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梧州 >> 万秀区

万秀区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骑楼城-龙母庙景区

骑楼城-龙母庙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骑楼城        梧州素为广西水上门户,上个世纪20 年代后,原来的坊式房已不能满足日益繁荣的商业发展的需要,骑楼逐渐取而代之。梧州地处岭南,北回归线经过其间,旧时为了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梧州建筑多采用骑楼形式,临街楼层可作商铺,楼上可住人。骑楼多为三四层,临街店铺二楼以上部分凸出来,二楼罩着的空间成为人行道,远远看去,像“骑”在人行道上一样,故名“骑楼”。骑楼形式既方便行人上街时遮阳挡雨,又可扩大楼房面积。骑楼的背后是内街,民宅大门一般开向内街内巷,内街成为居民交往的“公共大厅”,充满浓郁的人情味。这种有层次的沿街檐廊复合空间,大大适应了市民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和空间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在骑楼的外观上,可以看到许多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语言:花窗、砖雕、牌坊等,都十分精巧,其功能和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颇具岭南特色的当数骑楼柱外的铁环,是居民在河水上涨时系船所用。另外,由于梧州是广西最早的港口开放城市,受外来经济文化影响大,所以骑楼的西化痕迹也较浓,如罗马柱、圆拱形窗、穹雕等等,都是典型的西方建筑语言。中西文化在骑楼上水0融、和谐共存,凝聚着历史的沧桑,至今仍散发着文化的魅力。        在广西梧州市约1平方公里的河东老城区内,现存骑楼街道22条,骑楼建筑560幢,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国内罕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博物城”。梧州河东老城区连绵成片的骑楼,由梧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熔铸而成,是一部深刻记载昔日梧州风土人情的活字典。        在骑楼博物城,随处可见墙面上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的灰雕艺术。在大南路骑楼城墙上,一幅浮雕为“连年有余”,莲池下面游着两尾鲤鱼;另一幅浮雕展示的是一棵松树下有四只白鹤,其寓意为“松鹤长春”;有寓意为“平平安安”的宝瓶;在龙母太庙广场的雕刻上有“鲤鱼跳龙门”,等等。        女儿墙是骑楼城建筑装饰构件中最温婉的名字。骑楼屋顶半人多高、临街而立的矮墙就是女儿墙。女儿墙的来历非常有趣,在古代时,大户人家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随便出门,在屋顶和墙垣上特意建造了一堵墙,而女孩子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却又禁不住外面世界的精彩和吸引,于是便悄悄地攀上屋顶或高墙上,隔着那道矮矮的防护墙向外眺望,久而久之,便被人称作女儿墙了。这种屋顶临街的矮墙,让深闺的千金小姐在此俯视浮生俗世,不显山不露水地绽放青春。偶而抬头的书生幸运地抓住这抹0,一段浪漫故事便从此开幕了。        龙母庙        梧州是龙母的故乡。为纪念龙母,梧州于北宋年间在城北桂江河畔建成龙母太庙。龙母庙是梧州乃至桂东南最著名的旅游区之一。庙貌辉煌。龙母庙始建于北宋初年,明万历、清康熙、雍正年间均曾重修,是广西少有的保留宋代建筑特色的文物古迹,兼有宋、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        龙母庙座落在景色秀丽的桂江岸边,枕山面水,舆地通灵,是一座真正的千年神庙。龙母庙原由山门、前殿、后殿、左右厢房、角亭组成,后因战乱部分建筑曾受损毁。从1987年龙母庙重光以来,经过不断修缮,既保持了古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又增添了牌坊、行宫、龟池、观音亭、赐福亭、放生亭、龙母素食馆等主要建筑。2005年梧州市政府在原龙母庙的北面划出10.2公顷的土地作为龙母庙的扩建用地,总投资6000多万元,使龙母庙占地面积由原来的5000多平方米扩展到10万平方米,现在已建成了牌坊、前殿、龙母宝殿、龙母寝宫、钟楼、鼓楼、塔楼、厢房、连廊、以及中国最高的38米龙母圣像。    据考证,龙母是古代我国南方“仓吾”族首领,生于农历五月初八日,民间称此日为“龙母诞”;逝世于农历八月十五日,民间称此日为“升仙日”。由于龙母竭尽全力带领人民开山治水,为乡亲造福,深得百姓爱戴,因此,“龙母诞”和“升仙日”就成了龙母庙的传统纪念日。每年农历五月初八和农历八月十五是龙母庙最热闹的时候。此时龙母庙通宵开放,善男信女争先恐后来朝拜、上香、摸龙床、照龙母镜、用龙母梳、洗龙母水、喝龙母茶,往万寿龟投币。        梧州市骑楼城——龙母庙景区地址:骑楼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河东老城区;龙母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城北,桂江河畔。        梧州市骑楼城——龙母庙景区门票:免费        梧州市骑楼城——龙母庙景区交通:1、骑楼城:骑楼街主要分布在大东上路、大东下路、阜民路、大同路、中山路、竹安路、五坊路、沙街、九坊路、南环路、大中路、民主路、建设路、大南路、小南路、四坊路、桂林路、桂北路、北环路等街道上。2、龙母庙:乘3路车到市政府站下车,那里有专线车直达,票价1.2元,或乘1路车到达。骑楼城-龙母庙景区

梧州龙母庙

  梧州龙母庙始建于北宋初年,是一座千年古建筑,是为纪念战国时期我国南方百越民族女首领“龙母”而兴建的庙宇。占地面积11万多平方米,建有牌坊、前殿、龙母宝殿、龙母寝宫、钟楼、鼓楼、塔楼等,以及中国最高的38米龙母圣像。是粤港澳乃至东南亚的祈福圣地,堪称中国龙母第一庙。  龙母庙位于梧州市桂林路,有主殿、后殿、五龙喷水壁、总府题名碑等。主殿一排三间,中为龙母殿,左为太子殿,右为傅将军殿。据考证,龙母是古代我国南方“仓吾”族首领,生于农历五月初八日,民间称此日为“龙母诞”;逝世于农历八月十五日,民间称此日为“升仙日”。由于龙母竭尽全力带领人民开山治水,为乡亲造福,深得百姓爱戴,因此,“龙母诞”和“升仙日”就成了龙母庙的传统纪念日。到时,不少信男善女专门从粤港澳地区赶来焚香拜膜。  龙母庙依山面水,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由牌坊、前殿、中殿、后宫、行宫、龟池、商场等组成。正殿雄伟庄严、雕梁画栋,前座正殿中供奉着龙母像,善男信女们多到此殿朝拜,以祈龙母赐福庇佑,故正殿前庭,一年四季香火不断。右侧殿供奉傅大将军像,左侧殿供奉龙太子。正殿后的中座,悬挂着龙母进京巨幅浮雕。后宫陈列着龙母床和龙太子床,主殿右侧为龙母行宫,为接待室。  二楼供奉着关帝神像,左侧有一池清水,内有一头万年长寿石龟,大龟背上驮着一大型石刻"总府题名碑"。游客到此拿钱币"投石龟求好运"。龟池后山壁上有一大型浮雕"五龙喷水壁"。  每年农历五月初八和农历八月十五相传为龙母诞辰和升仙日,是龙母庙最热闹的时候。期间,广东、香港、澳门游客以及海外侨胞组成旅行团前来贺诞,有的贺诞团达千人。这时庙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庙内庙外人山人海,十分热闹。这一日龙母庙通宵达旦开放,不少善男信女和游人争先恐后来朝拜、上香、摸龙床、照龙母镜、用龙母梳、洗龙母水、喝龙母茶,往万寿龟投币,龙母庙热闹非常。不少外国人也来观看。  龙母是西江河神。传说龙母是赢秦祖龙时之神,温姓,藤县一都水东街孝通坊人,因养育五条小龙而被称龙母,后来死在广东悦城。龙母在西江流域做了很多造福于民的好事,如带领大家耕织渔牧,整治水患,执仗护航,惩恶扬善,治病救人,乐善好施,普济苍生等。  龙母去世后,人们把她当作神仙来崇拜,历代皇帝都有敕封:秦皇赢政就敬书“秦龙母永世留芳”;汉高祖刘邦敬书“温氏程溪夫人永载史册”;汉武帝敬书“秦龙母女娲氏之再生”;唐太宗李世民封温氏娘娘为“永安夫人”;宋太祖赵匡胤封“温氏娘娘永济夫人”;明太祖朱元璋封温氏娘娘为“永宁夫人”;清康熙皇帝敕封悦城龙母娘娘为“水府元君”。人们凡遇大小事情都习惯到龙母庙祭拜。广东德庆悦城、梧州、藤县的龙母庙,在龙母信众中最负盛名。解放前,在西江航行的船只、轮渡,遇龙母诞期,船只如航至龙母庙三里之内,不分日夜,必鸣笛或打锣,烧香点烛,遥向庙前致拜。航行到庙前河面,即停船上岸入庙参拜,献香奉烛。  龙母文化已成为梧州最重要的旅游资源,梧州每年都在龙母庙举行一系列龙母文化旅游活动,正月廿一为龙母开金库,五月初八为龙母诞辰,八月初一为龙母得道诞,十一月初一为朝母节,吸引成千上万的粤港澳等地游客到龙母庙旅游。每次龙母节庆活动期间,广州番禺胜胜堂都组织4000多香客来梧州参加活动。

珠山烈士墓园

珠山烈士墓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在广西梧州市河滨公园内的白鹤山上,矗立着革命烈士纪念碑。它们记录了梧州人民反帝斗争的精神,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历史。1999年1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1925年10月,广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梧州支部成立。从此,具有反帝反封建斗争精神的梧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员领导下,为新中国的建立进行了不屈不挠斗争。  1927年9月,中共广西地委书记廖梦樵和地委组织部长黄士韬等19位同志不幸被捕,受尽酷刑。但他们始终没有泄露党的机密,在被敌人押赴刑场时沿途高唱《国际歌》,高呼“共产党万岁”等口号,慷慨就义。  1926年10月中旬,设在梧州的中共广西临时省委交通机关被敌人破坏,中共党员郭金水、李秀农、谭景韶等不幸被捕。在赴刑场途中,郭金水和战友们大义凛然,不断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反动派”等口号,沿途群众无不为之动容饮泣。  李素秋烈士于1926年初光荣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曾担任青年团苍梧县立女子师范团支部书记,广西省学联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17日清晨,李素秋等革命志士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李素秋等13名同志始终坚贞不屈,于1927年10月7日英勇就义。  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终于迎来了梧州的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为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梧州市于1957年建立了这座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碑高15.33米,碑体坐落在一个长10米,宽10米,高1.7米的正方形碑座上。碑体上“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大字刚劲有力,彪炳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  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后,每年清明时节,梧州市党政领导、机关干部、人民群众、大中小学生都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批又一批地来到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  从一名少先队员到一名团员,每一次手持白花,站到纪念碑前,都有一种无上崇敬的感动涌上心头,都会受到英烈们那种高尚情感的熏陶。正是由于这种熏陶与感动,使我认识到英烈们对民族、国家的强烈的责任心,并懂得了不但要学习他们的精神,更要把这份爱国情感和责任心体现在我的生活中、行动中。  先烈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上,团结奋斗,开拓进取。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梧州市河滨公园内的白鹤山上  乘车线路:在梧州市内乘公交车至景区

白云山公园

  白云山公园位于梧州市区东北方。白云山遥连五岭,总纳三江,至梧州突而挺起,蜿蜒盘桓,气势磅礴。站在山顶俯瞰远眺,全城风光,远方景物尽收眼底。山上树木参天,晨雾迷漫。在雨后初晴之际,素洁云雾,缭绕飘忽。高耸的白云山就象戴上白面纱,披上白围巾的绿衣少女。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云:“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清代诗人李世瑞作诗说:“晓露乍薄初日上,晚烟如幂夕阳低。”白云山为梧州八景之一,称作云岭晴岚。  白云山于1981年建成公园,1988年被定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山上先后建起了云峰亭、松云楼、双清亭、风筝台、半山亭、观秋台、松涛虎啸雕塑等设施,并在山下龙泉冲修建龙吟亭、观瀑阁、探幽桥、“二龙戏珠”浮雕等。登上顶端云峰亭,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从云峰亭下来,有一条林荫小道直通风筝亭。  白云山东麓山腰处,是有名的“老虎头”,此处山石峥嵘,地形险峻,恰如一只伏卧的猛虎。从风筝亭往北走,有一片桃林。春天桃花盛开时,到这里赏花的人很多,争相拍照留影,正所谓“人面桃花相映红”。远处不时有鸟从树林中飞起,清脆的叫声在山谷中回响。过桃林,上山岗,到了双清亭。亭下面,有一个栩栩如生的老虎雕塑,面对滔滔松海在长啸,好一幅松涛虎啸图。到了节假日,这里游人如织。重阳节,山上更是人头涌涌,数万人登高,热闹非凡。  白云山脚下的龙泉飞瀑,背靠云岭,面临西江,谷涧深长,幽静清雅,危崖壁立,气象森严,寒藤摇翠,绿苔斑驳,蕨草悬垂。涧谷中泉水漫流,水底卵石游鱼可见,嶙峋散石,星罗棋布,或卧伏泉畔,或倚傍水边,莹润奇巧,形态各异。正是“径从杂树荫中渡,泉向奇石罅中潺。”蜿蜓的泉脉自白云山腹涧中流出,正对龙洲砥峙而注入西江。  1994--1996年,白云山公园进行大规模的林相改造植物造景工程,将原来以马尾松为主的林相改造成为各种乔灌木和观赏植物混交组成的丰富多彩的南亚热带雨林,显示了春繁、夏丽、秋红、冬青的自然景观。登白云山,可享“沐云海、餐重峦、饮两江、瞰山城”之美。   

梧州骑楼城

  梧州素有“百年商埠”之称,曾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骑楼是昔日商贸繁华的标志。梧州骑楼文化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曾被入选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目前,梧州已修建好防洪堤,每年屡遭洪涝灾害影响的现象已成为历史,但骑楼这一独特的建筑风格已作为历史的见证保存下来。现存骑楼街道22条,总长7公里,最长的达2530米,骑楼建筑560幢,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国内罕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博物城”。  骑楼在中国南方城市并不少见,但可以称得上“城”的,恐怕也不多见,广西梧州市的河东老城区被称为“中国骑楼城”,22条原汁原味骑楼长街上,共有560座中外经典设计的骑楼。位于粤桂交界处的梧州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苍梧原是百越民族一个大部落的名称,苍梧的地名可追溯到虞舜时期,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南越王朝设苍梧王城,梧州算是建城了,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开始叫做梧州。由于梧州集广西水流85%以上,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梧州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享有“百年商埠”之美誉。  正是由于梧州悠久的历史,是广西最早对外通商的口岸,曾有“小香港”美誉,才会有今天骑楼林立,号称“中国骑楼城”的骑楼区。所谓“中国骑楼城”,或者“中国骑楼博物馆”,其实指的就是梧州河东老城区的22条骑楼街,这些骑楼大多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所谓“骑楼”,是上世纪较为常见的一种建筑形态,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由英国人首先建造,是采用居室前加走廊的“外廊式建筑” ,多为三四层,在临街面建造桩梁承托二楼,一楼大门前留空,作人行道,供行人来往时遮阳挡雨,远远看去,像“骑”在人行道上一样,故名“骑楼”。由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风大、雨多、太阳烈。骑楼能很好地挡风避雨遮太阳,所以在中国的南方和东南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都很盛行。

梧州鸳江丽港

  沿着河东防洪堤西江段1.8公里长的堤墙内,是有“梧州外滩”之称的鸳江丽港。鸳江丽港是梧州首席集城市旅游、购物、娱乐、饮食、观光休闲、商务“一站式”主题大型购物乐园,由“六大组团”构成:现代商业步行街、万邦商业广场、专业市场区、星级酒店和综合娱乐城、观光长堤和渔人码头、避风塘美食天地及风情酒八街。在这1.8公里长的临江堤岸,堤外西江波光粼粼,堤内各种欧陆风情式样的建筑错落有致,形成别具一格的以建筑、筑群园林、广场、商业区、活动区、商务区等共同构建的沿江风情画廊。  一个能够提高城市品位的建筑设计,必然是与城市文化联在一起的,而其中处处显示着设计者思想和建筑性格的公共艺术,则是体现城市灵魂的一扇扇小窗口。“鸳江丽港”的设计方案虽然尚未最后确定,但据一位参与设计方案评审的专业人士介绍,“鸳江丽港”初步规划设计图中的音乐喷泉、城市雕塑、亭台楼阁等,无不让人赏心悦目。水曾令梧州人色变,而在“鸳江丽港”的设计中,喷泉随着音乐婀娜起舞,水幻化成了一个柔曼飘渺的精灵;水的源远流长,水的灵气四溢,构成了“鸳江丽港”设计的特色,也构成了梧州灵魂的一部分。  于广西梧州河东最繁华的黄金地段中,商圈成熟;项目临江而建,风景如画;规模宏大,由商业街与堤下商铺构成的1800米购物长廊,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目前别具特色、规模最大、超长型的现代商业中心步行街。鸳江丽港总营业面积达20万平方米,分下堤下商业区和商业步行街区,两大经营区域六大组团功能业态分区经营,以服务、饮食、娱乐等行业为经营主题,集购物休闲、旅游观光、酒店商务等于一体。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梧州市万秀区河东防洪堤西江段1.8公里长的堤墙内  乘车线路:在梧州市内乘公交车至景区

梧州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位于梧州市中心的中山公园内。孙中山为了筹备北伐,曾于1921年至1922年先后3次驻节梧州。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后,梧州善后处处长李济深倡议集资在北山公园内筹建中山纪念堂。1926年1月29日,举行奠基典礼。1930年10月,建成。是我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堂占地面积达163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素白色的外墙与四季常绿的古树相映衬,寓中山精神万古长青。纪念堂前的广场中央立有孙中山先生全身塑像,纪念堂门前两旁有石狮子,花坛等。纪念堂前座是四层塔式圆顶,前门额-“中山纪念堂”,为当时广东省省长陈济棠所题;后座为千人会堂。  纪念堂前有莲花池,并有石级直通山脚。会堂的正面为主席台,台中央上方塑有古铜色的孙中山头像及书写有孙中山遗嘱全文,主席台两侧有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会堂还陈列有孙中山生平事迹图片展览及文物复制品。展厅系统地介绍了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还着重介绍了孙中山先生在1922年初三次莅临梧州,指挥北伐,指导梧州人民建设家乡,治理西江航道的动人事迹。  纪念堂座北向南,主体建筑结构成“中山”形。采用中国古典宫殿式与西洋教堂式相结合的建筑结构设计,具有中西方相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一楼二个展厅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图片展。二楼二个展厅为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图片展。  纪念堂门前两侧左右立有桂江浮桥铁柱4条,会堂外花园有梧州市明清火炮展。纪念堂后院有明清火炮展。梧州市是广西火炮量、类型最多的城市,展出的红夷炮、将军炮、神飞炮、西洋炮等火炮。      孙中山 (1866~1925)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 详细++梧州中山纪念堂   孙中山 (1866~1925)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 详细++梧州中山纪念堂

四恩寺

四恩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四恩寺是广西唯一出家人受戒道场,华南现代第一大寺。坐落在白云山半山腰处,背靠五岭山脉的白云山,西江象玉带一样在前面不远处自西北向东南蜿蜒流过。  四恩寺的前身是建于1939年春、位于钱鉴的紫竹林寺,因梧州  市修建东环路而搬迁到白云山重建,于佛历2545年(公元2001年)八月初六日奠基,总投资约7000万元,由中国佛教协会派释成清大师来梧州指导建寺。规模宏大的大雄宝殿已于2005年落成,东厢房、西厢房、钟楼、鼓楼、牌坊、山门、天王殿、法堂、素餐馆等将陆续建成,于2006年9月27日举行盛大的佛像开光仪式。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新寺题名“四恩寺”,四恩即报答父母恩、众生恩、国家恩、三宝恩这四重恩。  四恩寺不但是一座佛教文化博物馆,建筑雕刻精美,16.8米高的大雄宝殿气势宏伟,而且是一座建筑艺术宫殿。四恩寺整个古建筑群气势磅礴,符合阴阳宇宙观和对称、稳重的审美观。  大雄宝殿是供奉佛祖的大殿。大雄,是对佛的道德法力的尊称,具体指的是佛有大力,能伏“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四恩寺大雄宝殿中间供奉着三尊檀香木涂金佛像:正中是结跏跌坐、表情安祥的佛祖释迦牟尼,左手横置左足上,作“定印”,表示禅定;右手向上曲指作环形,作“说法印”,表现佛祖在法会上说法开讲时的瞬间。佛祖坐在莲花上(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是洁净、净土的象征,净中之净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莲花还是女阴的象征,人生于彼而死后复归于彼获得再生);左边年长抱拳的一位是迦叶尊者,右边年轻合掌的一位是阿难尊者。这已成为大雄宝殿的一种固定建筑形式。   

圣文园

  圣文园坐落在梧州市河东城区西江南岸,从云龙大桥南桥头经旺步村往抚冲4公里即达景区。园内山清水秀,古木参天,北回归线穿园而过。这种独特的气候使得景区内植物品种十分丰富:有冠为“植物活化石”之称、最远古侏罗纪时代便出现的蕨科植物群,有世界十大名木之一的格木,有三十余米高,几人环抱的稀有大树品种。  圣文园主要景点有:  有华南第一树之称的五子登科树,树龄至少超过200多年、树高32米、同根5枝,如同一父五子,种植此树之后,连续5代人均高中状元之位,为纪念故将此树此景命为“五子登科”。  画廊:  梧州历代信奉孔子,画廊取用中国最好的青石精心雕刻而成,全长80余米,用图文的形式记载着孔子的一生事迹,这在梧州是罕有的,也是最齐全地记录了孔子这位被尊为“万世师表”  的圣人生平事迹的地方。  鸳鸯湖:由一大一小,一深一浅,一高一低两个湖泊组成。  烧烤场:可同时容纳千余人。  景区充分利用北回归线穿园的独特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规划小型天文台,合理地利用了原有的丰富植物资源,划出2000余亩土地山体开辟珍稀树种园、茶花园、桃花园、兰花园等景点,将原有的野生格木(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活化石”桫椤、野蕨、攀缘植物、悬挂植物、绞杀植物、寄生植物、野生稻谷等全部保护归纳在景区内。   

梧州蛇园

  介绍     位于梧州市石鼓路,白云山脚的石鼓冲,原叫蛇仓。每年储各种活蛇约50万条,是东南亚最大的蛇仓。  蛇园创建于1956年,原来是广西粮油食品进出口梧州公司的小动物仓库,专门经营出口广西传统特产各种活蛇、冻蛇,其它小动物及其产品。仓库中毒蛇类有眼镜王蛇、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五步蛇、百步蛇等;无毒蛇有广蛇、索蛇、水律蛇等;蛇制品有蛇皮、蛇干、冻蛇肉、三蛇胆、蛇胆汁、蛇酒、蛇毒等。  蛇园依山而建,环境优雅,拥有1万多平方米的4层养蛇楼和地下洞蛇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活蛇储养场。蛇园水池中央有一块据说是天外飞来的巨石,石上有"三龙戏珠"雕塑。池内"龟蛇观天"。池壁有各种蛇的传说壁画雕塑。蛇园开设?B蛇大战表演,?B因其体内有抗蛇毒酶而总是胜利者。 198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参观蛇园后,亲笔题写"梧州蛇园"及"蛇之胆,灵丹妙药"等字句。蛇园的蛇制品地道优质,蛇餐风味独特,享誉中外。    广西梧州市

梧州潘塘公园

  潘塘公园位于市河西区中心地段,于1997年8月24日动工,1998年12月10日竣工。公园面积12.736公顷,其中绿地面积4.608公顷,水面面积8.128公顷。公园的规划以水为主题,利用水的特性,以流水、湖面、喷泉、水槽等形式,配以廊桥、汀步、驳岸、柳树、眺台、游船等。园内植物有细叶榕、垂叶榕、木棉、凤凰木、大叶紫薇、美人蕉、桂花、荷花等57个品种,并种有大王椰等棕榈科植物。公园还设有儿童游乐场、游船、餐饮、小卖部、救护点等娱乐服务设施。2000年3月,上潘塘(荷花塘)工程开始动工,6月29日主体竣工,同期,在沙坦塘种下1600段藕段,此后还种植睡莲272盆,另种植有西湖垂柳、垂叶榕、黄金叶等植物一批,并建有总长度达420米由曲桥及部分汀步构成的游览栈道供游人漫步、赏荷。现有管护人员19人,其中绿化管护工4人,清洁管护7人,治安巡查及技术员8人,对其开展精细管护。  潘塘公园是一个体现水都特色,并具有欧洲风格的集文化、观赏、休息、旅游和商业为一体的开放式公园,成为市民最受欢迎的城市公园之一。年接待游客量达200多万人次。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梧州市碟山区新兴一路  乘车线路:乘2路、3路、12路、18路等公交车直达

梧州白云山

  介绍    位于梧州市区东北方。白云山遥连五岭,总纳三江,至梧州突而挺起,蜿蜒盘桓,气势磅礴。站在山顶俯瞰远眺,全城风光,远方景物尽收眼底。 山上树木参天,晨雾迷漫。在雨后初晴之际,素洁云雾,缭绕飘忽。高耸的白云山就象戴上白面纱,披上白围巾的绿衣少女。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 云:"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清代诗人李世瑞作诗说:"晓露乍薄初日上,晚烟如幂夕阳低。"白云山为梧州八景之一,称作云岭晴岚。 白云山于1981年建成公园,1988年被定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 山上先后建起了云峰亭、松云楼、双清亭、风筝台、半山亭、观秋台、松涛虎啸雕塑等设施,并在山下龙泉冲修建龙吟亭、观瀑阁、探幽桥、"二龙戏珠"浮雕等。登上顶端云峰亭,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从云峰亭下来,有一条林荫小道直通风筝亭。    广西梧州市

太和花园

  太和花园位于梧州市河西城区富民二路东山冲44号。太和花园前身是太和花圃,园林布局精奇巧妙,极富南国风情特色,加上花园植被好,绿化覆盖率高,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闹市区里面一个天然氧吧和绿色乐园。  花园占地60多亩,内设三园两场:宝巾园、动物园、植物园和烧烤场、钓鱼场。  宝巾园有大型宝巾树桩500多盆,共38个品种,园内还有1000多平方水面,放养观赏鱼类。花开时节,地上的花和水中的花相互映照,令人眼花缭乱。  动物园有包括世界珍稀濒危保护动物黑叶猴在内的各类动物700多头,最吸引小朋友流连驻足。  植物园最为突出的是有1000多棵的茶花观赏区,游客在这里不但可以观赏,还可以通过里面的科普宣传掌握植物知识。  烧烤场设在坡旁溪畔,山野色彩浓郁,可同时容纳数百人进场烧烤。  另外,专为游客娱乐设置的钓鱼场,水面有4000多平方米,四面环树。树下垂钓,弦动鱼起,其意洋洋,趣乐无穷。2005年还新增游乐场、羊餐馆,太和花园成为多功能的娱乐场所。   

鸳江春泛

  鸳江春泛为梧州八景之一。即桂江、浔江(西江上游)汇合后,桂江的清水与西江的浊流同时流动,一浊一清、一急一缓,泾渭分明,俗称鸳鸯江,被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盛誉为“鸳鸯秀水世无双”。  鸳鸯江景色秀美,放眼望去,只见西江浩淼,水流滔滔;桂江碧绿、波光粼粼。两水交汇处,恰似戏水鸳鸯,相互依偎,相互拥抱,长相厮守,难舍难分。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当年获赦路经梧州,适逢中秋之夜,泛舟于鸳鸯江,面对清浊江水不禁思绪万千,吟诗赞道:“我爱清流频击楫,鸳鸯秀水世无双。”鸳鸯江水之名也从民间传开来。“鸳江春泛”被列为梧州八景之首。凡到梧州的游客游览了这一景色无不赞叹称奇。  1984年底,梧州市在河西岸的三角嘴处开辟了一个称为“鸳江春泛”的风景区,古朴典雅的凉亭和高低起伏、迂回曲折的沿岸长廊,吸引来不少游客凭栏远眺,目送滔滔东去的大江,观赏清浊汇成的奇观、以及南岸火山上的允升古塔。2000年6月,鸳江汇合处又架起了鸳江大桥,更是为观光的游客提供了一大方便    鸳江春泛

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

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梧州市中心,由两点组成,一点为0梧州地委旧址,位于市建设路兴仁巷4号,是广西最早建立党组织纪念地。一点为0广西特委旧址,位于民主路维新里东一巷4号,两点合并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统称0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  0梧州地委旧址,坐西北向东南,砖木结构,是一栋三层建筑物,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1925年中-员毛简青租赁该房子,随后0两广区委在此创建广西最早的党组织——0梧州支部。1926年1月建立0梧州地委、0广西特委旧址,座东向西,砖木结构,由四层组成,占地面积约70平方米,1928年建立0广西特别委员会,同年9月广西特委改为临时省委,时任特委书记的朱锡昂任临时省委负责人,与临时省委委员宋自洁以假夫妻身份租住,从事中-的领导工作。0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陈列馆展示的是0梧州地委、广西特委从1921年至1929年领导广西各地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梧州腊肠

  是指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成的肉制品。代表产品“龙舟牌”腊肠,包括龙舟牌腊味、肉脯系列产品。梧州腊肠源自于清末民初的梧州荘记腊味,至今已积累了近百年的肉食制品精加工生经验,选用优质原料,并佐以独特配方,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化技术相结合,经严格质量监控精制而成。   “秋风起,吃腊味”,梧州流行这样一句话。每年立秋之后,天气转凉,猪肉腊肠等腊味就成为桂东人的佐餐佳肴。梧州腊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在光绪年间蓬勃兴起。小小的腊肠汇聚了众多“秘诀”,一股腊香飘扬大江南北。听老梧州人说,腊肠传入梧州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腊肠就是珍贵佳肴的代表。1901年,梧州“良田腊味”店开业,所经营的腊肠在当时最为出名。“驰名两广,良田腊味”这句广告语仍回荡在老梧州人的脑海中。   梧州腊肠外观红润,制作方法以风干为主,目前以龙舟牌腊肠为代表。梧州腊肠与广式腊肠特点明显不同在于:外形细长,外表起大坑皱纹,红白分明,味微咸不太甜,越嚼越香,甘香不腻。蒸出来的腊肠口感细软,可与其他食品原材料做成各种美味菜肴,既下酒又下饭。制作梧州腊肠时,猪肉的好坏绝对是第一位的,选用梧州附近有着“狮子头、豹子眼、竹筒脚”之称的陆川公猪为佳。庄国礼说,梧州腊肠不光要讲究肉的质量,腌制所用的材料也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到腊味的味道。   梧州腊肠是如何出炉的呢?首先选新鲜猪大腿肉和臀肉,切肉并剔去皮、骨、筋腱,切成一立方厘米大小的肉块,将上述米酒和酱油与肉充分混和,腌制2~4小时。灌制的过程十分讲究,先将肠衣洗净沥干备用,后将竹管套入肠衣内进行灌制,每灌12~15厘米,可用绳结扎,直至灌满全肠。在装填原料过程中,应边装边挤紧,将肠衣内的空气尽量排除干净。接下来的工序就是烘晒。梧州腊肠仍采取柴火烘烤的方式,温度控制在50℃左右。烘烤时间一般为一两个昼夜。火烘湿肠的时候,应特别注意控制温度。若温度低,则易引起发酵和变质;温度过高,则会使脂肪融化,把瘦肉烤熟。   2008年8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梧州腊肠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是继梧州龟苓膏后,梧州又一个地域特色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迄今,梧州腊肠获奖无数,并远销海外,最远到达非洲。   梧州民间目前仍保持着自制腊肠的习俗。梧州人方国工说,腊肠属于季节性生产的美味,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做腊肠,七月初一刚好插完晚稻秧,于是当地就有了“插完晚稻秧,洗脚上田做腊肠”这句顺口溜。   梧州腊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西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梧州腊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梧政函〔2007〕9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现辖行政区域。

生炒田螺

    是梧州的风味小食之一。将活田螺处理干净后,把螺尾去掉少许,以便入味食用。然后配上蒜泥、姜末、豆豉、紫苏和少量辣椒或胡椒粉,炒至近熟后加入猪骨汤熬至螺香四溢即可趁热食用。田螺肉鲜甜可口,田螺汤美味无穷 ( 梧州)

梧州蛇宴

  蛇宴制作根据不同的蛇品种,可用蒸、焗、煎、炸、炒、熬、煲等不同的烹制方法,配以各种不同的佐料制作成各款粤式、川式美味佳肴,是一种极佳的保健食品。蛇宴中的用蛇生宰即制为之上品,可将所得的鲜蛇血、鲜蛇胆调制成鲜蛇血酒、鲜蛇胆酒,这是蛇宴席上不可多得的佳酿。而活宰的蛇可分别以蛇衣、蛇肉、蛇骨及内脏配以不同佐料,烹制出百余款不同品味之佳肴,经厨艺大师拼制成各种图案,组成丰盛美味的全蛇宴。品蛇按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最理想是在秋冬时节,俗话说:“秋风起,三蛇肥,进补要及时”、“秋冬不补,人生易老。   

双钱龟苓膏

  双钱龟苓膏是历史悠久的梧州传统药膳,相传最初是清宫中专供皇帝食用的名贵药物。它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生地等药物精制而成。其性温和,老少皆宜。   

人造宝石

  梧州虽然并不生产宝石,但是这里的人造宝石可是非常惊人的,街上的宝石店是一个接着一个,宝石街这个名称是名副其实呀。天然的宝石太过稀有,再加上昂贵,哪里还会有什么人前去购买,不过这倒是为人造宝石造就出了一条路。   人造宝石物美价廉,用途也是非常广泛的,装饰性非常强,所以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再加上与其它国家的学习合作,让梧州的人造宝石可是名声大震,更是畅销。   

梧州河粉

  河粉又有称“汤粉”、“老友粉”。以扁米粉为主,佐以瘦肉牛肉牛腩等卤肉,适量调味料以及青菜少许,用猪骨鲜汤熬煮而成,肉香卤味尽贯于米粉之中,纵远观亦能闻见香泽浓郁。   梧州人多喜好吃河粉,若有幸得尝河粉中的佳品,真是“一啖未落肚,筷子又递到上嘴边”!河粉本来极烫,如此不停不歇地将一大碗热粉食罄,真会汗流满面,淋漓尽致!梧州大街小巷河粉店很多,比较有名的有超记、炳记、大老粗、南华里、牛记、刘姐等。   

梧州凉茶

   梧州凉茶——凉茶的鼻祖,早在一百多年前,梧州凉茶就已经随着广西人的迁徙传到了广东以及东南亚等地。梧州因常年温暖多雨湿气重,生活在当地的人们就很容易生“火气”(当地人称之为“热气”),尤其是吃过油炸食品,休息不够都容易让“热气”爆发出来,随之咽喉、牙龈部位都会有强烈的不适感。因此,梧州民间历来有喝凉茶消暑祛湿的传统。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梧州凉茶由精通中医的人以多种中草药熬制而成,品种繁多,常喝可以解暑生津,除湿去火。外地人到了梧州也总是慕名品尝,以免留下遗憾。小小一杯凉茶,第一口喝到的只是草药的清苦,留在心中的却是阵阵的甘甜。   “大病找医生、小病喝凉茶”,反映的就是梧州人的这种凉茶文化与凉茶情结。以前,遇上喉咙上火或肠胃不适等小毛病,梧州众多市民群众都喜欢去市场或药材铺买些药材回家自己煲凉茶来治疗。现在,街头巷尾的凉茶铺各种功效的凉茶都有,价钱也不贵。喝凉茶成了梧州人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   老一辈的梧州人记忆中的里或许还有这样的情景,凉茶铺里,摆放着几个葫芦状的大铜壶,一列青花粗瓷大碗,墙上挂着些干草药物,散落着几张待客的木凳,客人或坐或立享受着店主用十几种药材配制的凉茶。如今,随着凉茶生意产业化的发展,知名老号都有了自己的加盟店,葫芦大铜壶不见了,凉茶店里添置了许多现代化的制做工具,饮用的器具也改为更加方便卫生的纸杯,凉茶的品种也更加丰富。从地道的生冲雷公根、鸡骨草、王老吉(正宗的王老吉是非常苦的,疗效却非常好)、二十四味、五花茶,发展到现在的祛湿降火凉茶,平肝静气茶,清热解毒茶等系列产品,从原来喝完就走到现在的瓶装外带、袋装颗粒,凉茶生意也被一些善于经营的人越做越大,越做越好了。

梧州冰泉豆浆

  冰泉豆浆斐声遐迩、得天独厚的是“冰井泉香”的井水。“冰井泉香”自唐朝已出名,《梧州府志》记载:“梧州城东有井出冰泉,井水甘凉清冽。”梧州市冰泉豆浆馆座落在白云山脚的冰泉冲,已有60多年经营历史,冰泉豆浆以它“香、滑、浓”独具风味,驰名中外。冰泉豆浆以优质黄豆,利用冰井泉水精工制作,保持黄豆的原色,是一种内含植物蛋白质,营养极其丰富的饮品。冰泉豆浆凉冻后,面上凝成一层薄豆皮,滴在桌上成珠,聚而不散,谓之“滴珠豆浆”。这种豆浆醇浓、甘甜、香滑。港澳台同胞和外国友人都慕名而来以先饮为快。“不饮冰泉豆浆,不算到过梧州”之说已传遍中外。   不饮冰泉豆浆,不算到过梧州”,这句话为世人所知。梧州古时曾有一个“冰井”,地点就在城东北隅的山下,宋·《太平寰宇记》中曾写到它“其水甘凉清洌,非南方泉比也”,是说它的水质上佳。现在这个冰井虽不存在了,但用它流出的泉水——冰泉配制的豆浆却很不一般。做法是先取冰泉水浸泡优质黄豆,经精工细磨,滤渣干净,下锅煮开,后用“文武火”三滚三撤,再加糖起锅,装钵(或桶),置热水中温炖后才上市。这样的豆浆如脂似乳,片刻即凝起一层薄膜。用汤匙捞起豆浆滴下,宛如一串下坠的断线珍珠。入口则香甜莹滑,饮后口齿留香。被誉为“滴珠蜜味”,销路大畅。现又将此种豆浆制成干品“豆浆精”出售,远销港澳等地。

田螺鸡煲

    是一种将田螺与三黄鸡件混和在瓦撑锅内的美食,配以甜笋、生姜、紫苏等料,肉嫩汤鲜,香味诱人 ( 梧州)

龙虎凤烩

    是梧州的一道传统名菜。选用广西特产野味为原来,配以香菇、木耳、陈皮等20多种佐料精制而成。食用时气味芳香,口感嫩滑鲜美,有“桂东南第一味”的美誉   ( 梧州)    一、原料:    1.主料:熟五蛇肉丝25 克,生鸡肉丝100 克,熟果子狸丝5 克,浸发鱼肚75 克,煲发鲍鱼75 克,鲜平菇75 克,水发木耳50 克,炸薄脆100 克。   2.调料: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胡椒粉、姜汁酒、葱段、姜丝、陈皮丝、柠檬叶、菊花、湿淀粉,猪油、高汤、蛇汤。       二、制法:    1.薄脆分盛2 小碟,再把5 朵菊花洗净剪好瓣放在薄脆上,把柠檬叶切成丝放在菊花瓣上,将鸡肉、鱼肚、鲍鱼、平菇、木耳均切成细丝。    2.烧热锅,下猪油烧热,放入蛇丝略炒,烹料酒,加入蛇汤,用调料调好味,烧沸后,盛入瓦钵内,加入姜片、葱段、入笼炖1 小时取出。    3.将木耳丝、鱼肚丝、鲍鱼丝用调料、高汤煨味。将鸡丝用蛋清、湿淀粉拌匀,下热油锅泡油至仅熟,捞出沥油。将锅下猪油,烹料酒,加入高汤、蛇汤,烧沸后,放入各种肉丝调好味,加胡椒粉、酱油、麻油,用湿淀粉勾芡,出锅装盆即成。    此菜由五蛇、鸡、果子狸、木耳、平菇、鱼肚、鲍鱼及多种调料组 成,具有滋阴补肾、驱风祛湿的功效。将鸡的滋补,鲍鱼的强肾,蛇肉的驱 风湿,鱼肚的益精补髓,木耳的通脉祛瘀,平菇的抗癌,果子狸的滋补等功效融合贯通,可治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瘫痪等症。常食能容颜健美, 延年益寿。

冰泉滴珠豆浆

    以优质黄豆和广西名产柳花牌白糖为原料,用独特的冰井泉的井水浸泡优质黄豆,精工细磨后经各种工序精制而成。冰泉豆浆又名“滴珠蜜味豆浆”,以其独特风味饮誉中外,人们说:“不饮冰泉豆浆,不算到过梧州” ( 梧州)

梧州艇仔粥

   说到艇仔粥,它是梧州著名的传统小食之一。梧州素有“水上街市”之称,很多居民以船为居室,因此以船民为对象的服务业便应运而生,这种粥的命名也源于此。原来主要在江河中由船民摇着小船早晚叫卖,后来在江岸、陆上也普遍经营,并已传入北海、南宁等地。 现在做工很到位的艇仔粥已经少见了,就别说还有在江河中叫卖的啦,只有在茶楼酒店中能吃到了。   艇仔粥主要是以新鲜的河虾或鱼片配入熬烂的稀粥中,后来增加了海蛰、花生、浮皮、葱花,还配入鸡鸭肉、瘦猪肉、动物内脏等,鲜香可口。传统艇仔粥是梧州的著名美食,曾经中央电视台、珠江电影制片厂、广西电影制片厂等,都有梧州艇仔粥镜头的记录。传统的艇仔粥是用白粥配以叉烧、鱼片、鱿鱼须、浮皮、海蜇、鸡蛋丝、炸花生、薄脆等,再加之适量葱花、香菜、姜丝制作而成,味道十分鲜美、香滑可口,吃后让人唇舌生津,口齿留香!   艇仔粥的做法   材料:   叉烧50克,鱼片50克,鱿鱼须50克,浮皮50克,海蜇50克,鸡蛋丝50克,炸花生和薄脆各20克,葱花、香菜、姜丝适量,白粥一锅。   做法:   1、取一小锅白粥加热,然后在每份材料中适量取一些。   2、待粥滚后,调味:加入适量的盐、糖和鸡精,先放入姜丝、叉烧、浮皮、鱿鱼须和鱼片,滚5分钟。   3、再加入海蜇和蛋丝,稍滚片刻,熄火。   4、在碗底放入葱花和香菜。

神仙钵

    是梧州市饮食市场上的一朵奇葩,又叫打边炉。将白醋、红糖、砂姜倒入瓦钵中,放在炭炉上熬成汤。水开后。即将调好的肉料逐一放在钵内烫熟食用,形成了甜酸爽脆的风味,吃起来飘飘欲仙,故名“神仙钵” ( 梧州)

鸳-月饼

    是由梧州市特制的广式月饼。月饼选料纯正,制作时既用传统方法又有现代工艺。月饼色泽金黄光润,皮薄馅靓,嫩滑爽口,风味独特,味道鲜美,入口不腻,因而深受消费者喜爱。鸳江牌月饼曾多次被评为部级和省级优质产品 ( 梧州)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梧州龟苓膏

   龟苓膏是历史悠久的梧州传统药膳,相传最初是清宫中专供皇帝食用的名贵药物。它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生地等药物精制而成。其性温和,不凉不燥,老少皆宜, 具有清热去湿, 旺血生肌,止瘙痒,去暗疮,润肠通便,滋阴补肾,养颜提神等功效,因而倍受人们喜爱,并畅销中外。   龟苓膏呈黑色,微带透明。龟苓膏主要以鹰嘴龟和土茯苓为主要原料。鹰嘴龟是名贵的中药,可清热解毒;土茯苓则可去湿。除这两种主药外,再配以生地、蒲公英、银花等中药材,使药效加强。用这些材料生产的龟龄膏,具有清热解毒、拔毒生肌、滋阴补肾、保健养颜等功效。人得了嗓子痛、痔疮、痱子和便秘等病,服用龟苓膏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另据营养学研究发现,龟龄膏中含有多种活性多糖和氨基酸,具有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点,能够调节血脂和血糖。龟苓膏的口味有10多种,人们吃得最多的是原味和奶茶味的。原味的龟苓膏略苦,配点蜂蜜汁、椰汁、炼乳,或加点水果,就会好吃得多。龟苓粉的吃法是用温水调成糊状,然后冲入沸水,冷却后加入蜂蜜、糖或炼乳即可食用。天气热的季节可以多做些,放在冰箱里冰镇一下,比较好吃,但怀孕的人最好别多吃。   龟龄膏最早产于广西梧州,是百年草本调养专家——致中和(始创于1763年)研发的。在梧州有许多生产龟苓膏的企业,其中广西梧州制药集团是制作龟苓膏历史最久、生产规模最大的一家。由于乌龟属于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因此该企业生产的双钱牌龟苓膏所用的龟都是自己开发、实验、饲养的龟。到2005年,双钱牌龟苓膏已经占到台湾市场的50%,香港市场的70%,东南亚市场的30%,美国、加拿大市场的30%~50%。鉴于该特产的重要价值,2007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经过严格审查,批准对梧州龟苓膏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广西梧州古称苍梧郡。公元3世纪时(三国时),蜀汉皇帝刘备新丧,南方诸郡的土著趁机起兵叛变。蜀国丞相诸葛亮亲自出马平乱。诸葛亮南征时驻军于苍梧郡,当时蜀军将士多为北方人,初到南方水土不服,大多数将士上吐下泻,严重影响战斗力。诸葛亮很着急,急忙找来当地人问个究竟。当地人说,梧州气候湿热、多雾(古称瘴气),于是便献上妙方,以当地特产乌龟、土茯苓熬汤饮用。诸葛亮令军士一试,果然功效如神,大部分将士痊愈。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属地区:广西:梧州,文化遗产名称:梧州龟苓膏,遗产编号:Ⅸ-10,遗产类别:传统医药,申报日期:2006,申报人/申报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遗产级别:省。   梧州龟苓膏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 《关于梧州龟苓膏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梧政函〔2005〕23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现辖行政区域。

梧州砂糖桔

  梧州市地处广西东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最适宜发展各种南亚热带名优水果,尤其是特别适宜发展优质砂糖桔生产。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梧州市已成为广西最大的砂糖桔生产基地。苍梧县的砂糖桔质量为全区最好。   梧州市地处广西东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最适宜发展各种南亚热带名优水果,尤其是特别适宜发展优质砂糖桔生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砂糖桔列为农业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发展。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自治区农业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梧州的砂糖桔产业得以迅猛发展,一跃成为全市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优质水果品种。砂糖桔产业已成为我市规模最大农业优势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广大农民朋友名副其实的甜蜜事业。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梧州市已成为广西最大的砂糖桔生产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种植砂糖桔16万多亩,年产砂糖桔7万多吨,年收入超2亿元。涌现了一大批专业户、专业村、10万元户,成为农村发展最快的一个产业。   梧州市的岑溪市筋竹镇、苍梧县大坡镇、藤县塘步镇发展势头最猛,已经成为砂糖桔专业镇。由于形成了产业,且质量好,产品远销区内外及出口越南,供不应求。岑溪市发展砂糖桔居梧州市各县(市)第一。为了把砂糖桔发展壮大,岑溪市因势利导,着力抓好筋竹镇黄陵砂糖桔专业示范村的建设和推广,全市先后办起了25个示范园。同时,采取资金扶持、种苗补贴、评选奖励种植大户等办法,鼓励和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砂糖桔种植,目前,该市砂糖桔种植已遍布14个乡镇,种植面积已达8万多亩,其中挂果面积达5万亩。去年产砂糖桔4.3万吨,产值1.42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被区农业厅列为广西优势农产品。据统计,去年在筋竹镇,种砂糖桔年收入10—20万元的农户有22户,20—30万元的14户,30—50万元的5户,50—100万元的3户,超100万元的2户。   苍梧县的砂糖桔质量为全区最好。由于苍梧县种植砂糖桔的乡镇气候、土壤都好,施肥讲究,实行无公害标准生产,在2005年的全区砂糖桔质量标准评比中获第一名。至今年7月,该县种植砂糖桔达6万多亩,今年预计产砂糖桔2万多吨。种植砂糖桔的后起之秀藤县,目前面积已超万亩。塘步镇16个村,村村都种砂糖桔,全镇种植砂糖桔面积达7000多亩。藤州镇潭东村曾锦永今年初投资13万元承包村里90多亩山地,种下7000多株砂糖桔苗,目前长势良好。   梧州砂糖桔    地域范围   梧州砂糖桔农产品地理标志标示的范围为梧州市现辖区,包括岑溪市、苍梧县、藤县、蒙山县、长州区、蝶山区、万秀区,东经110°18′~111°40′,北纬22°37′~24°18′之间,东连广东省封开县、郁南县、云浮县、信宜县,南接本自治区北流县、容县,西依桂平县、金秀瑶族自治县、象州县,北邻鹿寨县、荔蒲县、昭平县和贺州市的八步区。2011年生产面积21700公倾,产量32万吨。至2015年,梧州砂糖桔种植面积将推广至23000公顷,产量52.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梧州砂糖桔外在感官特征:果扁圆形,端装;色泽桔黄-桔红色,鲜艳有光泽;果顶微凹;果皮稍粗,平均厚度1.97mm,油胞中等、明显;果实横径40-48mm,纵径30-40mm,平均单果重38g; 肉质细嫩、化渣、汁多,种子0-4粒;可食率78%;可溶性固形物12.5-14.3%,风味浓郁,有香气,品质上等。 (2)梧州砂糖桔内在品质指标:可食率≥75%,可溶性固形物≥12%,总酸量≤0.6%,固酸比10:0.4(±0.05),总糖≥8g/100g,维生素C含量≥18mg/100g。 (3)安全要求:梧州砂糖桔严格按照严格按照农业行业标准《NY/T975--2006柑桔栽培技术规程》、梧州砂糖桔地方标准《DB450200/T003--2005》以及制定的《梧州砂糖桔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进行生产。 (4)包装:采用牢固、洁净、无毒、无异味的纸箱、竹篓或泡沫箱作为包装原材料,包装材料符合GB/T5737的规定。 (5)贮存:鲜果的贮存地应该阴凉通风、防晒、防雨、无毒、无异味、无污染源。 (6)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无毒、无异味、无污染,并应设有防晒、防雨设施。不得与有毒、有挥发性异味的物品同批运输。

万秀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城东街道 梧州腊肠 梧州蛇宴 双钱龟苓膏 梧州凉茶 梧州冰泉豆浆 龙虎凤烩 梧州艇仔粥
城南街道 梧州腊肠 梧州蛇宴 双钱龟苓膏 梧州凉茶 梧州冰泉豆浆 龙虎凤烩 梧州艇仔粥
城中办街道 梧州腊肠 梧州蛇宴 双钱龟苓膏 梧州凉茶 梧州冰泉豆浆 龙虎凤烩 梧州艇仔粥
城北办街道 梧州腊肠 梧州蛇宴 双钱龟苓膏 梧州凉茶 梧州冰泉豆浆 龙虎凤烩 梧州艇仔粥
角嘴街道 梧州腊肠 梧州蛇宴 双钱龟苓膏 梧州凉茶 梧州冰泉豆浆 龙虎凤烩 梧州艇仔粥
东兴街道 梧州腊肠 梧州蛇宴 双钱龟苓膏 梧州凉茶 梧州冰泉豆浆 龙虎凤烩 梧州艇仔粥
富民街道 梧州腊肠 梧州蛇宴 双钱龟苓膏 梧州凉茶 梧州冰泉豆浆 龙虎凤烩 梧州艇仔粥
龙湖镇 梧州腊肠 梧州蛇宴 双钱龟苓膏 梧州凉茶 梧州冰泉豆浆 龙虎凤烩 梧州艇仔粥
城东镇 骑楼城-龙母庙景区 梧州龙母庙 珠山烈士墓园 白云山公园 梧州骑楼城 梧州鸳江丽港 梧州中山纪念堂 四恩寺 圣文园 梧州蛇园 梧州潘塘公园 梧州白云山 太和花园 鸳江春泛 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 梧州腊肠 梧州蛇宴 双钱龟苓膏 梧州凉茶 梧州冰泉豆浆 龙虎凤烩 梧州艇仔粥
夏郢镇 梧州腊肠 梧州蛇宴 双钱龟苓膏 梧州凉茶 梧州冰泉豆浆 龙虎凤烩 梧州艇仔粥

万秀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