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港 >> 平南县

平南县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石硖龙眼是广西贵港市平南县的特产。石硖龙眼原种出自平南县大新镇。平南石硖龙眼鲜果具有肉厚核小、味甜清香,肉脆爽口,易剥皮、易离核和耐贮运的特点。平南石硖龙眼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平南县具有适宜石硖龙眼生长的独特的土壤和气候环境,因而生产的石硖龙眼质优味美。平南县石硖龙眼因果大、核小、肉厚、爽脆等特点受到广大客商的青睐。目前,平南县石硖龙眼种植面积24.4万亩,今年总产量达4.5万吨,总产值达2.7亿元。   平南县的108株石硖龙眼母树是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覃敬清先生在1929年选育的龙眼优质品种。我县发展种植的石硖龙眼全部都是从108株石硖母树中选育繁殖的,石硖龙眼的优良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平南石硖龙眼最大特点是品质优,味道好,它是所有龙眼品种中鲜品味最好的水果。平南石硖龙眼鲜果具有肉厚核小、味甜清香,肉脆爽口,易剥皮、易离核和耐贮运的特点,单果重8-12克,可溶性固形物22-24%。维生素C32毫克/100克,可食率70%左右,适宜鲜食和加工元肉,石硖龙眼加工的元肉,肉厚、色泽金黄,是重要的滋补品。   石硖龙眼是广西平南县名特优水果。平南石硖龙眼荣获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平南县现已种植石硖龙眼20多万亩,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石硖龙眼商品生产基地,1996年我县被农业部评为优质石硖龙眼基地县。   2013年第三次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评审会10月31日在北京召开。平南石硖龙眼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平南石硖龙眼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地域范围   平南石硖龙眼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平南县辖区内所有行政乡镇,即平山镇、寺面镇、六陈镇、大新镇、大坡镇、大洲镇、大安镇、武林镇、镇隆镇、上渡镇、平南镇、丹竹镇、东华乡、安怀镇、官成镇、思旺镇、思界乡、大鹏镇、国安乡、同和镇、马练乡等21个乡镇及其所管辖的288个村委会和社区。保护范围地域位于东经110°3′54″至110°39′42″,北纬23°2′19″至24°2′19″,东西宽51公里,南北长110.5公里。保护面积1.6万公顷,产量4.5万吨。下一篇:平南墨底鳖

平南墨底鳖

  平南墨底鳖是广西的优质淡水水产品之一,原产于广西平南郁江流域。自上世纪90年代初,广西平南一些农户收集江河野生苗种进行人工养殖,随后进行人工繁殖成功。该品种具有含肉率高、肉质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前景广阔。由于体形、体色、味道和含肉率均优于其他品种,因而畅销两广及港澳市场。十多年来,尽管中华鳖市场经历了由高价格(500—600元/kg),下趺至-位(30—60元/kg),平南墨底鳖却由于其特有的品质而使其市场价格能稳定在300元/kg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机遇,国内外对平南墨底鳖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平南墨底鳖的养殖生产前景必将广阔。   墨底鳖是平南县养鳖户从天然江河选育出来的地方优良品种。墨底鳖外观体型钝圆扁平,背部橄榄绿色或古铜色,分布有黑色花斑大而清晰,裙边宽厚,腹部有明显的对称黑色斑印,因而取名“墨底鳖”。在平南县,有很多村民靠养殖墨底鳖走上了致富路。该县思界乡务山村养鳖户胡坤深有感触地说:“我家有养殖塘4亩,养了6000多只墨底鳖,年产值50万元,利润20多万元。”他指着自己家的一栋三层楼房说,养鳖使我赚到了大钱、盖了大房子!今年50多岁的农民胡坤在养殖墨底鳖之前,曾做过保安、水泥工等工作,2003年,看到村民们养鳖致富后,他毅然返回家乡,东拼西凑地凑到10万元钱,买了1000只鳖苗。三年后,他不仅收回了投资成本,还额外赚了5万元,盖起了一栋三层住宅小楼和一栋两层的办公楼!这是平南县农户养鳖致富的最好见证。胡坤说,他最想感谢的是平南双沣生态养殖公司的吴安艺师傅,吴师傅从资金、种苗、技术等方面对他和其他农户养鳖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和扶持。吴安艺是平南县最先养殖墨底鳖的养鳖户之一。他从80年代末开始试养墨底鳖,至今养殖面积已达138亩,年产值2000多万元,辐射带动1000多农户养殖墨底龟,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平南墨底鳖   地域范围   登记保护范围为:平南县境内平山镇、六陈镇、寺面镇、大坡镇、大洲镇、大新镇、镇隆镇、大安镇、武林镇、上渡镇、丹竹镇、东华乡、平南镇、安怀镇、官城镇、思旺镇、思界乡、同和镇、马练乡、国安乡、大鹏镇等21个乡镇。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10°3′54″—110°39′42″,北纬23°2′19″—24°2′19″,总土地面积2988平方公里,总养殖面积533公顷,年总产量293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品质特征特性:平南墨底鳖成鳖外观体型钝圆扁平,背部橄榄绿色或古铜色,分布的黑色花斑大而清晰,表皮平滑带有光泽;裙边宽厚较硬;腹部中上部分布有明显的对称黑色斑,外观呈蝴蝶状;腹面观尾巴基部附近有1对黑斑,腹面裙边呈浅灰色。 (2)内在品质特性:肉质脆嫩爽滑,味道鲜美。每100克鲜肉中蛋白质 含量16.9g~18.2g,脂肪含量0.9g~1.2g,钙含量16.1mg~17.5mg,铁含量0.9mg~1.3mg,锌含量2.4mg~2.6mg。 (3)安全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墨底鳖人工养殖技术规范》(DB45/T460-2007)、《墨底鳖苗种》(DB45/T663-2010)、《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和《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等有关标准。下一篇:白切三黄鸡

贵港莲藕

  贵港市别名“荷城”,以荷花为市花,顾名思义,这肯定是一个盛产莲藕的好地方。清代光绪版《贵县志》所录地方旧传八景,有“莲塘夜雨”之名,八景诗也有“银塘夜雨长荷英”一句。而早在乾隆年间修辑的《桂平县志》,就已见“金莲夜雨”的记载。贵港莲藕写入文人墨客的诗词屡见不鲜。   莲藕作为一种热带草本植物,除了荷的专称外,尚有菡萏、芙蕖、芙蓉等别称,品种则有红、白两色,红者俗名九品莲。红莲胜在花多,白莲胜在藕多。莲藕在大江南北都有栽种。贵港现辖三区两县市,位处浔郁流域,平原地势低洼,湖沼星罗棋布,种植蓬藕的历史已异常悠久。桂平原来种植量也很多,白石山附近是著名的产藕区,老县城四周先时大小莲池极密集,种莲农户颇多,但其所产莲藕较之贵县却逊色不少。贵县莲藕之所以能名满岭南,究其原因是以其产量之多及质地之优而雄视同侪的。在广西甚至到广东大部,浔郁流域直至西江流域一带,说起莲藕,没有不叹服贵县莲藕的。三十多年前,贵县县城四周有众多的湖泊,著名者有井塘、新街、跳台、南涧、汶头、汕塘、曲颈、大塘、蒙塘、红泥、鹤木、书房、阿太、社面、金钗、景观、石头、龙眼、石柱、大门、阿丙等,每逢炎夏时节,近千亩池面上,碧荷如海,燕穿柳带,风景在壮观中极尽秀美。全城水系和空气也因此赖以净化,莲藕塘是贵港人当时的天然纯净水库,每年所产莲藕数量近百万斤,鱼虾不计其数,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佳丽之地。   贵港莲藕上品,质地松软清甜。俗话说“很粆”,用赤粆糖入口即化来比喻其质地,比起其它又硬又小的品种,自然占了绝大上风。贵港人吃莲藕,有净炒、蒸茸、煲汤、馅酿等法,无论子藕老藕,都可以薄切净炒,味道香滑细嫩。清凉爽口。或将藕段磨成茸团,放沸水中清蒸,是小儿喜爱无比的美食。大众吃法,最多的是将莲藕斩大方块,下猪瘦骨同煲。汤色明亮透红,口感清甜爽快。三五好友围成一桌,大口喝汤,大快朵颐,乡情野味最为浓郁亲和。逢年过节,将粗长的藕腿切成大片,中间夹釀猪肉葱花馅,蒸熟后粆、甜、香、软、滑、嫩诸味一应俱全,更是贵港人待客祭祖之喜用佳品。 下一篇:贵港藕粉

临川狗肉

    狗肉又称地羊,是桂林传统名吃,盛行不衰。狗肉以黄狗为上,白狗次之,黑狗为下。其吃法也多种多样,既可以炖烂吃,亦可以红烧,夏天凉拌,冬季火锅。还有腊狗肉,春夏上市,其于柔韧中又带甘美,为下酒佳肴。狗肉有温补、滋阴作用。其烹制以桂北的灵川县尤为有名。   如何品尝灵川狗肉:   品尝狗肉也有讲究,正宗狗肉就得有正宗的吃法,否则正宗的也弄成不正宗了。如有的人品尝时,狗肉一上席就把煤气火开得很大,使锅中狗肉很快就焦锅,甚至出现一股苦焦气味,尝客急于将开水掺进锅内,左翻右翻,使狗肉味全都去掉了,吃的全是一股焦气淡水肉渣味,吃得恶心。吃狗肉不是挑肥捡瘦,主要是品尝原味,在用餐时用一个小铁锅,一把小铲子,燃烧着细小的煤气火,边吃边翻动,撒少量胡椒,狗肉就在锅中跳动,等到锅内已有油出现时,就把它铲出来用碗装好,千万不能使狗肉炸焦,更不要放水或豆腐酸菜倒入锅中,只有暂停熄火。可不要急于将豆腐酸菜放进去,待狗肉吃了四分之三时,余下的铲到锅一边,然后再将豆腐酸菜倒入锅中,把铲出的油施拌。酸菜事先炒干拌上食盐少许,豆腐中的水要滤干,合拌进锅,待热透后,加上二、三小块腐乳,其味道极佳,狗肉腻气也被解掉,再来吃那残余狗肉,那就更过瘾了,最后放上桂林米粉拌上,三者合搅,成了综合美食味,使您吃了还想吃。 下一篇:贵港莲藕

平南大青枣

  大青枣是平南县引种特色水果。全县面积9500亩,年产量1.8万吨,主要分布在丹竹镇、镇龙镇。大青枣在9-10月可开花,现还没有结果,亩产一般为3500斤,亩投入3000元左右,肥料投入2800元,农药投入200元;2012年每市斤买3元左右,亩纯收达5000元,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重要来源之一。下一篇:平南葛薯

平南葛薯

  平南县葛薯种植以思旺、官成、介思、大新、大安较多,品种以番禺种、顺德沙葛种。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2.5万吨,思旺镇成为远近闻名的葛薯生产加工基地,思旺镇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环境,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种植,其中思旺葛薯久就享誉盛名,“思薯一号”品种品位较高,口感较好,各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厚爱,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全镇形成了“基地+公司+农户”的新型经济。全镇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80多家。下一篇:平南石硖龙眼

白切三黄鸡

   广西平南县著名传统佳肴。素以鲜美、软滑、幼嫩、甘香等特色闻名。   制作工序:选用约一点二五千克左右的平南三黄项鸡,宰杀后,取出内脏,再用生盐抹擦鸡身备用;将水烧至微开,将鸡放入煮三分钟后起锅置于盆中,并将煮鸡的开水倒入盆内 盖好,约二十分钟即熟。然后用熟花生油均匀涂抹于鸡皮上,切块上碟。食用时佐以生晒酱油、葱花、芜荽等调料。 下一篇:临川狗肉

贵港藕粉

  贵港藕粉下一篇:香江龙舟赛

平南余甘果

  余甘果是贵港市平南县重要的地方特产,表皮光滑、果肉半透明,果肉呈淡黄色或赤黄色,味甘甜,具有丰富的维生素C、E、B等多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具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余甘果的根、茎、叶均可入药。种植环境适合年平均气温21.5℃,降雨量1630毫米,日照1712小时,无霜期约340天,平南县为其余甘果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环境。

金田淮山

  淮山,又称山药,味甘性平,入脾、肺、肾经,是药疗、食疗的常用品。近代医家张锡纯认为:“淮山药脾肾双补,在上能清,在下能固,和小便而能止大便。”在选择使用时,有生用与炒用的不同。生用淮山能补脾养胃,补肾涩精,补肺生津,常用于消渴虚热,脾虚纳呆,久泻不止,肾虚遗精,妇女白带过多,肺虚喘咳。炒用淮山能补脾健胃,常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滞,白带过多。概括地说:养阴生津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解放前,桂平的淮山只是零星种植。桂平市农业局副局长黎祖源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桂平淮山发展很快,主要集中在金田镇,全市每年种植面积3万亩左右,年产淮山1.6万吨,畅销粤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目前,桂平已成为广西淮山的主产区。   桂平淮山何以闻名?黎祖源说,它最大的特点是色白、纹理细、粉质足、口感好,带有清甜味。据有关专家研究,桂平淮山在含水量、蛋白质、淀粉、氨基酸等6项指标均达到了规定的药理要求,其中含人体所需18种氨基酸中的16种,同时含有尿囊素、山药素、皂苷等成分,营养价值很高,可做成菜肴和多种滋补食品。目前,桂平淮山在当地的价格是,鲜淮山每公斤5~5.6元,干淮山每公斤10余元。   当地加工干淮山仍用传统工艺。淮山收获季节,走在金田街上,可以看到很多居民楼前摆放着几个“炕”,或是晒着一大片白色的淮山条,或是堆成“柴垛”的干淮山。   这里说的“炕”,实际上是用木板或竹片构建的“床垫”,“床垫”上面摊放淮山,下面燃烧硫磺熏制。   依照传统工艺,硫磺的作用是帮助淮山干透。“但这种传统做法需要改进,毕竟过量的硫磺对人体不利。”黎祖源说,目前,桂平市已经引进无硫磺加工淮山的技术。   金田淮山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地域范围为桂平市辖区内所有行政乡镇,即西山镇、蒙圩镇、石龙镇、厚禄乡、白沙镇、南木镇、金田镇、垌心乡、紫荆镇、江口镇、木乐镇、木圭镇、石咀镇、马皮乡、油麻镇、社坡镇、寻旺乡、罗秀镇、中沙镇、大洋镇、罗播乡、木根镇、麻垌镇、社步镇、下湾镇、大湾镇等26个乡镇,414个行政村、7763个村民小组、1个国有林场。 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1′55″至110°22′48″,北纬22°52′02″至23°48′04″。海拔33.3-1313.6米。东邻平南县,南与玉林市的容县、北流市、玉州区、兴业县接壤,西连贵港市港北区,北交来宾市的武宣县、金秀县。边界线总长375公里,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104公里。下一篇:罗播手抓鸭

东津细米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素有“东津好细米”之称,米质晶莹,营养丰富,煮熟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口感柔软,丝甜,乃饭米佳品。用东津“细米”做成的米线口感滑腻,用其制成的米浆做出的肠粉,更是香嫩。解放前“东津细米”就远销东南亚和粤港澳等地。解放后该镇继承这个传统,大量种植“东津细米”,深受客户喜爱、享誉粤桂地区。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有一名牌产品就是“细米”,这个“细米”米质晶莹,煮熟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口感柔软,丝甜,乃饭米佳品,深受客户喜爱、享誉粤桂地区。   贵港市港南区自古盛产稻谷,优质谷是其传统产业,历史悠久。旧时代,陆路交通很不发达,东津镇得天独厚拥有一个古阜码头,港南区及兴业县近邻的乡镇大部分都送到东津集镇交易,尤其是优质米在东津交易十分活跃,产品远销粤港澳,东津细米因此成名,因其口感柔软,丝甜,乃饭米佳品,故“东津好细米"的美称逐渐远扬。港南区水稻年播种面积在50万亩以上,其中优质稻面积45万亩以上,年产优质稻谷20万吨,加上吸纳近邻县区优质稻加工,年产优质稻米超过20万吨。   东津细米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现辖行政区域    贵港市港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东津细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港南政函〔2012〕43号    贵港市港南区粮食行业协会标准:   GNLSXH01-2012《东津细米质量技术标准》    下一篇:木格白玉蔗

覃塘莲藕

  覃塘莲藕是广西贵港覃塘区的特产。   覃塘莲藕是广西一个出名的特色美食,素有“藕中之王”的美誉,因其藕体鲜嫩、味道清香、口感粉酥而名扬区内外。清朝时成为了朝廷贡品。   关于覃塘莲藕,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古时候,贵县(今贵港)有一个望不尽边的池塘,塘中恶龙兴风作浪,乡民苦不堪言。农历六月六日这一天,荷花仙子下凡锄害,在池塘广种荷莲,成功将恶龙引出并制服。酣战之中,荷花仙子也受了重伤,鲜血滴入池塘之中。不久,池塘里的莲藕就变得浑身紫色。覃塘一带的乡民,至今还沿袭着用六蒸糕供奉荷花仙子的习俗。   在覃塘莲藕有多种吃法,如南乳爆炒,老火筒骨煲煮,或制作成藕粉调水成糊而食。   在当地人看来,能够引出莲藕的清香,又可感受莲藕粉绵的口感,还能保持丰富营养的吃法,当属老火莲藕骨头汤。因此,在覃塘镇上,每间饭店都有这样的习惯:在鲜藕上市季节,每天煲煮一锅老火莲藕骨头汤。汤头选用上等的新鲜猪筒骨和沙骨煲煮,莲藕也必选早上挖采的鲜藕,用煤火煲煮三四个小时。煮好之后,汤、藕俱佳。   而在贵港当地,覃塘大红莲藕粉也是是传统美食之一。据地方资料记载,覃塘大红藕粉的制作有上千年历史,在清末民初就美名远扬。制作藕粉,先把刚刚挖出的莲藕冲洗干净,把藕身晾干后,在特别的磨钵里磨成粉状。也可把藕节除去,置于打浆机或石臼中捣碎,再加清水用石磨磨成嫩浆,这样制浆效率高,但是质量不如手工操作的好。粉浆加工好后,要装入洁净的布袋中放到水缸内不断搓洗拍打,使淀粉从布眼渗出,直至滤出液体为清水止。淀粉在水中还要漂一天,等待沉淀下来,再把浮在水面的细藕渣撇掉。这样的过程要重复两三次,最后才把粉浆装入布袋内,吊起来把水分沥干。最后就是把藕粉团捏碎晒干。不论采用手工还是机器操作,有一个原则是必须坚持的:那就是白天能制作多少粉,就挖多少藕,莲藕要当天用完,绝不过夜。   覃塘大红藕粉新鲜时呈淡肉色,放置3~5个月后渐呈淡红色或赫红色,放置时间越长,色泽越深。食用时,将藕粉用冷开水调匀,再加适量的白糖,用滚沸的开水冲成糊状。这时,藕粉糊呈紫红色,晶莹透明,吃起来滑润细腻。覃塘大红藕粉不仅口味好,而且还具有补中养神、益气力抗衰老、固精气强筋骨等功效。在贵港民间,常用覃塘大红藕粉治疗痢疾,患红痢者用红糖煮食藕粉,患白痢者用白糖煮食。   覃塘莲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药用价值相当高,它的根根叶叶,花须果实,无不为宝,都可滋补入药。   用莲藕制成粉,能消食止泻,开胃清热,滋补养性,预防内出血,是妇孺童妪、体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质食品和滋补佳珍,在清咸丰年间,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   所在地域: 广西   申请人: 贵港市覃塘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覃塘莲藕保护范围位于广西东南部的覃塘区,包括覃塘镇、东龙镇、三里镇、黄练镇、石卡镇、五里镇、山北乡、樟木乡、蒙公乡、大岭乡等十个乡镇。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08°58′~109°18′,北纬22°48′~23°25′之间,东与港北区接壤,西与宾阳县、横县毗邻,南与港南区隔郁江相望,北与来宾市的武宣县、兴宾区交界。边境线总长217.6公里、东西宽31.2公里、南北长69.6公里。保护范围面积1.2万公顷。现年产量110000吨。下一篇:壮族银饰

桂平西山茶

  产于广西桂平。   因产桂平西山而得名。桂平西山滨临浔江,著名的乳泉流经茶园旁,泉润雾拢,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 历史:它起源于唐代,到明代已闻名两广和湘、闽等地。据《当州府志》记载:“西山茶,色清绿而味 芬芳,不减龙井。”相传,西山寺僧尼由江南引进茶树种子,使这里出产西山茶。西山茶炒制技 艺精湛者仍为西山庵院尼姑。后来由于管理不善,西山茶濒于灭绝,1949年宽能法师受释巨赞 法师引荐,来到桂平县西山主持佛教事务,同时与新出家的释昌慧法师一起,在棋盘石、洗石庵 等地开荒种茶,使西山茶获得新生。   西山茶从茶树的种植,施肥,采摘的时间,到炒制的温度等,都十分讲究。一般从二月下旬至三月初开始采茶。采茶一直到十一月。西山茶要经过摊青、杀青、炒揉、炒条、烘焙、复烘等六 道工序制成。摊青即将鲜茶叶薄摊于竹匾上,置放阴凉处。炒条则用“小锅定型”;烘焙采用置 有五层焙筛的焙炉。先制成毛茶,再经复烘方成品。叶嫩条细,苗锋显露,色质青黛而呈光泽,汤液碧绿而清澈透亮。   地域范围   桂平西山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地域范围为桂平市辖区内所有行政乡镇,即西山镇、蒙圩镇、石龙镇、厚禄乡、白沙镇、南木镇、金田镇、垌心乡、紫荆镇、江口镇、木乐镇、木圭镇、石咀镇、马皮乡、油麻镇、社坡镇、寻旺乡、罗秀镇、中沙镇、大洋镇、罗播乡、木根镇、麻垌镇、社步镇、下湾镇、大湾镇等26个乡镇,414个行政村、7763个村民小组、1个国有林场。种植总面积1000公顷,年总产量2250吨。 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1′55″至110°22′48″,北纬22°52′02″至23°48′04″。海拔33.3-1313.6米。东邻平南县,南与玉林市的容县、北流市、玉州区、兴业县接壤,西连贵港市港北区,北交来宾市的武宣县、金秀县。边界线总长375公里,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104公里。   下一篇:乳泉酒

覃塘毛尖茶

  覃塘毛尖茶,产于海拨1000多米堪称“人间仙境”的松柏山以及六芦山。山上常年云雾缭绕,雨露滋润,为造化之天然茶园。茶叶选料精细,工艺先进,经高级茶师十道工序精制而成。茶叶白毫显露,汤色碧绿清澈,气味清醇甘美,余香悠长,具有提神醒脑,解暑降温,生津止渴,消食解腻,健身减肥,防癌抗癌,延年益寿之功效。覃塘毛尖在茶系列中别具一格,是中国绿茶之上乘,属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82年获全国名茶评比第二名,及后又多次获绿茶类全国名优茶的各种称号。   覃塘毛尖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区的平天山上,这里海拔高达1100米,山高林密,云雾缭绕,漫射光多、昼夜温差明显,溪水潺潺,空气湿润,紫页岩风化土深厚、肥沃、疏松,适宜茶树生长。   覃塘毛尖选取从福建引进的福鼎大白茶嫩梢,春分茶鲜叶在3月上旬开采,到4月下旬结束,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采回的鲜叶经过精心挑选,选择长短、色泽均匀一致的芽叶,剔除紫芽叶、病虫叶等夹杂物。保持芽叶完整和新鲜。   覃塘毛尖炒制技术精湛,全凭掌握高超炒制技艺师傅的双手,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法炒制而成。炒制工艺主要有鲜叶摊放、杀青、清风、揉捻、理条、烘干、筛选、复香等八道工序。其中高温杀青是保证毛尖茶色泽翠绿的技术关键。理条、复香是毛尖茶成形和增香的重要工序。   覃塘毛尖外形条索细直挺秀,白毫显露,色泽翠绿光润;内质汤色黄绿清澈,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匀嫩明亮。   覃塘毛尖创制于1971年,1973年被列为广西省级名茶,1978~1982年连续三次在全区名茶评比中夺魁。1982年在全国名茶评比中,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89年在农牧渔业部的名、优产品评比会上,以优异的品质再次跻身于全国名茶之林。   地域范围   覃塘毛尖茶保护范围位于广西东南部的覃塘区,属南亚热带地区。区内地形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山脉集中在西北部、其中西部为镇龙山脉、北部为平天山脉、东南部多为石山丘陵地貌、中部及南部是开阔平原地带。东与港北区接壤,西与宾阳县、横县毗邻,南与港南区隔郁江相望,北与来宾市的武宣县、兴宾区交界。覃塘毛尖茶保护范围包括:覃塘镇、东龙镇、三里镇、黄练镇、石卡镇、五里镇、山北乡、樟木乡、蒙公乡、大岭乡等十个乡镇及所辖的138个行政村7个街道居委会。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08°58′~109°18′,北纬22°48′~23°25′之间,区域生长面积4500公顷,产量17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覃塘毛尖茶绿茶外形条索紧秀,色泽绿润,白毫显露;汤色绿明亮,香气清高持久,带嫩板栗香,滋味鲜醇甘爽;叶底嫩绿明亮,匀整。覃塘毛尖茶绿茶在我区已有五十年的生产历史,品质稳定,在市场享有较高信誉。 (2)内在品质指标:覃塘毛尖茶(绿茶)主要含量指标值有:茶多酚≥18.4%,游离氨基酸≥3.16%,水浸出物≥50.6%,水分≤4.4%、总灰分≤6.6%、粗纤维≤8.0%。 (3)安全要求:覃塘毛尖茶产地选择和种植过程执行《覃塘毛尖茶无公害生产规程》,实行标准化生产,产品安全指标须符合按照(GB/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GB276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卫生安全指标要求。下一篇:贵县藕

桂平黄沙鳖

  (贵港市)黄沙鳖(乌龟的一种)是中华鳖的地方优良品系,主要分布在广西的西江、浔江、郁江和左右江流域,尤以贵港市境内的浔江、郁江分布最多。黄沙鳖来源于天然水域,90年代初,桂平市和平南县的一些农民开始人工驯养和培育并获得成功。由于黄沙鳖色泽光鲜、裙边肥厚、肉质鲜美,得到了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消费者的青睐。桂平黄沙鳖养殖久负盛名,犹以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畅销全国各地。贵港市是广西黄沙鳖的主产区,黄沙鳖总产值已占广西黄沙鳖总产值的80%以上。桂平市是桂东南的主要淡水鱼区、养殖大市,在全市农业结构中渔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地域范围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桂平黄沙鳖特定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经桂平市水产畜牧兽医局研究决定,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拟划定桂平黄沙鳖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广西桂平市所有乡镇,包括:金田、垌心、紫荆、江口、南木、寻旺、西山、社坡、油麻、木圭、马皮、木乐、石咀、社步、麻垌、下湾、木根、罗播、大洋、罗秀、中沙、大湾、蒙圩、白沙、厚禄、石龙等26个乡镇。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09°41′—110°22′,北纬22°52′—23°48′之间。东和东北与平南县交界,东南和容县为邻,南与北流、玉林市相连,西与贵港市接壤,西北和武宣、金秀两县相接。南北长103.5公里,东西宽68.6公里,全市土地面积4073.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2720公顷,黄沙鳖养殖面积1000公顷,年生产总量10000吨。下一篇:江口竹器

平南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平南街道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墨底鳖 广西肉桂 贵港莲藕 平南大青枣 平南葛薯 平南余甘果
上渡街道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墨底鳖 广西肉桂 贵港莲藕 平南大青枣 平南葛薯 平南余甘果
平山镇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墨底鳖 广西肉桂 贵港莲藕 平南大青枣 平南葛薯 平南余甘果
寺面镇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墨底鳖 广西肉桂 贵港莲藕 平南大青枣 平南葛薯 平南余甘果
六陈镇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墨底鳖 广西肉桂 贵港莲藕 平南大青枣 平南葛薯 平南余甘果
大新镇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墨底鳖 广西肉桂 贵港莲藕 平南大青枣 平南葛薯 平南余甘果
大安镇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墨底鳖 广西肉桂 贵港莲藕 平南大青枣 平南葛薯 平南余甘果
武林镇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墨底鳖 广西肉桂 贵港莲藕 平南大青枣 平南葛薯 平南余甘果
大坡镇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墨底鳖 广西肉桂 贵港莲藕 平南大青枣 平南葛薯 平南余甘果
大洲镇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墨底鳖 广西肉桂 贵港莲藕 平南大青枣 平南葛薯 平南余甘果
镇隆镇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墨底鳖 广西肉桂 贵港莲藕 平南大青枣 平南葛薯 平南余甘果
安怀镇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墨底鳖 广西肉桂 贵港莲藕 平南大青枣 平南葛薯 平南余甘果
丹竹镇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墨底鳖 广西肉桂 贵港莲藕 平南大青枣 平南葛薯 平南余甘果
官成镇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墨底鳖 广西肉桂 贵港莲藕 平南大青枣 平南葛薯 平南余甘果
思旺镇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墨底鳖 广西肉桂 贵港莲藕 平南大青枣 平南葛薯 平南余甘果
大鹏镇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墨底鳖 广西肉桂 贵港莲藕 平南大青枣 平南葛薯 平南余甘果
同和镇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墨底鳖 广西肉桂 贵港莲藕 平南大青枣 平南葛薯 平南余甘果
东华镇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墨底鳖 广西肉桂 贵港莲藕 平南大青枣 平南葛薯 平南余甘果
思界乡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墨底鳖 广西肉桂 贵港莲藕 平南大青枣 平南葛薯 平南余甘果
国安瑶族乡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墨底鳖 广西肉桂 贵港莲藕 平南大青枣 平南葛薯 平南余甘果
马练瑶族乡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墨底鳖 广西肉桂 贵港莲藕 平南大青枣 平南葛薯 平南余甘果

平南县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