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查布苏木恐龙足迹遗迹 | 查布苏木恐龙足迹遗迹 查布苏木恐龙足迹遗迹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总面积77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1公顷,缓冲实验区面积7679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区内分布广泛的多种类型的恐龙足迹化石,以及恐龙骨骼化石等。恐龙足迹化石主要散布于查布苏木阿茹布拉格和陶利嘎查境内,距乌兰镇75公里。鄂托克旗恐龙足迹化石及古脊椎化石是一种罕见的自然地质遗迹,其典型性、稀有性及代表性十分突出,区内化石种类之多,数量之大 ,分布面积之广,在国内外实属罕见。在长约30公里的早白垩纪灰色砂岩上,出露有近万个恐龙足迹化石,均为三趾型。一是从形态上分为:食肉类恐龙足迹化石、食植物类恐龙足迹化石及龙鸟类足迹化石三大类。二是从大小上可分为:大型(长度30Cm-60Cm);中型(长度10Cm-30Cm);小型(长度小于10Cm)。三是从行走方式上可分为:奔跑型、单足迹成直线型,间距大,一般超过两米;行走型,足迹成两行排列,单足间距为1m左右;群居杂乱型,多为龙鸟类。根据该区恐龙足迹化石得以如此完整地保存,反映了当时该生态环境有一次较大的变化。地面抬升,由多水的湖沼环境变成了较为干旱的环境,印有恐龙足迹的浅湖泊沙泥层出露水平,形成了干涸的沙地,太阳光的照射,使其固结成型,形成了当今保存较好的足迹化石,之后本区又一次变成了炎热潮湿的湖泊环境,湖水较深,沉积了大量的棕红色的湖泊软泥。自五、六十年代以来,先后有中国科学院、加拿大、比利时、美国、日本等国内外古生物学者来本区进行科学考察,国内外游客也有多批次来本区观光旅游。1998年12月鄂托克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鄂托克旗查布苏木旗县级恐龙足迹自然保护区”,组建了保护管理委员会。2000年6月列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列入国家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当年投入保护经费110万元,采取了保护区围栏,建立数据库等抢救性保护措施。查布苏木建有恐龙遗迹博物馆,乌兰镇建有恐龙地佳遗迹陈列馆1200平米,做恐龙模型二具,部分化石移入馆内收藏保护。 |
包乐浩晓草原温泉旅游度假村 | 包乐浩晓草原温泉旅游度假村 享誉鄂托克草原的包乐浩晓温泉,距旗府乌兰镇30公里。它是集草原温泉旅游度假、水库、早繁厂诸景观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包乐浩晓温泉水量大,其中1眼泉水的涌水量为150吨/小时,水温为33.5°C,其他3处温泉,相距也只有百八十米。泉眼毗邻呈现,泉声潺潺,悠长明晰,与广阔的草原环境十分协调。经水质化验分析,该温泉为锶铵硅酸重碳酸医饮两用中矿泉水。泉水清澈见底,溶解盐分少,饮之甘醇可口,健胃解乏。 温泉是这里自然景观的点睛之笔,4眼姿态各异的温泉,把草原打扮得格外壮观亮丽;除汇流成水库外,还给鱼苗种早繁厂提供着热水。到此一游,无疑为旅游观光者平添了诸多情趣。传说,成吉思汗领兵西征时,风尘仆仆地从这里经过,他看到沼泽地里生长着绿茸茸的矮草,草丛中开放着蓝的、紫的、鹅黄色的和粉绿的野花时欣喜地扎起大帐住了一夜。次日清晨,他就骑着大马到户外观光。这时,他就发现马蹄踏的地方,全都渗出了水。成吉思汗随口说道:“怪哉,怪哉!这里必有水泉。”以后,历代牧民根据这则传说,都想在这里掘土挖泉,均未能如愿。只是在近期,通过钻井队的帮助,才把地下水开采出来。 到包乐浩晓温泉旅游,可去温泉游泳池消夏,可到400亩水面的水库垂钓、划船,可尽享温泉水沐浴之美。可品尝当地产白鳝、罗鲱等名贵鱼宴,可在别墅小区渡假。然而,这里较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则是参观鱼苗种早繁厂。鱼苗种早繁厂是内蒙古西部地区唯一一处用温泉水养鱼的鱼厂。走进720平方米的早繁车间,壮观的产卵池、孵化器、卤虫罐、暂养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活蹦乱跳的鱼儿在这里完成了产卵、孵化、鱼苗培育等阶段,待其长到1厘米半时,它便离开母池,或当作种苗运到市场出售,或就地进行饲养。现在,这里已建成了30余个大小不一的养鱼池。到包乐浩晓温泉观光,它给予您的必将是一个全新的感觉。 |
乌仁都西迪延阿贵庙旅游区 | 乌仁都西迪延阿贵庙旅游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乌仁都西迪延阿贵庙旅游区 在绵延的阿尔巴斯山,大自然以鬼斧神工之力把最高的一座山砍削为似桌似铁砧子形态之山,得名曰,桌子山或乌仁都西山(蒙语意为铁砧子),此山海拔2149米,为鄂尔多斯最高峰,它雄峙鄂尔多斯高原,被蒙古人奉为圣山。早在元代,在山顶即建敖包,以祈祷天地,庆祝丰收。至清朝,全盟各旗王爷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在此祭敖包,甚为隆重。因山奇特,周围景观气势恢宏,山顶为绿色草原,有岩溶洞,西山脚有坐禅洞著称的迪延阿贵庙及矿泉水等资源,近年来作为风景旅游区加以开发建设。乌仁都西迪延阿贵庙旅游区距乌海市10公里。包括迪延阿贵庙和乌仁都西山两部分。迪延阿庙,由乌海市卡布其沿沟谷向东行4公里即到。庙建于大沟谷向北又一大沟壑向阳地带。 1931年,鄂托克旗高僧扎拉敖斯尔在这里修了佛教殿堂之后,赐名阴阳极乐寺,成为我国四大胜乐金刚圣地之一。迪延庙由大经殿、坛城殿、舍利殿建筑和胜乐金刚洞、纳若行空佛母洞、莲花生洞、度母洞、不动佛洞、药师洞、时轮金刚洞、弥勒佛洞等十三个石窟及敖包、红塔、尊胜佛母等组成。庙区有5眼药用矿泉、可治风湿病、眼病、胃病、妇女病等,疗效较佳。现庙区内蒙古包餐饮、住宿,民族用品购物商店及矿泉疗养等服务设施。乌仁都西山由迪延庙沿大沟谷继续东行3公里即到乌仁都西山脚。此山西缓东陡,山顶有元代敖包,鄂尔多斯最高点标志塔等建筑,山顶为约2平方公里高山草原,东侧为悬崖立壁,柏树、山榆等植物郁郁葱葱。山西半坡有一岩溶洞,洞深70米,共有两大厅堂,洞中石笋、石钟乳、石花洁白雅致,琳琅满目,为北方罕见之大型溶洞。登临乌仁都西山,乌海市、黄河尽收眼底,周围群山竟秀,千里沟(起辇谷)苏贝沟向两条大峡谷,由东向西伸向黄河,东部为广阔的阿尔巴斯草原。乌仁都西山还可沿东山山崖攀岩而上。每年盛夏,牧民在此祭敖包、赛马、庆祝丰收。 |
鄂尔多斯阿尔寨石窟 | 鄂尔多斯阿尔寨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尔寨石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部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在一望无际的高原上,兀然屹立一座高约80米、宽约300米、状似平台的红砂岩小山,即是苏默图阿尔寨山,沿山体周围凿有众多石窟,如同蕴藏着无数宝藏和秘密的阿里巴巴的山洞,等候着人们前来探访。阿尔寨山上原有寺庙建筑,至今仍有6处遗址;环山凿有65座石窟,坍塌或被风沙掩埋的有18座,目前较完整的尚有43座;山周围岩壁上刻有大小浮雕佛塔22座。 阿尔寨石窟东南侧的10号石窟为成吉思汗养伤时的住所。该石窟门口树有代表成吉思汗战无不胜的威猛神勇的苏勒德神矛,门西侧壁上有一座西夏风格的佛塔浮雕。门前的石崖时住所,而且在阿尔寨各石窟中,此窟夏秋季节最为阴凉。在108眼石窟中,这眼窟是最特殊的,别的窟均是依山势在侧面开凿,唯独这边上,凿有两道竖壕,据说是为方便成吉思汗养伤时坐着射箭所凿的,前方一里以外据说有树立成吉思汗箭靶处,至今仍可寻到。在第28号窟中,有一幅壁画值得认真研究,这幅壁画是“成吉思汗安葬图”。它为梯型结构,最上面两层绘有山川、河流、原野,并在突出位置绘有两军对垒、激烈作战的场景,应是表现成吉思汗征西夏作战时的场面。第三层左侧绘有若干匹白马,一匹褐红色马及若干峰骆驼,表现成吉思汗在阿尔巴斯猎野马时,所乘“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跌伤”。右侧绘有两座白色蒙古包,尖顶高耸,其左侧有一间寺庙,一间宫殿,宫中绘一妇人,似在垂首痛苦,那是表现成吉思汗逝世,随行的也遂夫人悲痛不已的画面。 |
鄂尔多斯百眼井 | 在鄂托克旗境内的“百眼井”是一个千古之谜。百眼井,蒙语称“敖楞瑙亥音其日嘎”,用汉语讲就是“众狗之井”。在一望无际的大平梁上,有一东北向西南沿伸的凹形地带,长约300米,宽约100米的地上,分布着以10米左右的间距展开的80多眼水井。而原来这里有108眼井,因废弃多年,部分已被沙土淹没。 百眼井是千古之谜,有三个理由。一是得名之谜,蒙古族牧民称其为“众狗之井”,这是何意?这些井是一群狗刨挖出来的?还是为一大群狗饮水之用?二是如何开凿出之谜,百眼井星罗棋布,深的百十米,浅的十余米,井壁光滑,无凿戳的痕迹,也没下井的蹬阶,百且穿透一层又一层坚硬的沙岩,鬼斧神工,叹为观止,谁有如此神力?三是百眼井周边地区多为荒漠化草地,古时也没有先进的探测仪器,咋知在层层沙岩之下,会有如此甘泉? 传说,当年成吉思汗在这里屯驻大军,每日携带众多的猎狗,在草原上围捕黄羊、狍子、狐狸。一日,狩猎的人们人困马乏,猎狗焦渴,草原上既无清泉也无井水,成吉思汗心急如火,命令兵器巨匠尧勒达日玛,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水源地,钻出108眼水井,解了燃眉之急。从此,当地牧民就称这片水井为“敖楞瑙亥音其日嘎”。为了防止泥沙淤塞,井口处以石块垒起的高约一米左右的圆形护墙,依然保存完好,俯视井下,幽幽然深不见底。 |
阿尔寨石窟寺 | 阿尔寨石窟寺 |
布龙湖 | 布龙湖 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看到有一条发源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河流由东向西经宁夏陶乐注入黄河,它就是发源于鄂旗的都斯图河,在都斯图河中游并与察银线交接处因筑坝而形成一巨大湖泊,就是布龙湖,因主要是都斯图河和降雨补充,所以适于鸟类栖居和鱼类生长。春夏有棕头鸥、鸿雁、灰雁、鸬鹚、白头鹅、鸳鸯等三十多种鸟类栖居,湖内生长着甲鱼、鲤鱼、白链鱼、鲫鱼、大银鱼等。 布龙湖全长13公里,以坝为界分北部3公里峡谷区和南部10公里大湖面区。因布龙湖独特的自然景观,近年来被确定为旗内重点开发旅游景区。旅游区距银川220公里,距乌海市130公里,距乌兰镇52公里。整个项目区占地10615亩,其中水面6500亩,其余为湖区草原,植被以竹芨为主。湖区还有鸟岛、-洞等景观,地下有丰富的温泉矿泉水资源。旅游区现已征用水面及草场10000亩,并进行高标准网围栏围封。打温泉矿泉水井一眼,水温39°C,日流量为750吨。经内蒙地矿部门检验认定为优质矿泉水(每升1.44毫克),打生活用水井一眼。旅游区现已实现水、电、路、通讯畅通。布龙湖所在地查布苏木布龙嘎查是蒙古族占多数的纯牧区,周围是广阔的草原,草原民俗十分浓厚。在这里,你可以乘游艇观赏湖区风光和北部峡谷湖区-洞等景观,品尝布龙湖所产鲤鱼宴,温泉矿泉水洗浴,走访当地牧民风俗。 |
苏里格庙旅游区 | 苏里格庙旅游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苏里格庙旅游区 |
阿尔巴斯白绒山羊 | 中国山羊驯养至少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中国绒山羊所产的山羊绒因为纤细(平均直径13~15微米)、柔软、卷曲、弹性、蓬松、保暖、抗皱等性能,使所产生的纺织产品具有轻盈、华贵、保暖、抗皱的特点,被国际上称为“软黄金”、“皇冠上的宝石”,是国际上最享盛誉的绒毛纤维。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特许成立“英属东印度公司”,1664年法国也组建了“法国东印度公司”从那时起,中国山羊绒纤维由西藏运出,以克什米尔为集散地,被运输欧洲及世界各地销售、加工。因不知其产地和来源,以集散地克什米尔(cashmere)命名,我国译为“开司米”。目前,世界绒山羊分布在亚洲,中国、蒙古、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等国,每年产原绒约1.6万吨,经分梳除去粗毛、杂质后的细绒毛(称无毛净绒)约9000吨,中国生产约占世界的总产量76%。中国绒山羊原遍布国内许多省区,现主要分布于内蒙、新疆、青海、西藏、陕西、宁夏、辽宁等省、自治区。世界上山羊绒的品质,以中国产的最好。特别是近30年来,中国在山羊绒加工设备和加工技术上有创新及突破,使分梳后的山羊绒中残余的粗毛含量大幅下降(由0.3%下降到0.01%),并使纤维长度损失减小,成品纤维长度上升,纤维强度保存较好,纤维白度改善等等。使中国的山羊绒纺织品品质显著上升。结合后道加工技术的创新提升,例如计算机控制喷墨印花,永久性抗静电技术(纺纱加入导电纤维),防水、防油、防污整理技术,以及创新设计款式、配件的改善,使中国山羊绒服装产品跃升到世界一流水平。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羊绒以其“白如雪,轻如云”,绒毛综合品质好等特点,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素有“软黄金”、“纤维宝石”之称,曾三次获意大利柴格那奖。内蒙古白绒山羊有较强的区域代表性,不仅是国家重点保护品种,而且是绒山羊改良的优秀品种,品牌优势明显,开发遗传资源潜力大。其羊绒及制品作为扩大内蒙古自治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在自治区畜牧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外,在我国北方2亿多公顷可利用草原中,有近1/4属荒漠化草原,这些地方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恶劣,植被多以旱生灌木和半灌木为主,不适宜其他家畜的饲养,而绒山羊因抗逆性强而成为这些地方的优势畜种,并成为这些地区农牧民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在这些地区发展以绒山羊为主的畜牧业是生态条件所决定的,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我公司从1961年开始从事阿尔巴斯绒山羊的保种选育等工作,历经几代领导,一辈子从事绒山羊事业,与绒山羊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地域范围 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鄂托克旗六个苏木镇(蒙西镇、棋盘井镇、阿尔巴斯苏木、乌兰镇、木凯淖镇、苏米图苏木),其中阿尔巴斯苏木是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中心产区。产区内总生产面积176.87万公顷,2007年牧业年度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存栏160.84万只。鄂托克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部,地处东经106°41′-108°54′,北纬38°18′-40°11′之间,东邻杭锦旗,西连宁夏陶乐县并隔黄河与石嘴山市和阿拉善盟相望,南接乌审旗和鄂托克前旗,西北界乌海市,是鄂尔多斯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年存栏109.5万头,年出栏64.8万头,年产值8346万元。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鄂托克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部,地势东高西低,属荒漠半荒漠地区,有山地、丘陵、高原、沙漠、地形复杂多样。土壤类型主要是风沙土和草甸栗钙土;其次有零星分布的灰色草甸土与强度侵蚀的淡栗钙土,土质较好,牧草中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较高。 (2)水文情况: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分布区的主要有都斯图河和黄河过境两大水系,地下水资源丰富,多为氯化钠类型或硫酸盐类型,矿化度为1-3g/L,水质较好。 (3)气候情况:产区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常有冷空气侵袭。全年日光照时数在2900-3200小时,日照百分率65-73%,太阳辐射能140-15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3.9℃-6.8℃,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为-35.7℃,无霜期120-160天,年降水量40-400毫米,年蒸发量为2700-3700毫米,相对温度为38%-48%。 (4)人文历史情况: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地方良种,是一流的绒、肉兼用型品种,为内蒙古白绒山羊中优秀的群体。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大部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形复杂的山区和荒漠、半荒漠草场以及高原草地上,分布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气温变化剧烈,植被稀疏,风大沙多。使其具备了很强的抗逆性和极其广泛的采食性,能利用其他家畜不能利用的植被,是荒漠、半荒漠地区利用草场资源和转化农业副产品的主要畜种之一,其绒、肉产品又是当地农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山羊绒是珍稀的特种动物纤维,被誉为动物纤维中的一颗钻石,成为高档纺织原料,主要用于制作羊绒衫、时装、披肩和围巾,其山羊绒制成产品具有质地轻柔、穿着舒适、吸湿透气、散热、耐用性好等独特优点,为其他纺织纤维无法代替,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虽然羊绒业在我国整个纺织工业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在国际羊绒业中却有很强的竞争力,在纺织原料和产品出口创汇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迄今为止,是众多畜产加工产品中唯一以克为单位计价的纺织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绒以“细”为贵,羊绒直径是决定羊绒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同等级的羊绒价值不同,羊绒加工企业如分梳不同等级的羊绒价差每吨在10万元以上,市场上羊绒价格可观200-600元/公斤。 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是举世公认的珍贵畜种,所产山羊绒因纤维细长、手感柔软、拉力大、光泽好、颜色正白、含异色毛少而享有“纤维钻石”“软黄金”的美誉,曾获意大利“柴格纳”奖。凭借世界上品质最好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绒,以鄂尔多斯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名牌企业,从高原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成为民族工业和地方经济的一大亮点。国家于2001年将内蒙古白 绒山羊写进了《中国品种志》,并列入首批发布的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一级保护品种。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在鄂托克草原独特的气候、自然条件下,在纯天然、无污染的环境中自然放牧、自然选育的耐寒、耐粗、宜牧、绒肉兼用优良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品种。对干旱荒漠化半荒漠化草场放牧饲养有强大的适应性,耐寒,抗暑,善爬山。生产的绒纤维颜色正白、绒质细而长、手感柔软、滑腻、光泽好,是中国优质羊绒生产的主要品种。阿尔巴斯绒山羊性成熟早,繁殖力极强,产羔率平均为130%,最高群体可达160%(数据来源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体格大,肌肉丰满,具有抓膘复壮快,肉质鲜美,无膻味,产肉性能良好的特点,屠宰率为45%。 由于其为绒、肉兼用品种,在生产过程中,适时进行常规疫苗注射,实行早春驱虫和夏秋2次药浴以外,不使用其他任何抗菌剂、添加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绒山羊品种的选择首先是要提高产绒量和羊绒品质,羊绒品质主要是纤维直径和羊绒长度,其次是繁殖力、与动物抗逆性健康和产肉有关的体重性状。确定育种目标性状首先应选该性状遗传力较高的,因为选择可以遗传的性状才是有效的。目标性状必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不能创造利润的性状没必要去选择。绒山羊的主产品是产绒量,与产绒品质有关的性状是羊绒纤维直径和羊绒长度,体重与产绒和产肉有关。在选育时应特别注意在提高产绒量的情况下要约束绒直径变粗趋势。绒山羊繁殖性状也是影响育种效益的主要指标,在育种目标中应加以考虑。 根据当地自然经济条件,以及品种形成特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主要是以本品种选育为主,提高其绒肉产量,对个别低产地区引入杂交,培育出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背腰平直,后躯稍高,体长略大于体高,四肢端正有力,蹄质坚实。面部清秀,鼻梁微凹,眼大有神,两耳向两侧展开或半垂,有前额和下颌须,公母羊均有角,向后、上、外方向伸展呈倒八字型,尾短而小, 向上翘立。全身被毛均为白色,光泽良好,分内外两层,外层为长粗毛,内 层为细绒毛。毛长一般在8cm-28cm,绒毛长不低于4cm,细度14-16μm,净绒率为60%。在终年放牧、冬春补饲的条件下,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种羊2006年测定的生产性能如下: 羊别绒厚(cm)平均产绒量(g)细度(μm)最高个体产绒量(g)抓绒后体重(kg) 成年公羊7.55 980.5814.95 1980 62.55 成年母羊6.15 732.38 14.58 1600 42.74 周岁公羊5.61 658.46 12.97 1142 39.66 周岁母羊6.15 680.58 13.20 1220 29.04 (3)生产管理: ①坚持自繁自养:选养健康良种的公羊和母羊,自行繁殖,以提高羊的品质和生产性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少入场劳务,防止因引入新羊带入病原体。 ②合理组群放牧:牧草是羊的主要饲料,放牧是羊群获得营养的重要方式。合理的组群放牧,对提高羊群整体的生产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草场的不同情况,以及羊的年龄、性别、数量进行组群放牧,合理利用草场,避免草场浪费及退化。 ③适时进行补饲:在牧草枯死、营养下降或放牧采食不足的季节,必须进行补饲,特别对正在发育的幼龄羊、怀孕羊和哺乳期的成年母羊补饲尤其重要。种公羊如仅靠放牧,营养需求难以满足,在配种期更需要保证较高的营养水平。为保证牧草的休闲生长,均衡的供应,采用休牧舍饲措施。 ④妥善安排生产环节:养羊的主要生产环节:鉴定、剪毛、梳绒、配种、产羔和育羔、羊羔断奶、分群、预防接种疫苗和驱虫。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安排,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增加有效放牧时间,对某些环节影响放牧,及时给予补饲。 ⑤环境卫生:为了净化周围环境,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和传播的机会,对羊圈的圈舍、活动场地及用具等,经常保持清洁、干燥;粪便及污物要做到及时清除,并堆积发酵;防止饲草、饲料发霉变质,尽量新鲜、清洁、干 燥;固定牧业饮水井,保证饮水卫生;每年进行草原灭鼠工作等。 ⑥消毒:消毒的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建立切实可行的消毒制毒,定期对羊舍(包括用具)、地面土壤、粪便、污水、皮毛等进行消毒。 ⑦免疫接种:免疫接种疫苗是激发动物机体对某种传染病发生特异性抵抗力,使其从易感染转为不易感染。在不同季节,有计划地、集中地在短时间内对健康羊群进行免疫接种,合理安排免疫次数、间隔时间、疫苗的种类,建立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如使用“羊梭菌病四防氢氧化铝菌苗”根据场子情况每年的3-4月进行接种疫苗。“羊痘鸡胚化弱毒苗”在每年的10-11月进行接种疫苗。 ⑧定期驱虫:在羊的寄生虫病防治过程中,采用定期(每年2-3次)预防性驱虫,避免羊感染后进一步发展而造成严重危害。一般在每年的3-4月份及11-12月份进行。为了更有效的防治外寄生虫病(虱、螨、蜱、疥等),每年春秋各药浴两次。 (4)产品收获、屠宰及产后处理的规定:绒山羊的主要产品是山羊绒和羊肉。 山羊绒国际上称“开士米”,羊绒的收集普遍采用活羊抓绒,即在春季羊绒脱换时,用铁爪子从活羊身上抓梳下来,即称原绒,带有粗毛和杂质。原绒的包装须以便于管理、储存和运输,且保证品质不受影响,包装袋要使用通风、透气的材料,严禁使用丙纶袋。分梳过的羊绒内包装必须使用防潮材料,外层用坚固材料,并以数道铁丝均匀外扎成包,并做好标志。羊绒的储存必须在干燥通风的库房内储存,绒包不得与地面直接接触,不得污染,羊绒堆放处的垛底需放置适量的防虫剂。羊绒的运输工具必须具备洁净、防腐、防潮、防包装破裂损伤,不得被污染,不得使用有损包装的器械。 羊肉产品安全、卫生指标必须符合国家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屠宰厂符合GB/T17237规定,屠宰检验按NY/T467规定执行,有条件的地方要按伊斯兰教风俗屠宰,屠宰放血要完全、无淤血。屠宰要剥皮、去头、蹄及内脏(包括肾脏),去羊油、大血管、乳房、生殖器,去三腺(甲状腺、肾上腺、病变 淋巴结),并将肉修割整齐、冲洗干净、无病变组织、无伤斑、无残留小片皮、无浮毛、无粪污、无胆污和泥污、无凝血块。对于检验合格的羊胴体要进行 排酸、熟化,熟化周期20小时至48小时,熟化后的胴体,分割包装,薄膜包装好的肉品进行纸箱打包,将装箱肉品降温到5℃以下,进行冷却。包装后的肉品置于-35℃下速冻,然后转入-18℃冷藏库贮存。 (5)生产记录: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编号在育种、生产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编号有利于生产记录,识别绒山羊的血统遗传、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等。绒山羊生产记录要详实,不仅有助于养羊者及时选优去劣,又可为育种科技工作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便于选育和提高。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山羊绒自然颜色,光泽明亮而柔软,手感光滑细腻。纤维强力和弹性好,含有微量易于脱落的碎皮屑。平均直径≤14.5μm称为特细型山羊绒,手扯长度≥40mm的为一级、<40mm为二级;平均直径>14.5μm、<16μm称为细型山羊绒,手扯长度≥43mm的为一级、≥40mm为二级、≥33mm为三级、<33mm为四级;平均直径≥16.0μm称为粗型山羊绒,手扯长度≥45mm的为一级、<45mm为二级。 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肉具有香味浓郁的特点、鲜嫩多汁、无膻味、肥而不腻、色泽鲜美、肉层厚实紧凑。 (1)色泽:鲜羊肉:肌肉色泽鲜红或深红,有光泽,脂肪呈乳白色。冻羊肉:肌肉有光泽,色鲜艳;脂肪呈乳白色。 (2)弹性:鲜羊肉:肌纤维致密、坚实、有弹性、指压后的凹陷立即恢复。冻羊肉:肉质紧密,有坚实感,肌纤维韧性强。 (3)粘度:鲜羊肉: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不粘手。冻羊肉: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或湿润,不粘手。 (4)气味:鲜羊肉、冻羊肉都具有新鲜羊肉正常气味。煮沸后肉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液面,具有香味。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产品安全、卫生指标必须符合国家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包装标识均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山羊原绒的标志包括:产品名称、产地、颜色、型号等级、毛重、净重、包号、交货单位。羊肉的标志包括:常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执行标准、卫生许可证号、保质期、等级。 |
鄂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肉 | 鄂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肉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的特产。其肉质细、高蛋白、鲜香爽口,被誉为“肉中人参”。鄂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肉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阿尔巴斯山羊是世界一流的肉绒兼优型珍稀品种,2001年被列入国家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一级保护品种之中。其绒轻如云、白如雪、细如丝,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纤维宝石”、“软黄金”,品质被全球公认为是最好的,并荣获意大利“柴格纳”奖。其肉质细、高蛋白、鲜香爽口,被誉为“肉中人参”。 2013年,鄂托克旗农牧业产业化综合服务中心申报的“鄂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肉”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保护范围为鄂托克旗全境,保护区总面积3150万亩,包括乌兰镇、棋盘井镇、蒙西镇、木凯淖镇、阿尔巴斯苏木和苏米图苏木6个苏木镇,75个嘎查村,367个牧业小组。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1′—108°54′,北纬38°18′—40°11′。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造就了鄂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肉独特的肉质品质。山羊肉具有肉质细嫩、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含量丰富、富含铁、胆固醇含量低以及无膻味、味美多汁、鲜香爽口、口感怡人、香味浓郁、风味独特等特点。鄂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肉经测定,蛋白质含量高于19%;氨基酸含量高于18%;脂肪含量低,只有4-4.5%;胆固醇以脂肪计不到65%;是名符其实、独具特色的极品山羊肉,在山羊肉中独一无二、独树一帜。阿尔巴斯山羊肉质鲜嫩多汁、肥而不腻、肉层厚实紧凑,“色、香、味”俱全,牧民称之为“自带佐料”。2001年,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被列入国家首批发布动物遗产资源保护名录一级保护品种,是鄂托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耀眼名片。 |
鄂托克旗螺旋藻 | 鄂托克旗的察汗淖尔湖、非洲的乍得湖、墨西哥的塔斯可可湖,由于PH值在9.0以上,被列为世界三大生长螺旋藻藻种的天然碱湖。1996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乔辰带领螺旋藻课题组对鄂尔多斯沙区碱湖进行考察,意外地在鄂托克旗的察汗淖尔碱湖发现了天然钝顶螺旋藻。由于察汗淖尔湖的螺旋藻种富含22碳6烯酸—俗称“脑黄金”,名冠世界三大螺旋藻湖之首。2003年,鄂托克旗开始试养螺旋藻以来,至2007年,鄂托克旗达到年产螺旋藻700多吨,到了2008年,螺旋藻产业已经发展成为鄂托克旗的一大支柱产业,每年高达750吨的螺旋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4,该旗成为了世界螺旋藻主要的供应基地。 1996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乔辰带领螺旋藻课题组对鄂尔多斯沙区碱湖进行考察,意外地在鄂托克旗的察汗淖尔碱湖发现了天然钝顶螺旋藻(螺旋藻分为钝顶螺旋藻和极大螺旋藻,相比较,极大螺旋藻藻丝更长,螺距更宽,但从营养成分来说,钝顶螺旋藻的营养成分更高更易与吸收,所以国际上都食用钝顶螺旋藻)。中国螺旋藻产业之父胡鸿钧教授给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题词是“察汗淖尔碱湖,中国螺旋藻的故乡”“中国螺旋藻产业的希望”。从2003年以来,鄂托克旗依托资源优势,不断加大政府扶持、引导力度,采取招商引资和鼓励本土企业自主发展的方式,积极发展螺旋藻产业。2009年,在经过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根据我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天然碱资源和优质水源等优势,提出打造“世界藻都”的战略构想,并在2009年着手规划建设螺旋藻产业园区,计划通过3-5年的时间打造“中国藻都”。 地域范围 鄂托克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部,地处东经106°41′—108°54′,北纬38°18′—40°11′之间。东邻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西连宁夏陶乐县并隔黄河与石嘴山市和阿拉善盟相望,南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和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西北界乌海市,是鄂尔多斯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旗南北长209公里,东西宽188公里,总面积2.1 万平方公里。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鄂托克旗螺旋藻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园区,产业园区位于鄂托克旗哈马太嘎查境内,保护范围位于北纬39°09′06〞—39°05′11〞,东经108°01′25〞—108°01′34〞之间。区域生产面积1612公顷,产量达3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鄂托克旗螺旋藻是一类低等植物,属于蓝藻门,颤藻科。蓝藻的细胞结构原始,且非常简单,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作用,距今已有35亿年。生长于水体中,呈蓝绿色或墨绿色,在显微镜下可见其形态为螺旋丝状,故而得名。 2、内在品质指标:鄂托克旗螺旋藻是优秀的纯天然蛋白质食品源,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含有特有的藻蓝蛋白和螺旋藻多糖,且含有丰富的叶绿素、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E、维生素K等,并含锌、铁、钾、钙、镁、磷、硒、碘等微量元素,含有大量的γ-亚麻酸。螺旋藻中脂肪含量只有5%,且不含胆固醇,可使人体在补充必要蛋白时避免摄入过多热量。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功效。 3、安全要求:鄂托克旗螺旋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用螺旋藻粉国家标准》。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用螺旋藻粉国家标准。 4、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包装卫生要求,还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销售包装应符合GB/T17109的有关规定,所有包装材料均应清洁、卫生、干燥、无毒、无异味,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所有包装应牢固,不泄露。 5、储存:成品不得露天堆放。成品仓库必须清洁、干燥、通风,无鼠害。成品不得与有毒有害、腐败变质、有不良气味的物品同时存放。运输、贮藏过程符合NY/T5190-2002的规定。堆放装卸:螺旋藻在堆放和装卸时要文明操作,运输工具要求清洁卫生。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凡装过化肥、农药有害化学物品车厢舱位必须经充分清扫、冲洗后方可装运。运输过程中严禁烈日曝晒、雨淋,注意防潮、防热。保证批次分明,堆码整齐,环境清洁。 |
蒙式奶食 | 蒙式奶食 鄂托克奶食品繁多,分食品和饮料两大类。食品类——有白酥油、黄酥油、奶豆腐、奶果子、奶皮等。 白酥油是鄂尔多斯地区特有的奶食品。把鲜奶盛入瓷罐发酵为沃奶(蒙古语称“艾日格”),沃奶可分离出糊状白酥油,味酸甜而不腻,拌吃炒米味更美。把白酥油放锅内加热,下米熬煮,油中的酸奶被米吸收后即连出淡黄色透明的黄酥油来。 将鲜奶熬滚,用勺子不时地扬,使奶沫浮在上面,待冷却形成一层皮,取出放在通风地晾干,即是奶皮(蒙语称乌日莫)。(右图为奶皮) 将取白酥油后的沃奶,慢火煮熬,便成浆状酸奶(蒙语称查嘎)。将酸奶装进布袋压榨,便成奶豆腐。奶豆腐可掰成块,或捏成圆坨,或扣入木模后倒出后晒干,称烙蛋子(蒙语称胡如德)。将奶豆腐用手攥起,从手指缝挤出晒干,即成奶果子(蒙语称寿莫勒)。 奶食饮料中最为贵重的是奶酒,其次是鲜奶,沃奶,酸奶。鄂托克旗牧民用牛羊奶酿制成奶酒,把取白酥油后的沃奶在熬制成酸奶过程中,锅口上放一溜酒笼屉,即酿出奶酒来。奶酒的酒精度低,醇香可口,是招待远方朋友和尊贵客人的上等佳品。 |
蒙式主食 | 蒙式主食 蒙古族食用的粮食主要有炒米、糜米、面粉、大米和荞面、软米。 炒米,牧民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炒米由糜子经过炒熟后去壳、去糠而得的熟米粒,色黄而不焦,米粒坚而脆,晶莹明亮,泡在奶茶中色味均鲜美,营养丰富。炒米含水量低,耐储存,便于携带,适合游牧生活。 炒米拌团,是蒙古族风味小吃。炒米拌以酥油、红糖、红枣、奶果子,捏成米团。酥香爽口,是节日筵席的美味食品。 糜米的食用,主要是肉汤粥、酸奶粥、鲜奶粥和肉丁饭、焖饭等。 面粉的食用主要是面条、油炸饼、烙饼、水饺和油炸馅饼等。油炸饼中,“章则”(盘肠饼)独特风味,清脆可口。过春节和其他吉庆之日,家家户户都炸“章则”,四四方方交叉层累几十层,作为待客美味。 |
蒙式羊肉 | 蒙式羊肉 蒙古族饮食以绵、山羊肉为大宗,牛肉次之,也食用野生动物肉。传统吃法主要是炖肉、手把肉、羊背子,蒙语叫“秀斯”,是蒙古族古老的食法和礼节用品,多用在祭祀仪式上、婚嫁之际、岁时庆寿、招待贵客等隆重场合。其次是涮羊肉,牛、羊肉馅饺子、馅饼等。冬季大量宰羊杀牛,以备春夏食用。春夏食用的肉,都在冬季各成肉条晾干,既能一年期的贮存,又能保持营养。另外牛、羊灌肠也是蒙古族的传统佳肴。 |
鄂尔多斯沙枣帘 | 鄂尔多斯沙枣帘 鄂尔多斯特产精致秀美的沙枣帘,是用沙枣核制作的。它是一种稀有的手工艺品,观赏价值颇大。无论谁家门上挂上一 个沙枣帘,都会满屋增色。 沙枣帘呈褐红色,上面布满了许多不规则的、极细极 细的条纹。倘用它与闻名遐迩的雨花石相比,各具特色。沙枣帘没有闪亮的光泽,显露着古色古香、雍容典雅的美色。 |
红葱 | 在我国,葱的品种有十几种。像叶黄鲜嫩的羊角葱,叶绿青甜的小葱,形美辛香的改良葱……但都没有红葱辛辣有味。 红葱,因表皮呈红色,故名。 鄂尔多斯人爱吃红葱,农民也爱种红葱。 金秋十月,无论是城市、农村,人们总要忙忙碌碌地储备红葱,以便冬、春食用。 这时,人们就会看到,一辆辆拉运红葱的汽车奔驰在公路上,或运到机关单位,或调往外地。农贸市场上出售红葱的叫卖声,也不绝于耳。 城镇居民买到红葱后,便把它一束一束地扎起来,齐刷刷地码在墙根下或放到房沿上,让温熙的阳光慢慢地把它的表皮晒干,然后保存起来。红葱虽不怕冻,但冬天应减少对它的移动次数。否则破坏了葱的结构,便不好食用。葱含有对人体有益的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 、C以及多种矿物质。 俗话说:“白葱炒菜,红葱做馅。”红葱的细胞里,含有大量的挥发性精油,叫葱蒜辣素。其味香辣,故包饺子、做包子、吃馅饼,只要把它放进去,就会起到去腥解膻、改善滋味、促进食欲的作用。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