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西旗羊肉 | 新巴尔虎右旗是呼伦贝尔草原的核心区域,牲畜头数达500万只。2010年,“西旗羊肉”通过了地理标识保护产品认证。 西旗羊肉富含高蛋白,低脂肪,瘦肉率高,肌间脂肪分布均匀,富有人体所需各种氨基酸和脂肪酸,容易消化,是制作“涮羊肉”和“手把肉”的最佳原料。 其干物质的含量最高可高达51.97%,比一般羊肉高4.59%。西旗羊肉肉质化学成份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低,脂肪品质好。肌肉的脂肪酸主要由-酸、软脂酸、硬脂酸、油酸和亚麻酸组成,占91.5%。西旗羊肉还含有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各种氨基酸含量较高、搭配合理,特别是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相对含量比其它羊肉高,使得西旗羊肉鲜嫩可口,味道特别好。西旗羊肉中谷氨酸的含量很高,羯羊肉为14.5mg/100mg,人体必需的几种氨基酸含量也很高,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的含量很高,羯羊肉为7.15mg/100mg,氨基酸的含量略高于一般羊肉,羔羊肉则明显高于一般羊肉。 新右旗(西旗)西旗羊肉,自古就享有盛名,据《扎莱诺尔文化之旅》、《新巴尔虎右旗志》、《蒙元文化》、《新巴尔虎蒙古族史话与民间传说》等书籍记载,呼伦贝尔名字就来源于新右旗,呼伦贝尔羊来自原蒙古羊。成吉思汗在呼伦湖畔迎亲时(《铁木真湖畔娶亲》)所吃的蒙古九珍中,蒙古羊就是其中一珍,九九全羊席和肉制品制成的馅饼,又香又脆,成吉思汗用赞叹口气称其为“长到十八岁吃过最香的饭”(《成吉思汗0湖畔娶妻》)。史载长春真人丘处机于公元1220年来到呼伦贝尔呼伦湖畔,平时以素为食的丘处机,吃了西旗羊肉后赞不绝口,并把呼伦贝尔白蘑和金针菇等做汤,将西旗羊肉切成片状一同放入锅内,待熟后沾腌制而成的野韭菜花而食,其味道别具一格。后来丘处机将此吃法传授给蒙古族人民(《木炭火锅涮羊肉》)。明朝明成祖来到呼伦湖畔祭敖包,他按照蒙古族习惯,把蒙古族最高的祭祀品呼伦贝尔羊用来祭祀,得到蒙古族牧民的认同,与当地人民产生了共鸣(《明成祖达赉湖畔祭敖包》)。清雍正十年(1732年)至清光绪六年(1880年),清朝为了加固边防,先后移住6000多人,其中把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移来自愿入籍的巴尔虎蒙古族2400人,按索伦兵制编成两翼八旗,称两翼八旗为新巴尔虎,通过放牧扩展了蒙古羊群。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有原国家副主席-、原国家领导人-、原天津市副市长孙海麟、0中央政治局华北局-李雪峰及全国知名人士叶圣陶、老舍、曹禺、梁思成、吴组缃、翦伯赞等前来参观视察,均对西旗羊肉给予了极高的赞誉。 截止2008年牧业年度牲畜头数达219万只,年出栏100万只,年加工羊肉产品20000吨,目前已经开发出几大系列、数十种产品,其中包括速冻精制羔羊肉卷、带骨羊排、净小腿肉、羊头肉、羊蹄等产品,远销北京、天津、上海、青岛、广东、河北、东北三省及韩国等国际市场,产品供不应求,深受客商和消费者的好评。随着旗里招商引资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西旗羊肉的市场和知名度不断的提高,市场需求量供不应求,呼伦贝尔羊以其独特的纯天然、无污染、无膻味,肉质鲜嫩的特点有效引起了国内国外游人的信赖。尤其经过企业国际体系认证和有机认证,此产品将大量打入国内国际市场,其前景大为可观。 |
白奶豆腐 | 奶豆腐,蒙古语称“胡乳达”,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牧民很爱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还可以做成拔丝奶豆腐,其软韧牵丝为断,是宴席上的一道风味名菜。 奶豆腐,分为生奶豆腐和熟奶豆腐两种。熟奶豆腐的做法是,把熬制奶皮剩下的奶浆,或提取酥油后余下的奶渣,放置几天,待其发酵。当奶浆或奶渣凝结成块时,用纱布把多余的水份过滤掉。然后将固体部分,在锅里文火煮,边煮边搅,直到粘着程度时,再装进纱布里,把黄水挤出。这时就可以装馍压制成形,或置于木盘中,用刀划成各种形状;生奶豆腐的做法是,把鲜奶发酵,使其变酸后,倒入锅里煮熬,奶浆就变成老豆腐形状。然后在纱布中,挤压去水份,装模成形,奶豆腐色泽乳白为最佳。奶豆腐可现吃,柔软细腻,十分可口,也可晾干久存食用。 |
发菜 | 发菜是宴席上贵重的菜肴,历来受到人们的赞扬。白居易写道:“仰窥不见人,石发垂如鬟。”李笠翁在 其《闲情偶集.饮馔部》中称:“菜有色相最奇,而为本草食物志诸书之所为载者,则西秦所产之头发菜也。” 鄂尔多斯是发菜的故乡。一场雨水过后,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土地潮湿,发菜便吸吮着水分,慢慢膨胀变大,就像缕缕乱发,迅速地在地面上铺展开,黑如漆,细如线,柔如锦,广袤的土地马上就变成了蓝绿色和橄榄色。天旱阳燥时它便处于休眠状态,丝状体不分枝,丝弱体细。由于发菜营养价值高,十分珍贵,被誉为“荒漠之珍”、“高原之珍”、“戈壁之珍”。每100克发 菜 中,含有蛋白质20.3克,碳水化合物56.4克,钙2560毫克,铁200毫克。由此可见,其营养成分高于同量的肉类和蛋类。 发菜味甘性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利尿、止咳、解毒,并有滋补作用,对治疗高血压、妇女病、慢性气管炎,促进伤口愈合,都有一定疗效。 发菜食用,滑嫩、软脆、爽润,没 有异味。鸡、鸭、羊肉腥汤里放入少量发菜,或把鱿鱼、肚尖加发菜做成羹汤,味道鲜美适口。发菜的吃法多种多样。如将发菜洗净泡发后,上笼蒸蒸,切成段拌以姜丝、葱花、酱油、醋、糖,甜酸 适口,味鲜脆嫩,是下酒的极好凉菜。 内蒙古西部地区盛产发菜,被称为“发菜之乡”。用它可以做菜,烹制佳肴,同时也是馈赠亲朋的礼品。发菜的营养价值很高,与鸡蛋相比,它高于鸡蛋的蛋白质65%,热量将近两倍,碳水化合物达35倍。另外,发菜还有很高的食疗作用,对于高血压、肥胖症、佝偻病、气管炎都有一定的疗效。 |
白奶豆腐 | 奶豆腐,蒙古语称“胡乳达”,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牧民很爱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还可以做成拔丝奶豆腐,其软韧牵丝为断,是宴席上的一道风味名菜。 奶豆腐,分为生奶豆腐和熟奶豆腐两种。熟奶豆腐的做法是,把熬制奶皮剩下的奶浆,或提取酥油后余下的奶渣,放置几天,待其发酵。当奶浆或奶渣凝结成块时,用纱布把多余的水份过滤掉。然后将固体部分,在锅里文火煮,边煮边搅,直到粘着程度时,再装进纱布里,把黄水挤出。这时就可以装馍压制成形,或置于木盘中,用刀划成各种形状;生奶豆腐的做法是,把鲜奶发酵,使其变酸后,倒入锅里煮熬,奶浆就变成老豆腐形状。然后在纱布中,挤压去水份,装模成形,奶豆腐色泽乳白为最佳。奶豆腐可现吃,柔软细腻,十分可口,也可晾干久存食用。 下一篇:刀切酥 |
刀切酥 | 内蒙古风味点心。以面粉、饴糖、糖粉、植物油为主料烤制而成。用面粉、糖粉、植物油印成糖油酥;面粉加饴糖、白开水和成皮面。待醒好后,包上糖油酥擀成长形片,表面抹上油,卷成半圆形长条,切成适度厚的片置烤盘内,入烤箱烤熟即成。成品褐色,味甘甜。质酥脆。 |
内蒙烤羊腿 | 内蒙烤羊腿 |
扎兰屯黑木耳 | 扎兰屯黑木耳生产历史悠久,从康熙28年(1689年)就是当地招待贵宾不可缺少的佳肴,被称为“素中之荤”。扎兰屯黑木耳采用多年生长的柞木段或柞木锯沫,用人工栽培方法进行生产。外在感官特征表现在:黑中透明、型如人耳、耳朵硕大、耳肉肥厚、口感清脆、体态宛如莲花,并含有蛋白质、粗纤维、钙、磷、铁、维生素B1、B2等营养元素。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金发中副主任称赞扎兰屯黑木耳为木耳中极品,具有药用和保健之功效。扎兰屯黑木耳系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绿色食品。 (1)土壤地貌情况:扎兰屯行政区划面积1.69万平方公里,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地貌大体呈现“七林二草一分田”之格局,森林覆被率达67.78%,是全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市土壤类型为黑土和草甸土,土壤pH值在4.3-7.9之间,有机质含量平均6.11%,属大兴安岭西草原区向岭东松辽平原农业区过渡带,低山、高丘、河谷相间分布,土质肥沃,耕性良好。 (2)水文情况:境内水资源丰富。降水为地表水的主要来源,降水比较充沛集中,年降水量460-580毫米。现有渠首工程12处,较大渠道3处,小型水库2座,塘坝5处,300多座渠系建筑物。河川径流量季节变化很大,过境水的利用量较小,水资源比较丰富,地下水基流量4.43亿立方米,占地下水资源量的23.7%,可开发量1.11亿立方米,占地下水基流量的25%,水质保持良好。 (3)气候情况:扎兰屯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全年日照时数2619小时,≥10℃的有效积温平均达2515℃,年降雨量450-550mm,年无霜期110-130天。对优质黑木耳栽培极为有利。 (4)人文历史情况:1901年中东铁路在扎兰屯地区修筑与通车后,扎兰屯地区人口渐繁,农、工、商各业初露端倪,扎兰屯黑木耳也从此走出山林。扎兰屯市人工培植食用菌首先从黑木耳着手,已有近百年历史。上世纪60-70年代为试验和典型示范阶段,进入80年代,扎兰屯市西南各乡镇普遍开始人工培植黑木耳,1989年是扎兰屯人工培植黑木耳的热潮年,共有黑木耳段约3000万段。扎兰屯黑木耳从1980年开始就是当地主要出口农产品,出口到前苏联等国家。扎兰屯市为大兴安岭地区黑木耳主要产地,每年产量达70万公斤以上,黑木耳培植户达8385户。至2007年,全市黑木耳培植户达15675户,年产量700多吨。2008年5月,扎兰屯市傲林山珍食品有限责任公司100万斤黑木耳种植加工项目在成吉思汗镇开工建设,该项目是扎兰屯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构建绿色农畜林产品加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扎兰屯市黑木耳开发前景和获利空间非常可观。 地域范围 扎兰屯黑木耳在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境内,位于呼伦贝尔市南端的大兴安岭东麓,东以与阿荣旗相邻,南与黑龙江省甘南、龙江二县及扎赉特旗接壤,西与与兴安盟相连,北与牙克石市作伴,是呼伦贝尔市向东开放的窗口。欧亚大陆桥滨洲铁路贯穿全境,内蒙古阿荣旗—广西北海省际大通道和301、111国道在此交汇。扎兰屯黑木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20°06′-122°19′,北纬47°50′-48°02′。包括南木鄂伦春民族乡、哈拉苏办事处、卧牛河镇、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蘑菇气镇、关门山办事处、色吉拉呼办事处、洼堤镇、浩饶山镇、柴河办事处10个乡、镇(办事处)及所属71个行政村,总生产面积260万公顷,年产量700多吨。 |
扎兰屯沙果 | 扎兰屯市沙果栽培历史久远,是我国沙果的主产区,出产的黄太平、大秋果、海棠果等品种远近闻名,是当地招待贵宾、佳朋不可缺少的果品。扎兰屯沙果特定外观突出表现在:果形如乒乓球大小、色泽鲜艳、果面光滑且有光泽,果味酸甜、多汁、香气浓郁,果心肉质呈油浸状,风味独特,具有驱虫明目之功效。扎兰屯沙果饮品、沙果干食品已名扬海内外、享誉港澳台。扎兰屯沙果系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绿色食品。 (1)土壤地貌情况:扎兰屯沙果产区主要以山区丘陵漫岗为主,山区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69%,北部属雅鲁河谷平原,中部属架子山低山丘陵,南部属基尔果山中山丘陵。主产区土壤以暗棕壤土为主,椐测定有机质含量6.22%以上,全氮平均含量2.34g/kg,有效磷26mg/kg,速效钾大于65mg/kg,pH值4.9-7.7左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沙果的生长。 (2)水文情况:扎兰屯沙果产区内年平均降水量718.6毫米,水利条件配套齐全,地下水源充足,农田排灌设施配套,水质清澈纯净,水资源保持良好。无污染,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河流分为雅鲁河、济沁河、绰尔河3个流域,年平均径流量25118万立方米。水资源丰富,其中河川流量为21.25 亿立方米,地下资源5.02亿立方米。由于扎兰屯沙果产区河流众多,南北纵向山谷常年有河水流出,呈阶梯状分布,密度较大,流经沙果产区,水质清澈纯净,水资源保持良好,地下水矿物质含量丰富,为扎兰屯沙果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气候情况:属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其特点:春季干旱、风大,升温快;夏季炎热多雨,降水充沛;秋季降温剧烈、昼夜温差大;冬季漫长寒冷,多雪。全年日照时数2411小时,年平均气温3.3C°,≥10°C的有效积温平均达2147°C,年降雨量在450-550mm,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无霜期短,平均110-135天,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于生产优质沙果。 (4)人文历史情况:扎兰屯沙果栽植历史久远,是我国北方优质沙果的主产区,扎兰屯市出产的黄太平、大秋果、海棠果等沙果远近闻名。扎兰屯沙果又有冷金丹、林檎、无色来、联珠果等别称,在《医疗本草》、《日华子本草》、《开宝本草》、《医林篡要》等文献中均有记载。从19世纪末就开始有零星种植,扎兰屯市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引进大秋、黄海棠等沙果进行栽植,1950年扎兰屯农业生产试验进行小规模果树示范栽培,取得了在高寒地区栽培果树的经验。此后又从黑龙江、吉林等地相继引进了太平果、大秋等小苹果苗木,同时开始用山丁子进行人工嫁接培育地产沙果树苗,并于1952年筹建扎兰屯河西果树园艺场,作为沙果栽培示范基地,先后从外省引入黄太平、大秋、黄海棠、紫太平、青太平、七月鲜等,经栽培试验,沙果耐寒冷、抗冻能力强,适合当地栽培。1958年部分乡村纷纷建立果园,共建哈拉苏公社花果山果园等200余处。至1959年,仅扎兰屯栽培沙果树就达1506亩,年产水果2.4万公斤。1981-1990年全市栽培沙果树4万亩,年均产沙果600万公斤。至2000年,沙果种植面积近10万亩,年采收量约在6万吨左右,年产值5.4亿元。2006年10月扎兰屯市长征饮料厂生产的绿色天然饮品沙果汁,取得了国家流通产品认证,填补了该项产品国家空白。目前,扎兰屯市沙果系列饮品扬名区外,远销北京、河北、上海等二十多个省市,“糖心儿”沙果系列饮品香飘京沪津。沙果产业带动当地果农实现年增收1140万元。目前全市已发展沙果基地1.6万公顷,深加工企业2家。扎兰 屯市卧牛河镇以沙果“数量多、品质优”素有“沙果之乡”美誉。扎兰屯生产的纯天然沙果汁,2007年荣获中国(齐齐哈尔)第七届绿色食品博览会畅销产品奖。2008年11月,在呼和浩特第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扎兰屯市长征饮料厂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沙爽牌沙果汁”受到全国以及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约15000名国内外专业采购商的青睐;目前,扎兰屯市积极培育、扶持发展地方绿色、特色产业,利用当地特有的气候条件和资源、区位优势,瞅准沙果系列产品这一市场空白,引导农户发展沙果林下间作、庭院种植,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专业化林果产业基地,真正实现农林特色产业良性循环和产品保鲜、储藏、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地域范围 扎兰屯沙果的地域保护范围为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22°28′-123°17′,北纬47°35′-48°06′,南北长145㎞、东西宽86㎞,主要涉及扎兰屯市的哈拉苏办事处、卧牛河镇、高台子办事处、中和办事处、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蘑菇气镇、关门山办事处、色吉拉呼办事处、洼堤镇9个乡、镇(办事处),共计74个行政村。总生产面积1.6万公顷,年产量24万吨,年产值达13.5亿元。 |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 “鲁日格勒”是达斡尔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它因地而异,有“阿罕伯”、“郎突达贝”、“哈库麦”、“哈根麦勒格”等几种不同称谓。 在内蒙古和黑龙江嫩江流域的达斡尔族聚居区,“鲁日格勒”舞是对其民间舞的统称,多为妇女表演的自娱性舞蹈。据考证,“鲁日格勒”的汉语意思为“燃烧”或“兴旺”,达语“鲁日格勒贝”可以引申为“跳起来吧”。因为表演时边舞边喊“罕伯、罕伯”,所以“鲁日格勒”又有“罕伯舞”之称。 “鲁日格勒”舞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古代达斡尔在春意微透的夜里聚集在村头的草坪上,围绕熊熊燃烧的篝火手舞足蹈,你呼我唤,于劳动之余以舞蹈形式抒发心声,调整精神,消除疲劳。由此可见,“鲁日格勒”与达斡尔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达斡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鲁日格勒”以群舞为主,多表现狩猎生活和劳动场面,表演时舞者上身和手臂的动作较为丰富,脚下以侧滑步为基本步伐,舞蹈开始时先唱徐缓轻快的舞歌,舞者随着歌声轻柔地舞动起来,旁观者可任意加入队伍随舞,舞蹈气氛逐渐热烈,节奏加快,舞者不断穿插交换位置,舞蹈达到热潮时,同时齐发出“哲嘿哲”、“德乎达”等简短风趣的呼号,脚上踏出有力的节拍。“鲁日格勒”来源于达斡尔族的劳动生产生活,因此舞蹈中有采集、提水、捕鱼、飞翔、禽类斗闹的内容及舞蹈形象。如今,在鲁日格勒舞的原生地区,这种民间舞蹈备受冷落,面临失传的危机,急需采取保护措施。 达斡尔族是个精于骑射、擅长歌舞的民族。聚居在黑龙江省的达斡尔族的鲁日格勒舞又称“哈库麦勒”。它一方面具有传统狩猎歌舞的特征,如从原始狩猎篝火歌舞中保留下来圆圈队形、模仿走兽吼叫和飞禽鸣叫的呼号等内容,另一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如队形有多种变化,演唱的新曲数量增多,歌舞内容更为广泛,衬词更加丰富和独特等等。更值得一提的是,哈库麦勒歌舞有了比较清晰的“三段式”表演程式,第一段“比歌”以歌为主,以舞为辅;第二段“赛舞”,以舞为主,以歌为辅;第三段“打斗”,以打斗为主,演员随着高声激昂的呼号,振臂挥向对方,彼此盘旋打斗在一起,最后决出胜负来结束歌舞表演。 在研究和探索北方民族原始狩猎歌舞发展和沿革的变化轨迹方面,哈库麦勒歌舞如同一件“活化石”。此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哈库麦勒歌舞与满族“莽式”宫廷歌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特别是在哈库麦勒歌舞0现的打斗动作与满族“莽式空齐”的“大率举一袖于额,反一手于背,盘旋作势”是基本一样的,这种相似之处是很值得研究的。 当前,哈库麦勒歌舞也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处于濒危状态,急需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保护。 |
呼伦湖秀丽白虾 | 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称呼伦湖为“大泽”,《明史》称呼伦湖为“阔滦海子”,从清代开始,本地居民称呼伦湖为“达赉湖”。 呼伦湖秀丽白虾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呼伦湖的特产。秀丽白虾是呼伦湖中唯一的经济虾类,具有生长快、食性广、繁殖力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呼伦湖秀丽白虾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秀丽白虾又称秀丽长臂虾。体呈圆筒形,体表光滑,身体透明,成虾体长一般为35~80毫米,体重0.4克~2.4克。秀丽白虾是高蛋白、低脂肪生物,鲜虾所含粗蛋白比同水域鱼类高许多。秀丽白虾的繁殖季节,在呼伦湖水域中5月末至8月中旬,繁殖高峰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 秀丽白虾属杂食性动物,终生以浮游动物、植物碎屑、细菌等为饵料。鲜虾产量很高,从90年代开始,呼伦湖鲜虾产量逐年增多,现年产鲜虾2300吨左右。 2014年,呼伦贝尔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申报的“呼伦湖秀丽白虾”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呼伦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也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满洲里市之间,地处东经116°58′----117°47′,北纬48°40′----49°20′之间,属高纬度地区,湖水面积为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7米,最大水深为8米左右,蓄水量为138.5亿立方米。呼伦湖水以肥(天然饵料丰富)、大(面积广阔)、洁(无工业污染)、活(有三条河为水源吞吐)而著称,以呼伦湖为主体的“三湖”(呼伦湖、贝尔湖、乌兰诺尔)和“三河”(克鲁伦河、乌尔逊河、达兰鄂罗木河)形成了完整的呼伦湖水系。呼伦湖盛产鲤、红鳍鱼白、餐条鱼、鲫、鲇、狗、蒙古红鱼白、秀丽白虾等31种水产品,年最高产量可达1万吨左右,是内蒙古最大的天然、绿色、有机水产品生产基地。呼伦湖年产秀丽白虾2500吨,地域保护总面积 23万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形态特征:体呈圆筒形,体表光滑,身体透明,成虾体长一般为55-85毫米。 2、内在品质:呼伦湖秀丽白虾富含蛋白质和十余种氨基酸。每100克虾肉中氨基酸总量>15克,其中天门冬氨酸>1.50克、苏氨酸>0.50克、丝氨酸>0.55克、谷氨酸>2.00克、脯氨酸>0.70克、甘氨酸>0.90克、丙氨酸>0.90克、胱氨酸>0.10克、缬氨酸>0.70克、蛋氨酸>0.60克、异亮氨酸>0.70克、亮氨酸>1.00克、酪氨酸>0.50克、苯丙氨酸>0.90克、赖氨酸>1.00克、组氨酸>0.30克、精氨酸>1.00克。每100克虾肉中含蛋白质>18克。每100克虾肉中含钙>800毫克、含铁>2.50毫克、含锌>1.20毫克、含镁>65毫克。每100克虾肉中含胆固醇<100毫克。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丰富,因此肉味鲜美,是淡水食用水产品中的上品,是水产品市场中最受欢迎的鱼类之一。 3、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执行(NY5053-2005)。 |
呼伦湖小白鱼 | 呼伦湖小白鱼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呼伦湖的特产。呼伦湖特产的小白鱼被誉为“鱼中极品”,来这里的游客都要品尝一番。呼伦湖小白鱼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呼伦贝尔的呼伦湖,又名达赉湖,意思是“海一样的湖”,面积2339平方公里,有两个香港那么大,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北方最大的湖。呼伦湖已经有近一个世纪的渔业生产史,冰冻的湖下藏有鲤鱼、鲫鱼、油餐鲦、蒙古红鲌、鲶鱼、秀丽白虾等30余种鱼类。呼伦湖的小白鱼也叫“白条”,最大的就可以长到二、三两,如果长到最大的时间不打捞就死了,用小白鱼做的罐头是达莱湖的特产。 2014年,呼伦贝尔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申报的“呼伦湖小白鱼”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呼伦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也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满洲里市之间,地处东经116°58′----117°47′,北纬48°40′----49°20′之间,属高纬度地区,湖水面积为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7米,最大水深为8米左右,蓄水量为138.5亿立方米。呼伦湖水以肥(天然饵料丰富)、大(面积广阔)、洁(无工业污染)、活(有三条河为水源吞吐)而著称,以呼伦湖为主体的“三湖”(呼伦湖、贝尔湖、乌兰诺尔)和“三河”(克鲁伦河、乌尔逊河、达兰鄂罗木河)形成了完整的呼伦湖水系。呼伦湖盛产鲤、红鳍鱼白、餐条鱼、鲫、鲇、狗、蒙古红鱼白、秀丽白虾等31种水产品,年最高产量可达1万吨左右,是内蒙古最大的天然、绿色、有机水产品生产基地。呼伦湖年产小白鱼7000吨,地域保护总面积 23万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形态特征:体长侧扁,侧扁而高,头小,全侧深银白色,每个鳞片的边缘颜色稍深。背鳍条,Ⅲ7;臀鳍Ⅲ12-15;侧线鳞42-46;下咽齿三行1.1.4-5.4.1;全身银白,鳍灰白色。 2、内在品质:呼伦湖小白鱼富含蛋白质和十余种氨基酸。每100克鱼肉中氨基酸总量>15克,其中天门冬氨酸>1.30克、苏氨酸>0.60克、丝氨酸>0.60克、谷氨酸>2.00克、脯氨酸>0.70克、甘氨酸>1.00克、丙氨酸>0.80克、胱氨酸>0.20克、缬氨酸>0.60克、蛋氨酸>0.50克、异亮氨酸>0.70克、亮氨酸>1.10克、酪氨酸>0.50克、苯丙氨酸>0.80克、赖氨酸>1.10克、组氨酸>0.30克、精氨酸>0.90克。每100克鱼肉中含蛋白质>15克。每100克鱼肉中含钙>1000毫克、含铁>3.00毫克、含锌>3.20毫克、含镁>35毫克。每100克鱼肉中含胆固醇<150毫克。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丰富,因此肉味鲜美,是淡水食用鱼中的上品,是水产品市场中最受欢迎的鱼类之一。 3、遗传特性:适应能力强,具有雌雄两性,体长为8厘米性成熟,产卵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以浮游植物的微囊藻、鼓藻、栅藻和矽藻以及着生丝状藻和枝角类为食。该品种鱼是一个区域性的种群栖息于呼伦湖的东西两岸,以沙质底的西岸为多,那里也是产卵场地。 4、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执行(NY5053-2005)。 |
阿荣旗白鹅 | 白鹅爱吃草,浑身都是宝。以放养为主的阿荣旗白鹅绝对算得上是不可多得的纯天然绿色产品。目前白鹅养殖已经遍布全旗各乡镇林场和农场,养殖数量日益增加。面对国际和国内市场巨大的需求空间,旗委、旗0根据市里的要求,结合本旗实际,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引导农民不断改良大鹅品种、改善养鹅环境,通过补贴养鹅农户、扶持加工企业、种鹅基地和养殖小区,发展养殖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加速发展鹅产业,争创鹅产品名牌,不断拉伸产业链条,打造高效鹅经济。 地域范围 阿荣旗白鹅主要产自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那吉镇、-镇、亚东镇、霍尔奇镇、向阳峪镇、得力其尔鄂温克族乡、查巴奇鄂温克族乡、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族乡、新发朝鲜族乡等5个镇、4个民族乡。西部与扎兰屯市隔河相望,东部与扎格敦山岭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邻,北部和鄂伦春旗相连,西北部与牙克石市接壤,南以金界壕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毗邻。地理坐标:东经122°02′30″~124°05′40″,北纬47°56′54″~49°19′35″,总面积13600平方千米,白鹅保护规模500万羽,年产值2.5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品种特征:外貌:阿荣旗白鹅属于鸟纲雁形目鸭科,体型中等偏大,结构紧凑、背平直、翅紧贴、尾上翘、体态均称。羽毛:全身羽毛洁白,成年鹅羽毛一年自然换羽一次,换羽次序一般为主翼羽、副翼羽、尾羽、短羽、绒羽依次脱换。头颈:头大小适中,喙、肉瘤呈黄色,颈细长与头、身躯衔接良好是本地鹅的一大特征。 蹠、蹼:蹠、蹼粗壮厚实,呈橘黄色。形态:公鹅眼亮有神、昂首挺胸、体格健壮、步履稳健、有较强的自卫能力。母鹅行动敏捷、鸣声响亮、性情温和、群体自律性强,搞环境应激能力强。雏鹅绒毛金黄色,体型较宽、头大颈长,眼圆有神、鸣声清脆、动作活泼、反应灵敏。 2、内在品质:白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内在品质指标:粗蛋白:26.76%、粗脂肪:12.67%、热量:9256.30KJ/100g、维生素B1:0.12mg/100g、维生素B2:0.25mg/100g、钙:5.62mg/100g、镁:25.21mg/100g、锌:27.9mg/kg、磷:193.06mg/100g、铁:3.81mg/100g、烟酸:2845.67ug/100g、钾:298.2mg/100g、钠:72.9mg/100g、硒:0.022mg/kg、铜:2.73mg/kg。 3、安全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NY/T472绿色食品兽药使用标准、NY/T473绿色食品动物卫生标准、NY/T472绿色食品兽药使用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产地环境按《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标准规定等规定进行生产。贮藏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1056-2006)等相关规定。 |
扎兰屯榛子 | 主要产于扎兰屯市东部和醅山区,年产量约80万公斤,曾是出口创汇土特产品。榛子营养价值较高,用途较广。生食或炒食,清脆可口,香气浓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小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上乘土特产品。榛子通身都是宝,榛仁可作糕点馅,果壳可制活性炭,榛皮及叶含鞣质,可提取烤胶,叶子可作饲料,根条可作纺织品。 扎兰屯榛子是“纯天然、无污染、高营养”的绿色食品,加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金字招牌,使这里的榛子名扬国内外。北京、天津、广东、山东等省市采购商纷纷前来大量采购。尤其是被中科院专家称为“手拍水漏”的 “榛子落儿”因其独特的口感极为-,不少外地客商甚至不惜花双倍价钱抢购,每年春节前扎兰屯榛子都被当做贵重礼品赠送亲朋好友。 如今,“扎兰屯榛子”这貌不惊人的野生小坚果,已成为扎兰屯全力打造的绿色食品中重要的一员,也是帮助当地农民致富的“金疙瘩”, 成为投资少、获利大、“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赢的“朝阳产业”。 地域范围 扎兰屯榛子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在扎兰屯市境内13个乡、镇(办事处)及所属89个行政村,具体是南木鄂伦春民族乡、哈拉苏办事处、达斡尔民族乡、成吉思汗镇、中和办事处、雅尔根楚办事处、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蘑菇气镇、关门山办事处、色吉拉呼办事处、洼堤镇、浩饶山镇、柴河办事处,总生产面积33000公顷,年产量500万吨。扎兰屯榛子产地地处大兴安岭东麓,济沁河、绰尔河上中游两岸,扎兰屯市西南金界壕两侧,介于东经122°32′—123°10′,北纬47°55′—48°02′,海拔1120——215m,适宜扎兰屯榛子生长。 |
陈旗鲫 | 由呼伦贝尔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实施,陈巴尔虎旗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所申请,农业部第三次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陈旗鲫”顺利通过评审答辩、全国公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公示[2016]第3号)。申请材料通过市、旗两级农牧业部门审核确认和自治区农牧业厅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机构初审合格,并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的登记保护条件,农业部拟准予登记,依法实施保护。 划定的产地保护范围为陈巴尔虎旗所辖鄂温克苏木、巴彦哈达苏木、东乌珠尔苏木、西乌珠尔苏木、哈达图牧场共4个苏木和1个牧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2′46.16〃~119°20′07.76〃,北纬49°46′57.65〃~50°12′50.26〃。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6-03-1951。 2016年第三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468号)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陈巴尔虎旗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所申请对“陈旗鲫”产品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准予登记,特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
扎兰屯白瓜籽 | 扎兰屯白瓜籽种植历史,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种植,当地农村素有种植白瓜籽的习惯,是当地出口农产品之一。1966年,国家开始在内蒙古地区收购扎兰屯白瓜籽,并由外贸部门组织收购出口。60-70年代,扎兰屯白瓜籽年生产1.5-3万公斤,出口2万公斤。1970年从天津引进优良品种后,建立了出口生产基地,采用先进的种植方法,提高白瓜籽产量猛增。 即善瓜籽。是葫芦科蔬菜作物倭瓜、西葫芦、角瓜、窝瓜、南瓜等瓜瓜籽。瓜籽表面呈白色,故称白瓜籽。 作用 白瓜籽含油量较多,一般用来作日常小食品。白瓜籽炒熟后可直接食用,也可加料制成多味瓜子,味道香美。还可以做糕点的辅料,白瓜籽所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很丰富。中医用白瓜籽做为肠道寄生虫的驱虫药不仅效果好,而且无化学药品的副作用。是出口商品之一。 扎兰屯白瓜籽产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南端,背倚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大草原,面向东北三省,地理位置优越,是国家南北通道的必经之处,该地区以山险、石怪、水秀、林茂、兽奇、鸟异著称,被誉为“东北地区的后花园”,2008年 12月20日,获得了博鳌国际旅游论坛颁发的“国际旅游名县”奖。扎兰屯白瓜籽产地总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包括南木鄂伦春民族乡、哈拉苏办事处、卧牛河镇、达斡尔民族乡、高台子办事处、成吉思汗镇、中和办事处、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蘑菇气镇、关门山办事处、色吉拉呼办事处、洼堤镇12个乡、镇(办事处)及所属95个行政村,32.1万人口,地域面积1.21万平方公里,白瓜籽生产面积1.3万公顷,年产量1.5万吨,年产值达1.2亿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8′21″~123°47′10″,北纬47°35′41″~48°16′24″,海拔为1417.5-186米之间。 |
阿荣旗白瓜籽 | 即蕃瓜籽。西葫芦、角瓜、窝瓜、南瓜等瓜籽。瓜籽表面呈白色,故称白瓜籽。白瓜籽含油量较多,一般用来作日常小食品。是出口商品之一。自治区各盟市均种植蕃瓜,白瓜籽的年产量颇丰。 白瓜子是葫芦科蔬菜作物倭瓜和西葫芦的籽。内蒙古人们有用倭瓜做菜的习惯,吃瓜时取出瓜子,洗净晒干。 白瓜子炒熟后可直接食用,也可加料制成多味瓜子,味道香美。还可以做糕点的辅料,白瓜子所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很丰富。中医用白瓜子做为肠道寄生虫的驱虫药不仅效果好,而且无化学药品的副作用。 主要生产地:呼伦贝尔市阿荣旗、扎兰屯市,兴安盟科右前旗,乌盟凉城县、和林县和鄂尔多斯市等地。 地域范围 阿荣旗白瓜籽主要产自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那吉镇、-镇、亚东镇、霍尔奇镇、向阳峪镇、得力其尔鄂温克族乡、查巴奇鄂温克族乡、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族乡、新发朝鲜族乡等5个镇、4个民族乡。西部与扎兰屯市隔河相望,东部与扎格敦山岭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邻,北部和鄂伦春旗相连,西北部与牙克石市接壤,南以金界壕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毗邻。地理坐标:东经122°02′30″~124°05′40″,北纬47°56′54″~49°19′36″,总面积13600平方千米,白瓜籽保护规模30万亩,年产量1950万公斤。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品种特征:阿荣旗白瓜籽是葫芦科蔬菜作物,是倭瓜和西葫芦的籽。外在感官特征:白色、粒大、皮薄而不硬、有光泽、光滑、籽粒大小在1.5-2.3cm。 2、内在品质:每百克中含粗蛋白28.3g、粗脂肪51.54g、碳水化合物9.56g、不溶性膳食纤维3.31g、烟酸20921.24ug/100g、钙22.26mg/100g、钾833.3mg/100g、镁456.9mg/100g、钠2.05mg/100g、锌6.87mg/kg、硒0.007mg/kg、维生素B20.16mg/100g。 3、安全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产地环境按《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标准规定等规定进行生产。贮藏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1056-2006)等相关规定。 |
地区 | 特产 |
---|---|
阿拉坦额莫勒镇 | 呼伦贝尔油菜籽 西旗羊肉 新右旗白奶豆腐 发菜 |
阿日哈沙特镇 | 呼伦贝尔油菜籽 西旗羊肉 新右旗白奶豆腐 发菜 |
新巴尔虎右旗呼伦镇 | 呼伦贝尔油菜籽 西旗羊肉 新右旗白奶豆腐 发菜 |
贝尔苏木乡 | 呼伦贝尔油菜籽 西旗羊肉 新右旗白奶豆腐 发菜 |
克尔伦苏木乡 | 呼伦贝尔油菜籽 西旗羊肉 新右旗白奶豆腐 发菜 |
敖尔金牧场 | 呼伦贝尔油菜籽 西旗羊肉 新右旗白奶豆腐 发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