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蒙牛工业旅游区 | 蒙牛工业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999年8月,随着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一片荒地上成立,内蒙古旅游业又增加了一个亮点—工业旅游。通过在生产车间设计参观通道等方式展示蒙牛牛奶、冰淇淋、酸奶、奶酪、奶粉等消费者所喜爱的产品的生产、加工到成品的全线生产流程,从而展现蒙牛企业文化,让广大的消费者了解蒙牛,信任蒙牛,热爱蒙牛。 蒙牛工业旅游区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已建成亚洲最大的冰淇淋生产线。蒙牛液态奶生产线和企业文化对游客最有吸引力。建有全封闭游览通道,有专职导游负责游客的接待、讲解和管理工作。 旅游区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调研)基地、自治区优秀旅游景区、呼和浩特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工农业旅游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大先进单位(见下图)。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习-、李克强、-、李源潮等国家领导人均来公司视察。2004年8月2日,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孙钢来公司,为蒙牛工业旅游“把脉”。2004年,公司策划并开展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旅游活动——“体味自然之旅,蒙牛邀你草原游”万人游活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2005年蒙牛工业旅游在国家,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各级政府以及全国乃至世界广大消费者的关心下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做好游客接待工作,公司最初设总裁办公室综合管理部接待处,设3名员工,主要以政府视察、投资考察等接待工作为主,随着公司的知名度的提升,2003年成立了蒙牛公司旅游部,拥有数十名员工,蒙牛工业旅游逐渐走向专业化道路,接待游客能力达50多万人次,并在2009年更名为旅游接待中心,建成了一支具有高素质的讲解接待队伍,拥有英汉、蒙汉等双语讲解员,接待外宾的能力得到政府外办及外宾的一致认可。 开放时间:上午9:00至12:00,下午14:00至16:00 停车场信息:内蒙古蒙牛工业旅游区设有自己专用停车场,面积3万多平方米,管理规范,设施齐备。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
盛乐博物馆 | 盛乐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我国首座鲜卑历史文化主题博物馆——盛乐博物馆,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古城遗址东侧,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58平方米。博物馆分为盛乐古城春秋史、鲜卑民族历史与文化、小板申东汉壁画墓复原陈列展等3个展厅,向人们集中展现了鲜卑这个北方游牧民族历经14帝140年的辉煌历史。公元260年前后,鲜卑族拓跋部落迁居盛乐(今和林格尔县);公元386年,拓跋氏正式建都盛乐,史称北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经历南征北战,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南北朝对峙局面形成。 |
东山书法艺术园 | 东山书法艺术园 东山书法艺术园坐落于和林格尔县城关镇宝贝河南岸大南山旅游区,占地面积 500 亩,总投资 1000 多万元。集书法篆刻、剪纸、文化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是一座初具规模的新型文化主题公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是目前内蒙古地区最大的书法公园。 东山书法艺术园由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与0和林格尔县委、和林格尔县人民政府共同创意、设计、建设的精品工程。是和林县迎接全市两个文明现场会重点建设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它的建成将成为和林县文化建设新的重要标志。 它的总体布局由山门、印章园、十二生肖园、百家姓、九曲芍药等部分组成。东山书法艺术园题字由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范曾先生题写。园门的设计理念源自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三”即“三才”、“三光”。三才者即天、地、人,三光者即日、月、星。意思是说,世界太大了,而人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来改造世界。三种元素由中国结连接,象征无穷的智慧、无穷的力量和无穷的。园门-“东山书法艺术园”七个字由国内著名书画大师范曾题写;蒙文题字由著名蒙文书法家朝洛蒙书写,蒙汉文书法同时出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园门正中有一方汉印,-“盛乐”二字。“盛乐”是北魏的都城,意喻昌盛、欢乐。“盛乐”这方汉印表达了和林格尔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祝愿。园门上的浮雕是古老游牧民族鲜卑族崇拜的图腾——鲜卑兽。这种神兽既像马,又像牛,很像现实当中的麋鹿,不同的是鲜卑兽吻上有角,背上长翼。传说当年鲜卑人南迁时在大兴安岭迷了路,又遇上了大雾,眼看就要困死在大森林里,此时,一头神兽从天而降,带领他们走出森林,平安到达南方大泽,因此这头神兽成为鲜卑人崇拜的图腾。 东山书法艺术园的建设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文化交流价值。不进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观赏品味书法真谛的园林,也为当地居民开辟了一处清新典雅、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场所,更为和林县旅游业增添了展示书法艺术与和林历史文化绝佳的旅游景点。它的建设功将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
盛乐百亭园 | 盛乐百亭园 亭者,民之安定也。亭,这种形式多样的园林小品经过千年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已成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安定祥和的代名词。百亭园,汇聚百座华夏名亭,让您不必东奔西走访天下,即可领略天下名亭的风采,感受中华亭文化的丰富内涵。亭者,停也 盛乐百亭园,坐落于和林县城关镇南宝贝河畔的群山之中。这里山岭拥翠,沟谷环绕,天设地造一方宝地,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园区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由国内外著名旅游和工程技术专家精心设计,山西、湖北、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古建、石活等工匠人精心制作,因势筑园,就势造景,高标准高质量建造的生态精品工程和大型历史文化园区,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是内蒙古中部一处旅游胜地。 盛乐百亭园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魏都城“盛乐”冠名,以“百亭”立园,盛乐百亭园是2000年7月开始建设的。根据全园的总体规划,拟建中华钱币坛、百亭园、宗教文化园、盛都宫阙、儿童乐园、成吉思汗行宫、西洋管窥、生态观光园八个景区。目前已完成中华钱币坛、百亭园、宗教文化园部分等三个景区,以及山门、218级台阶,文化碑墙,厅苑,人工湖等工程,控制面积达8平方公里。园内种植有65个品种,200万株树木,满园尽是绿色的音符。 2003年12月,盛乐百亭园被《中国文化报》命名为“中国最大的亭文化景观园林”。 |
白二爷沙坝保护区 | 白二爷沙坝保护区 白二爷沙坝保护区位于和林格尔县南35公里处209国道旁,距呼和浩特市75公里。地处浑河与古力半几河之间,该旅游区是全国闻名的治沙造林成功典范。2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滚滚的沙漠,经过艰苦治理,12万亩沙漠已变成绿洲。如今,旅游区内林荫蔽日、湖水涟涟,度假村内旅游设施齐备,成为一处旅游避暑的绝佳之地。 白二爷沙坝属典型的丘陵沙区。海拔高度1100至1400米,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降水少且集中,蒸发量大,年平均气温5.6度,年降水量391.6毫米,蒸发量2340毫米,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白二爷沙坝过去是和林格尔县最境内风沙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从1982年起,时任县长的云福祥同志亲自率领120名青年组成的专业队,十几年如一日艰苦创业,鞠躬尽瘁,使8.5万亩流动、半流动沙丘和3.5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造林种草保存面积达12万亩。其中乔木4.3万亩,灌木5.3万亩,人工和封育草场2.3万亩。植物种类多达100多种,为中国乃至世界树立了治沙典范。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森林管护明显加强,使白二爷沙坝的林草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生态环境得以较大改善,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生物多样性逐年丰富,林草覆盖度达85%以上。 |
唐代单于大都护府遗址 | 唐代单于大都护府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乌兰察布盟和林格尔县土城子。所谓单于大都护府,就是统领漠南突厥族所住地区府州的首府,是漠南突厥族的政治、文化中心。唐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唐王朝在今和林格尔筑城,设立了云中都护府。遗址至今清晰可见。城墙用土夯筑,残存最高的约5米,外城平面略似菱形。东墙长1750米,西墙长1200米,北墙长1250米,南墙已被宝贝河水冲刷,残长500余米。现在东、西、北三面还可看到城门遗址和瓮城遗址。外城南部有内城,俗称皇城,略呈方形,每面长约500米。城中文化堆积层以内城为最厚,其中有大型建筑的台基,地表还残存有石柱础,并有密集的碎砖瓦和陶次片。从地表调查看出,这座城是唐代在东汉、北魏时期旧城废墟北部建筑起来的。唐代以后的建筑物又迭压在内城中,形成了3-5米厚的文化堆积,有的凸出地表约2-3米。早在解放前这里就出土过唐宝历二年(公元820年)撰刻的“唐振式节度使单于大都护张惟清德政碑”等石刻。 |
祥云鱼村 | 祥云鱼村 祥云鱼村位于和林县盛乐镇克略村,是和林县最早开展农家乐的经营企业。占地面积 500 亩,距离呼市 36 公里,是一家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可接待中、低不同档次客人食宿。 祥云鱼村于 1998 年 7 月开业,累计投入 50 多万元。水、电、排污、排水等设施齐备。现建有鱼塘 360 亩、蒙古包 10 座、草地 40 亩。游船 5 艘。可同时满足 130 人就餐, 100 人住宿,以经营全鱼宴、蒙餐、农家菜为主要特色。 旅游项目有垂钓、骑马、采摘蔬菜、烧烤、娱乐等活动,农家的质朴与好客,远离喧嚣都市的恬静与安闲令你耳目一新。祥云鱼村将是您最好的选择。 正在建设的土默川农家院将以农家土炕、传统农具展示为主,体现原汁原味的农家风情。 |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为文化旅游景点。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和林格尔汉墓位于乌兰察布盟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境内的一座土山上。墓分前、中、后三主室和三耳室,全长约20米。墓壁、墓顶及甬道两侧有壁画50多幅,榜题250多顶。这是我国考古发掘迄今所见榜题最多的汉代壁画。这些壁画形象地反映出东汉时期我国北方多民族居住地区的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社会生活面貌。 从壁画内容及榜题得知,墓主为东汉王朝派到北方民族杂居地区的最高---使持节护乌桓校尉。 壁画内容有反映死者的仕途经历,以及升迁各任时的车马出行图;有死者历任官职所在城市和府舍的官府图;有反映统治阶级生活的饮宴、舞乐、百戏等描绘;有反映东汉时社会生产活动的场面,如农耕、庄园、牧马、放牛等图;有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如少数民族的装束、发式、相貌,以及祥瑞图和一些圣贤、忠臣、孝子、烈女的故事图等等。 |
南天门森林公园 | 南天门森林公园 |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 |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城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城北12公里,是汉至唐代的故城遗址。 城址呈不规则多边形,东西1550米,南北长2250米,总面积约349万平方米。城门、瓮城、角楼以及建筑基址保存基本完好,城内街道依稀可辨。城址平面分三区。南区现存东墙南段和南墙;北区现存东墙、西墙、北墙和西南墙;中区现存东墙和北墙,可能是辽金元时期的城址遗存。城外发现了数十座汉唐墓葬,获得了丰富的实物遗存,其中北魏镶嵌宝石金猪佩饰、唐三彩鹦鹉提壶以及北魏和唐代壁画墓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及其出土遗物为研究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历史地理以及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 |
前夭子水库水利风景区 | 前夭子水库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呼和浩特市和林县前夭子水库水利风景区 |
豆面 | 豆面 和林的豆面薄如纸,似银丝,光滑透亮,深受人们喜爱。农民操办红、白喜事,招待客人,常把豆面视为优质白面。豆面中放上粘合剂——蒿籽,用水和起来,把它擀成比面案大一点儿的薄皮,几经折叠,一双灵巧的手再把它切成二三尺长的细条,长长的豆面便做成了。目睹这一高超的手工制品,谁都会食欲大增,交口称赞。每逢盛事,或亲朋相聚,或宾客临门,农民总要欢欢喜喜地让他们吃一顿极为稀罕的油糕、豆面饭。吃油糕、豆面的时候,先把豆面煮熟盛在碗中,舀进肉臊子或土豆菜汤,再把油糕放到盘中。一边吃热气腾腾的豆面,一边吃香脆可口、皮脆里软的油炸糕。饭毕,还觉得口边留有余香。制作豆面的豌豆,是一种高植物蛋白食品,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7~40%,相当于等量的大黄鱼、瘦猪肉、牛肉、鸡蛋所含蛋白质的两倍多。豌豆蛋白有其独到之外:富含人体不能合成的八种必须氨基酸,不含胆固醇。因含有皂草甙,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对于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和心脏病的人,豆面是一种疗效食品。对患神经衰弱和体质虚弱的人民,食用豆面也大有益处。 |
和林羊肉暖锅 | 和林羊肉暖锅 原料:羊肉500克,洋葱半个,土豆1个,西红柿1个,大蒜2瓣,四季豆200克。 调味料:西红柿酱、西班牙辣椒粉、盐、糖、鸡精、料酒各适量。 做法: 1、 洋葱切块,土豆切块,西红柿切花瓣,大蒜切片。 2、 羊肉切块后焯水洗净浮沫。 3、 锅内热油,六成热时,放入洋葱、大蒜煸出香味。 4、 放入羊肉煸炒变色后,倒入料酒。 5、 放入西红柿酱与西班牙辣椒粉。 6、 加开水没过肉,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焖四十分钟(这个时间要视你选用的羊肉的部位而定)。 7、 加入土豆和四季豆,加盐、糖、鸡精调味烧至软烂。 8、 加入西红柿,烧两分钟即成。 |
和林格尔马铃薯 | 和林格尔马铃薯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的特产。 和林格尔县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化生产,积极扶持基地建设。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年均稳定在25万亩左右,占到农作物总播面积的25%,成为全县第二大主栽作物,五个山丘区基地乡镇年均播种马铃薯17万亩以上,成为龙头企业稳定的原料基地。全县还引进应用地膜覆盖、机械作业、中棚种植、膜下滴灌等技术,使马铃薯亩产量成倍增长,农民种植效益显著提高。农民仅种植马铃薯一项,每年人均获利1000元以上。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