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井尔沟烈士陵园 | 井尔沟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井尔沟烈士陵园 位于大青山乡井尔沟村委会前柜村西梁。占地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陵园坐向南,四周群山怀抱,抢盘河沿山脚西侧流过,置身园内环顾四周,所见景色各具神韵。 大青山乡 全乡辖地面积527.9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1801户,6854人,劳力3218人,每户至少有1人撑握1种农村适用技术。境内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海拔2122米,抢盘河纵贯西部,南流出境,乡政府驻地南乌兰不浪村,距县城15公里。全乡耕地面积5.6万亩,其中水浇地1400亩,农作物种植以马铃薯、油菜籽、莜麦、小麦、青玉米为主,粮食总产量为60……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 | 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武川县,距呼和浩特市27公里。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园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怪石林立,飞瀑滚玉,林密草深,遮空蔽日,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许多野生动物的快乐家园,有斑羚、梅花鹿、狼、狐狸,青羊,啄木鸟、百灵等。自然景观有顽石潭、三叠瀑、小峡谷、水帘洞、一线泉、瀑布泉、飞来石、莲花峰、双驼峰、松鼠峰等。还有避暑山庄、饭店、游泳池,溪流小桥,蒙古包群、888级台阶等旅游设施。这里自然美独树一帜,也以其曾是古代王公贵族的狩猎区,神秘地吸引着广大的游客。 每年6月至10月,是哈达门高原牧场最佳旅游时期。这里的夏天,广阔的-郁郁葱葱,泉瀑淙淙,空气清新,是避暑的好去处。金秋九月,景区是一幅绚丽的五花山色,是一幅令人心醉的油画。冬天茫茫白雪,大地冰封雪裹,远山松枝银花怒放,更具高洁。在这里,不仅可以与狍子、梅花鹿、獾子、斑羚、狼、狐狸、野鸡、野兔等野生动物零距离接触,还可领略游牧民族的风情习俗。 园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原始白桦林,白桦次生林,华北落叶松和灌木及大面积的人工油松林郁郁葱葱,生长茂盛。覆盖率大百分之82.5。没有森林的山坡上,牧草丛生,鲜花盛开,密密匝匝的花草,将整个公园染成翠绿。 |
大青山野生动物园 | 大青山野生动物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大青山野生动物园位于呼和浩特市北郊,北靠大青山,之所以选址于此,是因为它有便捷的交通、独特的地形,地貌。对外它南邻呼包高速公路,西至呼武公路,东到红山口,处于高速公路交汇点;对内由市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仅需40分钟,处于市区的近郊。 大青山野生动物园的前身是呼市动物园,园区分为四大景区:门前景区、青葱雨晨景区、人与自然景区、狂野之旅景区。其中人与自然、狂野之旅两大景区以动物的驯养、繁殖、游展为主,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两大景区的绝大部分动物都是山体散养;两大景区功能既相同又互补,狂野之旅主要体现草原文化的自然灵魂的主宰——狼,并辅以其它猛兽让游客感受到不同的、具有草原风格的狂野旅程;人与自然以动物表演及小型动物的散养为主,游客可以在狂野旅程结束后,立即放松心情,接触并爱抚动物,这种有形和无形的落差,不仅满足了游客寻求刺激与快乐的内心需求,同时还满足了游客寻求不同感观的享受。其中更以狂野之旅景区给人印象深刻,游人乘坐观光车可以沿途看到狼群扑食,也可以看到猛虎、雄狮和黑熊等食肉类猛兽在观光车两旁或休憩、或觅食,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门前景区、青葱雨晨景区、同样以动物饲养为主,但同时结合了科普教育、素质训练教育及具有民族特点的餐饮、娱乐内容,尽现草原文化,极大的丰富了园区的景观及功能,一改以往各功能单一存在的情况,加大了游园的乐趣。 |
大青山革命英雄纪念碑 | 大青山革命英雄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大青山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大青山地区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们而兴建的永久性纪念建筑物。 大青山英雄纪念碑于1985年10月3日动工兴建。开工时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于1986年10月3日竣工。竣工时举行了落成典礼。开工与竣工时,自治区、乌盟党政军负责同志和曾经在大青山地区工作、战斗过的许多老同志前来祝贺。 大青山英雄纪念碑位于武川县可镇南大街西侧,人民公园中心。纪念碑占地面积约1.35亩(总占地面积约90亩)。碑正面朝东,与武川县人民政府大楼相对。 纪念碑由台基、碑座、碑身、碑顶四部分组成,总高度20米,底宽30米。整个碑身用钢筋砼浇注而成,碑面装饰全部为大理石。 杨植霖同志题“大青山英雄纪念碑”八个大字,镶嵌在碑身正面宽一米、高十米的碑心石上。 国务院于1989年8月20日批准大青山革命英雄纪念碑为第二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
大青山避署山庄 | 大青山避署山庄是由内蒙古大青山开元旅游开发实业有限公司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投资兴建的呼市近郊新的旅游景点之一,是市计委和市旅游事业管理局正式批准的旅游景点项目建设区,是独具特色的一处旅游度假休闲的好地方。大青山避署山庄始建于1996年,现有建筑6500平方米,内设蜈蚣坝自然公园、林间情侣别墅、蒙古包、停车场、仿古长城景点、儿童游乐园等等,占地总面积为60000平方米,其中林地面积约占60%。山庄一带重峦叠峰,水秀山青,历史名胜甚多,有爱国名将吉鸿昌的摩宕石刻“化险为夷”、赵长城、白道岭、关帝庙、大仙洞、魏帝行宫等文化遗迹。到此旅游度假,您可以暂时忘却城市的喧嚣,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不仅可以饱览北国雄浑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还可以领略到蒙古民族传统文化和蒙古人的热情与豪爽。 |
大青山抗日游击革命根据地 | 大青山抗日游击革命根据地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位于大青山深处,境内峰峦起伏,连绵不断,八大高峰(西脑包山、东脑包山、华尖山、大平顶山、小平顶山、大特山、银贡山)由西往东依次排列,山与山之间有五大沟(韭菜沟、肖夭子沟、老赖沟、得胜沟、李齐沟)以及30余条支沟穿插其间,抢盘河、得胜河常流不断。最高山峰海拨2255米,平均海拨1700米,山大沟深,林木繁茂,地形十分险要,在抗日战争中,大青山区以其特定的位置,成为整个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地带。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老、少、边区,-、李井泉、王若飞、郝秀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1938年5月,毛泽东电令“朱德、彭德怀、贺龙、关向应、肖克等:“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8月底,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游击队2300余人,由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政治委员李井泉和参谋长姚吉吉率领,冒雨穿过平绥铁路,突破敌防线,进入武川县境,9月1日到达大青山。随后,大青山支队攻克乌兰花镇,开展抗日宣传,李井泉率部进驻武川县井尔沟,开辟根据地,在井尔沟柳沟门村首次会议,研究建立乡村基层抗日政权、军事部署等问题。10月间,大青山蒙汉抗日游击队在归绥县面铺窑子村与支队主力部队胜利会师。从此,大青山军民以武川为中心,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1939年武川县境内的黄花窝铺、井尔沟、万家沟、得胜沟、李齐沟、二四道洼以及马场梁、骆驼场均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区域。八路军来到大青山后,支队司令部在井尔沟驻扎,指挥各地分散作战,八路军战士经常在这里休整、操练,井尔沟群众与八路军患难以共,风雨同舟,筑起窑洞,搭起窝棚,杨植霖和群众住在窑洞里,姚吉吉带电台住管沟子,1940年春,大青山党政机关和支队司令部由井尔沟迁在万家沟,以转移到得胜沟。司令部在得胜沟期间,县城和西乌兰不浪的日伪军800多人袭击得胜沟,司令部提前获悉情报,在沟口设下埋伏,激战后,日伪军伤亡惨重,司令部凭借山林安全转移。 李齐沟的骆驼是支队3团后方机关驻地,设有供给处、修械所、被服厂和医疗所,八年抗战中,八路军3团后方机关一直在骆驼场,坚持到最后胜利。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建设是在1938年12月,武川县八区动员委员会在玻璃哈达村成立, 王景堂任主任,李琦任副主任,郝秀山任分配部部长,动委会过渡为抗日救国会、农会、妇女会等,后来根据斗争需要,动委会过渡为抗日民主政权。1939年3月中共绥远省委建立,党的活动分为河套、绥中、归陶、绥东四个区,积极发展党员。1942年春,在南乌兰不浪建立党支部,为武川县第一个基层党支部。抗战期间,大青山支队在武川游击根据多次召开党的代表会议,总结工作分析对敌斗争形势,讨论今后的斗争方针和任务。 在创建大青山根据地,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过程中,武川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旗帜下,参军参战,倾碧血尽赤子爱母之心,拥军拥政,守焦士肩匹夫救国之任,传情报、抬担架、护伤员、挖窑洞、做军鞋……军民一家共筑血肉长城,期间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支前妇女张兰女为战士送吃、送穿,被奸发现后抓捕,严刑拷打,问她八路军后勤处、军需库在哪里,她始终未招供,还有白生宝夜送石磨、“八路采购”张润喜、张二妇女舍身救亲人、韩三毛宁死保物资、地下军服厂等抗日事件。 大青山抗日的主要战事有:攻克乌兰花;蜈蚣坝伏击战;郝区政府反扫荡;得胜沟粮食保卫战;二份子战役;什尔登阻击战、吉盛奎战斗;上庙沟战斗、孤石坝战斗等;抗日惨案有:西水沟惨案;井尔沟惨案;白旗惨案、哈彦忽洞惨案等。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现有司令部、卫生队、教导队、电台等遗址,李井泉、姚吉吉等领导人住过的窑洞和办公用的石磨、树墩,存有八路军作战使用过的电台、战刀、手榴弹、马蹬、火盆、粮食袋、火镰等珍贵文物,李齐沟有郝秀山等老一辈领导人成立的“郝区政府”原址,并存有大量的革命历史文物。在根据地内曾经留下李井泉、姚吉吉、黄厚、杨植林、王良太等一大批革命前辈戎马青山的足迹,留下了大青山抗日军民奋勇杀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
得胜沟乡蘑菇窑 |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落成剪彩仪式现场。9日,位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得胜沟乡蘑菇窑村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落成剪彩,展馆通往外界全长55公里的公路也同时竣工,这标志着总投资6000余万元的大青山红色旅游景区基本建成。 |
农家乐旅游 | 随着全县旅游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要素进一步协调配套,旅游发展环境更趋优化,“农家乐旅游”开始迅速兴起,并成为都市居民全家旅游、休闲短途旅游的时尚。我县现已开发了五道沟、得胜沟两处农家乐旅游带,五道沟村农家乐经营户被呼市旅游局授牌为“农家乐旅游接待户”,并被呼和浩特市旅游局评为呼和浩特市唯一一家旅游接待示范村。游客在这里可以品味农家菜肴、欣赏民间工艺、参与农事、体验农活、采摘新鲜蔬菜、了解农作物生长习性、感悟农业文明,与家养动物亲密接触、采购土特产品、观赏田园风光、呼吸清新空气、住农家大坑,一切烦恼都抛之脑后,平心静气地快乐着,这里真正成为城里人远离城市喧嚣、休闲怡情的世外桃源。 |
古镇武川 | 武川县地处大青山北麓,呼和浩特市最北端,是通往阴山以北地区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武川县历史悠久,境内蕴藏着丰富的文物古迹,历年来出土和发现了许多文物,对研究我国北方特别是阴山地带各民族历史及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走进武川就是走进历史”,据考古研究证明,古镇武川,早在一万多年前(旧石器时期)人类便在此有刀耕火种、生活劳作、繁衍生息的活动遗迹。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抵御匈奴;秦朝大将蒙恬率众修筑长城;公元四世纪,鲜卑人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权之初,在此设镇,是唯一原名原址保留至今的“北魏六镇”之一;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军事集团“关陇集团”就发祥于此,并孕育产生了北周王朝宇文家族的五位皇帝;隋唐王朝的祖先们均在武川做官镇守,驰骋疆场,逐鹿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鼎盛王朝;成吉思汗的三女儿阿刺海别吉公主曾在此任监国;民国时期任绥远警务处长的吉鸿昌亲率兵工、民役在此修筑了吴蚣坝道路并题词“化险为夷”石刻仍保留至今;赵、秦、汉、北魏、金五个朝代都曾在此修筑长城。古镇武川历来为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内地农耕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地带。古代交通要道—“白道”纵贯境内,并成为汉唐以来草原“丝绸之路”和蒙俄的“茶商之道”,形成了独特的白道文化。 武川县是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所在地,李井泉、姚 等领导人在此进行过轰轰烈烈的抗日游击战争。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司令部旧址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命名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最近又被批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武川莜麦 | 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位于阴山山脉的大青山北侧,黑黄交错的沙土、集中的雨水,长时间的日照,是莜麦生长的最佳条件。武川莜麦没有病虫害,也不需要施化肥,是纯正的绿色食品。武川莜麦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农作物,且氨基酸比例平衡,特别是赖氨酸的含量高,为全蛋白的37%,明显高于小麦、玉米等。而脂肪中的亚油酸含量占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38.5%—45.3%,约为花生油的2倍;莜麦中的亚油酸和脂肪酸对于粥样动脉硬化引起的各种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所以常吃莜面对于降低血脂,防治动脉硬化和由其引发的心脏病有良好的效果;莜麦中的钙、磷、铁、核黄素等营养物质都是谷类作物之冠。 |
武川土豆 | “我们武川土豆不仅上了1餐桌,今年又被确定为上海世博会餐饮食品和展品。”日前,记者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中棚种植大户范埃柱的家,提起武川土豆,老范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武川县三合泉村,田间地头处处是老范一样忙碌的身影,农民们有的翻垄,有的装箱,中棚内到处堆满了刚挖出来的马铃薯。农户介绍说,每亩中棚至少可收4000斤商品薯,而且早已以每公斤3元的价格被订单收购。 “哈乐镇三合泉村近两年来共建有中棚200亩,2009年每亩中棚收入超过4500元。农民种植中棚马铃薯的积极性一浪高过一浪,今年我们还特意引进了‘费乌瑞它’马铃薯新品种呢。”武川县哈乐镇1邸国雄兴奋地介绍起武川土豆的“洋品种”。 武川县地处阴山北麓,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较适合优质马铃薯生长,土豆营养成分高。然而,长久依赖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无法让武川土豆在产量、品牌、效益等方面实现突破。 怎么办?“我们立足当地实际,走现代化农业之路,提出‘薯业立县’的发展战略,开展精细化、高效种植,将马铃薯产业作为全县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来抓。”武川县委书记王雪峰说,近年来该县马铃薯由过去的十几万亩迅速扩大到现在的70多万亩,年产鲜薯近8亿公斤,而中棚马铃薯的种植成为武川县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一次飞跃。 据了解,为实现武川马铃薯的精细化、高效种植,武川县将中棚建设列为全县农村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举全县之力予以推进。2008年,按照呼和浩特市有关部门大力发展设施避灾农业的要求,组织实施1500亩中棚种植模式试点工作。当年,头茬马铃薯亩产量超过4000斤,接茬主要种植白萝卜、西芹等蔬菜。两茬每亩平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左右,与同类大田种植相比,效益约提高3倍。 尝到现代化农业甜头的武川人认真总结完善中棚试点种植经验,2009年又建设中棚8000亩,使全县中棚总面积近1万亩。“头茬中棚马铃薯提前一个半月收获,后续种菜。中棚内有节水灌溉、测土配方等设备,产出的马铃薯有武川的绿色食品品牌,还全部实现了订单种植,不愁卖。”范埃柱的话道出了不少武川农户的心声。 积极推进标准化种植,为武川土豆产业提供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全县的中棚马铃薯都实行了“七统一”的种植栽培模式,即统一籽种、统一耕作方式、统一密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微喷滴灌、统一锄草培土、统一病虫害防治。今年,武川县继续加大中棚建设力度,又建设中棚2500亩,以“五分棚”为主,并全部配套节水微喷设施,使全县中棚面积达到1.2万亩,涉及8个乡镇、78个行政村、5750家农户、2.3万多农民。 此外,优化育种让武川土豆步入高产高效的发展之路。今年,武川县还以县种薯繁育中心为龙头,积极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及推广工程,并着力打造了2.5万亩的上秃亥高效设施农业示范项目区、圪顶盖农业综合开发样板区、得胜沟宝坤有机农业庄园等农业示范项目区,从根本上提升了武川马铃薯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夯实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 几年来,武川县在网上招商,走出去推介,和数十个大中城市的超市建立了供货渠道。 经过精心培育,2008年,武川土豆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成为1、残奥会运动员专用鲜薯。武川县也被有关部门确定为国家级绿色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如今,成名的武川土豆正在上海世博会向广大观众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 产地范围。 武川土豆产地范围为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西乌兰不浪镇、哈乐镇、二份子乡、哈拉合少乡、得胜沟乡、大青山乡、上秃亥乡、耗赖山乡共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
武川莜面 | 莜面主产于内蒙古,以武川和四子王旗最盛,其味鲜美独特,营养价值很高,而且糖尿病人食用后很有益处。 莜面在我国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属塞北高寒农作物,然而提起莜面,许多人也许不知道为何物,可说起燕麦,却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其实莜麦即燕麦,莜面即燕麦粉。 莜麦为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而尖,花淡绿色,小穗有细长的芒,籽实可以吃。莜麦耐寒耐早,生长期长。在我国莜麦盛大产区如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山西雁北地区和河北张家口地区,尤其内蒙以武川莜面为最,莜面一直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风味食品。 武川莜面 莜面的营养价值 莜麦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秸行秆和麸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B,是牲畜的上等饲料,还可用于造纸。莜麦面可食用或做饲料。蛋白质平均含量达15%,比白面高51%,比稻米高93%,比米高54%,比玉米高68%;脂肪含量居各种粮食之首,平均达8.5%,是面粉的4.5倍,是稻米的6倍;钙磷含量亦很高,每百克莜面含钙58毫克,比面粉多20毫克,比稻米多50毫克;含磷312毫克,比面粉多53毫克,比稻米多208毫克。莜面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十分耐饿。科学证明,莜面富含八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丰富的亚油酸,高膳食纤维等含量为五谷之首,莜麦所含的维生素E、维生素B、维生素H都十分丰富,因其营养价值可观,在减肥、降血脂、降血糖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治疗保健作用,集保健、营养于一身,老少皆宜。 在我国后山的莜面产区,人们的饮食结构比较单调,一到冬天,除了土豆,几乎吃不上蔬菜,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却很少因营养不良而患病,这正是莜面医疗保健作用的实证。 民间“顺口溜”称: 冷调校面捣烧酒, 山珍海味都不如。 一口莜面一口酒, 香得人们口水流。 相传,清代康熙皇帝远征噶尔丹,在归化城吃过莜面,给予很高的评价。乾隆年间,莜面作为进贡皇帝的食品被送往京城。五十年代,朱德总司令两次来内蒙古视察,都主动要求吃莜面。他说,当年在晋西北转战,曾多次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吃过莜面,也听说过莜面是“土默川三宝”之一的传说。那又筋又细的莜面,支持过晋察绥陕根据地革命将士的伟大斗争,总司令一直在怀念它。 国的莜面之乡--武川,莜面的做法是多种多样的,莜面总共有五个大系列--蒸、炸、汆、烙、炒,总共有40多个品种,其中进蒸莜面就有窝窝、馀馀(yu yu)、钝钝、饺饺、金棍、丸丸等17余种做法。 莜面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搓、推、擀、卷各色各样。食用时可用蔬菜及辣汤,冷调、凉拌;也可用热羊肉汤、熟山药(武川方言,即土豆)拌吃。并可按自己口味,酸、辣、咸、甜自行调制。 用莜面做的食品有:窝窝、馀馀、钝吨、含财、金棍、报折、圪团、耳朵、条条、丸丸、琳蝌蚪、海螺、二莜面、玻璃饺于、莜面饺子、插花片片、山药馀子、螺丝卷卷、凉拌莜面、素炒莜面、炒揆类、回勺莜面、煮馀子、油煎对夹、油煎合子、莜面拿糕等等,说也说不完的...我汗-.-! 用料:葱,蒜,莜面,香菜,水萝卜,土豆,黄瓜,西红柿,尖椒(可根据个人爱好添加) 配料:植物油,盐,鸡精,酱油,醋,花椒,熟芝麻. 一、 和面 和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开水活,一种是用凉水活。 就是一大早起来把莜面用凉水浆上,放一上午,中午再做。这两种和面的方法,用水和莜面的比例基本上都是1:1,当然这和莜面本身的湿度有关系。面一般要浆的硬点,做出来不容易黏,更精到。 揉好的莜面块, “莜面鱼鱼” 做法很简单啦,就是揪两小块面下来,在案板上用手搓,越搓越长,面鱼就变出来了! “莜面窝窝” 揪一块面,放在刀背上(怕黏可以在刀背上稍微抹点油),然后用手掌给他推平了,用手指头揪起来顺势一甩,就在指头上卷成窝窝了,然后把那么多窝窝立在一起! “压河捞”(有压式和手拧式两种工具) 做法:这个就简单了,莜面揉成长圆的棒棒,塞在这个工具里,转上面的把手,莜面鱼鱼就自己出来了。 “山药窝窝”做法: 1.土豆去皮洗净,切薄片,上锅蒸大约10分钟左右即熟,出锅趁热用勺子在碗里压成土豆泥. 2.蒸土豆的时间可以准备其他料,莜面手撕成不规则小块,西红柿去皮切丁,葱切末,黄瓜切丝,水萝卜切丝,蒜剁成蒜米尖椒切末,,香菜切碎. 3.将莜面,水萝卜,西红柿,黄瓜,,尖椒依次码放,上面放葱花,蒜米.在最上面滴少量酱油,适量醋. 4.起锅倒适量油,待油稍热放入花椒,爆香后把花椒油倒在西红柿上,尖椒,葱花上.根据个人喜好加盐以及鸡精.拌匀后加香菜,熟芝麻即好了. PS: 1.虽然土豆泥要蒸十分钟左右,但这是这道菜好吃的关键,磨刀不误砍柴功哦. 2.把西红柿,尖椒和葱花放好后倒酱油和醋,这样的摆放可以不用放入锅中翻炒,葱花被热油一喷就可以达到炒过的香味了,与其说简便不如说懒人有懒招. 3.特别版懒人办法,油可以不用下锅呛,用一个家里盛粥的金属勺子就可以达到小锅子的作用,简单快捷,还不用洗锅子.超级值得推荐~ 注:“蒸莜面” 锅里水开了才蒸莜面;莜面进锅后冒起汽来只蒸十分钟,千万别长了;最好是竹笼蒸,偶家没有,不锈钢的也凑乎;蒸好了出锅要晾晾,然后按它的纹理撕开。 莜面蒸好了,可以有好多种吃法,凉调、炒、菜汤或者肉汤拌,都美味之极。 莜面最佳搭配的几种东西:羊肉汤、辣椒、酸菜(圆白菜发的那种)、醋。 “炒莜面”配料:尖椒、葱、蒜、酸菜,先进锅炒,后放入莜面翻几个个。最好先炝个红辣椒,很有味道。炒好了用菜调的,在炒莜面里面又调了好多红辣椒吃的,好香啊! “羊肉汤莜面” 羊肉,要肥一点的,剁成比肉馅稍整的小丁,放在碗里,调入盐、花椒面、酱油、姜末、葱末、胡油(北京没有这个东西,那就倒点色拉油进去好了),放入蒸锅中蒸30分钟,出来看看要是汤少,就少加点开水进碗里面。用这个汤调莜面,配上海南的灯笼椒,都不知道美味的怎么形容了!! 武川莜面 莜面与水的搭配 听说以前的时候曾有人把武川莜面带到过外地或吃或售,但都无功而返,老人们也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后来猜测大约是外地的水和武川莜面不搭配。大概北方的水更适合莜面的加工,而南方的就有点牵强了!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