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陇南 >> 康县 >> 云台镇

云台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白马关城址

白马关城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关城址 位于康县云台镇。建于清光绪三年 (1877)。雍正七年(1729)在此设白马关州判,乾隆元年(1736)设阶州直隶白马关分州,1914年,改设白马关警察所,1929年始置康县,初称“永康县”,县治仍设白马关。该遗址是康县唯一的一处古城廓遗址。东城门及其记载碑文和东面126米长的城墙保存完整,而城门楼和钟楼残缺不全。全为石头垒砌。2000年,曾对东城门进行了维修。  云台镇  自然环境:云台镇位于万家大梁北麓、县城东北部13公里处,总土地面积17.44万亩,耕地面积2.3万亩。平均海拔1125米。年平均降雨量750毫米,年平均气温13°C,全年无霜期185天。   行政区划:辖19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2851户,乡镇总人口12299人,乡镇从业人员6180人。   六通情况:19个村通电、通邮、通公路,1……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阳坝生态旅游风景区

阳坝生态旅游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康县阳坝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甘肃省康县东南部,景区总面积504.93平方公里,境内气候温润、景色秀丽,有红豆杉、香樟、白皮松等国列珍稀树种近40种;有金丝猴、金猫、大鲵等国列珍稀动物36种,又自然景观200余处,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居全省之首。景区内大部分为原生态森林。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秀丽的人文景观以及丰富的绿色山野产品把阳坝巧妙地打造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陇上江南”。  风景区内无山不青,无水不秀,气候湿润,山川秀美,风光崎旎。自然、人文资源非常丰富。特别具有代表性的,占有康南三分之二面积的古老原始森林,阳坝茶园风光,神奇美丽的梅园沟等景点景区,堪称甘肃的“西双版纳”,世界名茶之乡。原全国政协委员杨植霖1989年来康县调研时,眷恋阳坝山水,称道:“奇花异草点山丘,隔叶黄鹂叫小猴,百里林荫添绵绣,留恋愿在画中游”。1985年10月,原0中央总书记-在康县视察期间,特意为康县白云山公园提写了“白云山公园”园名,这是总书记第一次为全国县级公园题词。  绿色宝库阳坝亚热带生态旅游风景区是陇上江南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甘肃西双版纳”之美誉,2002年被确定为省级自然风景保护区。阳坝亚热带生态旅游风景区海拔仅500米,东邻汉中,南近广元,西接莽莽-,北有燕子河呼啸而过,高高的棕榈树撑起一把把伞盖,如波如浪的竹林漫天而立,碧绿的茶园,掩映在淡绿的芭蕉、墨绿的栀子、银绿的枇杷之间,是康县南陲一块肥美秀媚的河谷盆地。  地理位置  甘肃省陇南康县城南80公里处的阳坝镇。  景区亮点  这里无水不秀,无山不青,林木茂盛,风光奇旎,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十分独特。静则为潭,动则为瀑,动静成趣,美不胜收。有波光粼粼的月牙潭,碧海浩渺的天鹅湖,穿石喷玉的海棠谷瀑布,也有平静如海的河滩等10多处景点令人陶醉。阳坝梅园瀑布群位于阳坝梅园沟庄科村,为新近发现在省内外尚属罕见。梅园瀑布,羊台瀑布一同深藏在梅园沟古老的原始森林区,瀑布分别宽为五米至七米,高分别为50米和100米,都镶嵌在深山峡谷之中,水流湍急,水势凶猛,水流量大,从山巅泄入潭中,如银帘落入巨大的绿色旋涡之中,咆哮如雷、震耳欲聋,气壮山河。依山体而上,溪流湍急,小瀑布星罗棋布。瀑布周围,百年古树,分外绸密,遮天蔽日。第三个瀑布因为在桃园沟,故称桃园瀑布。  旅游信息  梅园沟门票:40元/人  交通概况:  康县内没有公交车,可打车去或步行。  最佳出游时间:  阳坝亚热带生态旅游风景区绵延百余华里,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湿润,年平均气温11℃,夏季为最佳出游季节。  阳坝镇  自然环境:阳坝镇位于县城南部39公里处,总土地面积42.68万亩,耕地面积0.9万亩,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13°C,全年无霜期270天。   行政区划:辖1个居民委员会,19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1853户,乡镇从业人员3607人。   六通情况:17个村通电,19村个通邮,7个村通电话,18个村通…… 详细++

康县花桥村景区

康县花桥村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花桥村,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长坝镇,地处省道白望公路沿线,距成武高速望关入口5公里,距陇南市70公里,是康县的北大门和茶马古道上的知名驿站。花桥村景区是西北地区集乡村养生养老、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乡村旅游培训及农特产品加工、展示、销售等产业链融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于2016年12月30日正式荣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花桥村先后被授予“中国茶马古道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甘肃省乡村旅游培训基地”、“全省农民回乡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花桥村景区是西北地区集乡村养生养老、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乡村旅游培训及农特产品加工、展示、销售等产业链融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

大水沟村景区

大水沟村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大水沟村距县城10公里,共5个社176户701人,劳动力352人,耕地面积760亩,人均1亩,退耕还林420亩,2015年贫困户25户90人,贫困发生率12.8%,人均可支配收入4879元,其中乡村旅游带动人均收入达1686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4%。2015年获得“中国最美村镇”、“省级生态文明村”等称号。

何家庄村景区

何家庄村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何家庄村位于略武公路沿线,距县城5公里。辖5社、311户、1161人。耕地面积1490亩。建设前的何家庄村基础设施滞后、富民产业发展落后、群众思想观念保守,全村脏、乱、差现象非常严重,是全乡有名的“贫困村”。自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委李书记的精心指导下,在全乡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下,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何家庄村硬化道路通达各户、群众房屋外靓内净、公路沿线绿意森森、富民产业茁壮成长。纵观何家庄村的发展,该村主要在以下四个环节上做足了文章、下大了气力。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村庄发展的根基,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激发群众的建设活力。王坝乡党委、政府坚持“生态为基、发展为要”,加强基础设施为建设主基调。通过整合建设资金,挖掘“双联”优势,充分发挥村级“一事一议”,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在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建设机制下,该村硬化并拓宽了通社道路,硬化了群众入户道路、庭院,对全村房屋进行了保留地域特色、靓外净内的维修加固,修建便民桥方便群众出行、平整绿化用地等工程,在基础设施上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完善的基础设施为美丽乡村提供了根基,村庄的发展则需要产业的带动。何家庄村位于公路沿线,村内既有曲径通幽的竹林、环村流淌的河流也有宽阔平坦的绿地。在这些得天独厚的田园风光优势下,王坝乡以精准扶贫为着力点,通过修建河道水景、建设景观节点等观光设施,栽植红叶石兰、红枫、大马兰等景观植物,为引导群众发展富民产业打下基础。结合康县“十村百户千床”工程共规划兴建农家客栈八户,在联乡包村的助力作用下,现已开办5户,1户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同时,整合农户无偿出让的零星土地、平整闲置土地,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在带动群众增收的同时为观光游客提供田园体验游。  成立了专门的旅游发展公司,实行公司加农户机制,对全村农家客栈施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发展经营型美丽乡村,既整合了发展力量也排解了农家客栈创建户的后顾之忧,同时使庭院经济蔬菜瓜果有市场、有销路,形成一整套产业链。产业优势为经营型美丽乡村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凤凰谷村

  康县城关镇凤凰谷村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处,全村有8社235户891人,耕地面积1590亩,林地3500亩,年均温度11℃,全村平均海拔800米,村内气候温和,风景优美,是县城的一座后花园,又是一块适宜各种农作物及动植物生长的沃土,也是一块适宜投资的黄金宝地,更是一个养生度假的避暑胜地。农业山药材种植、畜牧养殖、核桃产业和以农家乐、农家客栈为主的旅游服务业务成为该村的经济主导产业。   通过灾后恢复重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实施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开展,使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内绿化美化和通村道路硬化工程全面完成。已建成村委会、文化农家书屋、农家超市、农家乐、农家客栈、医疗卫生服务站等公共服务管理配套设施,管理服务制度健全。目前,该村已初步建成村庄规划合理、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服务制度健全 、村容村貌整洁、建筑风格美观、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专业旅游村。   凤凰谷村,整个村庄群山环绕,山清水秀,因山势的走向形如凤凰,有大凤凰山和小凤凰山,传说在小凤凰山栖息过一只凤凰,因而得名凤凰谷,寓意着美丽吉祥。谷内主要旅游景点有凤凰山、凤凰洞、双凤林、狮子山、八卦园、三官殿等。三官殿处于凤凰谷村口山脚下,殿里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三位菩萨,又称“三官大帝”。这里有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故事,相传老子和青羊的故事就起源于这里。 走进凤凰谷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道家风格为主的村民住宅,这些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条条通村入户道路交错迂回,青瓦、白墙、红褐色的门窗、竹林、古树、小桥流水使整个村庄显得更为幽深宁静。村内鸡鸣禽戏,鸟语花香,民风淳朴,乡亲们勤劳善良,热情好客,村里的人们在在招待尊敬客人的时候,拿出家里亲自用玉米、小麦、高粱、大早、枸杞等料物酿制的黄酒,来表达对客人的敬意。  村民们仍然保留着原始农耕劳作,日出而做,日暮而归,整个村庄形成了一幅自然生动的山水田源诗卷。 随着全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凤凰谷的群众依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和生态资源优势,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田园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乡村旅游业,积极兴办农家乐和农家客栈,以“蕙香园’、“凤凰山庄”等为代表的农家乐和农家客栈蓬勃兴起,乡村旅游业将成为凤凰谷群众勤劳致富的主导产业。 走进凤凰谷,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处世外桃源,使我们忘却了身心的疲惫和烦恼,得到了情绪的宣泄和释放,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家园。美丽的凤凰谷旅游村欢迎您!  城关镇  自然环境:城关镇位于康县中部,总土地面积12.55万亩,耕地面积0.9万亩。平均海拔1056米,年平均降雨量740毫米,全年无霜期210天,年平均气温10.9℃。   行政区划:辖3个居民委员会,10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6527户,乡镇总人口23901人,乡镇从业人员12052人。   六通情况:10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9个…… 详细++

白马关古城

白马关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白马关位于康县北部古石门河(今云台河)畔,距县城30公里。有石筑城垣,依山面水,为康县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清雍正七年(1729年),阶州直隶州在此设置白马关州判;乾隆元年(1736年),又改设阶州直隶州白马关分州;民国2年(1913年)再度改设白马关警察所;民国18年(1929年)分置康县后,县治就在白马关。据说民国14年(1925年)在云台山修建一座寺庙,朝山者常年络绎不绝,香火极盛,远近闻名,故后改白马关名为云台。1944年5月,县治南迁岸门口后,这里设镇,命名“云台镇”。  白马关古城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城垣全为石头垒砌,周长281丈,高1.9丈,宽1.2丈,有炮台4座,垛墙428个。东西各修建门楼一座。东为“建光门”,西为“永安门”(现已毁)。北面城垣顺地形攀山梁而上下大上小,形似挂钟,后于山顶建造一座两层钟鼓楼,高峻巍峨,昼夜鸣钟报时,堪称一景。东门外马莲河上,曾于1920年建造木桥一座,名“中山桥”,桥高4.8米,宽4米,长12米。桥房雕梁画栋,色彩艳丽,为夏日乘凉歇息佳处。  城周四围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新纂康县县志》所称“云台晚照”、“关山夜月”、“山寺晨钟”、“古洞流乱”、“鹰峰叠翠”、“安山积雪”等景,皆在附近。吕带林诗曰:“云台山下水滔滔,晚时斜阳气势豪。错落人烟迷古寺.苍茫林树拥兰皋。余光直射西秦远,暮色曾殷北斗高。遥望牧童牛背影,漫将短笛认仙萧。”真是一幅绝美无比的山水画!陈峡河,清波荡漾由西向东;马莲河.波光闪闪由北向南。两水绕城流过,在城东南角汇合。岸边杨柳婆婆,河中山城倒映,为古城更添风采。  美丽的白马关古城载有光荣的革命史迹。1936年9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右路纵队二军六师三个团,在师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率领下长征到达这里,-县大队和县政府-弃城逃跑。红军一部在城内留驻一周,发动群众,开展宣传,建立了康县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康县苏维埃临时政府,播下了红色的革命火种。  信息来源:康县旅游局  信息来源:康县旅游局

廖家院

  廖家院包括十二湾、青林沟、廖家院、苟家庄、李家庄5个村15个社712户人家,是整流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精品示范点。在美丽乡村景点建设中,依托流域内将军崖上负有盛名的石人石马石将军自然景观,结奇山秀水的风光,修建了廖家院文化广场、村史馆。并打通了青林沟与大水沟旅游环线,使这两处美丽乡村旅游景区合为一体,增强了景区的内容,提升了文化内涵和层次。被CCTV—7频道选为美丽乡村外景拍摄点,并于2014年8月录制了《魅力康县、美丽乡村》大型乡土节目。  传说三国初,关公巡守汉中,那时候康县属益州利州西路,是关公管辖区,当地百姓多受关公恩德。关羽死后,这里的百姓为它塑像并偷偷祭拜。后来,王坝大旱,村民便到廖家院关帝庙祷告。关云长夜间显灵,跨赤兔马赶往成都取米救济百姓。后来被成都的一名道士跟随,到吴家河时已鸡叫,赤兔马被道士打拆了一条腿,这条腿化成一块石柱,至今还耸立在吴家河对面的半山坡上。关公骑上三条腿的赤兔马继续赶往青林沟,送米完后,藏在廖家院背后半崖石窟里休息。天亮后灵力不支,化为石人石马。当地百姓为了感谢关公的恩德,便在北侧山丘建庙祭拜,叫此崖为将军崖,并留下了石人石马石将军的景观。  千百年来,廖家院将军崖的名声越来越大,就连陕西汉中、四川广元一带人也来祭拜,香火十分旺盛。

桂花庄

  白杨乡枫岭村的桂花庄,庄村因有一棵千年桂花树而得名。树围3.1米,其根深叶茂,花开时节,金蕊飘香,沁人心脾,观者无不流连忘返,实属罕见,为当地标志性古树,被命名为“千年金桂”。传说千年前,这里没有桂花,人们主要以喂养娃娃鱼(大鲵)为生计,后因山洪暴发,娃娃鱼毁之殆尽,仅存活下来的也感染了疾病。村里一对相敬如宾的夫妇见此情景,立志救乡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男的穿过绝壁恶水去北方求药,妻子在家侍奉双亲儿女。不料丈夫归来之时又发一场洪水,丈夫情急之下化作了一株青檀,并伸手将所求来的药料扔给妻子,妻子含泪把药分给众乡亲后思夫成疾,逝而化作一株桂花树。每当秋来花粉飘洒,仿佛还在给乡亲们散发良药。丈夫伸出的手臂几百年后化成了一枝紫藤,奋力向河对岸伸展。  桂花树下的石头上所刻的“千年金桂”四个字由书画大家莫建成题写。站在这里有一种“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感觉,让你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山水田园的独特魅力。真可谓:生态佳苑在康县,美丽乡村醉游人。  沿着溪水另一边往下走,有一座小桥叫状元桥,重修于2012年,更有意思的是桥刚刚重新落成,桂花庄就出了一位陇南市的文科状元。  过了状元桥便是由大学生村官开办的农家电商经营店,再往下就是公路边的停车场。

梅园沟

  梅园沟风景区  自然景观独特,清溪细流,碧水如镜,清澈见底,无山不清,无水不秀,是一方原始淳朴、秀美谐和的旅游胜地。进入梅园沟,犹如走进了一个巨大的森林氧吧,那清新而富氧的空气,古木参天而静谧的氛围,使你仿佛走进了一个神话世界。现已查明梅园沟景区极具开发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达60多处,主要有“五湖、四海、三潭、四瀑”、“莺啼麻柳”、“月牙潭”、“蛟龙出海”、“青峰寨”、“天鹅湖”、“梅园群海”、“唐古墓”、“海棠谷”、“海棠、梅园瀑布”以及“青龙潭”、“犀牛探月”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千峰溢绿,怪石嶙峋,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典型的原始亚热带风貌区。“山水康县、生态家园”在此尽显无遗。梅园沟两岸因森林繁茂,生长着特有经济林木树种百余种,国列、省列保护的珍稀树种38种,各种菌类96种,中药材567种。还有国列珍禽异兽和珍贵水生动物40多种,是国列保护动物金丝猴、金猫、毛冠鹿、红腹锦鸡、长尾雉、大鲵、水獭等珍贵动物“适宜理想”的栖息地。据统计,森林覆盖率高达95%,植被保存完好,林特资源丰富,市场走俏的农特产品达300多种,是西部地区著名的“绿色山野食品的购物天堂”。  信息来源:康县旅游网  信息来源:康县旅游网

海棠谷

  海棠谷

托河漂流

  康县南部有条美丽的燕子河,在燕子河下游约80公里处有个令人神往的旅游项目——托河漂流。  夏日的托河,映入眼帘的是翠绿而修长的烟柳和那青板石巷,白的是浪花,绿的是流水,还有河边各种颜色的花。托河好似一条五彩缤纷的彩带,蜿蜒盘旋于青山绿水间,河水清而亮,终日漂流着恬静安祥、勇猛执着,漂流着整个康南人民的忠厚与纯洁。  与其它漂流不同,托河漂流让人充分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是一种十分切合于人生历程的对应形式。登上小船,托河漂流便在欢声笑语中开始了,两人形成最佳组合,在默契划桨下,小船便驶入清澈见底缓急适当的河流中。  信息来源:康县旅游网  信息来源:康县旅游网

红豆谷

  红豆谷风景区位于龙神沟至阳坝公路左侧的一个沟壑内,距阳坝镇7公里,这里山丘星罗棋布,形状走向相似,人们称为“乱山子”,其中的一个悬崖上有五颗磨盘大小的石头相垒相叠,看似摇摇欲坠,实属稳固磐石,当地人称“五颗石”,又称“天外来石”。溯溪前行,就是“一线天”,两座高约20米的石峰挤在一起,犹如巨石被拦腰璧断,两峰相距仅二三米,长约30米。据专家考证,这里由于地壳运动,形成已一亿多年,一线天四周林木葱茏,尤以红豆树居多,其中一颗红豆树的两枝天然合拢,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红豆连理”似在这里吟颂着一段美丽的爱情传说。  信息来源:康县旅游网

康县白玉洞

  位于康县南部,距阳坝镇17公里,这里森林茂密,溪水交错,经专家考证,溶洞形成的时间大约在24亿年前,犹如一座神奇的地下宫殿,奇特的钟乳石凌空悬垂,天然雕凿的自然景观星罗棋布,白玉洞因洞内有大量珍贵的汉白玉石而得名,分上下两洞,上洞为福天洞,生活着成群的蝙蝠,下洞为白玉洞,开发的洞深有500多米,洞内景点有:敦煌壁画、龙女沐浴、龙宫宝藏、珊瑚群海、火焰山、后幔照壁、女娲补天、水帘洞、天王双塔、雄鹰展翅、群仙聚会、远古冰川、众佛升天等景点百余处,洞内尚有清泉溪流,水声涛涛,气温冬暖夏凉,好似一座天然空调。    信息来源:康县旅游网  信息来源:康县旅游网

清河原始森林

  清河森林风景区位于陕甘交界处的两河镇境内,总面积近20万亩,是西秦岭原始生态保护区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北地区原始森林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地域之一,属最近新发现的一处生态旅游胜地,以秀、奇、清、峻、险、幽著称。境内千峰叠翠,万岭溢绿,苍松翠柏,古木参天。溪流清澈甘冽,碧潭星罗棋布,有“十瀑百溪千滩”之说。优越的地理位置,温和的气候条件,造就了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称为“西北西双版纳”和“西北动植物王国”。是您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避暑揽胜、养生健身的福地。  信息来源:康县旅游网

低垭云海

  低垭观云海是车在低垭穿行过程中的总体感受。车无论在哪个方向行驶,只要行至低垭半坡,就能够看到,山头沟挂,林木梢头,笼起的一道道轻烟薄雾,悠动着,遮山盖岭;若伴有雨丝,薄雾会愈游愈浓,渐次成为灰白的一团,恍惚间,便又凝成一幕硕大无比的帷幔,远处的山,头上的天,脚底的谷,触目所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眼前,唯有路旁的树木若隐若现;耳边,唯有山鸟的吱喳,流水的欢歌。每遇风气,沟里便飞云走雾,忽而散成薄薄的飘带,缠绕山腰;忽而凝成厚重的屏幕,遮盖万物。  信息来源:康县旅游网

康县龙神茶

  早在200多年前,康县太平乡阳坝村麻地沟的溪边就已经生长着茶树。1958年,康县从湖南调进茶籽25公斤,在阳坝上坝苗圃试种成功。1964年,甘肃省农牧厅从安徽、湖南、江西调入茶籽分配到康县后,又在阳坝的上坝、龙神沟,太平、三河等地种植300亩又获成功,至今茶叶在康县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    为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康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以绿色茶和有机茶开发为目标,以无性系茶树繁殖推广为突破口,对原有几家茶厂进行资产重组,整合品牌,完善产业链,推进产业化,于2002年8月组建了甘肃神农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现有生态茶园2.5万亩,年产优质龙神系列茶叶30万公斤,产值达1100多万元。    甘肃龙神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康阳”牌、“苍”牌龙神茶,共7个系列14个品种。以其色、香、味、形俱佳和纯天然无污染的特性,为茶叶家族中的上等佳品。“龙神翠峰”“龙神翠竹”分获第四届国际名茶金奖和银奖。该茶外形扁平挺直或条索细紧,色泽翠绿,滋味醇爽,口感清新,带有栗香。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较高。长期饮用,可清肝明目,强体减肥,降压益寿,深受饮茶者喜爱。    2003年“康阳牌”龙神茶被国家认证为有机茶。   龙神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甘肃省康县《关于龙神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建议》(康政报[2006]3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甘肃省康县叶子坝村、茶园村、五颗石村和老庄村等4个村现辖行政区域。

康县黑木耳

  特定品质   康县木耳属毛木耳类,具有朵大肉厚、乌黑光润、质地柔软、滑而带爽、气味清香等特点,早在200多年前就闻名遐迩,行销国内外市场。   文化典故   我国采食、利用木耳的历史十分悠久。远在公元6世纪30年代,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道:“木耳菹:取枣、桑、榆、柳树边生,犹软湿者。干即不中用,柞木耳亦得。煮五沸,去腥汁,出,置冷水中,净洮。又著酢浆水中洗出,细缕切讫。胡荽、葱白,少著。取香而已。下豉汁,酱清及酢,调和适口。下姜、椒末。甚滑美。”将木耳的生长及食用方法描述得非常细致。现在,木耳的用途比北魏时广泛得多,甘肃仅用康县木耳制作的菜肴就达上百种,是各种宴会上的常见珍馐。   康县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甘肃省康县阳坝镇、铜钱乡、两河镇、三河乡、白杨乡、岸门口镇、店子乡、豆坝乡、城关镇、迷坝乡、大南峪乡等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康县核桃

  核桃在康县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核桃产业几乎是康县人人受益的拳头产业。近年来,康县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坚持“南茶北桑,整县核桃”的总体布局,通过建基地、扩规模、活机制、强服务、兴科技、抓管理、重加工、增效益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核桃栽培面积达24.35万亩,占全县经济林总面积的24.1%,其中盛果期面积6.5万亩,约120万株,年产核桃干果330.7万公斤,年加工核桃仁80万公斤,产值3066万元,居全省之首,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4.2%。产业覆盖了全县28个乡镇,以中北部20个乡镇最集中,受益人口16.28万人,人均核桃专项收入169元,主产区达到215元,分别占人均纯收入的14.5%和20.5%。主要分布在该县牛头山以北的中北部地区,是全国重点核桃基地县之一。核桃产品以含油量高,风味独特,无污染而享誉国内外,产品远销津、沪、冀等大城市,并出口韩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1997年,被甘肃省命名为全省林果支柱产业“十强县”,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基地县”, 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优特经济林——核桃之乡”。   

甘肃油橄榄

  陇南白龙江、白水江河谷川的武都、文县、康县、成县四县区,是全国最佳的油橄榄生产基地,这里生长的油橄榄品质优于原产地地中海沿岸。近年来,陇南的油橄榄成为了全省的重点特色产品,目前已建成各类油橄榄种植示范园区10处,基地总面积达到9万多亩,占到全国油橄榄种植面积50%以上,其中挂果面积3万多亩牞年产鲜果550多吨,产油83吨,实现产值830多万元;建设油橄榄加工企业4家,研制开发出油橄榄系列产品6大类。全市鲜果产量、产品种类和数量以及油品质量均居全国之首。   

康县太平鸡

  太平乡:“太平鸡”为优良品种

云台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云台社区

----

梧桐树村

----

云台村

----

杜坝村

----

陈峡村

----

陈沟村

----

中院村

----

冯院村

----

大院村

----

上磨村

----

上店村

----

全坝村

----

唐坝村

----

铺坝村

----

下磨村

----

关场村

----

罗河村

----

山岔村

----

杨湾村

----

葸庄村

----

云台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