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梧州西炮台公园 | 西炮台公园距湄江大街150米,占地71.36亩,北边依山建起两堵半圆形的城墙,拱卫着两尊巨炮,公园东西两面的碑廊,铭刻着本县历代名人和影响深远的事件。公园的中心是铜冠岭。山顶正中是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耸立云天,庄严肃穆。碑旁有鲜花翠柏,长伴着烈士的忠魂。 纪念碑的北面,依山建起两堵半圆型的堞墙,堞墙拱卫着两尊巨炮。150年前,太平军在那里修筑炮台,拱护天朝,多次与清军浴血奋战。高昂的两尊巨炮,吸引众多的中外游客,它们直指天际的雄姿,让人浮想万千,唤醒了枪林弹雨的回忆。 西炮台公园的东西两面,各有一个碑廊。白底黑字的大理石的碑廊上,刻着蒙山县的历史名人和影响深远的事件。漫步在碑廊里,可以看到刻有抗法英雄苏元春,历史名人范云梯,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陈漫远,蒙山县第一个考取清华大学的壮族大学生、也是壮族现代史上第一个为民主革命而牺牲的爱国知识分子--韦杰三。 到西炮台公园顶上可以看到"县城全景,人们说:"到蒙山不蹬西炮台,等于没到过蒙山。" 太平天国封王建制地公园,目是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的太平军从金田起义后攻克的第一个州城的旧址,现在公园内有当年洪秀《全发布诏书诏令的见证物--500多年玉兰古树。园内保存较完整的太平军活动遗址、遗迹有:永安州城、武庙、创立天朝遗址、天王洪秀全发布诏令处、眢井坑、遗址等。收藏的太平军文物有:猪仔炮、尖刀、三叉地雷、弹丸、指挥刀等1500件,为全国太平天国文物{藏存真品最多之地。独有的太平《天国人文景点资源使今天的蒙山成为中外学者和游客考察、观光。 太平天国历史必到的理想圣地。 |
玫瑰湖公园 | 梧州玫瑰湖公园于1998年6月24日动土兴建,园内山林面积35公顷。整个公园地形起伏,环境优美,以自然布局为主,采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结合现代造园的要求,力求新意,创造富有田园情调的特点和自然情趣的园林景观,将公园建成具有文化、娱乐、休闲、观景、游览、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市级综合性公园。 公园内设有荔枝林游览休息区、烧烤场、骁骑营、小卖部等娱乐服务项目,免费对游客开放。 公园位于梧州市新龙区的龙新村,距旧城区7公里,东接大塘新区1.1公里。东邻梧州汽车站(长途站),东北毗邻火车站,西南毗邻正在建设的长洲水利枢纽。公园范围由四条城市干道所围合,依山傍水(公园范围内有三座山:西山、蚬山、鲤鱼山),目前有鱼塘848亩,是梧州市水产养殖基地。公园建设定位为集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及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综合性公园。项目总用地面积168.88公顷(共2533.2亩) 玫瑰湖未来规划: 玫瑰湖一带的未来几年规划建设,玫瑰湖整个湖区规划面积191公顷,保留水体面积37公顷。整个湖区规划设计充分体现着城市与生态相互渗透的理念和人性关怀的理念。着力打造山、湖、绿、城相互映衬、风光旖旎、以生态健康、文化休闲为主,具在鲜明时尚特色的综合公共空间。整个湖区分为城市绿色休闲空间核心区、生态湖心区、湖面游览活动区、隐蔽开发区、原生态山林区、新梧州高中校区等六大功能,形成以商贸为主,集居住、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仓储物流以及文教科技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
英国领事署旧址 | 英国领事署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英国领事署旧址位于梧州市白鹤山上河滨公园内,是梧州市区著名的清代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1897年,梧州府被辟为通商口岸,英国仅以“二十四千铜钱的地价”买下白鹤山三个山头,在山上建立领事署。1925年夏,广州沙基惨案发生,梧州学生在英国领事署前举行声势浩大的-活动,所有在英领署工作的华人全都辞职,英国驻梧领事-坐军舰退回香港,再没有回来。领事署没有人管理,一天天的荒芜起来。 1928年底,广西省府主席黄绍竑在广州同英国驻广州总领事毕约翰达成协议,英国索回房屋建筑费2.5万港元,将领事署交回广西。1932年,领事署旁竖有“还我河山”石碑,叙述梧州人民反帝斗争驱逐英领事人员和购回领事署建筑、建立河滨公园的经过。领事署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砖木结构,四边有走廊相通,前门有7条砖柱,从大门进去有厢房、办公室、住所等,屋面为琉璃瓦,建筑形式兼有中西方风格。 |
云龙花园 | 云龙花园始建于1991年,坐落于距离市区两公里处的白云山南麓,总面积5公顷。花园内建有中国黑叶猴珍稀动物繁殖中心,圈养有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国际《红皮书》中的E级濒危珍稀灵长类动物黑叶猴一百多只。被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定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青少年科普基地,是一个集科研、科普教育和游览于一体的花园。 云龙公园三面环山,南临西江,内有龙泉飞瀑和黑叶猴人工繁殖中心等。公园内的黑叶猴珍稀动物繁殖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繁殖基地。该中心始建于1991年,经几年摸索,已有一套可行的繁殖饲养方法。对该种群中的黑叶猴现已繁殖了80多头,为中外动物园输送了40多头。全国品种最多的宝巾花栽培基地也在这里。公园内展览大厅有广西最大的蝴蝶标本展览,蝴蝶品种有1万多种; 还有世界最大的鸵鸟蛋及最小的蜂鸟蛋。云龙公园最大特色是动物自然放养,白鸽、孔雀在园内自由活动,鳄鱼在池中游弋。已在园内动工兴建的蛇谷,将放养1万条活蛇。 |
骁骑营马术俱乐部 | 马术运动高雅刺激,西方称其为第一贵族运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骑马已经悄悄地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休闲时尚。 梧州市首家马术俱乐部——骁骑营马术俱乐部成立于2007年5月1日,是集运动健身、休闲娱乐、商务交流于一体的时尚俱乐部。将以会员制度为执行标准,拥有多名专业教练,可以根据游客的骑乘水平提供、定制专门的骑术课程。 俱乐部位于环境幽雅的玫瑰湖公园内,交通极其便利,山清水秀,距离市政广场仅5分钟车程。项目占地35亩,建有符合标准的跑道及训练场,拥有十几匹不同档次,-良好的优质马匹。目前拥有大马6匹、中马4匹、小马5匹,满足各级骑乘水平的人员进行休闲及专业骑乘需求。除马场外,俱乐部还配设有:沙滩排球场、射箭场、烧烤场等多种娱乐设施。 |
山湖秀色胜景 | 山湖秀色胜景是蒙山新开辟的一个游览区,位于城北四公里处。这里是茶山河建起的茶山水库,纵深十四公里,是可以满足农田灌溉,发电,游览等作用的综合性高山湖泊。茶山口宏伟的水库大坝两侧,像雄狮的山峰,遥遥相望,自古称此景为“双狮把塞口”。 泛舟湖上,两岸奇峰罗列,青山倒影,鸟语花香,人在画中游。峰回水转,可观赏到那神态端庄,栩栩如生的古代妇女形象的石人山,以及“白马饮泉”、“金鸡啼岸”、“石鼓浮星”等胜景,增加无穷的情趣。 |
长洲东华寺 | 长洲东华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东华寺,位于梧州市区12公里左右的长洲镇龙平村大宕组东华山半山腰。相传,明崇祯年间寡妇张氏始创庙庵并置业供给。当时住持僧募化铜以铸佛像,适逢一采樵老妇给其布施一文铜钱,僧嫌其少而亵弃于池塘。在冶炼时炉中之铜跳跃而不熔,僧悔悟,跳下池塘搜回所弃之币,投入炉中,佛像才顺利铸成。同治年间佛像左肩上宛然有铜钱形藏于衣袖间。 |
永安王城景区 | 永安王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永安王城景区是由蒙山县城市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一个项目,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投资约1.5亿元。景区借鉴了宋城建筑商业古街的建筑风格,以湄江两岸综合休闲区、太平天国历史文化区为核心,规划建设滨江公园、太平天国历史文化园、福寿文化、古榕公园、特色街区等子项目,打造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旅游休闲景区。 |
石表山 | 石表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石表山休闲旅游风景区坐落在藤县象棋道家村,距梧州市区90公里,距藤县县城约38公里,容藤二级公路从景区边经过,交通十分便利,景区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 按国家AAAA级景区规划为集休闲、度假、揽胜、礼佛于一体综合性山水诗画景区。景区主要包括思罗河漂流景区、石表山寨景区、道家沙滩公园三大部份。明澈的河水、洁净的沙滩、深幽的峡谷、青葱的竹林、神秘的山寨、鬼斧神工的丹霞景观、古朴天成的村落,融合了自然的钟秀、文化的气韵和历史的沧桑,使得整个景区独具特色、魅力无穷。 |
骑楼城-龙母庙景区 | 骑楼城-龙母庙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骑楼城 梧州素为广西水上门户,上个世纪20 年代后,原来的坊式房已不能满足日益繁荣的商业发展的需要,骑楼逐渐取而代之。梧州地处岭南,北回归线经过其间,旧时为了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梧州建筑多采用骑楼形式,临街楼层可作商铺,楼上可住人。骑楼多为三四层,临街店铺二楼以上部分凸出来,二楼罩着的空间成为人行道,远远看去,像“骑”在人行道上一样,故名“骑楼”。骑楼形式既方便行人上街时遮阳挡雨,又可扩大楼房面积。骑楼的背后是内街,民宅大门一般开向内街内巷,内街成为居民交往的“公共大厅”,充满浓郁的人情味。这种有层次的沿街檐廊复合空间,大大适应了市民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和空间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在骑楼的外观上,可以看到许多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语言:花窗、砖雕、牌坊等,都十分精巧,其功能和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颇具岭南特色的当数骑楼柱外的铁环,是居民在河水上涨时系船所用。另外,由于梧州是广西最早的港口开放城市,受外来经济文化影响大,所以骑楼的西化痕迹也较浓,如罗马柱、圆拱形窗、穹雕等等,都是典型的西方建筑语言。中西文化在骑楼上水0融、和谐共存,凝聚着历史的沧桑,至今仍散发着文化的魅力。 在广西梧州市约1平方公里的河东老城区内,现存骑楼街道22条,骑楼建筑560幢,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国内罕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博物城”。梧州河东老城区连绵成片的骑楼,由梧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熔铸而成,是一部深刻记载昔日梧州风土人情的活字典。 在骑楼博物城,随处可见墙面上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的灰雕艺术。在大南路骑楼城墙上,一幅浮雕为“连年有余”,莲池下面游着两尾鲤鱼;另一幅浮雕展示的是一棵松树下有四只白鹤,其寓意为“松鹤长春”;有寓意为“平平安安”的宝瓶;在龙母太庙广场的雕刻上有“鲤鱼跳龙门”,等等。 女儿墙是骑楼城建筑装饰构件中最温婉的名字。骑楼屋顶半人多高、临街而立的矮墙就是女儿墙。女儿墙的来历非常有趣,在古代时,大户人家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随便出门,在屋顶和墙垣上特意建造了一堵墙,而女孩子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却又禁不住外面世界的精彩和吸引,于是便悄悄地攀上屋顶或高墙上,隔着那道矮矮的防护墙向外眺望,久而久之,便被人称作女儿墙了。这种屋顶临街的矮墙,让深闺的千金小姐在此俯视浮生俗世,不显山不露水地绽放青春。偶而抬头的书生幸运地抓住这抹0,一段浪漫故事便从此开幕了。 龙母庙 梧州是龙母的故乡。为纪念龙母,梧州于北宋年间在城北桂江河畔建成龙母太庙。龙母庙是梧州乃至桂东南最著名的旅游区之一。庙貌辉煌。龙母庙始建于北宋初年,明万历、清康熙、雍正年间均曾重修,是广西少有的保留宋代建筑特色的文物古迹,兼有宋、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 龙母庙座落在景色秀丽的桂江岸边,枕山面水,舆地通灵,是一座真正的千年神庙。龙母庙原由山门、前殿、后殿、左右厢房、角亭组成,后因战乱部分建筑曾受损毁。从1987年龙母庙重光以来,经过不断修缮,既保持了古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又增添了牌坊、行宫、龟池、观音亭、赐福亭、放生亭、龙母素食馆等主要建筑。2005年梧州市政府在原龙母庙的北面划出10.2公顷的土地作为龙母庙的扩建用地,总投资6000多万元,使龙母庙占地面积由原来的5000多平方米扩展到10万平方米,现在已建成了牌坊、前殿、龙母宝殿、龙母寝宫、钟楼、鼓楼、塔楼、厢房、连廊、以及中国最高的38米龙母圣像。 据考证,龙母是古代我国南方“仓吾”族首领,生于农历五月初八日,民间称此日为“龙母诞”;逝世于农历八月十五日,民间称此日为“升仙日”。由于龙母竭尽全力带领人民开山治水,为乡亲造福,深得百姓爱戴,因此,“龙母诞”和“升仙日”就成了龙母庙的传统纪念日。每年农历五月初八和农历八月十五是龙母庙最热闹的时候。此时龙母庙通宵开放,善男信女争先恐后来朝拜、上香、摸龙床、照龙母镜、用龙母梳、洗龙母水、喝龙母茶,往万寿龟投币。 梧州市骑楼城——龙母庙景区地址:骑楼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河东老城区;龙母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城北,桂江河畔。 梧州市骑楼城——龙母庙景区门票:免费 梧州市骑楼城——龙母庙景区交通:1、骑楼城:骑楼街主要分布在大东上路、大东下路、阜民路、大同路、中山路、竹安路、五坊路、沙街、九坊路、南环路、大中路、民主路、建设路、大南路、小南路、四坊路、桂林路、桂北路、北环路等街道上。2、龙母庙:乘3路车到市政府站下车,那里有专线车直达,票价1.2元,或乘1路车到达。骑楼城-龙母庙景区 |
蒙山石燕山 | 蒙山石燕山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石燕山座落陈塘街南面,山上林木茂密,空气清新,历来为学生秋游、街民登高观景之地,也是陈塘人引为自豪、向外界介绍陈塘的首推资源。石燕山在当地人的心目中被捧为神山,相传该山是仙女化石而成,有着广为流传的神奇传说。燕山正顶有几个拔地而起的奇石,形状奇异,其中一石酷似燕子,因而得名石燕山。在山顶向北俯看,可观陈塘镇集镇全景,又见湄江碧水,繁华的城镇、祥和的村庄与青山绿水,相映出生机勃勃的画面。从北面步行上山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在山上可以远望陈塘镇全貌,是附近群众锻炼、休闲的好地方。石燕生态环境极佳,景色独特,曾有文人墨客游览石燕山后,留下"燕山景色甚堪优,崖下湄江绿水流"、"东岭盘龙惊皓月,南山石燕舞新天"这样的赞美诗句。 |
梧州龙母庙 | 梧州龙母庙始建于北宋初年,是一座千年古建筑,是为纪念战国时期我国南方百越民族女首领“龙母”而兴建的庙宇。占地面积11万多平方米,建有牌坊、前殿、龙母宝殿、龙母寝宫、钟楼、鼓楼、塔楼等,以及中国最高的38米龙母圣像。是粤港澳乃至东南亚的祈福圣地,堪称中国龙母第一庙。 龙母庙位于梧州市桂林路,有主殿、后殿、五龙喷水壁、总府题名碑等。主殿一排三间,中为龙母殿,左为太子殿,右为傅将军殿。据考证,龙母是古代我国南方“仓吾”族首领,生于农历五月初八日,民间称此日为“龙母诞”;逝世于农历八月十五日,民间称此日为“升仙日”。由于龙母竭尽全力带领人民开山治水,为乡亲造福,深得百姓爱戴,因此,“龙母诞”和“升仙日”就成了龙母庙的传统纪念日。到时,不少信男善女专门从粤港澳地区赶来焚香拜膜。 龙母庙依山面水,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由牌坊、前殿、中殿、后宫、行宫、龟池、商场等组成。正殿雄伟庄严、雕梁画栋,前座正殿中供奉着龙母像,善男信女们多到此殿朝拜,以祈龙母赐福庇佑,故正殿前庭,一年四季香火不断。右侧殿供奉傅大将军像,左侧殿供奉龙太子。正殿后的中座,悬挂着龙母进京巨幅浮雕。后宫陈列着龙母床和龙太子床,主殿右侧为龙母行宫,为接待室。 二楼供奉着关帝神像,左侧有一池清水,内有一头万年长寿石龟,大龟背上驮着一大型石刻"总府题名碑"。游客到此拿钱币"投石龟求好运"。龟池后山壁上有一大型浮雕"五龙喷水壁"。 每年农历五月初八和农历八月十五相传为龙母诞辰和升仙日,是龙母庙最热闹的时候。期间,广东、香港、澳门游客以及海外侨胞组成旅行团前来贺诞,有的贺诞团达千人。这时庙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庙内庙外人山人海,十分热闹。这一日龙母庙通宵达旦开放,不少善男信女和游人争先恐后来朝拜、上香、摸龙床、照龙母镜、用龙母梳、洗龙母水、喝龙母茶,往万寿龟投币,龙母庙热闹非常。不少外国人也来观看。 龙母是西江河神。传说龙母是赢秦祖龙时之神,温姓,藤县一都水东街孝通坊人,因养育五条小龙而被称龙母,后来死在广东悦城。龙母在西江流域做了很多造福于民的好事,如带领大家耕织渔牧,整治水患,执仗护航,惩恶扬善,治病救人,乐善好施,普济苍生等。 龙母去世后,人们把她当作神仙来崇拜,历代皇帝都有敕封:秦皇赢政就敬书“秦龙母永世留芳”;汉高祖刘邦敬书“温氏程溪夫人永载史册”;汉武帝敬书“秦龙母女娲氏之再生”;唐太宗李世民封温氏娘娘为“永安夫人”;宋太祖赵匡胤封“温氏娘娘永济夫人”;明太祖朱元璋封温氏娘娘为“永宁夫人”;清康熙皇帝敕封悦城龙母娘娘为“水府元君”。人们凡遇大小事情都习惯到龙母庙祭拜。广东德庆悦城、梧州、藤县的龙母庙,在龙母信众中最负盛名。解放前,在西江航行的船只、轮渡,遇龙母诞期,船只如航至龙母庙三里之内,不分日夜,必鸣笛或打锣,烧香点烛,遥向庙前致拜。航行到庙前河面,即停船上岸入庙参拜,献香奉烛。 龙母文化已成为梧州最重要的旅游资源,梧州每年都在龙母庙举行一系列龙母文化旅游活动,正月廿一为龙母开金库,五月初八为龙母诞辰,八月初一为龙母得道诞,十一月初一为朝母节,吸引成千上万的粤港澳等地游客到龙母庙旅游。每次龙母节庆活动期间,广州番禺胜胜堂都组织4000多香客来梧州参加活动。 |
珠山烈士墓园 | 珠山烈士墓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在广西梧州市河滨公园内的白鹤山上,矗立着革命烈士纪念碑。它们记录了梧州人民反帝斗争的精神,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历史。1999年1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1925年10月,广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梧州支部成立。从此,具有反帝反封建斗争精神的梧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员领导下,为新中国的建立进行了不屈不挠斗争。 1927年9月,中共广西地委书记廖梦樵和地委组织部长黄士韬等19位同志不幸被捕,受尽酷刑。但他们始终没有泄露党的机密,在被敌人押赴刑场时沿途高唱《国际歌》,高呼“共产党万岁”等口号,慷慨就义。 1926年10月中旬,设在梧州的中共广西临时省委交通机关被敌人破坏,中共党员郭金水、李秀农、谭景韶等不幸被捕。在赴刑场途中,郭金水和战友们大义凛然,不断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反动派”等口号,沿途群众无不为之动容饮泣。 李素秋烈士于1926年初光荣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曾担任青年团苍梧县立女子师范团支部书记,广西省学联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17日清晨,李素秋等革命志士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李素秋等13名同志始终坚贞不屈,于1927年10月7日英勇就义。 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终于迎来了梧州的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为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梧州市于1957年建立了这座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碑高15.33米,碑体坐落在一个长10米,宽10米,高1.7米的正方形碑座上。碑体上“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大字刚劲有力,彪炳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 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后,每年清明时节,梧州市党政领导、机关干部、人民群众、大中小学生都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批又一批地来到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 从一名少先队员到一名团员,每一次手持白花,站到纪念碑前,都有一种无上崇敬的感动涌上心头,都会受到英烈们那种高尚情感的熏陶。正是由于这种熏陶与感动,使我认识到英烈们对民族、国家的强烈的责任心,并懂得了不但要学习他们的精神,更要把这份爱国情感和责任心体现在我的生活中、行动中。 先烈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上,团结奋斗,开拓进取。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梧州市河滨公园内的白鹤山上 乘车线路:在梧州市内乘公交车至景区 |
梧州李济深故居 | 梧州李济深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济深故居位于龙圩区大坡镇料神村,1885年李济深诞生于此。故居为青砖瓦房四合院,兼有中西建筑艺术,院后有苍翠古铁力木林,风景幽雅。 大门口嵌着一块大理石,上面刻着屈武亲笔题写的“李济深故居”5个大字。顺扶梯登上二楼,四周是李的卧室和会客室,三楼有电报室,大体仍保持着当年的摆设。李济深故居建于1925年,占地面积为3342平方米,建筑面积2010平方米,李济深曾在这里接待过不少-要员和大批爱国文化人士。故居里面建有墩子式的人行道,与故居四角上的炮楼相通,是一座进可攻、退可守的建筑物。1996年,李济深故居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列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国家、区、县三级投入逾200万元,先后完成了三期维修,故居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故居陈列内容不断充实。慕名而来参观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这座经历了大半个世纪沧桑岁月,饱受过战火劫难而幸存的庭院,始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为南方四合院式的青砖瓦房建筑,融合了中西式建筑的艺术风格,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 故居简朴的大门口正上方镶嵌着一块大理石,镌刻着民革中央名誉主席屈武亲笔题写的“李济深故居”五个苍劲的大字。挺立在庭院后面的是一片青翠茂密的树林,在绿荫掩影中更展现出整个庭院的幽雅风韵。 从大门进到院内,只见门口到宅院的阳廊两厢藤缠蔓绕,冬青花丛簇拥,绿树婀娜婆娑。古朴的青砖瓦房前后相互贯通,庭院的中间设置有采光的天井,而天井的地面是按照古八卦图的排列来铺砌的。故居建成有大大小小的厅房共约五十多间,靠近在大榕树左廊的二楼,就是李济深先生的居室。 跨上台阶走入厢房,顺着扶梯信步登上二楼,南方典型的骑楼式回廊,将上下左右的楼层连接贯通,既可方便人的快速行动,也可遮阳挡雨。环顾四周,走道回廊上设计别致的西式栏杆,门框窗台上精雕细凿的花草图案,更增添了房屋内古色古香的韵味。 故居的二楼置建有住房寝室数间,除了李济深先生自用的主卧室外,还留有多间的客房、书房、议事厅、会客厅及警卫室。1933年后,李济深先生在福建通电反蒋失败出走香港,不久就转道回家乡,继续进行反蒋抗日救国工作,坚持到抗战胜利方才离开故居前往广东。 当年,李济深先生曾经在这里接待过不少国民党的政要大员,以及大批的爱国民主文化人士,共同商议反侵略反内战的大计。为了更好地把握国际国内时局的发展和变化,他在故居的三楼内还专门设立有电台和一间电报房,每日有专人负责收录电讯,并随时与外界保持通讯联络。同时,他还将电讯中收录到的前线战况逐一整理,并印刷成报章---《南报》散发给民众,用以激发民众抗日的士气。另外,故居内还自备有地下水井水源,建造有食物贮藏仓和武器库。在楼房的屋顶上更建有数个瞭望台和射击孔,以及掩墩式的人行通道,可与屋顶四角上的炮楼相通,构成互为倚角之势,在当时堪称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堡垒式建筑物。如今,故居内所有的陈设基本上仍然保持着当年的模样。 到过故居参观的人,在为中西建筑艺术以及居室与炮楼完美的结合赞叹不已时,更为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前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先生的儒将风范和革命业绩感动与敬仰! 解放后,李济深故居曾多次进行维修,1997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济深 (1885~1959) 李济深(1885~1959),字任潮,广西梧州龙圩区大坡镇料神村人。6 岁丧父,跟随其叔父读书,后入梧州中西学堂,接受新式教育。光绪二十九年(1903)入广州黄埔陆军中学,两年后转入陆军速成中学步兵科继续学习。毕业后先在广东新军当见习官,后调到学兵营任排长,与连长邓铿过从甚密。宣统元年(1909)入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后改名为陆军大学),学习高等军事。 1…… 详细++ 料神村 位于距梧州市区30多公里的大坡镇料神村,就是原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先生的故乡。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李济深先生就诞生在这里。 走过稻花飘香的田野,跨越乡村的小桥流水,座落在山环水抱之间的一处恢宏建筑就是李济深先生的故居。 这座经历了大半个世纪沧桑岁月,饱受过战火劫…… 详细++ 李济深 (1885~1959) 李济深(1885~1959),字任潮,广西梧州龙圩区大坡镇料神村人。6 岁丧父,跟随其叔父读书,后入梧州中西学堂,接受新式教育。光绪二十九年(1903)入广州黄埔陆军中学,两年后转入陆军速成中学步兵科继续学习。毕业后先在广东新军当见习官,后调到学兵营任排长,与连长邓铿过从甚密。宣统元年(1909)入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后改名为陆军大学),学习高等军事。 1…… 详细++ 料神村 位于距梧州市区30多公里的大坡镇料神村,就是原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先生的故乡。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李济深先生就诞生在这里。 走过稻花飘香的田野,跨越乡村的小桥流水,座落在山环水抱之间的一处恢宏建筑就是李济深先生的故居。 这座经历了大半个世纪沧桑岁月,饱受过战火劫…… 详细++ |
白云山公园 | 白云山公园位于梧州市区东北方。白云山遥连五岭,总纳三江,至梧州突而挺起,蜿蜒盘桓,气势磅礴。站在山顶俯瞰远眺,全城风光,远方景物尽收眼底。山上树木参天,晨雾迷漫。在雨后初晴之际,素洁云雾,缭绕飘忽。高耸的白云山就象戴上白面纱,披上白围巾的绿衣少女。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云:“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清代诗人李世瑞作诗说:“晓露乍薄初日上,晚烟如幂夕阳低。”白云山为梧州八景之一,称作云岭晴岚。 白云山于1981年建成公园,1988年被定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山上先后建起了云峰亭、松云楼、双清亭、风筝台、半山亭、观秋台、松涛虎啸雕塑等设施,并在山下龙泉冲修建龙吟亭、观瀑阁、探幽桥、“二龙戏珠”浮雕等。登上顶端云峰亭,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从云峰亭下来,有一条林荫小道直通风筝亭。 白云山东麓山腰处,是有名的“老虎头”,此处山石峥嵘,地形险峻,恰如一只伏卧的猛虎。从风筝亭往北走,有一片桃林。春天桃花盛开时,到这里赏花的人很多,争相拍照留影,正所谓“人面桃花相映红”。远处不时有鸟从树林中飞起,清脆的叫声在山谷中回响。过桃林,上山岗,到了双清亭。亭下面,有一个栩栩如生的老虎雕塑,面对滔滔松海在长啸,好一幅松涛虎啸图。到了节假日,这里游人如织。重阳节,山上更是人头涌涌,数万人登高,热闹非凡。 白云山脚下的龙泉飞瀑,背靠云岭,面临西江,谷涧深长,幽静清雅,危崖壁立,气象森严,寒藤摇翠,绿苔斑驳,蕨草悬垂。涧谷中泉水漫流,水底卵石游鱼可见,嶙峋散石,星罗棋布,或卧伏泉畔,或倚傍水边,莹润奇巧,形态各异。正是“径从杂树荫中渡,泉向奇石罅中潺。”蜿蜓的泉脉自白云山腹涧中流出,正对龙洲砥峙而注入西江。 1994--1996年,白云山公园进行大规模的林相改造植物造景工程,将原来以马尾松为主的林相改造成为各种乔灌木和观赏植物混交组成的丰富多彩的南亚热带雨林,显示了春繁、夏丽、秋红、冬青的自然景观。登白云山,可享“沐云海、餐重峦、饮两江、瞰山城”之美。 |
梧州骑楼城 | 梧州素有“百年商埠”之称,曾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骑楼是昔日商贸繁华的标志。梧州骑楼文化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曾被入选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目前,梧州已修建好防洪堤,每年屡遭洪涝灾害影响的现象已成为历史,但骑楼这一独特的建筑风格已作为历史的见证保存下来。现存骑楼街道22条,总长7公里,最长的达2530米,骑楼建筑560幢,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国内罕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博物城”。 骑楼在中国南方城市并不少见,但可以称得上“城”的,恐怕也不多见,广西梧州市的河东老城区被称为“中国骑楼城”,22条原汁原味骑楼长街上,共有560座中外经典设计的骑楼。位于粤桂交界处的梧州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苍梧原是百越民族一个大部落的名称,苍梧的地名可追溯到虞舜时期,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南越王朝设苍梧王城,梧州算是建城了,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开始叫做梧州。由于梧州集广西水流85%以上,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梧州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享有“百年商埠”之美誉。 正是由于梧州悠久的历史,是广西最早对外通商的口岸,曾有“小香港”美誉,才会有今天骑楼林立,号称“中国骑楼城”的骑楼区。所谓“中国骑楼城”,或者“中国骑楼博物馆”,其实指的就是梧州河东老城区的22条骑楼街,这些骑楼大多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所谓“骑楼”,是上世纪较为常见的一种建筑形态,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由英国人首先建造,是采用居室前加走廊的“外廊式建筑” ,多为三四层,在临街面建造桩梁承托二楼,一楼大门前留空,作人行道,供行人来往时遮阳挡雨,远远看去,像“骑”在人行道上一样,故名“骑楼”。由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风大、雨多、太阳烈。骑楼能很好地挡风避雨遮太阳,所以在中国的南方和东南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都很盛行。 |
梧州龟苓膏 | 龟苓膏是历史悠久的梧州传统药膳,相传最初是清宫中专供皇帝食用的名贵药物。它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生地等药物精制而成。其性温和,不凉不燥,老少皆宜, 具有清热去湿, 旺血生肌,止瘙痒,去暗疮,润肠通便,滋阴补肾,养颜提神等功效,因而倍受人们喜爱,并畅销中外。 龟苓膏呈黑色,微带透明。龟苓膏主要以鹰嘴龟和土茯苓为主要原料。鹰嘴龟是名贵的中药,可清热解毒;土茯苓则可去湿。除这两种主药外,再配以生地、蒲公英、银花等中药材,使药效加强。用这些材料生产的龟龄膏,具有清热解毒、拔毒生肌、滋阴补肾、保健养颜等功效。人得了嗓子痛、痔疮、痱子和便秘等病,服用龟苓膏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另据营养学研究发现,龟龄膏中含有多种活性多糖和氨基酸,具有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点,能够调节血脂和血糖。龟苓膏的口味有10多种,人们吃得最多的是原味和奶茶味的。原味的龟苓膏略苦,配点蜂蜜汁、椰汁、炼乳,或加点水果,就会好吃得多。龟苓粉的吃法是用温水调成糊状,然后冲入沸水,冷却后加入蜂蜜、糖或炼乳即可食用。天气热的季节可以多做些,放在冰箱里冰镇一下,比较好吃,但怀孕的人最好别多吃。 龟龄膏最早产于广西梧州,是百年草本调养专家——致中和(始创于1763年)研发的。在梧州有许多生产龟苓膏的企业,其中广西梧州制药集团是制作龟苓膏历史最久、生产规模最大的一家。由于乌龟属于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因此该企业生产的双钱牌龟苓膏所用的龟都是自己开发、实验、饲养的龟。到2005年,双钱牌龟苓膏已经占到台湾市场的50%,香港市场的70%,东南亚市场的30%,美国、加拿大市场的30%~50%。鉴于该特产的重要价值,2007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经过严格审查,批准对梧州龟苓膏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广西梧州古称苍梧郡。公元3世纪时(三国时),蜀汉皇帝刘备新丧,南方诸郡的土著趁机起兵叛变。蜀国丞相诸葛亮亲自出马平乱。诸葛亮南征时驻军于苍梧郡,当时蜀军将士多为北方人,初到南方水土不服,大多数将士上吐下泻,严重影响战斗力。诸葛亮很着急,急忙找来当地人问个究竟。当地人说,梧州气候湿热、多雾(古称瘴气),于是便献上妙方,以当地特产乌龟、土茯苓熬汤饮用。诸葛亮令军士一试,果然功效如神,大部分将士痊愈。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属地区:广西:梧州,文化遗产名称:梧州龟苓膏,遗产编号:Ⅸ-10,遗产类别:传统医药,申报日期:2006,申报人/申报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遗产级别:省。 梧州龟苓膏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 《关于梧州龟苓膏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梧政函〔2005〕23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现辖行政区域。 |
梧州长洲菇 | 球茎圆球形,外皮呈淡黄色,多淀粉,煮食细滑味甜。为梧州地方特产,以梧州市郊长岛所产最有名。 |
柚子 | 梧州市各县(市)均产柚子。果味甜酸适口,果皮可制作蜜饯或做菜,耐久贮,利于出口长途运输。柑、桔、橙,梧州年产2000多吨。品种主要有温州蜜柑、橙柑、新会橙、红光橙、柳橙、年桔等 ( 梧州) |
蜜枣 | 驰名已两百多年,清道光前曾列为贡品。肉厚核小,松化爽口,清心润发,活血养颜,是送礼佳品和出口的畅销货 ( 梧州) |
银鸥牌面粉 | 是全国六大面粉厂之一的梧州面粉厂产品。其中银欧牌特一面粉和标准面粉多次被评为国家商业部和广西的名牌产品、优质产品及全国名牌产品 ( 梧州) |
“龙舟牌”腊肠 | 梧州市食品总公司肉食制品厂产品,已有近百年历史,连续获得中国商业部优质产品、广西优质产品和广西名牌产品等殊荣 ( 梧州) |
梧州桑寄生(广寄生) | 桑寄生又称广寄生,有600多年的历史。其节、茎、枝、叶均可入药,补肾补血,并可作茶剂、煎膏和泡酒之用。其中以长洲所产的最好。 桑寄生还有段历史: 长洲进士关广槐向太医献桑寄生处方,医好了慈禧太后气血两亏症和大臣张之洞的亏损虚症后,长洲杨桥的响水桑寄生就扬名天下,成为贡品,也成为了人们赠送亲友的珍贵礼物。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冰泉牌大豆食品系列 | 梧州冰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远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荣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 ( 梧州)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双飞牌系列起重设备 | 广西梧州起重机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优畅销,多年荣获省、部级优质产品奖 ( 梧州)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西华牌”毛巾系列 | 梧州市西华毛巾厂产品,质量可靠,美观耐用,是出口创汇名优产品 ( 梧州)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龙山牌动植物酒 | 梧州市龙山动植物酒总厂生产的蛤蚧酒、五龙二虎酒、三蛇酒、毛鸡酒,有驱风祛湿、滋补壮身之功效,远销海内外,多次获轻工业部优秀出 口产品金、银质奖,广西优质产品奖等近百个奖项 ( 梧州)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梧州锅炉 | 广西梧州锅炉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有8个系列120多个规格,多项产品获国家银质奖和机械部优质产品、区优质产品、区名牌产品称号。该公司为梧州市第一家获国际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 ( 梧州)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双钱牌龟芩膏 | 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该产品具有保健作用,获1996年广西名牌产品称号 ( 梧州)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梧州砂糖桔 | 梧州市地处广西东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最适宜发展各种南亚热带名优水果,尤其是特别适宜发展优质砂糖桔生产。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梧州市已成为广西最大的砂糖桔生产基地。苍梧县的砂糖桔质量为全区最好。 梧州市地处广西东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最适宜发展各种南亚热带名优水果,尤其是特别适宜发展优质砂糖桔生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砂糖桔列为农业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发展。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自治区农业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梧州的砂糖桔产业得以迅猛发展,一跃成为全市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优质水果品种。砂糖桔产业已成为我市规模最大农业优势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广大农民朋友名副其实的甜蜜事业。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梧州市已成为广西最大的砂糖桔生产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种植砂糖桔16万多亩,年产砂糖桔7万多吨,年收入超2亿元。涌现了一大批专业户、专业村、10万元户,成为农村发展最快的一个产业。 梧州市的岑溪市筋竹镇、苍梧县大坡镇、藤县塘步镇发展势头最猛,已经成为砂糖桔专业镇。由于形成了产业,且质量好,产品远销区内外及出口越南,供不应求。岑溪市发展砂糖桔居梧州市各县(市)第一。为了把砂糖桔发展壮大,岑溪市因势利导,着力抓好筋竹镇黄陵砂糖桔专业示范村的建设和推广,全市先后办起了25个示范园。同时,采取资金扶持、种苗补贴、评选奖励种植大户等办法,鼓励和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砂糖桔种植,目前,该市砂糖桔种植已遍布14个乡镇,种植面积已达8万多亩,其中挂果面积达5万亩。去年产砂糖桔4.3万吨,产值1.42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被区农业厅列为广西优势农产品。据统计,去年在筋竹镇,种砂糖桔年收入10—20万元的农户有22户,20—30万元的14户,30—50万元的5户,50—100万元的3户,超100万元的2户。 苍梧县的砂糖桔质量为全区最好。由于苍梧县种植砂糖桔的乡镇气候、土壤都好,施肥讲究,实行无公害标准生产,在2005年的全区砂糖桔质量标准评比中获第一名。至今年7月,该县种植砂糖桔达6万多亩,今年预计产砂糖桔2万多吨。种植砂糖桔的后起之秀藤县,目前面积已超万亩。塘步镇16个村,村村都种砂糖桔,全镇种植砂糖桔面积达7000多亩。藤州镇潭东村曾锦永今年初投资13万元承包村里90多亩山地,种下7000多株砂糖桔苗,目前长势良好。 梧州砂糖桔 地域范围 梧州砂糖桔农产品地理标志标示的范围为梧州市现辖区,包括岑溪市、苍梧县、藤县、蒙山县、长州区、蝶山区、万秀区,东经110°18′~111°40′,北纬22°37′~24°18′之间,东连广东省封开县、郁南县、云浮县、信宜县,南接本自治区北流县、容县,西依桂平县、金秀瑶族自治县、象州县,北邻鹿寨县、荔蒲县、昭平县和贺州市的八步区。2011年生产面积21700公倾,产量32万吨。至2015年,梧州砂糖桔种植面积将推广至23000公顷,产量52.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梧州砂糖桔外在感官特征:果扁圆形,端装;色泽桔黄-桔红色,鲜艳有光泽;果顶微凹;果皮稍粗,平均厚度1.97mm,油胞中等、明显;果实横径40-48mm,纵径30-40mm,平均单果重38g; 肉质细嫩、化渣、汁多,种子0-4粒;可食率78%;可溶性固形物12.5-14.3%,风味浓郁,有香气,品质上等。 (2)梧州砂糖桔内在品质指标:可食率≥75%,可溶性固形物≥12%,总酸量≤0.6%,固酸比10:0.4(±0.05),总糖≥8g/100g,维生素C含量≥18mg/100g。 (3)安全要求:梧州砂糖桔严格按照严格按照农业行业标准《NY/T975--2006柑桔栽培技术规程》、梧州砂糖桔地方标准《DB450200/T003--2005》以及制定的《梧州砂糖桔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进行生产。 (4)包装:采用牢固、洁净、无毒、无异味的纸箱、竹篓或泡沫箱作为包装原材料,包装材料符合GB/T5737的规定。 (5)贮存:鲜果的贮存地应该阴凉通风、防晒、防雨、无毒、无异味、无污染源。 (6)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无毒、无异味、无污染,并应设有防晒、防雨设施。不得与有毒、有挥发性异味的物品同批运输。 |
梧州六堡茶 | 六堡茶是历史名茶。其生产历史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属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黑茶类(后发酵茶),是广西黑茶杰出代表。清嘉庆年间已列为中国名茶,以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据记载:苍梧县六堡乡所产的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要翳天,所植茶树得水分已足,且高山得雾独多,每天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则蒸发少,故其茶叶厚而大,味浓而香。蒸制后的成品六堡茶经过散发水分,降低叶温,踩篓堆放在阴凉湿润的山洞,经过陈化后形成色泽黑褐光润,叶底红褐,汤色红浓似琥珀,滋味甘醇,带有槟榔香味的特点。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 六堡茶,“红、浓、陈、醇”,有独特槟榔香气,越陈越佳。六堡茶属黑茶类,采摘一芽二三叶,经摊青、杀青、揉捻、沤堆、干燥制成,分特级和一至六级。因原产和主产于广西梧州六堡镇而得名,享誉海内外,主销两广、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六堡茶问世饮用延续至今,从历史名茶到成为当今茶叶市场的新宠,是和它独特的风味和保健功效密不可分的。除了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六堡茶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因此六堡茶具有诸多有益人体健康的保健功能。 1、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2、除油腻、助消化、养胃健胃、醒酒; 3、利尿解毒、杀菌消炎防病; 4、降血压、防动脉硬化; 5、防辐射、抑制肿瘤; 6、保健美容、减肥胖、延年益寿等。 苍梧县的六堡乡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年平均气温21.2℃,年降雨1500毫米,无霜期33天。六堡乡属桂东大桂山脉的延伸地带,在境内从塘平到不倚,从四柳到高枧。从梧垌到合口这些村镇,峰峦耸立,海拔1000—1500米,坡度较大。茶叶多种植在山腰或峡谷,距村庄远达3—10公里。那里是个林区溪流纵横,山清水秀,日照短,终年云雾缭绕。历史上,六堡茶产区有恭州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蚕村茶等,以恭州村茶及黑石村茶品质最佳。据记载:六堡村所产的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木翳天,所植茶树得水分已足,且高山得雾独多,每天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则蒸发少,故其茶叶厚而大,昧浓而香,往往价格昂贵。其次为黑石村所产之茶。其山为黑石与坭所造成,溪涧之水长流,故茶树得水足,茶叶大而厚。除六堡外,苍梧县的五堡乡狮寨,相邻的贺县沙田,以及岑溪。横县等20多个县均产六堡茶,邻近的广东罗定、肇庆等地也产六堡茶。六堡大部分为云班石沙岩。风化变成黄赤色沙土,含磷、铁质多,当地主产稻谷、木薯、红薯、木材、松脂、竹、竹纸及茶叶等。 六堡茶为灌木型中叶种,树势开展。分枝密,从芽色分有四种。即青苗茶占60%,紫芽茶占20%,大白叶茶占5%,米碎茶占15%。以青苗茶产量最高。品质也最好。 二年自然生长的茶树高200厘米,树幅80厘米,分枝密。节间3.6厘米。叶片半上斜着生;叶长8.3厘米,宽3.6厘米。叶形椭圆。叶色绿,叶面平滑或微隆,光泽中。叶缘微波,嫩芽梢淡绿色。有少量紫芽。茸毛少,发芽密,持嫩性较强;发芽密度702个/平方米,l芽3叶长6.2麒米,重0.46克,在3月中旬萌芽,4月初开采,属早芽种,萌芽终止期在10月中旬锯齿粗、深而稀,叶身平展稍内卷,叶质中,叶端钝尖;侧脉6—9对。 花冠直径3.9厘米,属中花种。花萼5—7片,绿色,无茸毛;花瓣6—7片,白色稍带绿,子房多茸毛。始花期在10月下旬,盛花期在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开花结果能力强。种子成熟期在10 月下旬。茶果直径1.5—3.4厘米,果皮棕褐色,果实为肾形或球形;果柄长0.6—1.3厘米,果皮厚1.5—2毫米,果实l—3室,每室l粒种子。种子圆形,少数长形。黑褐色。直径i—1.5厘米。 叶片结构:叶厚294.8微米;上表皮厚26.8微米,下表皮厚13.4微米;栅栏组织二层,厚107.2微米。第一层细胞排列较紧密,第二层较疏松;海绵组织厚147.7微水,细胞结构较疏松,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例为0.73:l,春茶鲜叶含水浸出物42.65%。茶多酚28.77%,氨基酸总量3.12%。咖啡碱3.77%,儿茶素143.99毫克/克。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在闷热的天气里,饮用六堡茶清凉祛暑、倍感舒畅。六堡茶在晾置陈化后,茶中便可见到有许多金黄色“金花”,这是有益品质的黄霉菌,它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叶汤色变棕红,消除粗青味。科学试验和六堡茶爱好者品茗实践证明,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减肥健身。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堡茶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醇素高于其他茶类,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血尿酸高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健身减肥。综上所述,六堡茶保健的主要功能是:1、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2、除油腻、助消化、醒酒 ;3、利尿解毒,杀菌消炎防病;4、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5、防辐射,抑制癌症;6、保健美,减肥胖,延年益寿。 六堡茶的品质要陈,越陈越佳。凉置陈化,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一般以篓装堆,贮于阴凉的泥土库房,至来年运销,而形成六堡茶的特殊风格。因此,夏蒸加工后的成品六堡茶,必须经散发水分,降低叶温后,踩篓堆放在阴凉湿润的地方进行陈化,经过半年左右,汤色变得更红浓,滋味有清凉爽口感,且产生陈味,形成六堡茶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 六堡茶一般采用传统的竹篓包装,有利于茶叶贮存时内含物质继续转化,使滋味变醇、汤色加深、陈香显露。为了便于存放,也将六堡茶成品压制加工成块状、砖状、金钱状、圆柱状,还有散装。其品质特点是:色泽黑褐光润,特耐冲泡,叶底红褐色。 饮用六堡茶时,把六堡茶放在瓦锅中,加入山泉水,明火煮沸后,稍置放,待微温饮用,倍感味甘醇香,有提抻、益脾消滞,生津解暑的功效,若加适量冬蜜搅匀饮之,可治痢疾。储存五年以上的陈六堡茶,可治小儿惊风等症。六堡茶冲泡后隔夜滋味不变,汤色不浊,喝时清凉祛暑。 六堡茶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所辖行政区域。六堡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六堡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指定。 |
梧州腊肠 | 是指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成的肉制品。代表产品“龙舟牌”腊肠,包括龙舟牌腊味、肉脯系列产品。梧州腊肠源自于清末民初的梧州荘记腊味,至今已积累了近百年的肉食制品精加工生经验,选用优质原料,并佐以独特配方,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化技术相结合,经严格质量监控精制而成。 “秋风起,吃腊味”,梧州流行这样一句话。每年立秋之后,天气转凉,猪肉腊肠等腊味就成为桂东人的佐餐佳肴。梧州腊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在光绪年间蓬勃兴起。小小的腊肠汇聚了众多“秘诀”,一股腊香飘扬大江南北。听老梧州人说,腊肠传入梧州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腊肠就是珍贵佳肴的代表。1901年,梧州“良田腊味”店开业,所经营的腊肠在当时最为出名。“驰名两广,良田腊味”这句广告语仍回荡在老梧州人的脑海中。 梧州腊肠外观红润,制作方法以风干为主,目前以龙舟牌腊肠为代表。梧州腊肠与广式腊肠特点明显不同在于:外形细长,外表起大坑皱纹,红白分明,味微咸不太甜,越嚼越香,甘香不腻。蒸出来的腊肠口感细软,可与其他食品原材料做成各种美味菜肴,既下酒又下饭。制作梧州腊肠时,猪肉的好坏绝对是第一位的,选用梧州附近有着“狮子头、豹子眼、竹筒脚”之称的陆川公猪为佳。庄国礼说,梧州腊肠不光要讲究肉的质量,腌制所用的材料也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到腊味的味道。 梧州腊肠是如何出炉的呢?首先选新鲜猪大腿肉和臀肉,切肉并剔去皮、骨、筋腱,切成一立方厘米大小的肉块,将上述米酒和酱油与肉充分混和,腌制2~4小时。灌制的过程十分讲究,先将肠衣洗净沥干备用,后将竹管套入肠衣内进行灌制,每灌12~15厘米,可用绳结扎,直至灌满全肠。在装填原料过程中,应边装边挤紧,将肠衣内的空气尽量排除干净。接下来的工序就是烘晒。梧州腊肠仍采取柴火烘烤的方式,温度控制在50℃左右。烘烤时间一般为一两个昼夜。火烘湿肠的时候,应特别注意控制温度。若温度低,则易引起发酵和变质;温度过高,则会使脂肪融化,把瘦肉烤熟。 2008年8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梧州腊肠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是继梧州龟苓膏后,梧州又一个地域特色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迄今,梧州腊肠获奖无数,并远销海外,最远到达非洲。 梧州民间目前仍保持着自制腊肠的习俗。梧州人方国工说,腊肠属于季节性生产的美味,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做腊肠,七月初一刚好插完晚稻秧,于是当地就有了“插完晚稻秧,洗脚上田做腊肠”这句顺口溜。 梧州腊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西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梧州腊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梧政函〔2007〕9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现辖行政区域。 |
地区 | 特产 |
---|---|
大塘街道 | 梧州龟苓膏 梧州长洲菇 蜜枣 |
兴龙街道 | 梧州龟苓膏 梧州长洲菇 蜜枣 |
长洲镇 | 梧州龟苓膏 梧州长洲菇 蜜枣 |
倒水镇 | 梧州龟苓膏 梧州长洲菇 蜜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