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四大股庙 | 四大股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四大股庙位于五原城南5公里处,又名诸神庙。所谓“四大股”是指着最初合股开渠的四家而言,王同春是其中之一。原来的庙址很小,后经王氏重修,才有了现在的规模。庙正殿前廊东壁下有光绪二十八年立“重修诸神庙并开渠筑堤碑”一建于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年)。 |
秦长城 | 秦长城为世界文化遗产。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32年(前21年)在北方大规模修筑长城。在巴彦淖尔盟乌拉特中旗乌不浪口红旗店西一公里处,有一条坍塌的长城,从断面上可以看出石垣内部还有一层整齐的墙壁,经考证,此为秦利用赵长城并将其加高加宽进行维修而形成的秦长城。 在长城附近,每隔0.5~1.5公里,便有1处高大的石头堆。从这些坍塌的石堆中仍可找出它原来的四周墙壁,根据残留部分推断,墙壁边长约5~7米,高约6~8米,这就是长城线上用作警讯的烽火台(烽燧)。烽火台多设在视野宽广的山巅,与长城垂直距离一般不超过三公里。离烽火台不远的高地上,往往还伴随有房址。在重要的山口和关隘处,往往有小城障,城障是附属于长城的军事城堡。 |
五原抗日烈士陵园 | 五原抗日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城北,有一座庄严肃穆的陵园——五原抗日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679位抗日阵亡将士的忠骨。 1940年3月20日,傅作义指挥-五原的战斗打响。经过3个昼夜的战斗,共歼敌三千四百多人,俘三百余人,失地得以收复。这是抗日战争以来国军少有的收复失地的战役,当时许多报刊称此为“五原大捷”。傅作义将军为了缅怀英烈,当年在此修建抗日烈士墓一座。 现在,这里已成为内蒙古地区纪念抗日战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旅游景区。 |
古墓葬 | 古墓葬为文化旅游景点。 巴盟境内的古墓葬大体上以石棺墓和砖石墓为主。以乌拉山、阴山南麓为界,北部多石棺墓,南部多见砖石墓。石棺墓多为早期北方草原狩猎游牧民族的墓葬,多分布于山沟口侧的阳台上,墓室呈方、圆形,方者长3~5米,宽2.5~4米。无论方形或圆形,均普遍用自然块石垒成外棺墙、多为单层、无椁,故名“石棺”。从已发掘的石棺墓看,一般无随葬品,多为单人葬,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可见石棺墓多为氏族社会的产物。较为典型的石棺墓有乌布浪口、石兰计山口、达拉盖沟口、哈日格乃沟口石棺墓群等。 砖石墓葬多分布在古城遗址附近。在阴山和乌拉山前的城堡附近,都有一个至数十个古墓群,较为典型的砖石墓有三顶帐房古墓群、公庙子古墓群、阿拉奔古墓群、乌加河古墓群和沙金套海古墓群等。其中以沙金套海古墓群面积最大。沙金套海古墓群位于蹬口县沙金套海苏木西南1~5公里处,以汉代窳浑古城为中心,分为北、中、南三个区,其中以南区面积最大,东西宽2.25公里,南北长近2公里。已暴露的墓葬近千座,1985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 三顶帐房汉代古墓葬位于乌前旗黑柳子乡三顶帐房村东北约1公里处。此处有大小高低不等的近百处封土堆,经部分清理发掘,考证为西汉中期至东汉中期的古墓葬,其中两汉晚期墓为土坑竖穴墓,有棺有椁,出土文物有大量带字陶罐、青铜灯台、吉祥牌饰、漆盘、漆奁等,特别是出土了数枚镶嵌在漆器口沿上的金银动物的生肖像。这些动物生肖像是生肖发展初期的最有力的实物证据。此外,还出土一枚“第二”字样的“权钱”,是汉墓出土文物中的珍品。 在乌拉特前旗阿拉奔苏木西南陈二壕村一带曾发现汉、唐、辽、西夏的古墓多座,其中以唐代王逆修墓的发掘最有价值。此墓为仿木结构的穹庐顶单室砖室墓,长4.52米,宽3.2米,高2.5米,内有尸骨四具,一男三女。墓中文物有唐三彩瓷盂、白瓷碗、唾盂、铜镜及象牙和玉雕艺术品。此墓的墓门内有一块墓志铭碑,用青石雕成,碑上刻有缠枝牡丹花纹饰。铭文楷书580字,记述了死者的家世和生年,以及镶刻者的简历,特别是记述了墓葬的地理方位,为考证唐代西受降城等古代城堡的确切方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塞上奇石林 | 在乌中旗文更镇境内,与同和太牧场毗邻处,有一片由上千座天然石头组成的石林。石头有的像静卧的大象,有的像站立的兔子,有的像奔驰的骏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蚀而开成的天然景观,被称为“塞上奇石林”。石林区周围是京津地区沙源治理示范园区,地势平坦,绿草如茵,呈现辽阔草原气象。它北靠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仅15公里,并直通中蒙边境甘其毛道口岸和中蒙184公里边线;东北邻近希热庙旅游区和阿其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东与德岭山水库、蒙古大营相邻、南连乌不浪口抗日烈士陵园;西与海?五公路毗邻,黑色路面联通110国道和京包、包兰铁路线,交通十分便利。 石林区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里面伴生有马蔺、山丹花、针茅草等200余种野生植物资源,其间栖息着野鸡、野兔、石鸡等珍禽30多种。 它没有南方石林那么娇小秀美,体现的是北方的粗犷、豪放、苍茫和辽阔。四季分明,气候凉爽是理想的消夏避暑胜地,也是建设草原旅游风景区的理想场所。 |
五原誓师台 | 五原誓师台位于五原县旧城区。建于1926年9月17日。誓师台呈方形,土筑而成,高6尺,台底两丈,台顶一丈,坐北朝南。台后有登台甬道。 从1926年冯玉祥在五原誓师至1945年间,誓师台周围先后立碑数座。碑文有“国-军”,“国-军纪念”、“纪念冯玉祥将军一九二六年五原誓师”等。立碑署名的有冯玉祥、马鸿逵、刘必达、陈应道、王崇仁等。 |
内蒙古巴美湖湿地公园 | 内蒙古巴美湖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内蒙古巴美湖湿地公园总面积673.89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95.87公顷,湿地率58.75%。 2012年3月成功申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后,先后启动实施多项保护措施,完成了河道清理、生态补水辅助工程均疏浚通水道工程,每年定期对湿地进行生态补水,湿地公园内设立了监控杆等监测设备,限制渔民数量的扩展以及对湿地的围垦。同时,在湿地公园主入口处标志石范围设立了30余块大型户外公益宣传牌、警示标语60多个、界桩界碑100块。新建多功能科普宣教中心展厅200平米,陈列鸟类展板118个,动物标本6个,植物标本60个,昆虫标本8盒。如今的巴美湖周边湿地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正逐渐成为鸟类和野生动物栖息的天堂 。 内蒙古巴美湖湿地公园于2016年8月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的验收 。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