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鄂尔多斯 >> 乌审旗 >> 乌兰陶勒盖镇

乌兰陶勒盖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察罕苏力德旅游区

察罕苏力德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察罕苏力德旅游区  您想在毛乌素沙漠腹地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秀美景色吗?请到承载厚重蒙古历史文明的察罕苏力德旅游区。被列为“中国十大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之一的察罕苏力德旅游区距旗府所在地13公里,景区以察罕苏力德为中心,呈现分层环状分布格局。旁边美丽的查干宝力格河迂回蜿蜒,小河两岸草木葳蕤,牧草滴翠。一年四季都在查干宝力格河畔开展丰富多彩、民族风情浓郁的旅游活动项目,主要有马队迎宾、苏力德祭祀、祭敖包、牧户做客、骑马漫游、赛马、射箭、博克、乘坐勒勒车、湖中乘船、篝火晚会、民族歌舞、民俗表演、彩车-、美食品尝、沙丘日光浴、狂欢节等。那高亢的牧歌,苍劲的马头琴声将令您回味无穷。  乌审召旅游区位于乌审召镇政府所在地,距旗府所在地78公里,国家AAA级景区。主要由乌审召庙、牧区大寨陈列室和乌审召生态化工园区等景点组成,乌审召是鄂尔多斯四大召庙之一,也是鄂尔多斯佛教协会所在地,清朝康熙52年正式赐匾命名。2005年至2006年对寺庙进行大规模修缮以来,香客络绎不绝,到此感受乌审召深厚佛教文化的熏陶,无不十分恭敬地顶礼膜拜,共沾法喜。整个寺庙呈现出一派香火旺盛、幸福和谐、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乌审召庙每年举行6次大型的法会活动,其中最大的一次活动是农历6月15日举行的集佛教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活动为一体的查木文化节。  

巴图湾景区

巴图湾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巴图湾景区   巴图湾景区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AAA级景区,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最南端,与陕北高原相连,距旗府所在地90公里,水湾蜿蜒跌荡,湾长20多公里。河水清澈见底,河岸蜿蜒迂回,景色各异,林木苍翠,清泉欢畅;金沙与蓝天连成一片,有“塞北小江南”之美称。高岗、宋时轮、曹洞之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留下的足迹传唱至今。  

内蒙古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

内蒙古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内蒙古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批准建设于2012年12月,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南部。公园内的湿地主要由无定河流域河流湿地及巴图湾水库湖泊湿地组成,北靠广袤的毛乌素沙地,南接沟壑纵横的黄土丘陵,横亘在两大自然地理区的分界线上,南北景观迥异,森林、沙地和草地呈斑块状分布于公园水域两岸,公园内主要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构成,是我国少有的沙漠大峡谷湿地。  公园行政隶属于无定河镇和苏力德苏木,整体呈西南—东北向分布,包括无定河上游的范家沟湾、杨四沟湾、米浪沟湾、三岔沟湾、巴图湾水库和水库大坝下游到新窑卯水电站之间的河段,其中巴图湾水库两侧边界距库岸约500 米左右。建设面积3000.4 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1295.5 公顷,占总面积的43.2%。丰富的湿地资源孕育了河套人文化、大夏文化和蒙古文化等人类古代文明。  对保护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无定河水源水质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保护水资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生境,特别是河谷湿地资源为鸟类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我国候鸟迁徙中转、越冬和繁殖地之一。享有“大漠碧湖 飞鸟天堂”的美誉。  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以湿地景观为主体,是我国少有的沙漠大峡谷湿地,上游无定河河谷曲折蜿蜒,雄壮幽深;巴图湾水库湖水清澈透亮,水面恬静开阔;周边沙地草原景观环绕,森林景观以块或带点缀其中,形成了由湿地(水域)、沙地、草原、森林组成的独特景观。  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有植物162 种,其中有被子植物148 种,裸子植物9 种,蕨类植物2 种,菌类植物3 种。有水生和陆生脊椎动物163 种,其中候鸟62 种,占76.5%。  萨拉乌苏湿地公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 种,有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4 种,为黑鹳、东方白鹳、金雕和大鸨;国家I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 种,为白琵鹭、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蓑羽鹤、长耳鸮、红角鸮、纵纹腹小鸮和兔狲,其中8 种为鸟类。主要分布于湿地公园南部的范家沟湾、杨四沟湾、米浪沟湾、三岔沟湾和巴图湾水库库尾地带。  人类总是逐水而居,江河两岸是人类最早的栖息地,也孕育和滋养了人类的古代文明。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无定河上游,地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互相碰撞、互相补充、互相融合的区域,孕育了悠久灿烂的河套人文化、大夏文化和蒙古文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农牧家乐

  农牧家乐  “农牧家乐”本是农牧民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牧区民俗文化及生活劳动特色,自发参与旅游业的一种方式。“今年,我们对‘农牧家乐’从业户进行了‘星级’式的科学整合,提升了服务的质量和档次,让客人享受更好的服务,也有效带动了农牧民增收。”乌审旗旅游局局长王彩霞告诉记者。  乌审旗的“农牧家乐”从起步到现在,基本是自发自主经营,缺乏有效的规范管理,发展参差不齐。2006年,乌审旗通过对全旗“农牧家乐”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后,三月份,制定出台了《星级农牧家乐评价标准》;四月份,组织部分“农牧家乐”户子赴呼市、成都考察学习;五月份,投入10万元制作了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大型广告宣传牌扩大外宣;六月份,统一规范了全旗“农牧家乐”餐饮标准。星级评定标准以经营服务场所的生态环境、建筑结构面积及风情、接待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对环境的保护为指标进行打分,满分为1000分,星级户共分三级,每年进行复核,根据经营情况升级或降级。  嘎鲁图镇巴音温都嘎查“萨仁高娃牧家乐”是第一批二星级授予户。女主人萨仁高娃兴奋地说:“为了上二星级户,今年3月我专门装修了房子。6月份一个月,我就接待了30多批客人,毛收入达24000多元。”苏力德苏木塔勒乌素嘎查“十斤半牧家乐”女主人托亚说,自从开展了“农牧家乐”项目后,不但自家增加了收入,而且为周边的牧户增加了收入。据她介绍,每次招待人,她雇邻居炖一次手把肉给100元,唱一次歌给150多元,而且所用的羊肉等也经常和周围牧户订购。乌审召镇查汗淖嘎查的赛敖其尔搞接待已7年了,他说:“有了‘星级农牧家乐’项目的带动,来的人越来越多,估计今年我搞旅游接待的收入要比往年增加一到两倍。”  截至目前,乌审旗“农牧家乐”已发展到8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300多人,已纳入“星级农牧家乐”序列的23户,授牌星级户11户。上半年已接待游客2.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0万元。为使“农牧家乐”发展得更好,乌审旗还选拔出专门的“农牧家乐”旅游形象代言人和祝颂人员。  “现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正在扎实推进,2006年又是中国的乡村旅游年。”王彩霞说,“我们希望,‘星级农牧家乐’能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牧民根雕博物馆

  牧民根雕博物馆  骏马、骆驼、雄鹰、牛羊、马鞍、马头琴……在乌审旗嘎鲁图镇巴音嘎查牧民达布的家里,摆满了形态逼真的根雕作品。2006年,达布又在自家草场建设根雕博物馆,他想借此留住心目中的草原,并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的意识。  达布的家乡乌审旗在毛乌素沙漠腹地,过去这里生长着茂密的鼠李树,如今大多都枯死了。生长在干旱地区的鼠李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为了给它赋予新的生命,达布选择根雕作为自己的职业。  “我的灵感是在放羊的时候突然蹦出来的。”今年36岁的达布憨憨地说。  达布在牧场上放牧羊群,无聊的时候便经常盯着那些形态各异的鼠李木枯树干和被风吹雨淋露出地面的枯死的树根,想像着它们曾经的枝繁叶茂。他雕刻的第一件作品是一只啄木鸟。现在看来,那件作品是那么的粗略,只是有一点点的形似而已,但从那件作品之后,他一发不可收拾,用家里的剔骨刀一件又一件,凭借着自己上学时的绘画基础,开始了根雕艺术创作,草原上的羊、马、骆驼、鸟儿、花儿,都是他雕刻的内容。  经他六年精心雕琢的作品《森吉德玛》,大气磅礴,浑然天成,在首届内蒙古赏石根艺展中获金奖。记者看到,一件《马鞍》的作品标价一万八,规模较小的作品售价也上万元人民币。达布前几年每年靠出售根雕、木雕和木刻作品,收入达十多万元,2006年达到了近60万元。  在自家的牧场上建一个现代化的根雕手工艺厂和根雕博物馆,将草原上的根雕手艺一代代传承下去,是藏在达布心中许久的一个梦想。因为他忧虑地看到,过去诸如鼠李木之类的树种在他的家乡几近绝种,而蒙古族一些传统的文化和艺术也正在无可避免地走向消失,他的孩子甚至都没有挨过马背。他想用根雕留住草原以及草原上正在消失的文化,并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的意识。  2006年,达布划出一片草场,投资40多万元建起十几间平房和几个仓储间,基础设施建设已具规模,2007年根雕手工制作车间和展览馆将建成。

巴图湾水库

巴图湾水库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巴图湾水库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境内,河南乡巴图湾村西约200米处,距旗政府所在地达布察克镇90公里。水库地处毛乌素沙漠南部边缘,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的上游181.9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7′北纬37°29′。无定河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长虫梁,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乌审旗86公里后又进入陕西,于陕西省清间县河口村汇入黄河,全长491.2公里,集水面积30261平方公里。  巴图湾水库上游85公里处建有陕西省靖边县的新桥水库,该水库上游流域面积1331平方公里,巴图湾至新桥水库区间面积3421平方公里,该区间支流水库、塘坝较多,只有四条支沟产流,产流面积为290平方公里。经分析计算该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244万立米,巴图湾水库多年平均来沙量为41.5万立米。  巴图湾水库主要建筑物有:土坝、明渠进水涵闸、明渠、竖井和漏斗、输水洞、压力钢管、泄水钢管、水电站、升压站。土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长度305米,最大坝高34.7米,坝底高程1148.60米,坝顶经几次加高由原设计高程1180.60米加高到1183.30米,防浪墙高1.5米,墙顶高程1184.8米,坝顶宽8.0米。进水闸涵洞地板高程1171.60米,洞长25米,启闭机室地面高程1180.60米。明渠全长71.43米,比降1/5000,底宽4.2米,渠底高程1171.60米,渠背顶宽2.0米。竖井和漏斗为齿墙加止水连接,边坡1︰1.5,墙后弧形土坝,坝长42米,顶宽5米,墙后暗管排水,竖井是明渠渐变为输水洞的联接建筑物,内径3米,井深140米。输水洞为混凝土压力涵洞,洞径2米。电站3台机组总装机容量2800千瓦,年发电量570度,引水灌溉面积0.40万亩。库区内有渔场一处,有1100亩苹果基地,元鱼养殖场,门市部、加油站、防汛调度大楼、旅游局大楼等。   

萨拉乌苏文化遗址景区

萨拉乌苏文化遗址景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萨拉乌苏文化遗址景区  萨拉乌苏文化遗址景区即“河套人”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专家们誉为“天然地质公园”,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大的沙漠大峡谷(长34公里),属典型的高原峡谷QP3地形和喀斯特地貌,是罕见的旱地自然奇观。峡谷内发现的包括34种哺乳动物和11种鸟类在内的庞大动物群,被学术界命名为“萨拉乌苏动物群”。景区以真、奇、幽为特点。瀑流飞溅,群峰竞秀,秀美如画,曲径通幽,苑如仙境;8大沟湾湾回水转,草木葳蕤,林果飘香,壮美如歌;峡谷步移景换,时迁景异,堪称世外桃源,天然氧吧,是您休疗养生、探险爬攀、避暑度假、绘画写生、寻古探幽、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萨拉乌苏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境内萨拉乌苏河两岸,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为35000年左右。  这里先后发现有400余件石制品,包括用硅质岩原料加工的小型边刮器、尖状器与雕刻器等。人类化石有顶骨、额骨、下颌骨、股骨、胫骨及牙齿等共二十余件。最早发现于1922年的一枚小孩门齿,被称为河套人。脊椎动物化石包括哺乳类及鸟类等共45种,其中羚羊角化石多达300余件。  萨拉乌苏遗址丰富的石制品与人类化石为研究中国及东亚地区晚期智人及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连续的地层剖面与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已成为复原当时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依据。(国家文物局)  

乌审召

  乌审召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镇政府所在地,曾为乌审旗最大的寺院,统辖全旗各寺庙。  乌审召始建于清康熙末年,由西藏-囊素兴建,时称囊素音苏莫(庙)。寺院内设三所扎仓(学院),即咱尼德扎仓、栋阔尔扎仓、纠得巴扎仓。共有殿宇24座,-住仓21间,主塔3座,附塔108座。另有分布于寺院四周的僧舍数百间,形成格局迥然、色彩缤纷的汉藏式建筑群。鼎盛时期-多达千余人。后来,文革期间中建筑物被拆,最后只剩两座小殿和一座白塔。1985年由政府拨出专款,修复经堂一座,现有少数常住-,且定期举行经会。   

独贵龙

  独贵龙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从今年5月开始组建文化“独贵龙”,到现在已建成31个,架起了文化站与文化户之间的桥梁。  文化“独贵龙”是以文化户、民间艺人为一体,以配合草原文化促进会和文化部门带动农牧民开展文体活动、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为主要任务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间文化组织,上接文化站、文化室,下衔文化户,可弥补文化站服务距离远的不足,解决文化户实力单薄、能力有限等问题。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已建成的31个文化“独贵龙”档案现已建立,并已着手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巴图湾鲤鱼

  “巴图湾鲤鱼”来自乌审旗巴图湾村,该村地处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其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造就了巴图湾鲤鱼、甲鱼天然的栖息环境。2009年以来,巴图湾鲤鱼和甲鱼连续7年被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为有机食品,“巴图湾渔业”商标先后被认定为市级知名商标和自治区著名商标、“名优特”农畜产品,目前年产值达到300万元,带动周边农牧民人均增收7600元。   内蒙古   内蒙古乌审旗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   乌审旗无定河镇巴图湾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8′38″~109°46′45″,北纬37°53′46″~37°58′34″

巴图湾甲鱼

  “巴图湾甲鱼”来自乌审旗巴图湾村,该村地处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其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造就了巴图湾鲤鱼、甲鱼天然的栖息环境。2009年以来,巴图湾鲤鱼和甲鱼连续7年被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为有机食品,“巴图湾渔业”商标先后被认定为市级知名商标和自治区著名商标、“名优特”农畜产品,目前年产值达到300万元,带动周边农牧民人均增收7600元。   内蒙古   内蒙古乌审旗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   乌审旗无定河镇巴图湾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8′38″~109°46′45″,北纬37°53′46″~37°58′34″

乌审旗皇香猪

  “乌审旗皇香猪”来自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该镇历来重视生猪养殖,素有百万生猪养殖基地美誉。2001年注册了“皇香”牌猪肉商标,先后被认定为市级知名商标、自治区“名优特”农畜产品、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目前年产值达到1.5亿元,带动周边农牧民人均增收1.38万元。   内蒙古   内蒙古乌审旗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   乌审旗苏力德苏木、无定河镇、嘎鲁图镇、乌兰陶勒盖真、乌审召镇、图克镇等6个苏木(镇)59个嘎查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8°17′36″~109°40′22″,北纬37°38′54″~39°23′50″

鄂尔多斯细毛羊

  鄂尔多斯细毛羊   鄂尔多斯细毛羊新品种采用复杂的杂交方式育成。父系主要是新疆细毛羊、波尔华斯羊及美利奴,母系为当地蒙古羊及各类0羊。通过杂交亲本的选择和利用,在进行横交试验的基础上逐步自繁自育,系统选育,同时加强改进科学饲养管理条件和疾病防治等育种技术措施,达到了该品种的育种指标。其特点是:羊毛细、纤维长、弯曲大,净毛率高,羊毛综合品质基本达到了同类“澳毛”的水平。与国内同类产品比较,居领先地位。   地域范围   乌审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08°17′-109°41′,北纬37°38′-39°23′之间,东邻伊金霍洛旗,北部和杭锦旗接壤,西部和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相连,南与陕西省榆林、横山、靖边、神木县毗邻,是鄂尔多斯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拔高度在1178-1430米之间。乌审旗是鄂尔多斯细毛羊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全旗六个苏木镇(嘎鲁图镇、乌审召镇、图克镇、乌兰陶勒盖镇、无定河镇、苏力德苏木),总生产面积11645平方公里。年存栏130万头,年出栏40万头。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乌审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向黄土高原过渡的洼地中,为毛乌素沙漠腹地,地形以沙漠和草滩为主。土壤类型主要为风沙土和草甸栗钙土,土质较好,有适合牧草生长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   (2)水文情况:黄河二级支流无定河流经乌审旗全境,流域面积达2060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5万立方米。水库库容达9350立方米,其它季节性河   流有纳林河、海流图河、白河等,总经流量达18327万立方米,境内有70多个湖泊,较大的有16个,农田草牧场主要利用地下水资源灌溉。   (3)气候情况:乌审旗位于北温带南部季风区的边缘,属温带极端大陆性气候,受蒙古高压影响极大,西北冷空气控制时间较长,降水少,干旱多   风且蒸发强,日照充足,无霜期短,无霜期平均为140-150天,年平均气温为7.1℃,年平均降水量为355.1毫米。   (4)人文历史情况:乌审旗是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民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革命运动-“独贵龙”运动的发源地之一。乌审旗鄂尔多斯细毛羊正是在当地源渊流长的蒙古羊的基础上培育而成的,已经具有50多年历史。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乌审旗具有独特的气候、地形、地貌、饲草料资源等自然条件,适宜饲喂具有耐寒、耐粗放、宜牧的品种。鄂尔多斯细毛羊具有适应环境强、抗逆性能良好、耐粗放饲养管理、耐干旱、抓膘复壮快等特点,对于乌审旗荒漠化、半荒漠化草场放养具有很大的适应性。鄂尔多斯细毛羊为毛、肉、皮兼用型品种,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本身具有的性能,生产过程中,在强制执行国家免疫政策的同时,适时进行常规疫苗注射,实行早春驱虫和夏秋药浴外,不再使用其他任何抗菌剂、添加剂。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鄂尔多斯细毛羊品种的选择首先是要提高产毛量和羊毛品质,羊毛品质主要是细度和净毛率。其次是繁质能力与动物抗逆性健康和产肉有关的体重性状。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品种形成特点,鄂尔多斯细毛羊品种培育主要以当地蒙古羊为母本,以苏联美利奴羊、新疆细毛羊、波尔华斯羊为父本,导入澳美羊血液培育而成的品种,培育出的细毛羊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密度大、腹毛着生良好,呈毛丛结构。   (3)生产管理:   ⑴羊舍需在背风向阳、地势干燥、环境无污染,并且不能影响周围环境,水源方便处修建。   ⑵饲养鄂尔多斯细毛羊,要定期防疫、药浴驱虫,每年对种羊进行检疫。   ⑶种公羊舍、产羔房、羔羊培育房要定期消毒,清除疾病传染源。   ⑷根据羊群大小,设足够的圈舍和活动饲槽或饲草架,以防羊群拥挤和采食不均。产羔母羊活动范围1.4m2-2.0m2,对高产母羊在原活动范围的基础上可提高10%-20%,运动场每只羊4.0m2-6.0m2。   ⑸合理分群,根据年龄、性别及哺乳期单羔、双羔羊及强弱情况分群。   ⑹制定饲料、饲草计划,确保常年有足够饲料饲草。   ⑺多种饲料合理搭配,各种不同生理阶段参照营养需要配合日粮。   ⑻不同季节饲养方式如有变化,日粮类型需逐渐更换或对其中组成成分逐步进行增减。   ⑼根据放牧条件进行补饲或舍饲,饲喂要少喂勤添,先粗后精。   ⑽饲料加工调制,粗料切碎或粉碎,粗、精料要合理搭配。   ⑾饲养方式,春末、夏季、初秋放牧加适量补饲;晚秋、冬、春舍饲圈养并提供活动场地,使羊得到适量活动。不同类型的羊,依营养标准,供给不同的配合日粮。   ⑿细毛羊饲养地应有清洁的水源,保证补饲或舍饲羊的充足饮水。   (4)产品收获、屠宰及产后处理的规定:鄂尔多斯细毛羊的主要产品是羊毛、羊肉和皮张。羊毛的收集普遍采用活羊剪毛,在春季天气大暖时,用剪刀从羊身上剪下来,即成原毛,带有杂质。羊毛的包装实行分级打包,便于运输、储存,且保证品质不受影响,包装袋使用通风、透气和防潮的材料。羊毛的储存必须在干燥通风的库房内储存,不得污染,堆放的地方要放置适量的防虫剂。羊毛的运输工具必须具备洁净、防腐、防包装破裂损伤。羊的屠宰要剥皮、去头蹄及内脏(包括肾脏),去羊油、大血管、肾上腺、病变淋巴结,并将肉修割整齐、冲洗干净,做到无病变组织、雪伤斑、无残留小片皮、无浮毛、无粪污、无凝血块。对检验合格的羊肉进行分割、分级包装,用薄膜包装好的产品进行纸箱打包,将装箱产品降温到5℃以下,进行冷却。包装后的肉制品置于-35℃下速冻,然后转入-18℃冷库贮存。   (5)生产记录:鄂尔多斯细毛羊在育种、生产等各个环节中实行编号记录,是一项重要的生产环节。编号有利于识别细毛羊的血统遗传、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等。编号记录要详实,不仅有利于养殖户及时选优去劣,又可为育种科技工作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鄂尔多斯细毛羊羊毛细度均匀,有明显的正常弯曲,油汗适中,呈白色。   成年公羊毛长11厘米,产毛10.9公斤,成年母羊毛长9.36厘米,产毛5.75公斤,羊毛细度以66支为主,净毛率50.9%。   鄂尔多斯细毛羊羊肉具有香味浓郁、鲜嫩多汁、无膻味、肥而不腻、色泽鲜美、肉层厚实紧凑、口感好等特点。   鄂尔多斯细毛羊羊皮具有厚度好、弹性强、柔软性好等特点,是皮革制品的最佳原料。   鄂尔多斯细毛羊产品卫生、安全等指标均符合国家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屠宰厂符合GB/T17237规定,屠宰检验按NY/T467规定执行。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鄂尔多斯细毛羊产品包装标识均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羊毛的标志包括:产品名称、产地、颜色、等级、毛重、净重、色号、交货单位。羊肉的标志包括: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执行标准、卫生许可证号、保质期、等级。羊皮经当地皮毛加工厂家精深加工后,生产成羊剪绒系列制品,羊剪绒制品的标志包括:产品名称、产地、颜色、等级、生产日期、执行标准、卫生许可证号。   

酸烩菜

  酸烩菜   游名胜,尝名菜名点,是一大乐事。鄂尔多斯农村,本有扒荞面、莜面窝窝、窝瓜饭、山药丸子、红腌菜、米酒等地方佳肴。   但这里向旅游者推荐一种四时皆宜的名菜,那就是酸香可口、回味无穷的酸烩菜。   酸烩菜从未上过名馔佳肴之类的书籍,它在本地人心目中的位置,甚至胜过一些山珍海味。逢年、过节、满月、结婚、丧葬、接待宾朋时,酸烩菜总要当作压轴儿菜,以弥补其它菜品的不足。就是离开故土调往外地   的人,也不会忘记养育过他们的酸烩菜。   酸烩菜,是几个概念的合称。它是由腌渍过的白菜和其它蔬菜经烹制后做成的菜肴。   山药削皮、洗净,用刀切成大小适中的菱形块。把猪肉先放到热锅内炒一炒,搁上大料、花椒、葱、蒜、酱油、食盐再炒一   炒,添足水。待水滚沸后,把腌过的白菜搁到锅里烩熟。然后,手持铁勺把锅里的山药捣成烂泥,便做成了猪肉烩酸菜。   天寒地冻时分,是杀猪的季节,这时,主人总要把邻居、亲戚、朋友邀来,满满地烩上一大锅酸烩菜,红红活活地吃一顿,   快活极了。   现在,酸烩菜已从农村走向城市,宾馆、饭店的餐桌上,还有它的一席之地呢!   酸烩菜能够一代一代地食用至今,也许是著名的希腊数学家皮发高尔道出了它的含意:   “白菜乃是这样一种蔬菜,它能使人经常保持精神焕发和愉快,能使人的心情安静。”   到鄂尔多斯旅游的宾客,请在您的食谱中,一定要安排一顿猪肉烩酸菜!

羊油馓子

  羊油馓子   每逢过年或有喜庆之事,蒙古族牧民便忙碌地炸羊油馓子。   羊油馓子炸成后,就同其它食品一同摆到桌子上,供人们享用。羊油馓子为长条形,一层一层地垒到桌子上,足有一尺高。浅黄色的羊油馓子上放着几颗红枣,显得格外吉祥。无论纵看或横看,都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线条美。制作羊油馓子的原料,有白面、素油、糖、白帆。   往一定量的白面中,放上适量的白帆、素油和糖,用水和起来。面和的不能硬,也不能软。让它饧上一会儿,就可以制作了。   制作时,应根据馓子的大小,把饧好的面揪成小面剂,放到面案上搓成细长条,对折几次,很快放到滚热的羊油锅里炸熟。羊油馓子晾凉后,表面裹着一层洁白的羊油,看上去黄、白相间,很有特色。   吃的时候,把羊油馓子掰碎,泡在奶茶中。羊油馓子吃在嘴里,酥脆甜香,别具风味。

爱热格

  爱热格   “爱热格”俗称卧0,由鲜奶直接发酵而成,样子很象豆腐脑,味道特殊,香美可口,夏日食之消暑解热。据民间传说,成吉思楞有一次在征战途中路经鄂尔多斯、天赐他三碗“爱热格“。在他离钎鄂尔多斯时,挂在胡子上的奶滴了下来,此地才有独享“爱热格”的福分。

乌兰陶勒盖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乌兰陶勒盖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