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 镶黄旗 >> 巴彦塔拉镇

巴彦塔拉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镶黄旗鸿格尔山

  鸿格尔敖包位于镶黄旗南部,海拔1650米,是镶黄旗境内最高峰。围绕鸿格尔敖包的鸿格尔山,是在特殊生态环境下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山中奇峰林立,怪石突兀,沟壑纵横,树木繁密。  1675年(康熙14年),察哈尔八旗被降为总管旗,从辽东义州一带迁至宣化、大同边外后,镶黄旗人将林丹汗的孙子额尔和鸿格尔将军的骨殖安葬于今河北省崇礼县大马群山的一个山峰上,把该峰定为镶黄旗全旗祭祀的敖包。清末和民国时期,清朝政府和民国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和放垦政策,将内地大量农民迁到塞外垦植,大片草场逐渐变为农田。以畜牧业为主的镶黄旗人民不得不一步步北移,他们祭祀的敖包也随之而北迁。1930年,他们把全旗祭祀的敖包由今河北省崇礼县大马群山移到今镶黄旗与正镶白旗交界处的阿尔旺塔布音海尔罕,因不理想,随即又迁到现祭祀处。  鸿格尔敖包祭祀的时间是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五月十三日至二十日,各苏木、浩特、家族先期祭祀自己的敖包。二十一日,全旗僧俗开始往鸿格尔敖包上下汇集,整理、布置敖包,规划搭盖帐房,做各项竞赛活动的准备。  二十四日,各项准备活动应全部准备就绪。各苏木、浩特、个人搭盖的帐房围绕在摔跤场旁边。各方面敬献的羊、酒、奶食、钱钞等礼物也均应交割清楚。  二十五日寅时(晨五时),大-手持黄伞,引导全旗-、社会名流、僧俗人众徒步登上敖包,在敖包的经幢、旗杆上挂九色彩带、经幡。然后焚香,向敖包敬献德吉(肉食、奶食的第一箸)。然后鼓号齐鸣,-开始念经,众人把带来的酒、肉、奶食祭献给敖包,跪拜、祈祷。拜罢,全体绕敖包正转三圈,每人至少往敖包上摆放一块石头,随后下山,在山的东侧祭祀神庙、祭水。  全部祭祀活动结束后,摔跤、赛马等比赛活动开始。其间,主持人向-、社会名流、来宾敬酒。摔跤时,乐队演奏激昂、优美的乐曲。旧时,摔跤手每获得一次胜利,获白银二钱,冠军得白银七两,亚军得六两。赛马冠亚军奖金与摔跤相同,第三名以后依次递减,奖励名额是全部参赛马数的三分之一。  鸿格尔敖包,也叫“威风敖包”,因山下寺庙中供奉的额尔和鸿格尔将军的神像(该庙1958年以后被毁,现仅存额尔和鸿格尔将军的画像)威风凛凛。将军身穿白色铠甲,腰挎弓箭,手持大刀,骑一匹白色战马,凌空飞驰,一只白色的猎犬昂首狂叫,紧随其后。人们认为巍峨的鸿格尔山是额尔和鸿格尔将军的象征,所以如此命名。  在山上有鸿格尔敖包,也就是大家现在所看到的。   

汗毛都原始森林区

  汗毛都原始森林区旅游点项目位于巴音塔拉镇赛乌苏嘎查境内,距旗所在地新宝拉格镇东南15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区域内有山有水、有树有草,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是原始的自然的树林区。

圣水山庄旅游度假村

  圣水山庄旅游度假村位于旗政府所在地东北方34公里处,是我旗2006年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开发建设的,景点以开发矿泉水为重点,是集接待、医疗服务为一体的旅游、休闲景区。  关于成吉思汗矿泉水,在民间流传着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当年成吉思汗统率蒙古大军途经此地,烈日当空,正当人渴马困之际,被马蹄踩过的地方突然冒出了一股清泉,士兵们喝了泉水后,士气大振,举兵南下,因英勇作战,为统一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当地牧民认为这是圣祖成吉思汗留给后人们的“圣水”,于是就把这眼泉水称为“成吉思汗矿泉水”。  “圣水泉”  泉水上涌时带有大量的气泡,自流量为2立方米/小时(约10吨),在界限指标中,偏硅酸、游离二氧化碳、锂、锶、矿化度五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颁布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且富含锌、硒、溴、碘、硼、铁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水质洁净,水量充沛,水温四季平衡在7—8度,对治疗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胃病、肝病、皮肤病等疗效独特。1994年2月,旗人民政府委托内蒙古矿业开发总公司矿泉勘察开发部对此矿泉水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评价工作,注册商标为“成吉思汗”天然矿泉水。后经内蒙古地质矿产厅、国家地质矿产部鉴定,认为“成吉思汗”天然矿泉水达标项目之多,含量之高,国内少有,为自治区最好的天然矿泉水,是一处极为珍贵的复合型优质矿泉水源地。   

哈音海尔瓦庙

哈音海尔瓦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镶黄旗哈音海尔瓦庙始建于康熙五年(1666年)。据记载,当时有一个从西藏来传教的-,在镶黄旗建一座庙,称马王庙。建庙时和建庙后,藏族-得到王公富牧们大力资助,一些牧民也不断送子弟到庙里当-。十几年后,该庙僧众已有五六十名。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商都马群总管云东将该庙的建造、发展情况上奏朝廷,清圣祖十分赞赏,给该庙取名广益寺,赐给一尊50两重的哈音海尔瓦银佛。此后,该庙又叫哈音海尔瓦庙。  西藏-圆寂时,从庙内选定19岁的小-斯琴为转世-,斯琴-25岁时(清乾隆元年)赴西藏,朝觐七世0嘎拉桑扎木苏,0授予斯琴却日学位,赐给佛教法规《扎雅格》经。斯琴32岁时(清乾隆八年),再度到西藏,请回斯琴-度牒,并赐给蒙文《丹珠尔》经一部(现保存在内蒙古科学院图书馆)。  哈音海尔瓦庙经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几次扩建,到18世纪末,已有相当规模。此后,又有两次大的扩建,一次是光绪十一年(1885年),将朝克沁殿扩建为81间。此时,庙内僧众达1500名。另一次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该庙趁西藏-吉木彦西都布到北京之机,将其请来讲经,远近僧众1万多人前来朝觐  、听讲,并大量布施,该庙再度扩建。扩建后僧众达2000名。  规模最大时,哈音海尔瓦庙有5个拉桑(-教的学部),大小18个殿堂,5个庙仓,-住宅500多间,主要殿堂有:朝克沁殿、却日殿、堆英克尔殿、门巴殿、拉希殿等。5个拉桑是:卓特巴拉桑、赖玛禳拉桑、堆英克尔拉桑、门巴拉桑、却日拉桑。5个庙仓是:卓特巴仓、赖玛禳仓、堆英科尔仓、门巴仓、却日仓。  哈音海尔瓦庙内除藏有七世0-赐给的佛教法规《扎雅格》经,清高宗赐给的蒙文《丹珠尔》经之外,还藏有大小金银佛像、金银制品、塑像、画像、雕刻、刺绣、图案画等各种文物、工艺品数千件。5个拉桑中曾进行过天文学、哲学、历法、医学等学科的研究。出现过一些知识渊博的-。镶黄旗很多知名的-门巴(蒙医)均出自哈音海尔瓦庙的门巴拉桑。   正月经会和六月经会是哈音海尔瓦庙最大的盛典。正月经会是是农历正月初七开始,十六日结束。六月经会是农历六月初七开始,十六日结束。六月经会期间跳查玛,十四日开始,十五日请麦达尔出巡,十六日结束。此外,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朝克沁殿召开玛尼会。八月,召开门巴会。会后,0-带领众僧众上山采药。   清朝末年和明末初期,因战乱,哈音海尔瓦庙多次被洗劫,此后,逐渐衰落。民国时期,政府不再支付该庙费用,只划给土地120该庙又自己购买土地120顷,把土地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到30年代,由于坝北草原不断被耕植,张北、商都、康保、化德诸县先后建立,哈音海尔瓦庙四周被开垦为田地,寺庙的畜群无处放牧,不得已,于1936年搬迁到今镶黄旗哈音海尔瓦苏木政府所在地处。新建的哈音海尔瓦庙规模大为缩减,其中的朝克沁殿由81间缩减为49间。1930年时,哈音海尔瓦庙有-1013名,香火地110顷。40年代-减少为500多名。0前,尚有-80名。“0”“破四旧”时,该庙被彻底拆除。  1988年,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和镶黄旗财政拨款,旗政府在哈音海尔瓦庙旧址上,新建经堂1座。建筑面积64平方米,另建庙仓3间,仍称广益寺。五台贡本等地请来多尊佛像,供奉于经堂。数年内,先后有十几名-在寺内居住、念经和举行庙会。旗民族宗教事务局出资购买部分牲畜,作为寺庙的财产。对年迈体弱,不能劳动的-,旗财政每年发给固定金额的生活补助费。   

奥奇牧村

  介 绍 奥奇牧村位于锡林浩特市西北二十五公里处,靠锡-赛公路北侧,距民航机场十九公里,是草原上第一家以牧民为主体的民俗文化旅游综合服务村。 牧村集中地可一次容纳80多人,分散地也可安排40人。这里地势开阔,绿草如茵,牛羊遍野,牧歌阵阵。谁想感受真正的草原,可到牧村一游。游客可以下榻于市区宾馆,也可食宿在牧村。

内蒙古苁蓉

  内蒙古苁蓉   苁蓉,又名大芸,主产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中医称其为地精或金笋,是极其名贵的中药材,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历史上就被西域各国作为上贡朝廷的珍品。   苁蓉入药,由来已久。它甘而性温,咸而质润,具有补阳不燥,温通肾阳补肾虚;补阴不腻,润肠通腹治便秘的特点。正因为它补性和缓,才有苁蓉(从容)之称。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不仅详细地记载了历代医药学家有关苁蓉的论述,并且进一步分析、研究了苁蓉的性质和功能。其中写道:“大芸与羊肉煮食,可治‘五为七伤’,腹中寒热病,强阴益精髓”,‘以其温而能润、滑而不泻、常补不峻、峻而精血、兴阳助人”;本经谓其“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大明》称其治“男子绝阳不兴,女子绝阴不产”。近年来,医药界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对苁蓉进行化验分析,结果表明,苁蓉含有微量生物碱及结晶性中性物质,确有治疗腰膝冷痛、妇女不孕、神经衰弱、听力减退的功效,还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并可作为膀胱炎、膀胱出血、肾脏出血的止血药用。

内蒙古灌肠

  内蒙古灌肠   1、   灌小肠   灌肠的工作一般都在现杀的羊皮上进行。因为羊皮光滑,肠子不易弄断。多数需二人合作。小肠下接盲肠(俗称苦肠),盲肠下接细肥肠。把细肥肠割掉,从割口处灌进水去,容量较大的盲肠就成了一个天然的大漏斗。灌满以后,一人不断用力挤压,水就流入小肠。一人用两手不断捋小肠,将粪便排在泔水桶里。如此再灌再排,直到把小肠基本洗净。再割一块肺子塞进小肠里,上面灌水并挤压排出,再用水涮一两次,就可以灌肠了。   从羊腔中舀在盆里的羊血,一般正好灌满它自己的肠肚。灌时,先用手把凝结的血块攥碎,搅进荞面或白面,加入切碎的漫肚油、盐、调料、葱蒜等物。亦从割口处灌入,要灌得不可太满也不可太扁。小肠二三丈长,为煮食方便,可断为四、五部分,不撕掉外面连接肠壁的油脂。这些油脂有固定寸肠的作用,灌时要注意摆顺不使肠子扭结。煮出时盘缠一团,一如腹中的自然状态。卧羊时节肠肚太多,一时吃不了,就灌好分成四五团冻起来,在来年清明时节煮食。   2、灌肥肠   在细肥肠和肥肠连接的地方断开,留下肥肠。水从-处注入,涮净以后,将天棚肉、花肚、细肥肠均切成和肥肠一样长短的细长条,加入盐、调料、葱等,从细端塞入肥肠,边塞边翻,塞完以后,肥肠也正好翻过来了(里面朝外,这是和小肠不同的地方),可以当时或春天煮食。   3、灌小肚   百折和小肠中间的部分俗称水肚(胃)。为跟连接红肠的大肚子(瘤胃)相区别,称为小肚。把小肚多留一点小肠(约三尺),从与百折连接的地方断开,将粪便倒掉,涮洗几次,翻过来,使里面朝外。将灌小肠的血糊糊从断开处灌入,灌到欠满,插入筷子将断口处缭住。翻的时候,小肠只在连接小肚的地方翻出个头儿来,其余从灌血的口子上抽出来,打个∞字把筷子缠住,就可以现煮或做冻肚。煮出的小肚,体积缩小。因为是翻过来的,上面有褶,颇像一只乌龟负驮架而行。

内蒙古奶豆腐

  内蒙古奶豆腐   奶豆腐,蒙古语称“胡乳达”,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用牛奶、羊奶、马奶等经凝固、发酵而成的食物,形状类似普通豆腐,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牧民很爱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还可以做成拔丝奶豆腐,其软韧牵丝为断,是宴席上的一道风味名菜。   奶豆腐,分为生奶豆腐和熟奶豆腐两种。熟奶豆腐的做法是,把熬制奶皮剩下的奶浆,或提取酥油后余下的奶渣,放置几天,待其发酵。当奶浆或奶渣凝结成块时,用纱布把多余的水份过滤掉。然后将固体部分,在锅里文火煮,边煮边搅,直到粘着程度时,再装进纱布里,把黄水挤出。这时就可以装馍压制成形,或置于木盘中,用刀划成各种形状;生奶豆腐的做法是,把鲜奶发酵,使其变酸后,倒入锅里煮熬,奶浆就变成老豆腐形状。然后在纱布中,挤压去水份,装模成形,奶豆腐色泽乳白为最佳。奶豆腐可现吃,柔软细腻,十分可口,也可晾干久存食用。   奶豆腐因其形状不同,味道也是不一样的,厚块奶豆腐吃起来柔软,有浓厚的奶香味,而薄奶豆腐油腻,进嘴即溶格外香甜。奶豆腐放置时间长就会变硬,所以这种奶豆腐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因为那样会把人嘴里的牙都硌掉,顷刻之间成为没牙的“老头儿”、“老太太”。因此食用奶豆腐要用热水或是上笼屉蒸软后再食用,也可以用火烤软后食用。   草原上也不是经常有足够的鲜0供牧民们做奶食品,因为有些牧户奶牛少或天旱牧草不好而导致鲜奶产量少的话,就无法及时做奶豆腐。遇到这种情况的话,牧民们一般要储奶备用。但牧区条件不便,没有冷藏室,只能将凝乳倒进锅里稍微熬煮后,放进容器里保存起来,这叫做储奶。等到有足够的原料后,牧民们便把储存的凝乳拿出来,做成自己喜欢吃的奶豆腐。   奶豆腐非常解饿,通常可以和奶茶、炒米、熟牛羊肉一起泡着吃,日常和以炒米奶茶食用,游牧或出远门时可以做干粮。

内蒙古黄油

  内蒙古黄油   黄油,蒙古语称“希日陶苏”,其味道独特纯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牧民招待宾客的佳品。黄油可以从奶皮子里提,可以从白油中提,也可以从鲜奶凝结出的油皮中提取。   若用鲜奶提取,要把奶放在一个筒状容器中,把一个一头带有圆板的棍子的带板子的那头放入牛奶或羊奶中,不停的上下搅拌,在搅拌了大约几百次之后,就会在奶的上方漂起一些白色的半固体,用筛子捞出白油,挤干水分,再经过提炼就变成了黄油。   若从奶皮子中提取,则要在奶皮子攒多以后,经过一夏天晾干,然后将其放入锅中煮,慢慢搅动,渐渐地就可以看见锅中分离出上下两层:上层黄色,下层白色,黄色的油脂便是黄油了。白色的叫酸油。若从白油中提取,则要将白油倒入锅中加热来炼取。将白油倒入锅中,用温火慢慢熬炼,用勺频频翻动,当水汽没有了,色泽呈微黄时,即制成。为防止炼得过火会带有煳味,在炼的过程中要加入一把阿木苏(什锦粥)一起炼,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取白油中的水分。炼过的阿木苏称为黄油渣。由于其油性大,酸度浓,可加茶饮用。若从鲜奶凝结出的油皮中提取,首先还是要用刚挤的鲜奶中撇出浮在上面的油层,然后倒进锅里,用温火加热同时搅动。待烧开后,黄油便会浮出,渣滓下沉,将黄油撇出,剩下的也是黄油渣,不过这种黄油渣非常的酸。   黄油营养极为丰富,是奶食品之冠,因为五、六十斤酸奶才可提取二斤左右的黄油,足见其珍贵。为食用方便,牧民常把黄油装在器皿或牛羊胃囊内。黄油具有增添热力、延年益寿之功能。寒冬季节人畜受寒冻僵时,常用罐饮黄油茶、黄油酒来解救。时至八月,人们把黄油装进羊小肚子将其保存起来,待食用时开启,由于不与空气接触,所以一尘不染,依然是新鲜滋润、绵甜可口。

内蒙古沙棘

  内蒙古沙棘   沙棘果实营养丰富,据测定其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其中维生素C含量极高,每100克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可达到825—1100毫克,是猕猴桃的2—3倍,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含糖7.5%—10%,含酸3%—5%。   沙棘叶片含粗蛋白15.75%、粗脂肪9.48%、粗纤维14.04%、无氮浸出物54.84%,用沙棘叶可制作保健茶。   沙棘种子含油率10%—12%,果肉含油率14%—18%,是提取沙棘油很好的原料。   沙棘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果脯、果冻、饮料、保健品等。

镶黄旗西瓜籽

  镶黄旗西瓜籽   西瓜种子含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B2、戊聚糖、淀粉、粗纤维、α-氨基-β-(吡唑基-N)丙酸。又含尿素酶、α-半乳糖甙酶、β-半乳糖甙酶和蔗糖酶。还含一种皂甙样成分名Cucurbocitrin,有降压作用,并能缓解急性膀胱炎之症状。

巴彦塔拉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巴彦塔拉镇景点大全