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呼和浩特 >> 土默特左旗 >> 沙尔沁镇

沙尔沁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哈素海)

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哈素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哈素海是黄河变迁而遗留的牛轭湖,属大黑河水系的外流淡水湖泊。过去曾称陶思浩西海子,俗称后泊儿。哈素海是天然湖泊,有“塞外西湖”之称。它位于呼和浩特西70公里的土默特左旗境内,水面面积32平方公里,水深2米左右,湖底杂草丛生,水质肥沃,盛产草、鲢、鲤、鲫、团头鲂、武昌鱼等鱼类及河虾蟹。湖面芦苇荡内繁衍着各种鸟类,凌空起飞时盘旋在烟波浩渺的湖面上,岸边凉亭水榭柳绿成荫,碧水青山相映成辉,组成一幅十分壮观的图景。  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哈素海)位于呼和浩特市土左旗西部,地处呼包鄂“金三角”腹地,东距呼和浩特市区60公里,西距包头市80公里,呼包高速、110国道、京包铁路横贯东西。哈素海与大青山之间的广阔草场,历史上称为敕勒川,是北魏民歌《敕勒歌》所描绘的地方。景区内拥有“阴山、草原、湿地、湖泊、温泉、气候”等多种资源优势,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以多元融合的北方游牧草原文化为主要脉胳,构建以“草原文化休闲度假”为导向的旅游产品体系,将敕勒川文化产业园逐渐打造成为以“草原、文化、生态湿地”为特色的旅游度假目的地。旅游区规划建成“三园三区”。三园包括草原文化产业园,草原休闲博览园,草原湿地公园;三区包括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区,休闲牧业产业示范区,休闲渔业产业示范区。  草原文化产业园以蒙元文化为主题,主要项目包括包括蒙元文化主题大门服务区、蒙古利亚数字博物馆、成吉思汗大剧院、草原部落、圣主坛广场、草原自驾车营地等。  草原湿地公园的主要景观为哈素海。哈素海原为黄河故道,面积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米,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湖内鸟类、鱼类品种众多,湖面芦苇呈片状生长,景色优美。草原湿地公园主要有烟波渔歌、水鸟保护区、湿地芦苇保护区、海岛生态观光区、哈素海水资源保护区等5大观光区域。游客可以选择水上和环湖两条动线参观游览,还有各种丰富的环湖及水上休闲娱乐项目。  草原休闲博览园的项目以温泉养身、休闲度假为主。其中,已经开放的项目有哈素海国际风情水都欧式大门、哈素海码头、哈素海风情水街等,即将开放的项目有天鹅堡温泉养生中心、天鹅堡温泉度假酒店、戏水乐园、海上田园度假中心等。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白石头沟生态旅游区

白石头沟生态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白石头沟生态旅游区  白石头沟生态旅游区位于金山开发区北的土默特左旗实验林场内,面积28平方公里。旅游区内山高岭峻,层峦叠嶂,夏秋之际,草木葱茏,山花盛开,溪水潺潺,清风习习,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白石头沟生态旅游区沟口建有“五一水库”。1980年,呼和浩特市园林局在这里兴建了呼和浩特青山公园。2003年,旅游区重新进行了规划建设。建成后的旅游区主要由一门、二带、八区组成。“一门”指旅游区大门,“二带”指绿化带、漂流带,“八区”指波光凌空健身游乐区、服务功能区、西林峡军技娱乐区、奇石沟探险区、绿色休闲区、桃花源度假区、菊花沟水上娱乐区和野生动物养殖区。白石头沟生态旅游区已初步建成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生态度假游乐区。  白石生态旅游景区,是一个集休闲渡假、观光游览、会议培训、户外拓展的国家AAA级景区,被国家水利部评为了国家水利风景区。是呼市重点旅游开发项目之一,也是内蒙古四条精品旅游线路的重要景点之一。  白石生态旅游景区位于呼市西20公里的五一水库上游白石头沟内,纵深7公里,面积28平方公里。区内山高岭峻、草木葱郁,景区内有大面积的次生林、白桦林、白杨林、松林、野山梨、野山杏等野果林木。山林植被覆盖率达73%,阴坡植被覆盖率95%,景区内有青羊、狍子、野鹿、野兔、松鼠、鹰、山鸡、石鹑等多种野生动物。景区深处,堪称山清水秀。景区水流川流不息。自然景观主要有:老鹰崖畔观音庙、水帘洞旁边飞来石、绿洲沟内观音洞、奇石峪内飞帘瀑、棒槌山巅北魏敖包遗址、药王庙遗址、大东沟抗日游击队旧址等。景区从2003年初步开发以来,相继建设了水上乐园、陆地竞技场,百鸟园、蒙古包群、农家院落、大小会议厅、餐饮服务中心、欧典别墅渡假区、青龙亭、白虎亭、玄武亭、燕雀亭、白石河百米观景长廊、龙潭瀑布、观音洞、大弥勒佛石像、野外拓展运动训练基地、真人CS野战营、大型停车场、白石商场等设施,同时设有:高山滑草、水上战舰、蒙古射箭、水上滚筒、碰碰车,沙滩摩托、卡丁车、古文化园区、二十四孝图、蹦极、太空环、等多个游乐设施场所,有人也可乘坐观光游览车沿路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已具备相当接待游客的能力。这里正在形成呼、包、鄂三市市民旅游、休闲、消夏的好去处,显示了景区深受游客欢迎,独具山、水、林自然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  在蒙古行营的上面就是白石服务中心,这里为您准备了可口的农家饭菜,和浓烈的民族风味菜式,您会在青山绿水中陪伴着亲人朋友的品味佳肴美酒,悠闲自在的享受休闲渡假的乐趣!在富有民族特色的蒙古包里感受白石沟蒙古风情!这里远离喧嚣与噪声,远离粉尘与污染,远离烦躁与压抑;这里是绿色的天然“氧吧”;这里是呼、包市民休闲度假、放松心情的后花园。

-故居红色旅游区

乌兰夫故居红色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故居位于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  ,距察素齐镇24公里,东距呼和浩特市70公里,西距包头市110公里,现占地153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故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志的出生地。现存正房、东房、西房二十六间,共560平方米。正房内陈列着-同志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用具和参加革命后的部分遗物,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成长经历和丰功伟绩,以及他的伟大人格、崇高精神和革命事迹。故居已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2007年,旗政府委托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专家,完成了-故居红色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并通过了专家的评审。按照规划要求,2007年投入5143万元,完成了卫生院、柏油路、民小教学楼、兽医站、农家乐大院、剧场等项目的建设。  整个景区由红色旅游区、民俗村、农家乐接待区、香瓜采摘基地、蔬菜采摘基地等。      察素齐镇  土默特左旗辖镇,旗府驻地。“察素齐”系蒙古语译音,意为“造纸的房子”。1950年为土默特旗第四区第四行政村,1954年建察素齐镇,1958年改察素齐乌宁公社。1960年旗政府驻地由萨拉齐镇迁到察素齐镇,1961年改为察素齐公社,1975年分设察素齐镇公社和察素齐农村公社,1981年镇公社改察素齐镇,1984年农村公社改为察素齐乡。1987年镇乡合一,建察素齐…… 详细++

土左旗青山烈士陵园

土左旗青山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土默特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的土默川平原上。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回、满、朝鲜等25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多民族聚居旗。北魏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描绘的就是这里的风景。  土默特左旗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发源地之一,蒙古族土默特部落在此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鸦片战争以来,土默特蒙古族与各族人民一道,先后参加了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1907年的反垦斗争,1911年的辛亥革命,以及民国初年的反军阀斗争等。1921年以后,土默特左旗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八路军大青山游击队在此与日伪军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不少同志如多松年、李裕智、荣耀先、贾力更、高凤英等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特别是抗日战争中,更多的土默特青年投身于革命,以斗争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等许多土默特蒙古族同志,参加了建立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斗争,不仅为解放东北起了直接作用,还为建国后在民族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土默特左旗先后有5000余人投身革命,2450多优秀的土默特儿女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223人被追认为烈士。新中国诞生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土默特人又有75人献出宝贵生命,被追认为烈士。社会建设时期又有11人被追认为烈士。  为了永远铭记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继承和发扬他们坚强不屈、忠诚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1966年4月,经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批准中共土默特左旗委、旗政府拨款在把什村大青山脚下修建了大青山烈士陵园,占地面积19200多平方米,当时安葬了贾力更等39位烈士的遗骨。1988年3月烈士纪念建筑物实行分级管理,被核定为“自治区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2年中共土默特左旗旗委、旗政府决定对土左旗烈士陵园进行重新的规划建设,并正式更名为青山烈士陵园,进行了扩展面积,陵园绿化,广场硬化,道路桥梁拓宽,更换大门,新建办公用房、陈列室、烈士纪念碑,迁建荣耀先烈士墓等项目,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建成占地64843.28平方米,安葬40名烈士遗骨。园内建筑错落,绿树成荫,环境静谧肃穆,各种纪念建筑设施齐全。整个陵园分纪念瞻仰区和烈士安息区两个部分。纪念瞻仰区建有纪念碑、悼念广场和烈士事迹陈列馆等建筑。建在陵园中央的纪念碑高19.19米,纪念碑前的悼念广场占地5000余平方米,可容万人凭吊。  陵园管理单位为土默特左旗烈士陵园管理所,是土左旗民政局所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核定编制职工数5人,现有在编在岗职工5人。多年来土左旗烈士陵园按照国家、自治区《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保护办法》和《呼和浩特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的规定,精心维护各类纪念设施,认真挖掘整理革命史料,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每年接待前来祭扫的各界群众达1.2万人次,较好地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与此同时,陵园各项管理工作和基本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广化寺造像

广化寺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赐名“广化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喇嘛洞召是呼和浩特地区“八小召”之一。喇嘛洞召位于呼和浩特旧城西北大约80多里的大青山南麓,地处今土默特左旗境内。因位于东喇嘛洞召以西(崇禧寺),故又称“西喇嘛洞召”。   相传,该寺由来自西藏的高僧察罕博格达-于明朝万历初年兴建。该寺是呼和浩特地区兴建的第一座藏传佛教寺院。21世纪初,喇嘛洞召一层外面悬挂的一块黄色牌子上写着:“喇嘛洞俗称银洞,是开山祖师博格达察罕喇嘛修行的山洞。博格达察罕喇嘛于明朝万历年间在此山洞长斋诵经,坐禅苦修,收徒度众,讲经说法,1627年(明天启七年)坐化。众弟子将其灵体以坐姿密闭于山洞内,被尊为一世-,后将山洞修为佛寺。从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开始,在山下修建殿堂,形成广化寺。”博格达察罕喇嘛是来自西藏的一位高僧,曾游历呼和浩特地区的不少地方,最后在喇嘛洞召一带修行,还在此建造了喇嘛洞召。博格达察罕喇嘛圆寂后,其弟子查干·迪彦齐、察哈尔·迪彦齐、额尔德尼·迪彦齐继承其衣钵,在明末清初于呼和浩特地区先后建造什报气召(慈寿寺)、乌素图召(广寿寺)、东喇嘛洞召(崇禧寺),并分别成为各寺的第一代-。   另一种说法称,明朝崇祯初年,道宝迪彦齐赤列扎木素喇嘛始建该寺。这种说法和上述第一种说法相矛盾,无法断定哪种说法为实。  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在银洞山下扩建该寺殿堂。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扩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清廷赐寺名“广化寺”。  喇嘛洞召的属召有珠尔沟召、阿鲁板召、祝乐庆召、明安召、黑格林召等10余座,就连包头的沙尔沁召(西广化寺)也是喇嘛洞召的属召。

喇嘛洞召

  看 点 : 洞召由前寺及后寺组成。前寺凡4重,有天王殿3间,供奉4大天王; 大经堂49间,楼2层,计7楹;大殿25间,供奉弥勒佛,殿前悬挂蒙、汉、满、藏四种文字镌刻的金字“广化寺”匾额。 二殿为欢喜佛殿,东西八角楼供奉十八罗汉和观音菩萨。 另有阎罗君殿7间。各殿佛像均以黄铜制成,工艺高超,栩栩如生。 后寺建在山腰上,凿山为洞,建楼3层,称“钯洞”,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洞前石阶共124级。 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历代-的石塔数座.现殿堂大多被毁,残留124级石阶和佛爷府及石刻佛像。-洞召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宽阔的洞沟,光线明亮,视野开阔。 介 绍 : -洞召是土默特地区黄教发样地之一。位于毕克齐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 建于明万历初年(1573—1575),清顺治十五年(1658)扩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赐名“广化寺”。门 票/开 放 时 间 : 15元

金銮殿

金銮殿为文化旅游景点。  金銮殿  金銮殿生态旅游区位于毕克齐镇北的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内。据《北史》记载,北魏道武帝巡幸阴山,曾在山顶建造行宫,遂将这座挺拔的高山叫“金銮殿山”。  金銮殿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独特,地域空间博大,辐射范围广阔。其西南有一座奇峰异景,一牛状的风蚀巨山尾西首东而卧,仰首处正好有两座小石峰,似一对倚角直刺青天,如同旋风扶摇直上,顶天立地,被人称为“牛角旋峰”,是呼市旧八景之一。山巅四周悬崖绝壁,如同一座空中堡垒。站在山峰上远望,黄河如带,平川凝碧,近看坡坡锦绣,山丹摇曳,景色奇异,令人流连忘返。  在金銮殿西南、入沟不远即为千树背。  千树背东起金銮殿山顶,西至石门沟底,总面积7000亩。区域内植被繁茂,乔木有云杉、落叶松、油松、白桦、山杨,灌木有绣线菊、虎榛子、山黄杆、黄玫瑰,草本有大叶糙苏、大黄、远志、黄苓、金莲花、针茅、地被菊、苔草等。主要野生动物有狍子、青羊、野狸子、野鸡等。景区森林生态功能完备,景观鲜明独特。  在千树背西有被称为“小桂林”的黑牛沟。入沟后,山壁陡峭,怪石嶙峋。盛夏期间,鸟语花香,芳草漫坡,伴以泉水叮咚,林涛阵阵,石林石柱高低错落,更是别具特色。  金銮殿、千树背、黑牛沟山相连,沟相通,各有异景,具有独特的旅游开发价值。

明清博览园

  明清博览园

敕勒川民俗博物馆

  敕勒川民俗博物馆位于土默特左旗台阁牧乡达尔架村。1990年7月8日正式开馆。呼和浩特地区自明代中叶以来,逐渐形成蒙汉杂居、农牧并举的经济形态。建国以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许多古老的民族民俗文物渐趋消失。为了抢救这些民族民俗文物,对后代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蒙古族老干部、原内蒙古博物馆馆长文浩在自己家乡住宅基础上兴建了这座博物馆。  馆舍院落内有正房5间,收藏和展出各类文物400余件,有反映各民族婚丧嫁娶的风情,有农牧业和商业活动的历史,有各种农具、用具、书本、帐册、车辆等实物,有刺绣、窗花等民间工艺品等。  敕勒川民俗博物馆富有浓郁的地方风土民情,古朴无华,特色鲜明。很值得中外游客到此一游。

生鲜牛乳

  土默特左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麓富饶的土默川平原上。总面积2779.83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现辖5个镇、4个乡、7个区域服务中心,1个开发区,321个行政村,456个自然村,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回、满、达斡尔等24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多民族聚居旗,全旗耕地面积104万亩。    近年来,土左旗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发展奶牛养殖为主的农区畜牧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为突破口,努力推进全旗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7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385元和5255元。全旗奶牛存栏达20.1万头(占全市总数的1/3),年产鲜奶65万吨,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标准化奶站421座,奶牛小区25个,奶牛业已发展成为全旗的支柱产业,到目前我旗已是全国最大的县级奶源基地。   

小香米

  小香米   小香谷去皮后即为小香米,属纯天然米,产于王桂窑、窑沟、小缸房、单台子等地。此米较一般小米更为纯黄微甜、米精、富含糖、蛋白质、赖氨酸、胡萝卜素及铁、锌、钙等人体必需物质。用此米熬成粥,口感独特,芳香萦口,是孕妇和老年人的最佳食品。

毕克齐大葱

  毕克齐大葱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的特产。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所辖的水磨、十里坡、五里坡、讨合气、大旗、南园、北园、银匠坊、流水、解放、曲房、官保、崞县、腊铺、脑包、碾道、五道、二道、马王庙、庆春园、白庙、小古城、大古城、杨家堡、鸟素等25个村。

沙尔沁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沙尔沁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