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南宁壮锦 | 南宁的工艺品以壮锦最为出名,其历史悠久,唐宋时已有制作,明清时最繁荣,带有浓厚的地方民族风格。 壮锦以棉纱为经,五色线为纬而织成。因色彩绚丽、图 案别致、结实耐用而驰名。其传统花纹图案有万字纹、水波 纹、云雷纹、菊花纹等。还有蝴蝶朝花、双龙抢珠、狮子滚 球等20多种图案。壮锦用途广泛,可作床毯、被面、围裙、背带、腰带、 手提袋、头巾、衣边装饰等。( 南宁) |
南宁香蕉 | 那龙矮杆香蕉,皮黄肉软,肉色黄白,香甜可口,且产量高,每穗达50至70斤。香牙蕉,肉质乳白,柔软甜滑,有特殊香味。( 南宁) 南宁市香蕉种植历史悠久,各县(区)均有种植,主产区主要分布在西乡塘区、江南区、隆安县、武鸣县等县(区),是广西香蕉三大主产区之一。那龙矮杆香蕉,皮黄肉软,肉色黄白,香甜可口,且产量高,每穗达50至70斤。香牙蕉,肉质乳白,柔软甜滑,有特殊香味。 南宁市香蕉种植历史悠久,各县(区)均有种植,主产区主要分布在西乡塘区、江南区、隆安县、武鸣县等县(区),是广西香蕉三大主产区之一。2008年南宁市香蕉面积30.81万亩,占全市水果栽培总面积的20.7%;产量32.43万吨,占全市水果总产量的43.9%;产值6.09亿元,占水果总产值的37.2%。可见,香蕉在南宁水果产业中占有很大比重,全市超过三分之一的水果收入依赖于香蕉。目前,南宁市香蕉生产集约化的程度越来越大,企业化经营发展迅猛,出现了许多大面积连片规模种植的香蕉生产基地,占全市香蕉面积约40%。 那龙矮杆香蕉,假茎高150——175厘米,茎中部围径46——56厘米或更粗。叶片长140——161厘米,宽65~78厘米,叶幅275——310厘米。果穗长50——56厘米,梳数9——12梳,果指数135——183只,果指长16.2——19.2厘米。株产11——20公斤,一般每667平方米(一亩)植150——180株,产量为2000——3000公斤。具有管理方便、抗风和抗病力强、品质优异的特点;缺点是果指较小,皮黄肉软,肉色黄白,香甜可口,且产量高,每穗达50至70斤,售价略低于中秆蕉。香牙蕉,肉质乳白,柔软甜滑,有特殊香味。 地域范围 南宁香蕉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行政区域内的南宁市行政区划为兴宁区、江南区、青秀区、西乡塘区、邕宁区、良庆区和武鸣县、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12个县(区),共84个镇、15个乡、3个民族乡、24个街道。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07°45"~108°51",北纬22°13"~23°32"。保护面积65万亩,产量15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桂蕉系列(1、6号),果梳大型,蕉梳整齐;果形美观,果指长,弯曲;果皮金黄色,光滑;果肉乳白色至乳黄色,软糯、甜,香味浓,无种子。金粉1号,果梳中等,蕉梳整齐,果形美,果指中等、微弯;果皮黄色,皮光滑,果粉多,果肉乳白色,粉糯,清甜,无种子。鸡蕉,果梳小型,蕉梳整齐,果形似小鸡,果指短、直、侧弯;果皮深黄色,有果粉,皮光滑;果肉乳黄色,软滑细腻,味香甜,略带微酸,无种子。(3)安全要求:南宁香蕉按照《绿色食品香蕉生产技术规程》(DB450100/T4-2010)标准组织生产,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
菠萝 | 菠萝又名“凤梨”,为南宁主要果品。菠萝富含发热量高的糖类和人体不可缺少的钙、铁、磷、钾等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还含有一种跟胃液素相似的酵素,能分解蛋白质,帮助消化。1952年引进果眼浅的夏威夷和沙捞越品种,称为无钉菠萝。菠萝罐头是南宁出口的大宗商品之一。 |
老友湿面 | 老友湿面是比较独特的一种食品,就是用和面了以后切成面丝。老友面(粉)本身源于邕宁的,故邕宁人在煮老友面(粉)时比较有心得。十个面摊十种不同的佐料,但是都是一样好吃。假如是煮八珍老友湿面,那个味道真的是“牟得顶”。人民旅舍旁的“肥妈宵夜档”也是几代人传下来的手艺,现在也是第三代掌勺人“揸FIT”了。营业时间16:00——次日3:00,老板心情不好时不开档。 制作方法 取蒜末、豆豉、辣椒、酸笋、肉末用油爆香后,加少许酱油、糖,加入高汤烧开,放入湿面稍煮片刻,起锅,撒上葱花上桌。 来历 老友面(粉) 南宁市著名的传统小吃,是酸、辣、咸、香兼备的鲜香面食,有祛风散寒,通窍醒食和兴奋精神的作用。关于“老友面”的来历,民间众说纷纭。据说,在20世纪30年代,有一个食客经常去中山路一间小吃店就餐,久而久之,主客成了朋友。有一次,食客外感风寒卧床不起,店师傅听说后便给食客做了一碗面,放上酸笋、辣椒、豆豉、姜、葱等,食客吃完后大汗淋漓,全身感觉舒畅放松,连打一串喷嚏后风寒全好了,高兴之下给小吃店送去一块1“老友常来”牌匾。“老友面”从此得名。老友面的传统制作方法是:先将精面粉加鸡蛋和面,反复搓揉,用竹杠反复压打,切成细面条,再以爆香的蒜泥、豆豉、酸辣椒、酸笋、碎牛肉、醋、骨头汤等配料与之烹煮而成。风味独特,闻之酸辣鲜香,诱人食欲;食之开胃解腻,回香无穷,并有祛除风寒之功。主料用米粉的,称“老友粉”。五六十年代起,一直由南宁第二饮食公司主营老友面(粉),其中以位于中山路的中山饮食店最为著名,老友面又称“中山老友面”,香港《文汇报》、广东《羊城晚报》和《南宁晚报》等媒体曾对其进行专题介绍。该公司制作的老友面曾获1997年杭州烹调大赛“中华名小吃”称号。南宁市制作经营正宗老友面(粉)的饮食店有:大同饮食店、共一饮食店、共东饮食店、杏花村饮食店、建政饮食店、安源饮食店、亭子饮食店等。 |
五塘苦瓜 | 兴宁区五塘镇种植苦瓜历史悠久,闻名区内外。由于有充沛的雨水、充足的日照、肥沃的土地,苦瓜年种植面积在2万亩以上,亩产3000-4000公斤,总产量8万吨左右。种植品种以翠竹、翠绿、金卡春等为主,主要采用嫁接育苗、苦瓜套袋技术、绿色综合防治措施等无公害标准化技术进行栽培。瓜形顺直美观,瓜色油绿光亮,苦味适中、脆而甘苦口感好,瓜肉厚实、心腔密实耐贮运。每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五塘苦瓜集中大量上市,各路蔬菜经销商齐聚五塘镇,到田间地头收购苦瓜,比其它地区早上市15—20天。兴宁区每年通过新闻媒体、电视广播,大力宣传“五塘苦瓜节”,多次举办五塘苦瓜节暨农产品交易会,广发“英雄帖”召集区内外经销商和市民来采购苦瓜。如今,“五塘苦瓜”已是驰名区内外的无公害品牌。 |
地区 | 特产 |
---|---|
邕武东社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