乡、南河乡、何家堡乡、木耳乡、兴化乡、车拉乡、将台乡、贾河乡、城关镇、新城子乡、临江乡、甘江头乡、两河口乡、沙湾镇、官亭镇、新寨乡、狮子乡、南阳镇、好梯乡、竹院乡、韩院乡等25个乡镇,334个行政村,区域面积3333.1平方公里,黄芪种植面积4300公顷,年产量为3.6万吨。 |
宕昌红芪 | 宕昌特产红芪本名黄芪,因产于宕昌海拔1400米以上的红色土壤中的为最优,故又称红芪。红芪16种人体必需的游离氨荃酸,具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生肌、利尿等功效。据世界癌症调查组所研究表明,红芪是晒地学化学指示植物,可用抗癌,还可配合治疗冠心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并有延缓人体衰老等功能。 |
红军锅盔 | 红军锅盔是哈达铺有名的风味美食之一,制作历史悠久,色样繁多,底平面突,突面形似牡丹,状如头盔,故名锅盔,也称穹锅。用特制火锅灰烧而成,食之干酥,清香可口,回味悠长。锅盔是哈达铺人民当年献给长征红军的最高级食品。后来,哈达铺人民将锅盔的外观改成由八个瓣组成,象征红军的八角帽,名字也改为红军锅盔,以此纪念。 |
宕昌县当归 | 药材以当归最佳,与“岷当”齐名。 八力乡:盛产当归,尤以红芪出名。 |
陇南甜柿 | 甘肃陇南渭河流域的柿子,果实肥硕,肉厚香甜,营养丰富,柿子加工制柿饼,酿柿酒,造柿醋,做柿糖,色味俱佳,柿饼有健胃润肠、止血解毒、降血压等功效. |
地区 | 特产 |
---|---|
沟门前村 |
---- |
上站村 |
---- |
沙楞坎村 |
---- |
赵家坡村 |
---- |
杨何家村 |
---- |
峡前村 |
---- |
尹家村 |
---- |
老庄村 |
---- |
董家村 |
---- |
寺下村 |
---- |
上堠村 |
---- |
沙坝村 |
---- |
鹿川村 |
---- |
新寨村 |
---- |
雅园村 |
---- |
寺上村 |
---- |
大寨村 |
---- |
下站村 |
---- |
沙湾村 |
---- |
砖铺村 |
---- |
堡子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