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鄂尔多斯 >> 鄂托克前旗 >> 城川镇

城川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萨拉乌素化石群

  城川镇是古河套人的发祥地和萨拉乌素动物化石群的集聚地,也是汉唐和西夏文化的繁荣地,又是0在内蒙古地区开辟最早的革0据地之一。城川镇位于蒙、陕、宁交界处,内蒙古的最南端,素有自治区“南大门”之称。2005年9月与原珠和苏木、二道川乡合并建立起了新的城川镇,相同的名字赋予了不同的内涵,特色产业、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突显。下辖29个嘎查(村),126个农牧业社,共6054户,人口2.22万人,占全旗农牧业总人口的1/3。拥有土地面积2400多平方公里,其中水浇地面积18万亩,种植优良牧草6万亩。

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

  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位于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城川中学校园内,占地面积60余亩。该旧址也是1945年2月伊盟工委的所在地。  1941年9月,0中央西北局受中央委托,为广泛发动各民族的抗日运动,在延安大砭沟成立了民族学院。1944年4月由于工作需要,由延安迁到接近少数民族地区的定边,称三边公学。1945年2月,原0城川工委改为0伊盟工委,民族学院也迁至城川,改称为城川民族学院。解放后,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在北京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后改为中央民族大学),城川延安民族学院也就是中央民族学院的前身。城川延安民院做为党的民族政策试验田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摇篮,为党和国家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从事民族工作的高级领导干部,为伊克昭盟的解放乃至内蒙古全境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2年9月,鄂托克前旗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文管所在旧址建延安民族城川纪念馆1座,占地面积400平方米,馆内有“延安民院革命史陈列展”,陈列图片500余幅,文物70余件,是鄂尔多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之一。      城川镇  城川镇位于鄂托克前旗东南部,东与乌审旗相邻,南与陕西省定边县、靖边县接壤,西与陕西白泥井、本旗二道川乡毗邻,北与本旗珠和苏木相依。全镇地形呈西高东低,南部和北部有东西走向的两条沙带,海拔在1320-1400米之间,总土地面积761平方公里,全镇共辖13个嘎查村,64个农牧业社,总人口11537人,其中少数民族1772人。境内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 详细++

宥州古城

宥州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宥州城建于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据今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它反映了唐代鄂尔多斯的繁荣。据史书记载,唐开元9年,居住在这带的胡人康待宾起义反唐,唐王朝在镇压叛乱后,将参加起义的民众疏散到江淮渚州。而这些人世代游牧,迁徙无定,不习惯中原的农耕生活,日夜思念故土,迫切要求返回故乡。于是,开元26年,朝庭命宰相牛仙客在鄂尔多斯设一新州,以安置从江淮地区返回的民众,并将此州取名宥州,以示唐政权的宽宥之意。  宥州城城址位于我旗城川镇城川嘎查北1公里处。古城南北长750米,东西宽500米,以“夯土”之术建成的城墙而今仍兀立于地上。东、南、西三面分别有城门,是为瓮城,城墙之上有角楼和马面(凸面)等防御设施数座。大约在南宋末年,宥州城被弃。  宥州古城遗址现以历史悠久、内含丰厚的“古钱币文化”而受到海内外旅游者的青睐。城内出土的古币中,从西汉到清朝的古币应有尽有,但奇特的是没有元、明两代的古币。以唐、宋的古币为最多,其中:唐“开元通宝”、宋“太平通宝”、“宣和通宝”、“皇宋通宝”、“圣宋元宝”等古币是稀世珍宝,对研究我国古代经济、人文、社会等的发展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川镇  城川镇位于鄂托克前旗东南部,东与乌审旗相邻,南与陕西省定边县、靖边县接壤,西与陕西白泥井、本旗二道川乡毗邻,北与本旗珠和苏木相依。全镇地形呈西高东低,南部和北部有东西走向的两条沙带,海拔在1320-1400米之间,总土地面积761平方公里,全镇共辖13个嘎查村,64个农牧业社,总人口11537人,其中少数民族1772人。境内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 详细++

大沟湾

  本世纪四十年代,我国考古家裴文中先生在他的著作中首次使用了"河套人"和"河套文化"(即萨拉乌素文化)两个中文名词,从此,大沟湾"一鸣惊人"。此后的三十年间,内蒙古自治区考古学家汪宇平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两位考古学家裴文中、贾兰坡等先后多次来到这里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古研究,共发现"河套人"化石10多件、旧石器100多件。"河套人"及遗址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所处地理位置重要,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科研价值。  大沟湾因无定河的曲折前行形成了深厚壮观的北方沟川地貌和水回田绕的南方水乡风光,两者的天然结合,绘就了一幅独特而神奇的自然风情画。每当夏秋时节,漫步在沟顶,青砖红瓦,车来人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派生机盎然;穿行在沟底,古窑森森,土崖悠悠,荒沙漫漫,古木巍巍,一派原始气息。境内"琵琶岛"上禾苗飞舞,百鸟啁啾;"水帘洞"处流水潺潺,涛声悦耳;"花果园"中蜂飞蝶舞,百果飘香;"美人湖"里鱼儿嬉戏。热情好客的民族风情相伴,令人置身桃园仙境,确有回归自然、流连忘返的感觉。  大沟湾既是人们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好去处,也是有识之士去体味古老历史、增长知识的"博物馆"。   

明代长城遗址

明代长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世界文化遗产。  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古一级公路往东行驶8公里,您便可以不为“不到长城非好汉”而感到遗憾了,因为象征着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古长城就在你的脚下。位于我旗上海庙镇西部的明代长城遗址,西起黄河东岸向东绵延数百  公里,在我旗境内长达53.3公里。它虽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但整体依旧完好,由黄土夯筑,夯层为8至12  厘米,墙体和墩台(敌台)构成主体,墩台排列整齐  ,每墩相距150  米。历经苍桑的墩台现在仍然高达12米,墙体高6.5米。流经宁夏灵武县的水洞沟河,从长城的豁口处穿过,此豁口为这段长城的防御重地,筑有关城和其它重要防御设施。明长城在我旗境内共有7处烽火台遗址,而今,它们虽然已被历史的长河冲刷的千疮百孔,但它们的风骨却更加令世人所钦佩。      上海庙镇  上海庙镇位于鄂托克前旗西南部,距旗府所在地67公里,处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地带,与宁夏沿边交界长达48公里。南邻宁夏灵武市,西与宁夏首府银川隔河相望,北邻宁夏陶乐县,东与本旗布拉格苏木接壤。 上海庙镇土地总面积601平方公里,所辖3个行政村,11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1个国营牧场,有783户257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5人)。种植麻黄40…… 详细++

王震井革命遗址

王震井革命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井革命遗址  在城川苏木黄海则村李有义门前  50  米  处.从井口到井底深  13.2  米  ,井底直径  1.5  米  ,水深  30  厘米,  (  原来水源很旺,后被沙埋所致  )  。  1942  年,解放区军民响应党中央  "  自已动手、丰衣足食  "  的号召,在-将军的指导下,掀起了大生产运动1944  年,八路军在黑梁头种地,为解决饮水困难,开凿出这眼。  1987  年  8  月  1  日  ,鄂前旗人民政府为教育后代,保存革命遗迹,立了碑。是鄂尔多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之一。

沙漠大峡谷水利风景区

沙漠大峡谷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鄂托克前旗城川镇东南18公里处,发源于陕西省白宇山北麓的无定河流过,冲刷出了一条大峡谷。鄂尔多斯沙漠大峡谷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大沟湾村,是萨拉乌素河流经(也称无定河)鄂前旗境内的一段河流,河道弯多沟深、迂回曲折从毛乌素沙漠中穿过,有沙漠峡谷之雄奇。

榆树壕

  在茫茫的毛乌素沙海中,有一处天然的历史名胜,古往今来,她以神奇的传说、怡人的风景、永恒的绿色和清凉纯洁的古榆圣水,款待过国内外千万游人,这就是位于我旗珠和苏木西部巴彦希里嘎查境内的榆树壕。  古老的鄂尔多斯民歌《六十棵榆树》中:"远望着郁郁葱葱的六十棵榆树哟,虽然年年大旱还是那样繁茂翠绿;远望见青烟缭绕的吉仁希布尔(溪水)哟,东西两面的风水都让它独占了呀!",歌唱的就是这块风水宝地。  榆树壕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5公里,东西两侧是绵延起伏的金色沙丘,在方圆10平方公里的"壕"中长满了古榆树,在"壕"的北端座落着"六十棵榆树庙",庙周围的数十棵古榆或前俯、或昂首、或斜卧,千姿百态、  苍劲古朴。被誉为"八大榆神"的树体上,开有大、小、高、低各异的树洞,每逢农历五月初三的"神榆节庙会",洞中便会溢出清纯的"榆泉",供人们尽情品尝。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块"帽子落入草中便找不着,肉掉到地上沾不着沙"的卧马宝地,原本没有一棵榆树,后来由于长年的烽火战乱和天年大旱,很快,往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百鸟竞相飞、清溪苔上流"的美景便一去不回了。生活在这里的牧人被风沙逼迫背井离乡。清乾隆年间,当一对蒙古族百岁老人恋恋不舍的将要离开他们世代生活的土地之时,他们老泪纵横、望沙兴叹,一边祈祷、一边种下一粒榆荚,并双双捧着神圣的招财桶浇了九九八十一次圣水,等啊等啊,最后,他们永远的安睡在了这粒深深寄托着他们绿色希冀的榆荚旁。一对老人去世的这一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三。一对老人的赤诚,感动了神灵,七十二天之后,这粒榆荚突然奇迹般的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之后,这棵"神榆"每年都要播洒榆荚,繁衍后代,时至今日,每年五月初三这一天,总要有一场淅淅沥沥的绵绵细雨降临,以养育幼小的榆树、祭奠珍爱绿色的老人。后人为了纪念这一对老人,乞望得到"榆神"的保佑,遂在一对老人长眠之处修建了庙宇。相传,庙宇建成这一天即五月初三,"壕"里正好生长着六十棵榆树,便给此定名为"六十棵榆树庙"。  如今,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榆树壕真正成为以榆树林为主的生态旅游区,参天的榆树不计其数,每年五月初三举办的"神榆节庙会"上,数以万计的中外游人在这里或赛马、或摔跤、或畅饮"神榆泉圣水"、或祭奠、或静听-诵经,去体味那美丽动人的传说,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鄂尔多斯羊绒

  羊绒(Cashmere)是生长在山羊外表皮层,掩在山羊粗毛根部的一层薄薄的细绒,入冬寒冷时长出,抵御风寒,开春转暖后脱落,自然适应气候,属于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羊绒之所以十分珍贵,不仅由于产量稀少(仅占世界动物纤维总产量的0.2%),更重要的是其优良的品质和特性,交易中以克论价,被人们认为是“纤维宝石”、“纤维皇后”, 是目前人类能够利用的所有纺织原料都无法比拟的,因而又被称为“软黄金”。世界上约70%的羊绒产自中国,其质量上也优于其它国家。    “鄂尔多斯集团是一家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股份制本土企业,也是鄂尔多斯市的城市名片。集团自1979年母体企业创立以来,经过三十年的持续盈利和滚动式发展,特别是经过新世纪以来的大规模产业扩张,现已形成“三大事业板块有序推进,六大主导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进入全国520户重点企业和中国企业500强之列。集团目前拥有总资产250亿元,成员企业126家,员工3万余人。近年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均在160亿元以上,利税20多亿元,利润10亿元以上。“鄂尔多斯”作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第一品牌,以262.37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前列。  以羊绒为龙头的纺织服装板块是集团的事业基础。三十年来,集团始终以“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为己任,孜孜追求“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远大理想,现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产销规模最大、产业体系最为完善、营销网络最为成熟、技术装备最为先进的行业领军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羊绒制品的产销能力达到1000万件以上,营销网络覆盖国内县级以上城市和世界40多个发达国家地区。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出口创汇多年蝉联中国绒纺行业第一名。依托强势的品牌资源,集团不断向羊绒服装高端和非绒领域拓展延伸。1436已成为中国羊绒服装顶级品牌,入选国宾礼;鄂尔多斯奥群羊毛衫成为集团旗下的又一个中国名牌;鄂尔多斯男装、女装、内衣和家纺正在向行业前列迈进,大服装产业格局业已成型。鄂尔多斯正在实施产业振兴战略,谋求新一轮的成长与跨越。

酸饭

  酸饭   您如有机会到鄂尔多斯黄河沿岸和准格尔旗山区作客,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吃到用糜米制作的酸饭。还会看到家家户户的锅台   上放着一个、甚至两个酸罐。   只要在那里住上几天,人们就会发现,酸饭还有好几种呢。早晨吃酸粥,中午吃酸捞饭或酸焖饭,晚上吃酸稀饭或酸拌汤。不过,农民吃酸饭,并不是每日必食三餐。   吃酸粥时,有的农民还要把辣椒面撒到上面,就着酸菜吃。故人们赞美地说:“辣椒抹粥,吃上挺兜”(好的意思)。   农民做酸焖饭时,总喜欢往里面放一些切成块的山药(土豆)。这样吃起来,味道鲜美适口。   过去,农民视酸饭为富裕生活的象征,因此常常说:“早上酸粥中午糕,晚上焖饭上油炒。   农民爱吃酸饭,跟生活环境有关系。那里盛产糜米,糜米沤酸后味道特别醇香,所以,人人爱吃。农民吃上酸饭顶着烈日劳   动,不渴、也不上火。农民劳动了一天,身体觉得疲累的时候,一进家门就痛饮几勺酸米汤,浑身无不感到清凉爽快。   制作酸饭非常有趣:把豆腐酸浆作为“酵料”倒入洗净的的小口罐子里,再把熬过糜米的汤舀进去发酵。然后把一定量的糜   米洗净也倒进罐里。把罐放到热锅台上,一天以后,“甜米”就变成了“酸米”了。多数人家不用“酵料”,而用米汤和糜米直   接发酵。]酸浆(酵料)用的次数多了,就会减少。只要随用随添米汤,一年四季都会有酸浆,而且味道也纯正鲜美。

红腌菜

  红腌菜   提到独具地方特色的红腌菜,就使我们想到与它有关的遥远的过去。   瀚海大漠中,走着几位衣衫简陋的人。没有人烟,没有道路,他们凭着经验,切着方位,翻过一座沙丘,又翻过一座沙丘。夕阳西下,他们便停下疲累的脚步,吃一口炒面、嚼一撮红腌菜,待夜幕降临后伴着星星入睡。   至今,农民一直食用红腌菜。就连农村上学的孩子,也常把它装在兜里当零食吃。   红腌菜很咸,干吃、泡着吃均可,吃起来特别有嚼头。   红腌菜较轻,大约0.5公斤重的红腌菜,其容积就有四五个苹果那么大,拿它当咸菜吃,一个人能吃几十天。   在青黄不接的季节,红腌菜是接济穷人的一种菜。因此,贫困山区的农民,年年都要制作红腌菜。   秋收以后,把圆白菜、萝卜、蔓菁、芋头切成细丝腌起来。翌春,把它捞出来晾到快干的时候,再用原汤(酸盐汤)将其煮   熟,攥成团,晒干,便成了褐红色的红腌菜。   吃的时候,把它掰碎泡在米汤里或适量的开水里,一点都不硬。

发 菜

  发菜是宴席上贵重的菜肴,历来受到人们的赞扬。白居易写道:“仰窥不见人,石发垂如鬟。”李笠翁在其《闲情偶集. 饮馔部》中称:“菜有色相最奇,而为本草食物志诸书之所为载者,则西秦所产之头发菜也。”鄂尔多斯是发菜的故乡。一场雨水过后,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土地潮湿,发菜便吸吮着水分,慢慢膨胀变大,就像缕缕乱发,迅速地在地面上铺展开,黑如漆,细如线,柔如锦,广袤的土地马上就变成了蓝绿色和橄榄色。天旱阳燥时它便处于休眠状态,丝状体不分枝,丝弱体细。由于发菜营养价值高,十分珍贵,被誉为“荒漠之珍”、“高原之珍”、“戈壁之珍”。每100克发菜中,含有蛋白质20.3克,碳水化合物56.4克,钙2560毫克,铁200毫克。由此可见,其营养成分高于同量的肉类和蛋类。发菜味甘性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利尿、止咳、解毒,并有滋补作用,对治疗高血压、妇女病、慢性气管炎,促进伤口愈合,都有一定疗效。发菜食用,滑嫩、软脆、爽润,没有异味。鸡、鸭、羊肉腥汤里放入少量发菜,或把鱿鱼、肚尖加发菜做成羹汤,味道鲜美适口。发菜的吃法多种多样。如将发菜洗净泡发后,上笼蒸蒸,切成段拌以姜丝、葱花、酱油、醋、糖,甜酸适口,味鲜脆嫩,是下酒的极好凉菜。( 伊克昭盟)

酪蛋子

  酪蛋子   将取出白酥油的酸奶经慢火煮熬后,放入布袋,挤出酸水,再制作成碎块状或面条状,晾干,即成酪蛋子。酪蛋于质硬,味酸,泡奶茶炒米吃,咀嚼时酸中带有香味。

鄂尔多斯沙枣

  鄂尔多斯沙枣

城川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城川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