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呼伦贝尔 >> 根河市

根河市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美味烤全羊

  烤全羊是蒙古民族的餐中之尊。《达斡尔蒙古考》中载道:“餐品至尊,未有过于乌查(即烤全扬)者”。烤全羊蒙语称“昭木”。据史料记载,它是成吉思汗最喜爱吃的一道宫廷名菜,也是元朝宫廷御宴“诈马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蒙古族这种传统而古老的风俗,至今还保留着,以前只供蒙古贵族享用,一般牧民根本吃不到的烤全羊。现如今,烤全羊已成为内蒙古草原饮食文化中一枚璀璨绚烂的明珠。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蒙古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烤全羊的方法也随之演变。原始的烤全羊,是将开膛去皮的整羊架于火上烘烤。烧烤时要用杏木疙瘩烧旺的红火,须火旺而无烟方可。不时将白条羊在火上左右翻转,一直烤到表面金红油亮,香味喷发,外焦里嫩为止。烤熟后从架子上卸下,用刀割而食之,不加油盐,不加任何作料,却有纯朴天然的香味。   现在,内蒙古的一些饭店和旅游景点为使烤全羊的肉质更鲜美,在制作工艺上都融入了自家的小秘方,所以烤全羊的制法各色纷呈,但大体上基本一致:烤全羊要选择膘肥体壮的4齿3岁绵羊作原料,宰杀后用80度的热水浇烫羊的全身,趁热煺去羊毛;挖除内脏,用水洗净胸腔、腹腔,再用碱水洗净全身羊皮。在腹腔和后腿、五叉等肉层较厚的部位,用刀割开小口,然后填进各种佐料腌渍入味,外皮涂抹适量麻油和酒。   用铁扦从羊尾向内别到腹部,并加以巩固,再用铁链钩住羊的四肢,背部朝下放入炉内烘烤,砖砌而成的烤炉似穹庐状。烤全羊入炉之前,先用一种叫梭梭的柴禾将炉膛烧红,撤去燃料后,将全羊从烤炉的天窗吊入,并关闭天窗和炉门。将羊肉烤至半熟后,再打开炉门,用长柄勺舀上梭梭柴的火块对羊身进行烤炙,直到羊全身烤成焦黄色为止。用这种慢火烤炙的全羊外皮焦脆,金红油亮,而皮下的肉鲜嫩酥香,油而不腻。   烤好的全羊出炉后,倒掉腹腔和填入皮肉的佐料,将全羊以跪卧姿势摆入直径约1米的大盘内,在羊脖子上系一条红绸带,先摆上桌让客人欣赏,待客人过目赞美后,由专人在客人面前将烤全羊割成小块。   

根河黑木耳

  根河黑木耳至今已有20多年的栽培历史,干耳亩产量可达350~600kg,由于栽培容易,产量高,这里地处北纬52°,年平均气温-5.5℃,面积20012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 森林覆盖率87.2%,人均拥有林地210多亩,全市现有熟耕地3万多亩,是中国最北部的城市。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保持完整,是国内少有的一块绿色净土,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塞外西双版纳”、“天然氧吧”、“天然绿色宝库”。种植的数量逐年增多。   干品正反面明显,光面纯黑色,背面深灰色,有明显耳筋;而泡后的黑木耳,朵大、肉厚、纯黑色、弹性强。根河气候凉爽,黑木耳生长缓慢,一年仅采收一潮,因此其干物质含量高。   地域范围   根河市位于呼伦贝尔盟北部,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北部的旗市之一。东以额伦村自治旗为邻,西以额尔古纳市接壤,南连牙克石市,北接黑龙江省漠河县、塔河县。南北直线距离最长240.4公里,东西直线距离最宽198.8公里。总面积19929平方公里。根河黑木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满归镇、阿龙山镇、金河镇、得耳布尔镇、敖鲁古雅乡、好里堡办事处、河西办事处、中央路办事处。保护范围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地理坐标为东京120°12′~122°55′,北纬50°20′~52°30′之间,区域生产面积33153.1亩,人口18万人, 森林覆盖率87.2%,人均拥有林地210多亩,目前产量达20万斤。

根河卜留克

  “卜留克”是俄罗斯语的音译, 学名叫芜菁甘蓝,丰产于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林间空地。经测定,卜留克含有人体生长必须的17种氨基酸及25种矿物质元素,称蔬菜家族中的VC之王。“根河卜留克”产品地理标志的申报成功,不仅成为呼伦贝尔市“卜留克”生产发展的助推器,更为提升呼伦贝尔市“卜留克”产品的品牌价值和打造“根河卜留克”特色农产品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   根河卜留克   地域范围   根河市位于呼伦贝尔盟北部,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北部的旗市之一。东以额伦村自治旗为邻,西以额尔古纳市接壤,南连牙克石市,北接黑龙江省漠河县、塔河县。南北直线距离最长240.4公里,东西直线距离最宽198.8公里。总面积19929平方公里。根河卜留克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满归镇、阿龙山镇、金河镇、得耳布尔镇、敖鲁古雅乡、好里堡办事处、森工路办事处、河西办事处、中央路办事处。保护范围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2′~122°55′,北纬50°20′~52°30′之间,区域生产面积33153.1亩,产量达200万斤。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根河卜留克为十字花科,芸蔓属,植株高20~50厘米,主根细长,茎直立球状,叶色深绿,叶面有白粉,叶肉厚,叶片裂刻深。味道爽口,鲜、嫩、脆、辣,营养丰富。 2、内存品质指标:根河卜留克富含高钙、低脂、低钠等特性,含有人体所需的(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 25种微量元素(钙含量492.0ppm;铝含量17.67 ppm;硼含量3.371 ppm;钡含量1.807 ppm;铍含量0.0331 ppm;镉含量0.0026 ppm;钴含量0.0849 ppm;铬含量6.578 ppm;铜含量0.6483 ppm;铁含量9.162 ppm;汞含量1.784 ppm;钾含量1706 ppm;镁含量176.7 ppm;锰含量1.790 ppm;钼含量0.0648 ppm;钠含量720.7 ppm;镍含量0.4377 ppm;磷含量649.7 ppm;铅含量0.5464 ppm;硫含量2340 ppm;硅含量16.48 ppm;锡含量0.0670 ppm;锶含量5.791 ppm;钛含量0.0428 ppm;锌含量3.020 ppm)。是难得的原生态绿色食品,长期食用,可保持您健康的体魄,是您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 3、安全要求:根河市卜留克严格执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标准。绿色食品卜留克基地要远离城市、工矿区及主要交通干线,基地区域及周边无“三废”排放企业。农田大气环境良好,灌溉水质、土壤环境质量均要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适宜卜留克生长 ,同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具有可持续的生产能力。

刨花板

  刨花板   “根河牌”   刨花板为内蒙古名牌产品,产品多次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质产品”、“用户信得过产品”、“内蒙古名牌产品”等称号。2003年10月,通过ISO9001-2000版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刨花板主要性能达到GB/T4897.1-4897.7-2003标准。“根河牌”   刨花板主要采用大兴安岭纯木质原料(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经单层平压工艺而成,产品具有低容重、高强度、低游离甲醛、低厚度膨胀率、板面颜色接近木质本色的特点;产品规格为1220mm×2440mm×4mm-40mm。品种有普通型、阻燃型、防水型。现已销往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深受顾客好评。

中密度纤维板

  中密度纤维板   中密度纤维板原料为大兴安岭的优质树种,产品具有密度分布均匀、表面光滑平整、强度高、握钉力强、可加工成各种异形、曲面等特点。适用于家庭装修及家具生产。产品质量经国家质量检测中心检验,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产品规格为2440mm×1220mm×(8mm、12mm、14mm、15mm、17mm、18mm)。

红烧牛头

  内蒙古传统佳肴。以黄牛头为主料烧制而成。将牛头用火烧焦皮面,刮、洗干净。锅内加清水,入牛头煮至肉、骨能分离捞出,取其肉加葱、姜、料酒汆煮两次捞出,切成小方块。另起锅,添入鸡汤、净猪肘、热火腿烧开,撇去浮沫,投入用纱布包好的干贝、白胡椒、大料、桂皮、姜片,煮至汤浓,放入牛头块,用小火靠制,待牛头块软烂时捞出,皮朝下整齐码入碗内,加葱段、姜片、精盐等上笼蒸透,扣在盘中。勺内添清水,加白糖、盐、味素烧开,用水淀粉勾芡、淋明油浇在主料上。另起锅添料加油,用葱花泡香味,添鸡汤、盐、味素烧开,投入尤菜心烧至入味,用水淀粉勾芡,点香油出锅,围摆在牛头周围即可。特点是肉质软烂,口味醇香,营养丰富,色泽美观。被誉为菜之上品。

山野蘑菇

  根河山野蘑菇资源极为丰富,种类多、储量大、营养价值高,属时尚的绿色食品,备受市场青睐。年可产山野蘑菇60万公斤,干品14.6万公斤。

烤羊尾

  内蒙古风味名吃,以羊尾膘脂、鸡蛋清、果脯、白糖为原料炸制而成。此菜外型美观、香甜酥脆,带水果味,多用在接待宾客宴席上。炸羊尾的做法是:将羊尾切成薄片,将白糖、京糕、麻仁掺面粉拌匀成馅,包裹上羊尾片。把植物油热至五成,将羊尾裹上蛋,泡糊,逐个入油炸,炸至呈淡黄色时捞出装盘,再撒上白糖即可上桌。此菜的特点是:色泽美观,香甜酥润。

山野蘑菇

  根河山野蘑菇资源极为丰富,种类多、储量大、营养价值高,属时尚的绿色食品,备受市场青睐。年可产山野蘑菇60万公斤,干品14.6万公斤。 下一篇:鹿铃春酒

鹿铃春酒

  鹿铃春酒是根河市酒厂技术人员与区内酿酒高级工程师、老中医经多年反复研制的结晶,集野生人参、鹿茸、鹿鞭、黄芪、杜仲、枸杞、掌参等多种名贵中草药,具有强身健体、补气养神、延年益寿之功效。产品含有蛋白质、参皂甙、18种氨基酸、6种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份,是健康长寿、强筋壮骨、永葆青春的必备饮品。

美味香橙羊肉

  内蒙古创新菜肴。以新鲜去骨羊肉为主料烹制而成。将鲜橙去瓤,修成提蓝。羊肉煮熟切成小丁,加枸杞、精盐、味素等调味品炒至入味装在提篮内,摆在盘边。生羊肉剁茸加橙汁、精盐、味素等调味品拌匀,挤成丝汆熟。勺内添底油烧热.用葱、姜丝炝锅,投入主料,烹料酒,加精盐,味素炒至入味出勺,装在盘的中央即可。持点造型美观,色泽明快,口味咸鲜,酸甜并重,质地细嫩,富有营养。宜作大型宴席的主盘或配件,多在中、高档饭店经营。

扎兰屯黑木耳

  扎兰屯黑木耳生产历史悠久,从康熙28年(1689年)就是当地招待贵宾不可缺少的佳肴,被称为“素中之荤”。扎兰屯黑木耳采用多年生长的柞木段或柞木锯沫,用人工栽培方法进行生产。外在感官特征表现在:黑中透明、型如人耳、耳朵硕大、耳肉肥厚、口感清脆、体态宛如莲花,并含有蛋白质、粗纤维、钙、磷、铁、维生素B1、B2等营养元素。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金发中副主任称赞扎兰屯黑木耳为木耳中极品,具有药用和保健之功效。扎兰屯黑木耳系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绿色食品。   (1)土壤地貌情况:扎兰屯行政区划面积1.69万平方公里,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地貌大体呈现“七林二草一分田”之格局,森林覆被率达67.78%,是全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市土壤类型为黑土和草甸土,土壤pH值在4.3-7.9之间,有机质含量平均6.11%,属大兴安岭西草原区向岭东松辽平原农业区过渡带,低山、高丘、河谷相间分布,土质肥沃,耕性良好。   (2)水文情况:境内水资源丰富。降水为地表水的主要来源,降水比较充沛集中,年降水量460-580毫米。现有渠首工程12处,较大渠道3处,小型水库2座,塘坝5处,300多座渠系建筑物。河川径流量季节变化很大,过境水的利用量较小,水资源比较丰富,地下水基流量4.43亿立方米,占地下水资源量的23.7%,可开发量1.11亿立方米,占地下水基流量的25%,水质保持良好。   (3)气候情况:扎兰屯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全年日照时数2619小时,≥10℃的有效积温平均达2515℃,年降雨量450-550mm,年无霜期110-130天。对优质黑木耳栽培极为有利。   (4)人文历史情况:1901年中东铁路在扎兰屯地区修筑与通车后,扎兰屯地区人口渐繁,农、工、商各业初露端倪,扎兰屯黑木耳也从此走出山林。扎兰屯市人工培植食用菌首先从黑木耳着手,已有近百年历史。上世纪60-70年代为试验和典型示范阶段,进入80年代,扎兰屯市西南各乡镇普遍开始人工培植黑木耳,1989年是扎兰屯人工培植黑木耳的热潮年,共有黑木耳段约3000万段。扎兰屯黑木耳从1980年开始就是当地主要出口农产品,出口到前苏联等国家。扎兰屯市为大兴安岭地区黑木耳主要产地,每年产量达70万公斤以上,黑木耳培植户达8385户。至2007年,全市黑木耳培植户达15675户,年产量700多吨。2008年5月,扎兰屯市傲林山珍食品有限责任公司100万斤黑木耳种植加工项目在成吉思汗镇开工建设,该项目是扎兰屯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构建绿色农畜林产品加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扎兰屯市黑木耳开发前景和获利空间非常可观。   地域范围   扎兰屯黑木耳在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境内,位于呼伦贝尔市南端的大兴安岭东麓,东以与阿荣旗相邻,南与黑龙江省甘南、龙江二县及扎赉特旗接壤,西与与兴安盟相连,北与牙克石市作伴,是呼伦贝尔市向东开放的窗口。欧亚大陆桥滨洲铁路贯穿全境,内蒙古阿荣旗—广西北海省际大通道和301、111国道在此交汇。扎兰屯黑木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20°06′-122°19′,北纬47°50′-48°02′。包括南木鄂伦春民族乡、哈拉苏办事处、卧牛河镇、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蘑菇气镇、关门山办事处、色吉拉呼办事处、洼堤镇、浩饶山镇、柴河办事处10个乡、镇(办事处)及所属71个行政村,总生产面积260万公顷,年产量700多吨。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鲁日格勒”是达斡尔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它因地而异,有“阿罕伯”、“郎突达贝”、“哈库麦”、“哈根麦勒格”等几种不同称谓。   在内蒙古和黑龙江嫩江流域的达斡尔族聚居区,“鲁日格勒”舞是对其民间舞的统称,多为妇女表演的自娱性舞蹈。据考证,“鲁日格勒”的汉语意思为“燃烧”或“兴旺”,达语“鲁日格勒贝”可以引申为“跳起来吧”。因为表演时边舞边喊“罕伯、罕伯”,所以“鲁日格勒”又有“罕伯舞”之称。   “鲁日格勒”舞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古代达斡尔在春意微透的夜里聚集在村头的草坪上,围绕熊熊燃烧的篝火手舞足蹈,你呼我唤,于劳动之余以舞蹈形式抒发心声,调整精神,消除疲劳。由此可见,“鲁日格勒”与达斡尔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达斡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鲁日格勒”以群舞为主,多表现狩猎生活和劳动场面,表演时舞者上身和手臂的动作较为丰富,脚下以侧滑步为基本步伐,舞蹈开始时先唱徐缓轻快的舞歌,舞者随着歌声轻柔地舞动起来,旁观者可任意加入队伍随舞,舞蹈气氛逐渐热烈,节奏加快,舞者不断穿插交换位置,舞蹈达到热潮时,同时齐发出“哲嘿哲”、“德乎达”等简短风趣的呼号,脚上踏出有力的节拍。“鲁日格勒”来源于达斡尔族的劳动生产生活,因此舞蹈中有采集、提水、捕鱼、飞翔、禽类斗闹的内容及舞蹈形象。如今,在鲁日格勒舞的原生地区,这种民间舞蹈备受冷落,面临失传的危机,急需采取保护措施。   达斡尔族是个精于骑射、擅长歌舞的民族。聚居在黑龙江省的达斡尔族的鲁日格勒舞又称“哈库麦勒”。它一方面具有传统狩猎歌舞的特征,如从原始狩猎篝火歌舞中保留下来圆圈队形、模仿走兽吼叫和飞禽鸣叫的呼号等内容,另一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如队形有多种变化,演唱的新曲数量增多,歌舞内容更为广泛,衬词更加丰富和独特等等。更值得一提的是,哈库麦勒歌舞有了比较清晰的“三段式”表演程式,第一段“比歌”以歌为主,以舞为辅;第二段“赛舞”,以舞为主,以歌为辅;第三段“打斗”,以打斗为主,演员随着高声激昂的呼号,振臂挥向对方,彼此盘旋打斗在一起,最后决出胜负来结束歌舞表演。   在研究和探索北方民族原始狩猎歌舞发展和沿革的变化轨迹方面,哈库麦勒歌舞如同一件“活化石”。此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哈库麦勒歌舞与满族“莽式”宫廷歌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特别是在哈库麦勒歌舞0现的打斗动作与满族“莽式空齐”的“大率举一袖于额,反一手于背,盘旋作势”是基本一样的,这种相似之处是很值得研究的。   当前,哈库麦勒歌舞也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处于濒危状态,急需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保护。

扎兰屯沙果

  扎兰屯市沙果栽培历史久远,是我国沙果的主产区,出产的黄太平、大秋果、海棠果等品种远近闻名,是当地招待贵宾、佳朋不可缺少的果品。扎兰屯沙果特定外观突出表现在:果形如乒乓球大小、色泽鲜艳、果面光滑且有光泽,果味酸甜、多汁、香气浓郁,果心肉质呈油浸状,风味独特,具有驱虫明目之功效。扎兰屯沙果饮品、沙果干食品已名扬海内外、享誉港澳台。扎兰屯沙果系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绿色食品。   (1)土壤地貌情况:扎兰屯沙果产区主要以山区丘陵漫岗为主,山区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69%,北部属雅鲁河谷平原,中部属架子山低山丘陵,南部属基尔果山中山丘陵。主产区土壤以暗棕壤土为主,椐测定有机质含量6.22%以上,全氮平均含量2.34g/kg,有效磷26mg/kg,速效钾大于65mg/kg,pH值4.9-7.7左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沙果的生长。   (2)水文情况:扎兰屯沙果产区内年平均降水量718.6毫米,水利条件配套齐全,地下水源充足,农田排灌设施配套,水质清澈纯净,水资源保持良好。无污染,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河流分为雅鲁河、济沁河、绰尔河3个流域,年平均径流量25118万立方米。水资源丰富,其中河川流量为21.25   亿立方米,地下资源5.02亿立方米。由于扎兰屯沙果产区河流众多,南北纵向山谷常年有河水流出,呈阶梯状分布,密度较大,流经沙果产区,水质清澈纯净,水资源保持良好,地下水矿物质含量丰富,为扎兰屯沙果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气候情况:属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其特点:春季干旱、风大,升温快;夏季炎热多雨,降水充沛;秋季降温剧烈、昼夜温差大;冬季漫长寒冷,多雪。全年日照时数2411小时,年平均气温3.3C°,≥10°C的有效积温平均达2147°C,年降雨量在450-550mm,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无霜期短,平均110-135天,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于生产优质沙果。   (4)人文历史情况:扎兰屯沙果栽植历史久远,是我国北方优质沙果的主产区,扎兰屯市出产的黄太平、大秋果、海棠果等沙果远近闻名。扎兰屯沙果又有冷金丹、林檎、无色来、联珠果等别称,在《医疗本草》、《日华子本草》、《开宝本草》、《医林篡要》等文献中均有记载。从19世纪末就开始有零星种植,扎兰屯市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引进大秋、黄海棠等沙果进行栽植,1950年扎兰屯农业生产试验进行小规模果树示范栽培,取得了在高寒地区栽培果树的经验。此后又从黑龙江、吉林等地相继引进了太平果、大秋等小苹果苗木,同时开始用山丁子进行人工嫁接培育地产沙果树苗,并于1952年筹建扎兰屯河西果树园艺场,作为沙果栽培示范基地,先后从外省引入黄太平、大秋、黄海棠、紫太平、青太平、七月鲜等,经栽培试验,沙果耐寒冷、抗冻能力强,适合当地栽培。1958年部分乡村纷纷建立果园,共建哈拉苏公社花果山果园等200余处。至1959年,仅扎兰屯栽培沙果树就达1506亩,年产水果2.4万公斤。1981-1990年全市栽培沙果树4万亩,年均产沙果600万公斤。至2000年,沙果种植面积近10万亩,年采收量约在6万吨左右,年产值5.4亿元。2006年10月扎兰屯市长征饮料厂生产的绿色天然饮品沙果汁,取得了国家流通产品认证,填补了该项产品国家空白。目前,扎兰屯市沙果系列饮品扬名区外,远销北京、河北、上海等二十多个省市,“糖心儿”沙果系列饮品香飘京沪津。沙果产业带动当地果农实现年增收1140万元。目前全市已发展沙果基地1.6万公顷,深加工企业2家。扎兰   屯市卧牛河镇以沙果“数量多、品质优”素有“沙果之乡”美誉。扎兰屯生产的纯天然沙果汁,2007年荣获中国(齐齐哈尔)第七届绿色食品博览会畅销产品奖。2008年11月,在呼和浩特第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扎兰屯市长征饮料厂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沙爽牌沙果汁”受到全国以及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约15000名国内外专业采购商的青睐;目前,扎兰屯市积极培育、扶持发展地方绿色、特色产业,利用当地特有的气候条件和资源、区位优势,瞅准沙果系列产品这一市场空白,引导农户发展沙果林下间作、庭院种植,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专业化林果产业基地,真正实现农林特色产业良性循环和产品保鲜、储藏、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地域范围   扎兰屯沙果的地域保护范围为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22°28′-123°17′,北纬47°35′-48°06′,南北长145㎞、东西宽86㎞,主要涉及扎兰屯市的哈拉苏办事处、卧牛河镇、高台子办事处、中和办事处、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蘑菇气镇、关门山办事处、色吉拉呼办事处、洼堤镇9个乡、镇(办事处),共计74个行政村。总生产面积1.6万公顷,年产量24万吨,年产值达13.5亿元。   

呼伦湖小白鱼

  呼伦湖小白鱼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呼伦湖的特产。呼伦湖特产的小白鱼被誉为“鱼中极品”,来这里的游客都要品尝一番。呼伦湖小白鱼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呼伦贝尔的呼伦湖,又名达赉湖,意思是“海一样的湖”,面积2339平方公里,有两个香港那么大,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北方最大的湖。呼伦湖已经有近一个世纪的渔业生产史,冰冻的湖下藏有鲤鱼、鲫鱼、油餐鲦、蒙古红鲌、鲶鱼、秀丽白虾等30余种鱼类。呼伦湖的小白鱼也叫“白条”,最大的就可以长到二、三两,如果长到最大的时间不打捞就死了,用小白鱼做的罐头是达莱湖的特产。   2014年,呼伦贝尔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申报的“呼伦湖小白鱼”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呼伦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也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满洲里市之间,地处东经116°58′----117°47′,北纬48°40′----49°20′之间,属高纬度地区,湖水面积为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7米,最大水深为8米左右,蓄水量为138.5亿立方米。呼伦湖水以肥(天然饵料丰富)、大(面积广阔)、洁(无工业污染)、活(有三条河为水源吞吐)而著称,以呼伦湖为主体的“三湖”(呼伦湖、贝尔湖、乌兰诺尔)和“三河”(克鲁伦河、乌尔逊河、达兰鄂罗木河)形成了完整的呼伦湖水系。呼伦湖盛产鲤、红鳍鱼白、餐条鱼、鲫、鲇、狗、蒙古红鱼白、秀丽白虾等31种水产品,年最高产量可达1万吨左右,是内蒙古最大的天然、绿色、有机水产品生产基地。呼伦湖年产小白鱼7000吨,地域保护总面积 23万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形态特征:体长侧扁,侧扁而高,头小,全侧深银白色,每个鳞片的边缘颜色稍深。背鳍条,Ⅲ7;臀鳍Ⅲ12-15;侧线鳞42-46;下咽齿三行1.1.4-5.4.1;全身银白,鳍灰白色。 2、内在品质:呼伦湖小白鱼富含蛋白质和十余种氨基酸。每100克鱼肉中氨基酸总量>15克,其中天门冬氨酸>1.30克、苏氨酸>0.60克、丝氨酸>0.60克、谷氨酸>2.00克、脯氨酸>0.70克、甘氨酸>1.00克、丙氨酸>0.80克、胱氨酸>0.20克、缬氨酸>0.60克、蛋氨酸>0.50克、异亮氨酸>0.70克、亮氨酸>1.10克、酪氨酸>0.50克、苯丙氨酸>0.80克、赖氨酸>1.10克、组氨酸>0.30克、精氨酸>0.90克。每100克鱼肉中含蛋白质>15克。每100克鱼肉中含钙>1000毫克、含铁>3.00毫克、含锌>3.20毫克、含镁>35毫克。每100克鱼肉中含胆固醇<150毫克。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丰富,因此肉味鲜美,是淡水食用鱼中的上品,是水产品市场中最受欢迎的鱼类之一。 3、遗传特性:适应能力强,具有雌雄两性,体长为8厘米性成熟,产卵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以浮游植物的微囊藻、鼓藻、栅藻和矽藻以及着生丝状藻和枝角类为食。该品种鱼是一个区域性的种群栖息于呼伦湖的东西两岸,以沙质底的西岸为多,那里也是产卵场地。 4、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执行(NY5053-2005)。

呼伦湖秀丽白虾

  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称呼伦湖为“大泽”,《明史》称呼伦湖为“阔滦海子”,从清代开始,本地居民称呼伦湖为“达赉湖”。   呼伦湖秀丽白虾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呼伦湖的特产。秀丽白虾是呼伦湖中唯一的经济虾类,具有生长快、食性广、繁殖力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呼伦湖秀丽白虾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秀丽白虾又称秀丽长臂虾。体呈圆筒形,体表光滑,身体透明,成虾体长一般为35~80毫米,体重0.4克~2.4克。秀丽白虾是高蛋白、低脂肪生物,鲜虾所含粗蛋白比同水域鱼类高许多。秀丽白虾的繁殖季节,在呼伦湖水域中5月末至8月中旬,繁殖高峰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   秀丽白虾属杂食性动物,终生以浮游动物、植物碎屑、细菌等为饵料。鲜虾产量很高,从90年代开始,呼伦湖鲜虾产量逐年增多,现年产鲜虾2300吨左右。   2014年,呼伦贝尔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申报的“呼伦湖秀丽白虾”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呼伦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也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满洲里市之间,地处东经116°58′----117°47′,北纬48°40′----49°20′之间,属高纬度地区,湖水面积为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7米,最大水深为8米左右,蓄水量为138.5亿立方米。呼伦湖水以肥(天然饵料丰富)、大(面积广阔)、洁(无工业污染)、活(有三条河为水源吞吐)而著称,以呼伦湖为主体的“三湖”(呼伦湖、贝尔湖、乌兰诺尔)和“三河”(克鲁伦河、乌尔逊河、达兰鄂罗木河)形成了完整的呼伦湖水系。呼伦湖盛产鲤、红鳍鱼白、餐条鱼、鲫、鲇、狗、蒙古红鱼白、秀丽白虾等31种水产品,年最高产量可达1万吨左右,是内蒙古最大的天然、绿色、有机水产品生产基地。呼伦湖年产秀丽白虾2500吨,地域保护总面积 23万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形态特征:体呈圆筒形,体表光滑,身体透明,成虾体长一般为55-85毫米。 2、内在品质:呼伦湖秀丽白虾富含蛋白质和十余种氨基酸。每100克虾肉中氨基酸总量>15克,其中天门冬氨酸>1.50克、苏氨酸>0.50克、丝氨酸>0.55克、谷氨酸>2.00克、脯氨酸>0.70克、甘氨酸>0.90克、丙氨酸>0.90克、胱氨酸>0.10克、缬氨酸>0.70克、蛋氨酸>0.60克、异亮氨酸>0.70克、亮氨酸>1.00克、酪氨酸>0.50克、苯丙氨酸>0.90克、赖氨酸>1.00克、组氨酸>0.30克、精氨酸>1.00克。每100克虾肉中含蛋白质>18克。每100克虾肉中含钙>800毫克、含铁>2.50毫克、含锌>1.20毫克、含镁>65毫克。每100克虾肉中含胆固醇<100毫克。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丰富,因此肉味鲜美,是淡水食用水产品中的上品,是水产品市场中最受欢迎的鱼类之一。 3、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执行(NY5053-2005)。

根河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河东街道 根河黑木耳 根河卜留克 呼伦贝尔油菜籽 刨花板 中密度纤维板 根河山野蘑菇 烤羊尾
河西街道 根河黑木耳 根河卜留克 呼伦贝尔油菜籽 刨花板 中密度纤维板 根河山野蘑菇 烤羊尾
森工路街道 根河黑木耳 根河卜留克 呼伦贝尔油菜籽 刨花板 中密度纤维板 根河山野蘑菇 烤羊尾
金河镇 大兴安岭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根河市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 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 蛙鸣山 根河木屋度假村 景观路原始森林风景区 奥克里堆山冰雪生态旅游区 敖鲁古雅驯鹿之乡 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俗风情园 黑山头古城 牛耳河 断桥度假村 伊克莎玛车家森林公园 根河猎民点 根河黑木耳 根河卜留克 呼伦贝尔油菜籽 刨花板 中密度纤维板 根河山野蘑菇 烤羊尾
阿龙山镇 根河黑木耳 根河卜留克 呼伦贝尔油菜籽 刨花板 中密度纤维板 根河山野蘑菇 烤羊尾
满归镇 根河黑木耳 根河卜留克 呼伦贝尔油菜籽 刨花板 中密度纤维板 根河山野蘑菇 烤羊尾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 根河黑木耳 根河卜留克 呼伦贝尔油菜籽 刨花板 中密度纤维板 根河山野蘑菇 烤羊尾

根河市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