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来宾 >> 象州县 >> 石龙镇

石龙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古象温泉度假村

古象温泉度假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象州县城郊象州温泉景区内,距县城8公里,度假村依山傍水,湖泊环绕,风光奇丽。  度假村依托的地热资源——象州温泉,水温高达85℃,泉水含偏硅酸、锶、铜、铁、锌、镁、钙、钠、碘、氟、钡等二十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有舒筋活络、强身健体、护肤美容、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对慢性关节炎、神经痛、慢性风湿病、腰肌劳损、运动器官外伤后遗症、神经衰弱、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有显著疗效。  古象温泉度假村内有各种温泉泡池19个,提供特色温泉泡池、温泉游泳池、儿童戏水池、独立贵宾温泉池、健身中心、休息厅、露天水吧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温泉浴服务,浴池可同时容纳1500多人泡浴。度假村内有豪华酒店1座,温泉别墅17栋,客房140间(套),会议室6个,设有中、西式餐厅和音乐水吧茶艺馆,功能配套,设施齐全。古象温泉度假村秉承环保和人文传统,是集休闲度假、保健养生、食宿娱乐、商务会议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   

象州县象江水利风景区

象州县象江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象州县象江水利风景区景区位于来宾市象州县,依托古象温泉、冷泉和象江等水资源和水利工程而建,属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54.4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9.04平方公里。景区内象江、水晶河、罗秀河、北山河、石祥河水质良好、水量充沛,生态环境优良,田园风光浓郁,人文景观丰富。景区以发展温泉养生度假、凉泉休闲娱乐、象江滨水商务为核心,形成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城市滨水景观带和产业带。在景区发展中,坚持以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建设秀美山川,改善人居环境为主旨,实现了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景区现为国家4A级旅游区。

凉泉景区

凉泉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寺村镇齐心村。省道20134线可达。距柳州市约92公里。是一处避暑、游泳的旅游度假区。这里依岭傍水,清幽雅然,有芭蕉林约20万平方米,里面分布着大小小数百处泉眼,其中最大的当数蕉林最西端、自古星岭脚下的泉眼。此泉系由古星岭地下有岩石溶洞,储有丰富的地下水,水顺势东流,被地下岩石阻挡,在强压下沿裂隙流出形成。凉泉水质甘甜,烹茶酿酒,则茶香酒醇;泉水盛夏不超过200C,故中伏炎夏,水寒气爽,手脚浸入,顿觉清凉,过往行人皆以观泉洗濯为快,品尝泉水为乐。主要景点有绿蕉林、古星涧,蕉林旁建有游泳池、啤酒亭、烧烤屋等游乐设施。

来宾古海底迷宫

  介绍    古海底迷宫位于象州县城约4公里的沙兰村青山岭上, 面积约二十多亩。 据有关专家认为:迷宫中的岩石约于3.5 ―4亿年前的泥盆纪时代,由海底地壳变化和海水长期侵蚀而形成,属岩容侵蚀构造地貌。其周围海洋生物古化石随处可见,垂手可取。由千百块重达数吨的岩石构成。迷宫内石厅、石井、石门星罗棋布,石巷纵横交错、曲折迂回,能穿行的巷道宽处可容二人并肩而行,狭窄处仅纳一人侧身、甚至弯腰曲膝而过,巷道的四通八达、奇曲弯转形如八卦阵,若无向导或路标,稍不留意,极易迷失方向,古海底迷宫因此而得名。 迷宫中的丛生灌木、野藤从空中穿梭交织,使巷内浓荫遮日,其间的藤绕树、树倚岩、岩连藤,构成一幅幅妙趣横生的景致。更奇特的是整个迷宫颇似城堡,因被浓密的灌林、野藤覆盖,迷宫极为隐蔽。抗日战争时期,它曾是一个掩体,为保护沙兰村的百姓立下了“汗马功劳”。 古海底迷宫的四周是桃、李、梨、柿、竹等构成的果树林,每逢桃花盛开与果实成熟的季节,人们三五成群或是在果树下纳凉、野炊烧烤,或是在石桌上打牌娱乐,或是在选景照相,或是在吊床里悠闲摇晃,别有一番情趣。    广西来宾市

大梭生态峡谷群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妙皇乡大梭村。从县城至景区有三、四级公路相通。距柳州市约94公里。该景区处于大瑶山余脉西麓,是以峡谷风光、生态原始林为核心的自然风景区。该峡谷群由三条长2~3公里、宽20~50米的峡谷组成,具有俊、幽、奇、秀、雅、长等特点,集石、林、禽、兽、泉、潭、瀑等自然景观于一体,风光秀丽,景观独特,风景如画,步移景异,景象万千,被誉为“峡谷奇观,生态王国”。主要景点有渡槽飞跨、山花映霞、彩叶缀谷、百碧连潭、彩石漫瀑、天女散花、飞瀑溢彩、野果坡、幽兰谷、一线天、鸳鸯潭、仙人床等。峡谷内有穿山甲、猿猴、蛤蚧、娃娃鱼、桫椤、白椎、红椎、米椎等珍稀动、植物。气候凉爽宜人,年平均气温18~20℃,降雨量1306.8毫米。春季山花烂漫,嫩叶初发,姹紫嫣红,生机勃勃,适于踏青游;夏季空气湿润,峡谷绿荫环抱,温度不超过28℃,凉爽宜人,适于纳凉避暑。是以自然原始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多姿多彩的峡谷景观为特色,以峡谷游赏、峡谷体验和农家乐为主要功能的旅游度假区。

青山石巷迷宫

  石巷迷宫位于象州县象州镇沙兰村的青山岭上,占地约5公顷。天然的石巷迷宫由一堵堵约4米高的岩石构成,石壁呈鱼鳞状;石巷宽处可容两个人并行,窄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石巷内有奇形怪状的石壁石块、奇曲弯转的石巷、石门,栩栩如生的石头塑像,千丝万缕的古藤,使你惊叹不已,一饱眼福。巷道四通八达,奇曲弯转,人入内行走,若不看路标,极易错路。走出石巷,但见近处桃李成林,果实初挂,远山如黛,烟霭轻绕;山风习习,沁人心脾。整个石巷迷宫颇似欧洲式城堡。由于浓密的灌木、野藤的覆盖,石巷迷宫极为隐蔽。  有关地貌专家认为,石巷迷宫约于3.5亿至4亿年前后泥盆纪时代,由海底地壳变化和水长期侵蚀而形成,是岩溶地区特殊的地貌。  石巷迷宫四周古化石处处可见,随手可得,奇形怪状。周围的桃林、李子林、柿子林、竹林等为你遮阳挡荫,让你悠闲自得地在林荫下避暑纳凉,烧烤美味,在天然石桌上休闲娱乐,流连忘返。   

象州温泉

  象州温泉,在柳州市东南方向81公里处,距象州县城8公里的寺村镇热水村。旧名濮水名泉,曾用名“花池温泉”,当地群众传统俗称“热水”。  当地青山环抱,溪流潺潺,田园风光,如诗如画,在秀丽的乡村田园中,常年热气升腾,雾气缭绕,虚幻飘渺,这不是仿佛仙境,而是被明朝文人刘志英美誉为“烟暖霞蒸景未磨,仙源仿佛落银河。井边丹汞烧清液,琴里熏风起绿波。飞瀑流云输静穆,冷泉含月少阳和。分明既济滋漓火,莫作寻常水石歌。”的象州温泉自然奇景。  温泉地区环境优雅,青山、绿水、田园、涌泉、山里人家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优美无比、独具特色的天然画卷。两眼天然热水井自地下喷涌而出。大泉长约7米,宽约3米,与河相通,水面热气腾腾,水底游鱼翩翩,将上下两层水搅匀,水温渐趋适中,宜于洗浴,泉边建有观亭供游人小憩赏景。小泉呈四方形,长宽约1.5米,此泉水温较高,达86℃左右。一年四季,烟波蒸腾,雾霭弥漫,真是“蒸如甑上气,热如鼎中汤”。将鸡蛋放入热水中,30~40分钟即熟,味道鲜嫩可口。“濮水名泉”为象州八景之一,千百年来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历代文人题词留赋,更为热泉锦上添花。  温泉之水来自于离地面几百米深处的热岩,泉水清澈透明,含有偏硅酸、锶、铜、铁、镁、钙、碘、钡等二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用于沐浴可以预防和治疗皮肤病、胃病、消化不良、神经衰弱、风湿病等。  象州温泉水温高达摄氏(86度)。泉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无污染,水中含有偏硅酸、锶、铜、铁、镁、钙、碘、钡等二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国家地矿部、食品轻工部及中山医科大学有关专家鉴定,确认为“优质饮用天然高热矿泉水”,其水温和偏硅酸含量已达到医疗矿泉水的标准,不仅是一种天然理想的保健饮料,而且用溪泉水疗浴可以预防和治疗皮肤病、胃病、消化不良、神经衰弱、风湿病等,具有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的独特作用。  象州温泉有“中南第一温泉”之美誉,素有“浴可去疾,浸可烹鲜”的特点。  象州温泉度假区已兴建的有县旅游公司的温泉宾馆、游泳池、餐厅、沐浴室、客商投资建设的温泉源头景观区(源头宾馆)、各类度假山庄以及台商独资的矿泉水厂等旅游设施,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疗”七要素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圣地。另外,充分体现原生态的象州花池山温泉旅游度假村项目也已开工建设。    寺村镇  寺村镇座落在广西柳州地区象州县中部.距中心县城19里,全镇面积21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866.2亩,其中水田面积53966.7亩,旱地面积20899.5亩。全镇人口 47639人,其中农业人口 45702人,镇内有汉、壮等10多个民族成份,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0.6%,汉族占27.2%,其他少数民族占2.2%。   镇内已实现村村通公路…… 详细++

石贵生态农业旅游村

  距县城3公里,是一个低山丘陵的生态小山村。石贵村是自治区农业旅游示范点、自治区级能源生态农业建设示范村、来宾市“五村、两规范”建设示范村、来宾市党员带头奔富裕小康示范村,来宾市科技示范村、象州县科普示范村、社会治安第一村,是来宾市有名的生态农业、科技致富教学基地。  石贵村一年四季都有大量的生态水果产出。春季桃李满枝,夏季荔枝、龙眼满缀山头,秋天板栗、柿子漫山遍野,冬季柑橘、甜橙、柚子丰收,无公害农产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是具有特色生态品牌旅游商品。石贵村开办有做农家菜、吃农家饭、宿农家院、采摘农家果、湖边垂钓、烧烤、田园风光摄影等农家乐旅游项目。农家客栈周围绿树成荫,空气清新,起居方便。旅居农家,可尽瞰田园风光,体验民居休闲、果园意趣、山花烂漫、农家餐饮住宿等乡村游的乐趣。   

运江古镇

  运江古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运江镇。距柳州市  95公里。是一处集访古、娱乐、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古镇始建于汉代,包含甘王圣宫、粤东会馆、岭南书院、千年老街、朱家皇桥、护城明墙、儒士竹林、迎福双亭等。甘王圣宫,始建年代无考,明代重修,是当地百姓为祭祀南朝护国大将军甘罗应(甘王)而建,内置甘王圣像及诸神神像;粤东会馆始建于清代,是货物贸易、沟通信息、加强联谊的重要场所,集中展示了当地百姓的建筑艺术;千年老街自北向南,宽约4米、长约300米,青石板路面,街两边为骑楼。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八日甘王诞辰日,当地民间会举办大型祭祀活动,开展游神、唱戏、斗牛、抢花炮、赛龙舟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运江古镇充分吸取了岭南式建筑艺术风格,集中展示了岭南独有的古镇风貌。      运江镇  运江镇位于象州县北部,东与寺村镇交界,南跟象州镇相连,西与柳江县接壤,北和鹿寨县相邻,行政区域总面积236.81平方公里。全镇辖18个村民(社区)委,共121个自然屯。耕地总面积4966.27公顷,其中水田面积2668.73公顷。粮食播种面积5457.07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272.07公顷。有林面积4432.73公顷。人口4.3万人,主要土特产有粉葛、…… 详细++

古榕之乡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中平镇境内。省道20134线接三级柏油公路可达。是一处以古榕为典型代表的田园风光型自然风景区。中平镇一带,几乎每一个村屯都有古榕,故誉称“古榕之乡”。这里地处大瑶山西侧,地势低平,河流溪谷密布,榕树多沿河流两岸生长,树龄多数在500年以上。主要代表有七星古榕、仁义古榕、自协古榕、攀岩古榕、过江古榕等。尤以七星古榕为最,其位于中平镇河村旁,七棵树龄达500多年的古榕沿溪排列,状如北斗七星,故称七星古榕,喻团结、平安、富足之意。其它景点有仁义河、古磨泉、罗汉岩、甘王庙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平镇相继建成了优质谷基地、自治区桑蚕示范基地。景点之间相距多在5公里范围内,适合开展徒步、自行车、驾车等自助旅游,也是广西重要的“乡村游”旅游目的地之一。

郑小谷故居

郑小谷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郑小谷故居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寺村镇白齐村。省道20134线可达。距柳州市约87公里。是象州县境内一座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址。  1801~1872年晚清进士郑献甫曾在这里居住。该故居占地约6,666平方米,由大门、二门、主房、客房、书房、补学轩、西笑亭、花园、磨房、鱼池等建筑构成,现仅存大门和主房。西笑亭为四角亭,主房为清砖砌成,正厅居中,两旁为寝室,左边寝室为郑献甫日常起居之所。故居至今保留一些典型的楹联,如“比部更新承继先贤扬国粹、典型犹在务期后裔振家风”、“家食尚书禄、国尊高密乡”。      郑小谷 (1801~1872)  郑小谷(1801-1872年),也叫郑献甫,自号“识字耕田夫”,广西象州县寺村镇大井村委白石村人,清代著名教育家、经学家、诗人、学者,广西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壮族历史文化名人,素有“江南才子”和“两粤宗师”之称。 郑小谷先生出身书香世家,其远祖为东汉经学家郑玄,父亲为清代庠生;其外祖父张梦骥为清代进士。郑小谷先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详细++  郑小谷 (1801~1872)  郑小谷(1801-1872年),也叫郑献甫,自号“识字耕田夫”,广西象州县寺村镇大井村委白石村人,清代著名教育家、经学家、诗人、学者,广西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壮族历史文化名人,素有“江南才子”和“两粤宗师”之称。 郑小谷先生出身书香世家,其远祖为东汉经学家郑玄,父亲为清代庠生;其外祖父张梦骥为清代进士。郑小谷先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详细++

贝丘遗址

象州贝丘遗址为广西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城南约2公里处。是广西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之一。遗址南至南沙湾三沟,北至象州镇二沟,西至柳州河东岸,东至方家坪旧屋东北冲槽,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00米,层高约1~1.5米。可见螺蛳壳、蚌壳、脊椎动物骨骼的化石以及夹砂陶片、石斧、石奔等石器,石器多呈扇形、舌形、三角形。该贝丘遗址是目前广西已发现的分布在最北面的新石器时代的河旁台地贝丘遗址,距今约一万年,对研究古人类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太平天国古战场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罗秀镇与中平镇交界处的独鳌山一带。距柳州市约102公里。史称“独鳌山之战”,是太平天国早期最著名的战斗之一。这里是仁义河与龙宫河交汇处,独鳌山孤峰挺立两河之间。1851年5月21日,洪秀全带领一万多太平军北上来到中平。6月初,清军副都统乌兰泰带领四千黔兵从罗秀进驻独鳌山。6月7日晚,太平军派7名勇士过河侵扰清军,清军猝不及防,自相残杀,太平军大败清军于仁义河一带。今独鳌山尚存炮台遗址、独鳌寺、宝塔、诗词楹联壁画等。

清泉谷

  距象州县城6公里,为挤压形成的上升泉,自流量为53千克/秒,水温常年保持在22℃—23℃。经有关部门检验,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该泉泉水清澈透明,沁人心脾,清泉谷环境优雅,清山、绿水、田园、涌泉、农屋相互映衬,构成一幅优美无比、独具特色的天然画卷。清泉谷内设度假山庄、游泳池、综合娱乐中心、烧烤城等游憩设施,餐厅可提供具有农家特色的风味餐饮,是休闲、度假、疗养的好去处。

大梭峡谷

  景区位于象州县妙皇乡境内,距县城约26公里。景区境内峰峦延绵叠翠、森林履盖浓郁、峡谷清幽宁谧、泉溪百折千曲、众潭清澈碧绿、银瀑飞泻壮观、空气清新凉爽、花香沁人肺腑、鸟声宛转悠扬。具有俊、幽、奇、秀、雅、长之特色,集石、林、禽、兽、泉、潭、瀑景观于一体,被誉为"峡谷奇观,生态王国"。

明朝朱氏皇府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罗秀镇纳禄村。省道20134线可达。距柳州市约103公里。是象州县境内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皇府内由十多座看似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青砖瓦木结构的房子,古宅屋檐飞翘,门窗雕龙画凤,布局合理,气势雄伟。高墙窄巷,青砖黑瓦,让你仿佛置身于一个尘封着的久远年代。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象州红米

  象州县红米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在公元13世纪以前的宋代即有种植,过去壮话叫 “花米”,只有富人才能吃上,但产量低,种植面积很少。因其米质较优,且富含多种营养保健成分,口感佳,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欢迎,产品远销区内处和港澳市场。   该品种糙米赤红色,精米淡红色,蒸煮时具有浓郁的广西荔浦芋香味,米质较优,根据国家农业部稻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象州红米当家品种科德优33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12%,整精米率67.6%,长宽比3.1,垩白米率10%,垩白度1.2%胶稠度61mm,直链淀粉含量12.2%,除直链淀粉含量偏低外,其他指标均达到国标一级米标准;科德优红33不仅米质比广西主栽优质米对照的主要品质指标好,主要保健成分维生素B1、B2比对照高30%-60%,维生素E总量是对照的5.3倍,β-胡萝卜素含量10mg/100g,花青素含量4.75mg/100g,黄酮类化合物比对照高10.2倍,硒元素是对照的217%,医学营养研究表明,维生素B1、具有增进食欲与消化功能,维护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等作用;维生素B2具有利尿消肿、防止过氧化脂质形成作用,并可阻止动脉硬化的发展;黄酮、花青素具有如延缓老化、消除自由基、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及抗炎作用、改善糖尿病;β-胡萝卜素可能减少前列腺癌、肺癌和肝癌的发生作用最为明显。因此科德优红大米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经多次组织品尝,专家们一致认为科德优红33煮具有荔浦芋香味。煮饭、粥香味可口,老少皆宜。   2004年象州县取得了21.78万亩无公害水稻生产产地认定,2004年、2009年、2012年分别获得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09年和2011年分别获得区人民政府授予“全区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12年5月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为了更好的保护象州红米名优特产品牌、立足产业优势,实现品牌带动效应,做大做强象州红米产业,今年象州县决定由县推广站向国家农业部申报象州红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涵盖全县11个乡镇。此次专家组的到来,目的就是对象州红米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报条件进行综合评定。   地域范围   象州红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象州县境内的马坪、石龙、象州、妙皇、运江、寺村、中平、百丈、罗秀、大乐、水晶11个乡镇的管辖区域内,东到大乐镇同庚村、南到妙皇乡大梭村、西到石龙镇大塘村、北到水晶乡迷塘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9°25'-110°06',北纬23°44'-24°18'。生产面积1680公顷,年产量2.016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象州红米外在感官特征:象州红米有长粒型和短粒型,主要品种有科德优红33和红香粳。科德优红33平均株高116.1cm、穗长24.8cm、每穗总粒数126.4粒,谷粒平均长8.3mm、谷粒宽2.21mm、长宽比4.0,谷粒黄色,谷尖向谷腹略有弯曲,颖壳易开裂,谷粒平均千穗重18.3g;米粒平均长6.0mm、宽1.7mm、长宽比3.5,米皮赤红色、米心白色,米饭有槟榔香芋香味、软硬度适中、冷后不硬,熬粥汤水较稠、米粒膨胀大。红香粳米粒平均长5.6mm、宽2.8mm、长宽比2.0,米皮赤红色、米心白色,米饭粘性适度、稍硬。 (2)象州红米内在品质指标:科德优红33中,维生素9.40mg/100g-10.50mg/100g,总黄酮59mg/100g-65mg/100g,β-胡萝卜素0.55mg/100g-0.60mg/100g,花青素14mg/100g-16mg/100g;红香粳中,维生素14.2mg/100g-15.0mg/100g,总黄酮118mg/100g-125mg/100g,β-胡萝卜素0.50mg/100g-0.55mg/100g,花青素16.5mg/100g-17.0mg/100g。 (3)象州红米安全卫生指标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规定。

象州优质米

  1994年象州县把发展优质谷生产列入农业基地项目,开发优质谷生产,引导农民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当年早稻种植优质谷1880亩,总产量0.86万公斤。九年来种植面积逐步增加,总产量也有所增加。至2002年已种下优质谷22942亩,平均每亩为575公斤,总产量达l32万公斤。早稻优质谷品种以长丝粘、桂粘四号“713”为主,晚稻以汕优桂99、金优桂99、枝优桂99为主。这些优质谷脱壳成米后用来煮饭特别香甜、软和、并有粘性,特别适合人们的口味,可使饭量大增。象州优质米现已远销区内外。   

象州柴胡

  柴胡,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性微寒,具有退热升泪、解郁调经的功效。县境内各乡镇的低山矮丘均有出产,象州镇东岗岭所产的柴胡根肥须少,药效尤为显著,名为“独脚柴胡”。历史上象州柴胡曾声名远播,远销东南亚市场,外地中医师均喜将象州所产柴胡入药,称之为“象州柴胡”。

石龙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石龙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