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呼伦贝尔 >> 新巴尔虎左旗 >> 阿木古郎镇

阿木古郎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甘珠尔庙

甘珠尔庙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甘珠尔庙  甘珠尔庙又称寿宁寺,是呼伦贝尔最大的喇嘛庙,在全区数千座寺庙中排列第十六位,曾以收藏甘珠尔经享誉国内外。目前甘珠尔庙开发区软硬件已初具规模,旅游人数逐步增多,预计每年可接待10万人次以上。  甘珠尔庙位于阿木古郎镇西北20公里处,距海拉尔186公里,距阿尔山市210公里,距满洲里市200公里,交通便利,客源市场广阔。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皇帝颁“准予”旨的批文并命由清室拔银建庙。乾隆三十八年破土动工,乾隆五十年赐庙号,并亲笔撰写“寿宁寺”匾额。由于收藏过《甘珠尔经》,故而又得名为“甘珠尔庙”。  甘珠尔庙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由11座庙宇,4座庙仓,100多间伽蓝组成,建筑风格以中原、蒙古、西藏三种风格为一体,反映了三种文化的巧妙融合。远处望去,恰似“海市蜃楼”,成为了碧绿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乾隆五十年(1785年)甘珠尔庙曾举办第一次庙会。此后180多年间,甘珠尔庙举办过160次庙会,集市。从1948年开始,在甘珠尔庙举办了11次全盟那达慕大会。今天重建修复的甘珠尔庙已连续三年举办了开光0会和那达慕盛会。  庙中主要供奉释迦牟尼、官布、扎木苏伦等佛像2500余尊,存经、典、律、论3000余卷,2万余册。甘珠尔庙除每天早晨举行索克钦会以外,每月29日(农历)举行“道格希德”会。3月22日至26日(农历)举行“桑吉德莫洛姆”法会又称“春会”。每年6月19日(农历)举行甘珠尔庙会。8月10日至15日举行七天伊罗勒0会,又称“秋会”。在这七天里除庙中法会以外,还有民族那达慕盛会和繁华的一次大会。10月25日举办“安民灯会”,又称“千灯会”。12月30日(农历)举办一天“金布”法会。可见甘珠尔庙的规模之大,历史之悠久。  甘珠尔庙这座举世瞩目宏伟壮观的建筑群,重新矗立在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草原上,同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它也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象征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因此宗教文化的香火将吸引更多的中外各界宗教人士及旅游观光的客人。  

呼伦湖

  呼伦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中国第五大淡水湖、东北地区第一大湖,与贝尔湖为姊妹湖。呼伦湖是中国北方数千里之内唯一的大泽,呼伦湖有八个著名景区分别为水上日出、湖天蜃楼、石桩恋马、玉滩淘浪、虎啸呼伦、象山望月、芦荡栖鸟、鸥岛听琴。沿湖岸有多处旅游点,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游客可以穿上蒙古袍,骑着骏马奔驰;也可以骑着双峰驼漫步或乘坐原始的勒勒车漫游。还可划着小船在呼伦湖中垂钓。  呼伦湖现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呼伦湖,又名达赉湖。呼伦湖湖面呈不规则斜长方形,轴为东北至西南方向,长度为93公里,最大宽度为41公里,湖周长447公里,湖水面积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7米,最大水深10米。呼伦湖水的补给来源一是承接大气降水,二是克鲁伦河、乌尔逊河、达兰鄂罗木河的注入。“呼伦”是蒙古语“哈溜”音转而来,意为“水獭”。因历史上湖中盛产水獭而得名。俗称“达赉”,也是蒙古语,意为“海”。意为达赉湖就是海一样的湖。  呼伦湖有八个著名景区分别为水上日出、湖天蜃楼、石桩恋马、玉滩淘浪、虎啸呼伦、象山望月、芦荡栖鸟、鸥岛听琴。观看日出和蜃景,这要等天公作美。另外六处景点,各领-,旅游者要多付辛劳,才能如偿所愿。  夏季的呼伦湖区气候温凉,是避暑佳境。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民族风情,又使呼伦湖成为一方旅游胜地。呼伦湖水天一色,烟波浩渺,原始而粗犷,秀丽且洁净。静若处子微波荡漾,动如蛟龙惊涛拍岸。若能在呼伦湖观看“水上日出”,必然会使您心旷神怡;在芦苇王国的乌兰诺尔观鸟,则让人如入神话般境界;游览“湖中柱石”、“老虎嘴”、“象鼻山”这些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更令人惊叹不止。  到居住在呼伦湖西畔的新巴尔虎蒙古族牧民家中作客,勤劳质朴的新巴尔虎蒙古族牧民会热情地以醇香的奶茶和奶制品来欢迎你。蒙古包、勒勒车、羊群,还有牛、马、骆驼和牧羊犬,它们同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幅绝妙的风景画。您身在其中,就是那画中人。  到呼伦湖一游,一定要品尝一下名扬天下的“全鱼宴”。名贵鱼菜“鲤跳龙门”、“二龙戏珠”、“鲤鱼三献”等,不仅营养丰富,鲜嫩味美,而且造型美观栩栩如生,宛如一件件艺术珍品。在餐厅里,一边透过玻璃窗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水,一边品尝全鱼宴上的鱼虾,实在是乐趣无穷。  呼伦湖畔有游泳场、钓鱼台、长廊等,游人可尽情弄潮戏水,可手握长竿悠闲垂钓,还可以躺在柔软的沙滩上进行阳光浴、湖沙浴。在此还可以乘游船在湖上任湖风吹拂,观“白鸥翔紫塞,碧浪映霞天”和“一片波浪万马惊,红日银鳞相映里”的壮观景象。那情景实在令人陶醉,一湖碧水将给游人留下难忘的记忆。  关于呼伦湖,在草原上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最动听的是呼伦与贝尔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这方丰茂的草原上有一个勤劳勇敢的蒙古族部落。部落里有对情侣,姑娘叫呼伦,聪明美丽,能歌善舞;小伙子叫贝尔,果敢坚毅,善射能骑。他俩和乡亲们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在祥和的草原上。一天,妖魔莽古斯带领着狼虫虎豹杀向了草原,他依仗头上带着的两颗神力无比的碧水明珠,肆虐着草原,河水被吸干,牧草枯黄,牲畜倒毙。接着又施放出弥天的黑雾抢走了呼伦姑娘。贝尔为了草原,为了呼伦姑娘,率领乡亲们同莽古斯夜以继日的殊死拚杀。呼伦看到这番凄惨景象,便假意取悦莽古斯:“你头上的明珠若给我一颗,日后便应允你的愿望。”莽古斯忘乎所以,连声说好,把其中的一颗递给了呼伦。呼伦知道一颗珠子就是一汪碧水,为了滋润草原,她毅然把珠子放入口中,訇然化作茫茫碧水。莽古斯傻了眼,身上少了一颗珠子,神力已减少了一半,贝尔追上了莽古斯,拉开张如满月之弓,一箭射中了他的心窝。贝尔缴获了另一颗明珠,带着胜利的喜悦四处寻找呼伦,这时才知道呼伦已化作滋润草原的女神。悲怆的贝尔发誓永远守护在呼伦的身边,当即吞下了另一颗珠子,登时呼伦湖之南又现一泓碧水。当地乡亲们为了纪念他们,就把这两座湖分别取名呼伦湖和贝尔湖,故事流传了很久很久,有人说今天的贝尔湖水经乌尔逊河长年流向呼伦湖,其实这日夜流淌着的河水正是贝尔对呼伦的不尽思念。  

道乐都景区

  道乐都景区  道乐都(蒙古语意为:七山环绕的广阔地)景区地处大兴安岭北麓,因此具有独特的草原与林地相结合的景观。广阔的巴尔虎草原神奇、秀美,素有“北国碧玉”之称;草原上湖泊星罗棋布宛若落入“碧玉盘”中的珍珠,在这些“珍珠”的点缀下,巴尔虎草原显得更加生机盎然;广阔的草原上突然出现了一片沙地,沙地上生长着一片原始樟子松林,林带连绵起伏就象在一片开阔地上突现了一处“世外桃源”令你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同时这里也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鹿、狼、野猪、狍子等野生动物时有出没;丹顶鹤、天鹅、大雁等,湖中戏水,成群鸥鸟盘旋天空,是游客避暑、度假、领略回归自然的好去处。  道乐都景区自然风光与星罗棋布的蒙古包互为映衬,给人以自然、和谐、宁静、淡泊的美的感受。其中七座山包,坡势轻缓,视野开阔;七个湖泊,可静心垂钓,可亲水嬉戏;有广阔无垠、繁茂秀美的巴尔虎草原一望无际;延大兴安岭的原始樟子松林、沙地松林景色宜人。碧水、蓝天、蒙古包、牲畜群、水鸟、松林形成了这里天人合一的自然风光,使旅游者充分体验到回归自然的妙趣。  道乐都旅游景区突出草原森林景观,容湖泊、湿地等自然风光和巴尔虎民俗风情为一体。独特的自然环境加之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共同构成了一幅别具风格的自然画卷,使这里成为草原自然生态观光的理想之地。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与浓郁醇厚的巴尔虎蒙古族风情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旅游资源相得益彰。来此旅游的中外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到回归大自然的妙趣,也可以通过接触当地游牧户以加深了解体验悠久的人文历史、草原文化、民族礼仪和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以及别具一格的巴尔虎风味美食和饮食文化。  该景区位于新左旗所在地阿木古郎镇和阿尔山市中间地段,距离兴安盟阿尔山市100公里,兴安盟阿尔山市是国家边境疗养度假城市,而阿尔山缺乏草原景观,道乐都弥补了阿尔山市旅游资源的不足。同时道乐都是我旗的南大门,是迎送贵宾的最佳位置。

双山景区

  双山景区  双山景区以草原为依托,以呼伦湖为重点,呼伦湖岸边长5公里,纵深200米的方圆,水深不过1.50米,湖底全部为黄沙,是洗澡、游泳的好地方;沙滩资源丰富。一类、二类保护鸟类达几十种。  该景区距海拉尔180余公里,距满洲里60公里,301国道下路延庆赉公路行南行25公里即到,移动电话畅通。  双山旅游景区突出湖泊景观。景区位于达赉湖(呼伦湖)东岸。达赉湖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是世界级自然保护区。方圆八百里,碧波万顷,烟波浩渺,象一颗晶莹硕大的明珠,镶嵌在辽阔无边的呼伦贝尔草原上。双山景区与小河口景区、金海岸景区沿湖成三足鼎立之势。环湖一周,既可观赏湖光美景,草原风光,又可目睹鸥鸟戏水,还可领略不同特色、不同风味的饮食文化。草原资源丰富,有皮被河古城遗址、油泥疗养区、伊和乌拉等风景区。

呼伦湖白鱼

  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称呼伦湖为“大泽”,《明史》称呼伦湖为“阔滦海子”,从清代开始,本地居民称呼伦湖为“达赉湖”   呼伦湖更是一个富饶的湖。湖0有鱼类30多种,主要有鲤鱼、鲫鱼、鲇鱼等经济鱼类,特别是出产的呼伦湖白鱼,肉质极为鲜嫩可口,名声远播。   地域范围   呼伦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也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满洲里市之间,地处东经116°58′----117°47′,北纬48°40′----49°20′之间,属高纬度地区,湖水面积为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7米,最大水深为8米左右,蓄水量为138.5亿立方米。呼伦湖水以肥(天然饵料丰富)、大(面积广阔)、洁(无工业污染)、活(有三条河为水源吞吐)而著称,以呼伦湖为主体的“三湖”(呼伦湖、贝尔湖、乌兰诺尔)和“三河”(克鲁伦河、乌尔逊河、达兰鄂罗木河)形成了完整的呼伦湖水系。呼伦湖盛产鲤、红鳍鱼白、餐条鱼、鲫、鲇、狗、蒙古红鱼白、秀丽白虾等31种水产品,年最高产量可达1万吨左右,是内蒙古最大的天然、绿色、有机水产品生产基地。呼伦湖年产白鱼400吨,地域保护总面积 23万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形态特征:体侧扁,侧扁而高,头小,头背部平直,全侧深银白色,体侧上部鳞片的后缘有小黑斑。背鳍Ⅲ7,灰白色;臀鳍Ⅲ24-29,具有鲜艳的桔黄色;侧线鳞64-72;下咽齿三行,2.4.4-5.4.2;腹部银白色。肉质细嫩其味鲜美。 2、内在品质:呼伦湖白鱼富含蛋白质和十余种氨基酸。每100克鱼肉中氨基酸总量>17克,其中天门冬氨酸>1.80克、苏氨酸>0.70克、丝氨酸>0.65克、谷氨酸>2.50克、脯氨酸>0.80克、甘氨酸>1.00克、丙氨酸>1.00克、胱氨酸>0.15克、缬氨酸>0.80克、蛋氨酸>0.60克、异亮氨酸>0.90克、亮氨酸>1.50克、酪氨酸>0.60克、苯丙氨酸>0.90克、赖氨酸>1.70克、组氨酸>0.40克、精氨酸>1.00克。每100克鱼肉中含蛋白质>16克。每100克鱼肉中含钙>450毫克、含铁>0.70毫克、含锌>1.30毫克、含镁>28毫克。每100克鱼肉中含胆固醇<100毫克。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丰富,因此肉味鲜美,是淡水食用鱼中的上品,是水产品市场中最受欢迎的鱼类之一。 3、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执行(NY5053-2005)。

呼伦贝尔油菜籽

  “呼伦贝尔油菜”产区集中在大兴安岭及岭西的森林与草原过渡地区,自然条件适宜发展油菜籽生产。地处高纬度、高海拔、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有效积温利用率高,非常适宜油菜籽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油料作物脂肪的积累。“呼伦贝尔油菜籽”具有“高油、低芥酸、低硫甙”特征。“呼伦贝尔油菜籽”在全国油脂行业中久享盛誉,年产高品质油菜籽25万吨。   地域范围   呼伦贝尔油菜籽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以内蒙古海拉尔垦区16个农牧场为主施业区,地域保护范围涵盖呼伦贝尔市13个旗市区,即海拉尔区、满洲里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高纬度地带之间,大兴安岭山地东西两侧,及向呼伦贝尔大草原过渡地段。地域保护总面积300万亩,年产量5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呼伦贝尔油菜籽,双低高含油。角果密,结荚多,籽粒饱满,种皮呈黑色、暗褐或红褐色,少数暗黄色,油量较高。 2、内在品质指标:平均芥酸含量不高于1%,硫甙含量不高于26微摩尔/克,含油量一般为42%~46%。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90%,亚油酸含量≥17.8%,亚麻酸含量≥8.5%。副产品菜粕硫甙含量11-27.73微摩尔/克,蛋白含量≥38%。 3、安全要求:符合NY/T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准则、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及NY/T415-2000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籽标准的安全要求。

蒙古民族手把肉

  蒙古民族手把肉   蒙古民族食肉主要是煮食。手把肉是呼伦贝尔草原蒙古、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游牧、狩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即用手把着吃肉之意。羊、牛、马、骆驼等牲畜及野兽的肉可烹制手把肉,但通常所讲的手把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   近代民俗资料《蒙旗概观》中云:食肉在半熟略熟之际,即刀割而食。蒙古人之通常之食量颇巨,每日饮茶十数碗,餐肉十数斤,饥甚颇有食全羊之事,然偶值三、五日不食,亦无关也。蒙古民族常把干肉或鲜肉用来煮食。手把肉即把羊按关节带骨分割成数块置于凉水中去煮。煮的不要太老,不加任何调料,加少许盐和乳酪。用大火保持原汁原味,适当控制火候。只要肉已变色,即可食用。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易于消化。一手抓肉,一手持刀,边割边吃。这种牧业民族的传统吃法可以追溯到古代。明《夷俗记·食用》中云:其肉类皆半熟,以半熟者耐饥且养人也。用现代营养学观点看来,煮至半熟,可以尽可能保存动物从青草中吸收的维生素及其他营养成份。手把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餐食,也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把肉就算没完全领略到草原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把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意。因此,用手把羊肉款待远方客人,在呼伦贝尔地区已成为一种定规。蒙古族小伙子的杀羊表演是非常有特点的:一是杀羊不见血;二是扒皮不用刀;三是速度快。手把肉的制作和吃法也别具一格。   通常选用膘肥嫩肉的小口羊一只,先拔去胸口近腹部毛,后用刀割开二寸左右的直口将手顺口伸入胸腔内,摸着大动脉将其掐断,使羊血都流聚在胸腔和腹内,谓之掏心法。这种杀羊法优于抹脖杀羊法,即羊血除散在腔内一部分外,还有少部分浸在肉里,使羊肉呈粉红色,煮出来味道鲜美,易于消化,羊肉干净无损。然后剥去皮,切除头蹄,除净内脏和腔血,切除腹部软肉。并按羊各关节,将全羊带骨制成数十块,放入不加盐和其他佐料的白水锅内,用大火烧煮,保持原汁原味,适当控火候。只要肉已变色,一般用刀割开,肉里微有血丝即捞出,装盘上席。大家围坐一起,一手握刀,一手拿肉,用刀割、卡、挖、剔。手把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这是物民的常用食法。如在城市的宾馆餐厅、饭店,还可用芝麻酱、香油、韭菜花、辣椒油、腐乳汁、青酱油、味精等调成佐料,装入碗中,采用割肉蘸佐料食用。这种草原、城市结合起来的手把羊肉的食法也颇具风味。如果你头一次在餐桌上看到人们(包括自己)用刀割下自己所看中的羊肉,用手一块块送入口中的时候,除了感到肉的鲜嫩味美之外,还会感到新奇有趣。

整羊席

    整羊席是呼伦贝尔地区款待贵宾和祭奠及盛大节日宣会上的极贵重的名佳菜。色、香、味、形具佳,别有风味,因宴席是用整只羊做成而得名。一般选用二岁左右肥全羯羊。     烹制整羊主要方法是:选羊一只杀死,用水烫去羊毛,掏去内脏后,一是用白开水煮熟蘸上配好的佐料良用,二是将佐料放入羊腹腔内,将整羊放在烤炉内烤熟食用。后者是在过去蒙古族饮食“火烤羊肉”的基础上与“烤鸭”的方法结合而成的。出炉时香味满室,色泽好看,皮酥脆,肉特香。     整羊席吃法是:上席时将整羊平卧于一大木盘中,羊脖上系一红绸带以示隆重。端入餐桌让宾客观看后回厨房改刀,按羊体结构顺序摆好,主人先用刀将羊头皮划成风小块,首先献给席上最尊贵的客人或长者,然后将羊头撤走;再把羊的背脊完整地割下来,在羊背上划一刀,再从两边割下一块一块的肉逐个送给客人。最后请客人用刀随便割着吃。吃时蘸兑好的适口调味汁。整羊席上,还可适量安排凉盘、热菜及饭食。

阿木古郎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阿木古郎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