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交口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 | 交口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交口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座落大麦交村的正中央,依山旁水,坐北向南,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结构为明清时期的三进四合院窑洞式建筑。在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南厅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电台警卫室,彭德怀、-旧居等。 1963年2月21日红军渡过黄河,2月26日毛主席率领总部机关经石楼义牒、东石羊于3月2日到达交口后水头,3月3日,毛主席从交口县后水头出发,路径交口,高庙山,行程70余里,到达大麦交村,住在“城门里”院正中窑。3月5日,毛主席在大麦交“城门里”南厅主持召开了政治局广大会议,会议全面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及时调整了东征抗日的战略部署。军委主席-,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以及各军团-及中央其他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部署和准备了“兑九峪大战”。毛主席率领总部机关在这里住了5天。 1986年8月18日,旧址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升级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3月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电话:0358-5422111 地址:交口县城东35公里大麦郊镇 |
交口云梦山 | “乘兴登临遥极目,恍似二岛一蓬莱。”云梦山风景区山奇水秀,曲径通幽,景色迷人。云梦山在交口县城西15公里的石口乡桥上村。云梦山海拔1800米,地处一地质断裂带上,裸露的悬崖石壁高数十丈,呈弯曲条带状分布,构成云梦山的主体。云梦山林木茂盛,谷深幽静,山峰云环雾绕,有云山梦境的味道、故名。这里最值得称道的是绝壁庙宇、天然岩洞、峭壁悬棺和悬崖飞瀑,这一切都撩拨起游人探险的好奇心。在70多米高的绝壁之上,天王殿、三清观、玉皇庙、财神庙、水母娘娘庙等一字排开,左右约百余米,各处庙宇都依山势就石窟而修筑,内侧利用石壁,外侧则砌以砖石,采用单檐歇山砖木结构,样式大小各异,高低错落,更显奇巧。远远望去庙宇巍峨,疏密有致,点缀于崇林幽壑、苍松翠柏之间,别具特色。在清代,此地游人如云,近代战争频繁,屡遭破坏,坍塌不堪。1980年,交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童子寺燃灯塔 | 童子寺燃灯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看 点 : 寺前有一座燃灯石塔,高4米有余,平面呈六角形。塔身中空,内置灯室。该塔造于北齐年间,比例协调,造型优美,是我国迄今所知最古老的燃灯石塔,是省级重点文物。 在童子寺东北山崖上有石门寺遗址,内有一石窟,窟顶雕有美丽的莲花图案。 交 通 : 位于龙山之上,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金天辅元年毁于战火,明嘉靖元年重建。相传有两名童子在此山中隐修时,见山石气势不凡,遂在这里雕造了一尊高57米的佛像,寺名也是由此而来。 山西太原市 |
山神峪千佛洞 | 山神峪千佛洞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山西交口县城西20公里山神峪村。此地吕梁山脉纵横交错,林木茂密,山峪深遂。相传古时有位白须老者居此,出入隐现,人莫能测,乡人誉为山神,地名因之。峪西侧山崖下,凿有石洞一区,洞内石壁满雕佛像,计有一千零五十五尊,名曰千佛洞。洞中释迦像衣着庄重,面目慈祥,纯系民间雕造风格。洞之创始年代不详,按其造像特征和手法,应为元初石窟。窟前有元建庙堂一所,分前后两院,前院山门、钟鼓楼,窟洞式元量殿居中,内供元量寿佛;后院左右配殿对峙,千佛洞居中。高低错落,布局严谨,四周山林掩映,清静幽雅。 |
交口韩极石牌坊 | 交口韩极石牌坊为文化旅游景点。 韩极(1780——1854)字天枢,号玉衡,咸丰皇帝皓封奉政大夫、国子监大学士,并赐世袭“骑都尉”,咸丰四年(1854年)病故,其子(袭四川省通判)建韩极墓楼。咸丰五年(1855年),皇帝御赐,建天枢之坊于河畔。 墓楼为四柱明楼歇山顶式仿木结构建筑,石质。高6.8米,楹联遍刻四柱。 牌坊为三楼四柱歇山顶式仿木结构建筑,石质。高6.5米,宽4.4米,基座高1.2米,四柱遍刻楹联,坊梁横书“皓封奉政大夫韩翁韩极字天枢之坊”和“大清咸丰五年岁次乙卯夏六月中翰吉旦敬立”。 电话:0358-5422111 地址:交口县回龙乡韩家沟村 |
龙华山风景区 | 龙华山位于中国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与临汾市隰县交界处,交口县石口乡境内,属于吕梁山脉的中南端,总面积一百五十平方公里。东与交口县水头镇交界,南与交口县原川口乡交界,西与临汾市隰县交界,北与石楼县交界。 国道209线东、西方向横穿而过,距交口县、隰县均各二十余公里,距吕梁市八十余公里。临汾市一百二十余公里。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一百二十余公里。石楼县四十余公里。天下黄河第一弯——天下第一放生池六十余公里。 龙华山自然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达到80%,气候清凉,环境优美。蓝天白云朵朵,大地绿色环包。松、柏并肩挽臂。杨、柳如影随形。乔、灌和谐生存,飞禽走兽,自在起舞。药材千百,山花烂漫。地上泉水常流,地下水随挖即是。现为佛教胜地,清净世界——弥勒佛道场。 电话:0358-5426516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 石口乡 交口县辖乡。1958年建石口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45.8平方公里,人口0.9万。孝午公路过境。辖石口、龙神殿、桥上、山神峪、岭后、蒲依、丁家墕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产品有生铁、石灰石。农业主产薯类、葫麻。古迹有明建千佛洞。.…… 详细++ |
韩极石牌坊及韩极碑亭 | 韩极石牌坊及韩极碑亭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韩极石牌坊及韩极碑亭 韩极石牌坊及韩极碑亭(第四批省保) 时代:清 地址:交口县回龙乡韩家沟村 韩极(1780——1854)字天枢,号玉衡,咸丰皇帝皓封奉政大夫、国子监大学士,并赐世袭“骑都尉”,咸丰四年(1854年)病故,其子(袭四川省通判)建韩极墓楼。咸丰五年(1855年),皇帝御赐,建天枢之坊于河畔。 墓楼为四柱明楼歇山顶式仿木结构建筑,石质。高6.8米,楹联遍刻四柱。 牌坊为三楼四柱歇山顶式仿木结构建筑,石质。高6.5米,宽4.4米,基座高1.2米,四柱遍刻楹联,坊梁横书“皓封奉政大夫韩翁韩极字天枢之坊”和“大清咸丰五年岁次乙卯夏六月中翰吉旦敬立”。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交口骏枣 | 骏枣 主产于山西交口县等地,当地古老品种之一。 果实性状: 果实大,圆柱形或长倒卵形。平均果重22.9克,最大果重36.1克,大小不均匀。果肩较小,略耸起,梗洼较深、中广。果顶平。果柄较粗长。果面光滑,果皮薄,深红色。果肉厚,白色或绿白色,质地略松脆,汁液中等,稍具苦味,含可溶性固形物33%,可食率96.3%,品质上等。适宜制干、加工醉枣和蜜枣。果核重0.85克,大果30%核内含有种子。在山西太谷,4月中旬萌芽,5月下旬始花,8月中旬开始着色,9月中旬进入脆熟期,果实生育期100天左右。 栽培习性: 树体较高大,干性强,树冠多呈自然圆头形。19年生树,树高8.2米,冠径5.3米。树势强旺,发枝力中强。枝叶密度中等。根系发达,萌蘖力中等。根蘖苗长势较强。多数第三年开始结果,15年后进入盛果期。丰产性较好,但不够稳定。枣吊平均坐果0.6个,19年生树,平均株产34.1千克,最高株产46.4千克。树株经济寿命长,百余年的大树,年产量达240千克。二三百年生大树,仍能维持一定产量。采前易落果。适应性较强,耐旱涝、盐碱。抗霜力较弱,稍抗枣疯病。采前遇雨裂果较重。果实病害较重。果实抗病能力差,果实生长期喷布50%果病灵l000-l500倍-,防治轮纹病、炭疽病。 |
山西腌菜 | 山西腌菜有酵、酱制法。酵制的称酸菜,《周礼》称“菹”或“齑”(切碎腌),北魏《齐民要术》记有腌渍酸菜多种方法,山西民间有此传承。晋南村野,人们习惯将萝卜叶切碎,白萝卜擦丝,一层叶一层丝密密实实地压进缸里,于房檐下日月柔光的抚慰中和小雪大雪的冰冷里,慢慢地发酵成菜,直到冬至就可开吃。萝卜酸菜助消化、减油腻、调脾胃,苦日子里略加调拌配窝窝头,条件好一点与牛肉同炒佐白面馍馍,有时还包成饺子,融进一份生活从辛酸到香甜的记忆。 腌酸菜晋北民间多用长白菜。白菜古称“菘”,是菜之美者,有“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南史》)之称。白菜好吃,但过冬不易,大同民间就制成酸窝菜:去黄叶、净水洗、开水烫,冷却后码进缸内,撒上花椒、红辣椒、小茴香、食盐等,注入凉白开水,再以净石压紧,放阴凉处发酵2个月即可食用,酸甜利口,清淡实惠。若以之氽白肉、煲鲤鱼,俱成佳味。雁北农户还腌制一种什锦酸菜,与德法洋人暗合,用甘蓝做原料,无处寻求杜松子,却掺入芹菜丝、胡萝卜丝,亦成其美。德法的酸甘蓝丝在法式大餐上,要配以熏猪蹄用金刀银叉来吃。雁北农户则水津津夹出几筷,就小米粥、山药蛋,闷头猛吃,有一股北路梆子的粗犷与豪气。 在晋中,平定黑豆叶腌酸菜从尧帝“黎藿之羹”(《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起,经过了那些“抱瓮聊度日,尝羹谋岁卒”(清代李正元《豆叶吟》)年代,已融入了家乡风土食俗的深厚感情。平定秋后做过冬准备,沤豆叶酸菜必为重要一项:采回豆叶,切丝氽透,凉水过凉,入大筐内上压青石挤干水分,然后再放入瓮里捣实,压上石头,添入清水、米汤待慢慢沤制。这样腌制的黑豆叶酸菜,可炒、可煮,败火消炎。当地人津津乐道的不只是菜,还有它的故事和诗文。 如果腌酸菜是过冬贮菜的古老真功夫,酱菜则已发展到专门制菜的大学问。山西做酱历史悠久,太原府酱、曲沃面酱、襄垣黑酱曾负盛名,为酱菜发展提供了基础。像大同红丝菜,原名“什香菜”,是老字号“庆和泉”酱坊的传统产品。每年秋天,该店将优质苤蓝去皮洗净,对角切成四块,一层苤蓝撒一层盐,码在池中腌制,6个月后取出切丝脱盐,入甜面酱中酱制15天,再将白酒、黄酒、鲜姜末倒入拌均,即成色亮、脆嫩、咸甜、醇香的佐餐小菜。 山西酱菜还有晋中的搅醋丝,相传源于明代,制法是白萝卜洗净,切成筷粗条状,置太阳下晒脱水分,再上笼蒸后晾凉,加酱油、醋搅拌,放在缸里密封半年。搅醋丝,色呈酱红、味含酸甜,口感软中带筋,配一碗细长的面条,既助食欲,又助消化。山西腌菜中名气最大的要数晋南临猗的酱玉瓜,1915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曾获金奖。这种以玉瓜和面酱为原料,经过半年腌制而成的酱菜,清脆爽口,曾畅销国内外,还远销日本和东南亚。但当四川榨菜跻身于世界三大腌菜之列,酱玉瓜却于市场踪声难觅,着实为山西人的一件憾事。即便像六必居、万新合这样的酱菜晋商老店,也扎根于北京、潼关,绽放它金字招牌的不落光辉。 红尘难掩晋俗风韵,洗去历史铅华的山西腌菜在返朴归真的文化潮中,正当崛起。想那文天祥后人文剑峰在英国开中餐馆,以一碟中国腌菜结识富孀而继承千万资产,是数十年“腌菜为媒”的敬老情谊。可见腌菜正如那“在水一方”的“伊人”,对老一代充满一份依恋的情怀,对新一代诉诸一份简洁的时尚,对事业未竟者是一份范仲淹“断齑划粥”、曹雪芹“冬噎酸齑”的励志。 若是烹字章章氽,必有腌文历历陈。诚如吾辈者当从宋代朱敦儒的 《朝中措》中品味一份腌菜的真谛:“先生馋病老难医。赤米餍晨炊。自种畦中白菜,腌成饔里黄薤。肥葱细点,香油慢焰,汤饼如丝。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 |
拌凉粉 | 拌凉粉 天气热了,就想吃些清新爽口的食物。来一份拌凉粉作为主食,晶莹剔透,酸中带辣,爽滑适口,真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凉粉通常都是用绿豆淀粉制作的,主要含有碳水化物、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凉粉是纯淀粉制成的,一次不能食用过多,否则难以消化。 拌凉粉的制作方法: 主要原料:绿豆淀粉100克、水600克、黄瓜1根; 调料:蒜、盐、白糖、凉拌醋、生抽、橄榄油、香油、辣椒油。 做法: 1、将水倒入绿豆淀粉中,调均匀。 2、调好的淀粉水倒入小锅,开火加热,边加热边用筷子不停的搅动,直到淀粉糊变透明,离火。 3、将淀粉糊倒入耐热容器中,待其冷却成型后倒扣出来,切成条。 4、黄瓜洗净,切细丝;蒜捣成泥;取一小碗调入凉拌醋、生抽、橄榄油、香油、盐、白糖、蒜泥和辣椒油,拌均匀。 5、将黄瓜丝铺在凉粉上,淋上调好的料汁,拌均匀即可食用。 |
交口核桃 | 交口核桃 |
吕梁黑山羊 | 【种质原产地】 山西省晋西黄土高原的吕梁 【主产区与分布】 主产区为吕梁地区,但临汾地区的永和、 县、汾西、大宁、蒲县、乡宁、吉县等七个县和忻县地区的岢岚、静乐、五寨、神池、宁武等五个县也有分布 【头部被毛颜色】 黑色 【颈部被毛颜色】 青色 【体躯被毛颜色】 黑色 【腹部被毛颜色】 黑色 【臀部被毛颜色】 黑色 【被毛类型】 异质毛 【体貌特征】 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四肢粗壮 【其他特征】 后躯高于前躯,体长大于体高,整个体躯呈长方形。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