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陈岸故居 | 陈岸故居为港南区文物保护单位。 陈岸故居 级别:县级 时代:清嘉庆23年(1818年) 地址:港南区桥圩镇南溪桥村大松山屯3队 保护范围:以故居为中心,东北、西南、西北三面以屋檐滴水范围为界,东南面至月牙塘东岸边为界. 建控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线,西北面外延7米;东南面第一进左侧前方3.7米至杨井生旧居背面;东南面第一进右侧前(含晒场)至水塘外侧27.6米;东北面左厢房滴水外延3米;西南面右厢房滴水外延9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公布文件文号:《港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港南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港南政发[2017]6号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谭寿林故居 | 谭寿林故居为港南区文物保护单位。 谭寿林故居 级别:县级 时代:清乾隆年间 地址:港南区桥圩镇震华村谭岭屯 保护范围:以故居为中心,东南面、东北面、西北面三面以屋檐滴水范围为界;西南面以谭承启房屋为界;谭寿林夫人宅居以四面屋檐滴水为界;荷花井口边缘外延10米为保护范围。 建控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线,西北面外延至水塘外侧17米;东南面外延50米(含大榕树)至篮球场边;东北面外延65米(含谭寿林夫人宅居和水塘)至水塘外侧;西南面外延26.5米至水泥路外侧;以荷花井保护范围为基线,各外延10米为建设控制地 公布文件文号:《港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港南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港南政发[2017]6号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贵港南山 | 南山风景名胜区是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贵港市城区郁江南岸,距城区中心3公里,乘市区公交车可直达。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自然石山,集自然、人文、佛教三者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
黄花岗五烈士纪念碑 | 黄花岗五烈士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黄花岗五烈士纪念碑 黄花岗五烈士纪念碑位于平南城郊罗冲桥畔。1911年(宣统三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黄兴等为首组织、领导广州起义,进攻两广总督衙门。有28名平南藉爱国志士参加,牺牲的有韦统淮、韦统玲、韦树模、韦荣初、林盛初(均是丹竹都兴村人)等五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邑人建立平南五烈纪念碑,碑基上镌刻五烈士的藉贯、年龄和事迹,以永志缅怀。 韦统铃 (1877~1911) 韦统铃(1877-1911),字香泉,广西省平南县丹竹镇都兴村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教士出身。祖父曾投太平军,兄弟五人爱打抱不平,被称为“五虎将军”。统铃一目失明,但健目视力异于常人,夜行快捷,人呼独眼龙。但他身躯伟岸,力大无穷,能挑两百斤的担子,可将碾禾的石磙双手举起。由于受父辈影响,他从小疾恶如仇,对清廷更是满怀仇恨。他1905年参加同盟会。1911年随…… 详细++ 韦统淮 (1879~1911) 韦统淮,男,汉族,1879年生于广西平南,,字义廷,广西省平南县丹竹镇都兴村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韦统淮虽然是个杀猪佬,却粗通文墨,可将《千字文》《朱子家训》等蒙学读物倒背如流,身材也长得魁梧壮实,自己就能把一头两百斤重的大肥猪掀翻在肉案上,故人封以“大力士”外号。 其兄是同为烈士的韦树模,为“都兴四雄(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和韦统铃四兄弟)”之一,早…… 详细++ 韦树模 (?~1911) 韦树模,男,汉族,广西平南人,为“都兴四雄(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和韦统铃四兄弟)”之一,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黄兴等人策划的广州起义,后因寡不敌众而被捕就义,牺牲后葬黄花岗烈士陵园,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其父韦昌曾参加太平军,因作战有功被授军职,他深受父亲的影响,很赞赏太平军的勇敢。1905年,与弟弟统钤(字香泉)、统淮(字义廷)、荣…… 详细++ 韦荣初 (1884~1911) 韦荣初,男,汉族,1879年生于广西平南,家中排行最小,其兄是同为烈士的韦树模,为“都兴四雄(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和韦统铃四兄弟)”之一,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4月27日参加在广州发起的黄花岗起义,后因寡不敌众而被捕就义,卒后葬于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出生年月:1884年 牺牲日期:1911年04月27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详细++ 林盛初 (?~1911) 林盛初(——-1911),汉族,广西平南县东华乡兴华村都兴屯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1910年(宣统二年)夏,林盛初与罗城人李德山、岑溪人韦五洲到平南县东华乡兴华村都兴屯,以教授拳术为名,联络志士,宣传革命,1911年(宣统三年)4月下旬,林盛初与平南县志士共28人分两批随李德山到广州参加起义,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黄花岗之役发动,他们随黄兴攻入两广…… 详细++ 韦统铃 (1877~1911) 韦统铃(1877-1911),字香泉,广西省平南县丹竹镇都兴村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教士出身。祖父曾投太平军,兄弟五人爱打抱不平,被称为“五虎将军”。统铃一目失明,但健目视力异于常人,夜行快捷,人呼独眼龙。但他身躯伟岸,力大无穷,能挑两百斤的担子,可将碾禾的石磙双手举起。由于受父辈影响,他从小疾恶如仇,对清廷更是满怀仇恨。他1905年参加同盟会。1911年随…… 详细++ 韦统淮 (1879~1911) 韦统淮,男,汉族,1879年生于广西平南,,字义廷,广西省平南县丹竹镇都兴村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韦统淮虽然是个杀猪佬,却粗通文墨,可将《千字文》《朱子家训》等蒙学读物倒背如流,身材也长得魁梧壮实,自己就能把一头两百斤重的大肥猪掀翻在肉案上,故人封以“大力士”外号。 其兄是同为烈士的韦树模,为“都兴四雄(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和韦统铃四兄弟)”之一,早…… 详细++ 韦树模 (?~1911) 韦树模,男,汉族,广西平南人,为“都兴四雄(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和韦统铃四兄弟)”之一,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黄兴等人策划的广州起义,后因寡不敌众而被捕就义,牺牲后葬黄花岗烈士陵园,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其父韦昌曾参加太平军,因作战有功被授军职,他深受父亲的影响,很赞赏太平军的勇敢。1905年,与弟弟统钤(字香泉)、统淮(字义廷)、荣…… 详细++ 韦荣初 (1884~1911) 韦荣初,男,汉族,1879年生于广西平南,家中排行最小,其兄是同为烈士的韦树模,为“都兴四雄(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和韦统铃四兄弟)”之一,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4月27日参加在广州发起的黄花岗起义,后因寡不敌众而被捕就义,卒后葬于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出生年月:1884年 牺牲日期:1911年04月27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详细++ 林盛初 (?~1911) 林盛初(——-1911),汉族,广西平南县东华乡兴华村都兴屯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1910年(宣统二年)夏,林盛初与罗城人李德山、岑溪人韦五洲到平南县东华乡兴华村都兴屯,以教授拳术为名,联络志士,宣传革命,1911年(宣统三年)4月下旬,林盛初与平南县志士共28人分两批随李德山到广州参加起义,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黄花岗之役发动,他们随黄兴攻入两广…… 详细++ 韦统淮 (1879~1911) 韦统淮,男,汉族,1879年生于广西平南,,字义廷,广西省平南县丹竹镇都兴村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韦统淮虽然是个杀猪佬,却粗通文墨,可将《千字文》《朱子家训》等蒙学读物倒背如流,身材也长得魁梧壮实,自己就能把一头两百斤重的大肥猪掀翻在肉案上,故人封以“大力士”外号。 其兄是同为烈士的韦树模,为“都兴四雄(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和韦统铃四兄弟)”之一,早…… 详细++ 韦树模 (?~1911) 韦树模,男,汉族,广西平南人,为“都兴四雄(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和韦统铃四兄弟)”之一,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黄兴等人策划的广州起义,后因寡不敌众而被捕就义,牺牲后葬黄花岗烈士陵园,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其父韦昌曾参加太平军,因作战有功被授军职,他深受父亲的影响,很赞赏太平军的勇敢。1905年,与弟弟统钤(字香泉)、统淮(字义廷)、荣…… 详细++ 韦荣初 (1884~1911) 韦荣初,男,汉族,1879年生于广西平南,家中排行最小,其兄是同为烈士的韦树模,为“都兴四雄(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和韦统铃四兄弟)”之一,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4月27日参加在广州发起的黄花岗起义,后因寡不敌众而被捕就义,卒后葬于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出生年月:1884年 牺牲日期:1911年04月27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详细++ 林盛初 (?~1911) 林盛初(——-1911),汉族,广西平南县东华乡兴华村都兴屯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1910年(宣统二年)夏,林盛初与罗城人李德山、岑溪人韦五洲到平南县东华乡兴华村都兴屯,以教授拳术为名,联络志士,宣传革命,1911年(宣统三年)4月下旬,林盛初与平南县志士共28人分两批随李德山到广州参加起义,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黄花岗之役发动,他们随黄兴攻入两广…… 详细++ 韦树模 (?~1911) 韦树模,男,汉族,广西平南人,为“都兴四雄(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和韦统铃四兄弟)”之一,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黄兴等人策划的广州起义,后因寡不敌众而被捕就义,牺牲后葬黄花岗烈士陵园,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其父韦昌曾参加太平军,因作战有功被授军职,他深受父亲的影响,很赞赏太平军的勇敢。1905年,与弟弟统钤(字香泉)、统淮(字义廷)、荣…… 详细++ 韦荣初 (1884~1911) 韦荣初,男,汉族,1879年生于广西平南,家中排行最小,其兄是同为烈士的韦树模,为“都兴四雄(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和韦统铃四兄弟)”之一,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4月27日参加在广州发起的黄花岗起义,后因寡不敌众而被捕就义,卒后葬于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出生年月:1884年 牺牲日期:1911年04月27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详细++ 林盛初 (?~1911) 林盛初(——-1911),汉族,广西平南县东华乡兴华村都兴屯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1910年(宣统二年)夏,林盛初与罗城人李德山、岑溪人韦五洲到平南县东华乡兴华村都兴屯,以教授拳术为名,联络志士,宣传革命,1911年(宣统三年)4月下旬,林盛初与平南县志士共28人分两批随李德山到广州参加起义,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黄花岗之役发动,他们随黄兴攻入两广…… 详细++ 韦荣初 (1884~1911) 韦荣初,男,汉族,1879年生于广西平南,家中排行最小,其兄是同为烈士的韦树模,为“都兴四雄(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和韦统铃四兄弟)”之一,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4月27日参加在广州发起的黄花岗起义,后因寡不敌众而被捕就义,卒后葬于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出生年月:1884年 牺牲日期:1911年04月27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详细++ 林盛初 (?~1911) 林盛初(——-1911),汉族,广西平南县东华乡兴华村都兴屯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1910年(宣统二年)夏,林盛初与罗城人李德山、岑溪人韦五洲到平南县东华乡兴华村都兴屯,以教授拳术为名,联络志士,宣传革命,1911年(宣统三年)4月下旬,林盛初与平南县志士共28人分两批随李德山到广州参加起义,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黄花岗之役发动,他们随黄兴攻入两广…… 详细++ 林盛初 (?~1911) 林盛初(——-1911),汉族,广西平南县东华乡兴华村都兴屯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1910年(宣统二年)夏,林盛初与罗城人李德山、岑溪人韦五洲到平南县东华乡兴华村都兴屯,以教授拳术为名,联络志士,宣传革命,1911年(宣统三年)4月下旬,林盛初与平南县志士共28人分两批随李德山到广州参加起义,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黄花岗之役发动,他们随黄兴攻入两广…… 详细++ |
君子垌屯 | 民风纯朴、环境优美,山水秀丽、翠绿群山环绕整屯,特别是人文历史非常深厚,客家围屋群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由19座客家围屋构成,是广西最大的客家围屋群,分布范围约6平方公里。最早的围屋建于乾隆末年,大部分建于咸丰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许多围屋还处在原生态状况,如段心围、云龙围、谷坡城、桅杆城、显记城、达记城、盈记城、同记城、茂隆城等,是十分难得的人文瑰宝。2011年被贵港市政府列为贵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贵港南山寺 | 贵港南山寺为贵港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寺,位于贵港市城区南郊东南约3公里郁江岸边二十四峰中的南山公园内狮山岩洞里,是千年古寺,岭南名刹。南山海拔70米,为郁江畔24峰之冠。山上奇岩峭壁,杂树间生,景色雅致。相传昔有不老松,今半山尚有“不老松”崖刻。山前山后有岸洞11个,洞中多有宋以来题刻,观音岩内还有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塑像。登临山巅,可鸟瞰全城。南山寺于南山上,始修于宋朝,宋太宗赐御书,宋仁宗题“景佑禅寺”额匾。元文宗即位前两次住寺,题“南山寺”,称南宗正脉,是西江重要佛寺。“山明水秀本从来,云水光中计四峰”。寺依山踞洞而建,门外有菩提树,寺内曲径通幽,有宋、元、明、清石刻百余方和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大铁钟等历史文物。洞内钟乳石丰富多姿,有飞来佛、石狮、石象、石鲤等,另有晋代葛洪炼丹遗址和流米洞遗迹。南山寺历代为旅游胜地,今寺内石刻与宋代铁钟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北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 地址:港南区南山公园内狮子山下南面 保护范围:以整座狮头山为保护范围。 建控地带:以狮头山山脚为基线,东西北面各外延10米,南面外延4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公布文件文号:《关于公布贵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贵政发〔2007〕36号 贵政发〔1985〕111号公布为贵县首批文保单位 |
平江村 | 位于港南区湛江镇东北面,黎湛铁路、湛沙路穿境而过。贵港市四季花田农业生态园坐落于此,由平江村罗塘屯经济能人发起,整合周边5个村屯的资源重力打造,以发展高效种植、高效养殖为基础,带动第三产业。今年贵港市荷花展开幕期间,作为第二届荷花展分会场,半个月的时间吸引近10万游客前来观光。 |
安澜塔 | 安澜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安澜塔 |
南山动物园 | 南山动物园 |
君子垌客家围城群 | 在闻名全国的白玉蔗、草席原产地、集散地--广西贵港市木格镇,有一个十分出名的小村落,但她的出名,却不是因为白玉蔗和草席,她的出名是因为有近二十座客家围城云集于这个开阔的田垌,是广西最大的客家围屋群,这是十分奇特罕见的客家人文景观。这个纯客家村垌距市区约四十多公里,叫君子垌。 垌,方言是指田地,在这里特指地名。这里的客家人十分崇文重教,开设了不少的私塾学堂,学风浓厚,很有儒家之风范,所以他们居住的田垌因此得名:君子垌,意思就是出人才的地方。清朝未年,浔州政府赐以君子垌“文化乡”称号,以此褒奖。客家人吃苦耐用,能文能商,较早便初具开放式新经济思想萌芽,鼎盛时期,曾引领木格、木梓等乡镇的商号与手工业制作业发展,民坊誉为“小香港”。 君子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三面环山,山上村边绿树环绕,渠边、田边翠竹青青,垌田平整开阔、土地肥沃,两条水渠自西向东、向北分别从垌边常年潺潺绕淌,这里乡村田园风光无限,盛产瓜果、草席、水稻、塘鱼,年年收成无忧,是一个特别有灵气、十分适合休养生息的地方。 一、君子垌客家人与围城 君子垌客家的迁徙客家人是中原汉族的一个民系,晋末之乱,中原汉人举族迁徙,之后每次朝代更迭,战火烽烟,更引发了大量中原人南迁。这些南迁的中原人先是进入鄱阳湖一带,尔后溯赣江而上,往大山屏蔽的赣粤闽桂迁徙。这些中原人有两个称呼,一是官称:因为客家人中有不少人相对于本地人见识广些、比较有学识和富足,被当地土著人尊为客人,后来,当地官吏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定为“客籍”、“客户”,于是客户的人就成为“客家人”。二是民称:由于他们是从外地迁移过来的人,本地民坊中称他们为“来人”,显得直接、简短、上口。后来这些称呼就在各地沿用开来。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客家人纷纷从广东迁入广西,到贵县的则主要散居于木格、木子、桥圩、湛江、东津、大圩等地。木格镇君子垌村更是云集了黎、邓、叶、黄、李、陈、许、祝、钟、杜、曾、何、陆、范、烟、魏、刘、邱等十八个姓氏的客家人。据有关民间族谱记载,居住在君子垌的客家人已经兴旺发展到了二十六世。 围屋的称谓、区别由于地域差别,各地对客家建筑的称谓各有差异,江西称“土围子”、福建称“土楼”、粤北称“四角楼”、“六角楼”、“围”、粤东称“围龙屋”或“四角楼”、“围楼”、深港一带大都称“围”或“世居”。 围屋,是泛称,顾名意义即围起来了的房屋。严格来说围屋含两种,一种是外墙既是屋承重墙的,另一种是外城墙统一包围,内有窄长的通道将外城墙与屋墙隔离的。有学者认为称后者为城座或城池或许可能更为帖切些。顺便介绍一下,历史上把后者那条中间通道叫甬道、巷就叫甬巷。一般来说围城的规模大,一座围城里就容纳了许多屋和场地。准确地说一座围城就是一座大城堡。君子垌的客家建筑就是以城来称的。 围屋为中国民居六大建筑类型之一赣粤闽桂的“土楼”式与北京的“四合院”式、江南的“四水归堂”式、黄土高原的“窑洞”式、西南的“干阑式”、云南的“一颗印”式、东北的“木构架庭园”式、青藏高原的“碉房”,合称为中国民居六大传统住宅建筑类型。围屋是土楼的延变,不仅是客家先祖留下的宝贵文化遣产,丰富而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它集家、祠、堡于一体,集建筑与美学于一体,是客家人在移居地定居生活与活动的“化石”,围屋成为客家人的一个标签,建筑文化的一个烙印,深深刻入到每一代客家人的灵魂之中。。 客家围城的几种形式客家围城因赣粤闽桂等地域的不同及主人的爱好不同,设计上各有特色,但万变不离其宗,不外乎几种主要形式。 一是圆形围楼。象天外来客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以福建龙崖的永定土楼最具恢弘气势。土楼是有中央大院的楼。二是方形围楼。这里也有长方形、正方形之分。如闽西的方土楼和粤北的主碉楼。三是城堡式围楼。这又以深圳的大方世居最为闻名.四是围龙式围屋。广东一带客家民居最为常见。五是四角楼。主要是长方形,它的特点是外部及内部结构变化多端。君子垌客家建筑就是属长方形的围城。五是碉楼式。开平碉楼最为经典,约四、五层高。六是其它:如半圆形围楼、椭圆形围楼、八角楼、围村式、堂横式围屋、杠式围楼等。碉楼一般是海外客家华桥所建,其它围屋或围楼一般是国内迁徙客家人建。 围城的最主要的两个特征同理,客家围城因赣粤闽桂等地域的不同及主人的爱好不同,设计上各有特色,但万变不离其宗,从外部看围城是封闭的,严然一个封闭的客家小社会,体现一个“围”字;从内部看围城是开放的,四通八达,象个迷宫,体现一个“通”字。 二、君子垌的围城群 据民国二十年<<贵县志>>记载,君子垌的围城建筑始于咸丰年间,最早是里人黎诗文等人建筑的“云龙围”以及里人邓逢元建筑的“段心围”,之后黎氏、邓氏、叶氏等客家人的十七座围屋城相继在君子垌建成。 黎氏主要有:黎诗文故居云龙围、黎杰材故居同记城、黎太康故居畅记城(在长城、也叫桅杆城内)、双城、显记城、双城、显记城等;邓氏主要有邓启端故居隆记围城、邓建勋故居新城、邓逢元故居同心围、昌城、犁头城、紫金城、茂隆城、老屋城等;叶氏主要有谷坡城等。历史上黎氏相对而言尚文的多一些,围城建筑最早、独具特色,数量极多;而邓氏历史上比较富足,因此他们的围城也相当讲究、数量彼多。相传,近代有个已定居香港的君子垌籍人邓某某,就曾富甲一方,他的传奇故事远近闻名,流传至今;叶氏人口最多,城座也很不错,但数量最少。 贵县的围屋不多,一般是分布在木格、木梓、中里等乡镇,其中又以木格君子垌最为集中,与其它地方的客家围屋相比,君子垌的建筑更具特色,其一座方楼就是一座城,每座城占地四至三十亩左右。目前,君子垌以其城座多、规模大、文化底蕴厚、保存好的特点,在本次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很有希望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君子垌围屋曾经几多辉煌,继清朝未年被赐为“文化乡”后,民国二十三年的<<贵县志>>记载,当年君子垌考取大专生及留学有数达25人,居然占全县236的10%强,同样,君子垌水利建设的成就该志也进行了记载。君子垌先后出了以留学美国并与美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同为同学,最终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并颇有建树的黎杰材、在湖南大学任教授的黎颂初、早年赴日留学企望知识救国的黎大康、以及黎庚扬等七位县长、六十年代进京受到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接见的全国优秀教师黎佩英、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启金、居港商人邓建勋等为代表的一批君子垌籍客家杰出人才。目前他们的故居保管尚好。 如今,对于君子垌的人来说,客家围城群的建筑及其传说,是给外人看、外人听的,一代又一代,从小就生活在这环境中,已习以为常,这里平静恬淡的生活方式已经令他们的心情平静如水,不再有所触动。年轻人们纷纷外出,换一种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每座空旷的青砖古城一般都只有几个热心的老伯还在呵护着这座与他们同样年迈的古城。每当在夜色降临、度步在空旷的城池,怀旧总荣绕在他们的心头;每当访客到来,他们也都会不厌其烦地述说古城曾经的鼎盛、曾经的喧嚣与热闹。他们忠厚老实,个人也没有能力系统有效地宣传这一气势恢宏、别具特色的客家围城群落,而之前因远离城区,信息传播不远,也使得瑰宝在外界无人知,且不说以前,就说到2007初年,贵港至木格的公里还是坑洼不平的,外来人员进来十分不便,加之有关部门财力所限、正主抓经济,一时顾得上对此客家古城进行宣传、保护和挖掘,没能使得君子垌围城群这一难得的人文瑰宝走得更远更远。文革期间,垌子垌客家人受冲击较大,如此经典的、颇具有代表性、庞大的客家建筑群却无缘录入1993年出版的<<贵县志>>,不知是否也受此影响?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君子垌围城群却以独富传奇的魅力,在民间通过口口相传,每天吸引不少探寻者,怀着深深的热望,幕名而来穿梭在各座围城中,一睹客家围城群落的风彩,目睹二百多年客家文化凝聚的结晶,感受其无声无息中释放出来的沉郁民俗、绵长的历史沧桑,体会客家人淳朴无华的天性和顽强的生命力,他们都禁不住啧啧称奇,赞叹不已,他们回去后都不由自主花费几多笔墨去记录,花费大量的口舌赞扬这里独特围城的神秘风彩。 信息来源:贵港市旅发委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信息来源:贵港市旅发委 |
乌桕李氏祢庙 | 乌桕李氏祢庙为港南区文物保护单位。 乌桕李氏祢庙 级别:县级 时代: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 地址:港南区新塘乡乌桕村南村屯内 保护范围:以李氏祢庙四周滴水为界属保护范围。 建控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线,四周各外延15米为界。 公布文件文号:《港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港南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港南政发[2017]6号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贵港白石山 | 白石山 |
茶山李焕华旧居 | 茶山李焕华旧居为贵港市文物保护单位。 茶山李焕华旧居 级别:市级 时代:民国时期(1912-1948) 地址:港南区瓦塘乡乌柳村茶山屯 保护范围:东到韦延兴等宅居的西墙根下,西、南、背三面以屋檐滴水为界。 建控地带:保护范围各外延5米。 公布文件文号:《贵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贵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贵政发[2011]28号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南江古码头遗址 | 南江古码头遗址为广西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南江古码头遗址 级别:省级 时代:明—时代:民国 地址:港南区江南街道办南江村郁江岸边 保护范围:以南江古码头、中山公园驰道牌坊、南江旧街、亚魁牌坊及古驰道的中心轴线为基准,轴线50米范围内。 建控地带:以南江古码头、中山公园驰道牌坊、南江旧街、亚魁牌坊及古驰道的中心轴线为基准,轴线70米范围内。 公布文件文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桂政发〔2009〕38号 港南政发〔2004〕11号公布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贵港南山烈士陵园 | 贵港南山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南山烈士陵园位于港南区郁江南岸南山风景名胜区东园内,由一座烈士纪念碑及黄彰等三位革命先烈的碑墓(石像)组成。它始建于1979年12月,高约23米,碑身四面均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碑旁配套有台阶、大道、瞻仰台、谭寿林及董铨汉烈士石雕像等设施,黄彰烈士石墓于1979年12月由西山迁建。近年来,随着南山景区改(扩)建工程的开展,纪念陵园周边绿化得到进一步完善,前来举行瞻仰和祭扫活动的团体及个人络绎不绝,烈士陵园已成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清明节期间,很多单位和个人都来这里缅怀革命先烈,为烈士敬献花圈。 董铨汉 (1906~1929) 董铨汉(1906-1929),贵城镇西五街人。1924年考进梧州省立第二中学,1925年“五卅”运动时,在梧州参加了学生组织的“抵制仇货委员会”查封焚毁英国、日本货物。同年加入共青团。1926年秋考入广东省立第一中学就读。在广州参加革命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负伤。后党指派他在香港、广东东江等地进行秘密活动。不久,派回广西特…… 详细++ 黄彰 黄彰,号文波,曾用名黄源、吕二、吕善修、林爱,1901年10月20日出生于广西贵县西山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黄彰自幼机灵聪颖,高小毕业后无法继续升学,先后到宾阳县芦圩镇和南宁等地的药材店、杂货店当店员。黄彰脚勤手快,心灵手巧,深得店主的赞赏。开药材店的老中医还决定培养他当医生。黄彰非常感激他,但没有接受他的善意。因为在黄彰看来,医治社会病比人体生理病更迫切。…… 详细++ 谭寿林 (1896~1931) 谭寿林(1896~1931.5) ,号祝封,曾用名覃树立,笔名曼殊、勉予。广西贵县(今贵港市) 人。生于农民家庭。民国6年(1917年)春,考入贵县中学。10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英文预科班。1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年秋,进入北大国文系学习。1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李大钊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工作,负责《工人周刊》。任新广……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董铨汉 (1906~1929) 董铨汉(1906-1929),贵城镇西五街人。1924年考进梧州省立第二中学,1925年“五卅”运动时,在梧州参加了学生组织的“抵制仇货委员会”查封焚毁英国、日本货物。同年加入共青团。1926年秋考入广东省立第一中学就读。在广州参加革命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负伤。后党指派他在香港、广东东江等地进行秘密活动。不久,派回广西特…… 详细++ 黄彰 黄彰,号文波,曾用名黄源、吕二、吕善修、林爱,1901年10月20日出生于广西贵县西山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黄彰自幼机灵聪颖,高小毕业后无法继续升学,先后到宾阳县芦圩镇和南宁等地的药材店、杂货店当店员。黄彰脚勤手快,心灵手巧,深得店主的赞赏。开药材店的老中医还决定培养他当医生。黄彰非常感激他,但没有接受他的善意。因为在黄彰看来,医治社会病比人体生理病更迫切。…… 详细++ 谭寿林 (1896~1931) 谭寿林(1896~1931.5) ,号祝封,曾用名覃树立,笔名曼殊、勉予。广西贵县(今贵港市) 人。生于农民家庭。民国6年(1917年)春,考入贵县中学。10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英文预科班。1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年秋,进入北大国文系学习。1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李大钊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工作,负责《工人周刊》。任新广……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黄彰 黄彰,号文波,曾用名黄源、吕二、吕善修、林爱,1901年10月20日出生于广西贵县西山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黄彰自幼机灵聪颖,高小毕业后无法继续升学,先后到宾阳县芦圩镇和南宁等地的药材店、杂货店当店员。黄彰脚勤手快,心灵手巧,深得店主的赞赏。开药材店的老中医还决定培养他当医生。黄彰非常感激他,但没有接受他的善意。因为在黄彰看来,医治社会病比人体生理病更迫切。…… 详细++ 谭寿林 (1896~1931) 谭寿林(1896~1931.5) ,号祝封,曾用名覃树立,笔名曼殊、勉予。广西贵县(今贵港市) 人。生于农民家庭。民国6年(1917年)春,考入贵县中学。10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英文预科班。1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年秋,进入北大国文系学习。1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李大钊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工作,负责《工人周刊》。任新广……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谭寿林 (1896~1931) 谭寿林(1896~1931.5) ,号祝封,曾用名覃树立,笔名曼殊、勉予。广西贵县(今贵港市) 人。生于农民家庭。民国6年(1917年)春,考入贵县中学。10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英文预科班。1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年秋,进入北大国文系学习。1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李大钊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工作,负责《工人周刊》。任新广……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严岭岩 | 严岭岩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