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永安王城景区 | 永安王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永安王城景区是由蒙山县城市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一个项目,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投资约1.5亿元。景区借鉴了宋城建筑商业古街的建筑风格,以湄江两岸综合休闲区、太平天国历史文化区为核心,规划建设滨江公园、太平天国历史文化园、福寿文化、古榕公园、特色街区等子项目,打造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旅游休闲景区。 |
蒙山石燕山 | 蒙山石燕山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石燕山座落陈塘街南面,山上林木茂密,空气清新,历来为学生秋游、街民登高观景之地,也是陈塘人引为自豪、向外界介绍陈塘的首推资源。石燕山在当地人的心目中被捧为神山,相传该山是仙女化石而成,有着广为流传的神奇传说。燕山正顶有几个拔地而起的奇石,形状奇异,其中一石酷似燕子,因而得名石燕山。在山顶向北俯看,可观陈塘镇集镇全景,又见湄江碧水,繁华的城镇、祥和的村庄与青山绿水,相映出生机勃勃的画面。从北面步行上山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在山上可以远望陈塘镇全貌,是附近群众锻炼、休闲的好地方。石燕生态环境极佳,景色独特,曾有文人墨客游览石燕山后,留下"燕山景色甚堪优,崖下湄江绿水流"、"东岭盘龙惊皓月,南山石燕舞新天"这样的赞美诗句。 |
蒙山西炮台公园 | 蒙山西炮台公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蒙山县西炮台公园位于蒙山县城西半华里的团冠岭上,原是太平天国起义军首领——西王肖朝贵镇守的西炮台遗址,于2002年建成,占地71.36亩。公园山顶正中是烈士陵园,北边依山建起两堵半圆形的城墙,拱卫着两尊巨炮,公园东西两面的碑廊,铭刻着蒙山县历代名人和影响深远的事件。团冠岭上亭台幽雅别致,绿草如茵,花木满坡,登上山顶,蒙山县城尽收眼底。 蒙山西炮台公园西两面的碑廊铭刻着本县历代名人和影响深远的事件,铜冠岭上亭台幽雅别致,绿草如茵,花木满坡。太平天国文化公园有当年洪秀全发布诏书诏令的见证物玉兰古树,有处决州官的眢井坑,有太平天国各王及将领商议军机大事的武庙,有古永安州的城墙,有近年建立的碑廊、洪秀全铜像及太平国天国文物陈列馆等景观。正在改造拓展的太平天国文化公园的工程(包括西城墙、北城墙修复、太天平国纪念馆、浮雕碑廊等)2002年5月1日可向游人开放。长寿风雨桥已修缮通行。湄江拦河坝已投入使用,蓄水提升湄江水位,湄江县城段将再添新风采。正在规划筹建中的旅游项目还有永安古榕公园、鳌山公园、湄江之夜、太平天国古战场等。随着众多的景点不断完善和开发“蒙山一日游”很快就能实现。 景区地址:梧州市蒙山县城西半华里的团冠岭上 乘车线路:在梧州乘中巴至蒙山再转小巴至景区 |
天书峡谷 | 天书峡谷位于蒙山县城东5公里,因谷口那巨大的“天”字和谷内清潭上的“天书奇石”而得名。峡谷蜿蜒于倮倮峰、观音山、古朗寨、旗号岭等群山之中,全长10多公里,葫芦江和三叉江的两道清溪绕谷流淌。旖旎的风光闻名于桂东,神秘的故事渊远流长。 玉梦清潭是峡谷的中心景区,玉梦清潭呈S型,长约百来米,潭边奇石百怪,或如蟾蜍,或似马尾,潭最深处达三丈,水清见底,游鱼可数。身置潭中如入梦境,所以人们也把峡谷叫做玉梦冲。 在清潭的中部,有一巨石伸出潭中,石上有数百只大、小不等的马蹄印,传说是天宫里贪恋人间仙境的天马降临人间遗留下的足迹。当地民谣这样唱道“大马追细马,追跟清潭下,谁人看得见,白银养兵取天下”。 离开清潭,涉过两道水,眼前出现了一座石山,它形似一巨大的铁柱,上面挂着个铜钟,此处名为铜钟山。沿着“仙蟆坳”漫坡百步天梯,虽是夏日当空,下到这里却是树荫蔽日,青藤倒挂,嫩叶擦肩,花瓣拂面,使人感觉清凉一片,绿意静心。 往前走,步移景异,登仙潭、洒瓮池、香烛峰、童子拜观音等一处处美景呈现眼前。过龙门峡时,赫然看见一道三级的瀑布,飘飘洒洒,在岩石上碎成千斛碎玉,万点琼花,落下之后聚成了龙潭。 |
梁羽生公园 | 梁羽生公园位于蒙山县城东南角、321国道旁,距桂林市143公里。 梁羽生公园原址为鳌山宝塔(即文笔塔),因宝塔建于山顶,山似巨鳌,故名。主塔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嘉庆年间续建,1985年重建。塔分五层,呈六角形,每层各有塔檐,塔顶用琉璃瓦盖成,顶尖为莲花托葫芦形陶制品。塔门两边有一对联,为蒙山县籍的香港新派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原名陈文统)先生1987年2月回乡所作,联曰:“文光映日,到最高处开扩心胸,看乡帮又翻新页;笔势凌云,是真人才自有眼界,望来者更胜前贤”。各层窗额,从下而上,仍按旧宝塔题字,分别为:“鳌峰独秀”、“梯云得路”、“元气中含”、“光射斗牛”、“直上蟾宫”。各层檐盖,均装饰有绚丽多彩的图案。 宝塔脚下的小山坡,有一清幽古寺-永安寺,寺内经声回荡,香火不断。每当夕阳西下,霞光照耀,百鸟归巢,鳌山宝塔就显得分外妖娆。2005年,梁羽生回了一趟国,蒙山县人民政府投入700多万元将鳌山宝塔所在的小山辟为梁羽生公园。 |
玉梦胜景 | 被称为“玉梦胜景”的玉梦冲(又名以孟冲),距蒙山县城东五公里处。 玉梦冲是群山中的一条峡谷。由葫芦江、三叉江汇流的清溪,顺着曲折的山势,蜿蜒十余公里,从冲的深处流出峪口,进入冲内,只见峡中岩崖滴翠,碧水潺潺,景色秀美。更有那千姿百态的奇石,构成了一条充满诗情画意的长廊。 峪口不远,有座隆起的岩石,如母猴抱子,神态是那么逼真,再往前,峭壁上有一叠得象书籍的“九部天书石”,相传是太白金星俗渡古蒙州的一位樵夫成仙,赠给他天书,但樵夫不为仙界所动,不去翻看天书,久之天书就化为岩石。天书旁有个红古酷似蟾蜍,似在聚精会神地偷看天书,所以称此景为“蟾蜍看天书”。从这里行数十步,便到了玉梦清潭,岩壁伸出的巨石上有数只马蹄印,相传是神仙的“大马追细马,追到清潭下”踏出的,过清潭,直入冲内深处,有酷似洪钟、山羊、蚂蚁的巨石,形同童子观音的一组山峰;传说清潭是七仙女常来洗澡的仙潭。玉梦的幽邃深远的自然景色,令人赞叹叫绝。 |
州头古榕 | 州头古榕位于蒙山县城北街头。三株古榕联于一处,覆盖着800多平方米的地面,巍巍耸立,形若罩伞。相传为宋代时所植,已有千年历史,最大的一株,树腰围竟十数抱。这三株古榕,盘要错节,气象轩昂,有的根须露于地面,状若蟠龙;有的倒垂而下,似璎珞流苏,把古榕妆点得更加幽然有致,意态横生。树干粗壮,棱角嶙峋,遍布着台藓,象是裹了层毛茸茸的绿色外衣。枝丫却较光滑平直,有的低层横枝,倾斜地伸出去,竟象一尺多见方的屋梁。虽经历千载春秋,但古榕却仍枝繁叶茂,满树绿云。古榕南侧,居民傍溪筑室。古榕、流水、人家,构成一幅独特的南国水乡风情画。古榕旁边,原有元妙观一座,明万历年间所建,后毁于兵燹。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曾在此驻军,北距清兵,拱卫州城,写下光辉的革命史页。每当夏日炎炎,纳凉于榕荫底下,清风习习,沁人肺腑,令人心旷神怡。 |
韦竹平故居 | 韦竹平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韦竹平故居 |
长寿风雨桥 | 长寿风雨桥 |
太平天国封王建制遗址公园 | 太平天国开国封王之地 太平天国开国封王之地位于县城永安新街,与县人民政府毗邻,是太平天国革命重要遗址,现已辟为文化公园。内有永安州古城墙、武庙、玉兰古树、眢井土坑、太平天国诏旨令碑廊、太平天国文物陈列馆。城外还有东西炮台、长墙、南王冯云山指挥旧址,其中西城墙、武庙、冯云山指挥所于2006年6月10日均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天国封王建制遗址公园位于蒙山县城永安新街,蒙山县明朝成化13年曾称永安州。太平天国革命历时20载,纵横18省,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发展的高峰。 清咸丰元年(1851年),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在桂平金田村起义后,于9月25日(农历闰八月初一)攻克永安州(今县城),在此驻留半年多。在这里,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封王建制,进行了一系列政权建设;颁行天历,刊刻新书;精心布防,与清军频繁的军事围攻,粉碎清军严密的经济-,为进军江南,鼎立金陵,奠定了基础,在太平天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篇章。 蒙山是太平天国革命摇篮,太平天国的第一个京都。现在,蒙山县还保存有太平天国革命遗址26处,文物1500余件。公园内还保留有永安州古城墙.武庙.玉兰古树.太平天国诏旨令碑廊等遗址及太平天国文物陈列馆。城外还有东西炮台和南王冯云山的指挥部旧址。 |
龙头李氏祠堂 | 龙头李氏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龙头李氏祠堂 |
文圩风雨桥 | 文圩风雨桥 |
桃花瀑布 | 桃花瀑布 |
陆超故居 | 陆超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陆超故居 |
龙潭瀑布 | 龙潭瀑布位于蒙山县城北去四公里处的石龙冲内,历来为蒙山八景之一,清代《永安州志》已有记载。石龙冲纵深十余公里,龙潭位于冲内腹部,宽约半亩。游人入冲观赏龙潭飞瀑,要经过九曲十三湾。 冲内山道崎岖,怪石嶙峋,溪水叮当,一路鸟语花香。 转过九道山弯,便觉凉风阵阵,继而听闻轰轰之声,若雷鸣,似洪钟,如擂鼓。穿过茂林深处,忽然山开旷望,银光闪烁,一匹白练从天而降,如细雨纷飞,又化作团团白雾,升腾于悬崖绝壁之上,经阳光折射,一道彩虹时隐时现,映得四周石壁五光十色,令人们幻觉神奇。危坐于潭边悬石观景,情趣盎然。 《永安州志》有诗赞叹此景曰:“飞瀑潺潺觉泻玉声,高悬匹练当空明。何时结屋龙潭畔,当看庐山省远 |
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 | 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蒙山县(古称永安州)城区、321国道旁,距桂林市143公里。 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在桂平金田起义之后攻占了第一个州城——永安州。太平军在永安州留驻了半年,他们在此开创新朝,分封诸王,制订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项制度,粉碎了清军数十次武装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永安州因此留下太平天国遗址26处,太平天国文物1500余件。这里是全国太平天国文物储存真品最多的地方,是中外学者旅游、考察、观光太平天国历史必到的理想圣地。 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历史人文景观特色突出,分布集中。以天朝遗址(今蒙山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为中心,由永安州古城墙所环抱。古城墙始建于公元1477年,全城周长248米,高5米,厚2米。现存城墙为清道光年间所修复,现墙砖上“道光”字样清晰可见。当年太平军攻城时,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从州城的西南角登城,一举攻克了永安州城池,取得了自金田起义以来第一次占领州城的胜利。 1851年9月至1852年4月间,天王洪秀全在武庙前的玉兰树下发布六道诏令,分封东、西、南、北、翼五王。州城的四周分别建有东西南北炮台,东炮台位于城东约500米的暸望岭,南炮台位于城南约500米的大窖岭,西炮台位于城西半华里的团冠岭,北炮台位于城北500米的红庙(今教育局农场)。这四座炮台互为猗角,声势相连,是太平军占领州城后和清军对峙的战防工事。现仅存一门断头真品古炮于文物展厅内。 太平天国文物展厅:展厅内共存太平天国文物1500余件。有盾牌、猪仔炮、钩镰、关刀、三叉、弹丸、竹篙枪等古代武器,还有出土于眢井土坑的当时永安州知州吴江的头颅骨,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武庙:清顺治三年(1645年)始建,清康熙五年(1866年)重修,占地约302平方米。由大殿、天井、前门、东西厢房四部分组成,砖木琉璃瓦结构,因当年作为太平天国首领商议军机大事重要场所的东王府而闻名天下。 中营岭圣库:位于城南九公里的中营岭上。圣库内造围墙两道,各开四门,内建房屋,外层驻军,里层储藏粮食及各种战具,为太平军囤粮圣库。圣库制度是太平军在永安州制订的重要经济制度,它为太平天国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提供了经济和物资保障,同时,对团结太平军将士、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屯巴茶 | 蒙山县屯巴茶具有色泽翠绿、油润、汤色清澈、滋味醇厚、清香可口等特点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产品畅销国内外,供不应求 ( 梧州) |
玉峰石崖茶 | 蒙山玉峰石崖茶是广西蒙山县特产的天然生态石崖茶,因生长在蒙山玉梦冲的玉峰高山石崖陡壁裂缝而得名,它起源古代的民间,茶名称为石崖茶、猴摘茶、石山茶、仙茶被民间视为珍宝,在2002年蒙山玉峰茶厂开发石崖茶产品,得到了广大客户的青睐和好评,成为日常招待贵宾的必备珍品和馈赠礼品,并在全国已至港澳各地享有声誉,现已被茶届人士认定为特种茶,并得到农业部门大力支持,得以大量开发种植。 蒙山玉峰石崖茶是大树乔木茶,鲜茶嫩叶油光发亮,颜色有青绿色、紫色、加工成品条索紧结成珠形、汤色清澈黄亮、茶底显白霜、茶味独具特色,早春茶有熟甘庶的香味,味道醇和,饮后回甘驰久,口齿留香。蒙山玉峰石崖茶天然野生,生态环保,以它独特品质得到了各界消费人士和广大客户的喜爱,已被公众认为广西特色产品。 蒙山玉峰茶厂的产品在2009年春茶节“桂茶杯”评比中荣获“玉峰毛尖”获得一等奖,“玉峰春绿”获得二等奖等。 |
蒙山红肉蜜柚 | 蒙山县引进种植蜜柚已有20多年,目前全县红肉蜜柚种植面积近6000亩,产量1500多吨,其中广西惠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我县新圩镇屯巴山连片开发创建了万亩红肉蜜柚生产基地,目前已开发种植5000多亩,并于2012年获得了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红肉蜜柚在蒙山种植,成熟期9月上中旬至10月上旬,果实皮色金黄,皮薄无核,囊皮粉红色,汁胞红色,果汁丰富,肉脆化渣,风味酸甜可口,品质上等。果肉为淡紫红色,果汁率59%,果汁含总糖8.5-9%,总酸0.5-0.8%,可食率75-80%,可溶性固形物11.5-12.5%。汁胞呈色色素为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分别是琯溪蜜柚的55倍和46.8倍。适应性强,高产,商品性佳,因此被称为“柚中之冠”。 信息来源:广西农业特产总汇 |
蜂巢芋角 | 用芋泥作皮,猪瘦肉、虾肉、冬菇等炒熟后作馅,包制成角形,下油锅炸制而成。其皮色金黄,表层小眼密布,状若蜂巢,外皮酥脆,内层软滑,馅有微汁,鲜美香浓。此品是茶市必备的点心,广西、海南均盛行。以广西荔浦所产的香芋做的最佳,故又称荔浦芋角。 |
蒙山玉桂 | 玉桂是珍贵的中药材,药名又称肉桂,玉桂具有温肾壮阳、温中祛寒、温经止痛之功效。用玉桂加工成的桂油,又是轻工,化工和医药的重要原料。 蒙山种植玉桂,早在500年前就有记载,有丰富的种植经验,种植的玉桂品质好,产量高。至98年底,全县种植玉桂面积达到5.7万亩。蒙山县开发办在黄村镇首家建成加工桂叶的炼油厂,产品畅销区内外。 |
蒙山绞股蓝茶 | 绞股蓝,又名叶胆,甘茶蔓,蒙山各乡镇均有种植和野生。绞股蓝含有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皂甙等成份,有“南方人参”之美称。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降血脂、降血压之功效。并有一定的抗衰老,抗癌作用。 蒙山以绞股蓝为原料开发出产的“东方神”绞股蓝茶,为保健之品。1992年获中国保健科技成果金奖;1993年获中国国际抗衰老保健精品博览会金奖;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获广西优秀产品奖。产品远售区内外。 |
蒙山屯巴茶 | 蒙山屯巴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屯巴山的特产。屯巴茶茶条索紧结,匀直,冲泡后汤色清澈,翠绿,香高味美,甘醇回味久,品质优良。屯巴茶1981年被列为全国名茶;1983年列为广西名茶第三名;1989年在广西名优茶评比中获名茶称号;1990年获广西优质食品奖。 屯巴茶是一种产于广西蒙山的条形烘炒绿茶。清明前采摘一芽一二叶,经摊青、杀青、轻揉、青锅做条、烘干制成。屯巴茶是在20世纪60年代定型,1981年的时候曾被列为全国名茶,品质精良,是蒙山地区有名的茶叶品种。 屯巴茶的品质主要分特级、一至六级。色泽墨绿,有干茶香,滋味甘爽醇正,香高持久。主销广西。 屯巴茶,产于蒙山县新圩镇的屯巴山上,故称屯巴茶。1965年10月18日,蒙山县135名知青来到新圩屯巴山创建茶埸。66年文革串连,69年被分成若干组下放各乡缜生产队播队。现有茶场近千亩。 屯巴茶茶条索紧结,匀直,冲泡后汤色清澈,翠绿,香高味美,甘醇回味久,品质优良。屯巴茶1981年被列为全国名茶;1983年列为广西名茶第三名;1989年在广西名优茶评比中获名茶称号;1990年获广西优质食品奖。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